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
论语 宪问篇注解和解读
论语宪问篇注解和解读
《论语·宪问篇》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
其中,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政治现象、道德问题以及人生态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见解。
注解方面,本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需要加以解释。
例如,“邦、邦君、邦人”等指的是当时的诸侯国及其臣民,“齐景公有疾,孟明视、师旷、女齐皆至”中的“孟明视”指的是春秋时期秦国的著名将领,“师旷”则是晋国的一位著名音乐家和政治家,“女齐”则是齐国的一位女子,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另外,本篇中还有一些经典的成语和名言,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注解中加以说明。
解读方面,本篇中孔子的思想和观点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首先,孔子强调了政治领袖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认为一个好的政治领袖应该具备忠诚、孝顺、慈爱、信义等品德,并且要以德治国,以自身的行为示范引领民众向善。
其次,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道德现象进行了批评和反思,如“邦君树塞门”所表达的虚荣心态和形式主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最后,本篇中还涉及了一些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等等,这些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治理都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论语·宪问篇》是儒家经典中非常重要的一篇,其中包含了孔子的许多重要思想和观点。
通过深入的注解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和观点,并在现代社会中加以应用和实践。
同时,这也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和创新,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语 宪问篇注解和解读
论语宪问篇注解和解读《论语·宪问篇》是《论语》中的一篇,全篇共有十章,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和思想交流。
本篇主要集中讨论了宪法的重要性以及君主如何执政的问题。
第一章中,孔子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敢问从。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伦理关系的问题,孔子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应该维持适当的尊卑关系。
在第二章中,孔子描述了他对宪法的看法。
他认为,宪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正义的重要工具。
他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予,罔从我者其由予。
”这句话意味着如果国家法律不明确,混乱无序的话,就只能由孔子自己来制定法律。
第三章,孔子告诫学生们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
他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希望学生们能够保持端正的心态,专注于自己的学问。
第四章中,孔子谈到了如何选择官员。
他认为,官员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能。
他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进也,是退也。
”这句话意味着官员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来选择合适的职位。
在第五章,孔子谈到了君主如何执政。
他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句话意味着君主应该依靠智者的建议来制定政策,而不是听从于无知的人。
第六章中,孔子谈到了如何使国家变得强大。
他认为改革教育制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他说:“民无信不立。
”这句话意味着只有通过教育培养人民的道德品质,才能使国家更加稳定。
在第七章中,孔子谈到了君主和臣子的关系。
他说:“德行苟进,君子以为义。
”这句话意味着君臣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只有君子才能担任重要的政治职位。
第八章中,孔子讨论了如何对待敌人。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对他人做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情。
这是一个关于道德原则的问题。
在第九章中,孔子强调了君主应该守正道的重要性。
他说:“如之何,如之何!”这句话意味着君主应该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在最后一章,孔子以一个故事来结束这篇文章。
他讲述了一个丧父之子怎样坚守君子之道的故事。
论语_宪问文言文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端正,不用下令,人们也会自觉遵守;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不正,即使下令,人们也不会遵守。
”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说:“政治,就是端正。
你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就像风,小人的品德就像草。
