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新时代混业经营

合集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原因与路径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原因与路径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原因与路径选择国际上银行业的经营范围曾存在两种模式。

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性银行模式。

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经营模式。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各种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加剧,银行业又由过去的分业经营逐渐向全能银行演变。

1999年11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关于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限制,它标志历时66年由美国首先建造的金融“防火墙”被拆除了,同时意味着全球主要西方国家已全部进入了银行全能化经营时代。

一.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原因(一)内在动因金融资产的专用性是全能银行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因。

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对已经投入生产过程的资产进行再配置的难易程度。

按照经济学理论,要素存量(资产存量)的重新配置必然涉及一定的费用。

随着资产专用性增强,改变旧资产的转换成本和时滞成本会提高。

对于金融业,可从资本(可分为现实资本和人力资本)、信息和人员素质这三个方面分析其资产专用性。

其中,现实资本在银行业与证券业中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货币,而现金和存款等货币的转换成本几乎为零。

至于人力资本、金融信息与人员素质,由于银行业和证券业的服务对象、宏观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高度业务相关等因素,它们的专用性也很低。

在西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目前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使得各个金融市场日益一体化,促进了金融业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从而使金融资产的专用性更趋减弱,银行全能化也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发展起来。

银行业和证券业的资产专用性很低,造成它们之间进入或退出对方行业并不需要提供高的额外成本,这种很强的要素替代性和通用性,加上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然垄断性,金融各分支行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避免向金融业外行业支付过高扩张成本,此时全能银行成为最优选择。

(二)外在动因银行全能化除了有其特有的内在动因外,还有许多外在动因:1.竞争压力加大。

也谈我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

也谈我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

也谈我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内容摘要:在金融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下,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

为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金融业都调整了经营方式,进行着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业务改革。

现在,中国银行业将根据入世承诺在五年内对外资银行全部开放。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阐述国外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的发展,以及实行业务改革的原因,最后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应如何进行混业经营。

关键词:银行改革经营模式混业经营在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银行业在经营模式、运作机制、服务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地调整。

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改革趋势就是放弃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转向混业经营。

国外银行业的经营模式的发展变化在美国,1980年的《机构放松管制与货币控制法案》和1982年的《加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案》的先后出台,打破了美国几十年来形成的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严格的业务限制,使储蓄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区别趋于消亡。

1999年11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1999年金融服务法》,废除了1933年制订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和管理的局面,标志着美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新纪元。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是由于1929年美国金融大崩溃及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而出台的。

当时著名的摩根银行被拆分为JP摩根和摩根斯坦利。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它日益严重地制约了银行的业务发展和创新,限制了金融业的运行机制和效率。

在英国,1979年出台《银行法》逐渐消除了商业银行和清算银行的差别,1986年10月27日后,大商业银行可以介入证券交易,英国专业化的金融体制趋于解体。

澳大利亚从1980年开始,放松对金融机构经营业务范围的限制,使商业银行与储蓄银行的区别消失,并允许他们自由从事证券经营。

1981年,日本《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府保付债券等业务,证券公司则开始向银行的传统业务渗透。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趋势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涌现的金融创新模糊了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银行、证券、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

尽管我国目前仍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但以日益显现混业经营的端倪。

国家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虽使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合作越来越深入,但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方面究竟采取何种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关键字: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正文:商业银行视角的混业经营,亦即商业银行的全能银行化,是指商业银行全面提供银行信贷、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业务,并通过持股、行使委托投票权等方式涉足实业. 混业经营意味着分业经营限制的取消,表示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地进行经营模式的选择或重新进行市场定位。

2007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全面发展,银行业开始全面改革迎接入世挑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我国银行业把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与现实投资银行业务的融合发展似乎已是大势所趋。

资产总额高达90万亿的银行业,开始不满足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收入。

2010年11月初,工商银行收购富通证券固定收益清算业务,数天前工行还以12亿元的代价收购金盛人寿六成股权,拿到保险牌照;8月,国开证券更是破天荒的拿下券商拍照……所有迹象表明,中国银行的混业经营正呈现出加速的势头。

事实上,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混业经营正是商业银行实现收入多元化,抵御经济周期的“良方”。

对此,监管层在谨慎支持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风险的担忧。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6月发表的署名文章就强调,要加强对综合化经营的风险隔离,着力构建“防火墙”机制,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信贷资金不进股市,银行贷款不托房市”的监管铁律。

