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
从叙述话语再看_蝇王_中的希望之光_细读威廉_戈尔丁小说_蝇王_
2009年第2期(总第114期)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Ethnic M inorities(Phil 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No.2Ap r.2009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2 163从叙述话语再看《蝇王》中的希望之光———细读威廉・戈尔丁小说《蝇王》●刘 华(四川外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 要:本文从剖析《蝇王》所运用的叙述话语入手,着重探讨其为一般评论所忽略的积极的警世主题,揭示该小说作者在“邪恶必胜”的表象下所潜藏着的对人性及人类未来的乐观立场。
关键词:叙述话语;叙述距离;自由间接话/引语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09)02-0163-03 一、引言叙述话语是作者用来转达人物语言(口头的和内心的)和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既可以是故事中人物自己的语言和想法,也可以是独立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的讲述和思想。
叙述话语的使用已日渐成为小说家们用来控制叙述角度和叙述距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尤其是叙述距离,在控制作者和读者对小说中人物的同情和认同感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通常,叙述话语有四种:直接话语;间接话语;自由直接话语和自由间接话语。
它们通常以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的叫法为我们所熟知。
使得《蝇王》成为一部带有独特主题意义和震撼力小说的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威廉・戈尔丁对自由间接引语的成功运用:文本中,自由间接引语以内心透视的形式出现。
而作者有选择地透视人物的内心则使内心透视具有了道德评判的功能,并成为读者进行道德评判的依据。
而作者本人对人性及人类未来的乐观立场也可从这一独特叙述技巧的运用中窥见一般,这与传统评论将《蝇王》主题“彻底悲观化”大相径庭。
二、《蝇王》中的自由间接引语与道德评判R i m mon-Kenan说,自由间接引语可以帮助读者识别作者对他笔下人物的真实态度,并由此推断出作者的道德倾向。
《蝇王》主题浅析
《蝇王》主题浅析摘要:人性的善恶,自古处于争论之中。
然而我们在戈尔丁的《蝇王》中清晰地看到了人性的本恶,作者对此甚为担忧。
人性恶一旦脱离文明的管制和道德的束缚,我们就难以估计其所能造成的可怕后果和损失。
《蝇王》以孩子为对象,通过孩子们的种种作为,透彻地展示了人性之恶,和文明在与人性斗争中的无力,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关键词:人性文明救赎人性是善是恶,一直以来都是伦理学家和文学家们苦苦求索的主题。
东西方的观点截然相反,西方世界的观点也莫衷一是。
在1856年,英国作者罗伯特?巴伦坦出版了小说《珊瑚岛》。
故事描述的是三个英国少年流落到海岛上,三个人牢记了文明社会给予的教育,行为始终在文明的约束内,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击退了海盗,感化了土著,还救助了一个女孩,克服了所有苦难,展示了西方文明发挥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人性和文明的一致。
然而20世纪以来,世界战火不断,危机重重,人类对人性产生了怀疑。
《珊瑚岛》出版一百多年后,《蝇王》出版,戈尔丁本人曾就《蝇王》这部小说的主题说过这样一句话:“企图从人性的缺陷中追溯社会弊病的根源”。
作者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目睹了20世纪西方社会的黑暗:无辜的人丧失生命,真理被践踏,正义难伸张。
正如他所言,“人类为自身创造了地狱”。
海恩斯在谈到戈尔丁创作目的时说:“要帮助人类认识自己的人性,这是他的心愿”。
《蝇王》是一部展现人性的小说,其中体现了冲破文明约束后的人性恶和作者对此的深深忧虑。
一、人性恶《蝇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次未来的战争中,一架飞机正在执行疏散儿童的任务,载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向南方疏散,结果遭到了敌人的袭击被迫降落在太平洋的一个荒无人烟的热带小岛上,孩子们最大的有十二岁,最小的是五六岁,孩子们一进入小岛仿佛进入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小岛依山傍水,有森林和野果,孩子们暂时脱离了文明的世界。
没有大人,没有约束。
海岛的环境有着孩子们未曾见过的残酷和恶劣,但是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环境而是孩子们本身。
影片《蝇王》的精神分析学的意义分析论文
影片《蝇王》的精神分析学的意义分析论文摘要: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与戈尔丁的思想和的生活似乎没有什么交集,然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戈尔丁的《蝇王》中却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在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分别验证了弗洛伊德对于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的划分;而弗洛伊德的三种人格结构也分别在剧中主人公的身上体现了出来。
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分析影片《蝇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人性恶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蝇王;精神分析;彼得·布鲁克;人格结构;心理威廉·戈尔丁(1911~1993)是上个世纪英国一位著名小说家、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一生著作颇丰,创作的长篇小说包括《蝇王》、《继承者》、《金字塔》、《看得见的黑暗》、《纸人》等。
在戈尔丁的作品中,《蝇王》是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撰写这部书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原因。