风吹过草地,草必然倒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端正,不用下令,人们也会自觉遵守;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不正,即使下令,人们也不会遵守。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道德来引导人们,用礼制来规范人们,使人们有羞耻之心,并且能够自我约束。
”子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人;有智慧的人,了解人。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子说:“不要担心财富少,而要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要担心贫穷,而要担心生活不安定。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经常忧愁。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小人则相反。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就会产生。
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吧!”子曰:“有教无类,道不孤矣。
”孔子说:“有教无类,道德就不会孤立了。
”以上是对《论语·宪问》的文言文翻译,通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关于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宪问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原文全称为《论语宪问下,关公问程伯约》。
一般的解释认为,《宪问下》也叫《宪书下》,宋代著名儒学家孔穗先认为,此书记载的是子思宣布讲解宪问书的内容。
《宪问下》全文共五千多字,是一部介绍子思和伯玉之间辩论的著作,凝练和精彩。
本文对《论语宪问篇》原文及其翻译进行深入分析:一、《论语宪问篇》原文《论语宪问篇》原文为“子曰:‘宪,审而不诛;听,闻而不蔽。
允辩与仪,远于施诸礼仪,则孰若忠慈?’”,该原文的意思是:子思说:“宪,审查而不乱治;听取,听取而不盲目拒绝。
宽恕辩解,远胜于封礼仪式实施,何者比得上忠诚和慈爱呢?”二、《论语宪问篇》翻译《论语宪问篇》的翻译为“Confucius said,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without punishment; listening should be done without obstruction. Forgiveness and acceptance instead of formality; Who can compare to loyalty and love?”,翻译的意思是:孔子说:“考察应当而不必以惩罚;聆听应当而不必以阻挠手段。
宽恕而不必以内外形式;谁又能与忠诚与爱相比?”三、综观《论语宪问篇》从《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强调要求政府官员和领导人要忠诚而且有公正的心,宽恕民众,审慎听取他们的建议,以及要结束中央官僚主义等新武器,实现以公平和公正对待人民的政治理念。
《论语宪问篇》以其新颖的思想引发了许多儒家学派和读者们的广泛思考。
其实,无论从思想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论语宪问篇》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
论语宪问篇全文及译文篇一1、宪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能够为仁矣?”子曰:“能够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向孔子请教什么是耻辱。
孔子说:“国家上轨道,才能够做官,领俸禄;国家不上轨道而做官领俸禄就是耻辱。
”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婪这四种毛病都能免除,能够算是行仁吗?”孔子说:“能够算是困难的事,至于是否行仁,我还不能确定。
”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孔子说:“国家上轨道,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不上轨道,行为正直,言语要谦虚谨慎。
”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的话,说出有价值的话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行仁的人一定有勇气,勇敢的人却不一定行仁。
”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译文: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
禹和稷都亲自下地耕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
”孔子没有回答。
南宫适出去以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多么尊重道德!”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而做不到择善固执的例子是有的,但是,从来没有小人会择善固执的。
”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译文:孔子说:“爱护一个人能不让他劳苦吗?真诚对待他能不给他规劝吗?”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孔子说:“郑国发表的政令,都是由裨谌起草,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改,子产作润色加工而成。
”9、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
论语 宪问篇 译文
论语宪问篇译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一起学《论语》14.4宪问篇——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一起学《论语》14.4宪问篇——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一起学《论语》14.4宪问篇——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原文】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白话】孔子说:“国家有道,应该正言正行;国家无道,应该正行但说话要卑逊。
