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时期代表人物的个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合集下载

包豪斯教授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概述

包豪斯教授    瑞士画家保罗克利概述



《柠檬收割》
色彩在克利的笔下就如同琴键在音 乐家的手指下一般灵敏,克利一直 致力于将光影和色彩相结合,在其 笔下,色彩反映的是其心灵的感受。 他特别强调明暗对比,把明暗转到 色彩领域,使每一种调子和色彩相 呼应,不是用黑白来表示明暗,而 是代之以色彩关系。也就是说克利 拒绝用光线自身的方式来呈现光影, 而是把光当作色彩的活动,这样在 克利的画面上光感和色感融会在一 起,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什么是纯粹 的色彩。 《柠檬收割》是一副活力四射的作 品,克利运用简单灵动的随性线条 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收获的喜悦, 用绚丽的色彩表达了夏天的热情。 图中底色上的大块绿色及黄色的运 用让观者好像看到待收获的柠檬园, 简练的线条勾画出农夫采摘时的喜 悦,画面左下方出现的音乐延长记 号更是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直线性。 整幅画面寓意深远,仿佛在告诉人 们,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定要把握 好不可逆转的时间。
《节奏的》
《更严谨更自由的节奏》


克利热爱音乐与歌剧,在他的 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凝 固的音乐美感。克利将音乐的 许多元素转化成具象的符号, 用这些符号在有限的画面上为 我们展示出画家无限的、充满 热情的心灵世界。 在克利的绘画语言中,拉长变 形的五线谱音符一直是一个其 主要的表现符号,从《红色背 心》中我们可以看到,克利运 用简洁的、变形的五线谱符号, 通过夸张的漫画表现手段把一 位绅士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画面 上。鲜活的黄色调运用,给人 以生动童趣的感受,令观者不 由得产生发自内心的微笑,带 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展现 了克利自由纯真的内心世界。
个人生平
1920年(41岁)克利在慕尼黑举 办了大规模的个人画展,并撰写了 题为《创作信条的自白》一文,阐 述了自己的艺术理论。同年末,德 国包豪斯设计学院邀请克利任教, 在包豪斯的教学活动中,克利对艺 术的目的和手段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并于1925年(46岁)出版了总结 其教学和创作经验的著作《教学笔 记》,时至今日,该书仍成为美术 及艺术设计教育家们权威性的参考 书籍。到了20世纪30年代,纳粹 主义充斥了全德国,为免遭其迫害, 克利被迫辗转流亡于意大利、法国 等地。

极简主义设计代表

极简主义设计代表

极简主义设计代表1.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

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

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

纳粹德国期间,他受到迫害和驱逐,他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几经辗转后于1932年被纳粹强行关闭。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

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

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

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

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

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包豪斯代表人物及作品

包豪斯代表人物及作品

A
20
莫霍利·纳吉 布上油画
A
21
莫霍利·纳吉 说明书封面设计
A
22
莫霍利·纳吉 封面设计
A
23
约瑟夫·艾尔伯斯
为包豪斯留校的教师。 初期为莫霍利的助手, 莫霍利离职后,全面接 替初步课程的教学,主 管后来开设的家具作坊。 痴迷的研究材料的特性。
A
24
艾尔伯斯 初步课程习作
A
25
艾尔伯斯 初步课程习作
A
17
瓦西里·康定斯基 色彩习作
A
18
瓦西里·康定斯基 色彩习作
A
19
莫霍·利纳吉
在伊顿辞职后,格罗佩斯改 变政策的第一个举措就是任 用莫霍利。他的到来,给学 校带来了关键性的结果。莫 霍利的绘画作品坚定不移的 采用抽象几何风格,其构图 设计几乎可以说是“反绘 画”。认为艺术完全属于个 人沉醉。接管了伊顿的金工 作坊,出任形式大师,彻底 改革了初步课程。
A
10
乔治·穆希 霍恩街试验性住宅
A
11
保罗·克利
其绘画作品富于幻 想。来到包豪斯的 其一原因是为了所 提供的经济保障。 先负责书籍装帧作 坊,后接管彩色玻 璃作坊,在纺织作 坊开设构图课。
A
12
瓦西里·康定斯基
用理论的方式分析艺 术。在壁画作坊担任 形式大师,开设设计 基础课,和克利交替 讲课。主要研究色彩 问题。
A
13
瓦西里·康定斯基作品
A
14
瓦西里·康定斯基作品
A
15
瓦西里·康定斯基作品
A
16
康定斯基的色彩与图形理论
a)以综合审美的方式定义出色彩的“四 个主音”:亮暖色、暗暖色、亮冷色、暗冷色。

