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水桥防洪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防洪安全情况评估报告

防洪安全情况评估报告

一、背景防洪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提高防洪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报告对某地区的防洪安全情况进行评估。

二、评估内容1. 防洪工程设施(1)防洪工程布局:某地区防洪工程布局合理,形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为主的防洪体系。

(2)防洪工程标准:防洪工程标准符合国家规定,能够有效抵御一定标准洪水。

(3)防洪工程运行:防洪工程运行良好,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 防洪监测预警(1)监测网络:某地区建立了完善的防洪监测网络,覆盖了主要江河、水库、蓄滞洪区等。

(2)预警发布:预警发布及时,能够有效引导人民群众采取防范措施。

(3)应急响应:应急响应迅速,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防洪灾害。

3. 防洪应急管理(1)应急预案:某地区制定了完善的防洪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和应对措施。

(2)应急演练:定期开展防洪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灾后重建: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受灾地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4. 防洪宣传教育(1)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防洪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防洪意识。

(2)宣传资料:编制了丰富的防洪宣传资料,广泛发放给群众。

(3)媒体宣传:利用各类媒体宣传防洪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评估结论1. 防洪工程设施:某地区防洪工程布局合理,工程标准符合要求,运行良好,能够有效抵御一定标准洪水。

2. 防洪监测预警:监测网络完善,预警发布及时,应急响应迅速,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防洪灾害。

3. 防洪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演练有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

4. 防洪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宣传资料广泛发放,媒体宣传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某地区防洪安全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部分防洪工程老化,需进行改造升级。

2. 防洪监测预警设备需进一步更新,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3. 防洪宣传教育需加强,提高人民群众防洪意识。

清漳河河道漫水桥项目特点及防洪评价分析

清漳河河道漫水桥项目特点及防洪评价分析

清漳河河道漫水桥项目特点及防洪评价分析作者:翟凤君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第03期摘要:涉左公路通往南坡村的桥梁在清漳河夏季河水丰沛期时处于漫水的状态,在影响当地居民出行的同时也对河道的防洪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当地政府新建涉县乡道(涉左线—西沟)污犊桥跨清漳河工程。

本文在分析新建桥梁特点的基础上对其防洪安全进行评价分析。

关键词:漫水桥;河道;防洪评价中图分类号:TV91 文献标识码:A涉县乡道(涉左线—西沟)污犊桥新建工程跨清漳河,该工程是漫水桥和过水路面,位于河道主槽内。

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防洪安全性需要对该项目做好防洪评价,确保工程项目的可行性。

1.漫水桥建设项目位置、布置分析涉县乡道(涉左线—西沟)污犊桥新建工程跨清漳河,主槽两侧护地坝内段全长175m,外与阶地相连。

该工程线路与河道主流方向夹角78°,主流位置建1座漫水桥,桥梁中心桩号为K0+070,桥长100m,跨径为10×10m,桥墩顺水流方向布设,桥面宽8m,净宽7.5m,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板,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墩台;桥两侧设过水路面,全长75m,其中南坡村方向长20m,贾庄方向长55m。

路基与主槽两侧堤坝相交后,再与外侧阶地相连。

跨河位置处河道宽约300m,主槽宽约170m,河底高程约581.07m,纵坡约6.45‰,左侧护地坝顶高程586.12m,右侧护地坝顶高程584.67m。

该工程平面布置关系,该工程与河道主流方向夹角78°,符合报告编制技术大纲中的有关跨河角度的要求,桥墩顺水流方向布设,其漫水桥桥位布置基本合理。

1.1 过流能力复核该工程是漫水桥和过水路面,位于河道主槽内,考虑到泄洪及乡镇村要求,拟建桥面高程低于右坝顶高程1m,桥两侧路面高程低于桥面高程30cm~40cm计;根据有关的桥梁工程图可知桥板厚0.70m,则拟建桥梁桥面高程为583.67m,梁底高程为582.97m,桥两侧路面高程为583.37m~583.27m,桥下净高1.9m。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洪水成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城市交通系统以及桥梁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桥梁的安全性,提高其防洪能力,本次评价报告对市桥梁的防洪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二、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评价的目标是确定桥梁的防洪能力以及日常维护情况,并提出必要的改善措施。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桥梁设计、建设材料、维护管理措施等方面的考察。

