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

合集下载

防洪安全情况评估报告

防洪安全情况评估报告

一、背景防洪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提高防洪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报告对某地区的防洪安全情况进行评估。

二、评估内容1. 防洪工程设施(1)防洪工程布局:某地区防洪工程布局合理,形成了以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等为主的防洪体系。

(2)防洪工程标准:防洪工程标准符合国家规定,能够有效抵御一定标准洪水。

(3)防洪工程运行:防洪工程运行良好,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 防洪监测预警(1)监测网络:某地区建立了完善的防洪监测网络,覆盖了主要江河、水库、蓄滞洪区等。

(2)预警发布:预警发布及时,能够有效引导人民群众采取防范措施。

(3)应急响应:应急响应迅速,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防洪灾害。

3. 防洪应急管理(1)应急预案:某地区制定了完善的防洪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和应对措施。

(2)应急演练:定期开展防洪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灾后重建: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受灾地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4. 防洪宣传教育(1)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防洪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防洪意识。

(2)宣传资料:编制了丰富的防洪宣传资料,广泛发放给群众。

(3)媒体宣传:利用各类媒体宣传防洪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评估结论1. 防洪工程设施:某地区防洪工程布局合理,工程标准符合要求,运行良好,能够有效抵御一定标准洪水。

2. 防洪监测预警:监测网络完善,预警发布及时,应急响应迅速,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防洪灾害。

3. 防洪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演练有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有序进行。

4. 防洪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宣传资料广泛发放,媒体宣传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某地区防洪安全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部分防洪工程老化,需进行改造升级。

2. 防洪监测预警设备需进一步更新,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3. 防洪宣传教育需加强,提高人民群众防洪意识。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洪水成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城市交通系统以及桥梁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桥梁的安全性,提高其防洪能力,本次评价报告对市桥梁的防洪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二、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评价的目标是确定桥梁的防洪能力以及日常维护情况,并提出必要的改善措施。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桥梁设计、建设材料、维护管理措施等方面的考察。

三、评价方法和过程采取实地勘查和文献资料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桥梁防洪评价。

首先对桥梁进行实地勘测,包括测量桥梁的梁跨、桥墩高度、桥梁底部距离水面的高度等基本参数。

然后,调取过去几年的洪灾记录和水位数据,分析洪水对桥梁的威胁程度。

同时,还调查了桥梁的设计图纸以及维护记录,评估了桥梁设计和维护管理的合理性。

四、评价结果和分析经过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桥梁设计:桥梁的设计符合洪水等级的要求,但在面对较大规模洪水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桥梁的洪水透排能力相对较低,不足以保证较大规模洪水通过,容易造成堰塞和溢流,导致洪水冲毁桥梁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2.建设材料:桥梁的主要承重构件采用了优质的钢材和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的抗洪能力,但由于建设年限较长,存在一定的老化和损坏现象,部分构件已出现锈蚀、龟裂等问题,需要加强维护和修复。

3.维护管理措施:桥梁的定期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桥梁河床下部存在明显的淤积和垃圾堆积现象,影响了桥梁的排水能力;其次,日常巡查不够及时和全面,导致一些潜在的损坏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修复。

五、改善措施基于对桥梁防洪评价结果的分析1.加强桥梁的洪水透排能力,改善桥梁预留闸孔或者溢流口的设计,增加桥梁洪水排放的通道,以减少洪水对桥梁的冲击力。

2.加强桥梁的结构维护和修复工作,定期检查桥梁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对存在问题的构件进行维修和更换,防止因老化和损坏引发的潜在安全隐患。

3.加强桥梁及周边河床垃圾清理工作,保持桥梁底部的排水能力,防止洪水在桥梁下部积水和堆积垃圾。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一、引言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洪灾频发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工程师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能力的评价对于城市防洪工作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桥梁的防洪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城市防洪水平。

二、桥梁防洪能力的评价指标1.设计洪水位:桥梁的设计洪水位决定了其能否正常通行和承受洪水冲刷的能力。

应根据历史洪水资料和水文学的分析,确定桥梁所处地区的设计洪水位。

2.桥梁的自清能力:自清能力是指桥梁在洪水来袭时,能否有效清除积水和漂草,保持畅通。

自清能力受到桥梁几何形态和水流速度的影响。

3.抗洪稳定性:桥梁的抗洪稳定性是指其在洪水冲击下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抗洪稳定性取决于桥梁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强度等因素。

