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doc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解开枷锁,放飞梦想一一个案工作案例报告(一)一、个案背景(一)基本资料案主:阿辉性别:男年龄:14岁(二)个案来源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1.情绪状况。
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
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
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
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贵备服务对象。
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
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
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
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
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
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
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理论基础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一、案例背景:1.个人情况:服务对象,男,今年42岁,患有精神残疾二级,属于低保家庭。
2010年服务对象投资失败,从而引发了精神疾病,与前妻离异后,现又组建了家庭。
服务对象因身体原因,很难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处于无业、无经济来源。
2.家庭情况:服务对象父亲,患有肢体残疾三级,右眼失明,腿部有严重的关节炎。
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二级,骨瘦如柴,拄着拐杖还会经常摔倒,其母亲还患有糖尿病,每天需要打胰岛素,早中晚以及半夜需各打一针,有时生理上不受控制会大小便失禁。
服务对象女儿目前在上高中,到今年9月份升读大专,其性格较开朗活泼,与家人之间相处和谐。
服务对象妻子在外地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工作较辛苦。
3.社会支持:服务对象的正式支持网络是镇民政办以及所在村委会,帮助其申请低保,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服务对象家庭能够维持日常生活。
村委会对于服务对象一家的情况较为关注,会定期进行探访。
服务对象的非正式支持网络是其家属、亲戚、邻居,不仅在生活上对其照顾有加,还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一)经济层面:服务对象因患有精神疾病,从2022年12月至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服务对象的医疗费用一直都是靠其父亲在维持。
服务对象希望社工可以协助链接到合适的工作资源和残疾人员相关福利,从而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
(二)心理层面:服务对象父亲除了要维持家庭生计外,还要长期照顾服务对象及其母亲,对于父亲的付出和辛苦,服务对象心里非常愧疚和无奈,他认为“都是因为我,家庭才变成这样”。
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为服务对象开展心理疏导,排解不良情绪。
(三)社会支持层面: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以及严重的糖尿病,25年以来一直都是由服务对象父亲在尽心照料,多年前腿部因多次摔跤不能正常行走,需要拄拐支撑。
服务对象希望能够为母亲链接长护资源,缓解其父亲的照顾压力。
社会工作个案社工助老为老服务个案
一、背景介绍服务对象今年68岁,退休前曾突发脑梗与心梗住院,住院后没多久,妻子也身患重病住院,夫妻二人住院治疗花光家中积蓄,虽然生命得以挽救,但是生活陷入困境,当时,女儿读书也需要大笔费用,而重病致使他腿脚无法灵活走动,从此落下残疾,也无法从事原来水电安装的工作。
退休前,服务对象与妻子靠打多份临工维持生计。
退休后,夫妻二人退休工资不高,但身体遗留疾病需长期吃药,还需接济毕业未找到工作的女儿,生活存在困难,女儿对父母并不过多关心,服务对象对社会和女儿诸多不满,对生活充满悲观情绪。
社会工作者因日常工作与他联系,他几乎不愿意配合社区工作,也不愿意参与辖区社交活动。
出于为服务对象缓解困难、促进其发展等目的,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服务帮助他缓解生活、精神压力,逐渐融入社会生活,恢复自信,从而参与社区治理。
二、分析预估在日常接触中发现服务对象对社区工作极度不配合,有诸多抱怨。
社会工作者多次上门,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需求,并向服务对象的家人了解其情绪状况、家庭困难、家庭矛盾等情况,也向服务对象邻居了解其性格、习惯、生活等内容。
经过详细的了解,社会工作者将所有资料整合、梳理并进行了分析。
个人问题:他身患残疾,行动不便,生活工作等受到影响,使他产生自卑心理,认为很多人都歧视他。
家庭原因:妻子对他多有抱怨,女儿也不关心他,他觉得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女儿竟然不懂得报恩,缺乏家庭温暖。
社会原因:他认为社区对他不够关心,他曾到社区寻求帮助,希望能找一份临时性的工作,但由于没有合适岗位,无法安排,他认为社区在敷衍他,他还认为政府的政策传达不到位,以至于他没有领到一系列补贴。
因此内心怨恨、沮丧,对社会失去信心,也不愿意多与人接触,性格较为孤僻。
因此,应从老年社会工作以及困难人群服务的角度介入和干预。
三、服务计划(一)服务对象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生活困难,需要申请低保或者特殊人群保障补贴。
社工个案案例
社工个案案例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个案是社会工作者常常面对的工作内容之一。
通过对个案的深入了解和干预,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社工个案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
小明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他在学校表现出明显的自闭和抑郁情绪,成绩一落千丈,经常缺课,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也变得困难。
在与小明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他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因为琐事争吵,他父母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让他感到压力巨大。
在家庭中,小明感到孤独和无助,无法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