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戈尔丁的“原罪”思想以及人性本恶的观念。
1963年,导演彼得·布鲁克将小说《蝇王》改编为电影,使得这一故事更加广为传播。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成为旷世之作。
单从生存年代和研究领域来看,两人的思想和的生活似乎应该没有什么交集。
然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戈尔丁的《蝇王》中却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蝇王》讲述了一群孩子在脱离了成人世界的看管之后,从理性到野蛮、从秩序到混乱、从善到恶的蜕变过程。
在未来的一场核战争中,一架载着孩子的飞机在向南方疏散途中被击落。
机舱最后降落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荒岛上。
由于对野兽的恐惧,以及人性的本能,孩子们最后从理性走向野蛮,人性中恶的一面毫无保留地暴露了出来。
他们居住的荒岛也伦为罪恶的场所。
1963年的这部影片或许没有高科技带来的震撼效果,也没有宏大的场景和激动人心的音乐,但是剧中主人公的境遇和命运却始终让观众提心吊胆。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所表现的人性
内容提 要峰 Fra bibliotek《 蝇王》 的主题是表 现纯真 的泯 灭:通过 对人物 形 象的分 析 , 出人性是 指
恶的 , 邪恶 来源于人本 身, 即使是 美德的化 身一 孩子身上也 潜藏着非人 的残忍性 小说 的
背 景 、 构 和 “ 兽 ” 动 了 主题 思 想 的 发 展 。 结 野 推
关键词
对《 蝇王》 的主题作 了简 明扼要 的 阐述 :《 王》 主题 是 “蝇 的 通过揭示 社会上存在 的 种种弊 端追 溯人 性 的缺 陷。其 寓 意是 : 一个社会好 与坏不 是靠 任何 政治 制度 , 管 它显 得 不 多么符合逻 辑 , 多么受尊 敬 , 而是 靠 一个 人 的道德 天性 。 ” 作者 的写 作 目的很清 楚 : 他坚 持认 为人 生来 是邪 恶 的 , 并 对此深感 悲哀 。他建议 为了建设幸福美好 的生活 , 人应 该 认 识 到 人 性 中 深 藏 的 恶 , 衡 内 心 的 善 恶 争 斗 , 懈 地 以 平 不
《 王》 主题 蝇
人性 : 恶
被 毁 灭 的 人 ; 被 孤 立 的人 , 恐 惧 所 困 忧 的人 , 溺 死 于 是 被 被 大 海 , 自己 的 无 知 之 中 的 人 。 或 ”
“ 耶稣 把 一 个孩 子 叫 到 他 面前 , 将 他 置 于他 们 中 间 。 并 说 , 明 确 地 告 诉 你 们 , 非 你 们 被 转 化 得 如 同孩 子 一 般 . 我 除
否则就进 不 了天堂 。 ( 圣马修 》 ”《 ) “ 们之 于众 神 正 如 苍 蝇 之 于 邪 恶 的 孩 子 ; 们 杀 害 我 他 我们来 消遣 ( 李 尔王》 ”《 ) 人 的本性 如何? 自从人类 具有反思能 力 以来 , 一直 在 苦苦 思索着这个 问题 。也许很 多人 会 毫不 犹豫 的作 出答 案 , 是 他 的 答 案 很 可 能 不 正 确 , 至 完 全 错 误 。上 面 所 但 甚 引的两段话表 明了对 人性 的两种 观点 。第 一段 耶酥 的话 对人性 表达 了乐 观的观点 , 童年 ( 以代表质 朴的人性 ) 可 被 认为 是纯洁 、 良的 , 善 耶酥 被认 为是 宇宙 的 主宰 和基 督教
论《蝇王》的人物形象塑造
论《蝇王》的人物形象塑造作者:王宏魁来源:《牡丹》2019年第14期威廉·戈尔丁的《蝇王》这部作品中所展示的人性对立面相当鲜明,以文明民主为主张的拉尔夫与以热衷野蛮暴力的杰克构成了荒岛上两股不同的势力,但在无法度的社会中文明的外衣终被剥落,荒蛮暴力控制了全局。
整个故事寓意深刻且表现手法独特,它所展现出的人性善与恶成为人们品评的关键。
一、《蝇王》的文学内涵与创作思路《蝇王》没有过分复杂的故事情节,却拥有着极为深邃的寓意,它的表现手法独特,文学角度新颖。
例如,作品中就将孩子作为主角,将“童心的泯灭”作为文学讨论重点,通过孩子之间文明天性与野蛮本性的对立折射人类社会的善恶矛盾冲突,让作品本身更加荒诞、讽刺与黑暗。
有学者却认为,《蝇王》寓意本身并不在于探讨人性邪恶,而是在思考与人性邪恶抗争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换言之,作者所关注的并非人性本善或本恶这样的简单主题,他更加担忧的是战争的恶性循环与在战争影响下人类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现代文明发展现状与前景。
戈尔丁在《蝇王》中所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就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了他的担忧。
戈尔丁大胆运用写实配合象征等新颖的文学表现手法,赋予角色鲜明个性,让读者感觉到他所塑造的就是自己身边那些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所以《蝇王》也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能凸显人类本性的现代寓言。
作品具有4个主要人物角色。
拉尔夫明辨是非、正视现实但循规蹈矩,他力图重建文明社会生活秩序,坚持民主议事制度,是理智、文明的代表。
猪崽子头脑思路清晰、崇尚科学逻辑思维辯证,荒岛求生过程中始终思考如何获得救助,不但是拉尔夫的好帮手,也是理性与智慧的化身。
杰克诡计多端、心狠手辣、善玩阴谋权术、野心膨胀,他在荒岛上一直打猎以满足自己的噬血天性。
同时,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两面派,不断在群体内搞分裂、拉帮派,甚至为自身利益残害与自己共患难的同伴。
杰克是最完美的恶人化身,他将人性中的所有邪恶面都表现得入木三分,令人胆寒。
小说《蝇王》的多重意蕴解析
媒介与文化研究mEijiE yu wEnhua yanjiu- 135 -小说《蝇王》的多重意蕴解析阎 飞(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摘要] 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1954年发表的哲理小说《蝇王》富含寓意,充满了象征性,意蕴复杂。
自发表以来,研究者重点从人性、神话原形、基督教文化、女性主义、精神分析法方面进行了解读,但小说魅力之处仍然体现在其多重意蕴阐释的可能性。
从象征层面来看,《蝇王》既有对人性善、恶关系的二元探讨,也有对柏拉图《理想国》所阐释的现代文明的反思,更有对人的现代性困境的象征,使单一的文本充满了多重意蕴,强化了文本的艺术性,增强了哲理性。
[关键词] 《蝇王》;意蕴;人性;文明;困境[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3-0135-031954年,英国小说家、诗人威廉·戈尔丁发表了著名的哲理小说《蝇王》,因其充满了意蕴复杂的象征性,获得了理论家的多种阐释,而使文本自身也充满无穷的魅力,一举奠定了作者的世界声誉。
小说以虚设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来临之际为背景,为躲避即将到来的核战争,一架载有一群六到十二岁儿童的飞机在撤退中不幸坠入一孤岛,幸存者只有这群儿童。
