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交叉综合症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作业治疗学第七章名词解释

作业治疗学第七章名词解释

作业治疗学第七章名词解释
认知是认识和知晓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感知,识别、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推理以及表象过程.
知觉障碍是指在感觉传导系统完整的情况下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对感觉刺激的认识和整合障碍,可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局灶性或弥漫性脑损伤患者.
失用症是指在无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性障碍,感觉缺失、视空间障碍,语言理解障碍,注意力差或不合作等情况下,不能正确地运用后天习得的运动技能进行目的性运动运用障碍.
当双侧手指失认同时合并左右分辨障碍,失写.失算时称为格斯特曼综合征,与优势半球角回损伤有关,又称角回综合征.
单侧忽略又称单侧空间忽略、单侧不注意或单侧空间失认,是指对来自损伤半球对侧的刺激无反应,主要以视觉形式表现,也可以表现在近体空间的触觉及空间表象上。

表现为以体轴为中心,离体轴越远越容易忽略.
失认症是指非感觉器官功能不全或智力低下、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言语困难以及对该物不熟悉等原因,而是由于大脑损伤,不能通过相应的感官感受和认识以往熟悉的事物,但仍可以利用其他感知途径对其进行识别的一类症状.
视觉辨别功能障碍指观察两者之间或自己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物
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距离的障碍,包含图形背景分辨困难、空间定位障碍、空间关系障碍、地形定向障碍,物体恒常性识
别障碍等多种症状.
基础认知功能主要包括定向力,注意力和记忆.
常见认知障碍:
1.定向力障碍:定向力障碍表现为对时间和的信息混淆不清.
2.注意障碍:集中性注意障碍,持续性注意障碍、选择性注意障碍、交替性注意障碍意障碍及分配性注意障碍.
3.记忆障碍:。

瞬时记忆障碍、工作记忆障碍及长时记忆障碍.。

《上交叉综合症》课件

《上交叉综合症》课件

实例分析
儿童病例
通过早期治疗和视觉训练,儿童 的上交叉综合症得到改善,视力 得以恢复。
成人病例
通过坚持眼球运动和视觉训练, 成人的斜视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病 情,改善双眼协调性。
手术病例
眼部肌肉手术帮助患者重建眼球 位置,提升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个PPT课件,希望大家对上交叉综合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希望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提高治愈率, 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治疗方法
1. 眼部肌肉手术:通过调整眼部肌肉来纠正眼 球位置。
2. 视觉训练:通过眼球运动和视觉训练提高眼 睛的协调性。
3. 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通过光学矫正来改善 视觉问题。
如何诊断上交叉综合症?
1
眼部检查
眼科医生会进行各种测试,包括视力检查、眼球运动检测和通过特定设备观察眼 部对焦。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眼底检查
通过观察眼底情况来了解眼部肌肉和神经的状况。
3
斜视角度测量
通过测量斜视的角度来评估视觉问题的严重程度。
如何预防上交叉综合症?
1 早期治疗
及早发现并治疗任何眼部问题,可以减少发展成上交叉综合症的可能性。
2 眼睛保护
避免过度使用眼睛,例如长时间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
3 定期眼部检查
定期到眼科医生接受眼部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眼部问题。
上交叉综合症的症状
1 斜视(Strabismus) 2 头部姿势异常
3 视觉疲劳
眼睛朝向不同方向,可能 导致双重视觉或混合视觉。
为了适应斜视,头部会摆 动或倾斜,以保持单目凝 视目标。
由于眼睛对凝视目标的调 整困难,长时间使用眼睛 可能导致眼疲劳。

视交叉及视交叉后视觉通路损害的临床特征

视交叉及视交叉后视觉通路损害的临床特征

视交叉及视交叉后视觉通路损害的临床特征田国红;朱文卿;孙兴怀【摘要】由于导致视交叉及视交叉后视觉通路损害的病变多位于鞍区或颅脑视觉皮质,且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故准确定位、定性诊断是处理这类疾病的关键.典型的双眼颞侧偏盲及同向性偏盲结合针对性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快速对病变的部位及性质做出判断.本文着重描述视交叉、视束及枕叶皮质病变的临床特征,结合影像学对典型鞍区病变如垂体瘤、脑膜瘤及脑血管病、脑萎缩进行分析,有助于后视路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期刊名称】《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年(卷),期】2016(016)003【总页数】6页(P223-228)【作者】田国红;朱文卿;孙兴怀【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20003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在视乳头处汇集成视神经,随后继续向眼眶内延续。

