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防洪评价壅水计算方法浅析
关于桥梁壅水计算中几种经验公式应用的探讨

关于桥梁壅水计算中几种经验公式应用的探讨桥梁壅水计算是桥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助于确定桥梁设计中所需的洪水流量,从而确保桥梁的安全性能。
在桥梁壅水计算中,经验公式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经验公式,并讨论其适用范围和限制。
首先,常用的经验公式之一是曼宁公式。
曼宁公式用于计算水流速度和水深之间的关系。
公式中的参数包括河道横向坡度、河道横断面形状、摩阻系数等。
曼宁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在桥梁下游的水深,从而评估洪水情况下的桥梁承载能力。
然而,曼宁公式的适用范围有限,它仅适用于简单的河道横断面形状,并且对流量分布的不均匀性不敏感。
因此,在复杂的河道和不均匀的流量条件下,曼宁公式的应用效果会受到限制。
第二个经常使用的经验公式是水面冲击压力公式。
水面冲击压力公式用于计算桥梁柱上的水面冲击压力,并根据该压力评估桥梁结构的抗洪水能力。
这个公式的参数包括流量和桥梁柱的高度等。
水面冲击压力公式适用于评估小型桥梁的洪水承受能力,但在大型桥梁和复杂的流量条件下可能不太准确。
此外,公式中的参数选择也可能会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个经验公式是溢流流量公式。
溢流流量公式用于计算在特定洪水流量下堰顶的溢流流量,从而帮助确定桥梁上游水位。
这个公式的参数包括堰顶长、堰底宽、溢流堰高度和引导堰高度等。
溢流流量公式适用于评估洪水情况下桥梁的上游水位情况。
然而,公式的有效性取决于洪水流量和溢流流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堰顶槽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
除了上述几种经验公式,还有一些其他可能适用于桥梁壅水计算的经验公式。
这些公式可能涉及桥梁结构的不同方面,例如桥梁墩柱的抗洪水能力、桥梁孔径对洪水流量的影响等。
在选择和使用经验公式时,工程师应考虑公式的适用范围和限制,并尽可能与实际工程中的数据进行匹配和验证。
总之,经验公式在桥梁壅水计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工程师估计洪水流量和水位等参数,从而评估桥梁的抗洪水能力。
然而,经验公式的适用范围和限制需要谨慎考虑,并与实际数据进行比对和验证,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行业桥梁壅水计算公式比较分析

【 文章编号 ] 1 0 0 2 -0 6 2 4 ( 2 0 1 5 ) 1 0 -0 0 0 4 -0 2
东北 水利水 电
2 0 1 5年第 l 0期
不同行业桥梁壅水计算公式比较分析
张 旭
( 深 圳市 深 水水 务 咨询 有 限公 司 , 广 东 深圳 5 1 8 0 0 3 )
水 影 响线 内 的河 道 堤 防 都 要考 虑 加 高 ,桥 梁 净 空 的设计 也 必 须考 虑 桥 梁 壅水 的 影 响。根 据 < 河 道 管
△ 0 ——上游壅高水头 , △ z 0 =A Z + v : / , m;
△卜 水面壅高值 , m; : / 2 厂 上游渠道行近
中值 粒径 , 即按质量计 5 0 % 都较它为小的粒径 , 无 公式 ( 2 ) 系铁道 部科学研 究院陆浩 、 曹瑞 章 、 王玉洁 1 9 9 8年的铁道部课题成果 , 也是 由能量方 程 推导而来 , 根 据我 国模型试验和 4 O 余座桥梁调
查资料 , 经过 多年不 断完善和检验制定的 , 考虑 了 建桥前后过 水面积 的变化和 河床 冲刷对壅水高值 的影响 ,但是没有像无坎宽顶堰 流公式那样考虑 桥孔进 出口型式及桥墩形状有关的 因素影响。 1 . 3 铁 路行业桥梁壅水计算公式 铁路 行业桥 梁壅水计算公式 ( 6 ) 在T B 1 0 0 1 7 —
上 游 渠 道 行 近 流 流速水头 , m, 一般可忽略 ;
理范 围内建 设 项 目防洪 评价 报告编 制导则 ( 试 行) > 的规定 “ 对 占用河道断面 , 影响洪水下泄 的阻 水建筑物 , 应进行壅水计算” 。 但水利 行业、 公路行
业及 铁 路 行 业 桥 梁 壅 水 计 算 规 范或 手 册 推荐 的计 算 公式 都 不 尽相 同 。
关于桥梁壅水计算中几种经验公式应用的探讨

最大壅水高度( ; m) 建桥后过水 断面总宽 ,河宽减去桥墩总
的情况下采用经验公式法计算壅水高度及 壅水 曲线长度也
