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目标】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人合作,树立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2.通过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1、【教学重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
1、【新课导入】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动植物的遗体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将失去生存空间!那你知道这些微生物在生物圈由什么作用呢?【新课讲授】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的循环2、寄生细菌和真菌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由小麦叶绣病和香港脚的原理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3、微生物与动植物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如地衣和根瘤菌。
具体阐述地衣和根瘤菌对生物圈的作用。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
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讲解完与植物共生的原理,接下来讲解与动物共生的方法:细菌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为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食物,并且有些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内,成为人体内正常的菌群。
人体肠道内的大量细菌,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4、利用微生物变废为宝。
如将落叶、秸秆放入沼气池中,在甲烷菌的作用下产生甲烷(沼气),用草履虫等微生物净化污水。
5、白色污染造成的危害,呼吁学生保护环境。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第一章:微生物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的特点和生物学特性。
1.2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
2.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数量多、代谢类型多样等。
3.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
1.3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和视频。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生物学特性。
1.4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微生物定义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对微生物特点和生物学特性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2.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在土壤形成和改良中的作用。
2. 掌握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1.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和改良中的作用:有机质分解、矿物质转化等。
2. 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氮循环、磷循环、钾循环等。
2.3 教学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土壤形成和改良中的作用。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2.4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对微生物在土壤形成和改良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中的作用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微生物在水体中的作用3.1 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掌握微生物在水体净化和富营养化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1. 微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2. 微生物在水体净化和富营养化中的作用:有机物分解、氮磷去除等。
3.3 教学方法1. 通过水体生态系统的模型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水体中的作用。
2. 利用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在水体净化和富营养化中的作用。
3.4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对微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微生物在水体净化和富营养化中的作用的掌握情况。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
(2)请描述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六)教师总结:
运用本节的知识,自我评估:
(1)埋在土壤中的鱼内脏,几天后什么都不见了,这是因为()A、被植物的根吸收利用了B、被细菌分解成了空气,然后进入了大气中
C、被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吃掉了
D、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了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2).细菌对自然界的最重要影响是( )。
A.分解动植物遗体
B.制造有机物
C.杀死多余动植物
D.净化空气(3)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哪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 ) 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B.藻类与真菌 C.藻类与细菌 D.原生动物与根瘤菌
梳理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收获了哪些知识,拓展了哪些思维。
独立思考认真完成
生生检查互相批改
(1)D(2)D(3)A提高归纳能力,纵贯整体的整合能力。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限时完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规范学生答题的良好习惯。
分层检测
当堂达标
(10分钟)A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助学P96的当堂达标1-----7题。
出示答案互批互改
对出错多的题目精讲。
B类:独立完成助学P97的第8题
独立完成助学P96的当堂达标内容。
核实答案,互相纠错。
目标达成进行堂清
A类作业面向全体学生,课堂独立完成。
B类作业:有一定的难度。
有挑战性,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第十八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生物圈中的作用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教学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教学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常见、常接触的微生物现象,设疑:它们是生物吗?是哪一类生物?引入教学主题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什么是微生物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微生物的概念1、微生物的种类从观察教材插图,听“形象大使”介绍,看媒体展示图片三个方面认识微生物,并小结微生物的种类2、微生物的生活场所由学生自学后得出结论3、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展示课前准备的发霉食品,提示空气中存在微生物,引导学生列举身边微生物现象(二)微生物的生活方式1、先让学生阅读教材P54,初步了解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再结合图片分析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简介寄生生活的微生物,明确其生物圈中的角色,区别腐生寄生的异同点3、简介自养,生活方式4、简介根瘤菌,黏球菌的固氮作用(三)微生物的繁殖特点学生阅读56页第1自然段后,小结微生物的繁殖特点提示:微生物的繁殖与环境中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因素有关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根据表中已知部分完成未填空内容2、算一算,假如你的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按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4个小时不洗手,你的手上将有多少个细菌?四、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件展示五、练习六、感悟与反思通过学习,我知道微生物的特点:个体结构分布代谢类型代谢强度繁殖速度我还知道,微生物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是腐生性微生物作为生物圈中的对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尤其是微生物作为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方面:观察、实验和合作探究是本章节的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它们的基本结构特点。