在视交叉(chiasm)部位来自双眼鼻侧视网膜的神经纤维交叉,并进入对侧视束。

视束纤维在外侧膝状体换元后形成视放射,最终投射至枕叶距状裂视觉中枢。

由于视交叉结构的存在,使得该部位损害表现出独特的单眼或双眼的颞侧偏盲(bitemporal hemianopia);视交叉以后病变表现出双眼同向性偏盲(homonymoushemianopia)。

视路不同部位损害对应的常见视野缺损详见图1[1]。

本文中重点以视盘表现、视野损害特征并结合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发现对造成上述损害的重要疾病进行分析,以利于对视路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视交叉(chiasm)为双侧视神经在鞍膈上方汇合而成的重要视通路结构,其宽度约为12 mm、前后径为8 mm,同时构成第三脑室的前下壁。

垂体位于视交叉下方由约10 mm蝶骨凹陷构成的骨质垂体窝中,前上方紧邻视交叉(图2)。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1.视力(visual acuity):即视锐度, 主要反映黄斑区的视功能, 反映了中心视力.可分远、近视力, 后者为阅读视力, 年夜于即是1.0为正常视力, 小于0.5为视力损伤.之马矢奏春创作3.视野(visual field):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 相对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 它反映了周边视力.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 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4.视路(visual pathway):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年夜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 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5.ERG视网膜电图(P46);VEP视觉诱发电位(P47);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P57);UBM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P59);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P65);6.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暗示该点的视敏度, 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 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7.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 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 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 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8.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 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 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 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 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9.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 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 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10.远视:当调节静止时, 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11.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 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12.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安慰缺乏, 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13.斜视:(Strabismus)由于中枢管制失调, 眼外肌力量不服衡, 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 视轴呈分离状态, 其中一眼注视目标, 另一眼偏离目标, 称为斜视.14.老视:随着年龄增长, 晶状体逐渐硬化, 弹性减弱, 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 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年夜约在40-45岁开始, 呈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 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 称为老视.15.散光(astigmatism):眼球在分歧子午线上屈光力分歧, 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16.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光线照射一侧眼时, 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应, 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侧的瞳孔缩小, 称为瞳孔直接光反射.17.睫状充血:是指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 是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一个罕见体征, 但角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也可引起此种充血.18.电光性眼炎(雪盲):电焊、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 称为电光性眼炎或雪盲.19.黄斑: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颚侧0.35cm处并稍下方, 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 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线.20.weiss环:玻璃体与视网膜完全脱离开后, 在视网膜前呈现一个絮状的半透明环形物, 标weiss环.21.睑板腺囊肿(chalazion):常称霰粒肿, 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 于睑板腺出口阻塞和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形成, 由纤维结缔组织包囊, 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理形态似结核结节但不形成干酪样坏死.22.睑腺炎(hordeolum):常称麦粒肿, 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纤体引起的急性炎症.睫毛毛囊及其附属皮脂腺/反常汗腺感染, 为外睑腺炎;睑板腺感染为内睑腺炎.23.翼状胬肉(pterygium):一种向角膜概况生长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 常发生于鼻侧睑裂区.影响美观, 引起角膜散光致视力下降, 若覆盖视轴区则严重影响视力.24.角膜炎(keratitis):角膜防御能力减弱时, 外界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均可能引起角膜组织的炎症发生, 称为角膜炎.25.角膜营养不良: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双眼性、原发性的具有病理组织特征改变的疾病, 与原来的角膜组织炎症或系统性疾病无关.此类疾病进展缓慢或静止不变.在患者出身后或青春期确诊.26.角膜云翳:角膜炎时.若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 通过混浊部份仍能看清虹膜纹理, 称为角膜云翳.27.角膜白斑:角膜溃疡区上皮愈合, 前弹力层和基质层的缺损处由瘢痕组织填充, 如瘢痕厚而呈瓷白色的混浊, 不能透见虹膜者称为角膜白斑.28.