小岛上的这群儿童刚开始团结在代表文明的拉尔夫周围,但慢慢代表野性的杰克获得了大家的追随,小说就在拉尔夫即将被烧死时偶然获救结束。
通过这一荒岛式的叙述,让一群儿童演绎了成人世界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象征的意味,但小说并不停留在此,结合当时的时代及作者的创作特性,小说的意蕴至少在三个方面可以深入阐释。
一、善与恶:人性的二元对立格局一般认为,《蝇王》中的人物和意象都充满了隐喻和象征,通过故事,搭建出人性性善还是性恶的二元对立格局。
首先是小说中出现的最主要的两个意象:海螺和野兽。
海螺是这群小孩掉落海岛后,正处于迷茫无助时给予他们信心和力量,使分散的人群得到凝聚的事物,它在整个小说中占据重要的作用。
《蝇王》中善与恶的主题分析
《蝇王》中善与恶的主题分析作者:伞雨晴郭慧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6期摘要:《蝇王》是威廉·戈尔丁最杰出的小说。
虽然许多研究者在符号和人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仍有必要对这些符号意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本文是《蝇王》中善与恶的主题分析。
首先从善与恶二元论的角度分析了主要人物和客体,然后阐述了善与恶的发展与变化。
关键词:《蝇王》;威廉·戈尔丁;人性作者简介:伞雨晴(1995-),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国文学;郭慧莹(1993-),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1一、威廉·戈尔丁及《蝇王》简介威廉戈尔丁(1911-1994),著名的英国诗人和小说家,1911年9月19日,在英格兰康沃尔郡出生,在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生活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就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然后,他在1934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包括29首诗集。
之后,他担任过导演、演员、士兵和教授。
他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写了许多作品,如小说、戏剧和散文。
于是,他于1955加入帝国文学俱乐部,于1961获得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从那时起,他专攻写作,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蝇王》是威廉·戈尔丁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小说,是一部1954年出版的寓言小说。
这部小说描述了因飞机坠毁而被困在孤岛上,一群6岁至12岁的男孩独自生活的故事。
没有成年人的指导和监督,这些孩子就如何生活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有着矛盾的想法。
领导人物拉尔夫想建立法律和秩序,但杰克想去打獵和杀戮。
他组成了自己的小组,带领一些男孩离开。
很快,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模式开始发生冲突,事情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发生。
《蝇王》中人物的象征意义
摘
要:
王》 赋予 不同人物 以不 同的象征 意义 ,使其从不 同的角度服务于小说 的主题 。
文 章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6 7 (0 0 o— 0 7 2 0 8 7 2 2 1) 3 o l
关键词 :成廉 ・ 戈尔 丁;蝇 王 ;象征意义
中 圈 分 类 号 : 16 0
第 1 7卷
第 3期
琼 州 学院 学报
Ju a f o gh uUnvri o r l n zo i . No 3 1 7 .
21 0 0年 6月
Jle 2 0 r1. 0l [
中人 物 的象征 意义
吴 华 兰
( 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遵 530) 6 0 2
一
、
点就 死于非命 ,幸亏 军队 的救援 到 了。尽管 当他看到海 军 军官 时有 了得救 、重返 文 明社会 的希望 ,但拉 尔夫 的结 局 依然具 有一半 的悲剧性 ,他 为 自己认 识到真 正的人性 而 哭 泣 。这些 无疑都 表明理 性和 文明需 要高 度发达 的物质社 会 和知识社会 的建成 ,而不具备这些条件时 ,民主是无法存 在 的或者是虚空的。拉尔夫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在告诫 人 类 ,社 会 发展 并 不 如 人 所 愿 ,人 类 社会 的未 来 还 很 长 。 二 、猪 崽子 猪崽子 则可谓 科学 、理性 的象 征 。相 比于拉 尔夫 ,猪 崽子 却是一 个被大 家嘲弄 的对象 ,在 众人 眼里是一 个 “ 局 外人 ” 。他身材矮胖 、近视 眼、父母早亡 、从小便寄居在姨 妈家 ,又操 着浓重 的 口音 、患有 严重 的气 喘病 。猪 崽子虽 然 出身低微 ,也没有 拉尔夫 那 么好 的教养 ,但却有 较高 的 智慧 ,是一 个懂得质 疑 、思 考和 推理 的孩 子。他科学 而理 性 ,善 于思 索 ,善 于考虑大 家 的未来 ,是拉 尔夫 的思想动 力源 泉 ;他 在拉尔夫还 在做 自 日梦 的同时 ,就 已经 清醒地 意识 到 “ 绝没 人会知道 咱们 在这 儿 ”的 困境 ;他首 先提 出 用 吹海螺 的办 法来 召集 会议 ,建议 弄 清所 有孩 子 的姓名 , 驳 斥许 多孩子 夜里有 鬼 的说 法 ……拉 尔夫不 善于思 考 ,而 他 却仿佛是拉尔夫 的大脑 ,为 其 出谋 划策起 了重要 的作用 。 因此 ,猪崽子是 那类聪 明 、智 慧 者 的代 表 ,在某种 意义上 说 也是理性 的象征 。 尽管猪 崽子 可 以为 新生 文 明奉 献很 多 ,但 大家仅 把他 视 作一 个 爱发 牢骚 、意 志薄 弱 的人 ,即使 他 的想法 不错 , 他 们也 拒绝 听从 。他 过 于依 赖科 学 ,认 为科 学 可 以解 释 、 解 决一切 问题 。他的这 种科学 思维 也导 致 了他 在这个 野蛮
《蝇王》的主题意义简析
《蝇王》的主题意义简析
鄢文娟;高建波
【期刊名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在经历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亦对人性产生了怀疑,坚持人性本恶的说法.在其长篇小说<蝇王>中,戈尔丁通过象征手法和神话的主要叙述技巧表现了善与恶、理智与冲动、文明与野蛮的矛盾冲突,展现了在人类文明、法制缺失后所出现的混乱以及小说人物的兽性,从而揭示了性本恶.笔者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蝇王>的主题,一方面肯定并阐释了戈尔丁在<蝇王>中揭示的人性恶的主题,另一方面提出该作品中隐含了救赎的主题.
