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一、前言简要介绍微生物检定的重要性以及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目的。
二、适用范围明确本规程适用的微生物种类和使用场景。
三、术语和定义列出本规程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及其定义,如菌种、传代、检定等。
四、菌种的检定4.1 检定目的确保菌种的纯度和特性4.2 检定方法形态学检定生化特性检定分子生物学检定4.3 检定记录记录检定结果和相关数据五、菌种的保存5.1 保存条件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光照控制5.2 保存方法冷冻干燥保存低温保存液体培养基保存5.3 保存记录记录保存条件和时间六、菌种的传代6.1 传代目的维持菌种活性和特性6.2 传代方法液体培养基传代固体培养基传代6.3 传代周期规定传代的时间间隔6.4 传代记录记录传代过程和结果七、菌种的使用7.1 使用前的准备环境消毒个人防护7.2 使用方法接种培养观察和记录7.3 使用记录记录使用过程和结果八、菌种的销毁8.1 销毁条件菌种不再需要菌种污染或变异8.2 销毁方法高温灭菌化学消毒8.3 销毁记录记录销毁过程和结果九、安全和生物防护9.1 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安全个人防护装备使用9.2 生物防护级别根据菌种危险性确定防护级别9.3 应急预案制定微生物事故应急预案十、质量控制10.1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菌种质量控制标准10.2 质量控制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10.3 质量控制记录记录质量控制结果十一、附录包括菌种检定记录表、保存记录表、传代记录表、使用记录表、销毁记录表等。
十二、参考文献列出编写本规程时参考的文献或标准。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存运输使用和销毁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存、运输、使用和销毁操作规程1目的正确保存菌种,防止菌种的流失,达到生物安全防护目的。
2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室。
3责任经过培训合格并经授权的专业检验人员可进行本程序操作。
4菌种的保存4.1质控菌种的保存在中国菌种保存中心等合法的菌种中心购得标准菌株后,并填写《菌种购买记录》(附表1)。
将菌株转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35℃培养24~48小时后,再转种二次,然后将纯菌种转入EP管(OXOID5g/L的胰蛋白+150ml甘油溶液分装与EP管中,每个EP管中分装菌种保存液1.5ml,高压灭菌后备用)中,菌种的浓度尽量高且研磨均匀。
放-80℃冰箱中冻存.可保存20年左右,并填写《质控菌种保存记录》(附表2)。
4.2临床菌种的保存临床分离株在分离鉴定后,若为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将纯菌种转入EP管(OXOID5g/L的胰蛋白+150ml甘油溶液分装与EP管中,每个EP管中分装菌种保存液1.5ml,高压灭菌后备用中,菌种的浓度尽量高且研磨均匀。
在EP 管管壁上写好标本号后放入-80℃的专用冰柜(配备双锁)中保存,可保存20年左右,并填写《微生物室菌种保存原始记录》(附表3)。
4.3临床疑难菌株的保存临床分离的疑难菌株在分离鉴定后,若为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将纯菌种转入EP管(OXOID5g/L的胰蛋白+150ml甘油溶液分装与EP管中,每个EP管中分装菌种保存液 1.5ml,高压灭菌后备用中,菌种的浓度尽量高且研磨均匀。
在EP管管壁上写好标本号后放入-80℃的专用冰柜(配备双锁)中保存,可保存20年左右,并填写《疑难菌种保存记录》(附表4)。
做好疑难菌株相关信息的登记。
钥匙由专人保管(双人双锁),如其中一名工作人员未在岗应将钥匙交给第三名在岗人员保管。
本室不保存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若分离到该类病原微生物,应立即就地高圧灭菌销毁,并通知医院保健科和其他相关卫生防疫部门,严禁将该类病原微生物流传出本室。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传代用菌种采用甘油冷冻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甘油并分装至冷冻管中,冷冻管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然后放置于-80℃冰箱中保存。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3.2.2液体石蜡保存法对于一些难以保存的菌种,采用液体石蜡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将菌液混合液体石蜡并分装至玻璃瓶中,瓶口用铝箔密封,标注菌种名称、代数、保存日期等信息,保存温度为-70℃。
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保存时间不超过5年。
5.4菌种的传代传代用菌种每年进行一次复苏和传代。
复苏后,将菌种接种至适宜的琼脂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传代用菌种,并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
5.5菌种的使用使用菌种前,应先确认菌种的品质和纯度,并按照规定的传代代数制备工作用菌种。
使用后,应及时更新菌种库存记录,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5.6菌种的销毁菌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变异或污染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应灭活处理,并填写《菌种销毁记录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销毁处理。
菌种库存中长期未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清理和销毁处理。
菌复苏、复壮;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白色念珠菌复苏、复壮;青霉素-链霉素琼脂培养基: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5.4.1.1.3复苏步骤:1.取出保存好的菌种管,用接种针在酒精灯上消毒;2.将接种针在75%酒精中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3.用接种针在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4.置于适宜温度下孵育,待菌落出现后进行传代或进行实验。
5.4.1.2标准菌株的确认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确认菌株的纯度和种属。
