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宪问篇 译文
论语_宪问文言文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端正,不用下令,人们也会自觉遵守;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不正,即使下令,人们也不会遵守。
”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说:“政治,就是端正。
你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就像风,小人的品德就像草。
风吹过草地,草必然倒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端正,不用下令,人们也会自觉遵守;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不正,即使下令,人们也不会遵守。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道德来引导人们,用礼制来规范人们,使人们有羞耻之心,并且能够自我约束。
”子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人;有智慧的人,了解人。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子说:“不要担心财富少,而要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要担心贫穷,而要担心生活不安定。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经常忧愁。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小人则相反。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就会产生。
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吧!”子曰:“有教无类,道不孤矣。
”孔子说:“有教无类,道德就不会孤立了。
”以上是对《论语·宪问》的文言文翻译,通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关于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宪问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原文全称为《论语宪问下,关公问程伯约》。
一般的解释认为,《宪问下》也叫《宪书下》,宋代著名儒学家孔穗先认为,此书记载的是子思宣布讲解宪问书的内容。
《宪问下》全文共五千多字,是一部介绍子思和伯玉之间辩论的著作,凝练和精彩。
本文对《论语宪问篇》原文及其翻译进行深入分析:一、《论语宪问篇》原文《论语宪问篇》原文为“子曰:‘宪,审而不诛;听,闻而不蔽。
允辩与仪,远于施诸礼仪,则孰若忠慈?’”,该原文的意思是:子思说:“宪,审查而不乱治;听取,听取而不盲目拒绝。
宽恕辩解,远胜于封礼仪式实施,何者比得上忠诚和慈爱呢?”二、《论语宪问篇》翻译《论语宪问篇》的翻译为“Confucius said,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without punishment; listening should be done without obstruction. Forgiveness and acceptance instead of formality; Who can compare to loyalty and love?”,翻译的意思是:孔子说:“考察应当而不必以惩罚;聆听应当而不必以阻挠手段。
宽恕而不必以内外形式;谁又能与忠诚与爱相比?”三、综观《论语宪问篇》从《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强调要求政府官员和领导人要忠诚而且有公正的心,宽恕民众,审慎听取他们的建议,以及要结束中央官僚主义等新武器,实现以公平和公正对待人民的政治理念。
《论语宪问篇》以其新颖的思想引发了许多儒家学派和读者们的广泛思考。
其实,无论从思想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论语宪问篇》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文言文翻译-《论语》-宪问篇
文言文翻译-《论语》-宪问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篇解读
第一节,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原宪向孔子请教,有哪些事情是可耻的。
孔子说:“邦国行政有道的时候,你为朝廷做事领俸禄;而邦国无道、胡作非为了,你还为它效力得俸禄,这是丢人的。
”又问:“好胜好斗、自吹自擂、刻薄怨毒、贪婪纵欲,这四方面的毛病改掉了,可以算是仁了吧?”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能不能算是仁,我就不敢说了。
”第二节,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孔子说:“身为士而只知道贪恋自家,守在家里,那就算不上一个士了。
”第三节,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un。
” 孔子说:“邦国有道,说话正直端方,做事正直端方;邦国无道,做事仍然要正直端方,说话则要低调克己。
”第四节,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必定会有美好的言论,言论美好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
讲仁爱的人必定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都有仁爱之心。
”第五节,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ào 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j ì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南宫适向孔子请教说:“羿精于射箭,奡精通水战,但两人都不得好死。
禹和稷j ì二人亲自耕田引领务农,而拥有了天下。
您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孔子没有作答。
等南宫适走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是真的崇尚德行啊!”第六节,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而做不到仁的要求的,这样的人是有的;小人而做到仁德的,那是没见过的。
”第七节,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说:“爱一个人,能不让他辛辛苦苦吗?为一个人诚恳着想,能不谆zh ūn谆教导他吗?”第八节,子曰:“为命,裨b ì谌ch 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r ùn 色之。
《宪问篇》14.28子曰:“君子...
《宪问篇》14.28子曰:“君子...