4.抗洪冲刷能力:桥梁抗洪冲刷能力体现了其抵御洪水冲刷的能力。

冲刷会对桥梁的基础、墩台和桥面等部位造成损害,因此抗洪冲刷能力的评价至关重要。

三、桥梁防洪评价结果及改进建议1.桥梁设计洪水位符合要求,但需要根据历史洪水事件的数据进行修订,确保洪水位的准确性。

2.部分桥梁的自清能力较差,淤积物和漂草经常阻塞桥梁下部空间,影响了水流通畅和桥梁的使用。

建议在设计桥梁时考虑加大桥梁下部空间,以提高自清能力。

3.部分桥梁的抗洪稳定性不足,易受洪水冲击而破坏。

需要对这些桥梁进行结构强化,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稳定性。

4.部分桥梁的抗洪冲刷能力较弱,容易被洪水冲刷形成孔洞或破坏桥梁基础。

建议在桥梁基础的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洪水冲刷的影响,采用耐水、耐冲刷的材料和技术,提高抗洪冲刷能力。

四、桥梁防洪能力的改进措施1.完善桥梁设计标准,明确设计洪水位计算方法和要求,确保桥梁满足防洪需求。

2.在桥梁设计中加大桥梁下部空间,提高桥梁的自清能力。

同时,加强桥墩和桥面的防积水设计,避免漂草和积水对桥梁通行的影响。

3.对抗洪稳定性较差的桥梁,进行结构强化,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使用。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

××线×县段升级改造工程×大桥防洪评价报告晋科咨证:乙级004号×公司二〇一五年十月××线×县段升级改造工程×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审定:审查: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参加人员:目录1 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评价依据 (2)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3)2 基本情况 (5)2.1建设项目概况 (5)2.2河道基本情况 (6)2.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11)3 河道演变 (12)3.1河道历史演变及近期分析 (12)3.2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12)4 防洪评价计算 (13)4.1防洪标准确定 (13)4.2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13)4.3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 (30)4.4水面线计算 (30)4.4壅水计算 (33)4.5冲刷分析计算 (36)4.6桥梁底部高程复核计算 (40)4.7河道过流能力分析 (42)5防洪综合评价 (48)5.1建设项目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48)5.2建设项目与现有防洪标准和技术要求分析 (48)5.3建设项目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48)5.4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49)5.5建设项目对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 (49)5.6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49)5.7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50)6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51)7结论与建议 (52)7.1结论 (52)7.2建议 (52)1 概述1.1 项目背景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地区、滇西边境地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已经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

某某跨河大桥改扩建防洪评价报告

某某跨河大桥改扩建防洪评价报告

某某跨河大桥改扩建防洪评价报告一、背景介绍跨河大桥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市心脏地带,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由于市所在地气候多雨,且周边山区众多,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增加,跨河大桥洪水威胁日益严重。

为了确保大桥的安全运营与使用,市政府决定对跨河大桥进行改扩建防洪工程。

二、改扩建防洪工程方案1.技术改进方案:a.提高桥墩高度:通过加高桥墩,使桥梁距离洪水位更远,在洪水泛滥时可以减少涌水对桥梁造成的压力,增强桥梁的抗洪能力。

b.施工桥面排水系统:在新建桥面时,将排水系统纳入设计考虑范围。

采用较大的排水管道,确保短时间内大量雨水顺利排出,避免对桥梁构件造成损坏。

c.设置液压式涵洞:在桥头两侧设置液压式涵洞,可以调节流量和水位,减少洪水对桥体的迫水力,降低洪灾风险。

2.系统规划方案:a.梳理加固桥墩体系,改善桥梁结构:对旧有桥墩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损坏和老化严重的桥墩进行加固和替换,提高桥墩的性能和稳定性。

b.制定应急管理计划:建立跨河大桥的应急管理预案,明确灾害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警、疏散和救援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评价内容1.效果评价通过改扩建防洪工程后,跨河大桥的抗洪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提高桥墩高度、建设排水系统和液压式涵洞等技术改进方案,可以更好地应对洪水泛滥时的挑战,减少对桥梁的损害。

系统规划方案的实施,增强了桥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大桥的安全运营和使用提供了保障。

2.经济效益评价改扩建防洪工程的实施,有效降低了跨河大桥遭受洪灾的风险,减少了洪灾事件对桥体的破坏。

这不仅保障了大桥的安全使用,减少了维修和修复成本,还避免了桥梁因洪水破坏而导致的长期交通中断,对于城市交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社会效益评价改扩建防洪工程的实施,提升了跨河大桥的抗风险能力,保障了人员、车辆和物资的安全通行。

在洪灾发生时,桥面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排除雨水,防止道路积水,减少交通阻塞和事故发生的概率,提供了全天候可靠的交通通道。