针对小明的个案,我首先与他进行了深入的心理沟通,了解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我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和关怀,让他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在此基础上,我帮助他建立了自我调节情绪的技能,通过情绪管理训练和心理辅导,帮助他缓解了抑郁情绪,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同时,我还与小明的家人进行了沟通和干预。
我帮助他父母了解到他们的争吵对小明的影响有多大,教育他们如何更好地支持和关爱孩子。
通过家庭访谈和家庭治疗,小明的家庭关系得到了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
在学校方面,我与小明的班主任和心理老师进行了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了针对小明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学校为小明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老师们也更加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小明的学业和生活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对小明个案的干预和帮助,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个案的深入了解和综合干预,我们可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更多有需要的个体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让他们重拾信心,重新融入社会。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社工个案案例,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也希望社会工作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个案社会工作.doc
个案社会工作第一章导论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个案工作的目标及应用领域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提问:迄今为止,你得到过哪些人的帮助?你认为哪些人对你的帮助最大?为什么?你是否帮助过别人?为什么?你认为只有文化层次低、物质条件差或者身心有残障的人才需要他人的帮助吗?哪些人最有可能成为个案工作的对象?格拉德四级助人者——朋友、同学、同事、陌生人三级助人者——上司、领导、老师、父母二级助人者——牧师、神父一级助人者——社工、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第一节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个案工作的定义概念分析•Social Case Work——社会个案工作•Social—社会。
个案工作是以机构为依托的组织行为;是一项社会职业;体现社会对个人的关怀。
1、马丽里士满(Mary Richmond)定义:社会个案工作乃是在人与环境相互适应之际,经由个人(工作者)对个人(案主)专有意识的影响,以导致案主人格发展的过程。
强调概念:个别化、人格发展出处:《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时间:19222、包尔斯(Swithum Bowers)定义: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艺术,它使用人际关系的科学知识和改进人际关系的专业技术以启发与运用个人的潜能和社区的资源,促使案主与其所处环境之间有较佳的适应关系。
强调:艺术、科学出处:《社会个案工作的性质和意义》时间:19493、美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定义:个案社会工作所注重的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个案‟,尤其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或无法与社会环境或关系圆满适应的个人或家庭。
个案工作的目的是对于人与人或人与环境的适应遭遇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恢复、加强或改造其社会功能。
出版: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时间:19654、斯梅丽(Smalley R.E)定义: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促使案主运用各种社会服务,以增进个人和一般(社会)的福利。
强调:社会工作方法、一对一、社会服务出处:《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时间:19675、霍利斯(Florence Hollis)定义: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心理和社会治疗方法,它认为个人社会功能的丧失或不良同时受到案主本身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案例一:心理健康辅导在一所中学中,有一名学生张明因长期沉迷游戏而导致学业下滑、与同学疏远。
社工小刘了解到张明的情况后,主动与其家长接触,提供心理健康辅导。
小刘与张明进行了多次面谈,并开展了心理测评,了解其游戏成瘾的原因。
通过与学校老师的合作,小刘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游戏限制措施,并结合家庭环境,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张明逐渐摆脱游戏成瘾,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与同学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案例二:青少年保护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的家庭环境非常复杂,家庭成员有吸毒问题,经常产生暴力冲突。
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性和自闭行为,导致同学间的疏远。
社工小李注意到小明的问题后,首先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家庭问题。
同时,小李在学校中开展了青年保护教育,倡导同学关注身边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暴力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改变。
案例三:老年人关怀小华是一名社区的社工,他负责关怀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体。
在访问中,他了解到一位叫老李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交圈子狭窄,情绪低落。
小华积极与老李交流,鼓励他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老人建立联系。
