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价值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报告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报告

《课程与教学论》读书报告《课程与教学论》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其作者、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威廉瑞德桑吉斯(William R.Sangster)提出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深入洞察,开拓了课程与教学方面的新理论,深入分析了当前教学理论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其框架。

该书着眼于传统及新型教学模式,论述了课程与教学设计的意义,从中探讨了教学实践与教学模式的关联性,以及如何有效的运用教学方法将课程设计付诸实施的步骤及要点。

桑吉斯以一种全面的视角来探讨教学理论,他从教学者的角度出发,深刻阐释了教育的全面性。

从学校的教育结构,教学流程,教学方式及教学工具,桑吉斯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强调老师对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的重要性,他所提出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极具前瞻性,激励和鼓励老师们积极投身于日常教学实践,以为所教科目增加深度,开发学生的潜能。

桑吉斯还强调,在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教学者的角度,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他主张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真正的学习兴趣。

此外,桑吉斯还介绍了多种评估方法,以及如何有效的管理教学,提出了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的建议,以帮助教师们更好的把握教学的节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他还探讨了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的学生,强调使用根据学段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桑吉斯深刻而深入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课程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从而为课程与教学设计带来新的思路,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发展,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启发。

本书既可以为教师们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也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及更有利的考试环境。

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的重要学科,它探讨的是关于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教育领域,课程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建着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因此,了解和研究课程与教学论对于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管理者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核心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过程。

它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有效。

课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政策、教材选用、评估方式等因素,确保教学能够符合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

课程与教学论还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技巧和策略,它包括教师讲解、示范、引导、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

教学过程则是指教学活动发生的过程,包括教学的组织、课堂的氛围、学生的参与等。

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我们旨在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课程与教学论也关注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估。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的过程。

它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各种评估数据,评判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为课程改进提供反馈和依据。

教学评估则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监控的过程。

通过教学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我们可以改进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推动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化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教育。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1.课程性质《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是教育类本科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2.课程目的与任务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扎实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专业技能,科学地观察、描述和解释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自主地发现、分析并解决基础教育一线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为从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主要知识点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要点:1.课程与教学的内涵;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课程与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发展历程3.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4.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重点: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的逻辑起点难点: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目标要点:1.课程与教学目标概念;功能;依据和取向2.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呈现重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难点:任务分析与目标表述第三章课程与教学内容要点:1.课程与内容的含义及特点;不同取向及原则;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的原则2.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3.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内容特点重点: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内容特点难点: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第四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要点:1.课程实施的含义;基本取向;课程实施与学习方式的变革2.教学过程的内涵;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3.教学过程要处理好的基本关系重点: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难点:教学过程要处理好三个基本关系第五章课程与教学评价要点: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历史发展;类型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意义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对象4.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5.发展性评价体系与方法重点:发展性评价的内涵及教育功能难点:发展性评价的主要方法第六章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要点:1.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概述2.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重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难点: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第七章教学设计要点:1.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其特点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重点: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难点:如何设计问题情境。

2024年《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范文(二篇)

2024年《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范文(二篇)

2024年《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范文2024年,《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对于我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我学到了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对于课程设计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只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并没有深入思考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目标。

而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我了解到课程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来进行设计。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学到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我对于教学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培养了一定的教学技巧。

最后,在教育意识方面,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我深入了解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导语:课程论和教学论是教育学中两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

本文将从定义、内涵、关系等多个角度探讨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一、定义与内涵1. 课程论:课程论是研究课程的学科,主要关注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它研究课程的理论基础、目标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问题,旨在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2. 教学论: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学科,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

它研究教学的原则、方法、手段、技巧等问题,旨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关系的内在联系1. 目标导向:课程论和教学论都是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为导向的学科。

课程论关注课程的目标设置,教学论关注教学的目标实现。

两者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2. 相互依存:课程论和教学论是相互依存的学科。

一个优秀的课程需要教学论的支持和指导,而教学论的研究也需要以课程为基础。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构建起教育教学体系。

3. 互补关系:课程论和教学论相互补充,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课程论研究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为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教学论研究教学的实施和评价,为课程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反馈和建议。

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交叉点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程论和教学论的交叉点之一。

课程论研究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教学论研究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和技巧。

教学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既要符合课程的要求,又要适应教学的实际情况。

2.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另一个交叉点。

课程论研究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教学论研究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改进。

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成果等因素,为课程的改进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应用1. 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绪言1、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和教学论这两个相互独立又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必须整合的产物。

