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子的声音》活动反思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亲身操作等方式,了解不同物品的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不同特征。

2.学习如何漂亮地敲击罐子,提高了解节奏的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通过感受和想象,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意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4~5个大小、形状不同的罐子,每个罐子里面放置不同的物品(如米粒、小石子、小铃铛等)。

2.礼品纸、剪刀、胶水、颜料等美术工具及活动场地。

3.一首适合儿童的音乐。

教学过程1. 罐子掌声1.老师拿起其中一只罐子,照例演奏敲打音。

2.老师让幼儿用掌声回应,让大家感受到不同物品所发声音的差异。

3.引导幼儿谈论如何掌握节奏和手法,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

2. 探究罐子的声音特征1.老师展示不同设计、形状、材质的罐子,让幼儿们观察。

2.老师给每个孩子一个罐子,让他们自己发声,并在上面尝试用手掌、指端等不同方式敲打制造声响。

3.鼓励孩子们想象不同的声音,如水滴落、风吹过等自己喜欢的声音。

3. 探究噪音1.老师让幼儿们一起制造盛大的噪音。

2.通过调动不同塑料袋、纸张等常见办公用品,发掘制造噪音的源头物品,了解噪音的表现形式及对环境的影响。

4. 制作自己的音乐罐1.把所有的罐子倒扣在礼品纸上,用铅笔绕圈,测出纸张大小。

2.按纸张大小裁剪好包裹罐子的纸张。

3.将纸张背面涂上胶水,再依照罐子的形状、大小和孩子对噪音的想象,加以美化及装饰。

4.让孩子们敲打制作完的音乐罐,创造出自己的小世界。

5. 结合音乐创造音乐1.老师播放适合的儿童歌曲。

2.让孩子们手持自己喜欢的音乐罐,伴随音乐用尽情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音乐。

反思1.本次教学设计运用了感性认识和结合身体操作的方式,让幼儿更加深刻的体验和了解声音和噪音的产生与特征,以及音乐的创造和表现方式,强调个性化和自由发挥,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2.通过过程中的学习,孩子们锻炼了手眼协调等综合能力,可以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创造基础。

3.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在教学小组中互相配合,取得了神奇的成果,更加具有团队合作和交流技巧。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一、教学内容《罐子的声音》选自幼儿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罐子发出的声音特点,了解声音的传播和变化,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不同罐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表达分享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罐子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不同罐子声音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材质、大小的罐子,沙子,小石子,小棒,录音机。

学具:小罐子,沙子,小石子,小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罐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罐子的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罐子能发出声音吗?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索罐子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用不同材质、大小的罐子敲击,让幼儿听声音。

(2)教师提问:“你们听到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个罐子,沙子,小石子,小棒。

(2)幼儿通过摇一摇、敲一敲、听一听的方式,探索不同罐子声音的特点。

(3)每组派代表分享探索结果。

(2)教师讲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5. 拓展延伸(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除了罐子,还有哪些物品能发出声音?”(2)幼儿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1. 《罐子的声音》2. 内容:(1)不同材质、大小的罐子声音特点(2)声音产生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尝试敲击,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观察、思考、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参与度高,积极探索罐子声音的特点。

但在讲解声音产生原因时,部分幼儿理解较为困难,需要进一步简化讲解方式。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详细内容为“罐子的声音”。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不同材质、大小的罐子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和辨别不同罐子发出的声音,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区分和描述不同罐子发出的声音。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认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大小的罐子若干,小石子、沙子等填充物,录音机,麦克风。

2.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罐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罐子的特点。

(2)教师摇动罐子,让幼儿倾听罐子发出的声音,引导幼儿讨论:“你们觉得这些罐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两个不同材质的罐子,一个装满小石子,一个装满沙子,让幼儿分别摇动并倾听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这两个罐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两个不同材质的罐子,一个装满小石子,一个装满沙子。

(2)幼儿分别摇动罐子,记录下罐子发出的声音,并进行比较。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准确描述声音特点。

