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园_罐子的声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亲身操作等方式,了解不同物品的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不同特征。

2.学习如何漂亮地敲击罐子,提高了解节奏的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通过感受和想象,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意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4~5个大小、形状不同的罐子,每个罐子里面放置不同的物品(如米粒、小石子、小铃铛等)。

2.礼品纸、剪刀、胶水、颜料等美术工具及活动场地。

3.一首适合儿童的音乐。

教学过程1. 罐子掌声1.老师拿起其中一只罐子,照例演奏敲打音。

2.老师让幼儿用掌声回应,让大家感受到不同物品所发声音的差异。

3.引导幼儿谈论如何掌握节奏和手法,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

2. 探究罐子的声音特征1.老师展示不同设计、形状、材质的罐子,让幼儿们观察。

2.老师给每个孩子一个罐子,让他们自己发声,并在上面尝试用手掌、指端等不同方式敲打制造声响。

3.鼓励孩子们想象不同的声音,如水滴落、风吹过等自己喜欢的声音。

3. 探究噪音1.老师让幼儿们一起制造盛大的噪音。

2.通过调动不同塑料袋、纸张等常见办公用品,发掘制造噪音的源头物品,了解噪音的表现形式及对环境的影响。

4. 制作自己的音乐罐1.把所有的罐子倒扣在礼品纸上,用铅笔绕圈,测出纸张大小。

2.按纸张大小裁剪好包裹罐子的纸张。

3.将纸张背面涂上胶水,再依照罐子的形状、大小和孩子对噪音的想象,加以美化及装饰。

4.让孩子们敲打制作完的音乐罐,创造出自己的小世界。

5. 结合音乐创造音乐1.老师播放适合的儿童歌曲。

2.让孩子们手持自己喜欢的音乐罐,伴随音乐用尽情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音乐。

反思1.本次教学设计运用了感性认识和结合身体操作的方式,让幼儿更加深刻的体验和了解声音和噪音的产生与特征,以及音乐的创造和表现方式,强调个性化和自由发挥,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2.通过过程中的学习,孩子们锻炼了手眼协调等综合能力,可以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创造基础。

3.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在教学小组中互相配合,取得了神奇的成果,更加具有团队合作和交流技巧。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三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罐子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特别是通过罐子发出不同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辨别出罐子敲击时产生的不同声音。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通过听觉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辨别出罐子敲击时的不同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罐子、小木棒、橡皮球。

2. 学具:每组一份空罐子、小木棒、橡皮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小木棒敲击空罐子,让幼儿闭上眼睛,听一听罐子发出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用不同力度、不同方式敲击罐子,让幼儿观察和听取不同的声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每组用小木棒和空罐子进行敲击,尝试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讨论为什么罐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5.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声音产生的原理,让幼儿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

六、板书设计1. 罐子的声音敲击力度大:声音响亮敲击力度小:声音轻柔敲击速度快:声音清脆敲击速度慢:声音低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用家中的空罐子和筷子进行敲击,尝试发出不同的声音,并与家人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了罐子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内容,如探索其他物品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4. 板书设计。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详细内容为“罐子的声音”。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不同材质、大小的罐子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和辨别不同罐子发出的声音,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区分和描述不同罐子发出的声音。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认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大小的罐子若干,小石子、沙子等填充物,录音机,麦克风。

2.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各种罐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罐子的特点。

(2)教师摇动罐子,让幼儿倾听罐子发出的声音,引导幼儿讨论:“你们觉得这些罐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两个不同材质的罐子,一个装满小石子,一个装满沙子,让幼儿分别摇动并倾听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这两个罐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两个不同材质的罐子,一个装满小石子,一个装满沙子。

(2)幼儿分别摇动罐子,记录下罐子发出的声音,并进行比较。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准确描述声音特点。

(1)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分享自己发现的声音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罐子的声音2. 板书内容:不同材质的罐子填充物:小石子、沙子声音特点:高低、响亮、沉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家庭中的声音观察并记录家里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如:碗、杯子、瓶子等。