【总页数】4页(P99-101,98)
【作者】鄢文娟;高建波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人性黑暗的忧虑--简析戈尔丁的小说《蝇王》 [J], 付筱娜
2.一部表现人类本性的寓言--简析《蝇王》的主题 [J], 王瀚
3.简析《蝇王》中的善与恶 [J], 王丽娜
4.简析《蝇王》的当代意义——抑制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J], 于卫平
5.简析《蝇王》中的善与恶 [J], 王丽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5篇范例)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5篇范例)第一篇: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 2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5(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国际资本流动——以中国为例 6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8 苔丝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之对比研究Hemingway’s Individual Heroism from Santiago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0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11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 12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 13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5 中西文化心理差异分析—以饮食习俗为视角16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心灵的挣扎:浅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萨蒂的困境 18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19 从《阿Q 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20 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The Bluest Eye: Cultural Hegemony and Spiritual Dissimilation 22 分析简•奥斯汀的作品《爱玛》中的理性主义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后”比较研究——以摇滚音乐为分析视角25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探讨发现式学习理论在高中任务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27 从春节和圣诞节看中美文化差异 Individual Factors in the Tragedy of The Lady with the Camellias 29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节奏分析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31 中美居民不同储蓄态度对比分析 32 外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探析《蝴蝶梦》中的悬念写作手法 34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理想化”和“反理想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题辩析36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37 英语名的取名艺术38 汉英语序对比浅析从世纪后服饰发展比较中西文化差异克里斯加德纳的成功之路——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评析41 奉献与救赎:浅谈欧•亨利小说的宗教精神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43 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The Study of Symbolism in Moby Dick 45 探讨武侠和骑士形象的异同解读《哈利•波特》中纳西莎•马尔福的形象47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48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49 《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悲剧英雄的伟大之处对比 50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成功之道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The Awakening of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53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54 《木马赢家》中父亲的缺席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56 浅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莎乐美》中月亮的意象——从原型批评视角进行分析58 An Eco-analysis of The Yearling 59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 61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62 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64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 65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从海明威的死亡哲学看麦康伯的死亡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69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70 《小妇人》中四姐妹价值观的发展 71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73 《红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混合体On the Differences of Rules for Eye Contac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75 从电影《国王的演讲》看平民情结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Red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e ss of the D’Urbervilles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 78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s and the Commercial Effect 80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81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 82 浅析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83 流行语的翻译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呼啸山庄》中哥特式风格的表现 86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87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88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与负迁移 89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91 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92 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 93 分析露丝的觉醒《接骨师之女》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An Embodiment of Virtue---A Moral Insight into the Image of Tess 96 中美电子商务的选择性分析A Brief Study of Schema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Reading 98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从“爱的习惯”看多丽丝•莱辛笔下的两性关系 100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101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Views on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103 透过《格列佛游记》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 104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义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开题报告+论)Explo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s 107 英语非限定性动词的语言分析Negative Transfer and the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109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111 浅谈英语幽默的文化特征 112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113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114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艺术道德观115 浅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的悲剧 116 探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18 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华兹华斯和雪莱的比较研究 119 爱伦坡哥特式小说探析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121 性别话语模式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从《红楼梦》两个译本比较谈习语翻译的文化处理123 The modern American and Death of a salesman 124 《永别了,武器》主题的分析 125 浅议中国菜名的英译 126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守旧因素的象征运用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西风颂》两个汉译版本的文体分析Study of Translating Skills of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130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131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133 汽车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Ghost 135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136 分析《等待》的悲剧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 138 论商务名片英译——以功能对等为指导 139 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40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141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中美穿越剧中文化构架差异研究——以《步步惊心》和《回到未来》为例143 On Morality in Shakespeare’s Macbeth 144 谈品牌广告文体特点及其翻译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146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论《莫瑞斯》中E.M.