(1)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自己发现的声音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罐子的声音2. 板书内容:不同材质的罐子填充物:小石子、沙子声音特点:高低、响亮、沉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家庭中的声音观察并记录家里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如:碗、杯子、瓶子等。

尝试将观察到的声音用画笔表现出来。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5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发现罐子的奥秘,辨别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听觉能力和辨别能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感受同伴间合作探索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装有米、红豆、花生的罐子若干个,空罐子若干个,《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

活动过程:一、小魔术导入。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小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小耳朵听一听?2、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罐子宝宝,它们很着急,想出来跟小朋友玩,我们请出它们好吗?(分别出示罐中物品和标记牌,并模仿它们的声音。

)二、听声音分类:找朋友。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很多的罐子宝宝,请你们上来拿一罐子宝宝,然后做到自己的小椅子上。

(1)为第一种罐子宝宝找朋友,坐在一起。

(2)为第二种罐子宝宝找朋友,做在一起。

(3)为剩下的罐子宝宝找到好朋友。

2、米宝宝,摇一摇!红豆宝宝,摇一摇!花生宝宝,摇一摇!三、游戏:汽车汽车红绿灯。

1、师:我们来玩汽车汽车红绿灯的游戏好不好?2、师:现在我请了一个乐队,我要来唱一首游戏歌。

然后我们一起开汽车,开得很快哦,注意你的听,注意看。

四、活动结束。

伴随音乐一起,和老师们再见。

活动反思:这是一节小班科学活动,平时小班的孩子对罐子就特别感兴趣。

所以在这此活动中。

孩子们很活跃。

在这节课之前我非常担心孩子们会在让他们自由摇罐子的时候。

会控制不住去摇。

结果出乎我意料。

孩子们在我让停的时候很快的就停了。

相反,孩子在分类的时候一直会去摇。

所以我就临时的让他们尽情的去摇。

孩子们摇了自己的。

有的还去听听别人的。

孩子们在结束的的时候还都真像个演奏家。

因为是孩子自己操作实践。

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到了活动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篇2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罐子声音》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罐子声音》这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声音产生、传播以及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展开。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声音多样性,培养他们对科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声音产生,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2. 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罐子、小石子、沙子、米粒、小球等。

2. 学具:小铁锤、塑料棒、小木棒、棉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课堂上,我拿出一个空罐子,轻轻敲击,让幼儿们听到罐子发出声音。

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罐子为什会发出声音?”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产生:我向幼儿们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当我们敲击罐子时,罐子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2)声音传播:我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们观察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播。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们分组,每组一个空罐子,用小铁锤、塑料棒、小木棒等工具敲击罐子,观察不同工具敲击罐子时发出声音。

4. 小组讨论(10分钟)(1)为什用不同工具敲击罐子,发出声音不一样?(2)如何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1)不同工具敲击罐子,发出声音不一样,是因为振动方式和频率不同。

(2)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可以通过观察罐子材质、形状和大小等特征。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空气3. 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声音音调、音量、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罐子,尝试用不同工具敲击,记录下罐子发出声音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罐子发出声音特点,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有初步解,但在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时,部分幼儿还存在困难。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教案名称:《罐子的声音》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不同物品放入罐子中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2. 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培育幼儿的音乐鉴赏本领。

3. 通过本身的察看和体验,让幼儿初步探究科学学问。

教学准备:1. 多个空罐子(例如:饮料罐、卫生纸芯、铁罐等)。

2. 不同的材料(例如:饭粒、沙子、玻璃珠、小石子等)。

3. 彩色纸张和贴纸。

4. 音乐播放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将多个不同的材料分别放入罐子中,让幼儿试着摇摆罐子,让他们听到不同材料的声音。

然后,老师将全部罐子收回,问幼儿:“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这些声音是不同的吗?”二、讲解(5分钟)老师将全部罐子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认真察看它们。

