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3《做纸蜻蜓》教学设计

剪角
折扇形
粘翅膀
画花纹
剪尾巴
粘尾巴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尝试制作一个新的纸蜻蜓,让他飞的时间更长。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 ;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直观的事物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例如,他们在认识图形和数概念时,需要借助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材料来帮助理解。他们具有强烈的源自奇心和求知欲,也有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
3.目标确定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跟随操作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制作纸蜻蜓。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
环节四:创新设计,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
师:现在,大家已经掌握了制作纸蜻蜓的基本方法。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一个挑战:请你们尝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比如改变翅膀的形状、大小或颜色等,看看会不会对纸蜻蜓的飞行产生影响。
教师活动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蜻蜓吗?它们在空中飞翔的样子是不是很美丽?今天,我们不用去户外,就能在家里制作一只会飞的“纸蜻蜓”。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2.师:(出示PPT,展示纸蜻蜓的图片)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制作的纸蜻蜓。它不仅外形逼真,还能飞起来哦!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学生活动
1.生:(兴奋地)想!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新)

课件播放科学家的小动画故事。
说说故事中的科学家。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以及他们的故事?
四、拓展活动。
回家观察植物的叶子并画下来。
教学
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畅所欲言
看来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研究更实验 制作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让学生说说远处看松树像什么,近看松针像什么,引导学生认识从远处和近处观察松树是不同的,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选出观察的结果。
2、观察花生。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花生,让学生描述花生剥开后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花生。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总结: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诈问学生是否知道其他的观察顺序。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其他观察顺序。
二、探究过程。
1.生拿出自带玩具,小组展示玩法。
全班展示。
师:其他同学知道这个玩具吗?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这个玩具的什么秘密?生畅所欲言。师鼓励表扬。
小结:学习科学要勇敢的提出小问号。
2.带着这些小问号再去玩一玩我们的玩具。
3.生活中的小问号。
师:不光玩具里有小问号,在我们生活中好多事物好多现象都有值得发现的问号。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小问号?生小组交流再汇报展示,鼓励学生发言,及时表扬评价。
课题
第二单元3《看一看》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型
教学
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眼睛的作用。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热爱观察的情感。
重点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篇: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章我们一起学科学第一节走进科学课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止于实验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学生试着用规范的方法记录科学结果。
教具和学具准备:多媒体,白纸、水杯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教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二探究活动:(一)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1.: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来学习科学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看一看图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学生汇报)3.教师总结: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
(二)亲历探究活动。
1.观察植物的叶。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
(2)教师提出观察要求: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3)学生进行观察叶子的活动(4)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
(5)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所观察的植物叶子。
(6)教师讲观察叶子的方法。
2.再次观察植物的叶子。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植物的叶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先想一想要观察哪些部位,在认真观察,边观察边将植物的叶子画下来。
(2)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3)学生展示画的叶子,并与第一次画的相比较。
(4)学生交流观察收获与体会(5)师生共同总结: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注意观察时要仔细。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8 比一比》教学设计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8 比一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8 比一比》是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身边常见的事物,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让学生初步建立比较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比较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享和倾听。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能够用比较的方法区分不同的物体。
(2)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比较,如尺子、绳子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让学生在比较活动中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能够用比较的方法区分不同的物体。
(2)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1)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在比较活动中体会科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大小、长短、高矮的物品,如铅笔、橡皮、书本、杯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一比。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观察和理解的科学内容。
教材包括“走进科学”“动物与植物”“我们的感官”“工具与科学”四个单元,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
教材注重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我们的感官包括眼、耳、鼻、舌、手,能够运用感官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
认识常见的工具,如放大镜、尺子等,了解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提问、猜想等能力。
2.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对比实验和观察活动。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想法。
3. 科学态度目标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愿意观察和探索。
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培养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
认识常见的动物、植物和工具。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五、教学措施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故事、活动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认识科学【学习目标】了解科学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科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引入科学的概念,让学生对科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实例展示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的消化、植物的生长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与家人分享1.2 探究科学方法【学习目标】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和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和进行实验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植物的生长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并进行实验,如探究水的沸腾规律【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第二章:我们的地球2.1 认识地球【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教学内容】引入地球的概念,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实例展示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特征,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2. 展示地球的形状和自转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地球的自转现象,并与家人分享2.2 探索地球的秘密【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地球内部的不同层次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不同层次和特点【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并进行实际操作,如模拟地球的内部结构2.