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 148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151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 152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153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154 A Comparison of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155 论商务谈判口译员的角色 156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157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58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 159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160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161 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162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悲剧性的差异 163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164 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 165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166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 167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168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169 角色中体现的悲剧主题——《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之对比分析 170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171 从英式桌球斯诺克看英国的绅士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172 《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 173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174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175 Comparisons of Sino-U.S Family Education 17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177 政治演说中名词性隐喻的认知研究178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179 On Symbolism in wrence’s The Rainbow 180 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181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中人文精神的一致性 182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183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184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185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186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187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 188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 189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技巧190 A Lost New Woman in Patriarchal Society–Esther Greenwood’s Madness in Sylvia Plath’s The Bell Jar 191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192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193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194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195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 196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 197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198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 199 文化视阈下英汉数字“九”的对比研究200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第二篇:《班主任》人物分析及意义刘心武《班主任》的评论分析《班主任》发表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在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荣列榜首。
《蝇王》:人性的善恶之辩
蝇王:人性的善恶之辩引言《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于1954年出版的一部小说。
这部作品通过一个群体被困在无人岛上的故事,探讨了人性中存在的善恶两面以及社会秩序的崩溃与重建。
本文将就《蝇王》所描绘的人性善恶之辩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1. 善良与纯洁在《蝇王》中,作者通过对少年们形象化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天真、纯洁且充满善意的一面。
最初,他们尝试建立一个有秩序、公正和民主的地方,并相互合作共同生存。
例如,拉尔夫(Ralph)代表着理智和领导力,拥有引导集体行动的能力;西蒙(Simon)则象征着善良与温情。
这些角色在小岛上扮演了一种积极、正面和有益于整个群体的责任。
2. 暴力与野蛮然而,《蝇王》也展示了人性中那些以野蛮和暴力为主导的一面。
随着时间推移,少年们逐渐迷失在无序和混乱之中。
他们遵从恶魔般的自我利益和本能驱使,暴虐地对待彼此。
描绘了杰克(Jack)这个角色,他代表了这种蹂躏周围人取得权力的过程,并表明人性中存在着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
3. 蝇王的象征意义蝇王作为整部小说的核心象征物体,有力地塑造了人性善恶之间的斗争。
蝇王象征者人类内心黑暗、邪恶、破坏性的一面。
它不仅代表了集体意识中隐含的邪恶冲动,也成为了小岛上权力斗争和道德堕落的源头。
4. 社会秩序与崩溃《蝇王》通过描写群体在无人岛上逐渐失去社会秩序与纪律来展示人性善良与邪恶之间激烈较量的结果。
最初建立起来的多数规则被日益忽视,无序和混乱逐渐蔓延。
这种崩溃背后是人性被自身的暴力与野蛮支配的阴影。
5. 重建与希望尽管《蝇王》纠结于人性黑暗一面,但小说也表达了重建和希望的主题。
通过拉尔夫对理智、秩序和民主的不懈追求以及未被堕落的少数同伴们的努力,最终有限度地恢复了那些善意而正直的价值观。
结论《蝇王》以其深刻而残酷地揭示了人类本质中善恶两面之间永恒斗争的主题引起广泛关注。
通过具体而生动地描绘角色和情节,读者可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威廉_戈尔丁_蝇王_的主题解析
·欧美文学·作品评析及其它·白润芳崔传明等威廉·戈尔丁《蝇王》的主题解析王丽摘要:威廉·戈尔丁的作品《蝇王》的主题是多样的。
戈尔丁通过象征来体现作品的主题。
本文通过分析该作品中所揭示的主题:文明天性与野蛮天性的冲突;童心的泯灭;性本恶;道德是受社会约束的强制性行为;利用迷信与宗教获取控制他人的权利,展现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蝇王》;主题;解析一、简介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于1911年9月19日出生于英国康沃尔郡。
自小爱好文学,曾在牛津大学受过教育,1935年从该校毕业,毕业后的四年中他尝试过写作,做过演员,之后在一所学校任英语和哲学教师。
他担任过一年的校长。
英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戈尔丁1940年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战后他重操教职并且开始小说创作。
他的小说《蝇王》发表于1954年,一经面世,便名声大噪,在文学界引起轰动,印数达1000万册,且再版40次,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全球发行。
英国作家、评论家E·M·福斯特称它为“1954年最杰出的小说”。
《蝇王》是戈尔丁的第一部也是最伟大的成功之作。
《蝇王》是一部虚构的小说,故事很简单,讲述了在战争中一架载满了躲避战争的英国男孩的飞机被击落,机上的孩子们被弃于一座荒岛上的故事。
孩子们最初在这个美丽的岛上尽情地享受着自由的生活,一切还是井然有序,文明和理性还暂时存于他们的心中。
然而,在逐步适应了丛林中的凶残、野蛮的生活方式后,他们渐渐抛弃了文明、道德、有原则的行为模式。
在该作中,作者揭示了这样几个主题:文明天性与野蛮天性的冲突;童心的泯灭;性本恶;道德是受社会约束的强制性行为;利用迷信与宗教获取控制他人的权利。
与此同时,戈尔丁通过象征来体现作品的主题。
比如书名、人物的象征,运载孩子们的飞机、猪崽子的眼镜以及后来出现的军舰、海螺、尖棍等等。
二、明天性与野蛮天性的冲突首先,文明天性与野蛮天性的冲突是本书的一大主题。
神话的隐喻人性的悲剧从荣格的原型论看《蝇王》的人物塑造及其意义
基本内容
《蝇王》是英国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这部 作品以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为背景,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 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随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悲剧性事件。 在深入探讨这个主题之前,首先对这部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部小说中,戈尔丁创造了一群各具特色的儿童角色。他们都是正常的孩子, 天真无邪,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的特殊性,他们逐渐暴露出人性中 的恶。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成为了这个故事中重要的情节发展。
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猪崽子”,他原本是一个肥胖、胆小的孩子,但是在荒 岛上的生活中,他逐渐展现出他的智慧和勇气。他懂得如何在岛上找到食物和 水源,并且发现了岛上的秘密。他的成长和变化成为这个故事中一个重要的象 征,代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成长性。
而在这个故事中,最令人感到震惊的人物是“野人”。他原本是一个正常的孩 子,但是在荒岛上的生活中逐渐变得野蛮和残忍。他的行为让人们思考人性的 本质是什么,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恶会如何被激发出来。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拉尔夫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和 领导能力的孩子,被其他孩子视为领袖。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拉尔夫的领 导能力逐渐受到挑战。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开始失去自信,甚至开始怀疑 自己的信仰。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拉尔夫的成长过程,也象征着人类在面对挑 战时的无助和困境。