可 以满足计算精度要求。
喙鼍
圆形墩取 01 ; .8
( 3 )
式中 :1 1 ——与桥墩形状有关的系数 ,矩形墩取 0 5 ., 3
V、。 : ——桥位断面和河道断面的平均流速( /) V ms。
台的压缩 , 使桥位处 的流速增大 , 桥前水位抬高 , 产生壅水 。 壅水高度及 壅水 曲线长度与河 道的流量 、 水位 、 过流面积 、
V —— 建桥前断面平均流速( /) ms; h ——建桥前断面平均水 深( ; 瑚) △卜 ∑b 一
宽 ,m) ( 。 H n esn公式 : ed r o
、V /
1 . 0
v v g—. c ' O 1
K 一 定床 壅水 系数 , 与建桥前后桥下断 面流速
K _ 与建桥后桥下水流流态有关 的系数 ; v一 .
Q 广一 设计流量 m3 ) /; s
V 一 桥前断面平均流速( /) ms。
道布松公式 即《 桥位勘测设计规范》 公路 桥前最 大壅水 高度计算采用公式 。 该公式是道布松根据能量平衡原理首先
5x 0 3 9 38 11 4 2 1 3 07
7 3 3_
8 1 9 6 4. 1 . 049 17 O
2 76 9
25 8 2 1 8 11 95 3 92 6
73
807 . 9 4 4. 1 4. 0 5 1 . 068
2 常用 经验 公式 介绍
经验公式法通常以水流能量 守恒原理 、动量守恒原理 以及堰流理论为基础 , 通过某些假定 , 并根据一定 的野外和 室 内实验或调查资料验证建立起来 的具有半理论半经验性 质 的一类公式。 由于经验公 式法所需 资料较少 , 计算 简便 , 又有一定的精度 , 因此容易为使用单位接受和推广 。 道布松公式 :
乔利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

乔利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发表时间:2020-12-24T07:00:43.655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7期作者:黄佩强韦雄伟[导读] 在河道上修建跨河建筑物, 直接影响到河道的行洪是否顺畅及建筑物本身的稳定安全, 因此,对跨河桥梁建设项目进行防洪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以广西马山县苏博工业园乔利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为例, 对跨河桥梁防洪影响评价的过程、方法、内容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黄佩强韦雄伟广西正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摘要:在河道上修建跨河建筑物, 直接影响到河道的行洪是否顺畅及建筑物本身的稳定安全, 因此,对跨河桥梁建设项目进行防洪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以广西马山县苏博工业园乔利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为例, 对跨河桥梁防洪影响评价的过程、方法、内容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乔利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分析计算作为交通工程重要的渡河建筑物———跨河桥梁也就越来越多。
然而, 修建跨河桥梁必将侵占河道行洪断面, 壅高河道水位, 改变水流局部流态, 影响河道防洪安全 ;并且水流对桥墩和岸坡部位易产生局部冲刷, 危及桥梁自身的安全。
因此, 为保障河道行洪及桥梁自身的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的大、中型和对防洪有较大影响的小型跨河桥梁建设项目进行防洪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主要是依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进行, 由于编制单位资质及水平不同, 致使编制报告的内容千差万别。
因此, 本文总结近年来的评价经验, 结合乔利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 对跨河桥梁防洪影响评价程序、计算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有关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为今后同类建设项目的防洪影响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项目概况1 .1 乔利河大桥概况该项目桥址处于苏博工业园南侧,跨越乔利河,大桥设计洪水标准为 100 年一遇,设计流量1990m3/s,洪水位160.16 m , 平均流速1.20~0.64m/s。