混业经营四分天下从金融机构经营范围以及“一行三会”的监管机构上来看,我国依然是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典型国家。

《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

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摘要】在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条件下,混业经营已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政策、法律层面仍是分业经营,但实际上,分业经营界限早已被打破。

我国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通常被称为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

【关键词】银行混业经营发展趋势一、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混业经营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解释:首先,从经济学意义上看,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指一个金融机构获准可以经营多个金融子行业,或者获准同时经营多个率属于不同金融子行业的金融产品。

狭义的混业经营仅仅是银行业与证券业的交叉经营。

广义的混业经营包括所有金融子行业行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之间的交叉经营。

其次,从金融体制层面看,混业经营允许各项金融业务之间的交叉融合。

一家金融机构可以开展几种不同的金融业务。

如德意志银行和汇丰银行,他们经营的业务几乎包含所有的金融业务,不仅有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业务,而且非银行业务已经替代了银行业务的主导地位。

因此,混业经营又称金融的多元化经营。

二、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自1978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一阶段我国金融有人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其经营模式游离于混业和分业之间。

到了20世纪90年代,当西方国家完成了混业经营向分业经营转变之后,我国建立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纷纷组建各自的信托机构和证券投资机构,进行大量的证券买卖。

随后,四大专业银行又忙着经营范围向房地产、保险等领域。

因而在这一阶段,我国出现了所谓混业经营的局面。

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不健全,没有混业经营的经验,在1993-1994年间,出现了金融泡沫和通货膨胀的严重恶果,混业经营出现了混乱局面。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西方国家的混业经营发展的趋势,在金融一体化国际潮流的冲击下,我国境内无论是来自微观主体----各类金融机构,还是来自宏观经济层面,要求混业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

特别是全球金融创新,赋予我国金融业向混业经营大趋势发展无比强大的动力,使中国境内尽管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体制,但却出现了在分业经营中夹杂的混业经营载体—金融控股公司。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管理观察� 20 08 年 1 1 月
二, 我国实行混业经营的必备条件 我 国商行实行 混业经营须 具备一定 条件, 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行混业经 营并不意味着抛弃原有的传统行业, 而是 要在保 证原有业 务和银行正 常运作不受 损的前提 下, 把经营搞上 去, 把风险降下 来, 并有效驾 奴其他业务 , 达 到更好的经 营效果, 保证银行可持续发展. 首先,商业银行要调整人员配置, 优 化人才结构. 其次, 商业银行须具备有效的内部控 制机构. 银行若把资金盲目的大量投入证 券市场, 一旦 投资失败, 银行 不但大量亏 损,公众也会对其失去信心和产生怀疑, 从而影响银行发展,抑制我国经济进步. 因此, 实行混业经营的同时必须要有有效 的内部控制机制来规避风险, 保证在混业 经营模式下的我国商行稳步发展. 最后, 要有好的金融监管当局.监管 当局要保持相对独立, 有着构建完善的商 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 与其他监管机构有 着较强的联系和合作. 使各监管机构之间 共享信息, 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 及时发现 商业银行在业务运作, 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和潜在风险, 予以警示, 管理和监督. 以此 来避免 混业经营 成为商行的 灾难而不是 福音, 也避免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 出现危机. 总之 , 人 才, 管理和有效 的监管是我 国商行实行混业经营所必须具备的. 三, 混业经营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 混业经 营的优 势决定了 实行混业经 营已成为大 势所趋. 首先, 实行混业经营下的银行可为客 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这样客户面对一个窗 口就可以享受到银行集团内包括存贷款, 投资, 保险和 证券在内的 金融服务, 不仅
随着我国加入 W TO ,外资银行进入 中国并 享受国民待 遇,商行面 临严峻挑 战, 因此确定合理有效的经营体制便成为 重中之重. 混业经营模式正是降低改革成 本, 提高经济效 率, 增强我国金 融业竞争 力的不错选择. 一, 混业经 营: 我国商业银 行的必然 选择 混业经营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含义是指商 行和投 资银行 进入对 方 领 域交 叉 经 营 .广 义 的 含 义 是指 商 行, 投 资银行 , 保险 , 信托 机构 等都 可以 进入 任一 金融 业务 领域 , 进行 多元 化经 营. 随着 我国 �商 业银 行法� 的修 正, 由 原来规 定商行在中 华人民共 和国境内不 得从 事信 托投 资和 股票 业务 , 不得 投资 于非自 用不动产修 改为商行 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 境内不得违 反国家规 定从事信托 投资 和证 券经 营业 务, 向 非自 用不 动产 投 资 或者 向 非 银 行金 融 机 构 和企 业 投 资. 从法 律上为混业经 营的出现预留了 广阔空间. 商行是我国金融的命运和脊梁, 其生 存和发展对社会进步将产生重大影响. 随 着我国加入世贸, 面对外资银行前所未有 的竞争和挑战, 若仍是固守传统的分业经 营原则,势必会使商行的利润空间狭窄, 不利于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 也难使我国 商行与 英美等发达 资本国家混 业经营下 的银行进行竞争. 因此, 拓展新业务领域, 寻找商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实现我国银行 的可持 续发展和提 高我国商行 的竞争力 已成为我国商行特别关注的问题. 而混业 经营的 逐步实施可 以不断满足 市场发展 和竞争的需求, 也是优化我国商行资产结 构, 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降低资产风险, 提 高经营效率的要求, 是我国商行谋求生存 和发展的可行之策.