【外国建筑史】现代建筑五大师

【外国建筑史】现代建筑五大师

现代建筑五大师简介: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公认的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

他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经历: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

(同期的还有柯布西耶和密斯.范.德.罗,在贝伦斯的事务所使他们接受了很多的新观点,对他们后来的建筑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10~1914年:自己创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5年:开始在魏玛艺术工艺学校任教。

1919年:将魏玛艺术工艺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937年:定居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并同一些青年建筑师合作。

建筑理念:1、主张走建筑工业化的道路,试验过一些预制装配式住宅。

2、将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建筑的重要位置上,但也不轻视建筑的艺术性。

3、提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的主张。

建筑作品:1911)(1)设计师是格罗皮乌斯与A.迈耶(2)设计手法:①非对称的构图;②简洁整齐的墙面;③没有挑檐的平屋顶;④大面积的1玻璃墙;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处理(3)评价:法古斯工厂在平面布置和形体依据生产需要设计,打破了过去对称的格式。

利用工业制造的轻薄建筑材料组成的外墙改变过去砖石承重墙建筑的沉重形象。

将玻璃安放在柱子外皮上的处理手法增加了墙面的轻巧感。

这些建筑处理是格罗皮乌斯对过去出现过得一些手法的综合,并将它们提高为后来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建筑语汇。

法古斯工厂是格罗皮乌斯早期的建筑成就,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

1914)1919)(1)由格罗皮乌斯创建的,专门培养新型工业日用品和建筑设计人才的高等学院。

Bauhaus包豪斯的大师们

Bauhaus包豪斯的大师们

Bauhaus包豪斯的大师们
来源:ikf @ douban
Tag:包豪斯藏图大赏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
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
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Wassily Kandinsky 康定斯基
在包豪斯教员中,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完全抽象画画家,他的到来对包豪斯学校的形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他还是一个艺术理论家,他知识广博,对美术和物理学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认为所有的技术都应该为设计这个中心服务。

▍Paul Klee
保罗·克利深厚的素描造型功底是其艺术创造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米开朗琪罗曾说:“掌握了这种东西(素描)的人,可以相信自己占有着一笔巨大的财富。

”保罗·克利可以说是深谙其中的秘密。

▍Josef albers
约瑟夫·阿尔贝斯,美国画家和教育家,对工业设计有极大影响力。

他的几何抽象绘画,如他的系列作品《向正方形致敬》,以对色彩和设计的精确控制为标志。

阿尔伯斯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州波特洛普。

他就读于包豪斯,并于1923-33年间在那里任教。

▍Oskar Schlemmer
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1888年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943年卒于巴登巴登。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德国艺术家,在绘画、雕塑、平面设计、舞蹈和舞台设计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他在包豪斯创办了独具一格的戏剧工作室,开设了人体研究基础课,是包豪斯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大师之一。

英汉包豪斯时期著名设计师(含该设计师产品)简介

英汉包豪斯时期著名设计师(含该设计师产品)简介
包豪斯时期著名设计师—
—玛丽安娜·布兰德
Marianne Brandt (1 October 1893 – 18 June 1983),German painter , sculpoter , photographer and designer who studied at the bauhaus school and became head of the metal workshop in 1928. Today, Brandt's designs for household objects such as lamps, ashtrays and teapots are considered the harbinger of modern industrial design.
Beginning in 1926, Brandt also produced a body of photomontage work, though all but a few were not publicly known until the 1970s after she had abandoned the Bauhaus style and was living in Communist East Germany. The photomontages came to public attention after Bauhaus historian Eckhard Neumann solicited the early experiments, stimulated by resurgent interest in modernist experiment in the West. These photomontages often focus on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women in the interwar period, a time when they enjoyed new freedoms in work, fashion and sexuality, yet frequently experienced traditional prejudices. Brandt's montage works were subject of the touring exhibition entitled "Tempo, Tempo! The Bauhaus Photomontages of Marianne Brandt," organized by Elizabeth Otto, which appeared at the Bauhaus Archive in Berlin, Harvard's Busch-Reisinger Museum and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in New York from 2005 to 2006. Otto's catalogue of the same name explores these works and Brandt's life.

