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的爱情观
苏婷《致橡树》诗歌赏析
苏婷《致橡树》诗歌赏析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第一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表达木棉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冷漠浓荫下,独自唱那单恋的痴曲。
第二节“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说明木棉偏要打破爱情中只提倡为对方牺牲的藩篱,鲜明的表示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必须与对方站在同等的地位上。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表明了恋人之间的并肩携手,心心相印。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象征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有阳刚气概;“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象征女性--健康活泼,美丽动人,深沉博大,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
提出了现代女性所应有的爱情观。
那就是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都以“树”的形象出现。
心心相印,互敬互爱,志同道合。
男女独立的人格不但不失去应有的光辉,在相互的掩映下更加璀璨。
第三节“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表明恋人要“同甘苦,共患难。
”正是爱情双方都置身在同一现实环境中,无论是生活的艰辛还是幸福的境遇,他们都一同分享。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作者想要表达爱情的坚贞不仅表现在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仅达到外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结合,而要更进一步,把对方的工作岗位,信念和理想也纳入自己的爱情怀抱。
[精品论文]舒婷《致橡树》爱情观的再思考
目录前言 (1)1《致橡树》的独特意象 (1)1.1橡树意象 (1)1.2木棉意象 (2)2传统爱情观与《致橡树》 (3)2.1传统爱情观的界定 (3)2.2《致橡树》的传统爱情观 (4)2.2.1攀高结贵型 (4)2.2.2单方奉献型 (5)3现代爱情观与《致橡树》 (5)3.1《致橡树》创作背景及影响 (5)3.2《致橡树》的现代爱情观 (7)3.2.1地位平等 (7)3.2.2意识独立 (7)3.2.3相互依恋 (8)4现代爱情观与传统爱情观的对比 (8)4.1男女劳动分工情况 (8)4.2男女话语权与地位 (9)4.3男女婚后生活状况分析 (9)5关于《致橡树》爱情观的再思考 (11)5.1理想的爱情观 (11)5.1.1追求真挚而又纯粹的爱情 (11)5.1.2呼唤女性独立意识 (12)5.2现实意义 (13)结语 (14)参考文献 (11)致谢 (16)舒婷《致橡树》爱情观的再思考摘要:朦胧派诗人舒婷《致橡树》中否定了两种传统的爱情观,即攀高结贵型和单方奉献型,提出了一种现代爱情观,即独立平等型。
传统爱情观有其弊端,但也有一定的价值存在。
本文将传统爱情观与现代爱情观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深入探讨《致橡树》的“相互依恋又各自独立”的爱情观。
关键词:传统与现代;爱情观;再思考A Rethinking of the Concept of Love in《to the oak》of Shu ting Abstract: In《to the oak tree》,misty poet Shu ting negates two traditional views of love,that is,the expensive type of climbing and the single-side devotion type,and puts forward a modern view of love,that is,the independent and equal type.The traditional view of love has its drawback,but it also has certain value.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love views, finds out the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then probes into the love views o f “mutual attachme-nt and independence” in《to the oak tree》.Keywords: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view of love; rethinking前言朦胧派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先是否定了两种传统的爱情观念,即攀高结贵型和单方奉献型,然后以橡树和木棉树为两组意象宣扬男女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即男性像橡树一样牢固可靠,女性如木棉树一般坚强独立。
试析《致橡树》中舒婷的爱情观
试析《致橡树》中舒婷的爱情观作者:尹丽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11期尹丽[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南通226011]摘要: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诗坛中,舒婷是最为杰出的一位女诗人。
《致橡树》是舒婷极具影响力的一首爱情宣言诗。