桥梁阻水壅高值计算方法分析

表 1 路 溪河 桥 位 各 级 频 率 洪 水 成 果
角 约为 10 , 长度为 16 跨 径 组 合 为 6 ×2 m 预 1。总 2 m, m 0
应 力砼简 支空心 板 , 下部构 造均 采用 圆柱墩 配钻 孑 灌 注 L 桩基 础 , 台采用 肋 式 台配桩 基 础 。共 布 置 5排 桥 墩 , 桥 承 台埋入河 床 以下 。桥位 处 河 段 由于受 两 岸 低 丘控 制
路溪河二桥
62 8
6.9 58
67 0
6.0 55
57 0
4 9 6.3
3 桥 梁 阻水 壅 高值计 算 桥 梁阻水 壅高 值计 算 的 目的 是推 算 桥 梁 阻水 引起
的水位 壅高 变化 。本 次分 别 采 用 经验 公 式 法 与水 动 力
收 稿 日期 :0 0— 3~1 : 21 0 0
修 回 日期 :00— 3— 7 2 1 0 2
作者简介 : 秦蓓蕾 (9 1 , , 18 一) 女 硕士 , 工程 师, 主要从 事水资源与环评水 保工作。
21 00年 4月
第 4期
秦 蓓 蕾 : 梁 阻 水 壅 高值 计 算 方 法 分 析 桥 表 3 路溪河一桥 、 二桥 桥 墩 阻水 壅高 值 计 算 成 果
形成 天然 峡 口, 位 处 两 岸 低 丘 坡 脚 之 间间 距 仅 约 为 桥
路溪河一桥 62 8 6.6 58 67 0 6.6 54 57 0 6 0 49
6 m, 5 主河槽 宽约 为 2 m, 溪 河 一 桥 1 4 桥 墩 布 置 0 路 ~ 涉及路 溪水 两岸边 坡 。 路溪 河二 桥桥 梁轴 线 方 向 与 主河 槽 水 流方 向 的夹 角约 为 16 , 溪 河 二 桥 位 于 路 溪 河 一 桥 上 游 约 为 4。路
桥梁行洪论证的计算与注意要点

桥梁行洪论证的计算与注意要点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加快发展,涉河工程越来越多,如修建河堤,临河建筑物等,此类项目的行洪论证,只需要分析项目是否满足防洪标准及对上下游的行洪影响,而跨河桥梁的行洪考虑的因素较多,不仅分析项目建成后的行洪影响还要分析桥梁建成后自身是否安全。
本文重点分析桥梁建成后产生的壅水、桥梁冲刷深度、桥面中心最低高程等特性,并分析桥梁行洪论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桥梁行洪;壅水高度引言桥梁构筑物目前是人类克服自然水体阻隔、扩大人类活动范围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建桥后,桥孔对水流压缩,从桥位上游相当远处水面就开始壅高,在桥前某一断面达到最大壅水高度,壅水河段水位升高,流速降低,河床发生淤积;接近桥孔时,水流急剧收缩而呈“漏斗”状,形成收缩段,收缩段的水流流速变大,对河床产生严重的冲刷;由于水流的分离现象,在桥位上下游两侧又形成回水区,所以建桥后使得桥位河段的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变得非常复杂。
为了建桥后不对两岸河堤、农田、村镇造成威胁,建设大、中型桥梁时,有必要进行拟建对桥梁行洪论证进行分析,以便水利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河道堤防保护和管理。
1.壅水计算1.1壅水计算方法涉河桥梁修建后,断面形状、糙率系数及河道底坡沿程都有变化,其水力因素十分复杂。
壅水计算思路为先通过水文分析计算出桥梁下游控制断面的各频率设计洪水位,再以该断面为起算位置,分别推算项目建设前后评价河段各断面的水面线,从而求得该工程建设后对各断面行洪影响的壅水高度。
水面线计算采用天然河道水位沿程变化的伯努利能量方程式:式中:等式左边两项为上断面的势能和动能;z1、z2分别代表下、上断面水位;a为流速分布系数;g 为重力加速度;hf沿程水头损失;hj局部水头损失;v断面平均流速;对于沿程损失项,目前一般采用下述公式求解:式中: R上上断面水力半径,R下下断面水力半径,A上上断面面积,A下下断面面积,Q河道流量,L上下断面间距,n上下断面间河道平均糙率,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桥梁壅水计算

桥梁壅水计算我多次参加桥梁防洪评价评审工作,对桥梁壅水计算使用的经验公式多种多样,究竟哪个合适,评审无所是从。
水利部发布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LS520-2014附录A给出了答案,A.2.2.3 “桥梁等阻水建筑物壅水高度及壅水曲线长度的计算,应参照TB10017和JTG C30进行。
