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 典型人物 密斯 凡 的罗 简介
米斯·凡德罗

米斯·凡德罗“钢与玻璃建筑之王”这是对米斯凡德罗来说最恰当的称谓,钢架结构和玻璃幕墙的使用,让建筑更具有诗意。
米斯凡德罗,这一个生于德国后入美国国籍,个性鲜明但从未受过正规建筑教育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的建筑哲学,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的少就是多的思想成为现代主义的主要信条。
米斯凡德罗于1886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亚神古城的一个石匠家庭。
十三岁以前,米斯在一所教会办的学校里读过三年书,然后又到一所职业学校学了两年,十五岁时就结束了他的正规教育而且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学训练。
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石匠,并有一家小石作坊,由于从小和石头打交道,他熟悉了一整套石头结构的可能性与极限性的知识,这是普通的建筑师所学不到的。
离开职业学校之后开始跟父亲学徒,后来又到当地一个建筑事务所那里当绘图员,学习描绘古典风格建筑浮雕,从而获得了最初的造型锻炼,为后来的设计表现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1908年到被称为“现代主义摇篮”的彼得贝伦斯事务所当绘图员,后又成为他的助手,他在这里学到了有关建筑的历史知识,广泛接触当时的各种设计思潮,也开始确立自己的建筑风格。
1913年开始独立工作,使自己的建筑才能得到施展,但此时主要承担一些民用住宅的设计。
1914年应征入伍战后重抄旧业,并写了一些文章宣传现代主义的信条,之后开始参与设计各种大的建筑。
1930年在格罗佩斯的推荐下接替汉斯.迈耶,担任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第一任是格罗佩斯,第二任是汉斯迈耶),通过教学体制的改革,使学校重见生机,但由于受到纳粹的的迫害,1933年包豪斯被迫关毕。
1938年,米斯移居美国,担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并为该校设计了新校舍,退休后仍从事建筑设计业务,并获多中奖章。
1969年去世。
他所设计的建筑主要集中在美国。
米斯既不仅是有名的是建筑师,而且还曾任包豪斯的校长从事教育改革,也曾担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师教授可谓是是优秀建筑教育家,另外他还设计了巴塞罗那椅子出版了《两座摩天大楼》《建筑与时代》《建筑方法工业化》《建筑箴言》等著作,但是尤为突出的还是他的建筑设计。
密斯凡德罗

巴塞罗那重建德国馆
2019/11/14
2019/11/14
2019/11/14
密斯·范·德·罗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 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改名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业。为德国的上流阶级设计传统 德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当时他非常敬佩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 希·申克尔。特别是卡尔所惯用的宽广比例、立方体容量般的设计手法,还 有散布的、折衷的经典空间配置,让密斯感到到这是一个建筑世纪的转折点。
斯在与著名建筑大师一起工作,并从中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后来,他 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遗留的风格。
1919年密斯大胆的推出了一个全玻璃帷幕大楼的建筑案,让他赢得了世界的注目,随后他设计出了许多精简风格的 建筑,并在1929年设计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时,达到事业高峰。此馆的设计后来在原址被重建,1930年密斯在捷 克波尔诺(en:Brno)的作品图根哈特别墅(en:Villa_Tugendhat)也被视为此高峰期的经典建筑。
2019/11/14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
同时,他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的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完 整与结构的朴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
密斯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 出的“少就是多” (less is more)的理念, 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 影响了全世界。
Style change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密斯完全的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改采用了柯布西耶与沃尔特·格罗佩斯大力推动的 新建筑观念(称为先锋派)。因此在传统建筑上常见到严谨的装饰花纹,局部的修饰都被拿除了,改为以功能为主,带 有强烈理性风格的现代建筑手法。当时社会除了倡导节约的风气外,理论家也大为批评过去古典复兴样式建筑是欧洲贵 族们浪费华巧的实证。
密斯_凡_德_罗