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注释】
▲君子道者三:君子之道包括智、仁、勇三个方面,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我无能焉:孔子自谦之词,我还没有做到之意。
▲不惑:不迷惑,能明辨是非,分析真伪,判断对错。
▲不忧:指没有私犹私虑。
▲不惧:不畏惧,不怕麻烦。
▲自道[dǎo]:自我完善,自我引导。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道包括三个方面,我还没有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说:“这是老师对道的自我完善,自我引导。
”
【学而思】
见《子罕篇》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梁启超说:“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份,这三部份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知、仁、勇。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智慧)、情育(情感)、意育(意志)三方面。
现在讲的知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
知育要教导人不惑,情育要教导人不忧,意育要教导人不惧。
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
【知识扩展】
《中庸·第二十五章》:“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
【译文】真诚者依靠的是自我的完善,有道者依靠的是自我的引导。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篇11、宪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向孔子请教什么是耻辱。
孔子说:“国家上轨道,才可以做官,领俸禄;国家不上轨道而做官领俸禄就是耻辱。
”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婪这四种毛病都能免除,可以算是行仁吗?”孔子说:“可以算是困难的事,至于是否行仁,我还不能确定。
”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孔子说:“国家上轨道,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不上轨道,行为正直,言语要谦虚谨慎。
”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的话,说出有价值的话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行仁的人一定有勇气,勇敢的人却不一定行仁。
”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译文: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
禹和稷都亲自下地耕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
”孔子没有回答。
南宫适出去以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多么尊重道德!”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而做不到择善固执的例子是有的,但是,从来没有小人会择善固执的。
”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译文:孔子说:“爱护一个人能不让他劳苦吗?真诚对待他能不给他规劝吗?”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宪问文言文翻译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曰:“君子不器,何也?”曰:“器者,各得其宜,而用之有节,故能久而不弊。
君子之道,以道用之,不以器害道。
故曰:‘君子不器。
’”子贡曰:“然则君子之学,宜何如?”曰:“君子之学,宜广博而深微,宜以礼乐修身,宜以诗书明理,宜以春秋明法,宜以易经明道。
广博而深微,所以成其德也;以礼乐修身,所以养其性也;以诗书明理,所以正其心也;以春秋明法,所以齐其行也;以易经明道,所以达其志也。
”子贡曰:“敢问君子之志,何如?”曰:“君子之志,以道自任,以德自守,以仁自厚,以礼自庄,以智自明,以信自诚。
自任以道,则能不挠不屈;自守以德,则能不骄不躁;自厚以仁,则能不暴不怨;自庄以礼,则能不傲不慢;自明以智,则能不蔽不昧;自诚以信,则能不欺不诈。
”子贡曰:“敢问君子之行事,何如?”曰:“君子之行事,以礼为本,以仁为用,以义为行,以智为谋,以信为守。
本于礼,则不乱;用乎仁,则不暴;行乎义,则不悖;谋乎智,则不困;守乎信,则不疑。
”子贡曰:“敢问君子之交际,何如?”曰:“君子之交际,以礼为先,以仁为重,以义为度,以智为明,以信为实。
先以礼,则不失敬;重以仁,则不失慈;度以义,则不失正;明以智,则不失明;实以信,则不失诚。
”子贡曰:“敢问君子之立身,何如?”曰:“君子之立身,以道为则,以德为范,以仁为体,以礼为表,以智为用,以信为基。
则于道,则不迷;范于德,则不悖;体于仁,则不怨;表于礼,则不傲;用乎智,则不蔽;基于信,则不欺。
”子贡曰:“敢问君子之居家,何如?”曰:“君子之居家,以孝为先,以悌为重,以忠为行,以信为守,以礼为度,以智为明,以仁为体。
先以孝,则不悖;重以悌,则不傲;行以忠,则不怨;守以信,则不欺;度以礼,则不乱;明以智,则不蔽;体以仁,则不怨。
”子贡曰:“敢问君子之修身,何如?”曰:“君子之修身,以道为则,以德为范,以仁为体,以礼为表,以智为用,以信为基。