她传递出平等独立、互相尊重;志同道合,互相理解;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精神守望,互相交融的爱情观,对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及爱情观树立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舒婷爱情观影响舒婷,别名龚佩瑜,是20 世纪70 年代末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致橡树》是舒婷最具代表性的成名作,在中国新时期诗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舒婷借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站在女性视角,传递出新时代女性人格独立、两性平等、坚贞爱情的宣言。
即使是四十年后,时代变迁,这样的爱情观及女性独立意识依然对现当代女性爱情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致橡树》产生的背景在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期间,新时期文学迎来了思想大解放和艺术民主的思潮,这给文学创作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而妇女解放运动使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大胆追求男女平等。
一大批女性作家创作女性文学,凸显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成为新时期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中,舒婷的女性诗歌更是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来重构对女性生活及命运的思考。
爱情是文学创作中亘古不变的一个主题,女性文学中更是如此。
舒婷的女性诗歌中否定传统的爱情观,唱响新时期女性独立人格的宣言。
《致橡树》就是这样一篇在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产物。
舒婷曾在《真水无香》一书中回忆了《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舒婷早期的诗歌创作曾受益于归侨老诗人蔡其矫的帮助。
在1975 年的一个晚上,与蔡老散步途中,蔡老向舒婷讲述了他一辈子遇到的女孩,总是不能十全十美,不是不漂亮就是没有才气,要么性格凶悍。
而在舒婷听来,觉得蔡老太过于大男子主义,没有男女的平等。
于是,舒婷在当天晚上就写下了一首诗《橡树》,后改为《致橡树》,用拟物化的手法,借木棉树对橡树的情感表白,热情歌唱平等独立、坚贞质朴的爱情。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
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
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这种爱允许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这种爱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依。
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题旨不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诗歌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
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州石码镇。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调至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
舒婷对诗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通过感觉联想创造出独特的时空体验。
她让你听到“旋律”的色彩,看到音符的流动。
她巧妙地使用“通感”,让诗更富有含义,也更富有个性。
浅析《致橡树》中的爱情观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浅析《致橡树》中的爱情观杨旭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摘 要:女作家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本诗用多个意象,表达了新时代女性对于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深刻思考并探索了两性关系,是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开山诗作。
爱情是这首诗的外在表现,其实质是女性对自我身份的现代性诉求,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男女人格上相互平等,感情上互为依存,以及责任上的同甘共苦。
关键词:《致橡树》;意象;爱情观作者简介:杨旭(1993.5-),女,汉,黑龙江省绥化市人,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46-011.否定传统的爱情观一般经典爱情诗的主题通常表现对爱人的无私奉献和思念,但本诗开头,作者就个性鲜明的以“我如果爱你”领起全诗,用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明确清楚地传达了爱情信息的同时,又以现代女性不卑不亢的态度和气势否定了世俗的爱情观。
本诗的第一层: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富势的凌霄花”绝不学“重复吟唱歌曲的痴情鸟儿”一味地倾其所有,只为讨好你,两个“绝不”体现了这份心意之坚决,也让一个人格独立,敢于肯定自我价值和尊严的女子跃然纸上。
这样的女子没有传统女性那燃烧自己只为照亮爱人的奉献,奉献这一高尚的品质自然无可厚非,但对于舒婷而言:“奉献”这一被前人百般歌颂的价值观,却是以一方的牺牲为前提,是另一种角度下的人格不独立,不平等。
因此,这种只是陪衬和点缀的情感,这样充满奉献的情感仍非爱情的真谛。
诗的第二层:甚至常年送来清凉慰藉的源泉,甚至能衬托威仪增加高度的险峰,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这些都仅仅是依附于男权世界的一种体现形式,但实际依旧是女性缺乏自我,人格丧失的表现。