2、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联系实际,学思结合;注意扩展学习。

3、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的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的基本专业工作,学好它帮助你在今后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一、识记:1课程: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产物。

2:学科课程: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又称为分科课程。

3:活动课程: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4:综合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过程。

5:隐性课程: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或全部的教育活动。

6: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7:课程标准:既学科课程标准。

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二、理解1、简要回答课程与学科的关系?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是现代课程知识的主要里来源,课程意义上的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是一种与活动管理相对应的课程类型。

2、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外部因素:社会:社会的性质决定课程的性质:社会政治领域决定着课程的政治立场和育人方向;社会经济领域决定课程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和效果;文化状况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特色。

儿童:儿童观又直接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里逻辑;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内部因素:学制:学制的规划与课程的规划往往相伴而生;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只有掌握一定的规律,才能使理论有效与课程实践;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三、应用1.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含义一、课程的含义词源分析:二、中国: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维护课程, 必君子监之, 乃依法治。

”首次使用了“课程”一词。

宋朝时朱熹提到的课程已经与现在的意义相近了, 大致说包括了学习的内容和进程安排。

三、在西方, curriculum(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跑马道的意思。

引申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的安排。

四、几种典型的定义1.课程即教学科目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在历史上由来已久, 如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音乐、天文学), 但只关注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 容易忽视学生的智力发展, 情感陶冶, 创造力表现, 个性培养及师生互动等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这一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 甚至把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即把所有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都组合在一起, 以图对课程有一个较全面的看法, 但把计划的教学活动安排作为课程的主要特征, 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上, 而不是放在学生的心里体验上。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一些学者认为, 课程不应该是活动, 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 这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但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在客观上是分离的, 两者不可能完全一致。

4.课程即学习经验杜威提出, 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

主张从儿童出发来设置课程, 儿童的生活和需要时课程的出发点, 课程必须由经验才能构成, 即以经验为本质, 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从知识本位走向经验本位。

这种概念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 却忽视了学科知识体系, 而且不容易实施。

5.课程即文化的再生产持这观点者认为, 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 实际上都是这种社会文化的反映, 学校教育的职责就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但社会中存在大的偏见, 不公平的现象, 倘若教育者以为教育无需关注社会文化的变革, 那就会使现存的偏见和不公正永久化。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4.程序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近几十年间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认识。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手段(2)教学手段现代化(3)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二、简答题
1.教学手段有何功能,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发挥教学手段的功能?
2.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二、简答题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2.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3.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4.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简答一般教学目标编写的三种表达方式。
三、论述题
1.简述设计和编写教学目标的原则与方法。
2.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模式(2)产婆术(3)做中学(4)范例教学
一、名词解释
(1)课堂教学管理(2)课堂规则(3)课堂时间管理(4)课堂问题行为
二、简答题
1.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制定课堂规则的依据和要求有哪些?
3.常用的课堂时间优化管理策略有哪些?
三、论述题
1.简述常见的几种课堂管理模式。
2.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管理策略
第十三章
一、名词解释
3.校本课程开发有何特征?
4.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5.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有哪些?
6.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7.校本课程开发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泰勒原理
2.试述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2)教学的基本要素(3)新教育运动(4)教学本质(5)优化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总结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总结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总结本学期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我深入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学的原理,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课程与教学论让我了解了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智慧和创造力的公民。

这个认识让我对教育充满了热情和责任感,我将来希望能够成为一名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优秀教师。

其次,课程与教学论让我认识到教学的核心是学生。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此外,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

另外,课程与教学论还让我了解到教学的质量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帮助,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教师的反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改进不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最后,课程与教学论也让我了解到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网络教学、探究式教学、游戏化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改革的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综上所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教育的目标和意义,认识到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创新和改革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认识和理解

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认识和理解

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总称。

而教学论则是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学科,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等方面。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设计是指通过对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方案。

好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则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需要结合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要借鉴这些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需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都不尽相同,因此,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要注重实际情况的分析和应用。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结合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课程与教学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课程与教学整合论一、概述课程与教学整合论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核心议题。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视为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现象,其背后涉及到教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在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经历了从融合到分离,再到重新整合的过程,这反映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这导致课程与教学逐渐分离。

这种分离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也体现在实践层面。

课程被视为一系列预设的知识体系,而教学则被视为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

这种分离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的同质化、教学方法的单一化等,这些问题限制了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逐渐兴起。