则于道,则不迷;范于德,则不悖;体于仁,则不怨;表于礼,则不傲;用乎智,则不蔽;基于信,则不欺。
一起学《论语》14.27宪问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一起学《论语》14.27宪问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起学《论语》14.27宪问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白话】孔子说:“不在此职位上,就不要谋议此位之政。
”【释词】位:职位、位子。
不谋:不谋议。
孔安国:“欲各专一于其职。
”蔡节:“谋,议也。
”【先贤精义】朱子曰:重出。
(按:与8.14章重。
)《论语集说》引范氏曰:此夫子所常言也,弟子各以所闻记之,故又见于此。
钱穆曰:不在其位,不谋其位之政。
《论语注疏》曰:此章戒人侵官也。
言不在此位,则不得谋此位之政。
欲使各专一守于其本职也。
张栻曰:止其分也。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程子曰:不在其位,则不任其事也,若君大夫问而告者则有矣。
伊藤仁斋曰:人各有其分而不能自尽,必好越位犯官,干预其政,故夫子言此以为戒。
辅广曰: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不义而不可为也。
问而不以告,不仁而不可为也。
徐英曰:此非独戒侵官,抑且慎越职。
林希元曰:此只是不相侵越职分之意。
谋是谋欲为之也,故不可。
若穷居而思天下之事,草茅言当世之务,亦可为出位乎?《中庸》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刘宗周曰:位凡局于上下皆是君子,居官尽心于职内,不侵越于职外,所以明守分也。
陈恒弒其君,孔子沐浴而请讨,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犹然明个分守,况其它乎?陈祥道曰:大夫不在其政,而谋其政,则谓之犯分;居官不在其政,而谋其政,则谓之侵官。
此《易》所以言“思不出其位”,而孔子所以言各司其局,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
若夫在天,则春夏秋冬不相易时;在地,则东西南北不相易方;在人,则耳目口鼻不相易用。
至于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
大至于天地之理,小至于言语之仪,其定分也,犹且不可犯,又况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哉?范祖禹曰:自天子至于士,皆有位。
论语章节翻译-宪问篇
论语章节翻译-宪问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论语宪问篇第十四1、宪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
邦无道,谷,耻也。
”【译文】原宪问什么是可耻的。
孔子说:“国家有道,固当出仕食禄。
国家无道,仍是出仕食禄,那是可耻呀。
”2、“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
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与贪欲,这四者都能制之使不行,可算得仁吗?”孔子说:“可算难了。
若说仁,那我就不知呀!”3、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一个士,若系恋于他家室乡里之安,那就够不上一士了。
”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仁义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仁义。
6、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7、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中不具备仁德的人有啊,但是没有小人而具备仁德的。
8、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9、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10、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
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
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1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容易做到。
”12、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译文】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一起学《论语》14.11宪问篇——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一起学《论语》14.11宪问篇——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一起学《论语》14.11宪问篇——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原文】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白话】孔子说:“贫困而没有怨恨,很难啊;富有却不骄慢,则比较容易。
”【释词】贫:指贫穷。
富:指富有。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言人之贫乏,多所怨恨,而无怨为难;人若丰富,好生骄逸,而无骄为易。