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不同层次和特点,并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观察地球周围的环境,并思考地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第六章:我们生活中的物质6.1 认识物质【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引入物质的概念,让学生对物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介绍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展示不同类型的物质,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并与家人分享6.2 探索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等【教学内容】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气味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基本性质,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和描述不同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等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并与家人分享第七章:我们周围的能量7.1 认识能量【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引入能量的概念,让学生对能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介绍能量的分类,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展示不同类型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并与家人分享7.2 探索能量的转化【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学会观察和描述能量的转化过程【教学内容】介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能量的转化过程【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和描述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和描述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并与家人分享第八章:我们身边的生命8.1 认识生命【学习目标】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认识到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引入生命的概念,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介绍生命的特征,如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展示生命的特征,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并与家人分享8.2 探索生命的多样性【学习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和描述不同生物的特征【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多样性,并与家人分享第九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实验9.1 认识科学实验【学习目标】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际操作,如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2. 展示科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的消化、植物的生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9.2 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学习目标】学会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探索精神【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科学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认识科学和探究科学方法:这部分内容是理解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探究方法。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走进科学课教学要求:1.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知识内容,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
2.认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初步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1.认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1.导入:a.了解哪些科学家的名字?b.了解哪些我国科技项目?2.研究新课:a.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b.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c.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研究。
3.活动过程:a.看书第二页,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b.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c.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d.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e.小组代表说发现。
f.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4.拓展活动: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惯。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
教学过程:1.课前交流,初步感悟:a.老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学生自由提问。
b.组织学生交流。
2.课中体验,深化感悟:a.老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学生自由提问。
b.学生各抒己见。
c.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成小组,选好组长。
3.全班汇报:4.看课本第五页的图画,你有哪些“小问号”?a.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有哪几种颜色?2、声音传播实验1).请学生分组,每组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子,以及一些沙子和石子。
2).让学生将沙子和石子放入瓶子中,然后将瓶子放在水中。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熟悉科学教室的环境和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安全意识。
通过互动活动,让学生认识新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了解科学教室的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科学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和图片。
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磁铁等。
制作教学课件。
设计一些互动游戏的道具,如姓名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我介绍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科学老师[老师姓名]。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走进神奇的科学世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很高兴能认识大家,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成为好朋友。
引出主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解决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科学了解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做很多好玩的科学实验。
大家期待吗?(二)认识科学课播放科学小实验视频师: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让我们一起感受科学的魅力吧!播放视频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觉得这些实验神奇吗?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介绍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师:在我们的科学课上,我们将学习很多有趣的知识。
比如,我们会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我们会学习天气的变化,知道如何预测天气;我们还会做很多科学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
同学们,你们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呢?(三)认识科学教室带领学生参观科学教室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参观一下我们的科学教室。
大家要注意观察,看看科学教室里都有哪些有趣的东西。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科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思维能力3. 科学方法的应用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趣味小故事引入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思考,举例说明科学思维能力的运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实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展示科学思维能力的运用。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章:观察与实验一、教学目标1. 学会观察和记录,培养观察能力。
2. 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观察方法与记录2. 实验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 实验方法的运用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入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学习观察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现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展示观察方法和记录技巧。
2. 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现象。
第三章:生物与非生物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和区别。
2. 能够分辨生物和非生物。
3. 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非生物的特征2.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3. 生物的保护意识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入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辨,学习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生物调查,了解生物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2. 学生能够正确分辨生物和非生物。
3. 学生能够展示对生物的保护意识。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让它们立起来》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让它们立起来》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让它们立起来》是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课》中的一课。
本单元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单元,旨在引领学生走进科学世界,初步感知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能否立起来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操作,探究物体立起来的方法和条件。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科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一)科学观念认识到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有些物体可以立起来,有些物体不容易立起来。
了解物体立起来与物体的重心、支撑面等因素有关。
(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物体立起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种让物体立起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探究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让各种物体立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态度责任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探究让不同物体立起来的方法。
理解物体立起来与重心、支撑面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的重心,并理解重心与物体立起来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让物体立起来的一般规律。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站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物体为什么能立起来以及如何让物体立起来的方法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动、好玩,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新)

第一单元1、《走进科学课》
教案序号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型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方法。
科学探究:1.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2.在教师指导下,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 1.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兴趣。2.能通过实验感知探究活动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科学家的故事。
课件播放科学家的小动画故事。
说说故事中的科学家。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以及他们的故事?
