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一.坐标计算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直线上计算公式: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x=d×cosà∆y=d×cosà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à起点计算点终点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D=2 RSinδδ=90×L/(πR)δ---------圆曲线偏角D ---------弦长L --------为弧长α=α(z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x=D*COSα△y=D*SINα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δ=L²/6RL0X1=L-(L^5/40R²L0²)Y1=L³/6RL0D=√(X1²+Y1²)α=α(h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符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

符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
高差闭合差:f h=∑h-(H始-H终)
允许值:f h允许= +12SQRTn÷1000 (在平坦地区f h容=±40SQRTL L为以km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在山地每km水准测量的站数超
过16站时f h容=±12SQRTn)
当f h≦f h允许时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先计算出每一站的改正数:f h/n
在拿每一测段的的测站数乘以每一站的改正数即可求出每一测段的
改正数
SQRT是平方根号
分等级分测距、测站数给出谢谢
另解例题:
水准测量中,若水准基点离工地4Km。
中间转折16次,那么其允许误差为多少
2014-05-07 21:33
提问者采纳
图根限差40√L 或12√n
四等限差20√L 或6√n
L:水准路线长度 n:水准测站数
平地一般采用L计算,山地采用n计算
一般城市施工测量为图根要求。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一、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概述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是指在五等水准测量中,由于观测误差、仪器误差、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闭合差是衡量水准测量成果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工程测量、地形测绘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方法1.闭合差的计算闭合差的计算是根据测量的观测值和测站数来进行的。
观测值包括水平角、垂直角、距离等,测站数是指在一条水准路线上进行的观测点的数量。
通过计算闭合差,可以评估水准测量的精度。
2.闭合差的调整步骤(1)根据测量数据计算闭合差。
(2)分析闭合差超限的原因,如仪器误差、观测误差等。
(3)针对超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仪器误差,可以更换仪器或采用校正方法;对于观测误差,可以增加观测次数或采用加权平均法等。
(4)对调整后的闭合差进行检验,确保满足精度要求。
3.调整原则与注意事项(1)遵循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的原则进行闭合差的调整。
(2)在调整过程中,注意保持水准路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调整后的闭合差应满足精度要求,以确保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三、高程计算表的编制与应用1.高程计算表的构成高程计算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测站名、高程值、观测日期、观测员等。
高程值是根据水准测量结果计算得出的,用于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
2.高程计算表的填写与审核(1)根据测量数据,填写高程计算表。
(2)审核高程计算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高程计算表应与其他测量资料一同归档,以备查阅。
3.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场景高程计算表主要用于工程测量、地形测绘等领域,可以为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高程数据。
此外,高程计算表还可以用于监测地面沉降、滑坡等地质灾害,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四、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与高程计算表的结合实践在实际工程中,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和高程计算表密切相关。
通过对闭合差的调整,可以提高水准测量的精度。
同时,高程计算表为工程提供了可靠的高程数据,有助于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原创实用版4篇】目录(篇1)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正文(篇1)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五等水准测量是我国工程测量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对地面高程进行测量,以确定各个测站点的高程值。
五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包括: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 10mm;水准路线长度小于 16km;使用 ds3 仪器和双面水准尺;与水准点联测要往返各一次,环线或附合往一次即可。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在五等水准测量中,闭合差是指测量结果中各测站点高程值的代数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
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是:在平地上,采用水准路线长度(L)计算;在山区,采用测站数(n)计算。
三、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高程计算与调整是五等水准测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高程值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高程计算与调整,可以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并改正测量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四、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在实际的五等水准测量工作中,需要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闭合差,并对高程值进行调整。
为此,可以使用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该表以测站数(n)或水准路线长度(L)为依据,列出了各种可能的闭合差与高程改正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查表,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任务。
综上所述,五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基本任务,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是确保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目录(篇2)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正文(篇2)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五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水利工程等领域。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一、水准测量内业的方法: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终端水准点的已知高程,和经水准路线观测、推算的高程之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
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h f 为:h f =∑测h- (始终H H -) (2-8)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h f =∑测h(2-9)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
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平地 容h f =L 40±mm山地 容h f =n 12±mm (2-11)式中,L ―水准路线全长,以km 为单位;n ―路线测站总数。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若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行调整。
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i h = -i hL L f ⋅∑(平地) ⊿i h = -i hn nf ⋅∑ (山地) 式中, L ∑―路线总长;i L ―第i 测段长度 (km) (i =1、2、3...);n ∑―测站总数;i n ―第i 测段测站数。
3.计算待定点的高程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h i 改=hi+⊿h i i =1,2,3,……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
二、举例1.附合水准路线算例下图1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为例,已知水准点A 、B 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
图1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示意图测段号 点 名 测站 数 观测高差/m 改正数 /m 改正后 高差/m 高 程 /m 备注 1 2 3 4 5 67 8 1 BM1 8+8.364-0.014 +8.350 39.833 148.183 23-1.433-0.005-1.438 246.745 34-2.745-0.007-2.752 343.993 45+4.661-0.008+4.653 BM248.646 ∑20+ 8.847-0.034+8.813辅助 计算h f =+ 0.034m容h f =2012±= ±54mm1〕将点名、各测段测站数、各测段的观测高差i h 、已知高程数填入表2-2内相应栏目2、3、4、7(如系平地测量,则将测站数栏改为公里数栏,填入各测段公里数;表内加粗字为已知数据)。
水准仪使用及计算方法