尝试将观察到的声音用画笔表现出来。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5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发现罐子的奥秘,辨别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听觉能力和辨别能力。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感受同伴间合作探索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装有米、红豆、花生的罐子若干个,空罐子若干个,《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

活动过程:一、小魔术导入。

1、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小礼物?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你的小耳朵听一听?2、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罐子宝宝,它们很着急,想出来跟小朋友玩,我们请出它们好吗?(分别出示罐中物品和标记牌,并模仿它们的声音。

)二、听声音分类:找朋友。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很多的罐子宝宝,请你们上来拿一罐子宝宝,然后做到自己的小椅子上。

(1)为第一种罐子宝宝找朋友,坐在一起。

(2)为第二种罐子宝宝找朋友,做在一起。

(3)为剩下的罐子宝宝找到好朋友。

2、米宝宝,摇一摇!红豆宝宝,摇一摇!花生宝宝,摇一摇!三、游戏:汽车汽车红绿灯。

1、师:我们来玩汽车汽车红绿灯的游戏好不好?2、师:现在我请了一个乐队,我要来唱一首游戏歌。

然后我们一起开汽车,开得很快哦,注意你的听,注意看。

四、活动结束。

伴随音乐一起,和老师们再见。

活动反思:这是一节小班科学活动,平时小班的孩子对罐子就特别感兴趣。

所以在这此活动中。

孩子们很活跃。

在这节课之前我非常担心孩子们会在让他们自由摇罐子的时候。

会控制不住去摇。

结果出乎我意料。

孩子们在我让停的时候很快的就停了。

相反,孩子在分类的时候一直会去摇。

所以我就临时的让他们尽情的去摇。

孩子们摇了自己的。

有的还去听听别人的。

孩子们在结束的的时候还都真像个演奏家。

因为是孩子自己操作实践。

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到了活动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篇2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罐子声音》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罐子声音》这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声音产生、传播以及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展开。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声音多样性,培养他们对科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声音产生,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2. 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过程。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罐子、小石子、沙子、米粒、小球等。

2. 学具:小铁锤、塑料棒、小木棒、棉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课堂上,我拿出一个空罐子,轻轻敲击,让幼儿们听到罐子发出声音。

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罐子为什会发出声音?”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产生:我向幼儿们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当我们敲击罐子时,罐子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2)声音传播:我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们观察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播。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们分组,每组一个空罐子,用小铁锤、塑料棒、小木棒等工具敲击罐子,观察不同工具敲击罐子时发出声音。

4. 小组讨论(10分钟)(1)为什用不同工具敲击罐子,发出声音不一样?(2)如何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1)不同工具敲击罐子,发出声音不一样,是因为振动方式和频率不同。

(2)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可以通过观察罐子材质、形状和大小等特征。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空气3. 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特点:声音音调、音量、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罐子,尝试用不同工具敲击,记录下罐子发出声音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罐子发出声音特点,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声音产生和传播有初步解,但在辨别不同材质罐子发出声音时,部分幼儿还存在困难。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罐子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不同材质、大小的罐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特点;引导幼儿辨别、比较不同罐子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听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辨别不同罐子发出的声音,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地辨别、比较不同罐子发出的声音。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听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大小的空罐子若干,小木棒,录音机,音频线。

2. 学具:每组一套空罐子(4个),小木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套不同材质、大小的罐子,邀请幼儿敲击,观察、倾听罐子发出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挑选一个罐子,示范用小木棒敲击,引导幼儿关注罐子发出的声音。

(2)教师再挑选另一个罐子,让幼儿敲击,观察、比较两个罐子发出的声音。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同的罐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不同?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全班幼儿分成4个小组,每组分配一套空罐子。

(2)各小组成员分别敲击罐子,观察、比较罐子发出的声音。

(3)小组讨论:哪个罐子发出的声音最大?最小?为什么?5. 情景再现(5分钟)教师播放音频,让幼儿闭上眼睛,辨别是哪个罐子发出的声音。

六、板书设计1. 罐子的声音金属罐子:清脆塑料罐子:沉闷大罐子:声音大小罐子:声音小2. 为什么不同的罐子发出的声音不同?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的罐子,敲一敲,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2)记录下敲击不同罐子的感受,和家长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辨别不同罐子发出的声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教案名称:《罐子的声音》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不同物品放入罐子中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2. 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培育幼儿的音乐鉴赏本领。