我国商业银行走向混业经营的必然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走向混业经营的必然趋势

虽然这距离完全开放有一段缓冲期 ,但我 国
金 融业 面 临各 国金 融 机 构 、组 织 的侵 入 是 不 可避 免 的 ,这 对我 国商 业银 行 向混 业 经 营转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相分离 ,两个市场 营造了一个安稳的封闭的环境 ,避免了应过 度竞争引起的混乱。 4 、对银行垄断集团形成具有一定的抑 制作用。分业经营模式下一般不会形成过大 的综合性大银行集团,可以维持经济 、金融 发展的自由竞争局面。
上面 类似 的问题了 。 ( 二 ) 、银 行 、保 险 、证 券 三业之 间隔着
的藩篱正在被打破 ,分业经营的无效性问题
1、有利于社会经济生话的稳定 。分业
经营可以使客户存在银行里的钱有稳定的利 息回报,商业银行资金不会流向风险很大的 证券投资中,保障了客户的利益不会遭到损
失。
日 益突出。分业经营意味着银行、保险、 证券 之间各自独立,基本上互不相干,但是商业银 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使得银行进行不断的 金融创新, 开发新的金融产品,许多新的金融 产品的被开发使得银行产品和保险产品日 益趋 同。在西方许 多国家中,现在许多保险产品 具有储蓄的功能,而银行产品又具有保险,监 管部门很难像从前那样区分哪些业务属于保险 公司,哪些业务属于银行。尤其发达国家,银 行经营保险产品主要是年金 、人寿保险、财 险 、灾难保险和健康保险,这四种保险产品总 的发展趋势使将保险与担保、期权产品联系在 一起。对于年金、人寿和健康产品来说,期权 要。 和担保累积效应把单纯保险产品变成了保险储 2、提高银行竞争力。增加商业银行的抗 蓄的综合工具,这些创新使保险公司产品与共 风险能力,增进银行整体的稳定性。混业经 同基金和银行存单非常类似。这使得个监管部 营使商业银行能够与其他金融机构相竞争 , 门分不清各自要监管的内容,这些表现出分业 由于混业经营的银行能够经营各种业务,在 经营的无效性越来越明显。 竞争中,能立足下来的银行使商业银行的抗 ( 三) 、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将增强金 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增强了银行整体的稳定 融体 系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经营证券、保险 性。 业务,银行可以增加利润。自二十一世纪七 3、推进银行的国际化进程。每一个国家 十年代以来 ,银行传统中介业务日益萎缩 , 的银行都想走出去 ,能够在国外有自己的市 利息 日趋下降 ; 八十年代,增长最快的保险 场,而要想走国门,银行所经营的业务必须 类储蓄产品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使得银 符合国际的需要,因此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 行储蓄大量流失 ,商业银行经营保险、证券 是银行走向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等业务,可以促进银行资产的多样化,进而 4、能够使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和社会 提高银行的竞争力,降低了银行经营的风险 , 总效用上升。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使银行 增强而不是削弱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此外, 通过一个窗 口统一向顾客提供贷款 、投资、 经营保险业务将会增加其中业务的收人 ,以 发行有价证券、保险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抵消净利息收人的下降 ,并可利用其广泛分 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 ,而且也为顾客俭省时 支机构和客户基础信息优势 ,在不增加成本 间、精力和资金调拨的费用。 的基础上,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三、推动因素 四、结束 语 通过分析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利弊 , 美国和英国先后在 1999 年和 2000 年出 对其进行对比和结合我国实际的情况 ,我认 台新的金融服务法,揭开国际金融业走向混 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实行混业经营的模式 , 业经营的新篇章。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全能化 起推动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转变的动因主要 的趋势 日益增强 ,混业经营成为当前国际金 有: 融业发展的趋势 ,我国也不列外。虽然我国 (一) 、经济学实证分析提供了支持混 打开混业经营的时代还需时 日,且是循序渐 业经营的结论。在银行 、保险、证券分业经 进的方式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必将向混业经 1、有利于市场的公开、公平的竞争。过 去一个世纪商业银行与非商业银行机构的竞 争日益加剧 ,那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创造出 许多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相类似的金融产品, 使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科技的 进步,不同金融产品、交易手段和金融服务 之间的差别缩小 ,产品替代性增大。这加剧 了银行、保险 、证券等之间的不同金融机构 的竞争。商业银行受到全方位的挑战,而此 时如果继续把商业银行局限在传统的业务领 域 ,将使商业银行失去市场 ,影响社会资源 的有效配置。所以银行进人其他的领域不仅 四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公平竞争的需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证券化、电子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发展已成趋势。