”【释词】危言危行:正言正行。
“危”有三义:1严厉,2高峻、高特,3方正、端正、正直。
此处“危”当为第三义“正”义。
《广雅》:“危,正也。
”钱穆:“高论时失于偏激,高行时亦失正。
君子惟当正言正行,而世俗不免目之为厉,视之为高,君子不以高与厉为立言制行之准则。
”孙:即“逊”,谦逊、卑顺。
钱穆:“言孙非畏祸,但召祸而无益,亦君子所不为。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教人言行之法也。
尹氏曰: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
然则为国者使士言孙,岂不殆哉?郑汝谐曰:邦虽无道,苟有言责,守死尽言可也。
在我有不必言,言之而无所补,君子当孙其言焉。
孙,非谀说诡随之谓,不讦(jié)直以取祸也。
戴望曰:正行以善经,言孙以行权。
《四书诠义》曰:言孙非畏祸也,贾祸而无益,则君子不为矣。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亦时中之道也。
陈祥道曰:天下有道,其言足以兴,故危言;天下无道,其默足以容,故言逊。
舜戒禹以无若丹朱,周公戒成王以无若商王受。
周昌比汉高以桀纣,刘毅比晋武以桓灵,所谓危言也;孔子诺阳货以将仕,闵子告鲁使以善辞,所谓言逊也。
盖行,所以行己;言,所以应物。
行己者,君子所以立道,故施于治乱则同;应物者,所以趋时,故施于治乱则异。
洪氏曰:危言非矫激也,直道而已;孙言非阿谀也,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是也。
危行所以洁身,孙言所以远害。
东溪刘氏曰:有道之时,言不危则非所以忧治世而警明主,至于无道之时而危言以犯世之所忌则殆矣。
《论语正义》曰:汉明之末,学者知崇气节,而持之过激,酿为党祸,毋亦昧于远害之旨哉。
《论语稽》曰:邦无道,则当留有用之身匡济时变,故举动虽不可苟,而要不宜高谈以招祸也。
文言文翻译-《论语》-宪问篇
文言文翻译-《论语》-宪问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篇解读
第一节,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原宪向孔子请教,有哪些事情是可耻的。
孔子说:“邦国行政有道的时候,你为朝廷做事领俸禄;而邦国无道、胡作非为了,你还为它效力得俸禄,这是丢人的。
”又问:“好胜好斗、自吹自擂、刻薄怨毒、贪婪纵欲,这四方面的毛病改掉了,可以算是仁了吧?”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能不能算是仁,我就不敢说了。
”第二节,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孔子说:“身为士而只知道贪恋自家,守在家里,那就算不上一个士了。
”第三节,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un。
” 孔子说:“邦国有道,说话正直端方,做事正直端方;邦国无道,做事仍然要正直端方,说话则要低调克己。
”第四节,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必定会有美好的言论,言论美好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
讲仁爱的人必定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都有仁爱之心。
”第五节,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ào 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j ì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南宫适向孔子请教说:“羿精于射箭,奡精通水战,但两人都不得好死。
禹和稷j ì二人亲自耕田引领务农,而拥有了天下。
您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孔子没有作答。
等南宫适走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是真的崇尚德行啊!”第六节,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而做不到仁的要求的,这样的人是有的;小人而做到仁德的,那是没见过的。
”第七节,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说:“爱一个人,能不让他辛辛苦苦吗?为一个人诚恳着想,能不谆zh ūn谆教导他吗?”第八节,子曰:“为命,裨b ì谌ch 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r ùn 色之。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一起学《论语》14.12宪问篇——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一起学《论语》14.12宪问篇——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一起学《论语》14.12宪问篇——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原文】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白话】孔子说:“孟公绰当赵魏这两个卿的家臣就会有余力,但不可以让他当滕薛这两个小国的大夫。
”【释词】孟公绰:鲁国的大夫,孔子曾经所严事者。
其为人“不欲”,即“不贪欲”。
赵魏:春秋时晋国有六卿,赵魏都位列其中。
后来,六卿并为韩赵魏三家,于是“三家分晋”,为战国之时代开始的事件之一。
老:卿大夫的家臣之长。
优:宽绰有裕,即有余力。
滕薛:鲁国附近的小国。
滕,是周文王之子错叔绣之后。
薛,任姓,奚仲之后。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评鲁大夫孟公绰之才性也。
朱子曰:大家势重,而无诸侯之事;家老望尊,而无官守之责。
大夫,任国政者。
滕薛国小政繁,大夫位高责重。
然则公绰盖廉静寡欲,而短于才者也。
钱穆曰:下章言“公绰之不欲”,盖公绰是一廉静之人,为大国上卿之家臣,望尊而职不杂。
小国政烦,人各有能有不能,故贵因材善用。
张栻曰:赵魏老在当时号为家事治者,公绰之不欲,其德可取也,故以为赵魏老则优。