四、拓展活动。
回家观察植物的叶子并画下来。
教学
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畅所欲言
看来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研究更多更好玩的秘密!
板书
设计
1 走进科学课
观察 实验 制作
生提出问号,师可适当追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谁能来解答。将师生交流加深。
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玩的高兴吗?有没有自己想要知道的小问号吗?指定学生尝试说一说。
板书设计
《我的“小问号’》
问题→观察→办法→动手→解决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现象或事物提出更多的问题,在提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生活中隐含看许多科学问题生活处处皆科学。
学
二、探究过程。
1.生拿出自带玩具,小组展示玩法。
全班展示。
师:其他同学知道这个玩具吗?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这个玩具的什么秘密?生畅所欲言。师鼓励表扬。
小结:学习科学要勇敢的提出小问号。
2.带着这些小问号再去玩一玩我们的玩具。
3.生活中的小问号。
师:不光玩具里有小问号,在我们生活中好多事物好多现象都有值得发现的问号。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小问号?生小组流再汇报展示,鼓励学生发言,及时表扬评价。
最新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11.走进科学课一、教学目标: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叶子,图片等等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三、教学重、难点: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设计1、导入: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2、学习新课;(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二)活动过程:(1)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三)活动过程:(2)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听科学家的故事。
学生互相讲。
一年级科学22我的“小问号”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三、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四、教学设计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
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1走进科学课

【课题与课时】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课标要求】初步体验观察。
【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设计说明:围绕课标要求的行为动词“知道”和核心概念“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结合本课内容和对学情的分析,将“知道”具体化为“体验、归纳、解释”三个步骤,经历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实验操作、交流现象到得出结论,再到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的过程,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评价任务】1.任务:观察身边的事物!【资源与建议】学生拿到新书后,会在翻阅过程中感受到教科书中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可爱的卡通形象和同龄小朋友的活动照片,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上课前发一下教科书,互相交流,翻阅新出的感受。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当充分准备的探究材料,如蕴含科学现象的图片,照片,视频等。
探究材料应尽快能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和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的素材,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渗透科学的四个领域,让科学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准备游戏活动需要的材料,如盆栽植物、纸屏、水杯、水等。
设计说明:本环节展示了一幅卡通图,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分别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等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中的人物的活动感知,科学课上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进而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
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眨眼睛,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
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
二、初步认识“科学”。
1、今天学习什么课?(指定学生回答:科学课)2、什么是科学?(1)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2)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它们都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7闻和尝》教学设计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7闻和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闻和尝》是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闻和尝的方式来认识不同的物体,了解嗅觉和味觉的作用。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些可以通过闻和尝来认识的物品,如水果、饮料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接着,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闻和尝的方法来认识物体,以及在闻和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嗅觉和味觉的作用。
(2)学会用闻和尝的方法认识不同的物体。
(3)掌握正确的闻和尝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和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实验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用闻和尝的方法认识不同的物体。
(2)掌握正确的闻和尝的方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准确描述通过闻和尝所认识到的物体特征。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正确的实验态度。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可以通过闻和尝来认识的物体。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闻和尝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水果篮,里面装有各种水果。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水果是什么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它们呢?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出课题:《闻和尝》。