3. 通过本身的察看和体验,让幼儿初步探究科学学问。

教学准备:1. 多个空罐子(例如:饮料罐、卫生纸芯、铁罐等)。

2. 不同的材料(例如:饭粒、沙子、玻璃珠、小石子等)。

3. 彩色纸张和贴纸。

4. 音乐播放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将多个不同的材料分别放入罐子中,让幼儿试着摇摆罐子,让他们听到不同材料的声音。

然后,老师将全部罐子收回,问幼儿:“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这些声音是不同的吗?”二、讲解(5分钟)老师将全部罐子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认真察看它们。

老师会指着其中一个罐子,告知幼儿:“这个是饮料罐,它是由铝制成的。

它现在是空的,所以摇摆它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嘎嘣嘎嘣的。

”老师会连续指着其他的罐子进行讲解,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20分钟)1. 让幼儿自由地选择两个罐子,并从供给的材料中选择一种,装入罐子内,然后摇摆它们,倾听不同材料做出的声音。

老师可以帮忙幼儿记录下这些声音,比如嘎嘣、咯噔等等。

2. 老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赏识,听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并找出其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最特别。

例如,小提琴、钢琴、吉他等。

然后与之前的活动结合,让幼儿将某种材料加入罐子中,摇动后,把这种声音与特定乐器的声音相匹配。

四、绘画(15分钟)让幼儿用彩色纸张和贴纸制作本身的魔法以罐子。

引导幼儿:你觉得怎样的材料塞到罐子里能让你听到最美妙的声音呢?想象一下,把这些声音画在罐子上,它肯定很好听哦!五、反思(5分钟)让幼儿集体共享今日上课的感受,询问他们最喜爱的声音搭配以及他们如何理解罐子与科学的关系。

教学反思:这节课很好地结合了音乐与科学学问,其中最紧要的是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机会实地感受不同材料的特性,并通过音响混音实践了音乐赏识。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一)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一)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一)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罐子的相关知识,如大小、材质等;
2.发现罐子的声音有高音、低音之分;
3.学会识别不同音高声音;
4.感受音乐的美好。

二、教学准备
1.音乐教具(样品罐子等);
2.音乐教材《罐子的声音》。

三、教学过程
1.引入环节
(1)教师手拿样品罐子让孩子猜测罐子的大小、材质,让孩子感受不同罐子的形态、重量;
(2)带领孩子欣赏《罐子的声音》音乐,让孩子感受到罐子的美妙声音。

2.正式教学
(1)先把一系列罐子的声音演奏一遍,让孩子感受到罐子声音的高低音;
(2)引导孩子一起模仿罐子声音,对高、中、低音进行认识和区分;(3)教师演奏一段曲子,让孩子根据不同的音高、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高音缩成一团,低音跳跳)。

3.巩固练习
(1)让孩子自由演奏罐子的声音,结合手脚动作,创造自己的音乐;(2)分组比赛,每组在规定时间内演奏自己的罐子乐,给每组进行打分。

4.课堂反思
教师反思:
(1)教案设计在引入环节和正式教学中都有数个环节,孩子在欣赏音
乐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罐子的相关知识;
(2)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孩子有些过于兴奋,需要教师把握好班级管理。

五、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音乐课,孩子们了解了罐子的知识,认识了音乐中的高低音,重点是培养了孩子的集体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好地
帮助孩子探索音乐、发现身边的美,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更好地成长!。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罐子声音》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世界》第三节《罐子声音》。

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解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发出声音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会发出不同声音。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究、乐于合作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发出声音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大小罐子,小木棒,绳子。

2. 学具:每组一套相同材质、大小罐子,小木棒,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幼儿围坐在一起,拿出一个空罐子,敲击发出声音。

(2)提问:你们知道罐子为什会发出声音?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材质、大小罐子,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用小木棒敲击不同材质、大小罐子,让幼儿倾听声音变化。