老师会指着其中一个罐子,告知幼儿:“这个是饮料罐,它是由铝制成的。

它现在是空的,所以摇摆它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嘎嘣嘎嘣的。

”老师会连续指着其他的罐子进行讲解,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20分钟)1. 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两个罐子,并从供给的材料中选择一种,装入罐子内,然后摇摆它们,倾听不同材料做出的声音。

老师可以帮忙幼儿记录下这些声音,比如嘎嘣、咯噔等等。

2. 老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赏识,听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并找出其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最特别。

例如,小提琴、钢琴、吉他等。

然后与之前的活动结合,让幼儿将某种材料加入罐子中,摇动后,把这种声音与特定乐器的声音相匹配。

四、绘画(15分钟)让幼儿用彩色纸张和贴纸制作本身的魔法以罐子。

引导幼儿:你觉得怎样的材料塞到罐子里能让你听到最美妙的声音呢?想象一下,把这些声音画在罐子上,它肯定很好听哦!五、反思(5分钟)让幼儿集体共享今日上课的感受,询问他们最喜爱的声音搭配以及他们如何理解罐子与科学的关系。

教学反思:这节课很好地结合了音乐与科学学问,其中最紧要的是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机会实地感受不同材料的特性,并通过音响混音实践了音乐赏识。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一)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一)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一)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罐子的相关知识,如大小、材质等;
2.发现罐子的声音有高音、低音之分;
3.学会识别不同音高声音;
4.感受音乐的美好。

二、教学准备
1.音乐教具(样品罐子等);
2.音乐教材《罐子的声音》。

三、教学过程
1.引入环节
(1)教师手拿样品罐子让孩子猜测罐子的大小、材质,让孩子感受不同罐子的形态、重量;
(2)带领孩子欣赏《罐子的声音》音乐,让孩子感受到罐子的美妙声音。

2.正式教学
(1)先把一系列罐子的声音演奏一遍,让孩子感受到罐子声音的高低音;
(2)引导孩子一起模仿罐子声音,对高、中、低音进行认识和区分;(3)教师演奏一段曲子,让孩子根据不同的音高、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高音缩成一团,低音跳跳)。

3.巩固练习
(1)让孩子自由演奏罐子的声音,结合手脚动作,创造自己的音乐;(2)分组比赛,每组在规定时间内演奏自己的罐子乐,给每组进行打分。

4.课堂反思
教师反思:
(1)教案设计在引入环节和正式教学中都有数个环节,孩子在欣赏音
乐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罐子的相关知识;
(2)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孩子有些过于兴奋,需要教师把握好班级管理。

五、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音乐课,孩子们了解了罐子的知识,认识了音乐中的高低音,重点是培养了孩子的集体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好地
帮助孩子探索音乐、发现身边的美,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更好地成长!。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

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

”罐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随处可见,玩罐子是小班孩子喜欢的活动。

为此,选择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玩罐子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

活动目标:1.辨别不同的物体在罐子里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体验探索的快乐。

2.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发展倾听能力。

3.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装有核桃、黄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录音;标记牌;黑板活动过程:(一)听一听摇一摇(初步得出结论:没有声音代表罐子里没有物体;有声音代表罐子里有物体。

)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问:“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没听到声音)2、老师拿起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摇一摇:“这个罐子里面有东西吗?”“为什么?”(有声音所以有东西)(二)听一听猜一猜(辨别罐子里三种物体的不同材料及在罐子里发出的不同声音)1、老师请幼儿玩一玩罐子,体验罐子发出的不一样的声音。

2、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3、让幼儿了解、探索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三)听一听玩一玩(游戏提升,体验声音的快乐)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

2、慢动作示范一次。

3、加上伴奏演奏一遍。

(四)延伸探究活动(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听一听想一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出示一筐装有东西却没有声音的罐子(如纸、海绵等),摇一摇,没声音,为什么?(在班级区角活动中投放,引导孩子继续探索)活动反思:这是一节小班科学活动,平时小班的孩子对罐子就特别感兴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罐子声音》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世界》第三节《罐子声音》。