角膜后冷静物(KP):炎症细胞渗出物及脱失的色素等随房水对流, 由于循环时温差的关系, 靠近虹膜侧房水流意向上, 靠近角膜侧房水流意向下, 炎症细胞等可冷静于角膜后壁, 形成尖端向角膜中心的三角形排列, 称为角膜后冷静物.29.睑内翻:是指眼睑, 特点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30.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在其内可见到如下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31.眼球穿通伤:锐器造成眼球壁全层裂开, 称为眼球穿通伤.32.眼球贯通伤:钝器或高速飞行的金属碎片刺透眼球壁为眼球贯通伤.33.眼表:是指介入维持眼球概况健康的防护体系中的所有外眼附属器.包括上、下睑缘间的全部粘膜上皮.由角膜和结膜构成.34.流泪:泪液分泌增多, 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35.泪溢:排出受阻, 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称为泪溢.36.泪膜:通过眼睑的瞬目活动, 将泪液涂布在眼表形成的7~10mm厚的超薄层.构成从外到内:水样层、酯质层、粘卵白层.37.泪膜破裂时间:(BUT)方法是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纳溶液,被检者瞬目几次后平视前方, 丈量者在裂隙灯的钴蓝光下用宽型裂隙光带观察, 从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呈现第一个黑斑即干燥斑的时间为泪膜破裂时间.38.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cystitis):最罕见泪囊病, 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 泪液滞留于泪囊内, 伴发细菌感染引起, 多单侧.39.干眼症(dry eye):又称角结膜干燥症(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 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量/质异常或动力学异常, 招致泪膜稳定性下降, 并陪伴眼部不适, 引起眼表病酿成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40.房水闪辉:炎性渗出物进入房水, 在裂隙灯窄光带斜照下, 可见闪光及渗出颗粒在浮动, 这种现象称为房水闪辉.41.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并在一定水平上影响视力者称为白内障,其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 例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等, 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 使其渗透性增加, 丧失屏障作用, 或招致晶状体代谢紊乱, 是晶状体蛋鹤发生变性, 形成混浊.当晶状体混浊使矫正视力下降至0.7以下时称为白内障.42.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 cataract):出身前后即存在、或生后一年逐渐形成的先天遗传障碍或发育障碍招致的白内障, 可家族性也可散发, 可单或双眼, 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43.上睑下垂(ptosis):由于上睑的上睑提肌和mu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 招致上睑部份或全手下垂, 即前视时上睑缘遮盖上部角膜超2mm, 轻者影响外观, 重者遮盖部份或全部瞳孔影响视功能.44.角膜葡萄肿:(Corneal staphyloma Corneal staphyloma)指角膜部位包括虹膜的组织向前异常隆凸. 临床暗示临床上可暗示为整个角膜隆凸, 外观上有牛眼之称.年夜部份病例视力丧失.45.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thalmia):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眼内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另一眼也发生同样性质的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 另一眼被称为交感眼,sympathizing eye).46.真性小眼球(nanophthalmos):是胎儿发育过程中眼球在胚胎裂闭合以后停止发育, 眼球体积较正常者小而无其他先天畸形.47.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亦称MarcusGunn瞳孔.譬如左眼传入性瞳孔障碍时, 用手电筒照健眼时, 双眼瞳孔缩小, 患眼瞳孔由于间接反射而缩小;随后移入手电筒照在左(患)眼上, 双眼瞳孔不缩小或轻微收缩, 因左眼传入性瞳孔障碍;以1秒间隔交替照射双眼, 健眼瞳孔缩小, 患眼瞳孔扩年夜.这种体征特点有助于诊断单眼的黄斑病变或视神经炎等眼病. 48.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Fuchs综合征(Fuchs’ssyndrome)是一种主要累及单眼的慢性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此病发病隐匿;炎症轻微;常呈现角膜后弥漫分布或瞳孔区分布的星形KP、虹膜脱色素等改变;易发生并发性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49.Reiter综合征:Reiter综合征以无菌性尿道炎、眼结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为基本特征, 可察有皮肤粘膜及其它器官病变, 发病前常有发热, 多见于成年男性.50.眼缺血综合征:眼缺血综合征是由慢性严重的颈动脉阻塞或狭窄所致脑和眼的供血缺乏而发生一系列脑和眼的临床综合征.由慢性、严重的颈动脉阻塞或眼动脉阻塞引起.多为老年人.常因粥样硬化, 或炎症性疾病, 动脉阻塞达90%以上的管腔致病.约1/5病例双眼受累.51.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为供应视盘刷板前区及刷板区的睫状后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 致使视盘发生局部的梗塞, 它以突然视力减退, 视盘水肿及特征性视野缺损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52.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 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53.恶性青光眼(malignant glaucoma):又称睫状环阻滞性闭角青光眼(ciliary block glaucoma), 此类房角关闭源于晶体状后的压力, 该压力推挤晶体虹膜隔前移, 招致整个前方变浅, 房角关闭.54.正常眼压青光眼:部份病人眼压在正常范围, 却发生了青光眼典范的视神经萎缩, 视野缺损.55.房角后退性青光眼:少数病人房角后退较广泛, 在伤后数月至数年, 因房水排出受阻发生继发性青光眼.56.眼压(IOP, Intraocular pressure):简称眼压, 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正凡人眼压值是10-21mmHg.57.高眼压症:临床上, 部份人眼压虽以超越统计学正常上限, 但长期随访其实不呈现视神经、视野损害、房角开放.58.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 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59.视网膜震荡:指在伤害后, 后极部呈现的一过性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变白, 视力下降, 受冲击部位传送的感动波损伤外层视网膜, 色素上皮受损, 屏障功能破坏, 细胞外水肿, 使视网膜混浊, 视力可下降至0.1.3~4周后水肿消退后, 视力恢复较好.60.视网膜伤害:有些存在明显的光感受器损伤, 视网膜外层变性坏死, 黄斑部色素紊乱, 视力明显减退, 严重可伴视网膜出血.。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3)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3)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3)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37. Foville syndrome综合征:①脑桥内侧部肿瘤破坏同侧展神经、内侧纵束和锥体束②引起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病侧面瘫及对侧肢体偏瘫35. Weber综合征:又称中脑腹侧部综合征。