朱子曰:处贫难,处富易,人之常情。
然人当勉其难,而不可忽其易也。
又曰:谄之病甚于怨,无怨之难则甚于无谄。
白石钱氏曰:贫逆境无怨则难,富顺境无骄则易。
李炳南曰:怨骄二字都是烦恼,一个人如不愿为烦恼所苦,那就要无怨无骄,但贫而无怨比较难,富而无骄比较易。
既知难易之后,就要在贫时勉为其难,至于富贵,当然更不可骄傲。
郑汝谐曰:贫而无怨,乐天之事;富而无骄,自守者能之。
张栻曰:富而无骄易,不矜于外物者能之;至于贫而无怨,非内有所安者不能也。
或谓世固有处贫贱而无失,至于一旦当富贵之地,则失其本心。
然则难易之论,有时而不然耶?此盖未知夫无怨之味也。
所谓处贫贱而无失者,特未见其失于外耳,又乌能保其中之无怨耶?盖一毫有所不平于其中,皆为怨矣。
故贫而无谄易,贫而无怨难,无怨则进于乐矣。
刘宗周曰:贫而无怨,非有真学术、大涵养不能,故曰难;富而无骄,则犹可矜持于意见之间者,故曰易。
夫子盖就学问中勘难易,非就世情上较难易也。
江熙曰:颜渊无怨,不可及也;若子贡不骄,犹可能也。
钱穆曰:使颜渊处子贡之富则易,使子贡居颜渊之贫则难。
此处见学养高下,非孔门之奖贫贱富。
徐英曰:不淫于富贵,中人之所能;不移于贫贱,志士之所希。
《四书辨疑》曰:能安于贫,然后无怨贫之心;不恃其富,斯可无骄富之气。
心颜子处贫之心,则能贫而无怨矣,“富而无骄”不足道也。
志子贡居富之志,则能富而无骄矣,“贫而无怨”未敢望焉。
察天下之贫者,万中实无一二无怨;观天下之富者,十中须有二三无骄。
以此推之,足以知无怨为难,无骄为易也。
一起学《论语》14.28宪问篇——君子思不出其位
一起学《论语》14.28宪问篇——君子思不出其位一起学《论语》14.28宪问篇——君子思不出其位【原文】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白话】曾子说:“君子思虑不超出自己的本职。
”【释词】思:思虑。
出:超出、越过。
位:职位、本职。
此处可看作是人在社会、团体中的职分和应尽之义务。
一说专指政位。
【先贤精义】朱子曰:此艮卦之象辞也。
曾子盖尝称之,记者因上章之语而类记之也。
钱穆曰:或是《泰伯》篇记者未知有曾子此语,而记此篇者知之,故遂并著之。
位指政治上之职位言。
从政当各专己职,越职出位而思,徒劳无补,并滋纷乱。
《论语注疏》曰:若己不在此位,则不得谋议此位之政事也。
曾子遂曰:“君子思谋,当不出己位。
”言思虑所及,不越其职。
(《注疏》两章为一章)《论语义疏》曰:诫人各专己职,不得滥谋图他人之政也。
君子思虑当己分内,不得出己之外而思他人之事。
思于分外,徒劳不可得。
袁氏曰:不求分外。
范氏曰:物各止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
故君子所思不出其位,而君臣、上下、大小,皆得其职也。
黄勉斋曰:位,身所处之地,越所处而思,则为出位矣。
刘宗周曰:非礼勿视听言动,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思不出其位也。
程子曰:“心要在腔子里。
”张栻曰:位,非独禄位之称。
大而君臣父子,微而一事一物之间。
当其时,与其地,所思有所止,而无所越,皆为不出其位也。
非有主乎其中者,其能然乎?陈祥道曰:事君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冒。
乱者非所谓知务也,冒者非所谓知分也。
唐文治曰:曾子引之,以为省身守约之要。
位者,兼性分、职分而言。
性分之位,喜怒哀乐、视听言动是也;职分之位,君臣父子五伦,以及富贵贫贱、夷狄患难之境是也。
性分有涵养于未发者,有省察于临时者;职分有豫定于事前者,有审处于临事者。
有当然之位,即有当然之思,“不出”二字,至难而至细。
陆氏曰:有因适、莫而出位者,有因意必固我而出位者,有溺于声色货利而出位者,有拘于气禀习俗而出位者,有志动气而出位者,有气动志而出位者。
一起学《论语》14.47宪问篇——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一起学《论语》14.47宪问篇——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一起学《论语》14.47宪问篇——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原文】阙党童子将命。
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
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白话】阙党的一个少年在礼仪场合为宾主传达辞命。
有人谈到他,就问孔子说:“他能获得长进吧?”孔子说:“我看到他坐在大人的席位上,看到他和前辈长者并列前行。
这不是求取上进的人啊,是想着速成的人啊。
”【释词】阙党:即曲阜阙里,是孔子所居之地。
《水经注》:“孔庙东南五百步有双石阙,故名阙里。
”童子:年少者、未成人者。
朱子:“童子,未冠者之称。
礼,童子当隅坐随行。
”将命:在礼仪场合传达宾主之辞命。
按:至于是孔子使之,还是乡人使之将命,则不知也。
或:有的人。
之:代指童子。
益:长进。
与:同“欤”。
位:指大人所坐的席位,童子无位。
钱穆:“古礼,童子当隅坐,无席位。
此童子不知让,乃与成人长者并居于位。
”先生:谓先己而生,即长辈、成人。
并行:指童子与先生并列而行,可见其毫无谦逊之意。
按:居位并行,此是用成人之礼也,童子不当用,“长幼有序”是最基本的伦常。
陈祥道:“居位则不逊,并行则不弟。
”求益:求取长进。
速成:不靠自己修身长进,而是走捷径,想速成。
孔子说:“欲速则不达。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戒人当行少长之礼也。
《礼》童子隅坐无位,成人乃有位,今见此童子,其居于成人之位;《礼》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今见此童子,其与先生成人者并行,不差在后,违谦越礼,故知欲速成人者,非求益也。
唐文治曰:盖童子欲表异于众,所以失礼耳。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圣人教小子之道也。