作者保留地肯定了爱情中的奉献观,却没有以此为满足。
她认为:奉献意味着以一方牺牲为前提,舒婷用一种另辟蹊径的角度否定了传统的爱情观,批判了传统男性的大男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把女性视为附属品和陪衬物的观念。
致橡树表达了什么样的爱情观作文
致橡树表达了什么样的爱情观作文在诗里,她首先就对那种攀附式的爱情说“不”。
就像诗里写的,绝不像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
这种爱情啊,就像是藤蔓缠着大树,看似亲密,其实是一方完全依赖另一方。
这种爱情可没什么尊严,就像一个人总靠着另一个人出名、获利,没有自己的价值,整天只知道沾光,那多没意思。
她也不做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这就是说,她不想做那种只知道盲目付出,围着爱人转,完全失去自我的人。
现实里好多人一恋爱就没了自己的生活,爱人成了生活的唯一中心,整天就知道围着对方转,对方稍微有点冷淡就哭天抹泪的,这样的爱情太累,也太卑微了。
那她向往的爱情是啥样呢?她希望像橡树和木棉一样,作为树的形象和爱人站在一起。
这可太酷了,就像是两个人都很独立,各自有着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生活圈子。
男人有男人的天地,女人有女人的精彩,大家互不干涉但又相互欣赏。
他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这意味着在爱情里,两个人是平等的伙伴。
有困难的时候一起扛,有好事的时候一起乐。
不是一方把所有的苦都揽过来,也不是一方独占所有的福。
比如说,男人不能觉得赚钱养家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女人也不能觉得做家务带孩子就是自己的专属任务。
遇到工作上的压力、家庭的矛盾,要一起分担,而看到美丽的风景、取得了成就,也要一起分享。
而且,他们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这表明他们在精神上是深度交融的。
两个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对生活的理解、对未来的期望都差不多。
虽然外表上各自独立,但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情感联系。
就像有些情侣,一个喜欢看画展,另一个也开始对艺术感兴趣;一个热爱运动,慢慢地另一个也跟着一起健身,他们在灵魂上互相靠近,在生活里互相支持。
舒婷《致橡树》中的爱情观
今天看到一个关于爱情的帖子中间看到一个一首诗,舒婷《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雪、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这才是最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想和你在一起,我不愿仅仅做你成功光环环绕下受人羡慕的女子,享受着仅依靠你而来的幸福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我如果爱你并且愿意和你在一起,我不愿一直做一个你的崇拜者,像小女生那样仰慕你追求你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愿只在你身旁一直给你安慰而已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也不愿只以自己的无知与浅薄去满足你的成就感也不愿一直像圣母般无私的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不,这些都还不够!这些不足以让我成为一个理想伴侣的模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站在一起。
我理想中作为你的伴侣是要成为有资格和你能并肩而立同沐风雨的女子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我愿与你同进同退荣辱与共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我们有自己的默契,我们有自己爱的方式,不管别人怎么说,听任流言蜚语,只要我们彼此信任你有你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你有你的事业,我相信你的能力,你的处理方式,我予以无条件的支持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也有我钟爱的事物,虽然工作和家庭总会有冲突引起我的疲惫与不快,但我相信能得到你的帮助并同担家务,让我能坚持我的事业我的天地,我也将一直坚持下去我们分担寒潮、风雪、霹雳;我们要患难与共,宽容互助,共度难关、互相扶持、互相依靠,贫贱不离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我们也共同分享家庭的温暖、成功的喜悦、财富带来的美好的改变,经得住诱惑和各种糖衣炮弹仿佛永远分离我们会有自己的空间,给亲密的彼此以独立适当的距离尊重合理的隐私却又终生相依但我们又是一个共同体,我们要相互扶持,白头偕老这才是最伟大的爱情这才是我认为的最理想的伴侣,而这样才称得上最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双方的彼此忠诚也是以此为依靠的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我爱你,不仅是爱你的个人的外表性格和修养,也爱你的立场,灵魂,并且我也愿坚持你所坚持的信仰其实这首大家都会背的诗歌,已经将婚姻的真谛爱情的困惑诠释的非常清楚。
致橡树表达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致橡树表达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致橡树》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有着精心的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平等的要求。
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意象。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舒婷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第一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表达木棉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冷漠浓荫下,独自唱那单恋的痴曲。