①中脑腹侧及大脑脚底肿瘤破坏同侧动眼N和锥体束②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偏瘫③多小脑幕裂孔疝。

38. Parinaud综合征:又称中脑顶盖综合征。

见于松果体瘤,两侧中脑顶盖受累。

双眼垂直运动麻痹,不能向上仰视。

若侵及中脑被盖则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39.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équard syndrome):半侧脊髓损害(如髓外肿瘤早期、外伤),损害平面以下同侧中枢性瘫痪、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40. 三偏综合征:①内囊病变可引起锥体束全部受损而致对侧偏瘫②如病损波及内囊后肢的后部,阻断传导对侧半身感觉的丘脑皮质束及传导两眼对侧视野的视放射,则可伴有对侧偏身感觉缺失和对侧同向偏盲③内囊病变最常见于脑血管意外。

41. Horner综合征:①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出现同侧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裂凹陷,眼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②病变可在患侧脑干,颈段脊髓或病侧颈内动脉壁。

42. 去大脑皮质综合征(decorticate syndrome):①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皮质下功能仍保存②常见于严重脑外伤、缺氧或感染后③患者能无意识的睁眼、闭眼或转动眼球但眼球不能随光线或物品而转动,貌似清醒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④有抓握、吸吮、咳嗽等反射,有无意识的吞咽活动,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上肢屈曲,下肢伸直者称为去皮质强直(decorticate rigidity)。

(去大脑强直四肢均为伸性强直)43. 威廉斯环(Willis circle):①脑底动脉环,是脑底沟通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的动脉环,使两侧大脑半球及一侧大脑半球的前后部有充分供血②由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③当环的某处血供障碍时,可对脑血液供血发挥调节和代偿作用。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0.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1. 一个半综合征(one and a half syndrome):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已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

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

2. Broca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或运动性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病变引起。

临床表现以口语表达障碍最突出,谈话为非流利型、电报式语言,讲话费力,找词困难,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词,且用词不当,或仅能发出个别的语音。

口语理解相对保留,对单词和简单陈述句的理解正常,句式结构复杂时则出现困难。

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3. Wernicke失语又称听觉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由优势侧颗上回后部(Wernicke区)病变弓}起。

临床特点为严重听理解障碍表现为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讲话。

口语表达为流利型,语量增多,发音和语调正常,但言语混乱而割裂,缺乏实质词或有意义的词句,难以理解,答非所问。

复述障碍与听理解障碍一致,存在不同程度的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常见于脑梗死、脑出血等可引起Wernicke区损害的神经系统疾病。