最后,戈尔丁在小说中还通过场景、故事、意象等象征性的描写来深化主题。 荒岛上的热带雨林、海滩、洞穴等场景都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荒岛 上的热带雨林代表着生命的源泉和希望,而海滩则代表着死亡和绝望。这些场 景的描写不仅为故事增色不少,也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戈尔丁对人性的 独特见解。
后殖民主义批评视野中的《蝇王》解读
后殖民主义批评视野中的《蝇王》解读【摘要】《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经典小说,以一群被困在荒岛上的男孩展开故事,探讨权力、压迫和人性的复杂关系。
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从权力和压迫主题入手,分析殖民主义对人类内在野蛮性的影响,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
小说中的角色与权力的斗争突显了权力的腐蚀与腐败,同时也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暴行和后果。
《蝇王》对殖民主义和权力的批判意义远远超出故事本身,引发人们对人类内在本性和社会结构的思考。
与其他文学批评视角相比,后殖民主义批评更加突出权力关系和殖民主义的影响。
结论中,强调后殖民主义批评在《蝇王》中的重要性,并展望后殖民主义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蝇王》、后殖民主义批评、权力、压迫、殖民主义、人类野蛮性、社会结构、批判意义、文学批评、发展前景1. 引言1.1 介绍《蝇王》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创作的经典小说,于1954年首次出版。
这部小说以一群被困在荒岛上的英国男孩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在无人监管的环境中逐渐堕入混乱和暴力的故事。
故事开始时,一群男孩在一次空难后被困在一个荒无人岛上,他们试图建立秩序和组织来维持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权力的分配不公,他们开始陷入内部冲突和暴力冲突。
描写了领袖与追随者之间的力量斗争、个体意识形态的碰撞、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对立等主题。
1.2 分析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的重要性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在解读《蝇王》这部小说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下,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所呈现的权力和压迫主题。
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可以看到殖民主义所带来的剥削和压迫对被殖民地的人民造成的影响,以及在权力下的人类本能的野蛮性。
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还让我们思考小说中的角色和事件如何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殖民主义历史和现实情况。
通过这种理解,《蝇王》不再只是一个关于孩子们在荒岛上生存的故事,而变成了一个对殖民主义和权力的深刻批判。
扬善必须抑恶——小说《蝇王》的主题思想新论
参 考 文献 :
本 文 从 韩 礼 德 的 系 统 功 能 语 言 学 的人 际 功 能 角
ing and Research Press , 1996/2000. [2 〕 国文.语篇分析 的理论 与实践 【 黄 M].上海 : 上海 外语教 育 出版社 , 2001. [3 ] 黄 国文 , 葛达 西.功 能语 篇分析 [M].上 海 :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4 〕 华兹华斯著.抒情歌谣 集 , 见伍 蠢甫 , 经之 详 胡 编著.西 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 .北 京 : 北 京大学 出版 M] 社, 1986 .
扬 善 抑 恶 以便 能够 过 上 和平 安定 、快乐 幸 福 的美 好 生 活是 古今 中外 人类 所共 同企 盼 、 永恒 追 求 的 目标 。 然而在现实 中 , 由于人类 的生存环境 、 富差 别 、 贫 等级 制度及人性善恶等各种复杂 因素 , 在人们追求美好 ( 即 向善 ) 的路 途 中往往 困难 重重 , 价惨 重 , 时甚 至会 代 有 遭到灭顶之灾 。正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 中 , 那些光荣理 想与艰难现实之 间的撞击 与 冲突总是或大或小 ,频繁 不断 , 吸引着众 多 的布衣 将 相 、 者 贤人 从 不 同 的立 场 学 和视 角去探 索 其 中的缘 由 ,不懈 地 进行 着 各种 描 述 与 论证 , 其结论却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 。即使视角相 同 , 也 会 因主体 的差 异而 呈 五 彩缤 纷 之势 ,其 中在 文学领 域 也 因此 留下 了许 多享誉 中外 的不 朽 之作 。与 1983 年诺
由伊甸园到人间炼狱《蝇王》主题解读
由伊甸园到人间炼狱《蝇王》主题解读摘要:与传统荒岛文学作品不同,戈尔丁在小说《蝇王》的创作上另辟蹊径,采取截然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反映当代思想和潮流。
本文从“性本恶”和人性黑暗的根源这两部分分析,试图对《蝇王》的主题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内涵。
关键词:“性本恶” 战争权力欲《蝇王》出版伊始便引起文学评论家和读者的极大关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部作品的吸引力不减反增,依然是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
而其他荒岛文学作品如《珊瑚岛》等,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蝇王》保持长久的吸引力,或许答案就在于它有别于传统荒岛文学的情节和主题。
与传统荒岛作品不同,《蝇王》完全摒弃了“英雄救美”或“荒岛变乐园”的桥段。
故事中,一群男孩在荒岛生存中相互排挤甚至伤害,场面暴力血腥,惨不忍睹。
最终,象征野蛮、暴力的杰克和他的追随者们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而原本美丽、安宁的小岛变成了废墟。
文章试图从“性本恶”和人性黑暗的根源出发,对《蝇王》的主题进行解读,希望能对戈尔丁的代表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人性的黑暗初读《蝇王》,大部分人通常会认为这部作品遵循着传统荒岛文学的剧情三部曲:“流落荒岛——荒岛冒险——最终获救”。
然而仔细研读后不难发现,它的情节安排与传统荒岛小说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传统荒岛小说中,《鲁滨逊漂流记》的男主角鲁滨逊在荒岛上建立了一个自给自足的文明社会。
他建屋造舍,开垦荒地,饲养家禽。
不仅如此,鲁滨逊还打败野人拯救了黑人“星期五”。
作者笛福通过这样的情节安排,高度赞扬了鲁滨逊永不屈服及大无畏的精神。
另一传统荒岛文学作品《珊瑚岛》的主人公是三个叫作拉尔夫、杰克以及彼得金的男孩。
他们善良、勇敢,相互扶持,互敬互爱,共同解救被俘少女,同心协力将现代文明传播到流落的小岛并将其改造成伊甸园式的人间乐园。
而《蝇王》中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却是另一番模样。
男孩们刚流落荒岛时组织召开了民主会议,他们选举拉尔夫作首领,试图建立一个文明社会。
一部表现人类本性的寓言_简析_蝇王_的主题
第14卷第5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4N o.52001年10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Oct.2001一部表现人类本性的寓言———简析《蝇王》的主题王 瀚(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江苏南京210094) 摘 要:本文通过对《蝇王》这部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结构的分析,探讨了它的主题思想,即:人性是善的,也是恶的,以及外界因素对人性的影响。
关键词:善;恶;外界因素;人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01)05-44-03 《蝇王》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
它描写了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飞机载着一群6到12岁的孩子从英国本土向南方疏散。
途中,飞机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了一个荒岛上。
起初,孩子们齐心协力,和睦相处。
后来,他们野性大发,相互杀戮。
作为一篇主题严肃的小说,《蝇王》在1954年首次出版时,便受到了空前的好评。
英国作家E.M.福斯特将其评为当年最优秀的作品。
许多批评家说它是一部现代寓言。
40多年后,其文学价值仍然没有减弱,人们仍对它大加赞扬。
作为寓言故事,《蝇王》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多层次的象征性。
文学批评界对其象征意义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书中人物的行为象征着对文明社会和父母权威的反抗。
有人则认为:该书情节象征着民主的破产和专制的胜利。
而笔者认为:作者本人亲自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
所以,他以作家所特有的艺术视野和眼光审视这场战争,对人类本性进行深刻反思。
他通过《蝇王》揭示了人性的双重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在特定的条件下,人性中的恶会战胜人性中的善,从而警示人们要正视人性中的恶,控制人性中的恶,避免人性中的恶的爆发和膨胀。
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蝇王》(英)威廉戈尔丁 龚志成 译读后感
《蝇王》(英)威廉戈尔丁 龚志成 译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蝇王》(英)威廉·戈尔丁 龚志成 译——读后感《蝇王》作为一部探讨人性与社会的小说,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犀利的笔触,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威廉·戈尔丁通过一群被困荒岛上的少年们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与沉沦。
书中,杰克·梅里菲尔德的转变尤为引人注目:“杰克此时已不再是个孩子,他已经变成了一个野蛮人的领袖。
”(P.141)这种由文明少年向野蛮人的蜕变,揭示了人性中潜在的恶。
在荒岛上,原本束缚着他们的社会规则逐渐崩溃,人性中的恶开始滋生、蔓延。
作品中,戈尔丁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
蝇王本身就是一个象征,代表着邪恶、野蛮和混乱。
它与猪头的关系,暗示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恶的渴望。
正如书中所说:“蝇王在猪头中,它是恶的象征。
”(P.201)《蝇王》对人性的剖析深入骨髓,令人反思。
在荒岛这个封闭的空间里,少年们逐渐暴露出人性的弱点。
他们在权力、恐惧和欲望的驱使下,互相猜忌、攻击,甚至走向杀戮。
这一切让人不禁感叹:在失去文明的束缚后,人性究竟还能残存多少善良?这部作品还让我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
在权力斗争、利益驱使下,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内心的善良,甚至将恶行合理化。
正如书中所言:“人类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也是最愚蠢的。
”(P.263)我对《蝇王》的整体看法是:这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作品,它不仅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时刻警惕内心潜在的恶,努力追求善良与美好。
```第二篇范文《蝇王》(英)威廉·戈尔丁 龚志成 译——另类视角下的读后感在重新审视《蝇王》这部作品时,我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它: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对人性的探讨,更是一场关于文明与自然秩序的深刻反思。