三、评价方法和过程采取实地勘查和文献资料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桥梁防洪评价。

首先对桥梁进行实地勘测,包括测量桥梁的梁跨、桥墩高度、桥梁底部距离水面的高度等基本参数。

然后,调取过去几年的洪灾记录和水位数据,分析洪水对桥梁的威胁程度。

同时,还调查了桥梁的设计图纸以及维护记录,评估了桥梁设计和维护管理的合理性。

四、评价结果和分析经过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桥梁设计:桥梁的设计符合洪水等级的要求,但在面对较大规模洪水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桥梁的洪水透排能力相对较低,不足以保证较大规模洪水通过,容易造成堰塞和溢流,导致洪水冲毁桥梁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2.建设材料:桥梁的主要承重构件采用了优质的钢材和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的抗洪能力,但由于建设年限较长,存在一定的老化和损坏现象,部分构件已出现锈蚀、龟裂等问题,需要加强维护和修复。

3.维护管理措施:桥梁的定期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桥梁河床下部存在明显的淤积和垃圾堆积现象,影响了桥梁的排水能力;其次,日常巡查不够及时和全面,导致一些潜在的损坏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修复。

五、改善措施基于对桥梁防洪评价结果的分析1.加强桥梁的洪水透排能力,改善桥梁预留闸孔或者溢流口的设计,增加桥梁洪水排放的通道,以减少洪水对桥梁的冲击力。

2.加强桥梁的结构维护和修复工作,定期检查桥梁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对存在问题的构件进行维修和更换,防止因老化和损坏引发的潜在安全隐患。

3.加强桥梁及周边河床垃圾清理工作,保持桥梁底部的排水能力,防止洪水在桥梁下部积水和堆积垃圾。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一、引言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洪灾频发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工程师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能力的评价对于城市防洪工作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桥梁的防洪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城市防洪水平。

二、桥梁防洪能力的评价指标1.设计洪水位:桥梁的设计洪水位决定了其能否正常通行和承受洪水冲刷的能力。

应根据历史洪水资料和水文学的分析,确定桥梁所处地区的设计洪水位。

2.桥梁的自清能力:自清能力是指桥梁在洪水来袭时,能否有效清除积水和漂草,保持畅通。

自清能力受到桥梁几何形态和水流速度的影响。

3.抗洪稳定性:桥梁的抗洪稳定性是指其在洪水冲击下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抗洪稳定性取决于桥梁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强度等因素。

4.抗洪冲刷能力:桥梁抗洪冲刷能力体现了其抵御洪水冲刷的能力。

冲刷会对桥梁的基础、墩台和桥面等部位造成损害,因此抗洪冲刷能力的评价至关重要。

三、桥梁防洪评价结果及改进建议1.桥梁设计洪水位符合要求,但需要根据历史洪水事件的数据进行修订,确保洪水位的准确性。

2.部分桥梁的自清能力较差,淤积物和漂草经常阻塞桥梁下部空间,影响了水流通畅和桥梁的使用。

建议在设计桥梁时考虑加大桥梁下部空间,以提高自清能力。

3.部分桥梁的抗洪稳定性不足,易受洪水冲击而破坏。

需要对这些桥梁进行结构强化,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稳定性。

4.部分桥梁的抗洪冲刷能力较弱,容易被洪水冲刷形成孔洞或破坏桥梁基础。

建议在桥梁基础的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洪水冲刷的影响,采用耐水、耐冲刷的材料和技术,提高抗洪冲刷能力。

四、桥梁防洪能力的改进措施1.完善桥梁设计标准,明确设计洪水位计算方法和要求,确保桥梁满足防洪需求。

2.在桥梁设计中加大桥梁下部空间,提高桥梁的自清能力。

同时,加强桥墩和桥面的防积水设计,避免漂草和积水对桥梁通行的影响。

3.对抗洪稳定性较差的桥梁,进行结构强化,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使用。

防洪评价报告范文

防洪评价报告范文

防洪评价报告范文一、引言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可能导致农田荒废、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为了减少洪水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带来的损失,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本报告旨在对地区的防洪工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现有的防洪措施。