(二)认识嗅觉和味觉的作用(10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鼻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舌头呢?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鼻子可以用来闻气味,舌头可以用来尝味道。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不同气味和味道的物品,如香水、醋、糖等,让学生感受嗅觉和味觉的作用。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闻和尝》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闻和尝》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闻和尝》科目:小学科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青岛版(2024)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有方法》中的《闻和尝》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用闻和尝的方法观察物体,了解不同的观察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
通过观察水果、食物等常见物品,让学生认识到闻和尝是重要的观察手段,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安全意识。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出问题:怎样用闻和尝的方法观察物体?2. 观察活动:观察水果的气味和味道。
3. 安全提示:强调在闻和尝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4.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用闻和尝的方法观察更多的物品。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喜欢通过各种感官去探索和认识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闻和尝的经验,但对于如何正确地用闻和尝的方法进行观察还不太清楚。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直观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 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新的活动。
2. 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3. 好动:喜欢参与各种活动,难以长时间保持安静。
4. 缺乏安全意识:在进行闻和尝的活动时,可能会不注意卫生和安全。
二、教学设计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强调实践: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闻和尝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注重安全: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在闻和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4. 融合多学科:将科学、健康、语文等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 认识到闻和尝是观察物体的方法之一。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1. 认识不同的物体,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2. 探究物体的性质,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
2. 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力的作用、能量的转化等。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力的作用、能量的转化等。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和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3. 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练习,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教学计划第一周:我们周围的物体1. 物体形状的认知2. 物体颜色的认知3. 物体质地的认知第二周: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水的沸腾2. 食物的消化七、教学资源1. 实物教具:各种形状、颜色、质地的物体2. 图片素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3. 实验材料:水、食物等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物体2. 新课:介绍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3. 实践:进行实验,如观察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巩固记忆九、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它们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2. 家长协助进行家庭实验,如观察食物的消化等十、教学反思1. 学生对物体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的认知程度2. 学生对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科学现象的理解程度3.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运用效果,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十一、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科学探索活动,如观察校园中的植物、昆虫等。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教具。
2. 学生准备:带好笔记本,准备好提问和参与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 交流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第六章教案主题:我们身边的物体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分辨物体的不同特征,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触摸,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描述物体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表达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不同特征的物体,如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2. 学生准备:带好笔记本,准备好观察和描述物体。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物体,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特征。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最新)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观察物体的一种方法,是什么?对,用眼睛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用眼睛看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就是在观察;而且观察物体时还续认识物体。
(教师板书课题《听一听》。)
新
课
教
学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我们的耳朵
教 学 过 程
导入
新课
一、谈话导入。
教师与生谈话: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板书:科学。领生读认。领生读开篇卷首语。
新
课
教
学
二、初步认识科学。
1.课件播放: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让学生说感受。
师:你觉得科学课都干什么?生畅所欲言。师鼓励表扬。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好玩的,有趣的现象?
你想知道什么科学现象的秘密?