水准测量的实施一、水准点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建立用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控制点—水准点(BM)。
水准点有永久水准点和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标志后,在水准记录本绘制“点之记”,绘制水准点的草图、对周围附近情况加以说明,注明水准点的编号。
图5 水准点(单位:cm)二、水准路线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按照已知水准点布设情况,水准路线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图6 水准路线的形式A:闭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又闭合到原来点的环形路线。
B:附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符合到另一高级水准点的路线。
C:往返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到终点,又从终点返测到原来高级点的往返路线。
支水准路线长度为1~2Km。
三、水准测量的实施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测量法、改变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进行测量。
往返测量法步骤:设定已知一水准点BM高程(123.446m),要测定B点的高程。
如图所示:图7 水准测量的实施1、置水准仪于距已知后视高程点A一定距离的I处,并选择好前视转点ZD1,将尺置于A点和ZD1点上。
测站在后视点与前视点的中间。
2、将水准仪粗平后,先瞄准后视尺,消除视差。
精平后读出后视读数a。
3、转过望远镜照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b。
至此完成了一个测站的观测任务。
(架一次仪器叫一个测站)4、将仪器搬迁到下站II站,把第I站的后视尺移到第II站的转点ZD2上,此时第一站的前视成了第二站的后视。
5、按2.3步骤测出第II站的后、前视读数。
如此重复至B点。
表2-1 水准测量记录表第四节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数据经检核后,如果满足了精度要求,就可以进行内业成果计算,即调整高差闭合差(将高差闭合差按误差理论合理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中去),最后求出未知点的高程。
一、高差闭合差计算1、计算校核Hab=∑H=∑a-∑b2、测站校核水准测量是个连续的过程,一个测站的误差或错误有累积影响,为了保证每个测站的正确性。
高差闭合差计算原理及公式精编版

1.385
1.124
1521.728
1520.343
0.002
1520.345
3
1.869
1.674
1521.923
1520.054
0.004
1520.058
4
1.425
0.943
1522.405
1520.980
0.006
1520.986
等外水准测量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为:
可见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可以进行闭合差调整。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经过了5个测站的观测,在终点上积累了-10mm的误差,在同条件观测下,可认为每个测站产生误差的机会均等,那么这-10mm的误差可以平均分摊到每个测站之中,即每个测站在高差测量上产生了-0.002mm的误差,那么在平差时可认为每个测站上的平均改正数为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计算出的平均改正数假如不能除尽,应将所得结果存贮到计算器中,不得进行四舍五入。
0.213
5
1.367
1.212
1521.193
-0.365
6
1.732
1520.828
BM(H=1520.838m)
∑
7.513
6.685
0.828
注:1、从备注一栏可知,这是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2、测站数等于后视读数的个数,即5个测站;
3、高程可用读数的总和、高差法、视线高法、Excel等多种方法求得,本例采用高差法求得各测点高程。
1521.201
1521.193
0.008(0.002×4)
5
Ⅳ站待测点
Ⅴ
-0.365
0.002
-0.363
1520.838
1520.828
高差闭合差计算原理及公式

建筑工程测量中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摘 要: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可以通过计算高差闭合差来检核观测成果的质量。
而高差闭合差这一概念,在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
文章从高差闭合差计算、调整和高程计算三个方面入手, 给出了对高差闭合差理解的思路,以及在控制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平差的新方法。
经实践验证,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平差 0 前言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必须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水准测量是精确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沿线布设临时水准点,从已知点出发,沿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等三种路线进行水准测量,三种水准路线的区别见表1。
由于支水准路线缺乏检核条件,规定在支水准路线中必须进行往返测量。
这样,在三种水准路线中,终点都是已知点。
表1 水准路线的区别水准路线 起点 终点 起点与终点的位置备注 闭合水准路线 BM1 BM1 相同 环线 附合水准路线 BM1 BM2 不相同支水准路线 BM1BM1相同沿原路线返回。
如:BM1→1→2→3→4→3→2→1→BM1由于仪器(工具)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测量误差的存在,在水准测量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
当待测点距已知点较远时,经过多测站的观测后,在待测点上必然积累了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的多少只有通过多余观测才可得知。
多余观测在这里体现为对终点进行观测。
用终点的实测高程与终点的理论高程去进行比较,从而得知产生了多少误差,这个误差就是高差闭合差。
对水准测量的成果进行检核,当测量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必须对产生的测量误差,即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这就是控制测量中的平差。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相关书目 [1]中,高差闭合差可以定义为:在控制测量中,实测高差的总和与理论高差的总和之间的差值,表示为∑∑-=理测h hf h 。
在外业时,可用该公式检验外业的质量,判断是否结束外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2.阐述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讨论高程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4.说明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正文
一、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概述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计算地形高程的工具,主要应用于测绘工程和水利工程等领域。
通过该表,可以对五等水准路线的闭合差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得到更准确的地形高程。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闭合差分为正闭合差和负闭合差,正闭合差表示测量值大于理论值,负闭合差表示测量值小于理论值。
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闭合差 = 测量值 - 理论值
通过计算闭合差,可以评估测量的精度,如果闭合差过大,则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调整。
三、高程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高程计算是指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地形点的高程值。
高程计算的主要方法有水准测量法、三角测量法和气压测量法等。
水准测量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
1.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每个测量点的高程值。
2.对测量点的高程值进行平差,消除测量误差。
3.根据平差后的高程值,绘制地形图。
四、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在测绘工程和水利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测量精度,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在以下场景中,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发挥着重要作用:
1.测绘工程:在国土测绘、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需要对地形进行精确测量,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2.水利工程:在水库、河道和灌溉工程等项目中,需要对地形高程进行准确计算,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