二、防洪基础设施评价该地区的防洪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堤坝、护岸、排水系统等。

经过实地考察和数据调查,我发现这些基础设施整体运行良好,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的防洪需求。

特别是在最近的一次洪水中,这些设施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然而,我也发现一些问题存在。

首先,一些堤坝和护岸的建设年限较长,存在一定的老化和损坏。

尽管维修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还是需要加大对这些设施的维护力度,以确保其持久的功能性。

其次,排水系统在高强度降雨时存在局部阻塞的问题。

由于地势起伏,排水渠道间存在高差,导致雨水流动缓慢,增加了洪水的爆发风险。

因此,对排水系统进行深入的规划和改进是必要的,以确保其顺畅运行和及时排水。

三、预警系统评价在防洪工作中,预警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该地区的预警系统主要通过气象预警、水文预警等手段实现。

经过评估,我发现预警系统在警报传播速度、准确性和覆盖面上表现相对较好。

然而,预警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警报的传播速度还有待提高。

尽管系统已经采用了多种传播方式,包括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等,但仍然有一些地区的居民接到警报时已经过晚。

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确保居民能够及时得到洪水警报。

其次,预警系统的覆盖面还可以扩大。

目前系统主要覆盖城市和重点区域,但没有涵盖到一些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

为了提高整个地区的防洪能力,预警系统应该进一步完善覆盖面,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够受到警报信息。

四、防洪救援能力评价防洪救援能力是评判一个地区防洪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评估,我发现该地区的防洪救援能力在组织体系、装备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上有一定的提升。

然而,救援力量的整体规模还需要增强。

水中桥防洪评价

水中桥防洪评价

水中桥防洪评价
该工程是漫水桥和过水路面,位于河道主槽内,考虑到泄洪及乡镇村要求,拟建桥面高程低于右埃顶高程1m。

桥两侧路面高程低于桥面高程30cm-40cmt;根据有关的桥梁工程图可知桥板厚0.70m,则拟建桥柔桥画高程为583.67m,梁底高程为582.97m,桥两侧路面高程为583.37m-583.27m,桥下净高1.9m桥位处的桥下及路面过水能力采用宽顶堰堰流计算公式计算。

经计算,当洪水未越过桥两侧路面,设计漫水桥桥下水深1.9m 时,桥下最大过流为460m²/s,不满足5年一遇河道过流要求;当洪水位与桥两侧路面高程齐平,即水位583.32m时,工程断面最大过流能力为600m/h若是将桥下净高由设计的1.9m提高至2.1m,即梁底高程由设计的582.97m提高至583.17m时,桥下可通过5年一遇546m²/s 的洪水。

由于评价词段属山区问道,当遇大洪水,桥孔全部被来自上游洪水中携带的杂物堵住时,工程所在断面主槽两侧护地坝之间的最大过流为270m/s。

桥梁防洪能力评价报告

桥梁防洪能力评价报告

桥梁防洪能力评价报告桥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其安全性和防灾能力非常重要。

防洪作为南方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桥梁的考验也非常大。

因此,对桥梁防洪能力进行评价,提高其抗洪性能,对于保障公众交通和人身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评价指标桥梁防洪能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流量承载能力:检测桥梁在不同洪峰流量下的承载能力,以最坏情况为评价标准。

2、抗涌能力:测量桥梁不同水位下的极限涌水高度,以及超过涌水高度时桥梁的断裂和损坏情况。

3、稳定性:检测桥梁在各种情况下的稳定性,以及在洪水冲击和涌水等情况下的变化情况。

4、抗冲能力:检测桥梁主要结构部分和基础的抗冲能力,以及对冲击力的吸收和分散能力。

二、防洪能力评价报告对桥梁的防洪能力进行评价,需要详细了解桥梁的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还需要针对桥梁所处的环境、气候和地形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最终的评估结果。