”其中TB10017即《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现将规范的计算公式介绍如下:3.5.1桥前壅水可按下式计算:△ZM =η(22vv M )(3.5.1)式中:△ZM—桥前最大壅水高度(m);η—系数,应按表3.5.1的规定取值;v—断面平均流速,为设计流量被全河过水断面(包括边滩和河滩)除得之商(m/s);Mv—桥下平均流速,应按表3.5.1-2规定计算求得(m/s)。
3.5.2桥下壅水高度可采用桥前最大壅水高度的一半。
对于山区和山前河流,洪水涨落急骤,历时短促,且河床质坚实不易冲刷时,桥下壅水高度可采用桥前最大壅水值。
对于平原洪水涨落很缓慢的河流,且河床质松软,易于造成冲刷时,桥下壅水可不计。
(见下页)表3.5.1-2 桥下平均流速表3.5.1-2中: P —冲刷系数; gxP ωω=g ω—桥下供给过水断面积(m 2),当桥址上、下游有阻水山包或其他挡水建筑物时,桥下供给过水断面积应扣除其影响部分;x ω—桥下需要过水断面积(m 2); x ω=αcos p Pv Qp v —设计流速(m/s ),对河滩较小、压缩不多的河段,可采用通过设计流量时河槽(包括边滩)的天然平均流速;当河滩很大时,可按经验确定;渠道或运河上的桥,可采用设计渠道或运河的设计流速;p Q —设计流量(m 3/s );α—水流方向与桥梁轴线之法线间的夹角(º)。
3.5.3 壅水曲线全长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02I Z L My ∆= 式中: y L —壅水曲线全长(m );I—桥址河段天然水面坡度。
桥梁壅水的数值算法探讨

桥梁壅水的数值算法探讨【摘要】:主要论述了跨河桥梁压缩后对壅水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分析了数值计算方法的精度,认为数值计算在解决工程水力学问题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壅水河道压缩数值计算一、桥梁壅水研究的背景桥梁压缩河道后,桥址上游水流变缓,水流动能转换为势能,客观表现为水流的壅高,河道压缩前后同一位置水位差称为这一位置的壅水高度。
影响桥梁壅水的因素有很多,如河道压缩程度,河床底坡,桥址断面形状等等。
在平原宽浅河流上建桥,从水流通过能力和工程造价两方面考虑,一般不可能在全部泛滥宽度(包括不经常浸水的河滩)都布设桥孔,穿过河滩的路堤往往压缩较多的汛期过流断面,致使大桥上游产生壅水。
从18世纪后期就开始有学者从事壅水研究工作[1]。
二、研究方法(一)对三维N-S方程中的水力要素沿水深平均,各水力要素应用雷诺假设,即各水力要素可以表示为时均值和脉动值两部分,且各水力要素用上述表示后依然适用原方程,并假定沿水深方向的动水压强分布符合静水压强分布,使模型简化为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型按定床模型计算;(二)模型在简化过程中,雷诺应力的化简采用布辛涅斯克的假设;(三)控制方程的离散用有限体积法;(四)进行网格划分,处理边界条件;(五)用FLUENT软件对平面二维水流模型进行求解;(六)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及程序进行验证。
三、FLUENT计算模型验证(一)实桥模型概述验证资料取自文献[2],实际桥址横断面如图1所示,桥梁从59.7m处开始,到913m处结束,全长853.3m。
(二)实桥模型简化由于河滩部分的流速较小,对于壅水的贡献较小,所以只考虑河槽部分断面,河滩部分流量作为压缩流量简化[3]。
由于河滩路堤阻挡的流量为河流断面总流量51.6%,且桥梁长度为853.3m,所以简化为平面二维模型后,河宽为1763m,河流上游平均流速为1.34m/s。
由于流量Q=21300m3/s,可以计算出河流平均水深为8.98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Δz— ——桥前最大壅水高度,m;
参数较多,一般难以满足,故防洪评价计算中要慎用;
K— ——壅水系数;
对于矩形过水断面的小桥涵可采用式(2);对于资料
V軍0M2 — ——天然状态下桥下平均流速,m/s; V軍M2 — ——桥下平均流速,m/s。
比较齐全的工程可采用式(3);对于资料不全、精度要 求不是很高的工程可采用式(4)。上述桥梁壅水计算 公式主要适用于缓坡河道,陡坡河道一般不会出现很
规则的天然河床断面计算相当复杂。所以式(2)多用
于影响不大且过水断面为矩形的小桥涵壅水计算。
3.3 《桥位设计》公式之一
Δz=
K 2g
(V軍M2
-V軍0M2).