桥梁类项目防洪评价

桥梁类项目防洪评价

桥梁类项目防洪评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风险也越来越大。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桥梁的设计和建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防洪评价方面,能否有效地减少洪水对桥梁的影响,保护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桥梁类项目的防洪评价应包括对设计方案的评估。

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洪水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

在评价阶段,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水文条件,预测可能出现的洪水情况,进行模拟计算,评估桥梁的洪水承载能力。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桥梁的设计方案符合相关的防洪标准和规范,比如考虑抗涝高程、通行能力、排水能力等。

其次,桥梁类项目的防洪评价还需考虑周边区域的洪水影响范围和洪水过程。

洪水过程是指洪峰过程、洪峰持续时间、洪水影响范围等。

在防洪评价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水文数据和历史洪水记录进行分析,评估洪水的影响范围和洪峰水位,并以此为基础,对桥梁的洪水影响进行评估。

此外,还需考虑未来气候变化和城市扩张等因素对洪水的影响,以便做出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估。

另外,桥梁类项目的防洪评价需综合考虑桥梁的地理位置、结构材料和抗洪措施等因素。

地理位置包括桥梁所处的地形、地势和地质条件,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桥梁的洪水承受能力。

结构材料是桥梁的结构材料和施工方法,对桥梁的耐洪能力有重要影响。

抗洪措施包括加固和改造桥梁结构、加装防洪设施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洪水对桥梁的影响。

最后,桥梁类项目的防洪评价还需要考虑桥梁所处的流域整体防洪规划。

流域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水系网络,包括河流、湖泊、沟渠等。

在防洪评价中,应将桥梁纳入流域整体防洪规划中,与流域内其他工程项目相协调,共同构筑流域整体防洪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对桥梁的冲击。

总之,桥梁类项目的防洪评价应从设计方案、洪水影响范围、洪水过程、地理位置、结构材料、抗洪措施和流域整体防洪规划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桥梁在遭遇洪涝灾害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实例

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实例

大桥防洪评价报告实例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洪灾,为了加强防洪工作,提高大桥的抗洪能力,针对座大桥进行了防洪评价工作。

二、评价目标与内容
本次防洪评价的目标是评估大桥的防洪能力,包括以下内容:
1.大桥在不同洪水等级下的承载能力;
2.大桥在洪水冲击下的结构安全;
3.大桥的抗漂移和冲刷能力。

三、评价方法
本次评价采用了以下方法:
1.桥梁结构设计参数分析:通过查阅设计图纸和文献资料,了解大桥的结构参数,包括桥墩高度、墩台宽度等;
2.水流动力学模拟: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模拟不同洪水条件下水流对大桥的冲击力和水动力特性;
3.结构强度分析:对大桥各部位进行应力和变形分析,评估其结构的安全性;
4.抗漂移和冲刷能力评估:通过计算溢流洪水对大桥的侵蚀程度,评估大桥的抗漂移和冲刷能力。

四、评价结果
通过以上评价方法,得出以下评价结果:
1.大桥在设计洪水等级下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能够安全通行;
2.大桥的结构安全系数较高,能够承受洪水冲击带来的额外荷载;
3.大桥的墩台宽度和桥墩高度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抵抗洪水的冲刷,保证了桥梁的长期稳定性。

五、评价建议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增加大桥的通行能力,可以考虑扩建桥面或增设并线道;
2.加强大桥抗漂移和冲刷能力的考虑,可以采用加固桩或加装护坡等措施;
3.定期对大桥进行结构监测和维护,及时修复损坏部位,保证大桥的安全运行。

六、结论
本次大桥防洪评价结果表明,该桥具有较好的防洪能力,能够安全、稳定地应对洪水冲击,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漂移和冲刷能力,确保桥梁的长期安全运行。

桥梁防洪评价设计报告书(通过省厅评审)

桥梁防洪评价设计报告书(通过省厅评审)

XXX标路XX河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XXXX二0 一七年七月XXX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批准:XXX审定:XXX审查:XXX校核:XXX 报告编写:XXX1.6评价洪水标准确实定XXXXX桥位于XX至XX道路XX河上,根据已批复的?XXX?中的治理标准:河道除涝标准为5年一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XXX属于乡村防护区,XXX常住人口不超过20万,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中的规定,防洪标准应为10〜20年。

XX桥桥梁长度307. 24m,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标准? (JTGD60-2015)中桥涵的分类标准以及?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标准?(JTGC30-2015)中公路工程设计洪水频率规定,XX桥为三级公路上大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50,综合分析,XX桥防洪评价洪水标准取50年一遇。