5.4.1.3标准菌株的传代将菌株从原始保存方式中转移到新的保存方式中,确保菌株的保存和传承。
传代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代。
检定菌传代储存、接种标准操作规程
三、标准:熟练掌握检定菌传代、贮存、 接种及销毁的规范操作。
操作(包括流程、程序及节点等): 1. 来源:检定菌种由药检部门提供已接种的菌种 斜面。 2. 保存: 2.1将购来的试管菌种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 2.2将传代并经过培养后的菌种放入冰箱中保存。 2.3每只保存菌种需标明菌名、统一编号、接种 日期。
3.8 操作过程中,如因不慎使硅胶塞触及火焰 而着火,切勿用口吹,须在刚刚着火时迅速塞 入试管,因管内氧气不足会很快熄灭。若硅胶 塞外端着火,可用手捏熄。若硅胶塞烧坏不宜 再用,可另取末接种斜面培养基上的灭菌硅胶 塞,代替塞上。 3.9 传代和接种使用后,应记好记录。
4. 菌种销毁: 实验结束后,所有废菌液、 菌种均应经过温度121℃、时间60min、压 力0.10Mpa-0.15Mpa高压蒸汽灭菌后,再进 行处理,不得直接倒掉。
3. 传代和接种: 3.1 试验用菌种每1~2月传代一次,在菌种接 种室内进行传代和接种。 3.2 先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的上部空间操作。 烧灼接种环。 3.3 再将原有的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 与待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 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之间,要注意能清楚 地观察到斜面,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应 斜持试管呈45°角,使试管内斜面向上,两试 管口平齐,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 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3.6 先将烧灼过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 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上,如有熔印则表明接 种环未冷却,能烫死细菌。一定待冷后,再从 斜面上挑取菌苔少许。取出时接种环不能通过 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在斜面上 轻轻划线接种。划线时一般先由下而上划一直 线后,再由下而上划曲线。操作过程应迅速, 勿使菌苔沾至管壁或管口。 3.7 当接种完毕,立即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右手放到火焰旁塞上硅胶塞,不要将管口离开 火焰旁去迎接右手的硅胶塞。最后将接种环烧 灼灭菌放置原处,再把可能未塞紧的硅胶塞塞 紧,即可进行培养。
检定菌传代贮存接种操作规程
检定菌传代、贮存、接种作业指导书1、目的:建立检定菌的传代、贮存、接种操作规程。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厂检定菌的传代、贮存、接种。
3、责任人:微生物检验员、无菌检验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检定菌种由药检部门提供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
4.2保存:4.2.1.将购来的试管斜面菌种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
4.2.2.将传代并经过培养后的菌种放入冰箱中保存。
4.2.3.每只保存菌种需标明菌名、统一编号、接种日期。
4.3传代和接种:4.3.1.试验用菌种每月传代一次,在菌种接种室内进行传代和接种。
4.3.2.先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的上部空间操作。
烧灼接种环。
4.3.3.再将原有的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待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之间,要注意能清楚地观察到斜面,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
应斜持试管呈45°角,使试管内斜面向上,两试管口平齐,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4.3.4.首先,以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管的棉塞,以便接种时易于拔取。
再以右手持接种环的柄端,垂直或稍斜地把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
顶端的环必须烧红,以彻底灭菌。
环以上凡接种时可进入试管的部分,也应通过火焰烧灼。
烧灼时,应把环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上,因外焰的温度比内焰高,容易烧红。
4.3.5.使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以及无名指与小指之间,在火焰旁分别拔出两支试管的棉塞,持住。
再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管口可能沾污的细菌,但勿烧烫。
4.3.6先将烧灼过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上,如有熔印则表明接种环未冷却,能烫死细菌。
一定待冷后,再从斜面上挑取菌苔少许。
取出时接种环不能通过火焰,应在火焰旁迅速插入接种管,在斜面上轻轻划线接种。
划线时一般先由下而上划一直线后,再由下而上划曲线。
操作过程应迅速,勿使菌苔沾至管壁或管口。
4.3.7当接种完毕,立即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右手到火焰旁塞上棉塞,不要将管口离开火焰旁去迎接右手的棉塞。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检定菌是指用于验证实验室检测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微生物菌种。
为确保检定菌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制定一套标准操作规程,明确保存、传代使用和销毁的要求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的标准操作规程。
二、保存要求1. 菌种的保存容器应为无菌、密封、耐高温高压的玻璃瓶或者塑料瓶,并在保存容器上标明菌种名称、保存日期和保存人员的姓名。
2. 菌种保存容器应储存在恒温冰箱或者液氮罐中,温度应控制在-70℃至-80℃之间。
3. 菌种保存容器应存放在避光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受到阳光直射和湿气侵入。
三、传代使用要求1. 传代前应进行菌种活性检测,确保菌种仍然具有活性和稳定性。