同时,小华联系社区医院为老李提供定期身体检查和健康咨询。
通过积极的关怀和帮助,老李的生活逐渐有所改善,他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四:家庭暴力干预小丽是一名遭受家暴的妇女,她经历了多次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社工小陈接到小丽的求助后,与她进行了隐私保护的沟通,为她提供了安全住所并帮助她寻求法律援助。
同时,小陈联系了心理咨询师,为小丽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援助后,小丽逐渐走出家暴的阴影,重拾了对生活的勇气。
案例五:单亲家庭支持小王是一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工作忙碌,缺乏关注和陪伴。
社工小赵了解到小王的情况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小赵邀请其他亲戚或邻居来照顾小王,增加他的家庭支持网络。
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案例
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引言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专业领域,旨在保障和促进儿童的福利以及提供儿童发展所需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儿童个案社会工作案例,通过该案例来展示社会工作者在儿童个案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法。
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六岁的男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母亲是一名从事低收入工作的单身母亲,经济困难使她无法全面照顾小明的需求。
小明的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离开家庭,并很少与小明见面。
小明所居住的社区因贫困和犯罪率高而著名,这给他的成长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和风险。
问题识别社工人员在与小明及其家人进行初步沟通后,发现了以下问题: 1. 家庭经济困难:小明的母亲很难提供给他足够的衣物、食物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
2. 家庭支持不足:小明的父亲无法为他提供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
母亲经常工作到很晚,无法陪伴小明,导致他经常感到寂寞和无助。
3. 恶劣的居住环境:小明所处的社区有很高的犯罪率,经常发生暴力事件和吸毒问题,这给小明的成长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
社工工作流程社工人员在面对以上问题时,采取了以下工作流程来解决问题,并提供给小明和他的家人必要的支持:1. 评估和规划:社工人员首先与小明及其家人进行详细的面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评估,社工人员制定了一份专门针对小明的个案计划。
2. 经济援助:社工人员帮助小明的母亲申请各种经济援助项目,例如低收入家庭补助金、食品券等,以帮助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
3. 家庭支持与儿童保育:社工人员为小明的母亲提供了一些家庭支持活动的信息和资源,例如亲子教育培训、家庭辅导等。
他们还协助小明母亲寻找合适的儿童保育服务,以确保小明在母亲工作时得到适当的照顾。
4. 安全计划:社工人员帮助小明及其家人制定了一个针对社区问题的安全计划,教育小明有关安全问题,如何应对紧急状况,并提供应急联系人的信息。
成果评估社工人员在一段时间后对该案例进行了成果评估,发现取得了以下成果: 1. 经济困难得到缓解:小明的母亲成功获得了低收入家庭补助金和食品券,这帮助她缓解了一部分经济压力,能够给小明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一、案例背景:服务对象72岁,妻子于2008年因病去世,唯一的儿子也接连生病,几年后因车祸离世,儿媳和孙女在甲地生活,服务对象独自一人居住。
这一连串的事情让服务对象深受打击,把自己封在家里,不外出与人交流,不愿意接触身边人,常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阳台里看向窗外发呆,身体状况愈发下降,许多病症都接踵而来。
二、分析预估:1.心理方面:服务对象在妻子和独子的去世后遭受到很大的打击,心理非常悲痛,不愿意出门面对别人,也不愿意跟外人交谈,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
2.家庭环境:服务对象的儿媳和孙女住在了太仓,离他居住地较远,因为孩子的学业繁忙,不能经常来探望他。
3.生活方面:因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太好,导致各方面都很不便利,例如测血压、检查煤气表、查看药品的使用说明、分类药品、标注药品信息等,需要有人帮助,但又不想麻烦他人。
三、理论支持: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人造物质环境包括房屋、道路、活动空间和各种服务设施,它们对使用者构成了行动的外部环境,纯社会环境可简称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社工通过社会环境理论,帮助服务对象缓解悲伤情绪,教服务对象使用血压监测,帮助服务对象查看药品日期、将药品分类等日常生活问题。
四、服务目标:1.总目标:提供心理需求、生活照顾等服务,逐步改善缓解服务对象悲伤的情绪,打开自己的内心,培养其积极乐观的态度,建立对生活的信心,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2.分目标:①陪伴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沟通聊天,缓解其悲伤情绪。
②倾听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经历,更进一步的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关怀与支持,减轻服务对象的孤独感。
③教授服务对象如何使用血压监测,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查看药品日期、药品分类、标注药品信息等生活的部分难题。
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一、个案背景小明,男,15岁,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他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平时工作很忙,对小明的关心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上。
小明在学校里表现得比较叛逆。
他上课经常走神,还时不时和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作业也总是敷衍了事。
在最近一次的模拟考试中,他的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下游水平。
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不佳。