师引导:同学们,要想借助耳朵来认识物体,我们首先需要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大家看一看,我们的耳朵在哪里?形状像什么啊?它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耳朵在哪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耳朵是重要的听觉器官,我们看到的是它的耳廓、外耳道,内部还有我们看不到的结构。
【耳朵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需要了解太多,只需要让学生知道外部结构耳廓、外耳道就可以。另外,老师告诉学生内部还有很多看不到的部分,激发学生课下去了解。】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探究活动(一)
观察绿萝的叶子。
你想说什么?形状、颜色、大小登都可以。
你能画下来吗?生画叶子,展示,评价。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叶子,说一说并把它画下来,全班展示。
4.探究活动(二)
透过水杯看小鱼。
画一条小鱼(教师可在黑板上教小鱼的简笔画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科学教案1-2】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1.走进科学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展台、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一、谈话导入。
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
二、初步认识“科学”。
1、今天学习什么课?指定学生回答。
2、什么是科学?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它们都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做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一、活动过程。
1、科学课上做什么?引领学生观察图片,深入理解科学课上需要完成的事情。
2、我们一起做一做。
(1)教师引领学生观察绿萝的叶子。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你还知道哪些形状的叶子?(2)教师做“小鱼有什么变化”的实验。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3)教师做第4页中的水溶实验。
建议学生回家尝试一下,并做好观察。
二、科学家的故事。
教师搜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简单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活动。
学生回家让父母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走进科学课》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反思:2.我的“小问号”教学目标: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儿童爱动脑筋,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启蒙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喜欢的玩具1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一、兴趣导入。
师:老师布置让大家挑一个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来,大家都带来了吗?师:现在让我们一块来玩吧!二、活动一:玩一玩,提出“小问号”。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
师:这些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提出了哪些有趣的小问号呢?让学生说一说。
2、提出自己的小问号。
师:现在我们开始玩自己手中的玩具。
学生动手玩一玩。
师:你能提出自己的小问号吗?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感兴趣小问号,全部集体交流。
三、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玩的高兴吗?有没有自己想要知道的小问号吗?指定学生尝试说一说。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一、活动二:生活中,你有哪些“小问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6页的图片。
师:你想知道什么?多找几位学生根据图片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有哪些“小问号”呢?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找出更多的小问号,充分让他们表达想法。
二、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来到新学校已经四个星期了,你在我们的校园里面发现“小问号”了吗?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课外实践。
1、观察蚂蚁。
2、玩踩影子游戏。
3、荡秋千。
要求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随时提出自己的小问号。
板书设计:《我的“小问号”》问题→观察→办法→动手→解决课题我的“小问号”课时 1教学目标1、感知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中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倾听别人的问题。
4、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感知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知科学就在身边教学准备装有磁铁的乒乓球、磁铁、各种玩具教学过程一、趣味实验,引发问题教师做趣味实验:听话的乒乓球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的乒乓球。
将乒乓球放在纸板上,手拿磁铁在纸板后面吸引乒乓球中的磁铁,使乒乓球在纸板上爬上、爬下。
同学们,你发现老师的乒乓球与你以前玩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问题。
发现老师的球很听话。
产生疑问。
二、探究活动(一)玩玩具,提出问题1、学生介绍自己的玩具。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交换玩具,互相向对方提出问题。
3、将玩具整理好,全班交流所提出的问题,汇总问题的总数。
4、引导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很重要。
(二)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1、教师播放飓风刮倒大树的视频,学生提出问题。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三)列举生活实例,提出问题1、学生列举生活实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记录,可以用文字、符号、图案等记录自己的问题。
3、学生展示对问题的记录小结学生分享收获。
板书设计我的“小问号”?不听话---?-----听话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用眼看,用鼻闻,靠耳听声音。
用舌尝,用手摸,观察方法多。