[5]第二节“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说明木棉偏要打破爱情中只提倡为对方牺牲的藩篱,鲜明的表示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必须与对方站在同等的地位上。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表明了恋人之间的并肩携手,心心相印。
[5]"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象征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有阳刚气概;“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象征女性——健康活泼,美丽动人,深沉博大,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
提出了现代女性所应有的爱情观。
那就是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都以“树”的形象出现。
心心相印,互敬互爱,志同道合。
男女独立的人格不但不失去应有的光辉,在相互的掩映下更加璀璨。
[6] 第三节“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表明恋人要“同甘苦,共患难。
”正是爱情双方都置身在同一现实环境中,无论是生活的艰辛还是幸福的境遇,他们都一同分享。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作者想要表达爱情的坚贞不仅表现在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仅达到外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的结合,而要更进一步,把对方的工作岗位,信念和理想也纳入自己的爱情怀抱。
浅析舒婷《致橡树》的爱情观
浅析舒婷《致橡树》的爱情观李花娥(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云南·曲靖655000)摘要《致橡树》是舒婷关于爱情的代表诗作,诗歌采用象征手法,表达树立女性平等观念、独立精神的重要性。
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女性应主宰爱情,切不可因为追求爱情失去了自我,只有独立、自重,才能够赢得真正的爱情。
关键词舒婷爱情观独立意识女性独立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舒婷善于选取爱情题材进行诗歌写作,她是最早被评为“朦胧诗人”的女性诗人。
她的爱情诗歌彰显了女性诗人的多情、温顺、柔美的品格与独立精神,充分表达了个人内心情感,使得人性与情感得以回归。
此类诗歌在真诚的爱情中融入了理想追寻,突出了个性主义精神。
而《致橡树》就是此类题材诗歌作品中的代表作,今天读来,对女性爱情观和独立意识的树立影响较大。
1诗歌解析爱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在爱的海洋中的表现各不相同。
有的人会在爱情中习惯于依赖,有的人会被冲昏头脑。
在生活和感情中失去自我,放弃未来追求,逐渐成为他人的附属。
对于此番情感,舒婷采用象征手法,描述在爱情中失去自我的女性。
例如,“春雨”、“险峰”、“痴情的鸟儿”、“攀援的凌霄花”等。
诗人在诗中对于这些女性是鄙弃的。
虽然人们向往爱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消逝,爱情会逐渐消退,生活的本来面目呈现到人们面前。
诗歌是利用象征的方式进行比喻,所以,在对女性独立意识进行分析时,需要从引申的象征含义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对诗歌的理解深度。
诗人在诗中呼唤女性树立独立意识,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在达到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沉浸于爱情。
与此同时,树立自我维护意识,无论遇到何种情况,永远保持自我追求,从而体现当代女性的现代意识。
诗中第一节否定了软弱,第二节中采用象征手法,以“木棉”树立了自己赞美的形象,该树木与橡树相似,拥有高大身躯,可以与男性坚毅伟岸的身躯和阳刚媲美。
不仅如此,木棉也象征着女人的坚强与热情,抒发了诗人独立情感,希望人们可以在人格上做到相互独立,为理想共同努力拼搏,在相互支持的同时,又不失独立。
致橡树中痴情的鸟儿的爱情观
致橡树中痴情的鸟儿的爱情观其实呢,想说到《致橡树》里的痴情鸟儿,我就觉得它真的是有点“傻”——但又特别让人心疼。
你看,它每天就这么盯着那棵大橡树,朝着树说着话,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满心都是对爱情的幻想。
它呀,爱那棵橡树,真是爱得深沉得不行。
它每天飞来飞去,就是为了看看橡树那高大的身影,给自己带来一点心灵上的安慰。
这种爱,说白了,没什么实质性的结果,但却满是温暖。
就像是你在外面奔波了一整天,回到家里,看到一杯热腾腾的茶,心里那种踏实感,难道不就是这鸟儿的爱情吗?可能有人会觉得,哎呀,这不是典型的“痴心妄想”嘛。
可是我觉得不然。
这鸟儿其实特别聪明,它明白自己和橡树之间永远也不会有太大的交集,可它就是甘愿这份单相思。
这不就是我们人类很多时候在爱情中的模样吗?明知道有些事注定无法实现,却依然心甘情愿地去付出,去期待哪怕一丝微小的回应。
这种坚持,听起来有点傻,但又带着一种不服输的勇气。
爱就是这么简单,甚至有点“傻乎乎”的。
当然了,橡树本身是不会回应的,根本没兴趣理会那只鸟儿。
它有自己的使命,树立在那儿,风吹雨打,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你看看,橡树那么坚韧,岁月从不在它身上留下太多痕迹。
可那只鸟儿呢,它爱得那么深,心里那么痛,却依然飞来飞去,像一个执着的小疯子。
其实啊,这种爱的状态,真的是让人又笑又酸。
明知道这场爱没有结果,却还是死心塌地,奋不顾身。
我觉得这也反映了我们对爱情的一种期待吧。
爱情不一定要有回报,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过程中的那份感受。