(3)
V軍M2 — ——桥下平均流速,m/s; V軍02 — ——断面平均流速,m/s。 该计算方法的优点是:需要的已知参数较少,计 算过程简单;缺点是计算精度不高。虽然该计算方法 的精度不太高,但完全能够满足一般工程的要求,因 此该公式在防洪评价的壅水计算中应用较多。 4 结语 通过对以上四种壅水计算公式的分析可知:在推 求整个河道水面曲线计算中,对最高壅水位与桥墩的 准确距离等要求不是很高,所以部分因素可以忽略, 此时采用水面曲线计算公式较为简单,但对于防洪评 价中的桥梁壅水计算,精度要求相对较高,若采用该 公式进行计算,不仅计算过程复杂,而且要求的计算
山西水利
防灾减灾·2010 年第 11 期
桥梁防洪评价壅水计算方法浅析
李江海
(吕梁市横泉水库建设管理局,山西 吕梁市 033000)
[摘要]阐述了防洪评价中壅水计算的作用,针对目前防洪评价壅水计算方法不统一、计算结果差距较大的情
况,通过对常用公式的优缺点分析,提出了各公式的适用条件。
[关键词]防洪评价;壅水计算;精度;桥梁
市区的防洪工程建设。
作。 四是建立一支河道专业管理队伍,平时对河道进
4.5 落实非工程防洪措施
行日常维护、管理和保护,汛期可进行抢险作战。
由于财力、物力所限,使所有的防洪工程达到较 高的防洪标准一时难以实现,所以采取非工程防洪措
[作者简介]闫志菊(1964-),女,1984 年毕业于山西省水 利学校农田水利专业,工程师。
壅水高度可根据该规范按下述方法确定:一般采用最 少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所在河段有重要
大壅水高度的 1/2;当河床坚实不易冲刷时,可采用桥 防洪任务或对河势稳定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桥梁,在
前最大壅水高度值;当河床松软易冲刷时,桥下壅水 采用上述公式进行防洪评价壅水分析时还应通过数
高度可以不计。壅水曲线全长采用公式:L=2Δz/I,其中 I 为水面比降,对于壅水曲线计算精度要求较高的工 程,应以最大壅水高度为控制断面,根据式(1)采用从
9 2010 年 11 月
防灾减灾
SHANXI WATER RESOURCES
3.2 无底坎宽顶堰公式 无底坎宽顶堰公式计算公式为:
3/2
Q=σmb姨2g H0 . 式中:Q— ——过桥流量,m3/s;
(2)
3.4 《桥位设计》公式之二 Δz=η(V軍M2 -V軍02) .
式中:Δz—— —桥前最大壅水高度,m; η—— —系数;
Z1
+
α21 +gv12=Z2
+
α2 +v22 2g
+hf +hj .