(3)讲解罐子发声原理:罐子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也不同。

3. 随堂练习(1)分组让幼儿用小木棒敲击罐子,观察、记录声音变化。

(2)让幼儿用绳子将罐子系在一起,观察、记录声音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罐子声音》2. 板书内容:(1)不同材质、大小罐子敲击时会发出不同声音。

(2)罐子发声原理:振动产生声音,振动频率不同,声音也不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罐子,记录敲击时发出声音,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罐子声音奥秘,提高幼儿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投入到学习中。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体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不同物体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尝试解释原因。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同的罐子若干,各种小物品(如豆子、大米、石子、沙子等)。

2.学具:每个幼儿一套小罐子和小物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空罐子,摇动罐子,让幼儿听听罐子发出的声音。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这个声音是怎么来的呢?”2.探究(1)教师将各种小物品分别放入不同的罐子中,让幼儿猜猜哪个罐子里的物品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幼儿动手操作,将小物品放入罐子中,观察并记录每个罐子发出的声音。

(3)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

3.活动延伸(1)教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罐子,让幼儿猜猜里面是什么物品,并听听声音。

(2)幼儿互相交换罐子,尝试猜出里面的物品。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为什么不同物体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会不同呢?”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活动,幼儿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积极参与实践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不同物体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在交流环节,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尝试解释原因。

2.教学改进(1)在导入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幼儿更好地参与进来。

(2)在探究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幼儿尝试找出更多不同物体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

3.教学感悟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幼儿科学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幼儿的实践操作和思考过程。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识到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原理;2.让幼儿感知不同声音的音量和音调;3.培养幼儿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导入1.导入自然界中声音的概念。

通过提问“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声音吗?声音真的能看到吗?”,引导幼儿们认识声音的本质属性,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或震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递到我们耳朵中听到的。

2.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通过“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神奇的东西,你们能想到什么吗?它们是什么?与声音有没有关系?”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实践1.展示玻璃罐子。

老师把一个装满水或米的玻璃罐子拿出来,轻轻敲击罐子,引起幼儿的注意。

然后,让幼儿观察罐子的颜色、形状,摸摸罐子的表面,让幼儿感知有些物体是能发出声音的。

2.探究声音的来源和传播。

老师把一些不同的物品放在桌子上,如玻璃杯子、铁锅、木盒等,让幼儿用手敲击这些物品,观察它们发出的声音,并问幼儿它们之间声音的异同点。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声音的产生过程,并感知声音的传播特性。

3.发现玻璃罐子的特点。

老师再次拿出玻璃罐子,引导幼儿用手敲击罐子,并引导幼儿发现玻璃罐子声音的特点:声音清脆、有回声。

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感知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特点不同,加深幼儿对声音的理解。

4.探究玻璃罐子的原理。

老师把罐子倒扣在桌子上,让幼儿用手敲击罐子的底部,观察罐子底部的震动和声音。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幼儿学习声音的传播方式,加深对声音的认识。

总结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通过问答游戏来检查幼儿的学习效果。

让幼儿通过总结和归纳,理解罐子发出声音的原理,加深对声音的认识。

反思1.教学中的问题本节课程在引导幼儿探究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时,没有采用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方式来实现,可能会导致幼儿对声音的认识不够全面和系统。

2.教学方案的改进首先,可以增加一些实验步骤,比如用高低不同的音乐来引导幼儿感知音调的差异,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发出声音的物体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有视频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有视频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有视频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体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物体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大小不同的罐子若干、大米、沙子、豆子、小石子等。

2.教学工具:视频播放设备、PPT、图片等。

3.教学视频:实验操作过程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罐子,引导幼儿观察罐子的外观,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教师将大米倒入罐子中,摇晃罐子,让幼儿倾听大米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

(二)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罐子和一种实验材料(大米、沙子、豆子、小石子等)。

2.教师引导幼儿将实验材料分别倒入罐子中,摇晃罐子,倾听不同材料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

3.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三)深入探究1.教师出示PPT,展示不同物体在罐子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它们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2.教师播放实验操作过程视频,让幼儿观看并思考:视频中实验者是如何操作的?他们发现了什么?(四)实践活动1.教师提供大小不同的罐子,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罐子中发出的声音。