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解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发出声音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会发出不同声音。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究、乐于合作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发出声音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大小罐子,小木棒,绳子。

2. 学具:每组一套相同材质、大小罐子,小木棒,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幼儿围坐在一起,拿出一个空罐子,敲击发出声音。

(2)提问:你们知道罐子为什会发出声音?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材质、大小罐子,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用小木棒敲击不同材质、大小罐子,让幼儿倾听声音变化。

(3)讲解罐子发声原理:罐子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也不同。

3. 随堂练习(1)分组让幼儿用小木棒敲击罐子,观察、记录声音变化。

(2)让幼儿用绳子将罐子系在一起,观察、记录声音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罐子声音》2. 板书内容:(1)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会发出不同声音。

(2)罐子发声原理:振动产生声音,振动频率不同,声音也不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罐子,记录敲击时发出声音,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罐子声音奥秘,提高幼儿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投入到学习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原理;2.让幼儿感知不同声音的音量和音调;3.培养幼儿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导入1.导入自然界中声音的概念。

通过提问“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声音吗?声音真的能看到吗?”,引导幼儿们认识声音的本质属性,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或震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递到我们耳朵中听到的。

2.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通过“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神奇的东西,你们能想到什么吗?它们是什么?与声音有没有关系?”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实践1.展示玻璃罐子。

老师把一个装满水或米的玻璃罐子拿出来,轻轻敲击罐子,引起幼儿的注意。

然后,让幼儿观察罐子的颜色、形状,摸摸罐子的表面,让幼儿感知有些物体是能发出声音的。

2.探究声音的来源和传播。

老师把一些不同的物品放在桌子上,如玻璃杯子、铁锅、木盒等,让幼儿用手敲击这些物品,观察它们发出的声音,并问幼儿它们之间声音的异同点。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声音的产生过程,并感知声音的传播特性。

3.发现玻璃罐子的特点。

老师再次拿出玻璃罐子,引导幼儿用手敲击罐子,并引导幼儿发现玻璃罐子声音的特点:声音清脆、有回声。

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感知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特点不同,加深幼儿对声音的理解。

4.探究玻璃罐子的原理。

老师把罐子倒扣在桌子上,让幼儿用手敲击罐子的底部,观察罐子底部的震动和声音。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幼儿学习声音的传播方式,加深对声音的认识。

总结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问答游戏来检查幼儿的学习效果。

让幼儿通过总结和归纳,理解罐子发出声音的原理,加深对声音的认识。

反思1.教学中的问题本节课程在引导幼儿探究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时,没有采用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方式来实现,可能会导致幼儿对声音的认识不够全面和系统。

2.教学方案的改进首先,可以增加一些实验步骤,比如用高低不同的音乐来引导幼儿感知音调的差异,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发出声音的物体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罐子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体能够产生的不同声音;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音乐制作;3.能够感受和欣赏音乐的美。

二、教学内容### 1. 罐子的声音通过使用不同形状、大小的罐子,利用手指或者小木槌估量罐子的声音高低、长短,并记录下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 2. 音乐制作利用不同的物品,如毛笔、铃铛等,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三、教学准备•罐子(大小和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小木槌•铃铛、木棒、毛笔等物品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导入教师把一个小铃铛放在课桌上响起,然后让孩子们一个一个走到铃铛跟前,轻轻地摇一摇,问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然后,老师引导孩子们聆听周围的声音,并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呢?”2. 让孩子们实践教师将罐子拿出来,并告诉孩子们:“这些罐子都是有声音的,但是声音高低、长短不同。

你们可以用手指或者小木棒,轻轻地敲击罐子,然后听听你敲击的声音是不是和别人不同?”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长短等不同特点,自己记下来。