4. 痫性发作: 是指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导致的短暂脑功能障碍。

5. 晕厥: 是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的伴有姿势张力丧失的发作性意识丧失。

其病理机制是大脑及脑干的低灌注,与痫性发作有明显的不同。

6.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病灶的证据。

交叉综合征

交叉综合征

交叉综合征众所周知,正确姿势对于骨骼、肌肉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多少人能在每天始终保持良好的姿势呢?逐年累月的不良姿势会引起身体的骨骼、肌肉产生各种不良的适应性改变,交叉综合征就是其中之一。

交叉综合征是指身体姿态偏离正常状态的症状。

“交叉”是指导致姿态偏离的强弱肌肉呈十字交叉排列:“综合征”是指偏离的姿态有多种特征。

交叉综合征分成上交叉综合征和下交叉综合征。

上交叉综合征的体态特征是圆肩、头向前引(前探)。

这种体态主要是身体的一些肌肉不平衡引起的。

有些肌肉比较强、紧张,比如胸大肌、胸小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有些则较弱,比如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深层颈屈肌。

这种症状常常出现在长时间面对对电脑工作的人士以及过度训练胸部肌肉又不进行伸展练习的健美爱好者身上。

那么这种症状有什么不好呢?它不仅影响体形,还会引起颈部肌肉紧张,肩颈酸痛,严重的可增加颈椎压力,压迫颈椎之间的神经,导致头痛和手臂麻痹;圆肩还会影响肩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肩部肌肉训练时容易受伤;长期下去则会导致胸腔、腹腔容量减小,使呼吸不通畅。

下交叉综合征的体态特征是骨盆明显前倾和腰椎过度前弯。

那些有啤酒肚的中年男士、孕妇、穿高跟鞋的女性经常出现这样的体态,这些人由于身体重心前移,又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于是通过骨盆前倾、增加腰椎向前的曲度来调整,最后就形成了“前挺后撅”的姿态。

长期这样的姿态会导致肌肉不平衡,形成交叉部位肌肉强弱变化。

较强、紧张的肌肉是:髂腰肌、竖脊肌;较弱、放松的肌肉是腹肌群,臀大肌。

如果经常处于骨盆前倾、腰椎过度前弯的体态,会增加关节腰椎的压力,特别第5节腰椎和第一节骶骨周围的软组织受到压力,容易引起下背疼痛;影响髋关节伸展时的动态姿势;同时因为重心的改变,还可能引起膝关节超伸,增加关节的压力。

由此可见,无论是上交叉综合征,还是下交叉综合征,它们不仅直接影响我们的体形,而且还会损害我们骨骼、肌肉的健康。

因此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身体姿态外,还应通过适当伸展过紧的肌肉,同时强化较弱的肌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交叉综合征。

眼科疾病视交叉病变诊疗规范

眼科疾病视交叉病变诊疗规范

视交叉病变诊疗规范【概述】一、垂体瘤脑垂体位于视交叉的下方。

引起视交叉损害最常见的病变是脑垂体肿瘤。

70%左右的脑垂体瘤为厌色细胞瘤,其次为嗜酸细胞瘤及混合瘤,嗜碱细胞瘤少见。

【临床表现】1.视力和视野的变化取决于垂体瘤生长的方向,以及视交叉、视神经和视束受压的情况。

2.早期视交叉损害多无视力减退,晚期出现完全性损害后则影响视力。

肿瘤压迫引起的视力减退一般出现较晚,发展缓慢。

3.由于垂体瘤首先压迫视交叉鼻下纤维,可引起颗上象限视野缺损,随后出现额下、鼻下、鼻上象限视野缺损。

4.约70%的患者出现双颗侧偏盲。

5.早期眼底正常,晚期可见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6.伴有内分泌障碍和头痛。

如肥胖、性功能减退、男性无须,女性月经失调等症状。

【诊断要点】根据视力障碍、特征性视野缺损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内分泌障碍,以及MRI和CT 检查的阳性结果,可以确定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请神经科会诊,手术摘除肿瘤。

二、视交叉附近脑膜瘤【概述】视交叉附近脑膜瘤以鞍结节脑膜瘤为多见。

该病变位于视交叉前缘与两侧视神经之间,多发于中年人。

【临床表现】1.根据肿瘤压迫视神经和视交叉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不2.若肿瘤先压迫一侧视神经,后压迫视交叉,通常先有一侧缓慢进行性视力减退和中心暗点。