这种理念强调课程与教学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认为课程不仅仅是预设的知识体系,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而教学也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还包括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的过程。

这种整合的理念旨在打破课程与教学的界限,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课程与教学整合论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涉及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深层次问题,也涉及到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现实问题。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来说,深入探讨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课程与教学整合的背景与意义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源于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思考。

传统教育模式中,课程和教学往往被视为相互独立的实体,课程设计者制定课程内容,而教师则负责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

这种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与实际教学之间的脱节,以及学生学习体验的碎片化。

这些问题促使教育界重新审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寻求更加高效和全面的教育模式。

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建构主义以及整体教育观念。

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者如何主动构建知识,而社会建构主义则侧重于学习过程中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

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
《课程与教学论》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体现时代的变革; –教育目的或目标:德性/智慧和笃信;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内容; –遵循万物的顺序;彻底、迅速和愉快的原则; –班级授课教学思想; –局限:宗教基石和比喻论证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的定义根据传统知识分析,知识具备三个特征:
– 被证实的(justified) – 真的(true) – 被相信的(believed)
古希腊时期,知识被认为是通往真理的途径; 文艺复兴至今,对知识看法逐渐转变成一种相 对的工具。
《课程与教学论》
知识的定义
Purser & Pasmore则将知识定义为:“用以制 定决策的事实、模式、基模、概念、意见、 及直觉的集合体。”
《课程与教学论》
(二)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样和 实际能怎么样三个角度来分类研究。 问题的上述三个角度可以是从同一问题的三个方面来研 究;也可以据此对不同的问题有所角度侧重。这就有了 不同类型的问题。 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包含有各自相对独立的范畴。 (三)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课程与教学论》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从文本形式看,课程有多种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 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规定学校课程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 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课程计 划一般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2.课程标准: 主要指学科课程标准,一般概要地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课程标准和 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联系,但二者还是有区别。 3.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这被看成实施课程的资源和载体。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专题三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一、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的涵义
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 指根据某种思想和理论,确定课程目标,选 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制定课 程评价的工作过程。
(二)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
不同的课程开发模式有不同的教育哲学和心 理学基础,代表不同的课程组织结构和教学 过程。
英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提出过程模 式
斯滕豪斯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 论》 ,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 批判,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过程模式的 课程理论。
斯滕豪斯认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不应当是 按照某些事先决定的行为目标制定出一套 “方案”,然后再加以评价,而应当是一个 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 的研究、开发、评价不是公开的、独立的, 而是一体的,所有这些都集中在课程实践当 中,且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博比特强调课程目标,强调课程目标来自社 会,课程目标应精确,具体。
查特斯课程开发理论(功用分析模式)
查特斯同样从分析成人活动入手,同样重视 课程目标的作用。
他认为,功用分析就是“弄清某一功用和实 现这种功用而形成的结构之各个部分之间的 逻辑关系的分析”,课程目标是由逻辑地对 应起来的功用和完成该功用的结构两部分组 成的。
原则为依据
(2)过程模式的思想基础
①进步主义教育理论
②发展心理学
评价
贡献: 1、为课程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 2、强调教育是一种过程 ,否定了目标模式
在课程目标的行为主义和机械主义偏向。 3、提倡学生主动的学习和建构,重视发现
和探究的学习。 4、强调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 …
局限: 1、缺乏具体明确的课程开发方案和步骤。 2、课程开发仅局限于对学科体系的抽象和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1对课程论半个学期的学习交流,主要是是系统的梳理了课程论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义,课程的分类,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方面中外方面提出的理论,了解了有关课程改革的前沿,知道我国及世界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感觉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开发实施时遇到的困难及弊端。

课程方面的的理论很前沿,但是实施时总是课程与社会发展不同步时才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总是滞后的。

就像西方的一位教育家说的:“世界上没有一个领域向教育学这样,有这么多的空洞无用的教育理论”。

理论是提的非常好,但实施起来受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实施起来也是千差万别,层次不一。

但我们还得努力研究学习课程理论,因为理论指导实践,好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在教育方面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在课程的开发到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课程改革应该分地域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革。

各省市应该根据自己的本土文化和当前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向进行课改和教学。

不可能做到全国一条线,当然今年我国开始的高考改革也正说明了其前瞻性。

《课程与教学论》心得体会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会后,我们课题组又开展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认真学习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又升华了许多,体会也颇为深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一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阐述非常精辟,可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座灯塔。