而且,他还经常和学校里一些同样成绩不太好、比较调皮的同学混在一起,有时候会参与一些小恶作剧,比如在同学的凳子上涂胶水之类的。
二、接案过程我第一次见到小明的时候,他穿着一身松松垮垮的校服,头发乱乱的,眼神里透着一种满不在乎的神情。
我笑着跟他打招呼:“小明,我是来跟你做朋友的社工姐姐/哥哥哦。
”他看了我一眼,哼了一声,说:“又来一个管我的,有什么好聊的。
”我并没有因为他的态度而生气,反而打趣地说:“我可不像那些只知道唠叨的人。
我就想听听你这个小大人的想法,说不定你能给我不少新鲜的点子呢。
”他有点好奇地看了我一眼,这时候我知道,我已经成功引起了他的一点兴趣。
三、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父母忙于工作,缺乏与小明深入的情感交流和正面的引导。
小明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只能通过一些叛逆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家庭对学习成绩过度关注,让小明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只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一旦成绩不好,就好像自己没有任何价值了。
2. 学校因素在学校里,因为成绩不好,小明可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异样眼光,这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
为了掩盖这种自卑,他就故意表现得很叛逆,通过做恶作剧等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他结交的那些调皮的同学,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小团体氛围,进一步影响了他的行为和价值观。
3. 个人因素小明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又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
他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只能用叛逆来对抗周围的世界。
四、服务计划1. 建立信任关系(第1 2周)每周至少与小明见面两次,地点可以选择在学校的操场或者附近的公园等比较轻松的环境。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感情个案:男女间感情问题人物:女A 男B 工作者C背景:小A、小B是情侣,开始还不错,但渐渐地小A发现小B 的的控制欲太强,经常翻看她的手机短信、通话记录,甚至干扰A与好朋友的交往,并且不让A 上校内网玩,起初A认为B也许是太在乎她了,就忍下来了,可是越来越严重,B 的脾气上来总是不分场合,甚至控制不住自己,有很多次都在公共场合对小 A进行喊叫辱骂,用词十分不堪,并且B有暴力倾向,曾用羽毛球拍抽A 的屁股(朋友以为是玩笑,可后来好几天坐不了凳子,很疼)。
使得小A决心来找社工帮助的事件是这样的:小A 与小B逛街,因为一双鞋审美意见不合,B又多心,想到以前追小A的潮男,心里很火,并且还出现幻听,明明小A没说的话,他一定认为小A说了,两人发生争执,小A很委屈,在吃饭的大厅,B 当着很多人的面各种吼小A ,并说小A很放荡,要分手,小A很平静的吃完饭,扭头走了,同意分手。
但后来B 平静后,十分后悔,苦苦哀求A不要分手,可小A 已下定决心,要让自己重回自由,然后B 在A楼下站了一下午,还不停的打电话,又哭又忏悔求A下楼,后来又情绪激动的说:“你分手是吧,啊,我让你毕业,我还能让你毕业,你还别不信~”小A很是苦恼…..小A:性格活泼、开朗,热爱自由,家庭环境轻松活泼,她认为自己与B生活环境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同,在一起很痛苦,想尽快解脱,并且最可怕的就是B的暴力倾向,不能姑息,故寻求帮助。
小B:老练、平时幽默,但不识逗,北京人,家庭优越,家教严肃,从小与父亲接触官场,见识很多黑暗,因而影响他的价值观,认为小A太天真,认为朋友之间都是因为利益,没有感情,父母关心少,很没安全感,所以控制欲强,他说分手后又后悔,觉得自己能改正暴脾气,不想分手,所以抵触社工帮助。
小C:你好,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小A:我叫小A小C:能告诉我你因为什么而来找我吗,小A:恩,我想与我的男朋友分手,因为我感觉我们不适合了,可他不同意,甚至还威胁我(小A神情有点低落)小C:你男朋友来了吗,小A:来了,他现在在外面等我。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
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
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
前不久, 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
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
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
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某市开展了一项针对失独家庭的社会工作项目,通过提供心理辅导、就业帮扶、法律援助等多种帮助形式,帮助他们重建家庭、找到工作以及解决法律问题。
以下是该项目中的一个个案:小明,今年32岁,是一名失去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失独家庭成员。
在失去家人之后,小明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长期处于情绪低落和自闭的状态。
他没有高中学历,无法找到较好的工作,只能在一些低收入职位上勉强维持生计。
他曾尝试过寻找社会支持,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
在项目的社工的关注下,小明参加了心理辅导课程。
在心理辅导师的帮助下,小明逐渐能够面对自己的情绪,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慢慢恢复了对生活的希望。
同时,社工还在就业方面为小明提供了一些资源,包括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和帮助他制定就业计划。
小明积极参与培训,提升了自身的技能水平,并通过社工的帮助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工作。
但是,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小明也面临着一些法律问题。
他的合同中存在着不合理的条款,工资未按时发放,他也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社工为他提供了法律援助,帮助他了解劳动法规并指导他维权。
小明向用人单位提出了合法要求,成功地争取到了自己的权益。
通过这个个案,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工作在帮助失独家庭重建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理辅导帮助小明摆脱心理困扰,重新找回自信;就业帮扶提供了他获得更好工作机会的途径;法律援助帮助他维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项目的帮助,小明逐渐重建了自己的家庭,与他人建立了良好的社交关系。