然后再让孩子们试着把罐子按照声音的高低、长短排列,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

3. 总结教师根据孩子们所记录下来的声音,让孩子们再把不同罐子的声音样本贴在墙上,并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给每个样本从低到高打上标记。

引导孩子们总结罐子声音的规律,发现罐子的大小和形状对声音的影响。

第二节课1. 导入教师让孩子们听一段简单的音乐,并让孩子们根据听到的音乐以及用来制作音乐的工具,猜测是什么样的物品制作出来的。

2. 让孩子们实践教师提供铃铛、木棒、毛笔等制作音乐的材料,并告诉孩子们:“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物品进行各种组合,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

”然后,让孩子们自行创造出自己的音乐作品,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有视频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有视频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有视频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体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物体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大小不同的罐子若干、大米、沙子、豆子、小石子等。

2.教学工具:视频播放设备、PPT、图片等。

3.教学视频:实验操作过程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罐子,引导幼儿观察罐子的外观,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教师将大米倒入罐子中,摇晃罐子,让幼儿倾听大米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

(二)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罐子和一种实验材料(大米、沙子、豆子、小石子等)。

2.教师引导幼儿将实验材料分别倒入罐子中,摇晃罐子,倾听不同材料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

3.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三)深入探究1.教师出示PPT,展示不同物体在罐子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它们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2.教师播放实验操作过程视频,让幼儿观看并思考:视频中实验者是如何操作的?他们发现了什么?(四)实践活动1.教师提供大小不同的罐子,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罐子中发出的声音。

2.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2.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

3.教学视频的播放应更加注重效果,尽量选择清晰、有趣的视频,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通过操作实验,让幼儿感知并辨别不同物体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差异。

中班音乐活动《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音乐活动《罐子的声音》整体上我觉得进行得相当不错。孩子们对探索声音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参与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能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这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我发现,通过实际操作,孩子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音色、音量、音高这些抽象的概念。当他们用不同的物品敲击罐子时,那种惊喜的表情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这说明,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具象化,确实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团队合作方面,大部分孩子能够很好地与同伴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但也有个别孩子显得比较拘谨,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在探索声音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运用不同的物品进行敲击实验。
-团队合作:通过集体敲击罐子游戏,使幼儿学会与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教学难点
-声音特性的理解:幼儿可能难以理解音色、音量、音高这些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反复的实践来强化理解。
-难点解析:如何让幼儿将敲击声与对应的音乐元素(如音色、音量、音高)联系起来,形成直观的认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展。
本次活动的亮 点与缺乏
本次活动的亮点
幼儿参与度高,互 动性强
教案预备充分,教 学环节紧凑
教学方法新颖,留 意幼儿自主探究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有利于幼儿把握 科学学问
本次活动的缺乏
预备不充分
参与度不均衡
环节安排不够合理
缺乏创新性
将来活动拓展 与展望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 音教案反思
汇报人:
名目
01 活动背景及目标 03 教师力气提升与幼儿参与度 05 本次活动的亮点与缺乏
02 活动过程及效果 04 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案 06 将来活动拓展与展望
活动背景及目 标
活动背景
主题来源:对幼 儿感兴趣的事物、 话题的探讨
幼儿阅历:对罐 子、声音的初步 了解和探究
活动效果
幼儿参与度高, 对罐子的声音 产生深厚兴趣
幼儿通过试验 和观看,了解 了声音的传播
和反射现象
幼儿能够区分 不同材质的罐 子发出的声音, 并进展简洁的
描述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较
通过玩耍和试 验,幼儿对科 学探究产生了 更多的兴趣和
惊异心
教师力气提升 与幼儿参与度
教师力气提升
观看力气:观看幼儿的表现和反响,准时调整教学策略 沟通力气:与幼儿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促进家园合作 创新力气: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力气:持续学习科学学问,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将来活动拓展
组织参观活动,加深对科学罐 子声音的生疏
开展科学罐子声音制作竞赛, 激发幼儿制造力
结合其他领域,开展综合主题 活动,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定期开展科学罐子声音讲座及 研讨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优秀17篇)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优秀17篇)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优秀17篇)教案还应包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提供适当的练习和评估的内容。

