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学案:1.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人民版】历史选修四: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概要
首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2.统一全国 李世民率军先后击败薜举、刘武周、窦建德和王世充等集团,于 624 年统一全国。
-4-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贞观政要》
互动探究(1)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最终出现了
史料中的情况? (2)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著名的治世,据此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唐
太宗? 提示:(1)广招人才,善于纳谏,轻徭薄赋,戒奢勤俭,注重民族团结等。
(2)唐太宗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政,使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但这些德治未能贯穿始终,唐太宗在晚年,渐趋奢华。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开明的民族政策 (1)表现: ①安抚册封:把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东自幽州、西至灵州一带;封突 利可汗为顺州都督,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 ②唐蕃联姻: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2)意义: ①巩固边疆:巩固了西北边疆,扩大了版图。 ②国威远播:使中西交通迅速发展起来,唐朝国威远播到地中海沿岸,成 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③唐太宗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被漠南、漠北的各族首领尊称为 “天可汗”。
-8-
二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首页
探究点一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史料导入●
贞观年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
人民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练习题
1.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虏东突厥的首领是()A.皮罗阁B.颉利可汗C.大祚荣D.骨力裴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突厥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在隋初分裂为东西二部后,强大的东突厥不断骚扰唐朝边郡,629年,唐太宗发兵10余万打败他们,并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及依附于突厥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理,因而受到他们的拥戴,被尊为“天可汗”,答案为B。
考点: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尤其要理解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体现和作用。
2.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唐太宗的下列做法能体现该认识的是①发动玄武门之变②轻徭薄赋③慎用刑罚④推行均田制第1页/共10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题干中唐太宗认为天子为政有道人们就会让他当皇帝;如果无道人们则不会让他当,实在是令人心生畏惧。
唐太宗为夺取政权策划“玄武门之变”,该事件是皇室里的皇位之争,与材料无关,故①项错误。
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唐太宗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同时唐太宗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认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故②、③、④项正确。
故选D。
3.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日:“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其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文德治国,崇儒尊孔C.民族团结,对外开放D.节俭戒奢,爱民恤民【答案】D【解析】材料中关键信息“不敢纵逸”反映了唐太宗体恤人民、注重节俭,故选D。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4同步教案: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本课选取中国封建社会中期著名历史人物——唐太宗为典型,从政治统治思想与方略、经济措施、民族与对外政策、个人修养和为君素质等多个视角,全方位讲述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会一代明君的为君之法和治国之道。
学生通过对书籍的阅读或影视的欣赏,早已对唐太宗有“即定印象”,课堂教学犹如“经典再拍”,不可能在“新异”上吸引学生,惟有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刻画和人物的重新定格,以理明义,加深学生认识。
课文以“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的出现、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开放的对外政策、晚年的反省为栏目标题,已基本框定了唐太宗“功大于过”的评价方向。
但教学中因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即如“贞观之治”,背后依然隐藏着阶级剥削与压迫;同时加强对社会焦点、热点的联系,如盛世的出现与人才、制度的关系,选官与用人与社会兴衰治乱的关系等等,估计需要2课时。
1、掌握课文重要概念: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羁縻府州2、理解“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其积极影响;唐太宗的对外政策及其积极影响;唐太宗的晚年自评3、通过唐太宗的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关心百姓疾苦、晚年自省,认识其作为一代明君的为政策略和智慧;通过唐太宗实施的开明民族政策和全方位对外政策,认识唐朝民族友好交往的方式、影响的对外交往的繁荣局面;通过归纳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诸方面的政策,全方位认识其治国方略及其借鉴意义。
4、掌握重大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原则,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军面形成的历史原因、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教学难点】: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对当时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直接导入法:上两节课,我们通过对秦始皇作为的概括进行了综合评价:他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
他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开创历史发展新纪元,并且他还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但又实行暴政,秦短命而亡。
历史人民版选修4学案专题一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清单一唐朝建立过程的功绩东征西讨定基业1.反隋建唐(1)背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全国农夫起义风起云涌,隋朝覆亡已是大势所趋。
(2)过程:①树立义旗:617年,李渊正式举起反隋大旗,锋芒直指隋朝的统治中心——关中。
②收揽人心:一面废除隋朝严酷的法律,开仓济贫;一面收编各地的反隋义,取得各地士绅的支持。
③推翻隋朝:李渊队开进长安,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杀,隋朝灭亡。
④建立唐朝: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受封为秦王。
2.统一全国(1)从617年到618年,李世民率击败薛举集团,消退了来自背后的威逼。
(2)击溃勾结突厥攻入河东地区的刘武周集团。
(3)战胜窦建德部和王世充集团。
624年,唐朝统一全国。
清单二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击破东、西突厥1.李世民登基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迫父亲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贞观。
2.击破东、西突厥(1)629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等分路出击东突厥,突利可汗投降,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
(2)635年,唐太宗派李靖等率进攻吐谷浑;642年,唐击溃西突厥,西突厥灭亡。
3.开明的民族政策(1)表现:①安置东突厥:把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东自幽州、西至灵州一带;封突利可汗为顺州都督,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
②和吐蕃和亲:派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2)意义:①稳固了西北边疆,扩大了幅员,使中西交通快速开展起来,唐朝国威也远播到地中海沿岸。