2.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2.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

3.教学视频的播放应更加注重效果,尽量选择清晰、有趣的视频,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通过操作实验,让幼儿感知并辨别不同物体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差异。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教案标题:《罐子的声音》学科:科学年级:小班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材质的罐子产生的声音。

2. 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能够感受和欣赏不同材质罐子的声音,并表达个人感受。

教材准备:1. 不同材质的罐子(例如:玻璃罐、塑料罐、金属罐等)2. 不同材料制作的填充物(例如:米、珠子、水等)3. 活动板书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拿出一个玻璃罐和一个塑料罐,请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罐子。

1. 第一组实验:教师将一个金属罐和一个塑料罐分别装满珠子,让学生摇动两个罐子并观察声音的不同。

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罐子的声音。

2. 第二组实验:教师将一个玻璃罐和一个塑料罐分别装满米,让学生摇动两个罐子并观察声音的不同。

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罐子的声音。

3. 第三组实验:教师将一个金属罐和一个玻璃罐分别装满水,让学生敲打两个罐子并观察声音的不同。

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罐子的声音。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并提问:“为什么罐子能发出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巩固和延伸:教师继续给学生展示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罐子,让学生自由摇晃、敲打,并留出时间让学生感受和欣赏不同材质罐子的声音。

教师鼓励学生用语言、肢体动作或绘画来表达个人感受。

教学反思: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比较的方式认识了不同材质罐子的声音。

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的过程中,巧妙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原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巩固和延伸环节中,教师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罐子的权利,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兴趣,同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个人感受,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总体而言,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和实验中积极参与,了解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能够感受和欣赏不同材质罐子的声音。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优秀17篇)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优秀17篇)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优秀17篇)教案还应包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提供适当的练习和评估的内容。

教学计划范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游戏和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篇一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图片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绿豆若干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

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出示两个瓶子,提出: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教案反思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物品装在罐子里摇晃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能够辨别声音的不同及大小,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罐子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物体放入罐子中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放入罐子中产生的声音。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声音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材质有关。

三、教学准备1.罐子若干(大小、形状、材质不同)2.小石子、大米、水等实验材料3.记录表格4.音乐播放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空罐子,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

2.教师摇动罐子,让幼儿听听罐子里的声音。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空罐子会发出声音?(二)实验一: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1.教师分别将小石子、大米、水等实验材料放入不同大小的罐子中。

2.请幼儿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放入罐子中产生的声音。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放入罐子中会产生不同的声音?(三)实验二: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罐子产生的声音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罐子,请幼儿猜猜哪个罐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教师将相同物体放入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罐子中,让幼儿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罐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尝试用罐子制作乐器,感受声音的美妙。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实验,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物体和罐子产生的声音,对声音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教学氛围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3.教学拓展有效。

通过让幼儿用罐子制作乐器,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声音的美妙,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4.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幼儿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教师需要及时指导,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科学知识。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罐子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背景幼儿园的小班,是3-4岁的儿童,处于幼儿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思维和情感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并感知不同物体的声音,了解声音的来源。

•通过观察和体验,激发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感,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尊重每一个声音,体现尊重和爱护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一些不同材质的罐子或盒子。

2.棉花、小石子、水等不同的填充物。

3.一些小鼓棍或其他敲击工具。

4.教学工具和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通过展示不同材质的罐子或盒子,引导幼儿观察和猜测它们可能发出的声音。

2.以问答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猜想。

第二步:实践体验1.让幼儿亲自操作不同材质的罐子或盒子,比如敲击、摇晃等,观察并感知不同声音的产生。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填充物填充罐子,比如棉花、小石子、水等,体验不同填充物带来的声音变化。

第三步:创作表达1.给幼儿提供一些小鼓棍或其他敲击工具,鼓励他们尝试自己敲击罐子,创造属于自己的声音。

2.老师引导幼儿用声音表达情感,进行多样化的音乐表达活动。

五、教学反思教案中通过让幼儿观察、体验、创作和表达不同声音的方式,旨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式,确保教学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2. 在引导幼儿进行实践体验和创作表达时,应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表达能力,避免过度干预和指导。