教学计划范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游戏和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篇一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图片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绿豆若干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

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出示两个瓶子,提出: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物品装在罐子里摇晃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能够辨别声音的不同及大小,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背景幼儿园的小班,是3-4岁的儿童,处于幼儿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思维和情感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并感知不同物体的声音,了解声音的来源。

•通过观察和体验,激发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感,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尊重每一个声音,体现尊重和爱护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一些不同材质的罐子或盒子。

2.棉花、小石子、水等不同的填充物。

3.一些小鼓棍或其他敲击工具。

4.教学工具和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通过展示不同材质的罐子或盒子,引导幼儿观察和猜测它们可能发出的声音。

2.以问答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猜想。

第二步:实践体验1.让幼儿亲自操作不同材质的罐子或盒子,比如敲击、摇晃等,观察并感知不同声音的产生。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填充物填充罐子,比如棉花、小石子、水等,体验不同填充物带来的声音变化。

第三步:创作表达1.给幼儿提供一些小鼓棍或其他敲击工具,鼓励他们尝试自己敲击罐子,创造属于自己的声音。

2.老师引导幼儿用声音表达情感,进行多样化的音乐表达活动。

五、教学反思教案中通过让幼儿观察、体验、创作和表达不同声音的方式,旨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式,确保教学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2. 在引导幼儿进行实践体验和创作表达时,应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表达能力,避免过度干预和指导。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进展听觉力量。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预备:装有核桃、红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活动过程:一、听一听摇一摇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问:“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没听到声音)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现在里面有东西吗?”“为什么?”;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有声音所以有东西)二、听一听猜一猜1、老师请幼儿用耳朵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2、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伴侣,老师依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3、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老师:我在罐子里放了三种东西(米宝宝、红豆宝宝、核桃宝宝),出示标记牌,依次熟悉核桃、米、红豆标记牌。

请你猜猜哪个罐子里是核桃宝宝? (米、红豆)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声音。

三、听一听玩一玩《红绿灯》嬉戏:1、幼儿了解嬉戏规章:看标记牌,轮番摇自己的罐子。

2、老师清唱《幸福拍手歌》,幼儿依据老师出示的标记牌依次摇罐子演奏。

3、听音乐看标记牌摇罐子演奏。

四、延长探究活动听听想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出示装有纸的罐子,摇一摇,没声音,为什么?活动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活动很感爱好,学习乐观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他们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力量,提高了他们的观看力和听觉力量。

能达到教学目的。

中班音乐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

中班音乐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

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辨不同材质的罐子发出的声音,并能够模仿。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听辨不同材质的罐子发出的声音,并能够模仿。

难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罐子若干,鼓槌若干,音乐播放设备。

2. 经验准备:幼儿有简单的音乐感知经验。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主题活动(10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材质的罐子,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让幼儿感知不同材质的罐子发出的声音。

(2)教师用鼓槌敲击罐子,让幼儿听辨并模仿罐子的声音。

(3)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尝试敲击罐子,并模仿罐子的声音。

3. 实践活动(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罐子演奏简单的音乐曲目。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创作音乐曲目,并表演。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考察幼儿对不同材质罐子声音的辨识能力和模仿能力。

3.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节奏感、创造力等。

4. 搜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延伸活动建议:1.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音乐活动,如利用家庭中的物品制作简易乐器,共同创作音乐作品。

2. 环境创设:教师可以在班级环境中布置音乐角,投放各种音乐玩具和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和创作。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表现机会。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发觉罐子的神秘,辨别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培育幼儿的观看力量、听觉力量和辨别力量。

3、能乐观参加嬉戏活动,感受同伴间合作探究的欢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胜利的喜悦。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预备:装有米、红豆、花生的罐子若干个,空罐子若干个,《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