若夫滕薛则小国也,大夫之职烦劳,意者公绰之才有所不足,故不可为耳。
大抵用人之方,贵于处之得其当而已。
《论语正义》曰:《汉书·薛宣传》“昔孟公绰优于赵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显,或以功举”,是言为赵魏老当以德,为滕薛大夫当以才,故能有功也。
杨氏曰:知之弗豫,枉其才而用之,则为弃人矣。
此君子所以患不知人也。
言此,则孔子之用人可知矣。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论用人者当因材器使也。
《论语稽》曰:孔子言此,盖以人各有能有不能,国家用人,宜量其所长而用之也。
如公绰之贤,尚有能有不能,其他可知。
此孔子为用人者言,言不可用人而违其才,非于公绰有贬辞也。
陈祥道曰:君子不器,无施而不可。
不如君子则器矣,有能有不能。
故禆谌谋野则获,于居屋则否;黄霸治郡则长,于相国则不及;兵甲之事,文种不如范蠡,镇抚国家,范蠡不如文种;面折廷争,陈平不如王陵,全社稷、安刘氏,王陵不如陈平;房玄龄善于谋而不能断,杜如晦长于断而不能谋。
一起学《论语》14.36宪问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起学《论语》14.36宪问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起学《论语》14.36宪问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白话】有人问到孔子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呢?”孔子说:“那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用直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释词】或:有人。
以德报怨:以,用。
德,恩惠之德。
以德报怨,容易让人虚伪,容易让人隐忍。
钱穆:“既以德报所怨,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为报?岂怨亲平等,我心一无分别于其间?此非大伪,即是至忍,否则是浮薄无性情之真。
”怨:怨恨。
何如:怎么样。
何以报德:对于所怨,如果用德来回报,那么对于恩德,又用什么来回报呢?以直报怨:居心正直,公平无私,回报其所应当回报的,不以德报怨,也不以怨报怨。
朱子:“不以私害公,不以曲胜直,当报则报,不当则止。
”钱穆:“我虽于彼有私怨,我以公平之直道报之,不因怨而加刻,亦不因怨而反有所加厚,是即直。
君子无所往而不以直道行,何为于所怨者而特曲加以私厚?”伊藤仁斋:“是非邪正,各随其实,不增不减,曰‘直’,以此待所怨者可矣。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论酬恩报怨之法也。
或人之意,欲人犯而不校,故问孔子。
孔子答言,若报怨既用其德,若受人恩惠之德,不知何以报之也。
故陈其正法,言当以直道报雠怨,以恩德报德也。
蔡节曰:以直报怨云者,亦曰报其所当报者尔。
郑汝谐曰:有德不报,非义也;以德报怨,非诚也。
朱子曰: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
或人之言,可谓厚矣。
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
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
然怨有不雠,而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
刘宗周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自是称物平施,天理人情之至。
直则忘怨不较,不枉道以伸情,亦不匿情以市德;德则无德不报,于天理之中,伸人情之至。
论语章节翻译-宪问篇
论语章节翻译-宪问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论语宪问篇第十四1、宪问耻。
子曰:“邦有道,谷。
邦无道,谷,耻也。
”【译文】原宪问什么是可耻的。
孔子说:“国家有道,固当出仕食禄。
国家无道,仍是出仕食禄,那是可耻呀。
”2、“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
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与贪欲,这四者都能制之使不行,可算得仁吗?”孔子说:“可算难了。
若说仁,那我就不知呀!”3、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一个士,若系恋于他家室乡里之安,那就够不上一士了。
”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仁义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仁义。
6、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7、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中不具备仁德的人有啊,但是没有小人而具备仁德的。
8、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9、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10、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
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
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1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容易做到。
”12、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译文】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宪问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
宪问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宪问篇论语原文注解及翻译本篇共计44篇。
论语中的宪问原文与解析