2. 传代使用菌种的工作台、培养皿、试管等实验器材应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3. 传代使用菌种时,应使用无菌技术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4. 传代使用菌种的培养基应符合菌种的生长要求,避免影响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5. 传代使用菌种的培养条件应符合菌种的生长要求,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
四、销毁要求1. 菌种销毁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避免菌种的扩散和污染。
2. 销毁菌种的容器应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确保菌种彻底死亡。
3. 销毁后的菌种容器应进行特殊处理,如破碎、焚烧或者化学处理,以防止菌种的再生和传播。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在保存、传代使用和销毁菌种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实验室必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
2.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3.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菌种的意外泄露和污染,及时清理和消毒操作区域。
六、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的标准操作规程。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程,能够确保检定菌的质量和有效性,提高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实验室安全,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个人和团队的安全。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药品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依据:ChP2010版(一部)、《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3.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4.责任:4.1.QC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受、保存、分发。
4.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相关文件及术语:5.1.术语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6.标准:6.1.检定菌的申购QC主管每年根据检定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交由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以直接向省(市)药检所购买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
6.2.检定菌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QC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接收记录》(附表1)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6.3.检定菌的保存6.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规程,操作规程
菌种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购买、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标准菌株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4.1部门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4.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规程5.1菌种的申购部门主管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包括临时检验需要),填写申购流程,经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
5.2菌种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部门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标准菌株库存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5.3菌种的保存5.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每个月转种一次;酵母菌及芽胞:3~6个月转种一次;丝状真菌每年转种一次。
205菌种复苏、传代、保存、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 术语3.1 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3.2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3.3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3.4 菌种的传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 职责4.1 品管部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4.2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内容5.1冻干菌种的复苏菌种复苏、接种在超净工作台内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准备好菌种安瓿管(安瓿管从冰箱取出后首先置室温30分钟)、灭菌的毛细滴管、培养皿、镊子、1ml注射器(配有长针头)、营养肉汤培养基、灭菌水及琼脂斜面,将以上物品移入菌种室,用75%乙醇棉球擦净安瓿管外壁放在无菌培养皿内晾干,点燃酒精灯,将安瓿管的封口一端在火焰烧灼红热,用毛细管吸取灭菌水少许滴在灼热处,使其骤冷而炸裂。
在不离开火焰圈内,迅速用1ml注射器抽取0.3ml肉汤培养基加入安瓿管内并摇动使冷冻块溶解,摇匀。
用注射器吸取该安瓿管中内溶物分别接种至1支肉汤培养基、2支琼脂斜面培养基。
将接种后的肉汤及培养基斜面根据菌种特性分别置于菌种相适宜的温度培养,培养完毕,取出培养物,用无菌接种环蘸取少许肉汤培养物,然后在平皿接种处进行划线使其形成单菌落,根据菌种特性分别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18-24小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及相应的生化试验或采用细菌鉴定条对其进行确认。