表1-1公路工程设计洪水频率2根本情况1建立工程概况建立工程名称:XX至XX道路提升工程XX桥工程。

建立工程性质:新建工程委托单位:XXXXXX桥梁地理位置XXXXXXXX桥位于XX至XX道路XX河上,处于XX村南部斜向西南跨越XX河,公路桩号为K6+296, XX桥桥址具体位置见附图2。

桥梁设计方案本工程新建桥梁长度307. 24m,全桥共分为两联(2*29.908+3*30)+ (3*30+2*29.908)。

桥梁设置11 个桥墩〔其中 3 至8#桥墩位于主河槽内,1、9#桥墩位于河滩上,0、10#桥墩位于岸坡上),共10跨;桥梁宽度为12m〔11m净跨+2*0.5防护栏)。

上部构造采用10m*30m预应力建(后张)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构造采用桩柱式,桥梁横坡为双向2%,桥梁纵坡为桥梁底部高程为97. 36 (95. 79+1.5+0. 065 橡胶支座)。

XX桥主要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2)设计荷载:公路-11级;(3)桥面宽度:12.0m〔11.0净宽+2X0. 5m防撞护栏);(4)设计洪水频率:1/50;〔5)地震烈度:vn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o. ig)oXX桥桥型布置见附图5至9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桥跨XX河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XXXX二0一七年七月XXX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批准:XXX审定:XXX审查:XXX校核:XXX报告编写:XXX目录1概述01.1项目背景1.2评价依据2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41.4其它51.5评价范围51.6评价洪水标准的确定62基本情况72.1建设项目概况72.2河道基本情况92.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142.4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143河道演变17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17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193.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244防洪评价计算264.1水文分析计算264.2壅水高度及壅水范围364.3桥梁下弦高程的复核384.4冲刷计算395防洪综合评价445.1建设项目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445.2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445.3项目建设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445.4项目建设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465.5项目建设对护岸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的影响分析465.6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465.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475.8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及水质的影响475.9项目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476影响的防治与补救措施486.1降低对河道岸坡影响的措施486.2降低对环境、水质影响的措施486.3桥梁汛期施工应采取的措施497结论与建议507.1结论507.2建议50附图:1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是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交通运输发展的快慢、优劣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下,交通运输更承担着新时期赋予的重要责任。

本项目XXX,主要分为两期,一期项目起点位于XXX与XXX平面交叉处,全长约5.485公里,二期项目为自一期项目终点XXX东向西南方向前行,跨越XX河后继续向西南方向前行跨越XX后至XX村与县道XXX平面交叉处结束,全长约1.8公里。

本项目合计全长7.285公里,XXX属于二期项目中跨越XX桥梁,项目具体路线走向见附图1。

XXX在XX村南部跨越XX河,XX桥处于XX水库与XX闸之间,桥梁距上游XX水库56.2km,距下游XX闸17.8km,XX桥是XX至XX 道路上跨XX河的一座重要桥梁,也是XX至XX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XXX旅游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XXX有限公司承担了XXXXXXXX至XX道路提升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XX桥桥梁总长307.24m,桥梁全宽为12m。

由于XX桥跨越XX河,根据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文:“关于颁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及水利部水建字[2001]618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通知》精神,评价工程建设对河道行洪与防洪安全的影响提供了依据,为评价工程建设与防洪、河道管理等是否相抵触,保证工程满足河道防洪要求,必须编制有关的防洪评价报告,经有关专家评审和河道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工建设,力求将桥梁建设对防洪的影响降到最低。

1.1.2编制工作概况XXX有限公司承担了XXXXXXXX至XX道路提升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

于2017年6月,受XXXXXX的委托,XXX有限公司承担了“XX至XX道路提升项目XX桥工程跨XX河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

接受委托后,公司组织相关技术力量组成项目组对本项目进行了实地勘察,就其地理位置、场地、地形地貌、周边环境、水利规划以及工程所在河道的基本情况、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现场考察。

项目组在了解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收集了本工程所在河道的主要影响河段的地形图,了解了本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建设规模、布局规划等内容,并搜集整理有关基础资料、图纸,查清了现有建筑物位置、类型和数量,并对河道断面、过流能力进行了复核,为进行防洪评价做好了准备。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桥梁结构形式、平面布置等资料,分析计算桥梁建成后各频率洪水的水位壅高、壅水长度、河底与河岸冲刷等,论证其对河势、堤防、防汛、现有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影响,提出消除或减小影响的补救措施。

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国务院令发布);(4)原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颁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1992年4月3日水利部水政[1992]7号);(5)水利部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的通知(2004年7月水利部办建管[2004]109号);(6)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豫水管字[1998]10号)。