包豪斯的大师

包豪斯的大师

包豪斯的大师格罗皮厄斯刚上任,就着手聘任大师了。

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经费紧张,而教育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特殊。

因此,寻找合适的教育人员,使格罗皮厄斯大伤脑筋。

他最早聘用了三位形式大师、两位画家约翰尼斯• 伊顿和里昂奈尔• 费宁格及一位雕塑家格哈特• 马科斯。

约翰尼斯• 伊顿(1888 -1967)原籍瑞士,担任过小学教师,受的是福勒倍尔教学法的训练。

后来他考人德国斯图加特美术学院,受教于德国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阿道夫• 霍泽尔(Adolf Hoeizel )。

毕业后他在维也纳创办了一所学校,企图推行他的各种独特的教学方法。

在格罗皮厄斯夫人阿尔玛• 马勒的建议和介绍下,伊顿放弃了自己的学校,来包豪斯与格罗皮厄斯合作,担任“形式导师”一职。

伊顿的基础课程被说成是“洗脑过程”,他先将传统的光影、色彩等方面的固有观念彻底抛弃,用理性的分析来取代表面的感性的印象。

同一般绘画专业的造型观念不同,他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事物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而不求作业表面的完美。

因此,他的造型基础课,就不是为基础的基础,而是直接指向设计的为设计服务的基础课。

伊顿要求学生做的两个作业特别重要。

第一个练习要求学生把玩各类质感、图形、颜色与色调,既做平面练习,也做立体练习。

第二个练习要求用韵律线来分析艺术作品,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原作品的内在精神与表现内容。

在开始尝试之前,他要求学生先要磨练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辅助的手段是躯体拉伸、呼吸控制以及沉思冥想。

在伊顿看来,所有的感觉都产生于对比,若是没有什么不同质的东西衬托着,一个孤立的东西本身是让人看不见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和谐地组织互相对比的标记、色调、颜色与材质。

伊顿还要求他的学生去观察、诊释真实的世界。

他要求他们去描绘自然界的物体,比如石头、木头、草木之类,其目的是要磨练学生们的视觉感受能力。

而伊顿的色彩理论是从当时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歌德的色彩理论出发,与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的主观化的色彩经验相结合,对学生提出以几何形为对象,作抽象的色彩练习。

包豪斯的那些人

包豪斯的那些人

1.格罗皮乌斯1)简介格罗皮乌斯(1883~1969)Gropius,Walter德裔美国建筑师。

原籍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2)求学及工作经历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

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

1910~1914年自己创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鞋楦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

1937年定居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

1952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

3)建筑思想A.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建筑应该同工业时代的条件和特点相适应“我们正处于全部生活发生大改革的时代,……我们的工作最要紧的是跟上不断发展的潮流。

”—格罗皮乌斯B.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使用功能需求和经济问题“一件东西必须再各方面都同它的目的性相配合,能实际完成其功能,应该是可用、可信赖而且又经济。

”—格罗皮乌斯C.主张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和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征D.主张拜托历史上过时建筑传统的束缚“我们不能再无休止地一次次复古,建筑学必须前进,否则就要枯死。

”—格罗皮乌斯4)代表作品—包豪斯校舍“包豪斯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思想”A.建筑主要信息设计者:格罗皮乌斯•地点:德国一座7万人的工业小城Dessau(一个处于重要煤矿区的中心、若干现代工业的基地,例如德国1/4的化学工业与著名的容克飞机制造公司等,城市建筑以折衷主义的古典样式和传统材料为主)包豪斯校舍位于城市郊区,临近弗里德里希大街的城市公有地。

因为地处开发新区,基地只有一些零星的住宅,设计时不必过多考虑周边的建筑环境,可以自由地发挥时间:1926年建成B.主要特点(充分体现了其建筑思想):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问题:要使建筑拥有充足的自然光,各部分要有简洁,方便的连接,要确定清晰明确的功能分区,为适应未来的变化,建筑用房应提供相应的可调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豪斯时期代表人物的个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

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LudwigMichael,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

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遗留的风格。

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1927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1928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Germany)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
1930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House,Brno) 1933 德国柏林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1946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IL) 1948 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T) 1956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皇冠厅(Crown Hall IIT) 1959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NY) 1968 梅隆科技馆(Mellon Hall of Science) 1968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还有康定斯基、美国人费宁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顿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