THE END
1927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 (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Barcelona Pavilion)
德国柏林密斯· 1933 德国柏林密斯·凡德罗住宅 (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1946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思沃斯住 IL) (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
1927 1928 1929 1930 1933 1946 1948 1952 1956 1959 1968 1968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 Germany)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捷克斯洛伐克布诺尔(Tugendhat 捷克斯洛伐克布诺尔(Tugendhat House Brno) 德国柏林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 德国柏林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范思沃斯住( IL)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思沃斯住(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 湖滨公寓( Apartments) 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美国伊利诺斯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 IIL) 美国伊利诺斯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L) 皇冠厅( IIT)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皇冠厅(Crown Hall IIT)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 NY)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NY) 科技馆( Science) 梅隆 科技馆(Mellon Hall of Science)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Germany)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Berlin Germany)
建筑学家密斯

三. 评价与综述
密斯也是现代建筑的一位先驱者,他提出的“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全 面 空间”理论,以毫不妥协、简洁高雅的形式语言,对现代建筑产生强烈的影响。 密斯后期的建筑风格鲜明反映出大工业时代的特点,追随者众,形成所谓的 “密斯风”,以讲究技术精美著称,大跨的一统空间及钢铁玻璃摩天楼为其具体 体现。力图创造非个性化的一体化、制度化、统一化的建筑产品,但在精神上 与现代主义的民主、经济、功能原则逐渐脱离。
第四节
密斯· 凡· 德· 罗(Mies Van der Rohe)
密斯·凡·德·罗(1886-1969),现代建筑大师,现代建筑的一位 先驱者,不是一位全面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理论家,但他是一位 对现代建筑产生广泛影响、具有独特个性的建筑师。
一. 生平
1886/3/27日,生于德国亚琛,是一个石匠的儿子。 1901-07,在B.Paul工作室工作; 1908-11,在P.贝伦斯事物所工作; 1911,起在荷兰与伯拉赫一起工作; 1913,在柏林开了一间工作室,但很快由于战争的原 因而中断。 1926-32,任德制联盟第一副主席; 1930-32,任包豪斯校长; 1938-58,赴美国,曾长期担任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 建筑系主任。
二. 理论与实践
1. 一次大战之前的活动与倾向 没有追求新奇的欲望,热衷于研究结构细节,以功能为出发点, 但对于比例有独到的感受。 一次大战之后对现代建筑的探索 关注三个特殊主题:
2.
• 玻璃作为弯曲的,或平直的建筑构件的影响; • 以建筑层的水平线条阐明新的空间概念—— 墙体是独立的构件,向周围环境伸展,以此联系室内外空间。 • 战后初期: 玻璃摩天楼方案,1919——“用玻璃作为外墙,新的结构原则清 晰可见。” 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纪念碑,1926——砖砌的碑身采用立体主义 的构图手法。
大师是如何练成的——-密斯凡德罗

► 弗里德里希在欧洲绘画和精神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美术史 家认为,弗里德里希那幅表现在崇山峻岭的风景中,远山上 有一个在十字架上受难的基督的绘画“Riesengebirge的早 上(1810-11)”,是第一位有基督教绘画以来,通过绘画 把基督送回自然中去,强调大自然的神性战胜人间的画家。 弗里德里希对建筑家密斯的影响,是浪漫主义思想在二十世 纪建筑界的延伸,因此了解密斯和弗里德里希绘画的关系是 解析密斯思想的关键。
密斯喜欢乌黑的钢铁材料,那是弗里德里希绘画中暗黑的大教 堂和森林,密斯喜欢透明的玻璃材料,那是弗里德里希绘画中 的光和冰。这样我们现在再看弗里德里希大街高层建筑方案上, 还是在“自然性崇高”上都保持着一致。在密斯那里,完成建 筑的过程是意志的表现,而建造建筑的目的是表达一种信仰。
山中的十字架
森林中的十字架
19岁,密斯到柏林 一个建筑事务所工 作,后来辞职去了 一家德国著名的家 具和木结构设计
所——保罗事务所。
由于设计理念的差 异,两年后,密斯 离开了保罗,开始 了自己的事业,
设计了人生当中第一个建筑项目—新巴贝尔斯贝格的里尔 住宅。
► 1909年,23岁的密斯到建筑师贝伦斯那里工作。
► 1913年密斯(27)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 为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van der Rohe 是他母亲的姓 。
第三章 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密斯凡德罗
主讲人:
密斯凡德罗
世界建筑大师是 如何炼成的
1、密斯·凡德罗简介 2、理论体系 3、案例分析
路德维希•密斯—— 密斯•凡•德•罗(1886-1969年)
“上帝存在于细部。”
密斯·凡德罗简介
密斯_凡_德_罗