他的家庭生活得到改善,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社会工作能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体重塑自己的生活,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机会与条件。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李某是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78岁老人,得知李某患有老年痴呆症后,家人急忙将
他送到当地政府的社会福利管理职能部门求助。
社会工作师一看得知李某可以为老年痴呆症患者获得多样的社会福利支持。
初步评估后,我们了解到李某家境普通,来自农村,独自靠退休金生活,在家里有家庭支持但没有
医护资源。
交换信息后,我们也发现,李某存在听力和言语障碍,手腕及肾上腺欠佳,记
忆力失常等若干共同表现。
首先,根据社会福利法,李某可以拥有每年的护理费用津贴、医疗照料津贴和特殊生
活津贴等;其次,社会工作师结合农村落实照料制度,可以为李某寻求一对一的家庭护理,有效地改善李某的生活状态;再次,社会工作师可以给予李某家庭心理辅导,减轻李某家
属的心理负担,并建议他们及时利用家庭教育和社区资源来改善家庭的养老气候;最后,
可以协助李某享受残障人士关爱金等一系列公共补助,使他能够在自己的家里度过余生。
总之,为李某实施社会支持力度需要从全方位多层面进行,目前可以为他量身定制一
整套包含切实可行的养老支持服务,例如多项社会资源和金融补助支持,以及家庭护理、
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服务导向等多种养老服务,以实现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照料需求最
大程度地满足。
第五章--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程序
7.转介与转案
转介的基本原则
(1)要了解案主到机构寻求帮助 不是一件简单或随意的事件;
(2)要了解一个人决定与别人探 论他的困境,并真正采取行动的 时候,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
转案的主要步骤
①通知案主,解释转案原因及过程。 ②原工作者安排接替者和案主见面。
③接替者以观察者身份参与原工作者 对案主的服务。
务单元。 ➢ (4)服务的结构化。 ➢ (5)具体处置的方式。
四、实施专业治疗服务
(1)协助案主自我了解、探索自己的 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人格、发挥潜 能、自立,以解决自身的问题;
(2)协助案主调整社会关系,以解决 问题;
(3)协助案主去除环境阻力,改善环 境,给予适度的经济协助或其他社会 资源,以帮助其解决问题 。
④原工作者和接替者一起开展工作, 并向接替者介绍案主的有关情况 。
⑤接替者开始负责案主事务。
社会工作者接案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 ①充分确认问题,以便确定适当的 服务目标和目的;
✓ ②案主须了解问题的意义和性质, 并明确地允诺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 ③案主的问题适合机构的方案、资 源和服务;
✓ ④案主的问题必须是社会工作者的 能力和技巧所能胜任的。
(3)香港学者丁碧云的观点
主张分为三个阶段:即接案、调 查和诊断。
2.“六个阶段说”
台湾学者廖荣利的观点
申请和接案、资料收集和情报研 制、诊断和服务(或治疗)的计 划、服务与治疗、结案与评价、 以及持续服务。
3.“五个阶段说” (1)翟进、张曙的观点 关系建立、资料收集与诊断、治
疗、结案与评估等五个部分。
(2)张雄的观点
申请与接案、资料收集与分析、 诊断与服务计划、服务与治疗过 程、结案与评估等五个步骤。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失独老人
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失独老人一、案例背景:服务对象今年64岁,属于独居的失独老人,儿子在29岁时突患肺结核医治无效身亡,服务对象的老伴在19年查出患有肠癌,在21年的时候开过刀,去年3月又复发,之后转移病情变严重,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刚去世。
因家庭的变故,服务对象心理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心理上的创伤久久不能愈合。
目前,服务对象独自居住,身边无人陪伴,缺少倾诉对象,缺乏安全感。
二、问题预估/需求评估:(一)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
1、家庭支持:由于服务对象一人居住,没有人陪伴,感到孤独。
服务对象儿子、丈夫去世,没有第三代,无人赡养,生病时没人照顾。
2、社会支持:生活单调、乏味,服务对象的生活仅限于在家做手工、织毛线,其他时间基本不外出活动,害怕被其他人指点。
3、经济需求:服务对象现在退休,日常要定期吃药,每个月都需要医药费支出。
服务对象的生活费用支出也较大,电话卡一月话费200元,超出自己的支付预算。
(二)服务对象的需求预估。
1、心理支持与陪伴,服务对象的内心能够得到关注,有倾诉对象,舒缓心理,获得更多的陪伴。
2、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社区融入。
三、服务目标:1、扩大社会交往,鼓励服务对象多参与社区活动,促进人际交往,拓宽朋辈系统。
2、心理支持与陪伴,使服务对象感受对她的关爱和给予服务对象情绪支持,减轻服务对象的孤独和落寞感。
3、链接社区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物资,协助服务对象解决电话卡问题,使其感受政府和社会的关爱。
4、提升服务对象的健康意识,普及慢性病的健康知识和预防。
四、服务过程:(一)了解服务需求,建立关系。
社工通过入户探访的方式,与服务对象经过多次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的关系,社工前期主要是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和辅导,社工以专业的工作技巧和价值观,对服务对象面临的困扰给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并在服务过程中鼓励和帮助服务对象一起面对困难。
(二)扩大社会交往,拓宽朋辈系统,提升健康意识。
社工认真地去聆听服务对象说的每一句话,时常以服务对象的视角去观察感受,运用同理心给予服务对象足够的尊重。
一个社会工作者个案案例分析报告.doc