②唐太宗妥当处理少数民族关系,被漠南、漠北的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深化认知](1)唐太宗的主要事活动:东征西讨,为建立封建统一的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绩;击破东、西突厥,稳固了北部边防,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
(2)李世民对东突厥将领实行封官晋爵的措施,这些措施是用怀柔的政治策略来处理民族问题,这种方法比拟妥当,政策比拟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固。
清单三治理国家的成果贞观之治1.消失缘由(1)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唐太宗最为后世称道的是其虚心纳谏和用贤之风,其中,又以他对魏征的态度和做法最为典型。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优秀教学案例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才能。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才能,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反思与评价:在本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学习内容和收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理解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表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4.唐太宗的文、修建学校、科举制度的发展等,展示唐太宗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事业的重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题目: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讨论题目,如“唐太宗的政治改革对唐朝的影响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表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使学生对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4.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高中历史专题一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人民版选修4
第2课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
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大胆地独立自主地开展人物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结合客观物质生活生产条件来把握社会变革的特点,把握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与中华文明发展、嬗变的关系,以及历史人物重大活动的本质特性性;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对比分析,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运用史料,力避空泛、片面、主观和机械的人云亦云的所谓“历史分析”,从而达到科学、全面、客观地探究和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走向强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
而唐太宗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与“贞观之治”的关系难点: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知识不够系统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开创“贞观之治”局面的皇帝是谁?(唐太宗引入)讲授:一、东征西讨定基业(学生自学了解)(1)劝父起兵,推翻隋王朝建立唐王朝(2)平定割据政权:①平定薛举父子②击溃刘武周③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
二、杀兄逼父夺位登基(学生自学了解)玄武门之变①原因: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功绩最大,手下人才最多,形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集团。
②过程: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
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性质: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三、贞观政绩流芳千古(学生自学后归纳)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主观上:A.吸收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B.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2)客观上:A.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创造了条件B.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2、贞观新政的表现1)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虚心纳谏,选贤与能、慎用刑法,颁行《唐律》、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影响: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化重为轻,稳定社会秩序,扩大统治基础2)经济1.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2.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3.劝课农桑,不夺农时:4.设置义仓,救灾备荒;5.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6.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
历史学案人教版选修4 第1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目标导航] 1.了解玄武门之变,把握唐太宗登上皇位的条件和必然性。
2.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以及唐太宗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理解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3.结合唐太宗的历史贡献及其晚年的反省,理解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其历史启示。
一、玄武门之变1.背景(1)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隋朝,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统一后,设立“文学馆”,收罗人才。
(3)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联盟,反对李世民。
2.经过(1)李世民收买太子府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2)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建成、李元吉,最终登基。
[历史认识]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1.唐太宗的措施(1)吸取隋亡教训,深信“民本”道理。
(2)政治上:选贤任能,虚怀纳谏,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能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
(3)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4)律法上: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制定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的《唐律》。
(5)文教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历史认识]“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背景(1)唐初,中国北方、西部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
唐高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2)唐太宗巩固统治后,开始经营中国边疆。
2.措施(1)武力征讨:先分别讨伐,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
(2)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设计
3.请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从唐太宗治国策略中得到的启示,字数在500字左右。
此项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4.请学生搜集与唐太宗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成语,并进行简要介绍。
此项作业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对唐太宗时期史实的客观评价,尤其是对唐太宗个人品质、政治才能的准确把握。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评价唐太宗时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唐太宗的生平事迹及其在位期间的政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一系列问题,如“唐太宗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他在位期间有哪些重要举措?”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会提供一些讨论题目,如:
1.唐太宗如何通过政治改革提高政府效能?