首先,需要针对特定桥梁设计要求进行评估,包括桥梁建设设计阶段的预测测算和实际建造过程中的质量检测。

评估数据应包括流量、涌水高度、桥梁受力状态、材料耐久性等方面的数据。

其次,需要观测桥梁所处环境的水流情况和水位变化,得到时间序列数据,以此来分析不同时间点下的洪水情况。

同时还需要对周围地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地质分析,以建立完整的洪水影响模型。

通过这些数据,能够运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如计算机模拟技术,求得桥梁在不同洪水条件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最后,需要综合分析上述数据,考虑桥梁所处的历史洪水灾害,评估桥梁在不同情况下的抗洪能力,以及在发生洪水时的应急方案和突发情况处理能力等。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预警和事故风险评估。

三、定期更新桥梁防洪能力的评价并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定期更新和检测。

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和桥梁使用寿命的延长,可能会影响桥梁的抗洪性能。

因此,在桥梁的完好性检测和日常维护过程中,也需要定期对桥梁的防洪能力进行评估。

某漫水桥防洪安全评价与防治补救措施

某漫水桥防洪安全评价与防治补救措施

乃至今后一段 时间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 。某区域 所存 在的一所桥 梁由于历史等原 因导致其在夏 季雨水丰沛期处 于 漫水状 态,既影 响周 围民众 出行也对河道 防洪安 全构成 了较 大威胁 。本 文将 在分析某漫水桥 工程设 计特点的基础
上 对 其 进 行 防 洪 安 全 评 价 分 析 并 提 出补 救 措 施 。
理 工程 ,通过 疏浚河 道 、修 筑 防洪堤坝 、对 险工段 进行 防
护 整治 等 以提 高河道 的 防洪 能力 。 由于近几 年清 漳河夏 季 上 游来水 丰 沛 ,致使 涉左公 路通 往南坡 村 的漫水桥 处于 漫 水 状态 的天数 较多 ,交通 频频 中断 ,为两岸 人 民群众生 活
河道 标准 洪水对 该工程 的安 全进行 分析 评价 。考虑 到本 次
工程 为漫 水桥 和过水 路面 的实 际情 况 ,结合专 家组 评审 意 见 ,桥 下过流 能力 按5 年 一遇 ,主槽 两侧 的护地坝之 间过流
能力按 l 0 年一遇标准进行评价 。
4 . 建 设 项 目 防 洪 影 响评 价
2 . 技 术 路 线 要求 。
综 上 所 述 ,新 建 工 程 布 置 基本 满 足 要 求 ,工 程建 成 后 ,漫水桥 和漫水 路基对 河道 宣泄 1 O 年 一遇洪 水 的阻水影
响较小 ,满足河道宣泄河道标准洪水 的要求 。 5 . 防治与补救措施
( 1 )设计 洪水根据刘 家庄水文 站历年实测 流量资料 系 列采用频 率分析法计 算 。 ( 2)工程 断面建桥前 洪水位采用
0 %,向外 与阶地相连 ,过水路面贯穿整个 河道断面 。 结构 为现浇 钢筋混 凝土 连续板 ,下部 结构 为钢筋 混凝 土墩 面积4 经计 算 ,工程 建成后 ,l O 年一遇洪水 位为5 8 4 . O l m,较建成 台 ,桥 台为 重力式 台 ,桥墩 为重力式 墩 ,墩 台均采用 扩大 基 础 ,设计荷载 为公 路一 Ⅱ 级 ;桥 两侧 为路面 ,全长7 5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概述 (1)1.1 项目基本概况 (1)1.2 评价依据及评价标准 (2)1.2.1 评价依据 (2)1.2.2 评价标准 (3)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3)2.0基本情况 (5)2.1流域概况 (5)2.2 水文、气象条件 (7)2.3 地形地貌和地质概况 (7)2.4 研究河段概况 (8)2.5 工程概况 (9)3.0 河道演变 (9)4.0 防洪综合计算 (11)4.1 ****水文分析 (11)4.1.1水文资料及计算方法 (11)4.1.2设计洪水的计算 (12)4.1.3两种方法成果比较 (13)4.1.4推荐采用成果 (14)4.2 起始水位的确定 (14)4.3 河道水面线的推算 (16)4.3.1 天然河道水面曲线计算 (16)4.3.2 程序计算原理 (16)4.3.3 研究河段水面曲线推求 (17)4.4 壅水高度计算 (18)4.4.1计算依据 (18)4.4.2规划状态水力要素计算 (21)4.4.3 建桥后水力要素计算 (21)4.4.4 桥前壅水计算 (23)4.4.5桥前壅水计算结论 (25)5.0 防洪综合评价 (26)6.0 结论与建议 (27)1.0 概述1.1 项目基本概况本项目位于**河的支流****上,****是穿越****的一条主要河道,全长30公里,在**东南与**河汇流后入**湾,全长30km,流域面积1500km2。

