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大
13
[原文]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188)
[提要] 伤寒转系阳明的证候
[释义] 濈然 身热、心烦、口渴、脉大——经热证 汗出 潮热.谵语.腹满.便秘——腑实证 汗出不断,但微汗出 ——表气不畅,表有邪,而里热已成
14
思考题:P134 ⒈试述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 ⒉试述阳明病的主脉、主症及其形成机理。
清解邪热,宣郁除烦——栀子豉汤
18
⒉白虎汤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文]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
白虎汤主之。(176)
[提要]辨阳明病表里俱热的脉象与证治 [释义] 脉浮滑——胃热弥漫,表里俱热 当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渴等症
19
[原文]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
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19) [提要]三阳合病邪热偏重于阳明的证治及禁例 [释义] 身重难以转侧——热盛津气两伤 三阳 合病 腹部胀满——热盛气滞于腑 口不仁、面垢——阳明经热上蒸 谵语遗尿——热盛神昏,膀胱失约 自汗出——里热迫津外泄 白 虎 汤 误汗:谵语加重 误下:额上汗出 如油,手 足厥冷
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 二日自 止,此为阳明病也。(184) [提要] 承上条说明恶寒自罢的原因 [释义] 阳明主燥 居中主土 邪聚于胃
悉从燥化
恶寒自罢
12
[原文]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186) [提要] 阳明病的主脉 [释义] 邪热亢盛于里 阳气鼓动于外 洪大滑数——经热证 沉实有力——腑实证
10
外证
[原文]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
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 热也。 (183) [提要] 阳明初感的见证及辨证要点
[释义]
恶寒特点:时间短暂,程度轻浅,可以自罢 恶寒机理:初感外邪,阳气内郁,热势未盛
11
[原文]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
概述
⒈阳明病病位:胃和大肠腑(小肠)、足阳明胃经 阳明胃肠——“胃家”
⒉阳明病成因:
⑴阳明本经受邪(正阳阳明) 太阳病失治、误治(太阳阳明)
⑵由他经传来 少阳病误治(少阳阳明)
太阴病阳气恢复,脏邪还腑,阴病出阳
2
⒊阳明生理:
⑴经脉:行于头面胸腹,从头至足,络脾属胃,
经别上通于心
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
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221) [提要] 阳明热证误治的变证及下后热扰胸膈的证治 [释义] 阳明 热证 误治 正治——白虎汤 误汗——心愦愦,反谵语 温针——怵惕,烦躁不得眠 余热留扰胸膈——栀子豉汤
17 阴虚饮热互结——猪苓汤(223/P140)
4
第一节
目的要求
阳明病纲要
⒈掌握“胃家实”的涵义及作为阳明病提纲的意义。 ⒉熟悉阳明病的病因、病机、主证、主脉,明确 其与太阳、少阳病脉证的鉴别要点。
5
一、阳明病提纲
[原文]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 [提要] 阳明病的提纲
[释义]
阳明病 胃家实 胃家:泛指胃肠道 邪气盛 则实
邪入阳明,化燥化热,亢盛于里
无形则为经热证,有形而成腑实证
6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原文]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 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 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 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179) [提要] 阳明病成因 [释义] 太阳阳明——脾约——多因表证汗后伤津而来 阳明 病成 正阳阳明——胃家实——胃肠积热,病邪直犯阳明 因 少阳阳明——大便难——误治伤津,邪从少阳而入
⒊如何理解“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15
第二节
一、阳明病热证 目的要求
阳明本证
⒈掌握阳明热证的主要证候、病机、治法、方药 与治禁。
⒉掌握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的证候、
病机、治法与方药。
⒊熟悉栀子豉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⒋了解何谓“阳明三清法”?
16
⒈栀子豉汤证
[原文]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 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
误下 热盛伤津耗气——白虎加人参汤(222/P140)
[原文]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
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
主之。(228)
[提要] 阳明病下后余热留扰胸膈的证治
[释义]
阳明 病下 之 身热、手足温——无形邪热未尽,散漫于表 心中懊憹,饥不能食,头汗出——余热留扰胸膈
20
[小结]阳明邪热炽盛,胃燥伤津证
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 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185) [提要] 太阳转属阳明的两种成因
[释义]
太 阳 病 初病发汗不彻 → 邪热化燥入里 发热无汗 呕不能食 汗出濈濈然 表邪 失治 入里 转 属 阳 明
9
三、阳明病脉证 [原文]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 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提要] 阳明病的外证 [释义] 身热——里热炽盛 蒸腾于外 汗自出——里热迫津外泄 不恶寒——无太阳表证 反恶热——里热太盛而致患者有恶热感
7
[原文]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
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 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181) [提要] 辨太阳病误治伤津转属阳明的证候
[释义]
太 阳 病 发汗太过 误用下法 伤津 化燥 成实 转 属 阳 明 不更衣 内实 大便难
8
误利小便
[原文]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
⑵腑: 胃肠——受纳腐熟水谷,转输排泄糟粕。
以降为顺,以通为用。
脾和胃——纳化相依 升降相因
燥湿相济
⑶阳气:二阳
3
⒋阳明病证候分类
邪热留扰胸膈证——栀子豉汤(清宣郁热) ⑴阳明热证: 胃热弥漫证——白虎汤类(辛寒折/清热) 阴伤水热互结证——猪苓汤(滋阴清热利水) 阳明腑实证——三承气汤(泻热通腑) ⑵阳明实证: 脾约证——麻子仁丸(润下缓通) 津枯便结证——蜜煎方或猪胆汁(导便润便) 阳明禁下 ⑶阳明其他证:胃寒欲呕证——吴茱萸汤(温胃降逆止呕) ⑷阳明变证:茵陈蒿汤证、(抵当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