《一个社会工作者个案案例分析报告.doc》摘要:6)因我概念定人心理(思想、知觉、识、动机、、心情、情绪、态、观念等)和行(记忆、学习、社交、活动、适应、习惯等),(四)、写作部分“案主”和二部分“案例陈述”我有无地根据接下分析治疗要对事件身进行增删、强调、润色这实际社会案工作程是不可能,远窗口工作案例分析案分析报告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案案例分析报告作者华心理教育、案主姓名k(人)性别男年龄生理特征身材矮、青春期识萌动性格特质多愁善感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性格倾、封闭保我观念差庭职业背景农村农民庭感情所谓“代沟”严重、少有交感动受教育历从初到高是应试教育下十足考试狂种种压力环境下唯分数是从忽视压抑其他切方面学习、锻炼、培养、体验现华科技学科三年级学生二、案例陈述 [容提要]案主学里偷偷喜欢班女生年多以种不可思议方式表白了被拒绝心茫然失措情绪多变心情矛盾痛苦影响了案主日常学习生活[案主述]我和许多新生样盲目茫然、郁闷空虚有种声音告诉我快女朋友吧由平常上课总喜欢窝几排是位不幸女孩即落入了我视线我看她越看越美啊像似曾相识啊她给我感觉太了特别是她很有气质我开始疯狂想她但从不外露没有人知道我不敢表白甚至连正面看她勇气都没有很害羞很害怕啊我“硬件”和“软件”都不如她啊我怕表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没门加上她又是我班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失败了我以怎么班上混啊俗话说得“兔子不吃窝边草”尽管有对成功班情侣向我作了“示”尽管我真天到晚想恋着她我直不敢捅破这层纸听人说她有男朋友我不信这样我就更不敢表白了像有了借口啊我安慰着你知道我是腼腆男孩子身边些人知道“怂恿”我胆往前走我仍旧疑虑重重徘徊不前次生日聚会上有人说现没有男朋友我忽然有了越雷池勇气和心偶然地QQ上认识了无话不谈莎江汉学灵感了叫她替我写和寄情——我随便她怎么写不问不指导不干涉莎寄出信初几天我都不敢上课了我豹着胆打了电话到她寝室问她态她拒绝了我挂了那段痛苦啊我不想再复述遍了吗?但我并死心啊日常学习生活我从不和她搭话路上见了远远躲不及或当作没看见、不认识“冷酷到底”我是没用人胆怯懦弱人不是没有机会比如有次搞调但是我始终无法迈出当面和她表白勇敢步因我感觉己太烂了感觉她对我感都没有配不上啊可是我真喜欢她啊矛盾啊痛苦啊那种滋味真叫折磨人我知道了什么叫刻骨铭心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枝花?道理我也懂可我总会钻牛角尖怨艾吊死棵树上迷茫啊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人心理治疗法(Rgr)基概念我观念(我概念)(l)——人心深处关己形象是人其成长生活环境对人、对己、对事物交感动由所得验逐渐形成综合性观念是有组织连贯整套我看法和评价体系理论假设 )人性是善良、理智、仁慈)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愿望与能力而且有我成长、我实现动力(动机、)和潜能3)所以要对人性、潜能抱有乐观态、十足信心深信每人都可以己挖掘、发展己潜质要以当事人心使案主独立达到我实现)案主问题(困境)产生原因是因他(她)拥有偏低我观念不能接纳我、袒露我、尊爱、信主我形象感拙劣我评价较低;“理想我”与“真实我”、我感觉到我与别人眼我不致而心冲突矛盾、焦虑困苦而我否认、掩饰、逃避、防卫形成恶性循环陷入囚徒困境6)因我概念定人心理(思想、知觉、识、动机、、心情、情绪、态、观念等)和行(记忆、学习、社交、活动、适应、习惯等)治疗目标协助案主伪、存真、我认识、我重建(乃治疗必程序)以我实现使其独立主、爱信悦纳我、他人、世界使人格更统合提高生活耐挫力和环境适应力培养我成长、实现能力——对案例剖析治疗开始我(假象我)以倾听主让案主尽情放纵宣泄我尽量表现出真诚致、无条件积极关怀并表达理心基上案主放开了我很坦白这很不容易敢面对勇气和坦然令人佩案主淋漓尽致地泄情诉苦表面上是说他因胆怯弱、害怕不信而不敢向暗恋对象表白用接方式表白被拒我压抑郁闷茫茫然无所措陷入痛苦困惑、无法拔困境实质上根性问题是案主不敢接纳面对己总逃避竭力掩饰有无地我防御和我保护对人对事缺乏主见(独立人格)卑贱、怨艾、我想象很明显案主我观念有问题从而导致了他心和行上异常生活案主性格向我封闭不敢坦然面对真实我不愿积极主动与人交往信心不足多愁善感心敏感感情细腻丰富情绪易波动容易受别人及环境影响是待人处事上采取防卫方式这是不能应付、心困境只会使己更加焦躁不安、忧郁悲观案主对己形象认知免太悲观和低贱了吧?他已没有了对己独立价值判断标准很别人对他评价、别人眼反照我而不相信己认知、判断暗恋班女孩却迟迟不敢表白其实不是他己所谓害羞或胆怯或害怕被拒或她有女朋友或她是己班上原因而是因他我评价很低认己很垃圾、不会有人喜欢毫无信可言连己都不爱怎么敢爱别人?不表白算了可案主也没有积极主动地与她交谈交往以增进彼了相爱总得先从相知相处交感动开始吧?可案主采取“无”策略只有逃避不敢面对她和她直接交流想法事实上从学以案主与所有人交往就很少虽然说不上青春期闭症因我感觉不怕旦和人交往相熟看到己缺(当然还有优)、丑陋阴暗面和心真实情感世界而被人否定、冷漠、鄙视、抛弃总是觉得己很差劲不如别人不会被人喜欢干脆以沉默、封闭、低调、逃避、压抑、幻想、移、反向、补偿、阿Q式慰等防卫方式待人处事以寻心暂平衡和和案主说己“硬件和软件都不如她”真如吗?他评判标准科学合理吗?还有有可比性吗?人都是世唯灵物每人都有己价值、闪光当然也有缺和不足可不能只看到己缺并放而产生“晕轮效应”否则久而久逐渐对己形成不良偏见和刻板印象形成偏低我观念恋爱可以使人加快社会化、成熟化增强我认知能力恋爱前提是爱己相信己悦纳别人袒露心声(让心灵天空不设防(相对))与人动案主行让人失望想想看没有知力、信心人谁会喜欢呢?案主困惑其实就是认识我问题因引导他胆地面对己看清己还原己形成正确我观念和评价让他看到真实客观、可爱不错我开始尊爱信起让案主主、重建我打开心扉让心灵天空不设防(相对)与己、他人、外面世界积极主动地动让案主感觉到其实生活很精彩四、疗效评估由采用是人治疗法不像行治疗法那么易测量易评估但是致说还是可以试着观测评鉴这里仅从治疗工作目标实现程上加以分析人心理治疗按主明显信、开朗、快乐多了开始重新体认以往验重新审视周围人事开始悦纳己、别人、环境行表现上较成熟、较社会化、适应调谐能力增强性格试着外倾与人交往更开放更主动更信更然更开心更频繁了独立、统合、健康人格初具雏形我成长能力增强逐步走向我实现当然有很多不确定复杂易变因素以及含糊而弹性评价指标(概念可操作性不强)始终让人不能对案疗效抱有分乐观态和期望另外也很难确定当事人取得疗效定都是由工作者人治疗贡献有些心理问题和疾病可以然痊愈也就是不治而愈可能是多种环境、条件、因素交作用结这真很难鉴定至少当前心理学研究还无法“搞定”五、工作感受限幅我只谈遗憾、缺、不足、局限性由是我治疗带很多问题些正规治疗程序和方法无法尝试、训练、应用、实践和体味升华不利专业知识有效化深遗憾()、由采用单人治疗模式导致以下些问题不等只笼统了心(主观世界)根问题怀疑实际生活与人动行缺少相关环境要素系统配合(配套机制)而疗效甚微人是思想巨人行动矮子知道、懂道理是回事实际行动表现又是另回事似乎可以怀疑人治疗疗效人治疗模式对案主身勇气毅力、理性理智、认知思维能力、哲学气质等综合素质要相当高这就带了哪些人适合人治疗模式选择上困难以及进行人治疗究竟有多全面持久彻底有效疗效? v如采用多种治疗模式综合治疗似乎更合乎生活实际更能收到疗效但是这样子就没有己专业权威和体系特色了这是悖论(二)、案社会工作伦理要尊重案主隐私权强调保密性但这实际操作与目标任某些方面、定程上造成了冲突、矛盾乃社会工作伦理难题(三)、做案社会工作感觉有有些地方太程式化(技术化、程序化、模式化)难免显得僵硬、做作、冗赘让人感觉不然而心理学上心理治疗看上更单纯、接、干脆、直接老实说心理异常及问题治疗人认只要运用常人心理常识、生活常理适当加以开导开化就行了当然这对开导者综合能力有定要(四)、写作部分“案主”和二部分“案例陈述”我有无地根据接下分析治疗要对事件身进行增删、强调、润色这实际社会案工作程是不可能这是作业根据理论要提取案例可以理[导师评论]……(略)相关热词远窗口工作案例分析案分析报告社会工作者。
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
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
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到对个体需求的评估、问题的识别和解决,以及促进个体和社会的福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目标:
1. 增强个体能力:通过提供资源和支持,帮助个体提升自我认知、决策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2. 改善生活质量:优化个体和家庭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3. 挖掘个体潜能: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个体实现自己的潜能,提升自我价值感。