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国际金融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步伐,将混业经营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何搞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兴起的动因、混业经营模式的选择以及对我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分业经营银行混业经营指的是银行可以同时经营证券业、保险业以及信托业、投资基金业、证券期货业等非银行金融业务序言放眼国际市场,为适应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各国金融业普遍实行混业经营,以谋求金融业的平均利润和规模化经营效应,通过多元化经营、多地区经营分散各类经营风险。

相比之下,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模式,与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形成巨大反差,尤其是中国加入WTO,由于外国银行的竞争优势,中国商业银行将会失去许多企业大客户和个人客户,将会面临巨大挑战与压力。

因此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

但由分析得我国混业经营现状,其实混业经营其实还没有真正从法律上得到肯定,其次,混业合作主要也是互为客户,只是利用各自业务领域上的优势.下面就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一、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兴起的动因1。

实行混业经营是增强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需要。

如今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过于狭小,制约了盈利能力提高,限制它的竞争力。

加入WTO后,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银行中有一大部分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综合性的全能银行,它们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其本身经营的多元化带来的高抗风险能力,以及跨国公司内部的补偿机制带来的灵活策略。

这给我国的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我国银行业应该寻求良好时机,打破分业限制,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摘要】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挑战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在实践中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在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推动我国金融行业向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挑战,发展对策,结论总结,展望未来,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象愈发普遍。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开始涉足更多领域,如证券、保险、信托等。

这种混业经营模式不仅拓展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渠道,也为金融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混业经营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商业银行参与多元化业务可能导致风险集中,管理难度加大;不同业务领域的监管体系不统一,可能存在监管套利等现象。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

基于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认识,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和提升商业银行经营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挑战和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及问题,探索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揭示混业经营的背景和原因,为深入了解当前状况奠定基础。

2. 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进行全面剖析,包括混业经营模式、市场地位、经营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问题分析提供依据。

中国银行业未来的经营模式——混业经营

中国银行业未来的经营模式——混业经营

中国银行业未来的经营模式——混业经营班级:姓名:学号:银行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即从传统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传统业务向证券、投资、保险业务渗透成为全能银行,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

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兴起,金融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使本国的金融机构在全球竞争中不处于劣势,各国日益放松了金融管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之间的业务相互融合,混业经营已成为21世纪全球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虽然我国目前法律规定的仍是分业经营的模式,但是随着金融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分业模式框架下逐步出现混业经营的倾向。

分业经营的优点在于:业务分工明确,有利于培养不同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以及监管机构监管;分业经营通过限制银行从事某些业务还能降低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金融监管及金融机构自我约束机制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不足,起到有效防范风险、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其客户的安全。

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是,同混业经营相比,分业经营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以至于各国监管机构为了促进本国金融业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纷纷抛弃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旧模式。