盖圣人之教固贵敏求,尤忌凌躐,学者宜知所从事矣。
刘宗周曰:童子少而不学,恃其聪明才知,俨然以成人自命,而无求益之心,惟取必于速成而已。
古人八岁而入小学,则教以洒扫应对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五而入大学,则教以大学之道,修己治人之方。
一起学《论语》14.32宪问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一起学《论语》14.32宪问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一起学《论语》14.32宪问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白话】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无所成德。
”【释词】患:忧虑。
不己知:即“不知己”。
其:自己。
不能:无能、没有能力,此指德学方面而言。
《论语义府》:“学之而成谓之能。
”【先贤精义】戴溪曰:患不能,则进矣,此君子之所忧也。
朱子曰:凡章指同而文不异者,一言而重出也。
文小异者,屡言而各出也。
此章凡四见,而文皆有异。
则圣人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
《论语注疏》曰:此章勉人修德也。
言不患人不知己,但患己之无能。
《论语义疏》曰:不患人之不知我之有才能也,正患无才能以与人知耳。
《论语集说》曰:知不知在人,能不能在己。
己有能则人自知之矣,故“人之不己知”非所患,而己之不能则可患也。
《论语义府》曰:在人者非吾所能预,而在己者当自勉也。
刘宗周曰:圣人每从人不知处,割俗学之肺肠,使之反而从事于为己,非以所能邀知遇也。
圣人雅言之,其旨切矣。
张栻曰:四端五典,虽圣人不自以为能尽也,而况于学者?其不能之患,何有极乎,而何所愿乎外也。
若有一毫患人不己知之心萌于中,则其害甚矣。
《东廓集》曰:学而求能,乃为己之实功。
若谓求能以为人知也,则犹然患人不己知之心也。
徐英曰:人不知而不愠,君子之素行,学以为己,仁知道义,求之在我,本不在人之知不知,又何患乎人之不己知乎?蕅益大师曰:“何有于我哉”“我无能焉”“是吾忧也”“则吾未之有得”,皆患不能之真榜样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论为学者当反己以自修也。
盖知与不知存乎人,能与不能存乎己。
孔子曰:“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易》曰:“遁世无闷。
”圣贤真切为己之学固如此。
彼汲汲于闻达者,重外而轻内也,其能事亦可概见矣。
云门隐者按:立乎己,而不求乎外。
求为己之实学,学以为己,而非求乎外之人知也。
【本章参考书目】《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全解》《论语大义》《论语集释》《论语集说》《石鼓论语答问》《论语义府》《论语点睛》《论语会笺》《四书解义》《东廓集》。
一起学《论语》14.3宪问篇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一起学《论语》14.3宪问篇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一起学《论语》14.3宪问篇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原文】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白话】孔子说:“作为一个士,却留恋于安逸的乡土,不值得把他当作是士了。
”【释词】士:熟习于学并且有德行道艺之人。
居:乡土、家室,同时也暗含有“安逸”的意思。
朱子:“居谓意所便安处。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士当志于道,不求安居。
而怀安其居,则非士也。
檗山黄氏曰:士志于道而已,居非所怀也。
钱穆曰:士当厉志修行以为世用,专怀居室居乡之安,斯不足以为士矣。
张栻曰:怀居者志不立,其何以为士乎?戴溪曰:士而怀居,百事不成,已非士人矣。
唐文治曰:怀者,每念不舍之义。
怀居,谓如求田问舍,所谓“小人怀土”是也。
其志卑而品下,岂足以为士乎?此与“耻恶衣恶食”章义相发明。
刘宗周曰:士人立志不坚,一切外物动得,居不能累人,只心溺于此,乃为累耳。
噫!自一身而外,其居耶?抑寄耶?为士者,合下勘破始得;于此勘不破,说甚学,说甚士!辅广曰:于意所便安者恋恋不忘,则于义所当为者必不能知所徙矣。
陈祥道曰:士之所尚在于志,志之所尚在于道。
士而怀居,则非志于道者也,故不足以为士。
盖物生于陵者,安于陵;生于水者,安于水。
众人不异乎物,则怀土而已;士则异于众人,其可怀居哉?孔子曰:“君子居无求安。
”《传》曰:“晏安酖毒,不可怀也。
”古之君子所以安土乐天,不累于物。
视九夷如中国,不以为陋;视陋巷如广厦,不以为忧。
不过充是志而已。
《四书反身录》曰:士若在身心上打点、世道上留心,自不屑区区躭怀于居处。
一有系恋,则心为所累,害道匪浅。
居天下之广,居则随遇而安,必不萦念于居处,以至饮食衣服之类。
凡常人意所便安处,举无以动其中,斯胸无一点尘,不愧为士。
【本章参考书目】《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大义》《癸巳论语解》《论语新解》《石鼓论语答问》《论语全解》《论语学案》《论语会笺》《四书反身录》。
论语宪问经典名言译文和点评
论语宪问经典名言译文和点评1.邦有道,谷。
邦无道,谷,耻也。
诸侯国有道,应该做官得禄。
诸侯国无道,也去做官得禄,这就是所谓的耻辱。
点评:「谷」本义是粮食的总称,引申为做官。
学生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回答说:如果诸侯国无道,还在那里为官,就是耻辱。
2.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诸侯国有道,言语就能正直,行为也能正直;诸侯国无道,行为也能正直,但言语需谦顺。