在故事的表面,我们看到了一群少年在荒岛上从文明走向野蛮的过程。
然而,在这种看似倒退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抗争与妥协。
解析《蝇王》中的象征意义
解析《蝇王》中的象征意义作者:常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3期摘 ;要:《蝇王》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成名作。
作者通过构思一个假想的发生在未来的故事,挖掘了人类本性中的恶,引人思考的同时也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水平。
戈尔丁小说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设计、结构的编排、语言的运用上都显得与众不同。
《蝇王》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作者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本文揭示了自然世界以及人类的行为是如何被用来作为象征表达出文章所蕴含的哲学观点以及主题的。
分别从小说的标题,文章中的抽象事物,角色的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戈尔丁;人性恶;象征[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3-0-01一、《蝇王》的概述《蝇王》讲述的是在虚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一群载有英国儿童的飞机在飞行中被击中,坠入到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的故事。
在被孤立的最初阶段,孩子们享受着没有成人看管的悠闲自在与无拘无束,他们在拉尔夫的领导之下过着平静有序的生活。
然而不久之后,由于生存的危机与饥饿的考验,人性的恶暴露出来。
被天性所操纵的他们开始外出寻找食物,肉类。
他们杀戮甚至杀害自己的伙伴们。
在《蝇王》中,戈尔丁并没有通过成年人的视角揭露人性中的恶的主题,而是以独特的儿童的视角来分析,以寓言的形式来叙述,因此很多的象征被应用在小说当中。
二、《蝇王》中的象征(一)“蝇王”和“怪兽”的象征意义小说的名字“蝇王”在文中指的是一头野猪的头,它被杰克砍下,布满了苍蝇,因此得名蝇王。
当我们听到苍蝇这个词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有恶心和肮脏的联想。
在小说当中,它是人性的象征,确切地说是人性恶的象征。
当西蒙跟蝇王对话的时候,它对他说“我就是你的一部分”,这向我们展示了人性恶是我们人类所与生俱来的东西。
除此之外,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作者两次写到了蝇王的笑,第一次是在它与西蒙的对话当中,第二次是在拉尔夫逃跑的路上。
浅析《蝇王》中的象征主义的论文
浅析《蝇王》中的象征主义的论文【摘要】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小说《蝇王》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来探究人性本恶,从而阐明了人类战争的根源。
本文从标题、故事发生地和人物三方面分析了象征主义在小说中的应用,从而揭示了其在小说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象征主义蝇王海岛人物当代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因其小说《蝇王》于198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他在该小说中剖析了战争的根源,即人性本恶。
象征主义是小说中主要的写作技巧之一,成功地帮助作者阐明了这一主题。
本文试图从小说的标题、故事发生地和人物三个方面来展现其象征主义。
首先,小说运用了人见人烦的蝇王作为标题,具有其深远的象征意义。
不论是在中文还是在英文中,苍蝇一词总是与腐朽、肮脏联系在一起。
蝇王来源于希伯来语。
在英语中,“蝇王”则是粪便与丑恶之王(或污物之王),在《圣经》中,“baal”被当作“万恶之首”。
在小说里,蝇王不只是象征着丑恶的悬挂着的猪头,更代表的是人性最深层的黑暗面,是无法避免的劣根性。
在小说《蝇王》中,大部分描写都和打猎相关,起初是为了获得食物,而后是为了游戏,最后导致了杀人。
从这一变化来看,表面上是孩子们想要征服野兽,而事实上却是兽性占据了人的心灵。
在第八章中,当杰克等人杀死了一头野猪,把猪头挂在树枝上作为给怪物的祭品。
这只猪头上叮满了苍蝇,所以成了“蝇王”。
而这个祭品恰恰是杰克等人的野蛮行为的成果,暗示着人类的劣根性——人性本恶。
而这一暗示在后来西蒙和蝇王的对话中得到强化。
“蝇王”对西蒙说:“我就是怪物……我是你的一部分。
”这一对话充分显示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其灵魂深处也存在着罪恶,深化了小说主题。
因此蝇王象征着人类灵魂的沦落,人性的丑恶。
把蝇王作为标题更加强调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其象征含义。
其次,小说整个情节都是发生在海上的一个荒岛上的。
在这里,没有了大人的管教,也没有了文明制度的约束和束缚,只有一群本是天真烂漫的孩童,他们远离了千里之外核战争的威胁,这个荒岛本应该是他们的天堂,然而,人类的劣根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充分地暴露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2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3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4 《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5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国际资本流动——以中国为例6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7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8 苔丝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之对比研究9 Hemingway’s Individual Heroism from Santiago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0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11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12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13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14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15 中西文化心理差异分析—以饮食习俗为视角16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17 心灵的挣扎:浅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萨蒂的困境18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19 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20 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21 The Bluest Eye: Cultural Hegemony and Spiritual Dissimilation22 分析简•奥斯汀的作品《爱玛》中的理性主义23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24 “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后”比较研究——以摇滚音乐为分析视角25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26 探讨发现式学习理论在高中任务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27 从春节和圣诞节看中美文化差异28 Individual Factors in the Tragedy of The Lady with the Camellias29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节奏分析30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31 中美居民不同储蓄态度对比分析32 外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33 探析《蝴蝶梦》中的悬念写作手法34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35 “理想化”和“反理想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题辩析36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37 英语名的取名艺术38 汉英语序对比浅析39 从世纪后服饰发展比较中西文化差异40 克里斯加德纳的成功之路——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评析41 奉献与救赎:浅谈欧•亨利小说的宗教精神42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43 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44 The Study of Symbolism in Moby Dick45 探讨武侠和骑士形象的异同46 解读《哈利•波特》中纳西莎•马尔福的形象47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48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49 《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悲剧英雄的伟大之处对比50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成功之道51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52 The Awakening of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Pride and Prejudice53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54 《木马赢家》中父亲的缺席55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56 浅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57 《莎乐美》中月亮的意象——从原型批评视角进行分析58 An Eco-analysis of The Yearling59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60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61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62 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63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64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6566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67 从海明威的死亡哲学看麦康伯的死亡68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69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70 《小妇人》中四姐妹价值观的发展71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72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73 《红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混合体74 On the Differences of Rules for Eye Contac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75 从电影《国王的演讲》看平民情结7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Red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77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78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79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s