教学方法,重在激发兴趣,积极引导。

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

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熟悉而又新奇的,怎样引导他们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

儿童的特点之一是喜欢自己动手,小学生刚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十分兴奋和好奇,加上老师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介绍,更加深了一种神秘感,这样使学生对计算机又多了一份兴趣,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好学,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王本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序言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现象、问题、规律。

(二)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

(三)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2、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之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

.3. 教学论研究具有一些基本特征:第一,强调教学论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第二,强调提高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第三,形成了教学论的基本范畴。

第四,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教学思想。

第五,注意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出现了专门的教学实验。

第六,出现了一大批专门研究教学论的教育家。

4.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美国教育家泰勒,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该书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5.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1.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2. 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A. 不能把学过和真正掌握画等号。

B. 掌握课程与教学论有多种途径。

C. 系统学习是全面掌握的基本方式。

D. 真正全面掌握是个长期的过程。

6.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A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B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C注意扩展学习。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1. 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安排。

2. 我国课程论专家施良方把课程定义归纳为六大类型:课程:即1教学科目;2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预期的学习结果;4学习经验;5社会文化的再生产;6社会改造。

3. 学科课程:主要是指从各门学科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由于它是分门别类的设置,所以又被称作“分科课程”。

4. 课程的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A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计划,它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实践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两个相对独立有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要求进行必要整合的产物。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现象.问题,规律;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学术界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标志。

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美国学者泰勒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一)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二)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一)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二)联系实际,学思结合;(三)注意扩展学习。

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就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的五种实践形式: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制定课程计划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基础性,开放性。

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

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社会、儿童、知识。

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之规律。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标准。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社会本位、学生本位。

课程目标的形势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一)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二)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三)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四)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课程内容: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精心选择出来的人类文明的精华成果,是经过改造加工适合与学生学习的教育材料。

评价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评价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评价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
1.介绍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
2.分析《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3.评价《课程与教学论》的贡献和影响
4.提出对《课程与教学论》的批判和建议
5.总结对《课程与教学论》的评价
正文:
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一本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旨在探讨课程与教学的涵义、关系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该书由钟启泉和张华主编,于1999 年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九个章节,着重探讨了有关课程与教学的九个基本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涵义、关系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书中对课程与教学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课程与教学的互动关系。

此外,本书还回顾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论》的一大贡献在于,它不仅从理论层面对课程与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且还从实践层面为教师提供了课程与教学的实际应用方法。

本书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为教师提供了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然而,《课程与教学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本书对课程与教学的
探讨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实际教学案例的深入分析。

其次,本书对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方法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可能会影响读者对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深入理解。

总的来说,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一本关于课程与教学问题的重要专著,对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2021/6/16
18
(6)课程是社会改造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该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 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 ☆主张课程应该使学生摆脱盲目依从制定外部强加给他们的世界观,而是帮助 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参与社会规划,这些都需要使学 生具有批判意识。
2021/6/16
2021/6/16
10
一、课程论的历史发展
(一)课程词源的释义
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代孔颖达《五 经正义》 “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中首次 使用了“课程”一词。
在西方“课程”一词的英语是Curriculum,其词根源于拉 丁语的动词“Currere”。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见于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所著的《什么知识最有价 值》一书中。
16
(4)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课程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 习结果,即把从手段转向目的。 ☆围绕着预定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
2021/6/16
17
(5)课程是文化再生产
在一些人看来,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这种社会文化 的反映,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需要来规定所教的知识、技能等, 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
这种概念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却忽视了学科知识体系,而且 不容易实施。
案例:两万块钱 圆半径的学习
2021/6/16
15
(3)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这一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教学 方法和技术设计等都作为课程。
生成的东西比书面计划的范围要广得多。 会把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上,
2021/6/16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2、课程内容:是指哥们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的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5、课程计划:是指学校关于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学习的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6、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7、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伴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形成的课程目标。

8、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9、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的规范与指导的目标。

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宗旨10、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性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1、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12、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13、课程开发机制: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题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

14、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一种完美、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教育课程和教学的学科,它探讨了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以及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的应用。

这门学科的意义和价值在于:
1. 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教育课程和教学的本质和特征,能够引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更加科学和有效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2. 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了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有助于指导教师掌握更加科学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 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课程与教学论关注教育课程和教学的本质和特点,能够引导教育者反思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优秀的教育课程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和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总之,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对于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