2.唐太宗的经济政策对促进农业和商业发展有哪些作用?
3.唐太宗如何通过文化交流提升唐朝的国际地位?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对唐太宗治国策略的理解,并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首先,我会详细讲解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包括政治上的清明、经济上的发展、文化上的繁荣等方面。我会强调唐太宗的改革举措,如推行科举制度、减轻赋税、重视法制建设等,以及这些举措对盛唐伟业的贡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对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深入探讨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在这些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影响。
人教版历史选修4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word学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ADC 6~10 BBABA
二、非选择题
1一、(1)共识是:若是滥用民力,将会致使人心离散、政权覆亡。
全然目的: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保护开辟不久的基业,幸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唐太宗调整政策,增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方法。
显现了社会安宁、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3)从与民休息边为苦役百姓。
(4)唐太宗的统治是成立在剥削和奴役农人的基础上的,他即位之初,擅长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较轻。
取得必然业绩后,情形就不同了。
在封建社会中,即便“贞观之治”如此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课件:1.2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规范解答】
第(1)问提取材料“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于
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的信息,从人 数、部门、职权等角度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中“隋炀帝暴虐,臣下 钳口,卒令不闻其过”的信息从君、臣两个角度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的御 史制度、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 怨滞”的信息,从决策、监察制度、个人等角度作答。
①解除了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
③促进了汉族与突厥经济文化的联系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唐太宗时期,通过汉族与突厥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突厥社 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3.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最能体现他“外举不避仇”的用人风格的是( A.提拔尉迟敬德 C.起用杜如晦 B.提拔房玄龄 D.重用魏征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论君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的 影响。
【解析】
探究点 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 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顺乎事理人情)。„„古人云: ‘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 史料中唐太宗反对 的东西),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奢华,提倡节俭, 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 并对“王公以下” 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 的生活做出具体规 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定。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 无饥寒之弊。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当堂检测
1.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个皇帝,曾受封“秦王”,以“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
李世民的夺位行为违背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纲常”③西周的宗法制④老子的“道”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3.封建史学家描述“贞观之治”时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史学家对“贞观之治”有夸大溢美之词B. 反映出唐太宗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C. 说明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D. 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贞观之治”的真实面貌4.李世民死后,其武才人被李治纳入宫中,封为昭仪,最终成为皇后。
其实整个唐代妇女改嫁非常普遍,包括皇家公主、达官贵人,皆无禁忌。
这反映了唐代()A. 否定了儒家纲常伦理观念B. 男女平等观念被认同C. 市民文化开始影响婚姻观D. 自由开放的时代风貌5.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
”下列不属于唐太宗功绩的是()A. 巩固统一,维护主权B. 文德治国,完善科举C. 不夺农时,轻徭薄赋D. 重用人才,善于纳谏6.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A. 成为贤明君主B. 笼络人才C. 维护封建统治D. 减少决策失误7.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独朕爱之如一。
”又说:“中国百姓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犹如枝叶。
”材料说明唐太宗()①主张民族平等②民族政策开明③具有民族歧视思想④带有排外倾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8.唐太宗曾经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2.