分业经营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资产经营缺乏灵活性,商业银行和其他业务无法优势互补,内部经营损益缺乏互补机制,不能借助彼此的业务来推动本源业务的发展,资产单一化而导致风险高度集中,并进一步加大。

其次,分业经营的银行不能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与投资,不利于密切银企关系,进而不利于经济整体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同时也不利于银行开展公平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规模宏大,业务齐全的欧洲大型全能银行,单一型商业银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最后,分业经营模式阻碍金融创新和金融资产多样化,严重妨碍我国金融业发展。

相比与分业经营模式,混业经营的优点在于:第一,混业经营可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有利于降低自身的非系统性风险,保持商业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混业经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

混业经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

金 融 监管 部 门不 断 从 技术 方面 提 高 监管 水 平 , 从法 律 方 面加 强 临管 并 措 施 , 强调 外 部管 理 的 同时 , 重 内部 控 制 , 积 极 与外 国 监管 部 门进 在 又注 还 行交 流 , 收经 验 。 年 两会 期 间 , 吸 今 王兆 星 表 示 , 随着 金 融跨 业 经 营 、 合 综 经营 的 发展 , 证 保 交叉 程 度 的 日益 加 深 , 银 以及 对 外开 放 国际化 程 度 的 提
多家 金融 机构 , 在事 实上 证 明了 混业 经营 的 可操 作性 。 内~ 些银行 的试 点 国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 各国间的相互经济影响越来越明显, 在 全球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 我国传统的存贷款利差的经营方式的盈利空间已 经变得很狭隘, 要想提高 自身的竞争实力 , 就要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 不 断进 行 金 融创 新 , 拓 新 的业 务 领域 和 品 种 , 开 如扩 充各 种 代 理业 务 、 拓宽 传统结算领域 , 增加信用卡功 能, 开展信息咨询 、 创新金融产 品等 , 从而获 取 新 的生 机 与活 力 。 国金 融 监管 的放 松使 金 融混 业 经营 成为 合 法 的现 实 , 我 是 金 融混 业 经营 实现 的 重要 前提 。
发展走 向。 如果我们不对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 , 将面临着外资银行 的重大威胁。 发展混业经营, 有利于优化和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条件及实 力 。 国必 须 适应 国际 金融 业 的 发展 趋 势 , 立 混 业经 营 的金 融 体 系 , 我 建 才能 使 我 国金 融 经济 快 速 、 康 的发 展 。 健 无 论 从 国 际金融 业 发展 的趋 势还 是 中国金 融 业 发展 的 要求 来 看 , 业 混 经营 都 是 中国 金融 业理 想 的和 必 然 的发展 目标 。 同时 , 借 中 国现 阶段 的 但 凭 金融 发 展 水平 , 发展 混 业 经营 又 面临 着 巨大 的 风险 。 融当 局 应把握 好 银行 金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探讨。

结论部分展望了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并讨论了对金融行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本文旨在为了解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已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对金融行业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望为我国金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关键词】关键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发展历程,特点,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展望,金融行业,经济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兼营其他非金融业务来实现多元化经营的一种模式。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业务创新的加速推进,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成为了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研究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金融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拓展业务范围,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加剧,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混业经营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跨界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政府对金融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支持。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金融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背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深入了解其背景和发展趋势,有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和影响因素,旨在揭示混业经营对我国金融行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定义,深入了解混业经营的内涵和范围,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及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及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及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角色。

然而,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被鼓励或强制参与更多的金融业务,包括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指的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兼营其他金融业务。

本文将针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利益1.多元化经营:混业经营可以拓宽商业银行的经营领域,让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资金融通和存贷款业务。

通过兼营其他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提供更多样化、定制性更强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增加盈利能力。

2.降低风险:通过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可以在不同的金融业务中实现风险分散。

传统上,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贷款业务,在贷款违约或经济下行时,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

而混业经营可以通过投资理财、证券经纪等业务,分散风险,降低对特定业务的依赖。

3.提高竞争力:混业经营使商业银行能够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增加其在市场上的份额,并提供更多金融创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弊端1.风险集聚:混业经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

由于不同金融业务的风险特征不同,商业银行可能在经营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效的风险控制。