4. 促进社会公正:倡导社会公正和平等,反对歧视和不平等,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
5. 增强社会网络:帮助个体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促进个体与社区的连接和互动。
6. 提升心理健康: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满足。
7. 改善家庭关系:优化家庭关系,提高家庭功能,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支持和互动。
8. 促进社区发展: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活动,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9. 预防问题:通过早期干预和支持,预防个体和社会问题的发生。
10. 完善福利制度:推动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高福利资源的利用效率。
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定制,同时也需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各种资源和方法,与个体和社区共同努力。
初级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doc
初级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个体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体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既是用来指导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也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决定个案工作的程序和服务方法的重要依据。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其理论假设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a.在成长的早期因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情绪冲突没有解决而形成的压力;b.当前社会环境的压力过大,导致成长早期形成的问题表现出来;c.对外部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欠佳而导致无法有效应付外部环境的要求。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目标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自身健康地成长。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
①直接治疗技巧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②间接治疗技巧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依据医学模式的概念,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相互紧密关联的实施阶段。
其特点如下。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从第一次与服务对象接触到完成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资料的收集,这一阶段称为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研究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案主资料姓名:wjk(本人)性别:男年龄:22生理特征:身材矮、青春期**意识萌动性格特质:多愁善感,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自我观念差家庭职业背景:农村农民家庭感情:所谓“代沟”严重、少有交感互动受教育经历:从初中到高中,是应试教育下十足的考试狂,在种种压力环境下,唯分数是从,忽视压抑其他一切方面的学习、锻炼、培养、体验。
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
二、案例陈述[内容提要]案主在大学里偷偷喜欢同班的女生M,一年多后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表白了,被拒绝后内心茫然失措,情绪多变,心情矛盾痛苦,影响了案主的日常学习生活。
[案主自述]大一时,我和许多新生一样盲目茫然、郁闷空虚。
有一种声音告诉我:快点找个女朋友吧!由于平常上课总喜欢窝在最后几排,于是,一位不幸的女孩即M落入了我的视线。
我看她越看越美啊,好像似曾相识啊,她给我的感觉太好了,特别是她很有气质。
我开始疯狂的想她,但从不外露,没有人知道。
我不敢表白,甚至连正面看她的勇气都没有,很害羞很害怕啊。
我的“硬件”和“软件”都不如她啊,我怕表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没门!加上她又是我班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失败了,我以后怎么在班上混啊,俗话说得好,“兔子不吃窝边草”。
尽管有一对成功的同班情侣向我作了“示范”,尽管我真的一天到晚想恋着她,我一直不敢捅破这层纸。
后来听人说她有男朋友,我本不自信,这样一来,我就更不敢表白了,好像有了借口啊,自我安慰着。
你知道我是一个腼腆的男孩子。
后来,身边一些人知道后,“怂恿”我大胆往前走。
我仍旧疑虑重重,徘徊不前。
一次生日聚会上,有一人说M现在没有男朋友。
我忽然有了越雷池的勇气和决心。
偶然地,在QQ 上认识了无话不谈的莎,江汉大学的,灵感来了:叫她替我写和寄情书——我随便她怎么写,不过问不指导不干涉。
莎寄出信后,最初几天我都不敢去上课了。
我豹着胆打了电话到她寝室,问她态度,她拒绝了。
我挂了。
那段痛苦啊我不想再复述一遍了,好吗?但我并未死心啊。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从不和她搭话,路上见了远远的躲之不及,或当作没看见、不认识:“冷酷到底”!我是个没用的人,胆怯懦弱的人。
不是没有机会的,比如有一次搞调查,但是,我始终无法迈出当面和她表白的勇敢一步,因为我感觉自己太烂了,感觉她对我一点好感都没有,配不上啊。
可是我真的好喜欢她啊。
矛盾啊痛苦啊那种滋味真叫折磨人!我知道了什么叫刻骨铭心。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道理我也懂的,可我总会钻牛角尖,自怨自艾,吊死在一棵树上。
迷茫啊!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人本心理治疗法(Rogers)基本概念:自我观念(自我概念)(self-concept)——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个人在其成长生活的环境中对人、对己、对事物交感互动时由所得经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一整套自我看法和评价体系。
理论假设:1)人的本性是善良、理智、仁慈的。