就像是这只鸟儿,它并不期待橡树能转身来回应什么,它只是在用自己的一生去表达一种情感,哪怕这个情感是单方面的。
有没有回报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否享受了这一份情感的投入。
但是啊,也有的人会说,这样的爱情就是浪费时间,傻乎乎的。
不过,真的有人会觉得这就是浪费吗?在我们人生的长河里,这种单纯的爱其实也没什么错。
它不像世俗的爱情那么复杂,少了些算计,多了些真挚。
你看,那鸟儿就是这样,一心一意地朝着橡树飞,无论风雨,不管四季更替,心里都想着“我爱你”。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及赏析《致橡树》是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运用了橡树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下面来一起赏析一下这首诗。
首先是全诗的整体结构。
这首诗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出发、中途、到达。
每一个部分都有两个节奏一样的短句,整首诗形成了交互呼应的韵律效果。
这样的结构可以让读者通过韵律把握全诗的情感走向。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每一部分的意境和情感:出发:橡树还没开花,诗人就已经要向它示爱了。
诗中的“千万条,你就是其中一条”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信仰和决心。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被爱情驱动的冲动和憧憬。
中途:诗人在中途遇到了挫折,橡树并没有像诗人想象的那样温顺,而是强而有力地扭曲向天。
这让诗人意识到了爱情的复杂和艰难,但她仍然选择坚持。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艰难却又执着的爱情。
到达:在经历了一路的坎坷后,诗人终于到达了橡树的身边。
诗中的“这一生至少要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无私和奉献。
这一部分的情感是无私奉献和深沉感动的爱情。
最后是全诗的主旨和价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积极态度和不懈追求,即使道路曲折、艰难,但诗人仍然选择坚持,并将这份爱抒发到一棵橡树上。
这种关于爱情的信仰和执着,启示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勇敢追求自己所爱,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不要放弃。
总之,《致橡树》是一首以橡树为比喻的爱情诗,凝结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不懈追求。
通过整首诗整齐清晰的结构和精准的语言,诗人让读者透彻感受到了她对爱情的热情和信仰。
浅析《致橡树》的爱情观
龙源期刊网 浅析《致橡树》的爱情观作者:张宏波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26期舒婷的《致橡树》,借抒情主人公倾诉爱情理想,塑造了一位见识卓然、不同凡俗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显示了一种男子之气,展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该诗用“木棉”的独白口吻,同“橡树”对话,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必须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也就是像诗人所说“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这首诗一开始就宣告自己决心抛弃世俗的爱情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以激昂强烈的感情,来倾吐长期积压在女性心中的愤怒与不平。
她讨厌高攀对方的人,不想借对方来衬托、炫耀自己,也不愿做“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这里的每一个意象,都凝聚着诗人对妇女生活的历史和现状的痛苦认识。
她不想成为男性的附庸,她要向传统的婚姻观念挑战,要冲破封建伦理习俗的羁绊,来争取女性的尊严和独立的地位,要解放自己,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作为女性,她也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温柔与体现。
送来“清凉的慰藉”、“甚至日光、春雨”,诗人对女性柔美的气质作了赞美,那春雨般的情丝,清泉般的情意,那丰满硕大的红花,不正是青春美、女性美的标志吗?同时,诗人也毫不掩饰对橡树男性美的礼赞,赞美那种“铜枝铁干”般的阳刚之气,欣赏他们的豪壮挺拔和睥睨风云,这可以说是现代女性的共同心曲。
两性的爱,必须基于纯洁的友爱、美感的浓厚、个性的接近、相互的了解、思想的融洽、人生观的一致等成分。
此外,必须两性间觉得有共同的“学”与“业”来维系着移动性的爱情,以期永久。
诗人经过一段理性的思考,感情由激荡而冷静,如潺潺小溪,滋润心田。
她以女性的温情,真挚细腻地抒发了内心的理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
根据致橡树谈谈自己的爱情观作文
根据致橡树谈谈自己的爱情观作文
爱情这东西,对我来说,就得像橡树那样,稳稳当当,风吹雨
打都不怕。
不是说我俩得整天黏在一起,而是得互相欣赏,一起成长。
爱情嘛,就得自由点,也得尊重对方。
就像橡树那样,自己长
自己的,但又能互相依靠。
谁也别想控制谁,大家都得有自己的空间。
说到爱情,我觉得平等挺重要的。
咱俩在一起,不是谁高谁低,而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就像那橡树,虽然长得高高低低,
但都是一起经历风雨的。
爱情里啊,还得有点勇气和坦诚。
别老藏着掖着的,有啥说啥。
就像橡树那样,直面风雨,不躲不藏。
这样的爱情才能长久。
最后啊,我觉得爱情还得有责任和承诺。
不是说玩玩就算了,
而是要真心实意地对对方好。
就像橡树那样,无论风雨多大,都坚
守在那里,不离不弃。
根据致橡树阐述自己的爱情观作文
根据致橡树阐述自己的爱情观作文
爱情啊,对我来说,就像那棵老橡树,稳稳地扎根在土里,风
雨来了也不怕。
它不用靠别人,自己就能立得住,多酷啊!