一旦某一业务发生风险,可能会对整个机构产生显著影响。

2.资本不足:混业经营需要商业银行分配更多的资本来支持各项业务的发展,增加了其资本压力。

同时,不同金融业务的资本配置要求也有所不同,可能导致资本的不均衡分配。

3.监管难度加大:混业经营增加了监管的复杂性和难度。

监管部门需要同时监管商业银行不同业务板块,包括存贷款、理财、证券、保险等。

这要求监管部门具备更高的监管水平和资源,确保各项业务合规运营。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外,商业银行还积极参与理财、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

姓名:卓悦班级:09级经济学2班学号:20090512572我国商业银行为何要走混业经营模式引言: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各国纷纷走向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

我们不能脱离这一既成事实来论证分业经营在我国的优越性和混业经营在我国的危险性.因为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是:不参与游戏规则,又怎知会犯规。

更何况我们要加入WTO,因而参与游戏是必然的,若不采用普遍性的游戏规则,到头来吃亏的是我们自己。

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不仅是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竞争、适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使商业银行自我完善和发展以及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优势必要性(一)混业经营模式的定义。

1、狭义的概念。

它主要指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的经营关系,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业务交叉经营。

2、广义的概念。

它是指所有金融行业之间经营关系,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二)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与分业经营对应的监管模式是分业监管,也就是各个行业管理属于自己的金融机构,而混业经营是更具综合性和更为一体化的操作模式,不再象分业经营具有明确的行业界限,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是综合监管,虽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比如证券与银行的一体化,保险与银行的一体化,因此分业监管模式下的操作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

(三)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比较。

(1)。

分业经营的优势:利于培养两种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竞争摩擦和内部协调困难问题,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2)分业经营的劣势:具有明显的竞争抑制性,使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缺乏优势互补,分业经营也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3)混业经营的优势:1、全能银行同时从事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可以使两种业务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做到优势互补。

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1)

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1)

银行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即从传统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传统业务向证券、投资、保险业务渗透成为全能银行,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

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分业经营仍是我国银行业的基本原则,学者们也往往从降低银行经营风险角度或以我国不具备实行混业经营的条件来论证我国现阶段不宜实施混业经营而仍需坚持分业经营的必要性,但我不以为然。

理由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我国将面临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诸多挑战,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国金融机构参与世界性之竞争不可避免,若仍是固守传统的分业经营原则,势必难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混业经营下的银行进行竞争,不仅难以在海外金融业务竞争中取胜,甚至在本国业务竞争中也可能会落败。

俗语说得好:未雨绸缪。

我认为,现阶段在我国推行混业经营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既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金融改革过程中找到合理性,也可从我国的现实需要出发找出其必然性。

一、从国际上看,混业经营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在金融领域举措。

1、混业经营的主要模式和历史发展进程:从各国实行的混业经营模式看,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综合型银行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内部设置若干业务部门全面经营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如德国、瑞士、荷兰、卢森堡等国的商业银行;另一种为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全能银行模式,它是指在金融控股公司或集团外设立若干个子公司,从事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如美国、英国和日本等。

从混业经营的历史看,三十年代大危机以前,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普遍实行混合经营政策,尤其是银证混业经营。

三十年代大危机后,形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并存的格局。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自二战以来一直实行混业经营制度,而美国、英国、日本为主的其它西方国家在1929—1933的大危机之后普遍采取了分业经营制度。

以美国为例,实行分业经营的主要理由是当时的经济学家们认为银证混业经营是导致经济大危机中大批银行破产的罪魁祸首,由此导致了美国在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该法确立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严格分业的经营模式,尤以在商业银行和证券业之间构筑起一道“防火墙”而著名并成为其它国家立法的楷模。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摘要】在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条件下,混业经营已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政策、法律层面仍是分业经营,但实际上,分业经营界限早已被打破。

我国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通常被称为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

【关键词】银行混业经营发展趋势一、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混业经营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解释:首先,从经济学意义上看,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指一个金融机构获准可以经营多个金融子行业,或者获准同时经营多个率属于不同金融子行业的金融产品。

狭义的混业经营仅仅是银行业与证券业的交叉经营。

广义的混业经营包括所有金融子行业行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之间的交叉经营。

其次,从金融体制层面看,混业经营允许各项金融业务之间的交叉融合。

一家金融机构可以开展几种不同的金融业务。

如德意志银行和汇丰银行,他们经营的业务几乎包含所有的金融业务,不仅有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业务,而且非银行业务已经替代了银行业务的主导地位。