“上帝存在于细部。” 上帝存在于细部。 上帝存在于细部
密斯的一生
作为一名深邃的思想者,一个极具灵感的艺术家 和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德•罗 密斯• 密斯 设计出了一些可以改变人们对空间认识的建筑, 进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间重朔 我们的城市。
► ► ► ► ► ► ► ► ► ► ► ►
1927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Building) 1928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 Germany)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Germany)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1930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House, Brno)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Brno) 1933 德国柏林 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密斯· 罗住宅(Mies Berlin) 1946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 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IL) IL) 1948 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湖滨公寓(Lake Apartments) 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T)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IIT) 1956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皇冠厅(Crown Hall IIT) 皇冠厅(Crown IIT) 1959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NY)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NY) 1968 梅隆 科技馆(Mellon Hall of Science) 科技馆(Mellon Science) 1968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Berlin, Germany)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ermany)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风格的特点
非个性化的个性 “方盒子”和“皮包骨” 精辟名言 的建筑形式 精简,简洁端庄、平整 “少就是多” 光亮、方方正正的建筑 造型 “Less is More” 讲究技术精美,结构的 精确,施工的完善,结 合建筑自身的内在美
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
1.要赋予建筑以形式,只能是今天的形式,而不 应该是昨天 的,也不是明天的,只有这样的 建筑才是有创造性的!—密斯.凡德罗 2.我们反对一切美学的抽象理论,一切教条,一 切形式主义…… 创造形式要从我们的任务出发要用我们时代的 方法,这是我们的任务 “少就是多”的建筑思想
现代建筑大师
密斯· 德· 凡· 罗
“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
它就升华为艺术。”
主要内容介绍
密斯.凡德罗生 平简介 作品介绍 密斯.凡德罗建 筑风格特点和 贡献
密斯· 德· 简介 凡· 罗
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 1908年进入贝伦斯事务所任 职 1926-1932年任德意志制造 联盟第一副主任 1930-1933年任德国公立包 豪斯学校校长 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 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 建筑系主任 1959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 会金质奖章 1960年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 质奖章 1963年获约翰逊总统授予的 自由奖章 1969年8月19日在芝加哥逝世
西格拉姆大厦
西格拉姆入口门廊一 西格拉姆入口门廊二
西格拉姆细部处理
西格拉姆细部二
西格拉姆细部一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1962年开始设计,1968年落 成。这座美术馆有围柱,基 座,厚重的挑檐,方正的体 形,在内部,格局基本上也 是对称的,具有浓厚的庙堂 气氛,因而被称为是密斯的 新古典主义作品。
密斯·凡德罗