2.掌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包括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等角色,并了解其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对环境的影响。
3.增强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微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等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微生物领域,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对微生物的分类、作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观察方法等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4.家族微生物调查:让学生调查自己家族中常见的微生物,如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家庭清洁用品中的微生物等,并制作成PPT进行分享。
5.探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请学生举例说明微生物在医药、环保、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课堂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微生物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如《微生物的世界》、《细菌与人》等,拓展知识视野。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使学生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3.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4. 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5. 保护微生物,维护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微生物,维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探讨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4. 实践活动法:设计保护微生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微生物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2. 微生物案例资料。
3. 保护微生物的实践活动方案。
4. 教学课件和教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享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4. 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保护微生物的实践活动。
七、教学反思: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搜集更多关于微生物的资料,加深对微生物的了解。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保护微生物,维护生态环境。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十、教学拓展:1. 微生物相关科普读物推荐。
2. 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掌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学会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珍视生态环境,意识到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和生物化学特性等进行分类。
2.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
微生物代谢类型多样,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酵等。
微生物繁殖速度快,数量庞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微生物的形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听说过微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教学内容讲解使用PPT或板书,讲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通过实例讲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微生物在土壤改良、污水处理、食品制作等方面的应用。
3.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微生物观察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微生物观察实验中的操作规范性和观察准确性。
3.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微生物定义、分类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延伸1.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食品中毒、抗生素抗性等。
2. 微生物的利用与创新介绍微生物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
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的利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5.4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时教学设计
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与其根瘤中的根瘤菌之间也是花生关系。
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下来供给豆科植物使用。
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你自己的肠道中也有多种多样的细菌,大部分是正常菌群,以人体没有危害,其中有些细菌还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你的健康很有益处,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几乎占粪便干重的一半。
在农业上,动物粪尿等农家肥里含有复杂的有机物,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利用,必须进行堆沤,利用腐生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和无机盐等。
秸秆还田依据的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将动物的粪尿、作物的秸秆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经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以及甲烷作用产生甲烷,是开发农村新能源的有效途径。
沼气发酵后的沼渣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是庄稼的好肥料。
焚烧秸杆既浪费能源,又造成环境污染,应坚决杜绝。
利用绿肥瘤菌的固氮作用,人们还常采用豆粮间作,瓜豆轮作等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的目的。
科学家还将固氮菌类和磷细菌、钾细菌等制成菌肥,这种菌肥成本低、效率高,在农田里施用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⑵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⑵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⑴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人合作,树立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
⑵通过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2.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不是传统的灌输式,而是结合直观教具,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的主导活动学生的主体活动
激趣引题同学们,俗话说:“病从口入”医生都建议我们
常洗手,你们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
你们有用过洗手液洗过手吗?
有用过的同学,你们知道你们为什么会用洗手
液洗手呢?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换句话说洗
手液有什么作用啊?
(洗手液主要的功能是起到清洁护肤的作用,
有些特定的成分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比如大肠杆菌等)
在家里,通常我们都会将吃不完的饭菜放入冰
箱,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做吗?
食物为什么会变坏啊?
(出示香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啊?
那香菇是不是植物呢?
是为什么呢?不是又是为什么呢?
香菇不是植物,至于为什么,等我们上完这节
手上有细菌要洗干净
有或没有
让手变干净
消毒杀菌(消除一些病毒
细菌啊)
防止食物变坏
有细菌病毒啊
香菇
是或不是
课后就知道了。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生物圈中的植物和动物,而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生物圈中的另一种生物---微生物,刚才我们提到的细菌、病毒、香菇都是属于微生物范畴的,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种类?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书本的p52-53 等会让同学们来回答
自主探究微生
物及
其种
类和
分布
1.什么是微生物?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低等生物
2.微生物有哪些种类?你能列举出各种类的
代表微生物吗?