活动过程:一、小魔术导入。

1、师:老师今日给小伴侣带来了一个奇妙的小礼物?请小伴侣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小耳朵听一听?2、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罐子宝宝,它们很焦急,想出来跟小伴侣玩,我们请出它们好吗?(分别出示罐中物品和标记牌,并仿照它们的声音。

)二、听声音分类:找伴侣。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的罐子宝宝,请你们上来拿一罐子宝宝,然后做到自己的小椅子上。

(1)为第一种罐子宝宝找伴侣,坐在一起。

(2)为其次种罐子宝宝找伴侣,做在一起。

(3)为剩下的罐子宝宝找到好伴侣。

2、米宝宝,摇一摇!红豆宝宝,摇一摇!花生宝宝,摇一摇!三、嬉戏:汽车汽车红绿灯。

1、师:我们来玩汽车汽车红绿灯的嬉戏好不好?2、师:现在我请了一个乐队,我要来唱一首嬉戏歌。

然后我们一起开汽车,开得很快哦,留意你的听,留意看。

四、活动结束。

伴随音乐一起,和老师们再见。

活动反思:这是一节小班科学活动,平常小班的孩子对罐子就特殊感爱好。

所以在这此活动中。

孩子们很活跃。

在这节课之前我特别担忧孩子们会在让他们自由摇罐子的时候。

会掌握不住去摇。

结果出乎我意料。

孩子们在我让停的时候很快的就停了。

相反。

孩子在分类的时候始终会去摇。

所以我就临时的让他们尽情的去摇。

孩子们摇了自己的。

有的还去听听别人的。

孩子们在结束的的时候还都真像个演奏家。

由于是孩子自己操作实践。

孩子们都乐观参加到了活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罐子的声音》活动反思
又有小朋友来过生日啦!爸爸、妈妈不光拎来了一个大蛋糕,还拿来了每人一瓶旺牛奶,孩子们兴奋的摇晃着罐子,“老师,罐子里有水的声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

刚巧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在无锡公开了一个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看完她的活动实录感触颇深,原来科学活动还可以这样上,我也曾有幸现场观摩过她的教学活动,应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新自然、幽默风趣,令我非常佩服。

在幼儿园组织的科学通关活动中,我很想对这一活动进行尝试。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此活动的主要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乐趣。

我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制定了以上目标,并以以下环节进行:
一、一听摇一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摇摇空罐子、找找有物体的罐子,让幼儿区分不同,幼儿初步得出结论:没有声音代表罐子里没有物体;有声音代表罐子里有物体。

二、一听猜一猜。

为自己罐子宝宝里面的东西找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知道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三、听一听玩一玩。

结合《幸福拍手歌》的音乐,让幼儿玩红绿灯游戏,通过音乐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乐趣。

四、延伸活动。

听听想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物品吗?出示装有纸的罐子,摇一摇,没声音,为什么?
从活动设计来看,层次清晰,步步第进,目标层层落实,但从我当天活动的感觉来看,觉得有几点做的不是很好。

首先准备工作不充足,因三位老师共用一份材料,罐子从上一位老师拿过来以后我没数个数,没检查盖子是否有破损,造成罐子多而分组不便,所以开始部分发现这一情况后,有点紧张,语言不够规范,语速较快。

其次:各环节时间的把握不恰当。

重点没有突出,如第二环节应设为难点与重点处,时间应稍长一些,让幼儿充分体验不同物体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最好再加以验证。

在第三环节,听一听玩一玩中,我用的时间长了些,虽本意是想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乐趣,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进行节奏活动。

也许观念的不同吧。

(我认为是在音乐游戏中幼儿在感受不同的声音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快乐。

)最后,应老师能做到教育无痕,应老师能做到收放自如,而我却……,这就是特级教师与我们的距离吧!我想,如有时间进行试上,或许问题就能及时暴露,及时调整,及时解决了。

虽活动不是很成功,可我不后悔进行尝试,但在今后的活动中还是要更多的融入自己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