2)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与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动机、需求)和潜能。
3)所以,要对人的本性、潜能抱有乐观的态度、十足的信心。
深信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挖掘、发展自己的潜质,要以当事人为中心,使案主独立自决,达到自我实现。
4)案主的问题(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她)拥有一个偏低的自我观念。
不能接纳自我、袒露自我、自尊自爱、自信自主,自我形象感拙劣,自我评价较低;“理想我”与“真实我”、自我感觉到的我与别人眼中的我之间不一致而内心冲突矛盾、焦虑困苦,而自我否认、掩饰、逃避、防卫,形成恶性循环,陷入囚徒困境。
6)因为,自我概念决定人的心理(思想、知觉、意识、动机、需求、心情、情绪、态度、观念等)和行为(记忆、学习、社交、活动、适应、习惯等)。
治疗目标:协助案主去伪、存真、自我认识、自我重建(此乃治疗必经程序),以自我实现。
使其独立自主、自爱自信,悦纳自我、他人、世界,使人格更为统合,提高生活耐挫力和环境适应力,培养自我成长、实现的能力。
——对案例的剖析治疗:开始,我(假象的我)以倾听为主,让案主尽情放纵宣泄,我尽量表现出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怀,并表达同理心。
基本上案主放开了自我,很坦白,这很不容易,敢于面对的勇气和坦然令人佩服。
案主淋漓尽致地泄情诉苦,表面上是在说他因为胆小怯弱、害怕不自信而不敢向暗恋对象表白,用间接的方式表白被拒后自我压抑郁闷,茫茫然无所措,陷入痛苦困惑、无法自拔的困境,实质上,根本性的问题是:案主不敢接纳面对自己,总在逃避,竭力掩饰,有意无意地自我防御和自我保护,对人对事缺乏主见(独立人格),自卑自贱、自怨自艾、自我想象。
很明显,案主的自我观念有问题,从而导致了他内心和行为上的异常。
在生活中,案主性格内向,自我封闭,不敢坦然面对真实的自我,不愿积极主动与人交往,自信心不足,多愁善感,内心敏感,感情细腻丰富,情绪易波动,容易受别人及环境的影响。
于是,待人处事上采取防卫方式,这是不能应付、解决内心困境的,只会使自己更加焦躁不安、忧郁悲观。
案主对自己的形象认知未免太过悲观和低贱了吧?他已经没有了对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标准,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别人眼中反照的自我,而不相信自己的认知、判断。
暗恋同班一个女孩,却迟迟不敢表白,其实不是他自己所谓的害羞或胆怯或害怕被拒或她有女朋友或她是自己班上的原因,而是因为他自我评价很低,自认为自己很垃圾、不会有人喜欢,毫无自信可言。
连自己都不爱,怎么敢去爱别人?不表白算了,可案主也没有积极主动地与她交谈交往,以增进彼此了解,相爱总得先从相知相处交感互动开始吧?可案主采取“无为”策略,只有逃避,不敢面对她和她直接交流想法。
事实上,从中学以来,案主与所有人的交往本来就很少,虽然说不上青春期自闭症。
因为自我感觉不好,怕一旦和人交往相熟,看到自己的缺点(当然还有优点)、丑陋阴暗的一面和内心真实的情感世界而被人否定、冷漠、鄙视、抛弃,总是觉得自己很差劲,不如别人,不会被人喜欢,干脆以沉默、封闭、低调、逃避、压抑、幻想、转移、反向、补偿、阿Q式自慰等防卫方式待人处事,以寻求内心的暂时的平衡和和解。
案主说自己“硬件和软件都不如她”,真的如此吗?他的评判标准科学合理吗?还有,有可比性吗?人都是世间唯一的灵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闪光点,当然也有缺点和不足,可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并放大而产生“晕轮效应”,否则,久而久之,逐渐对自己形成不良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形成偏低的自我观念。
恋爱可以使人加快社会化、成熟化,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恋爱的前提是爱自己,相信自己,悦纳别人,袒露心声(让心灵的天空不设防(相对)),与人互动。
案主的行为让人失望,想想看,一个没有自知力、自信心的人,谁会喜欢呢?案主的困惑其实就是认识自我的问题。
因此,引导他大胆地面对自己,看清自己,还原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评价。
让他看到一个真实客观、可爱不错的自我,开始自尊自爱自信起来,让案主自主自决、重建自我。
打开心扉,让心灵的天空不设防(相对),与自己、他人、外面的世界积极主动地互动,让案主感觉到,其实,生活很精彩!四、疗效评估由于采用的是人本治疗法,不像行为治疗法那么易测量易评估,但是大致来说,还是可以试着观测评鉴的。
这里仅从治疗的工作目标实现的程度上加以分析。
经过人本心理治疗,按主明显自信、开朗、快乐多了,开始重新体认以往的经验,重新审视周围的人事,开始悦纳自己、别人、环境,行为表现上较成熟、较社会化、适应调谐能力增强,性格试着外倾,与人交往更开放更主动更自信更自然更开心更频繁了,独立、统合、健康的人格初具雏形,自我成长能力增强,逐步走向自我实现。
当然,有很多不确定的复杂易变的因素,以及含糊而弹性的评价指标(概念的可操作性不强),始终让人不能对本案的疗效抱有过分乐观的态度和期望。
另外,也很难确定当事人取得的疗效一定都是由于工作者的人本治疗贡献的。
有些心理问题和疾病,可以自然痊愈,也就是不治而愈。
可能,是多种环境、条件、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这点,真的很难鉴定,至少当前的心理学研究还无法“搞定”。
五、工作感受限于篇幅,我只谈遗憾、缺点、不足、局限性。
由于是自我治疗,带来很多问题,一些正规的治疗程序和方法无法尝试、训练、应用、实践和体味升华,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有效内化。
深为遗憾!(一)、由于采用单一的人本治疗模式,导致以下一些问题不等:i.只笼统解决了内心(主观世界)的根本的问题,怀疑在实际生活中,在与人互动的行为中,缺少相关环境要素的系统配合(配套机制)而疗效甚微。
ii.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知道、懂道理是一回事,实际行动表现又是另一回事。
似乎可以怀疑人本治疗的疗效。
iii.人本治疗模式对案主本身的勇气毅力、理性理智、认知思维能力、哲学气质等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这就带来了哪些人适合人本治疗的模式选择上的困难,以及进行人本治疗究竟有多大的全面持久彻底有效的疗效?iv.如果采用多种治疗模式综合治疗,似乎更合乎生活实际,更能收到疗效,但是,这样子就没有自己的专业权威和体系特色了。
这是一个悖论。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伦理要求尊重案主的隐私权,强调保密性,但这在实际操作中与目标任务在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突、矛盾,此乃社会工作的伦理难题。
(三)、在做个案社会工作时感觉有时有些地方太过于程式化,(技术化、程序化、模式化),难免显得僵硬、做作、冗赘,让人感觉不自然。
而心理学上的心理治疗看上去更单纯、间接、干脆、直接。
老实说,心理异常及问题的治疗,个人认为只要运用常人的心理常识、生活常理适当加以开导开化就行了。
当然,这对开导者的综合能力有一定要求。
(四)、在写作第一部分的“案主资料”和第二部分的“案例陈述”时,我有意无意地根据接下来的分析治疗之需要,对事件本身进行增删、强调、润色,这在实际的社会个案工作过程中是不可能的。
这是作业,根据理论需要提取案例,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