说到爱情,我就想到平等这个词。
两个人在一起,得互相尊重,谁也别想压过谁。
就像那橡树旁边的花花草草,各有各的美,谁也
不抢谁的风头。
爱情嘛,最重要的就是真诚。
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真实点,
把心里想的都说出来。
就像那橡树,不用打扮,就靠自己的坚韧和
力量,就让人觉得特别牛!
距离啊,我觉得在爱情里也挺重要的。
有时候,两个人离得稍
微远一点,反而更能感觉到对方的好。
就像那橡树和天空,虽然隔
着一段距离,但看起来更美,更吸引人。
还有啊,承诺这东西,得说到做到。
别光嘴上说,得用实际行
动来证明。
就像那橡树的树干,经历了风风雨雨,还是那么坚实,
那么可靠。
爱情里也是这样啊,得有点承诺,有点担当,才能长久。
舒婷《致橡树》经典爱情诗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经典爱情诗及赏析舒婷《致橡树》经典爱情诗及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舒婷《致橡树》经典爱情诗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作品赏析:《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
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
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
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写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
根据致橡树谈谈自己的爱情观作文
根据致橡树谈谈自己的爱情观作文
说起那棵橡树啊,我每次经过都得停一下,看看它那高大的身影,真是壮观啊!就像我心里对爱情的憧憬,得是那种坚韧不拔,
风吹雨打都不怕的。
爱情这东西,我觉得就得像橡树和土壤的关系,虽然紧紧相依,但也得保持点距离。
两个人在一起,不是要完全依赖对方,而是得
在各自的天地里发光发热,但关键时刻还得互相扶持。
还有啊,爱情就像橡树的枝叶,密密麻麻地交错在一起,但又
各自有各自的形状。
谈恋爱嘛,就是得一起经历喜怒哀乐,但也不
能因为爱情就忘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说到爱情的果实,嘿嘿,那可得花点时间去等呢。
爱情不是速
食面,得慢慢炖,慢慢熬。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学会怎么宽容,怎
么理解,怎么珍惜,怎么付出。
最终啊,那份爱情就像橡树的果实
一样,虽然等待漫长,但绝对值得。
致橡树感悟——我的爱情观
《致橡树》有感致橡树》中,作者认为的爱情观是独立,平等,互相扶持,互相理解的。
作者眼中的他和她不仅要同甘共苦,还要精神上的融合。
她用“凌霄花”象征了“攀附” ,“鸟儿”象征了“痴情”,“泉源”象征了“慰藉”,“险峰象征了“陪衬”……而这些都是她否定的爱情观、“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霓虹。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钟声相依。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
既然选择在一起,那必定风雨同舟、甘苦与共。
曾经,我问过妈妈,她和爸爸为什么会结婚,妈妈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基础的,只是大家都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于是就凑了个对,一开始也是性格很不适合,一直吵架,但是后来有了你,就开始慢慢体谅,慢慢相依,相互帮助。
”也许爱情是陪伴,又或许爱情的最终是亲情。
但无论如何,只有相依相守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北朝名歌中有一首经典“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才敢与君绝。
”诗中女子的痴情,鉴定的新年感人至深,也是值得人们肯定的,痴情是信念坚定的表现,同时也只有信念坚定了才能慢慢走下去,才能甘苦与共,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不痴情吗?“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他为了她放弃了秦罗敷,放弃了官位,放弃了母亲,只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于是自挂东南枝。
最后,二人共赴黄泉,合葬墓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两人终算在一起了,也成就了一段佳话,萧红的生命中出现了三个男人: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
萧红的命运是坎坷的,她的爱情也是坎坷的,她总是在失与得之间徘徊。