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与生产商联系。
5.2菌种传代5.2.1准备准备需用的培养基斜面,在培养基管上贴注牢固的标签,标签上注明菌名及接种日期。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及操作规程【最新版】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管理及操作规程菌种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购买、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标准菌株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部门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规程菌种的申购部门主管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包括临时检验需要),填写申购流程,经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
菌种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部门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标准菌株库存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每个月转种一次;酵母菌及芽胞:3~6个月转种一次;丝状真菌每年转种一次。
26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当工作用菌种代数小于5时,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取在冰箱4~8℃保存的工作用菌种用普通琼脂斜面传代,并将新传代的培养物替代原有的菌种,作为工作用菌种。也可取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保存的菌种,进行复苏,直接作为工作用菌种。
细菌每1个月传代一次;酵母菌每2个月传代一次;霉菌及芽胞每3个月传代一次。当超过5代,须用传代用菌种传代。
6.8检定菌种(废弃)的销毁
6.8.1下列情况的菌种或培养物或被污染的器具等,必须采用121℃、30分钟湿热灭活处理:
新一代菌种制备成功后的上一代菌种;
使用完后的菌种和带有标准菌种的器具和培养物;
c、超过有效期的菌种;
d、凡被污染、变异、可疑等异常情况菌种;
e、其他应废弃的菌种。
6.8.2废弃菌种的销毁由微生物检验员提出申请,交QC主管批准后,进行灭活处理,并有其他人在场监督。
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需氧细菌和酵母菌的保藏(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6.4.2.2液体石蜡保存法
6.4.2.2.1无菌液体石蜡的制备:选用优质化学纯液体石蜡,将液体石蜡分装加塞,用牛皮纸包好,在121℃灭菌30分钟,置40℃恒温箱中蒸发水分,经无菌检查后备用。
6.4.2.2.2液体石蜡管的制备:将菌种穿刺接种于半固体高层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结束后,在层流台下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无菌液体石蜡至培养好的菌种管内,并使石蜡高出菌种表面约1cm使菌体与空气隔绝,并将试管直立,置于-20℃冷冻或2~8℃冰箱中保存。
6.5.1.2菌种确认后,挑取平板上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用于制备甘油冷冻管,作为保存菌种(G2),也称传代用菌种,同时挑取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数支,作为工作用菌种,此为第3代(W3)。
检定菌传代、贮存、接种操作规程
检定菌传代、贮存、接种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检定用菌的传代、贮存、接种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所有检定菌的传代、贮存、接种。
责任人:质量检验部部长微生物检验员无菌检验人员抗生素生物检定检验人员内容:1 检定菌的来源:检定菌种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冷冻干燥品(安瓶)。
或由药检部门提供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
2 检定菌的传代和接种:2.1芽胞杆菌3~6个月(其他细菌每个月)用普通琼脂斜面传代1次,将新传代的培养物代替原有的菌种,作为工作用(阳性对照)菌种。
传代和接种在菌种接种室内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2.2 准备妥冷冻菌种安瓶或菌种斜面,灭菌的毛细滴管、双碟、镊子、注射器、肉汤培养基、灭菌水及普通琼脂斜面,移入接种室。
2.3冷冻菌种安瓶的接种。
2.3.1 用75%酒精棉擦净菌种安瓿的外壁,稍干。
2.3.2 点燃酒精灯,将安瓿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烧灼红热用毛细管吸取灭菌水少许在灼热处,使其骤冷而炸裂,2.3.3 在不离开火焰圈内,迅速用注射器取约0.3ml肉汤培养基加入安瓿内,并摇动使冷冻块溶解,摇匀,用注射器吸取安瓿内容物分别接种至1支肉汤培养基、2支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
2.3.4 将接种后肉汤培养基及普通琼脂斜面于37℃恒温培养24小时。
2.3.5 取出培养物,仔细观察菌落形态,有无杂菌,并转接3支普通琼脂斜面。
于37℃恒温培养24h,供菌种保存与传代用,同时作平板分离单个菌落及涂片镜检,应为典型的菌型。
2.4检定菌的传代2.4.1 将菌种管与接种管均用75%酒精棉擦净外壁,稍干。
2.4.2 先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的上部空间操作。
烧灼接种环。
2.4.3 再将菌种管与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之间,要注意能清楚地观察到斜面,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
应斜持试管呈45°角,使试管内斜面向上,两试管口平齐,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2.4.4 首先,以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管的棉塞,以便接种时易于拔取。