因此,混业经营又称金融的多元化经营。

二、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自1978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一阶段我国金融有人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其经营模式游离于混业和分业之间。

到了20世纪90年代,当西方国家完成了混业经营向分业经营转变之后,我国建立了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纷纷组建各自的信托机构和证券投资机构,进行大量的证券买卖。

随后,四大专业银行又忙着经营范围向房地产、保险等领域。

因而在这一阶段,我国出现了所谓混业经营的局面。

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不健全,没有混业经营的经验,在1993-1994年间,出现了金融泡沫和通货膨胀的严重恶果,混业经营出现了混乱局面。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西方国家的混业经营发展的趋势,在金融一体化国际潮流的冲击下,我国境内无论是来自微观主体----各类金融机构,还是来自宏观经济层面,要求混业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

特别是全球金融创新,赋予我国金融业向混业经营大趋势发展无比强大的动力,使中国境内尽管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体制,但却出现了在分业经营中夹杂的混业经营载体—金融控股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的新时代:混业经营孙世轩(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已由分业转变为混业,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则从混业转变为分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模式已显露出诸多问题和弊端,实行混业经营也有多种阻碍因素。

但我国金融业从仅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转向同时与国际金融业竞争的新变化,使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成为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这不仅是我国商业银行变革的新时代,更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新时代。

[关键词]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新时代[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5-11金融业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于一身的商业银行是金融业的主力军。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成为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自1993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近2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对外开放加快步伐,分业经营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实行混业经营是我国银行必然选择。

一、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沿革关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选择的问题,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

30年代前,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混业经营,尤其是银行、证券的混合经营。

1929年,发端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

大萧条后,形成了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分立的局面。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继续实行混业经营,而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为主的其他西方国家则实行分业经营。

以美国为例,银行的存贷业务在当时的美国金融业中占主导,经济学界认为混业经营给银行业带来过高的金融风险,冲击了银行的正常存贷经营。

于是,1933年美国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该法确立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严格分业经营的制度,为金融运作建立起一座“防火墙”。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融资形式从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逐步转变为通过证券的直接融资。

证券业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逐渐取代了商业银行的地位,而一些商业银行兼营证券业务,银行信贷资产大量走向证券化。

一些商业银行仅在居民储蓄上发挥着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商业银行受到相当程度的挤压。

例如,70年代银行操纵着美国金融资产的50%,在21世纪的今天只有25%了,而且还在继续萎缩。

美国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已被证券化,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学生贷款、一般商业贷款等都走向了证券化。

在此趋势下,实行混业经营部分的西欧国家的商业银行迅速壮大。

而实行分业经营的美国银行,在与欧洲银行的国际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此外,随着美国国内证券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减弱,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美国国会在80年代先后通过了四部法律:《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倾向控制法》、《1982年存款机构法》、《1987年银行业平等竞争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逐步突破分业经营模式。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并经克林顿总统签署成为正式法律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确立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间参股和业务渗透的合法性,提出了全新“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混业经营从此在美国完全开闸。

全球金融发展趋势和各国经验表明,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成为银行业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唯一出路。

而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的交融也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历史发展相比于西方,我国金融业发展历史较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才开始发展起来。

1992年以前,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的是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兼营部分证券业务。

1992年,社会上出现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银行大量信贷资金通过同业拆借进入证券市场,导致金融秩序混乱。

于是1993年国家开始整顿金融秩序,当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国有商业银行“在人财物等方面与保险业、信托业和证券业脱钩,实行分业经营”。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为分业经营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2012年第6期(总第400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6,2012Total No.400[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6-00101-03101--事实证明,1993年对于商业银行的改革是正确的。

第一,当时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长,国民经济整体规模不大,市场经济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

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仅经营存贷业务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当时我国金融业发展不成熟,尤其是证券、信托和保险,尚处于起步状态,金融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对于混业经营进行监管难度大,经济运行风险大。

而实行分业经营监管难度低,且便于规避金融风险。

这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然而,随着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逐步面向国际市场,商业银行与实行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竞争的压力使得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需求日益迫切,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

2000年2月,中国光大集团入主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为拥有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集团公司。

2005年我国发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

2008年4月央行表示,将在“长三角”率先推进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的混业经营试点。

但目前,我国银行业整体上仍实行分业经营。

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首先,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的动力不足,不利于出口的扩大。