少就是多……
• 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 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 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 艺术。 •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注重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 • 密斯也特别注重将自然环境、人性化与建筑融合在一个单元里面。
而产生的,显得天衣无缝,更加高雅。
布尔诺椅是为餐厅设计的餐椅,这件悬挑椅构架材料采用钢条,主体
构架连同扶手形成一个框式,而坐面与靠背所组成的另一个框式与主体构架 结合,从而形成一个简洁优雅的形式。
巴塞罗那椅
这个设计于1929年的包豪斯风格的椅子,如今依然是时尚界
的宠儿。双X型的椅腿,镀铬的钢管与柔软皮革的对比,明晰的色调,简洁而又不失 细节,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The end
Thank you!
1140205103
李轶琼
密 斯•凡 德 罗
流通空间
细节就是上帝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
密斯 • 凡德罗(Ludwig Mies • Van der Rohe 1886-1969)
密斯•凡德罗是包豪斯第三任校 长,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二十 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 大师之一,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勒 •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 他生于德国亚琛,原名 Maria Ludwig Michael 。本为一石匠,年轻 时苦学出身,甚至没有正式的高中学历。 但是它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已很难有人 能超越。正如其大多数的玻璃与钢结构 作品一样,透过表象,我们可以很轻易 地看到这位现代建筑大师留给二十世纪 的伟大财富。
先生椅
躺 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巴塞罗那展览馆:是密斯· 凡德罗流动空间概念的代表作之一
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
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
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
伊利诺理工学院设计理念
伊利诺理工学院:(1939-1958)密斯 认真研究了该建筑的浅黄色砖和暴露的黑 色钢梁柱,一丝不苟,做到精美的程度, 这种处理的实质在于其规则性、艺术性而 不是功能性
。
玻璃屋──范斯沃思之家
玻璃屋──范斯沃思之家
玻璃屋──范斯沃思之家
玻璃屋──范斯沃思之家
玻璃屋──范斯沃思之家
玻璃屋──范斯沃思之家
玻璃屋──范斯沃思之家
玻璃屋──范斯沃思之家
建筑师的丰碑——纽约西格拉姆大厦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设计风格: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要 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把密斯追求纯 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 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品。 大厦主体现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外,大楼 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没有变化。窗框 用铜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 增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 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 和工艺的审美吕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 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 典作品之一。
巴塞罗那椅——为巴塞罗那博览会设计的现代家具
巴塞罗那椅——为巴塞罗那博览会设计的现代家具
巴塞罗那椅——为巴塞罗那博览会设计的现代家具
图根哈特别墅
图根哈特别墅
图根哈特别墅
密斯凡德罗为图根哈特别墅设计的魏森霍夫椅(悬挑扶手椅)
密斯凡德罗为图根哈特别墅设计的魏森霍夫椅(悬挑扶手椅)
图根哈特的悬挑椅
包豪斯代表人物——密斯· 德· 凡· 罗作品透析
工业设计一班 王慧娴
密斯· 德· 凡· 罗简介
密斯· 德· 凡· 罗是同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勒· 柯布西耶齐名的著 名建筑师之一。对于建筑本身而言,三人在风格上还是不尽相 同,但在建筑理念上,总体还是差不多的。与柯布西耶一样, 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 贝伦斯一起工作, 并从中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 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遗留的风格。 密斯· 德· 凡· 罗是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二十世纪中期世界 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包浩斯第三任校长。因包 豪斯的乌扥邦倾向及社会主义色彩不容于纳粹当局。而被迫关 闭。密斯与创校人格罗皮乌斯等人流亡到美国,任伊利诺理工 学院建筑系主任。
密斯· 德· 凡· 罗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
设计哲学:“少就是多” 、“细节就是上帝” 处理手法:主张流动空间、钢框架结构、玻璃 设计风格: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由于形式上的 精简,容易模仿,影响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 领域的设计。因此称为“国际风格”。 设计手法:大胆、简单、完美、建筑学的完整与结构 的朴实完美地结合、重视将自然环境、人性化与建筑 融合在一个共同的单元里面、 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 描绘 居民住宅: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 玻璃幕墙的缔造者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德国国家美术馆赏析
密斯同样崇尚绝对主义绘画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 座绝对主义的殿堂,这座新国家美术馆,与马列维奇那件“黑 色的正方形”作品在精神上有着认同关系。只不过密斯是把灰 色的正方形地面当作画布,如果我们的视角是从空中垂直看 这座建筑,就是一个黑色的正方形,最好的说明是这座建筑 的施工图纸上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正方形和边缘的关系。然 而真正的震撼不是来自从俯视的角度,而是当你走进这个美 术馆,只有八根柱子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正方形屋顶,盖在 所有人的头顶上,形成巨大的压迫感。 美术馆本身是一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 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 亨利· 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 在它的对面,柏林爱乐音乐厅金黄色的墙面和曲折和造型 有如乐海中的扬起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