晚期视力严重减退或失明。

3.两侧视神经受压时症状为双侧性。

4.若鼻侧视神经纤维首先受压,则有单眼频侧偏盲。

5.视交叉受压多为不对称性双瓢侧偏盲,以下部为著。

6.眼底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发生。

7.若肿瘤侵入海绵窦、眶上裂、视神经孔,则有眼外肌麻痹和眼球突出。

8.可有全身伴随症状,如头痛、精神症状或内分泌失调等。

【诊断要点】根据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全身伴随症状,颅脑CT和MRI检查的阳性结果,可以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请神经科会诊,确诊后手术治疗O三、颅咽管瘤【概述】颅咽管瘤多见于少年和儿童,好发于鞍上垂体结节部上端,少数位于鞍内,向鞍上发展,个别见于蝶窦或咽后壁等处。

医学专业名词分析解释

医学专业名词分析解释

一、名词解释1.视路(visual pathway):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2. 流泪(lacrimation):泪液分泌过多,排除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

3.溢泪(epiphora):因泪道排出受阻而导致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外。

4.乳头:为结膜上皮的过度增生,小红点状突起,裂隙灯下,见乳头中心有扩张的毛细血管到达顶端,并呈轮辐样散开。

5..滤泡:是结膜上皮下淋巴细胞局限性集聚,中央无血管,周围有血管绕行。

6.伪膜:为上皮表面的凝固物,去除后上皮仍保持完整。

7.真膜:是严重炎症反应渗出物在结膜表面凝结而成,累及整个上皮,强行剥除后创面粗糙,易出血8.睑裂斑(pingueculae):睑裂部位的球结膜三角形隆起的斑块,呈黄白色,多见鼻侧,不侵及角膜9.翼状胬肉(pterygia):多双眼发病,以鼻侧多见,睑裂部出现肥厚的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向角膜呈三角形侵入,分为头、颈、体,进行性胬肉充血肥厚,静止期胬肉灰白、较薄,成膜状。

10.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眼压超越上限,长期观察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11.青光眼(glaucoma)当眼球内的压力(眼压)超越了眼球内部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时,成为青光眼。

12.近视(myopia):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13.远视眼(hyperopia):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14.散光(astigmatism):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15.调节(accommodation):当正视眼看近物时(无限远以内),眼能通过自动改变晶体的弯曲度改变自身的屈光力,使近距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16.集合(convergence):当注视近物时,在产生调节的同时,双眼内直肌收缩共同向内转,以使双眼同时注视此目标,集合程度用棱镜度表示,集合时瞳距减少2-4mm17.屈光(refraction):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在界面发生偏折18.拮抗肌(antagonist;antagonistic muscle):相互制约的眼外肌19配偶肌(yoke muscles):使双眼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20.协同肌(congener;congenerous muscles):单眼某一条眼外肌行驶主要作用时,起协助作用的其他眼外肌21.弱视(amblyopia):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在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视觉剥夺)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双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2. 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3. 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4. 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5. 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6. 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 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8. 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9. 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0. 斜视:(Strabismus)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11. 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1.视力(visual acuity):即视锐度,主要反映黄斑区的视功能,反映了中心视力。

可分远、近视力,后者为阅读视力,大于等于为正常视力,小于为视力损伤。

2.视野(visual field):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3.视路(visual pathway):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4.ERG视网膜电图(P46);VEP视觉诱发电位(P47);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P57);UBM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P59);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P65);5.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6.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7.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 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8.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9.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10.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11.[12.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眼科学常考名词解释

眼科学常考名词解释

眼科学常考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2.3.4.5.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视觉通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传输到大脑枕部视觉中心的通路。

临床上,它是指从视神经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和视放射到达枕视觉中心的神经传导通路。

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当眼睛处于放松的调节状态时,5米之外的平行光通过眼睛屈光系统的折射功能,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

这只眼睛的视觉状态被称为非正视,通常被称为屈光不正。

6.7.8.9.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通过眼睛的屈光系统,聚集在视网膜后面,这就是远视。

近视:在调整后的静态状态下,平行光通过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

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0.斜视:(斜视)由于中央控制的不平衡和眼外肌力的不平衡,双眼不能同时聚焦于目标,视觉轴被分割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肌功能逐渐减弱,导致睫状肌功能逐渐减弱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散光(散光)眼球的屈光力在不同的经络上是不同的。