在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完全融入世界市场。

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改革显得更加紧迫。

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2008年以来,我国出口额总体下降,出口企业经营状况欠佳,资金周转不灵,这增加了银行的不良债务和经营风险。

而出口企业多是中小企业,由于信用下降,中小企业多存在融资困难的状况,于是在全国范围内,非法融资和高利贷等违法行为增多,这严重危害了金融秩序,且不利于出口的改善。

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兼营证券业务,可以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此外,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优势,灵活的协调资金在各个金融部门间流动。

随着国家对出口支持的加强,中小企业清偿债务能力得到增强。

商业银行可以鼓励大企业通过证券融资,强化经营效益和经营风险的联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推动大企业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信贷融资,这与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承担风险的能力是相匹配的,将原借贷给大企业的资金转移给中小企业,扩大其生存空间,促进出口。

其次,分业经营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

从金融业发展的全局来看,中国加入WTO后,国外金融机构逐步进入中国市场,虽然目前政府在对待国外金融机构进入的态度上比较谨慎,即限制国外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的行为。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金融业市场的全面开放是必然趋势。

然而,面对国外一些实行混业经营的综合银行,国内的商业银行竞争力便相对较弱。

在资产规模、经营范围和金融产品的种类上,国内的商业银行无法与之媲美。

而实行分业经营使国内金融机构资金分散,经营业务分散且单一,在与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另外,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银行、信托、证券和保险互相渗透,呈现融合之势。

但在我国四业分立,由于在这四业之间,资金不能得到自由的流通,从而造成银行业独大,其他三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这大大阻碍了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发展。

实行混业经营,有利于商业银行集中资本,提高自身竞争力,向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同时获得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效益,降低营业成本,从而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此外,实行混业经营,使资本在金融四业之间互相流通,有利于带动证券、保险和信托的发展,从而实现金融业的全面繁荣。

再次,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欠佳,资产风险高。

由于实行分业经营,我国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产占较大比重,而证券等其他资产所占比重较小。

从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的结构来看,信贷资产、投资与证券类资产、其他资产的比例大约为77:3:20,而且在信贷资产中有70%左右投向了国有企业。

显然,这样的资产结构存在较大的风险。

另外,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仍未走出困境,一些企业负债规模大且偿还能力不足。

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一旦经济形势不佳,大部分企业走向破产,银行也不能幸免,且极大损害了存款人的利益。

实行混业经营,使银行涉入证券业、保险业,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分散风险,提高效益。

最后,部分行业管理混乱,一些企业违法行为多,且对银行负有大量不良债务。

实行混业经营有助于充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降低贷款风险和证券承销风险,以配合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监管和调控。

另外,实行混业经营有利于加强银行间竞争,提高社会总效益;有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推动金融改革;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

四、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阻碍因素首先,当前我国金融制度尚不健全。

鉴于1992年金融市场混乱的经验,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并不到位,市场主体对金融的认识水平较低,因而进行金融活动是盲目的,政府及相关机构并未对市场主体进行很有效的引导,从而在整体上,投资过热甚至泡沫经济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或金融风险增加。

例证,2007年国内股市投资过热,泡沫吹大,上证综指曾达到六千多点。

然而到了2008年,由于泡沫过大,且部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国内股市出现震荡,大幅下跌,上证综指曾一度失守两千点。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不成熟,民众投资不够理性,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或将面临一定的风险。

因此,实行混业经营,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机制,改善监管技术,加强政府及有关机构对市场主体的正确引导,有力防范金融风险。

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6期SHANGYE JINGJI No.6,2012 102--孙世轩:商业银行的新时代:混业经营(上接第52页)其次,实行混业经营可能会增加金融垄断的出现。

目前国内银行业中,四家原国有商业银行实力最强。

现在该四家银行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但都为国家控股,这就使其与政府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导致实质上该四家银行市场地位优于其他银行。

如果实行了混业经营,该四家银行或将利用其优势地位吸纳资本急剧扩张,挤压其他银行的生存空间,造成其对金融市场的垄断。

如果出现此类情况,实行混业经营的初衷将遭到违背。

因此,国家应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的改革,尤其是对原国有四大行的改革,以确保市场主体地位的平等;另外,国家应鼓励多种形式商业银行的建立与发展,如鼓励重建和新建的一批银行的发展、鼓励城市银行的建立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及鼓励新银行的设立,“分化均衡”,防止垄断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