学前幼儿园_罐子的声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前幼儿园_罐子的声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的声音》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罐子在小区、家里到处都有。

在成人眼里,空的罐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宝贵的玩具,可看、可玩、可制作……由此可见罐子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为何不充分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废旧物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呢?由此,产生了此活动。

声音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喜欢的,喜欢在探索中寻找答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科学,要具有初步的探索能力”。

在《罐子的声音》这一活动上,顺应教材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生成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体验探索的奥妙,从而喜欢科学活动。

学情分析:根据科学活动这一领域的展开,我们设计了《罐子的声音》这一活动,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喜欢这些玩一玩试一试等探索活动。

●探索来源于孩子:《纲要》中明确强调:“孩子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进行初步的观察,并能发现一些明显特征”。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同时老师借助了九宫格和孩子用游戏来回忆整节课探索出的结果。

●满足表达表现的需求:孩子们很喜欢玩罐子的游戏,在探索游戏中乐此不彼,投放在科学区孩子们随时可以玩节奏游戏,放上不同的东西和小朋友一起探讨,一起寻找科学中隐藏的秘密。

因此,顺应书上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开展本次活动,让孩子进一步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探索三种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活动难点:用罐子玩音乐游戏实施策略:常见的罐子,引起幼儿兴趣。

妙用容易发出不同声音的东西小米、红豆、核桃。

让孩子在听觉上有了很大的吸引力在活动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小房子躲猫猫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加深探索结果。

增加了孩子学习探索神秘感。

九宫格图谱,帮助幼儿一起有节奏的玩罐子游戏。

恰当的课程整合,促进幼儿的学习。

融社会、科学、艺术于活动中。

罐子里面装的什么?三种材料源于生活。

发出相同声音的颜色是一样的,渗透了分类的应用。

《罐子的声音》教案与反思范文

《罐子的声音》教案与反思范文

《罐子的声音》教案与反思范文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主题:《罐子的声音》1.2 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1.3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罐子的声音产生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程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不同材质和大小的小罐子,引导学生猜测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

2.2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小棍子敲击罐子,观察和记录罐子发出的声音。

2.3 声音产生原理讲解:教师简要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罐子振动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2.4 学生展示成果: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大家共同讨论。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罐子的外观和敲击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2 实验法:学生动手敲击罐子,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声音产生原理。

3.3 记录法: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

3.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4.2 学生记录和展示的评价:检查学生的记录是否完整、展示是否清晰。

4.3 学生讨论和发言的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思考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度、掌握程度等因素,评估教学效果。

5.2 教学方法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5.3 学生反馈反思: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后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用其他物品制作声音,如塑料瓶、纸盒等,观察和记录它们的发声特点。

6.2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共同探索家庭中的声音奥秘。

6.3 学科:引导学生联系音乐、物理等学科,了解声音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设计《罐子的声音》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设计《罐子的声音》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设计《罐子的声音》活动反思一、活动背景该活动是针对小班幼儿的科学教学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探究和观察,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同时,在活动中,鼓励幼儿们动手制作自己的乐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具体实施过程1.引入活动老师提前准备好各种材料和工具,跟孩子简单介绍乐器的种类和制作方法,然后引导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自由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道具,进行自己的制作。

2.活动实施在提前准备好的环境中,老师按照预定的流程依次展示如何制作乐器。

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体力,分别设计不同的乐器类型,提供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孩子们完成制作过程。

3.反思性分析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老师积极引导孩子们探究制作材料和选取乐器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实际的过程中了解物体的振动原理和声音的产生。

同时让孩子们发现声音能够传递,并可以通过互相分享,交流而带来更多的乐趣。

三、效果分析本次科学教学设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1.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在制作自己的乐器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他们带来了愉悦的体验。

通过体验和感受,孩子们对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促进孩子们的发展通过动手制作、实地探索,孩子们在实际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物体振动和声音产生的原理,并通过亲身体验在思维、语言、品德、身体等方面得到发展。