(艾滋病为什么不好医治?疯牛病是由什么微
生物引起的?)
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疯牛病是由朊病毒
引起的。
微生物的种类包括:单细胞
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
氏体等)
多细胞生物(各种霉菌和大型
真菌)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
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植物有的生长湿润地区,有的生长在干旱地区,
动物有的在陆地生活,有的在水里生活,那微
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呢?
3.微生物的生活环境怎样?主要在那些场所活
动?有那个同学知道的,举手回答
主要活动场所:土壤
重要场所:动植物体表体内
归纳:
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2.根据细胞结构特点,分别介绍单细胞微生
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3.微生物主要生活在土壤,动植物体体内或体
表及一些恶劣环境,因此微生物分布极广。
倾听
理解
记忆
夺冠百分百p34 第2.3题
当堂完成
自主探究微生
物的
生活
绿色植物是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来合成自身所
需要的营养物质,而动物则是通过摄取食物来
获得营养的,那微生物又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
呢?根据微生物获取营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为
什么分几种类型?(举例)不同类型在生态系
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些
问题用三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54-55,等会让同
学来回答
回忆知识
2分钟阅读54-55
腐生生活——生物圈中的
分解者(枯草杆菌、乳酸菌
酵母菌、霉菌、蘑菇)
寄生生活——生物圈中的
消费者(炭疽杆菌、肺炎双
球菌)
自养生活——生物圈中的
生产者(蓝藻、硫黄菌、硝
化细菌)
微生
物的
繁殖
特点
在七年级上册认识生命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过
生物的基本特征,那位同学知道生物的基本特
征有哪些?
微生物也是生物,也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会
生长会繁殖,下面同学们阅读课本56页第1自
然段,找出微生物的繁殖特点
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应激
性遗传变异
自学阅读。
得出结论:
微生物繁殖速度极快。
夺冠百分百p33 第1.5题
当堂完成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同学们,微生物种类繁多,在生物圈中分布广
泛,上至100000m的高空。
深至11000M的
海底,都有微生物存在,既然微生物分布广泛,
那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呢?同学们,把课本翻到
53页活动内容。
课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谈论
并设计探究实验来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
物呢?课后我会让课代表将小组名单告诉你
们,并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这样的纸。
每个小组
将你们的设计方案思路、实验材料、步骤等写
到这张纸上。
(平常要养成洗手的习惯,天气热,食物易变
坏这些生活常识都在告诉我们微生物就在我们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探究
我们身边的微生物”为主题
充分讨论,提出问题、作出
假设、设计方案、并进行实
验结果的预测。
最后全班交
流。
的身边,而且个体比较微小,一般用肉眼看不
见。
)所以同学们课后要认真思考,设计出一
个实际可行的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身边存在微
生物
分析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提出最合理最可
行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课后按照实验设计完
成整个研究活动。
倾听思考
巩固应用
总
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微生物的种类、营
养方式以及繁殖特点。
微生物的种类有三种:
单细胞多细胞无细胞结构微生物营养方式
也有三种:腐生寄生自养繁殖特点速度极
快
倾听
课
堂
作
业
1、天热了,鲜肉容易变馊是由于(A)
A腐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B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C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D病毒增殖的结果
2、一条死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了
好长一段时间后,小鱼不见了,其原因是(D)
A被树根吸收了B被水冲走了
C被猫挖去吃了D被腐生细菌分解
了
当堂完成
八、板书设计
一、微生物的种类
1、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2、多细胞微生物:霉菌、食用菌、药用菌等
3、无细胸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生活
1、代谢方式
①腐生生活——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②寄生生活——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③自养生活——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2、繁殖特点:速度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