形成两条焦线或漫反射点的折射状态称为散光光。

13.直接瞳孔光反射:当光照在一只眼睛上时,会导致两侧瞳孔的反应收缩,称为瞳孔光反射。

光照侧瞳孔孔缩小,称为瞳孔直接光反射。

眼科学名词解释

眼科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2.?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3.?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4.?调节:(Accommodation)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5.?屈光不正:Ametropia(refractive?error)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6.?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8.?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9.?弱视:(Amblyopia)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0.?斜视:(Strabismus)?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11.?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眼科名词解释

眼科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瞳孔对光反射:当光线直接照射一眼瞳孔时,引起两眼瞳孔均缩小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2.生理盲点:视盘无视细胞,因此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是一盲点,称生理盲点。

3.视路: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4.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依靠邻近细胞扩张和移行来填补。

若内皮细胞损伤过多,失去代偿功能,角膜会发生基质水中和大泡性角膜病变。

5.泪阜:内眦处有一小的肉样隆起,为变态的皮肤组织,周围为泪湖。

6.睑板下沟:上睑结膜距睑缘后唇2mm处有一与睑缘平行的浅沟,是异物最易存留的地方。

1. 五轮:古代中医眼科将眼局部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五个部分,分别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总称“五轮”。

2. 肝窍:指目。

据《内经》五官为五脏的外候观点,“目者,肝之官也。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明言:“目为肝之外候”。

即目为肝窍。

1.辩证求因:在病因的作用下可产生多种病理反应,出现多种症状和体征,根据症状、体征及病史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2.玄府:一为汗孔;二为气出入升降之道路和门户。

1.视野:是指眼向前固视时所见的全部空间范围,又称周边视力。

2.眼压:是指眼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

3.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翳专指黑睛混浊,广义的翳包括黑睛与晶珠的混浊。

4.膜:自白睛或黑白交际之间起障一片,或白或赤,渐渐向黑睛中央蔓延者,如赤膜下垂、胬肉攀睛等。

5.目:眼珠瞤动即为眼球震颤。

1.外治法:是使用各种器械、手法或药物,对眼病从外部直接施治的方法。

2.熏洗法:熏法是利用药液煮沸后的热气蒸腾上熏眼部,洗法是将煎剂滤清后淋洗患眼,合称熏洗法。

3.廉洗法:以锋针或表面粗糙的器物轻刺或轻刮患部,然后用水冲洗的治法。

4.熨烙法:以特制的烙器或火针熨烙患部的治法。

5.瘥后防复:眼病预防方法。

是指许多眼病经过积极治疗,可基本痊愈,但稍有不慎又有复发的可能。

眼科--名解、问答

眼科--名解、问答

眼科学1.视觉器官:眼球、眼眶、眼的附属器、视路、视皮层以与眼的相关血管神经结构等。

2.角膜缘: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

由透明的角膜嵌入并逐渐过渡到不透明的巩膜,在眼球外表和组织学上没有明确的分界限。

其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位于经过房角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

它是前房角与房水引流系统所在部位,又是许多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3.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的根部的连接处。

其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至巩膜突;后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

在前房角可见如下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4.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

其中央有一小凹称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淡,中央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中央凹反射。

5.视盘:又称视乳头,是距黄斑鼻侧约3mm,大小约1.5mm×1.75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聚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通过,并分支走行在视网膜上。

6.眶上裂综合征:眶上裂有外伤或炎症时,可以同时累与第的Ⅲ、Ⅳ、Ⅵ脑神经和第Ⅴ脑神经第一支、眼上神经和局部交感神经纤维,使眼球各个运动方向受限,但不累与眼神经。

7.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8.视交叉: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此处的神经纤维分为两组,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视交叉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与前交通动脉,两侧为颈动脉,下方为脑垂体,后上方为第三脑室。