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管理制度1、目得建立菌种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得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得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得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得管理,包括菌种得购买、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定义➢标准菌株就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得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就是指用标准菌株制备得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得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就是指用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得菌种。
➢菌种得代就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得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4、职责4、1部门主管负责菌种得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4、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得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规程5、1菌种得申购部门主管根据菌种得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包括临时检验需要),填写申购流程,经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株)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得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
5、2菌种得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部门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与数量,以及每一支得完整性,同时将菌种得所有信息,填写在《标准菌株库存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得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5、3菌种得保存5、3、1工作用菌种得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得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得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与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每个月转种一次;酵母菌及芽胞:3~6个月转种一次;丝状真菌每年转种一次。
标准菌验收、制备、保藏、传代、使用、销毁的管理
标准菌验收、制备、保藏、传代、使用、销毁的管理介绍了微生物实验中使用的标准菌的验收、制备、保藏、传代、使用、销毁的管理规程规定了质量管理部门实验用标准菌种的验收、制备、储管、使用、以及销毁等的相关规定。
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检查、抗生素微生物(效价)测定、评价防腐剂和抗菌剂的抑菌效果和确认灭菌效果、检验方法的验证、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样品检验时的阳性对照等。
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说明书1.标准菌的来源标准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藏中心(China Med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MCC)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0代)或由上级药检部门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
黑曲霉的0代菌种为保存于含15%甘油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的孢子悬液冷存管。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的标签CMCC (B)代表细菌(bacteria),CMCC(F)代表真菌(fungi)每种菌具有固定的代号。
2.标准菌的验收从菌种保藏中心购买的原始菌种管是玻璃安瓿装的冻干菌,接收同时应检查是否有随菌种附有的相关资料。
接收菌种时应检查安瓿的数量和名称,和每一支安瓿的完整性。
在相应的菌种接收记录上记上所有的关于菌种的信息,如名称、数量和接收日期等。
在菌种安瓿及菌种管上粘贴标签,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代号、代次、接收日期、接收人、贮存条件、有效期至。
新购入的0代原始菌种储存于-20℃,有效期为三年。
从上级药检部门购买的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应检查菌种管是否完好。
储存于2~8 ℃,有效期为3个月。
3. 标准菌的复苏、复壮及标准储备菌株的制备3.1物品及试剂:接种针、酒精灯、移液管、75%酒精及75%酒精棉球3.2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用于黑曲霉复苏、复壮.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用于生孢梭菌复苏、复壮.营养肉汤培养基: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短小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标准菌验收、制备、保藏、 传代、使用、销毁的管理
标准菌验收、制备、保藏、传代、使用、销毁的管理介绍了微生物实验中使用的标准菌的验收、制备、保藏、传代、使用、销毁的管理规程规定了质量管理部门实验用标准菌种的验收、制备、储管、使用、以及销毁等的相关规定。
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检查、抗生素微生物(效价)测定、评价防腐剂和抗菌剂的抑菌效果和确认灭菌效果、检验方法的验证、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样品检验时的阳性对照等。
1.标准菌的来源标准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藏中心(China Med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MCC)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0代)或由上级药检部门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