(1)
式中:Z1,Z2— ——上下游断面的水位,m; v1,v2—— —上下游断面的流速,m/s; α1,α2 — ——上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 hf,hj— ——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m。
一般河道均为缓流,水面曲线应从下游向上游通 过试算推求。为了分析建桥后的壅水情况,天然河道 水面曲线计算分段时,除按公式应用要求确定计算断 面外,还必须将桥址处和初估最大壅水高度位置作为 计算断面。对于建桥后桥梁的壅水计算,常用的公式 有以下四种: 3.1 水面曲线公式
(4)
σ— ——淹没系数;
m— ——流量系数;
b— ——桥净长度,m;
H0— ——上游流速水头,m。 根据上游流速水头和上游断面即可计算出上游
水深,得出壅水高度。该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缺点
是必须满足使用条件,;壅水位置在 3~5 倍的上游水深之
间,但具体位置难以确定,一般仅用于矩形断面,而不
为计算建桥后河道的壅水情况,首先需计算建桥 前的天然河道水面曲线,以便与建桥后的水面曲线进 行比较,确定壅水高度。关于建桥前的天然河道水面 曲线计算,在各类防洪评价报告中方法较为统一,即
对于比较顺直的河道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而绝大多 数天然河道由于形状不规则,且调蓄作用不明显,一 般采用下列恒定流水面曲线公式进行计算:
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复核计算结果。
[作者简介]李江海(1969-),男,1991 年毕业于太原工业 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
下游向上游推求水面曲线的方法确定壅水曲线。
[收稿日期]2010-09-18;[修回日期]2010-10-24
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軍
施来预防或减轻洪灾损失,是目前解决市区防汛问题
[收稿日期]2010-08-29;[修回日期]2010-09-26
10 山西水利
计算公式仍采用式(1),通过对建桥前后水位的 比较可得出壅水高度,但需考虑因桥梁阻水产生的局 部水头损失。在实际计算中,采用该方法的优点是:该 公式作为水力学水面曲线计算中的基本公式,在各行 业中得到普遍应用,特别是在河道规划等计算精度要 求不高的工程中,计算过程较为简便。缺点是:局部水 头损失较难确定,如桥墩长宽比不等于 4 时,局部水 头损失系数无明确取值,另外河槽内新建桥墩对原过 水面积的减小、桥下回流区域产生的无效过水面积与 湿周、桥墩方向与水流方向夹角不同等因素也会影响 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取值,但这些因素在该公式中得 不到直接体现,虽然上述部分参数可参照《桥梁水力 学》等资料中的有关公式确定,但计算过程较为繁琐。
该计算方法的优点是:考虑到河道水流方向、桥 墩阻水、河床粒径等影响因素,计算精度较高;缺点是
长的壅水,主要应考虑桥墩的水流冲击高度。由于桥 梁实际水流非常复杂,目前壅水计算中有的公式是对
需要的参数多,计算复杂。最大壅水高度可采用该规 许多影响水流的因素进行了简化甚至予以忽略,大多
范中最大壅水高度至桥轴线的距离公式来确定。桥下 属于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公式,使得计算结果或多或
通过对河道内修建桥梁前后的水面曲线分析,计 算出建桥后最大壅水高度、壅水位置和壅水长度,由 此不仅可以复核桥梁的建设高度和两岸堤防的高度 是否满足行洪要求,还可分析得出建桥后对防汛抢险 和桥址河段上下游其他河道及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在 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和补救措施,作出防洪综合 评价。 3 壅水计算方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V412.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42(2010)11-0009-02
1 问题的提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规定,跨河
道修建桥梁等建筑物时,应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 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 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按照《河道管 理规范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试行)》, 防洪评价报告包括六大内容,其中作为防洪评价报告 重要组成部分的防洪评价计算,主要包括水文分析计 算、壅水分析计算、冲刷和淤积分析计算、河势影响分 析计算等内容。根据目前山西省编制的防洪评价报告 来看,大部分防洪评价计算都有较成熟和统一的计算 方法,但桥梁的壅水分析计算方法种类繁多,计算结 果差距较大,因此有必要提出较为合理的壅水计算方 法。常用的壅水计算公式主要有水面曲线公式、无底 坎宽顶堰公式和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桥位设计》中的 两个壅水计算公式,下面着重分析上述四种方法的优 缺点和适用条件。 2 壅水计算作用
(上接第 8 页)后把商业开发与城市防洪治理有机结 合起来,依据防洪工程建成后会提升土地价值的市场
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要编制城市防洪预案,落实 各项责任制;二是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的联系,为防
要素,采取“以地抵资”“招商引资”的方式从市场上多 汛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建立统一的城市防汛指挥
方筹资,按照防洪规划中分期实施的目标,逐步启动 机构,统一指挥调度全市的防洪、清障和救灾等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