9.睫状神经节:位于视神经外侧,总腱环前10mm处。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视交叉病变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视交叉病变_课件模板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视交叉病变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视交病变>>>
身体部位: 头部 眼。
内科学疾病部分:视交叉病变>>>
科室: 眼科 五官科。
内科学疾病部分:视交叉病变>>>
简介: 视交叉是由双眼视网膜鼻侧半交叉纤维和 双眼视网膜颞侧半不交叉纤维所共同组成。
内科学疾病部分:视交叉病变>>>
症状及病史:
视交叉病变症状_视交叉病变有什么症状
视交叉受压迫的主要症状为视力减退、 视野损害和视神经萎缩。全身可伴有颅内 压力增高和内分泌障碍症状。
(一)视力减退:是视交叉损伤的早 期症状,常与头痛并存。这类病人先就诊 于眼科,一般视力是逐渐下降,但也有迅 速减退者,后者多见于囊性肿瘤和
内科学疾病部分:视交叉病变>>>
内科学疾病部分:视交叉病变>>>
症状及病史:
野缺损也不完全一致,如视束起始处视交 叉受累,可出现同向偏盲,即两眼同侧半 视野缺损如视交叉前部受累,往往因病变 偏向一侧多些,形成一眼全盲,另眼颞侧 偏盲。
(三)眼肌麻痹:鞍旁病变或鞍内肿 瘤向鞍旁发展,可累及动眼、滑车和外展 诸颅神经,出现眼球运动障碍。
谢谢!
病因:
视交叉病变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视交叉 病变
视交叉部的损害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但很少是由其本身疾病引起,大多数是由 于附近组织疾病的侵犯所致,其中以肿瘤 压迫最为多见,因受损部位不同,所发生 的视野改变也常有变化。因此,详细地检 查视野和正确地分析视野缺损部位不同原 因,对于判断病变的位
内科学疾病部分:视交叉病变>>>
症状及病史:

视交叉疾患的护理查房

视交叉疾患的护理查房

患者姓名:张三
年龄:32岁
性别:男
职业:办公室职 员
病例症状描述
视力下降或丧失
头痛、恶心、呕 吐等症状
视野缺损或盲点
眼球运动异常
诊断结果与治疗方案
诊断结果:患者被确诊为视交叉疾患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治疗方案选择依据:病情严重程度、病因及患者具体身体状况 护理措施: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药物治疗效果观察、手术前后护理等。
心理困扰的护理措施
建立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给予关心和支持。
心理疏导: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
家庭支持:与家属沟通,共同关心和支持患者,增强其家庭归属感。 认知行为疗法:针对患者的认知问题,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调整心态,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护理措施
症状:视交叉疾患的主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色觉障碍等
原因:视交叉疾患的主要原因是眼部肿瘤、血管病变、炎症等
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添加内容标题
病因:视交叉病变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肿瘤、炎症、血管病 变等。
添加内容标题
病理生理机制:视交叉是视觉信号从视网膜传到大脑的关键部位, 当视交叉发生病变时,视觉信号的传递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视 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刀客特万
视交叉疾患的护理查房
单击_
汇报人:刀客特万
目录
01 03 05
视交叉疾患相关知识
02
护理诊断
04
健康宣教
病例汇报 护理措施
01
视交叉疾患相关知识
视交叉疾患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视交叉是指眼部视网膜黄斑区与视神经之间的一条横行神经交叉带

视交叉病变诊断与治疗PPT

视交叉病变诊断与治疗PPT

视力检查:测量患者视力,了解视力受损程 度
眼压检查:测量眼内压力,判断是否存在眼 压过高或过低
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等眼部结构, 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视野检查:测量患者视野范围,判断是否存 在视野缺损
眼动检查:观察眼球运动情况,判断是否存 在眼动异常
电生理检查:测量眼部电生理参数,判断是 否存在视神经病变
脑梗死:可能导致肢体无力、 言语不清等症状
颅内感染:可能导致发热、 头痛、呕吐等症状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 视交叉病变的 常见并发症, 需要及时进行
手术治疗。
青光眼:青光眼 是视交叉病变的 另一个常见并发 症,需要及时进 行药物治疗或手
术治疗。
视神经萎缩:视 神经萎缩是视交 叉病变的严重并 发症,需要及时 进行药物治疗或
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和视网 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视网膜血管 渗漏和视网膜缺血情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网膜 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网膜血管密度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观察视网膜 血管结构和血流情况
超声波检查:观察视网膜血管结构和血 流情况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观察视网膜血 管结构和血流情况
询问患者年龄、性别、 职业、生活习惯等基
本信息
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 史、既往病史、过敏
史等
询问患者是否有眼部 不适、视力下降、头
痛等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有糖尿 病、高血压等全身性
疾病
询问患者是否接受过 眼部手术或治疗
询问患者是否使用过 眼部药物或保健品
询问患者是否接触过 有毒有害物质或辐射
询问患者是否进行过 其他相关检查或治疗
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