3.提高教学质量本次教学活动采取了交互式教学方式,采用实际的操作形式将抽象的观念具体化,贴近实际生活,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本次活动也达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设定,让孩子们在科学探究中逐渐进阶,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四、反思分析虽然本次活动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还是需要对活动进行反思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1.提供适宜的材料和设施本次活动较为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准备足够的材料和设施以供选择和使用,未来可以在这点上进一步优化,以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大的发挥空间。

2.挖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虽然活动过程中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和发挥的空间,但不同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可能不同,需要更好地挖掘和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的声音》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罐子在小区、家里到处都有。

在成人眼里,空的罐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宝贵的玩具,可看、可玩、可制作……由此可见罐子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为何不充分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废旧物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呢?由此,产生了此活动。

声音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喜欢的,喜欢在探索中寻找答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科学,要具有初步的探索能力”。

在《罐子的声音》这一活动上,顺应教材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生成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体验探索的奥妙,从而喜欢科学活动。

学情分析:
根据科学活动这一领域的展开,我们设计了《罐子的声音》这一活动,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喜欢这些玩一玩试一试等探索活动。

●探索来源于孩子:《纲要》中明确强调:“孩子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进行初步的观察,并能发现一些明显特征”。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同时老师借助了九宫格和孩子用游戏来回忆整节课探索出的结果。

●满足表达表现的需求:孩子们很喜欢玩罐子的游戏,在探索游戏中乐此不彼,投放在科学区孩子们随时可以玩节奏游戏,放上不同的东西和小朋友一起探
讨,一起寻找科学中隐藏的秘密。

因此,顺应书上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开展本次活动,让孩子进一步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探索三种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活动难点:用罐子玩音乐游戏
实施策略:
常见的罐子,引起幼儿兴趣。

妙用容易发出不同声音的东西小米、红豆、核桃。

让孩子在听觉上有了很大的吸引力
在活动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小房子躲猫猫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加深探索结果。

增加了孩子学习探索神秘感。

九宫格图谱,帮助幼儿一起有节奏的玩罐子游戏。

恰当的课程整合,促进幼儿的学习。

融社会、科学、艺术于活动中。

罐子里面装的什么?三种材料源于生活。

发出相同声音的颜色是一样的,渗透了分类的应用。

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让孩子感受了艺术美。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感受音乐的乐趣。

3、能大胆参与探索活动,感受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装有小米、红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子
《音乐》、九宫格、黑板、三种宝宝的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宝贝们来跟老师进来,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和客人老师打招呼吧,我们小三班的宝贝太棒了,刘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小罐子,我们一起玩一玩,试一试,你都发现什么呢?
有声音,有的没有声音,
哦!还有不一样的吗?试试别的罐子吧?
有!声音不一样。

为什么?因为里面的东西不一样。

现在小朋友们一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罐子宝宝带回去快做好。

二、活动过程:
1、对小朋友真棒,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朋们选的罐子宝宝到底是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想来试试。

你来试试,你来试试,好,我们从这边开始一个一个来听听,你认为罐子宝宝里面装的什么呢,谁来说一下?今天刘老师把罐子宝宝里面的东西也请来了,看看是谁呢:出示123
2、出示红豆宝宝家,米宝宝家,核桃宝宝家。

你们觉得你们的罐子里面藏着是谁呢,我的是核桃,那你为什么觉得是核桃呢?他里面是圆圆,我们打开看一看,是核桃。

你们的耳朵太棒了,那谁的声音和她是一样的,我们一起让核桃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

谁的罐子里面藏着不一样的东西。

我的,我的,,,,那你觉得你的罐子里藏着什么呀?我觉得是小米,哦太棒了谁的声音和他的是一样的呀。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还有一个宝宝在里面藏着,是谁呀,我我。

你觉得他的声音怎么样啊。

叮铃铃真好听。

三个宝宝都被我们找到了,我们一起玩一个躲猫猫的游戏,我请小朋友抱着自己的罐子跑到相应的房子后面去,藏好了,我喊到谁,谁就让罐子发出好听声音。

三、游戏:《九宫格》
呀!刚才我们和罐子宝宝玩了一个躲猫猫的游戏,好玩吗?好玩!下面我们让罐子宝宝随着音乐玩一个唱歌的游戏好不好。

这是一个《九宫格》,里面贴在好多的东西,当老师指到哪里哪个宝宝就发出声音,如果指到这里就没有声音。

我们来试一试:红豆宝宝x x x 空格核桃宝宝X X X 空格米宝宝x x x 宝贝们真棒,
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