*****路漫水桥的建设是****政府为解决农村交通问题而实施的工程。

该漫水桥的建设对于连接**镇与**村两岸交通、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路漫水桥,与****斜交,斜交角度为30度,在****上的桩号为14+400,与**高速桥邻近,该漫水桥为6孔,孔径13米,桥总长78米,桥宽为10.0米。

桥面高程为10.800米,河底高程为4.200米。

漫水桥的上部构造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板厚0.55米,板上为厚10cm的C25混凝土现浇层。

漫水桥下部为双柱式混凝土轻型桥墩,灌注桩上部直径为1.0米、下部直径为1.2米。

本桥的设计荷载为:汽车—20设计,挂车—100校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在防洪区、滞洪区建设防洪项目,应当就防洪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由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现对桥位河段的防洪现状和防洪标准以及本大桥建成后对河道防洪的影响进行水文设计和评价。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的防洪标准进行了复核,推算了研究区域的设计标准的水面线、漫水桥建成后河道水面壅高及壅水长度,以及对河道防洪影响进行评价。

并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编制了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为建设单位进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1.2 评价依据及评价标准1.2.1 评价依据1、《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桥涵水文》,同济大学出版社。

3、《桥渡勘测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中国铁道出版社。

4、《**市****防洪工程规划》**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年;6、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7、《水力计算手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编,水利电力出版社;8、《公路桥涵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9、《河流桥渡设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0、《公路水文勘测设计与水毁防治》,人民交通出版社。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1.2.2 评价标准****是**河的一条支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第6.0.8条规定:“......本流域洪水至其他流域时,其泄洪能力的核算应考虑两地洪水较不利的遭遇情况。

”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及根据**市城市防洪规划,**河的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

因此,本次防洪评价洪水设计确定****设计洪水频率为二十年一遇。

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由于****流域面积较大,洪水地区组成较为复杂,为了满足防洪评价的要求,根据《**省防洪规划设计洪水工作大纲》及****流域实际情况,将****流域划分为5个控制断面,用实测径流资料法和实测暴雨法两种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通过产流及汇流计算,求得各断面二十年一遇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推算出设计标准频率下的洪峰流量。

通过对暴雨资料的可靠型、一致性、代表性分析,对用实测径流资料法和实测暴雨法两种方法计算的洪峰流量成果进行比较,推荐采用实测径流资料法算得的成果作为最后采用成果。

****二十年一遇的水位是以**河汇入口处的水位为基础推算的,**河二十年一遇的水位是以入海口段**断面(111+000)的复合潮位做为起始水位,向上游逐次推算的。

根据**河防洪规划,本次推算的****二十年一遇的洪水起始断面水位以**河处(****汇入口处)的水位为准,推算的研究河段的起始断面水位为8.172m,用水面线推算程序推算出研究河段的水面线。

桥位处水面壅高的计算采用了三种方法,把计算结果进行相互比较,得出最切合实际的桥位水面壅高值,同时计算了壅水水面的影响长度。

根据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计算的数据结果,对建桥的防洪影响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建议。

2.0基本情况2.1流域概况研究区域位于**河下游段的主要支流****上,漫水桥位于****桩号14+400处,****在**河规划桩号93+000处汇入**河。