3. 看一看教学目标:认识眼睛,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准备材料:镜子七巧板图片教学建议:学生戴眼罩的时间不宜过久,可能会造成感觉不适。
教学过程:1、导入一教师:(播放动画)蒙蒙诺诺是怎么找到自己照片的啊?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你们还能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吗?,往四周看一看能看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眼睛的重要性)2、导入二活动导入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安静。
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活动:小眼看世界(1)戴上眼罩,体验黑暗教师:(分发材料)你看得见吗?能走路吗?(引导体验黑暗带来的不便)教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戴着眼罩,穿过这些障碍物,看看会怎么样。
(在教室前面摆法一些椅子等障碍物,摆放2-3个即可,同时老师在旁边注意保护,以免学生跌倒磕碰)(2)眼睛的作用教师:刚才戴上眼罩的小朋友走的跌跌撞撞的,谁说一下这是为什么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黑暗,明白眼睛的作用)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还要关心和帮助眼睛看不到的人,对不对?(引导小朋友爱护眼睛,培养小朋友助残意识,关心帮助残障人士)3、评估(1). 是否知道眼睛的作用。
(2). 是否参与了眼睛的游戏。
4、小结:师谈话说如何保护自己眼睛和耳朵4、延伸:图片有哪几种动物(9页大象图)4. 听一听教学目标认识眼睛和耳朵,以及它们的作用。
知道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
材料准备水杯、瓶子、沙、石子等。
教学建议:在进行声音的游戏的时候,尽量选择周围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进行。
教学过程一、现在请同学们安静。
现在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二、听声辩音比赛(1). 请学生聆听几种乐器的声音,并尝试记住这些声音的特点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配合学生回答演奏乐器,引导学生回忆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 让学生在戴着眼罩的情况下,辨别几种乐器的声音教师:这边的小朋友戴上眼罩,老师演示乐器,这边的学生当评委。
(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二轮轮换进行,让学生辨认乐器的声音)教师:老师请出一个小朋友来演奏乐器,让戴着眼罩的小朋友猜测是哪种乐器的声音,好不好?(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兴趣,体验耳朵的重要性。
)三、评估1. 是否知道耳朵的作用。
2. 是否参与了耳朵的游戏。
四、延伸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个“盲人摸物”的游戏。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轮流来体验闭着眼睛摸东西的感觉。
5. 摸一摸教学目标:1.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特征,发展感知能力。
2. 帮助学生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3. 培养学生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手感知物体的特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学准备:每人一套材料:三支彩笔,复印纸、纸板、砂纸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动手触摸的兴趣。
师: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皮肤,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引导说一说摸过的什么感觉,引导说完整句。
)学生自由操作,并各自发表意见。
二、引导学生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
1. 师:你准备的东西摸上去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捏捏毛巾和纸板有什么不一样?摸摸砂纸的正面和反面又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软硬、光滑、粗糙等词汇。
师:我们能用手摸出软、硬、光滑、粗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2. 教师继续提问:现在请你用手摸摸自己身上,说说你有什么感觉?3. 再摸摸其他物品从箱子中任意摸出一种物品,说说它的特征。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物品,说一说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用几个词表达自己的感觉,帮助学生从物体的多方面感知特征与表达。
三、引导学生讨论,扩展经验。
1.准备1—2个学生没有触摸过的东西。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些东西是冷的、热的、软的、硬的、光滑的还是粗糙的?那么谁来试试?引导学生回答用手摸摸捏捏并请几位小朋友上来捏一捏,摸一摸。
2.教师继续提问:你还摸过什么东西?他们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说出来告诉大家。
四、活动延伸:回家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首先,我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激发学生触摸的兴趣,并明确从各物体获得的感知。
接着,引导学生摸摸物品,感知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相对的特征,进一步感受各特征。
通过摸摸自己和摸摸教室里的物体,学生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
然后,再以学生没有碰触过的物体、曾经碰触过的物品、看到的教室外的物体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经验。
最后,我以游戏进行延伸,让学生通过触摸物体进行猜测,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印象。
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用一个词描述物体特征,但并不能自主地使用两个及其以上的词语描述。
今后我会加强学生从多角度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6. 闻一闻,尝一尝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习用鼻子、眼睛、嘴巴来辨别各种液体。
2、愉快的参与活动,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教学准备:1、无色透明的液体(开水、酒精、白醋)。
2、黑色的液体(咖啡、可乐、酱油)。
3、气味较为浓烈的水果(苹果、柠檬、石榴)4、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带盖塑料杯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