(准备音乐)
罐子宝宝发出的声音真好听,我们完全可以开音乐会了,送给我们的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演奏起来吧,孩子们真棒。

四.拓展
罐子宝宝累了我们请他休息一下。

你们的罐子宝宝演奏了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的罐子宝宝也着急了,来听刘老师的两个罐子,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夷!这不一样吗?都是糖果。

再来听一听,哪个声音大?那个声音小?为什么声音不一样呢,因为有的多有的少,(把材料导入盘子里,让孩子观察,因为里面不一样多)
宝贝们是不是罐子包包里面装的东西越多声音就越大呢?让我们一起回去试一试吧。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课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乐趣。

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目标,并以一下环节进行展开:
一、摇一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摇摇空罐子、找找有物体的罐子,让幼儿区分不同,幼儿初步得出结论:没有声音代表罐子里没有物体;有声音代表罐子里有物体。

二、猜一猜。

为自己罐子宝宝里面的东西找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知道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三、听一听玩一玩。

通过小房子,让幼儿玩躲猫猫游戏,通过九宫格玩音乐游戏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乐趣。

四、延伸活动。

听听想想,罐子里有相同的东西为什么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出示装有多的彩虹糖和装有少的彩虹糖,幼儿进行对比。

是不是装的越多发出的声音就越大呢?带着问题结束本节课的活动。

从活动设计来看,层次清晰,目标层层落实,但从我当天活动的感觉来看,觉得有几点做的不是很好。

首先由于紧张在语言处理上欠佳,语速较快。

其次:各环节时间的把握不恰当。

在游戏环节应该多让孩子玩一遍,让孩子充分的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解开谜底,寻找了其中的秘密。

孩子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参与其中,在交流中感知科学活动的乐趣,在听一听、看
一看、说一说中完成了本节课所有活动目标。

科学活动《罐子的声音》学情分析
根据科学活动这一领域的展开,我们设计了《罐子的声音》这一活动,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喜欢这些玩一玩试一试等探索活动。

●探索来源于孩子:《纲要》中明确强调:“孩子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进行初步的观察,并能发现一些明显特征”。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同时老师借助了九宫格和孩子用游戏来回忆整节课探索出的结果。

●满足表达表现的需求:孩子们很喜欢玩罐子的游戏,在探索游戏中乐此不彼,投放在科学区孩子们随时可以玩节奏游戏,放上不同的东西和小朋友一起探讨,一起寻找科学中隐藏的秘密。

因此,顺应书上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开展本次活动,让孩子进一步科学活动的乐趣。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的声音》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罐子在小区、家里到处都有。

在成人眼里,空的罐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宝贵的玩具,可看、可玩、可制作……由此可见罐子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为何不充分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废旧物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呢?由此,产生了此活动。

声音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喜欢的,喜欢在探索中寻找答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科学,要
具有初步的探索能力”。

在《罐子的声音》这一活动上,顺应教材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生成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体验探索的奥妙,从而喜欢科学活动。

小班科学活动《罐子的声音》课后反思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执教的《罐子的声音》是小班的一个活动,它来源于区域活动《好玩的罐子》这一内容。

顺应教材的要求和孩子年龄特点的需要,适当调整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生成本次活动。

活动中紧紧把握“听一听、玩一玩、试一试”这三个基本要素,运用了启发式、情境式、游戏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了教学目标。

设计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目标一:用听一听、玩一玩、试一试这是三个基本要素来探索罐子里面发出的声音。

目标二:用猜一猜和验证的方法探索出罐子里面装了什么,并对其声音做了表演。

目标三:在探究和游戏中,体验了罐子带给大家的快乐。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参与其中,在探索中发现了秘密,在参与中获得了成长,在体验中获得了快乐。

在执教过程中,孩子自主参与度高,音乐游戏时,孩子玩节奏的经验少,呈现的效果可能不够完美。

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