****是**运河的一部分。

**河流域位于**半岛***脉与**山脉之间。

约在东经****,北纬****。

干流全长130km,流域面积1500km2。

流域形状呈长方形,南北方向长,而河流是东南___西北向,犹如长方形对角线。

流域最大宽度64km,最小宽度8km,各支流均正交于干流,成羽状河系,水流一般是由两旁分水领向干流集中。

流域内平原居多,以堆积地貌为主,侵蚀河冲积台地约占流域面积的75%,火山形成的地貌约占7%,丘陵面积约占18%。

丘陵区及侵蚀台地分别在各支流的上、中游地带,冲积台地分别在干流两岸。

**河干流是一条没有源头的、南北两端通海的人工河。

**河南北分流,以**市**分水岭为界,南流入**湾,北流入**湾,河名取两湾首字而成。

****至**段是南、北**河的分水岭,河道顺直、提防齐整。

洪水期****水较大时流向北**河,当北**河水位高于****的水位时,则流向****;当南、北**河同时涨水时则水流缓慢。

降水量多的年月,因水泻滞缓,堤顶会出现漫溢的现象。

****始于元朝,元世祖为南粮北调接济京师,于1280年开凿,历时五年而成,后为**河主要排水干道。

****向东南流经**、**、**三县(市)界,穿过**济铁路在**东南与**河汇流后入**湾,全长30km,流域面积1500km2。

该河流向大致呈西北至东南,流经洼地,河道顺直,断面自上而下由20m逐渐宽到80m,呈“凹”字形。

由于一些支流断面超过干流断面两倍以上,当盛夏山洪爆发时,****两岸常发生水灾。

流域内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汛期与枯水期变幅很大。

****主要支流:****流域面积超过100km2的支流有**河和**河。

其他支流还有**河、**河、**河、**河等。

**河古称**水,发源于**以南,向西经**、**、入**水库,再东北于**、**、**交界处入****。

河长100km,流域面积608km2。

**河的上游河床断面宽,下游河床断面窄,建国前经常泛滥成灾。

据《**县志》载,从1288~1374年的86年间曾有3次特大水灾。

**河简称**河,古称**。

发源于**南部一带丘陵地区,上游流经**、***、***、**4处乡镇;中下游沿***西界北流,至**西入**县境,于**西北再入****,经**、**、**3处乡镇,于**汇合**河、**河入****。

主要支流有**沟、**河、**河、**河、**河、**河等。

河道全长50km,总流域面积为339.9km2,河道上游河床开阔,一般在300~500m;下游提防窄,一般在50m左右。

**河原发源于**市西南部,现发源于**东北部,在**市**家村东汇入****,河长26.5km,流域面积52km2。

**河系元代1283年为从**河调水接济****水量而开挖的人工河道,源于**市东北,在**汇入****,河长10.5km,流域面积87.48km2。

**河发源于**市南东,以兴利于民而得名,干流长10km,流域面积62km2,在**分成东西两条,东**河于1977年改道入**河,西**河至**东南1.5km处入****。

**河源于****一带,在**汇入****,干流全长13km,流域面积83.4km2。

2.2 水文、气象条件****流域位于**河谷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86.0mm(1956~2000年系列),最大年份年降水量为1366.3mm (1964年),最小年份年降水量为339.5mm(1981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02倍,丰枯变化剧烈。

流域内干旱指数为1.75。

降雨量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6~9月,汛期4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有些年份,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一、二次大暴雨中。

造成本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气旋、台风、峰面、切变线等。

流域多年平均最大24h降水量87.8mm,实测最大24h降水量为183.1mm,发生于1997年8月19日。

2.3 地形地貌和地质概况****流域位于郯庐断裂带的东侧,跨**南隆起的北缘与**凹陷的南缘,从区域地层分布看,流域南部出露有元古界**群海眼口组变质岩,其他地区出露的是中生界**组砂岩、砂砾岩、页岩、青山组火山岩,以及王氏组砂岩、页岩、玄武岩,覆盖在地层之上的为新生界第四系,包括残积、残坡积、冲积与冲洪积及海积等。

****流域的下游段有第四系地层不同程度的发育,有较厚的第四系冲积—冲洪积地层,富含地下水,为****区及周围乡镇的重要水源地。

2.4 研究河段概况根据****漫水桥在****的具体位置,选取****桩号从12+000(店子河入****处)到14+500(****源头至**高速桥)共2.5公里作为本专题研究河段。

本河段总长2.5公里,河道基本顺直,为梯形断面。

本河段河槽宽度约为70米左右,两岸边坡坡度为1:2.0。

研究区域地处**丘陵西部,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中朝准地台的**迭台隆。

自远古代后,**地区长期整体上升遭受剥蚀,到中生代受燕山运动影响,**隆起开始了差异性升降活动,形成**北、**南隆起和**凹陷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