1.2.2规程、规范(1)《防洪标准》(GB50201-2014);(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4)《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5)《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6)《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GB51038-2015);(9)其它相关的规程、规范等。

1.2.3参考资料(1)XXX(2)XXX(3)XX桥设计资料、地质勘察资料、测量资料等;(4)《XXX水利志》(5)(5)其它相关资料。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1.3.1技术路线根据水利部办公厅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中的相关内容,综合评价河流的防洪现状和总体要求,在系统收集有关水文泥沙资料、河道地形条件、河道变化,桥位处河道现状及规划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查勘、资料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分析桥位处河道的水沙变化与河势演变,计算桥位处设计洪水流量及设计洪水位,综合分析评价桥梁建设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

最终提出防洪评价结果、防治措施及相应的建议。

1.3.2工作内容根据《导则》规定的内容进行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项目概况、所在河道的基本情况、河道演变的特点、水文分析计算、壅水计算及冲刷计算。

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分析评价桥梁建设对防洪的综合影响。

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现场查勘,收集工程基本资料与河流流域的基本特征和暴雨等资料;(2)分析桥梁所在河道的基本情况、工程情况及河道演变的特点及趋势;(3)分析计算桥梁所在河段在设计洪水频率下的设计流量、设计洪水位;(4)根据河道水文地质及相关资料,计算桥梁壅水及冲刷深度,进行桥梁下弦高程复核等防洪评价计算;(5)根据河道现有水利设施及近期治理规划,针对桥梁的设计方案,评价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以及施工期对河道防洪、行洪等方面影响,同时就洪水对桥梁的安全影响进行评价;(6)在防洪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减小或消除桥梁建设对防洪、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等方面不利影响的防治补救措施和建议。

1.4其它本设计高程系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桥梁起点桩号K6+142.38,X=3767493.600,Y=463062.187,桥梁中心桩号K6+296.00,X=3767394.770,Y=462944.735,桥梁终点桩号K6+449.62,X=3767295.941,Y=462827.283。

1.5评价范围根据工程布置情况,防洪标准等规定,以及工程建成后可能对XX河上下游水流情势产生的影响,确定本次评价工程河段为XX桥上下游300m范围内。

1.6评价洪水标准的确定XXXXX桥位于XX至XX道路XX河上,根据已批复的《XXX》中的治理标准:河道除涝标准为5年一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XXX属于乡村防护区,XXX常住人口不超过20万,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中的规定,防洪标准应为10~20年。

XX桥桥梁长度307.24m,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中桥涵的分类标准以及《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中公路工程设计洪水频率规定,XX桥为三级公路上大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50,综合分析,XX桥防洪评价洪水标准取50年一遇。

表1-1 公路工程设计洪水频率2基本情况2.1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名称:XX至XX道路提升项目XX桥工程。

建设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委托单位:XXXXXX2.1.1桥梁地理位置XXXXXXXX桥位于XX至XX道路XX河上,处于XX村南部斜向西南跨越XX河,公路桩号为K6+296,XX桥桥址具体位置见附图2。

2.1.2桥梁设计方案本项目新建桥梁长度307.24m,全桥共分为两联(2*29.908+3*30)+(3*30+2*29.908)。

桥梁设置11个桥墩(其中3至8#桥墩位于主河槽内,1、9#桥墩位于河滩上,0、10#桥墩位于岸坡上),共10跨;桥梁宽度为12m(11m净跨+2*0.5防护栏)。

上部结构采用10m*30m预应力砼(后张)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桥梁横坡为双向2%,桥梁纵坡为-1.0%,桥梁底部高程为97.36(95.79+1.5+0.065橡胶支座)。

XX桥主要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2)设计荷载:公路-Ⅱ级;(3)桥面宽度:12.0m(11.0净宽+2×0.5m防撞护栏);(4)设计洪水频率:1/50;(5)地震烈度: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

XX 桥桥型布置见附图5至9所示。

2.1.3 桥梁施工方案(一)工期安排根据河道断面、洪水特性及大桥结构布置等情况,桥梁跨河部分安排在非汛期施工,汛期暂停施工,汛前做好河床清理工作,恢复河道原有防洪能力,确保施工度汛安全。

(二)施工导流(1)导流标准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表3.2.1中的规定,根据其保护对象、使用年限和围堰工程规模,导流建筑物标准按V 级设计,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确定为5年一遇。

XX 桥处于XX 闸上游,相距17.8km ,非汛期洪水无法直接采用实测资料,本次计算采用水文比拟法。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期选择时段为:11月至次年4月,根据XX 站闸上最高水位及流量资料,进行频率分析计算,11月至次年4月,XX 闸5年一遇最大流量为66.6m 3/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