点评:「危」本义是高,引申为正直。
「孙」是通假字,通「逊」,谦逊、谦虚之意。
3.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有德的人,一定有出彩的言论,有出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
仁人一定能做到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仁。
点评:孔子认为,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换言之,仁德与勇敢不是齐等关系。
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君子中可能存在不仁之人,而小人中一定不会有仁人。
点评:要想达到仁爱之境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孔子认为,即使是君子要想达到仁爱之境,也要时时注意努力。
5.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困但却没怨恨,很难;富贵但却不骄傲,容易。
点评:内心快乐与否,取决于是否懂得知足。
懂得知足,即使身处贫困,也没有怨恨,感到快乐。
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看见利益,就能想到道义;遇见危难,就能献出生命。
与人有约,能够历久不忘;这样就可以被称为完人了。
点评:「久要」即长久的约定。
「成人」指人格完善的人。
7.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晋文公诡诈,但不恪守正义;齐桓公守正,但为人不诡诈。
点评:「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使晋国称霸中原长达一个多世纪,为赵国、魏国、韩国位列战国七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任命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然而,晚年昏庸,使齐国陷入内乱。
8.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一个人若说起话来大言不惭,那么,他要实行起来就难了。
点评:说话要问心无愧,要说到做到。
一起学《论语》14.9宪问篇——为命,裨谌草创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一起学《论语》14.9宪问篇——为命,裨谌草创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一起学《论语》14.9宪问篇——为命,裨谌草创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原文】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白话】孔子说:“创作外交辞命,裨谌先草拟稿件,世叔探讨论证内容,行人子羽进行修改损益,东里子产最后润色辞藻。
”【释词】为命:创作外交辞命。
命,外交辞命。
《公羊传》:“命者,凡聘问会盟所受于主国之命,其语皆有一定。
”裨谌:郑国大夫。
孔安国:“谋于野则获,谋于国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则使乘车以适野,而谋作盟会之辞。
”草创:草拟文稿。
草,有粗略之意,也有“始”意。
创,造。
世叔讨论之:世叔即郑国的大夫游吉,《春秋》传作“子太叔”。
讨,寻究、探讨。
论,讲议、论政。
行人子羽修饰之:行人,负责外交出使之官。
子羽,公孙挥。
修饰,指对文稿进行增减。
《注疏》:“《周礼·秋官》有大行人、小行人,皆大夫也,掌诸侯朝觐、宗庙会同之礼仪及时聘间问之事,则诸侯之行人亦然。
”东里子产润色之:东里,地名,是郑国执政大夫子产所居之地。
润色,指对文稿加以文采,使之更加完善。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述郑国大夫之善也。
朱子曰:郑国之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而成,详审精密,各尽所长。
是以应对诸侯,鲜有败事。
孔子言此,盖善之也。
(《论语正义》:郑之为命,皆子产主之。
其裨谌、世叔、子羽,皆子产所使。
)檗山黄氏曰:向使人执己见,自恃其才,或损益于一言必以为歉,议不克合,其能断国论乎?夫子于此不独称郑国之能用贤,又以见四子能协心以济公家之事也。
张栻曰:郑小国也,介于大国之间,其所以能自保者,亦以辞命之善。
而其辞命之善,则以夫众贤之力耳。
草创者,具其大纲也;讨论者,考之古、验之今,而详订之也;修饰者,善其辞气也。
至于润色之际,则命几于成矣,必经子产之手点化之,而后其精神气象为备也。
郑汝谐曰:能交邻、事大、解纷、息暴,辞之不可已如是,是以深与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宪问篇译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
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
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
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
’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
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
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