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1.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内容。
它从政治统治思想与方略、经济措施、民族与对外政策、个人修养和为君素质等多个视角,全方位讲述并分析了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明君的为君之法和治国之道。
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以其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行为,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要求:基本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发展要求: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说明: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入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玄武门之变”与“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中已学过有关唐太宗的知识,且平时多多少少也有看过关于唐太宗的影视作品,对唐太宗这一人物应该比较熟悉,这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和目标的达成。
2、高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主动参与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学生预习解决,突出重点难点的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的历史贡献,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课前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查找历史资料,了解唐太宗,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由学生设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③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实时体验,评说唐太宗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会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等方面的诸多示例,感受唐太宗的优秀品质,并以此为借鉴,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进展中的历史作用。
一、东征西讨定基业1.举兵反隋隋炀帝的暴政使全国农夫起义风起云涌,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李世民受封为秦王。
2.统一全国617~624年,李世民率军先后击败薛举、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军事集团,唐朝统一了全国。
3.夺取帝位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自己当上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特殊提示]“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政治现象。
对于此类大事的评价,既不能简洁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二、击破东、西突厥(民族政策)1.击破东突厥(1)东突厥颉利可汗率10万铁骑兵临长安四周的渭水北岸。
(2)唐太宗实行了多种策略应敌,包括乐观备战、和谈及分化敌方的策略。
(3)629年,李世民派大将李靖、李责力出击东突厥,突利可汗投降,颉利可汗被俘。
(4)安置东突厥降部,册封突利可汗、颉利可汗及其他各部酋长,巩固了北方边防。
2.击破西突厥(1)为打通中原和西域各国之间的商路,635年唐太宗派李靖等率军深化吐谷浑腹地,挫其精锐部队,其主帅自杀,其子投降。
(2)642年,唐军沿天山南麓伸展,不久唐军灭掉西突厥。
3.和亲吐蕃唐太宗和吐蕃建立了亲热关系,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唐朝的先进技术、文化传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的进展。
4.影响(1)唐朝国威远播地中海沿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唐太宗被漠南、漠北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规律总结]唐朝民族团结和进展的缘由:(1)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盛世之朝,为大规模开展民族交往供应了物质条件。
(2)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也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3)唐朝宽广的疆域、发达的交通,都为中原与边疆的沟通、沟通制造了有利条件。
(4)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深化探究]探究点李世民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新唐书》思考据材料一、二,概述唐太宗对于战斗的态度及边疆政策。
答案战斗频繁,不利民生。
以战斗手段平定边疆,用怀柔政策巩固统治。
三、贞观之治1.表现封建政治比较开明,社会经济快速进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文化艺术富强,中国封建社会毁灭了空前的富强局面。
2.缘由(1)虚心纳谏,重用贤能之士,尤以对魏征的态度和做法最为典型。
(2)心存百姓,不断反思。
(3)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与民疗养生息,进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重点精讲]“贞观之治”毁灭的缘由、表现(1)缘由: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因而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
(2)表现:①选贤任能,革新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唐律》等。
②实行疗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促进封建文化向高峰进展。
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亲热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沟通。
⑤对中外文化实行开放的政策,加强与亚洲、非洲地区的友好往来。
[深化理解]“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确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转变封建社会的基本冲突,“治世”的富强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宽敞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归纳总结](1)唐太宗在灭隋建唐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2)玄武门之变当然是唐太宗剥削阶级自私本性的暴露,但客观上又是对传统的重长幼、轻德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挑战,而奋勉有为的李世民的成功,也有利于唐初社会的进展;(3)唐太宗广求贤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励精图治,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政治局面,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辉煌时期;(4)唐太宗进步的民族观和开放的对外政策,进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增进了与世界的交往。