黑曲霉的0代菌种为保存于含15%甘油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的孢子悬液冷存管。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的标签CMCC(B)代表细菌(bacteria),CMCC(F)代表真菌(fungi)每种菌具有固定的代号。
2.标准菌的验收从菌种保藏中心购买的原始菌种管是玻璃安瓿装的冻干菌,接收同时应检查是否有随菌种附有的相关资料。
接收菌种时应检查安瓿的数量和名称,和每一支安瓿的完整性。
在相应的菌种接收记录上记上所有的关于菌种的信息,如名称、数量和接收日期等。
在菌种安瓿及菌种管上粘贴标签,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代号、代次、接收日期、接收人、贮存条件、有效期至。
新购入的0代原始菌种储存于-20℃,有效期为三年。
从上级药检部门购买的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应检查菌种管是否完好。
储存于2~8 ℃,有效期为3个月。
3. 标准菌的复苏、复壮及标准储备菌株的制备3.1物品及试剂:接种针、酒精灯、移液管、75%酒精及75%酒精棉球3.2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用于黑曲霉复苏、复壮.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用于生孢梭菌复苏、复壮.营养肉汤培养基: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短小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复苏、复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药品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依据:ChP2010版(一部)、《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3.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4.责任:4.1.QC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受、保存、分发。
4.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5.相关文件及术语:5.1.术语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6.标准:6.1.检定菌的申购QC主管每年根据检定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交由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以直接向省(市)药检所购买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
6.2.检定菌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QC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接收记录》(附表1)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6.3.检定菌的保存6.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1个月;酵母菌:2个月;霉菌及芽胞:3个月。
6.3.2.传代用菌种的保存采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保存法。
6.3.2.1.甘油冷冻管保存法用无菌接种环轻轻刮取经冷冻复溶增菌后并接种至平板或琼脂斜面的菌苔,并通过接种环与试管壁之间的轻轻摩擦而使细菌充分扩散到预先装入试管中的无菌纯化水中,调整菌液浓度,使其等同于10号比浊管,向已制备好的菌悬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甘油(浓度20%),即为10%甘油菌悬液,轻轻振摇,使内容物充分混合,分装于无菌小试管,在-30℃冷冻条件下保存。
此甘油冷冻管为第2代(G2)。
可以每隔2年转种一代。
使用时,取出一支放至室温,转种增菌培养或接种至琼脂斜面复苏,挑取纯菌落传代或工作用。
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需氧细菌和酵母菌的保藏(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6.3.2.2.液体石蜡保存法6.3.2.2.1.无菌液体石蜡的制备:选用优质化学纯液体石蜡,将液体石蜡分装加塞,用牛皮纸包好,在121℃灭菌30分钟,置40℃恒温箱中蒸发水分,经无菌检查后备用。
6.3.2.2.2.液体石蜡管的制备:将菌种穿刺接种于半固体高层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结束后,在层流台下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无菌液体石蜡至培养好的菌种管内,并使石蜡高出菌种表面约1cm使菌体与空气隔绝,并将试管直立,置于-20℃冷冻或2~8℃冰箱中保存。
此法主要适用于霉菌、厌氧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的保存(如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等)。
6.3.3.各菌种的保存方法、条件及期限,见《传代用菌种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附件1)6.4.检定菌的传代检定菌菌种的传代因冻干菌(标准菌种)与传代用菌种而不完全相同。
6.4.1.标准菌种的复苏、确认、传代6.4.1.1.标准菌种的复苏6.4.1.1.1.把冻干菌种管、灭菌毛细滴管(1ml)、双碟、镊子、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培养基)数支,移入接种室或超净工作台。
6.4.1.1.2.将冻干菌种管外壁用碘酒擦洗消毒,稍干,用75%乙醇棉擦净,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
点燃酒精灯,将标准菌种管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烧灼红热,用灭菌毛细滴管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养基),滴在灼热的菌种管封口一端,使骤冷而炸裂。
6.4.1.1.3.取灭菌镊子,在火焰旁,将炸裂的管口打开,放入灭菌双碟内,另取1支灭菌毛细滴管,在火焰旁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养基)少许,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块搅动促使溶解,随即吸出管内菌液,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养基)内,并根据不同菌种类型而将其培养于相宜的温度下24~72小时(细菌需要24~48 的培养物,酵母菌需要72小时的培养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则宜保藏孢子,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则应培养7~10 天)。