知道她的生命快走到尽头时,找到了可以相伴的人,骆宾基比萧红小了6 岁,他是崇拜萧红,爱慕萧红的,他在萧红最需要的时候陪伴在她的左右,他不断的安慰萧红,给萧红最需要的关怀,陪她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日子。
骆宾基给予萧红的是安慰,是慰藉,是陪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橡树的爱情观
作者:曹宇杨
《致橡树》以“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这种完全不依附性、不再单纯奉献性、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已经有比较明显的AA制爱情观痕迹。
“AA”这个称呼概括得比较形象。
“AA”就像两个独立的人。
站在那里,互相靠拢,又各不牵连。
婚姻里的两个人本来就像房屋里的两根主梁,各司其职,各行其是。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AA制的夫妻就像诗中的“木棉”和“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主张独立。
女性不做男性的附庸,有独立的人格。
这是AA制生活的出发点。
夫妻关系引进AA制,促进了女性走向独立。
经济独立了,地位也就随之独立起来。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否定了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
一味送出“清凉的慰藉”,只为“衬托你的威仪”,只知奉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还有春雨。
这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一的奉献,却得不到应得到的温暖。
AA制的爱情不主张单纯的奉献。
女性下班回到家不再围上围裙进厨房,不再是无怨无悔地操持家务;男性也不再为了支撑一个家庭而四处奔波,不再一味买单。
夫妻对爱情、对婚姻、对家庭都是共同奉献的。
依附与奉献的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的潜流影响,也是封建道德在我们民族心理上的积淀。
诗人用排比句,以坚定不移的否定词语,表达了不容置疑的态度。
在否定依附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绝不像”“绝不学”;在否定奉献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也不止像”,“也不止像”,“不,这些都还不够”。
这也是AA制爱情所竭力反对的。
主张的是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作为树的形象”,这与前面的“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有同样的地位和人格。
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交流:“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
这种爱,相敬如宾而心心相印,互相理解。
“每;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两个人可以分别保持着自己独立的迥异的形象和性格:“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刚毅、顽强,是个英勇的男子汉;“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美丽、温柔,是个感情丰富的新女性。
诗人以寒潮、风雪、霹雳比作生活中的苦难,用雾霭、云霞、虹霓比作生活中的欢乐,双方分担苦恼,共享幸福,同甘共苦,终身相依。
AA制促进了女性走向独立,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男性的负担,为婚姻减压,使双方有了较大的自由度。
老公和朋友聚会时可以痛快地畅饮,不用考虑兜里有没有足够的钞票;老婆也可以像小姑娘那样,呼朋唤友快乐一回。
适时的调整和放松,让双方有更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婚姻生活。
亲密无间,这是传统夫妻的最高境界。
而今天,AA制主张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有不为对方所知的隐秘空间,这才是一个心智成熟的现代人的作派。
制造距离为爱情保鲜。
喜欢称AA制是“减少家庭矛盾的灵丹妙”。
AA制的本身促进了夫妻双方平等思想的树立。
因为双方在经济实力、文化层次、消费观念等方面大致等同,抽以各自在地位上是平等,所承担的责任也相对平等。
该谁承担的责任,谁会主动承担。
女性不再低三下四地求男性给钱用,也就不再讲什么三从四德了。
双方都是平等的主体。
AA制主张平等、独立,但又相依相存,双方也分担苦恼,共享幸福,同甘共苦。
也是有情有义的。
《致橡树》所倡导的爱情观,正好与AA制的爱情观吻合,到今天仍然具有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