[名师点津]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进展中的历史作用:(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进展,阶级冲突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展。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颜色,并对世界文明的进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擅长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力气,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并对以后历朝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化探究]探究点1“贞观之治”的缘由材料李世民是一位智勇兼备的统帅,是一位兼听纳谏的开明君主,争辩李世民,与魏征就有了不得不说的故事。
思考(1)“智勇兼备的统帅”、“兼听纳谏的君主”主要指李世民的什么成就?(2)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成为后世历代明君的典范,李世民这样做的缘由是什么?有何乐观影响?答案(1)统帅:起兵反隋,统一全国;击破东西突厥;统一西域等。
明君:求贤若渴;求谏纳谏,从谏如流。
(2)缘由:吸取隋朝暴政、拒谏灭亡的教训。
影响:削减了决策失误,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毁灭。
[探究点2]“贞观之治”的表现材料材料一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
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五材料二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
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唐]杜佑:《通典》卷七材料三思考(1)从上述材料中可得到哪些与唐太宗相关的历史信息?(2)结合三则材料的共性命置一个恰当的主题名称。
答案(1)信息:浅层信息:这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唐太宗的施政用人原则、贞观时期农村民风的淳朴及物产的丰富状况、文成公主和亲西藏的史实。
深层信息:三则材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李世民作为一位开创了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一代明君的贡献,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
(2)主题名称《贞观盛世局面》或《贞观年间的大唐气象》等。
探究点3对唐太宗的综合评价材料2022年5月,百度李世民论坛的吧主发起了《假如穿越到贞观年月,你期望以怎样的身份毁灭在太宗面前》的大争辩,下面是一些网民的观点:①太宗时代做百姓最欢快……②做像魏征一样直言不讳的臣……③皇子,做他儿子值!……④我免费替他做日本遣唐使的翻译吧……⑤确定不做他的哥哥或是兄弟……思考(1)结合所学学问,说一说以上几位网民分别论述到唐太宗哪些方面的史实,每种观点的各自依据是什么?(2)用简炼的文字说一说自己心目中唐太宗的形象。
答案(1)观点涉及到唐太宗关注民生,留意减轻农夫负担;擅长纳谏,重用人才;著《帝范》十二篇,留意对接班人的培育;对外开放,兼容各民族;玄武门之变,杀兄诛弟夺取帝位等。
(2)李世民助父起兵灭隋,南征北战,结束各地割据势力,于624年实现唐朝的统一大业。
“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后,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财政等方面的改革,留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民族关系,开创了历史上出名的“贞观之治”的局面等,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课堂小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
在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实行安抚、怀柔政策,对外实行乐观友好开放的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进展、文化富强的升平景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对后世还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殊是其晚年的自我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供应了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因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进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C.为李世民把握唐政权扫清了道路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对政权的争夺。
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了皇位。
2.《贞观政要》载:唐太宗曾经说“(一切重要政务)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与事稳便,方可奏行。
”为此,他实行的主要措施是()A.进展完善三省六部制B.进展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C.颁布《唐律》,约法省禁D.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答案A解析由材料“百司商量,宰相筹划”等信息可知是三省六部制。
3.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不行不察也。
”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答案A解析材料意思是要能容下不同的意见,而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往往都是出于公心。
B、C、D三项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
4.唐太宗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此他()A.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B.实行疗养生息的政策C.在周边设置羁縻府州D.册封少数民族的首领答案B解析小农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民”主要是指小农。
四个选项中,与农夫直接相关的只有B项。
5.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而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而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B.留意反省和总结阅历教训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爱好答案B解析“成迟败速”“失易得难”是唐太宗对政治统治阅历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6.阅读下列材料:有一次,唐太宗问几个大臣:“我的才能比不上古人,可比古人成果大。
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请你们大胆地说,说错了也不要紧。
”于是,大臣们说开了。
有的说是唐太宗威望高,有的说是唐太宗本事大,说了半天,都是说唐太宗的好话。
唐太宗听了,很不以为然地说:“你们说得都不对。
我成功的缘由有五条:第一,过去的皇帝经常嫉妒有才能的人。
我不这样,我见了谁有才能就兴奋,好像就是我自己的才能似的;其次,我用人都是要用他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不要求一个人样样都行。
第三,我不像有的皇帝那样,对有功的人就宠爱得抱在怀里,对犯了错误的人就厌烦得要推到沟里去。
我是敬重有功的人,也原谅犯错的人。
”大臣们听了,一个劲儿地点头,觉得皇上说得透。
只听唐太宗连续说下去:“第四,过去有的皇帝,忌恨敢说直话的大臣,任凭杀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