and the Commercial Effect80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81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82 浅析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83 流行语的翻译84 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85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风格的表现86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87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88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与负迁移89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90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91 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92 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93 分析露丝的觉醒《接骨师之女》94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95 An Embodiment of Virtue--- A Moral Insight into the Image of Tess96 中美电子商务的选择性分析97 A Brief Study of Schema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Reading98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99 从“爱的习惯”看多丽丝•莱辛笔下的两性关系100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101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102 Views on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103 透过《格列佛游记》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104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义105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开题报告+论)106 Explo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s107 英语非限定性动词的语言分析108 Negative Transfer and the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109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110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111 浅谈英语幽默的文化特征112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113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114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艺术道德观115 浅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的悲剧116 探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117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18 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华兹华斯和雪莱的比较研究119 爱伦坡哥特式小说探析120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121 性别话语模式的社会语言学研究122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比较谈习语翻译的文化处理123 The modern American and Death of a salesman124 《永别了,武器》主题的分析125 浅议中国菜名的英译126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127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守旧因素的象征运用128 《西风颂》两个汉译版本的文体分析129 Study of Translating Skills of Business Correspondence130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131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132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133 汽车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34 A Research on the S 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135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136 分析《等待》的悲剧137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138 论商务名片英译——以功能对等为指导139 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140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141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142 中美穿越剧中文化构架差异研究——以《步步惊心》和《回到未来》为例143 On Morality in Shakespe are’s Macbeth144 谈品牌广告文体特点及其翻译145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146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147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148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149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50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151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152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153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154 A Comparison of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155 论商务谈判口译员的角色156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157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58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159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160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161 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162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悲剧性的差异163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164 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165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166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167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168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169 角色中体现的悲剧主题——《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之对比分析170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171 从英式桌球斯诺克看英国的绅士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72 《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173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174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175 Comparisons of Sino-U.S Family Education17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 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177 政治演说中名词性隐喻的认知研究178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179 On Symbol ism in D.H. Lawrence’s The Rainbow180 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181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中人文精神的一致性182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183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184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185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186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187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188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189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技巧190 A Lost New Woman in Patriarchal Society–Esther Greenwood’s Madness in Sylvia Plath’s The Bell Jar191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192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193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194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95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196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197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198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199 文化视阈下英汉数字“九”的对比研究200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