最后将毛细滴管及菌种管经高温灭菌(121℃,45分钟)。
6.4.1.1.4.取出培养物,仔细观察液体培养基是否浑浊,浑浊说明菌种复活生长,若不浑浊,在将其作为无活菌生长的培养物丢弃以前,细菌应至少培养1周以上,真菌和酵母菌至少应培养2周以上,并在丢弃之前应高温灭活处理(121℃,45分钟)。
6.4.1.2.标准菌种的确认6.4.1.2.1.用无菌接种环取上述培养物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或玫瑰红钠培养基(真菌和酵母菌)平板上,或相应的宜于该菌生长的鉴别培养基平板上,然后在30~35℃下培养3天(细菌);20~25℃下培养5天(真菌和酵母菌)。
培养后,首先观察其是否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态,然后挑取生长旺盛的单一的纯菌落,划线于平皿培养基,每种菌划4个平皿,以便收集较多的生长旺盛的典型单菌落,进行保存和鉴定。
鉴定时作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其染色特性及形态特征。
最后再做生化实验以进一步鉴定该菌种。
若在该平板上发现有其它菌落生长,则说明操作有污染或菌种不纯,应将此被污染了的培养物灭活处理,并寻找原因。
应根据其原因采取措施重新分离挑选纯菌落。
6.4.1.2.2.菌种的确认结果,记录在《检定菌种鉴定记录》上。
6.4.1.2.3.各检定菌种的复活、划线用培养基、培养条件,见《菌种复活、划线用培养基、培养条件》(附件6.4.1.3.标准菌种的传代6.4.1.3.1.按菌种说明书要求复溶菌粉,转种于适宜的增菌培养基内,称第1代(G1),复壮后转接至平板上,并在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分离单个纯种菌落,此为第2代(G2)。
6.4.1.3.2.菌种确认后,挑取平板上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用于制备甘油冷冻管,作为保存菌种(G2),也称传代用菌种,同时挑取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数支,作为工作用菌种,此为第3代(W3)。
6.4.1.3.3.将第2代(G2)菌种管冷冻保存,将工作用菌(W3)于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用于日常检验。
6.4.1.3.4.取一支冷冻保存的第2代(G2)菌种转种于平板和斜面培养基上,平板上的菌种制成冷冻保存管第3代(G3);斜面培养基的菌种经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用作工作用菌种,此仍为第3代(W3)。
6.4.1.3.5.将第3代菌种(G3)冷冻或低温保存,将生长、转种后的第2代(G2)菌种经高温灭活处理后丢弃。
6.4.1.3.6.按上述规程操作,直至G4转为W5为止,需重新开启冷冻干燥菌种,重复上述规程操作,保存和使用菌种。
6.4.1.3.7.当工作用菌种代数小于5时,在规定保存期限内,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
6.4.2.传代用菌种的传代当无标准用菌种时,可从省(市)药检所购买菌种作为传代用菌种,复溶增菌,但应划线接种确认。
将购回无异常的传代用菌种(一般为第3代),根据日常检验工作的需要量,挑取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数支,作为工作用菌种(为第4代),同时,结合菌种的代数和最长保存期限,挑取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按“6.3.2.”的方法制备甘油冷冻管或液体石蜡管数支,作为传代用菌种(仍为第3代)。
6.4.3.工作用菌种的传代当工作用菌种代数小于5时,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
取在冰箱4~8℃保存的工作用菌种用普通琼脂斜面传代,并将新传代的培养物替代原有的菌种,作为工作用菌种。
也可取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保存的菌种,进行复苏,直接作为工作用菌种。
细菌每1个月传代一次;酵母菌每2个月传代一次;霉菌及芽胞每3个月传代一次。
当超过5代,须用传代用菌种传代。
6.4.4.传代时注意无菌操作,使菌株不死亡,不污染、不丢失。
同时实验人员也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如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佩带无菌手套,实验完成以后消毒实验进行的区域、实验仪器和器具。
如发生意外,如菌种泄漏或人员受伤,微生物学检验人员应立即向QC主管报告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6.4.5.传代后,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并在每一支菌种管上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名称、编号、代数、传代日期、操作人、有效期。
交QC主管统一保管。
同时及时填写《菌种传代、分离记录》(附表2)。
6.5.检定菌种的编号采用字母加数字表示:英文缩写字母—代次—传代日期—顺序号菌种的英文缩写字母:大肠埃希菌(E.c)、金黄色葡萄球菌(S.a)、枯草芽孢杆菌(B.s)、白色念珠菌(C.a)、黑曲霉菌(A.n)、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p)代数用一位带有下标数字的字母表示:传代用菌种用G表示;工作用菌种用W表示;如G3表示传代用菌种第3代;W3表示工作用菌种第3代。
传代日期用6位数字表示:年份取最后两位数,月、日分别用两位数。
如2012年1月12日传代的第一支大肠埃希菌作为传代用菌种的编号为:E.c-G3-120112-01。
6.6.检定菌种的保管6.6.1.检定菌种设专人加双锁保管,并对所保存的菌种建立《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附表3)。
6.6.2.检定菌种的定期检查与鉴定在菌种的保存期间,应每天检查保存菌种冰箱的温度、菌种管的塞子是否松动或生霉,并及时填写《检定菌种观察记录》(附表4),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菌种在保存期内均应根据菌种的特性(工作用菌种每转种两代一次、传代用菌种每三个月一次)检查其菌落性状、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菌体形态及生化特性等项目,若发现与原菌种变异较大,应重新分离、纯化、鉴定、再加以保存,并做好《检定菌种鉴定记录》(附表5)。
6.6.3.所保管的菌种,不能随意转让其他单位和个人,需要时应有单位证明和批准手续方可供应。
6.7.检定菌种的领用与使用6.7.1.微生物学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需要,需到QC主管领取工作用菌种或传代用菌种,同时填写《检定菌种领用登记台账》相关内容。
6.7.2.微生物学检验人员从QC主管领取工作用菌种或传代用菌种,用于日常检验或验证试验,使用后及时填写《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附表6),以便追踪菌种使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