论语中的宪问原文与解析《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在其中的宪问篇中,孔子讨论了人的本性、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论语·宪问》的原文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论语·宪问》的原文如下: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句话是孔子在回答弟子宪问时说的。
从语法的层面来看,这句话由两个并列的句子组成。
第一个句子中,“君子”一词指的是有道德修养和高尚品格的人,“怀德”表示君子心怀道德操守。
而“小人”则指的是品德低劣、缺乏修养的人,“怀土”表示小人只关注私利,不顾社会公德。
第二个句子中,“怀刑”表示君子心存法治正义,“怀惠”则指小人心怀私利,寻求私人利益。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人的品性和行为准则的看法。
孔子认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心怀道德,注重修养和道义,而不是只顾自身私利。
而小人则以自我为中心,只追求个人利益,缺乏道义和责任感。
孔子强调了“刑”与“惠”对于人的影响。
他认为,君子应该心存法律制度,并主张公正和正义。
而小人则徒有仁慈之言,实际上以私欲为导向,追求私人的好处。
孔子指出,在社会中,刑法正义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公平和秩序,而惠施则是为了满足小人个人的欲望。
这段话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警示。
我们身处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多样性和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使得人们容易忽略道义和公共利益。
在这个语境下,孔子的话提醒我们要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关注公共利益并遵守法律。
在当代社会中,这句话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强调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提倡诚信、公正和公共利益。
只有通过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我们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而如果每个人都只追求私利,没有道义约束,社会将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转。
总结起来,《论语·宪问》中的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以及道德与权力、私利的关系。
它提醒我们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追求公正和公共利益,遵守法律制度。
论语《宪问篇》全文
论语:《宪问篇》全文【导语】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一起学《论语》14.11宪问篇——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一起学《论语》14.11宪问篇——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一起学《论语》14.11宪问篇——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原文】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白话】孔子说:“贫困而没有怨恨,很难啊;富有却不骄慢,则比较容易。
”【释词】贫:指贫穷。
富:指富有。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言人之贫乏,多所怨恨,而无怨为难;人若丰富,好生骄逸,而无骄为易。
朱子曰:处贫难,处富易,人之常情。
然人当勉其难,而不可忽其易也。
又曰:谄之病甚于怨,无怨之难则甚于无谄。
白石钱氏曰:贫逆境无怨则难,富顺境无骄则易。
李炳南曰:怨骄二字都是烦恼,一个人如不愿为烦恼所苦,那就要无怨无骄,但贫而无怨比较难,富而无骄比较易。
既知难易之后,就要在贫时勉为其难,至于富贵,当然更不可骄傲。
郑汝谐曰:贫而无怨,乐天之事;富而无骄,自守者能之。
张栻曰:富而无骄易,不矜于外物者能之;至于贫而无怨,非内有所安者不能也。
或谓世固有处贫贱而无失,至于一旦当富贵之地,则失其本心。
然则难易之论,有时而不然耶?此盖未知夫无怨之味也。
所谓处贫贱而无失者,特未见其失于外耳,又乌能保其中之无怨耶?盖一毫有所不平于其中,皆为怨矣。
故贫而无谄易,贫而无怨难,无怨则进于乐矣。
刘宗周曰:贫而无怨,非有真学术、大涵养不能,故曰难;富而无骄,则犹可矜持于意见之间者,故曰易。
夫子盖就学问中勘难易,非就世情上较难易也。
江熙曰:颜渊无怨,不可及也;若子贡不骄,犹可能也。
钱穆曰:使颜渊处子贡之富则易,使子贡居颜渊之贫则难。
此处见学养高下,非孔门之奖贫贱富。
徐英曰:不淫于富贵,中人之所能;不移于贫贱,志士之所希。
《四书辨疑》曰:能安于贫,然后无怨贫之心;不恃其富,斯可无骄富之气。
心颜子处贫之心,则能贫而无怨矣,“富而无骄”不足道也。
志子贡居富之志,则能富而无骄矣,“贫而无怨”未敢望焉。
察天下之贫者,万中实无一二无怨;观天下之富者,十中须有二三无骄。
以此推之,足以知无怨为难,无骄为易也。
一起学《论语》14.32宪问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一起学《论语》14.32宪问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一起学《论语》14.32宪问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白话】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无所成德。
”【释词】患:忧虑。
不己知:即“不知己”。
其:自己。
不能:无能、没有能力,此指德学方面而言。
《论语义府》:“学之而成谓之能。
”【先贤精义】戴溪曰:患不能,则进矣,此君子之所忧也。
朱子曰:凡章指同而文不异者,一言而重出也。
文小异者,屡言而各出也。
此章凡四见,而文皆有异。
则圣人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
《论语注疏》曰:此章勉人修德也。
言不患人不知己,但患己之无能。
《论语义疏》曰:不患人之不知我之有才能也,正患无才能以与人知耳。
《论语集说》曰:知不知在人,能不能在己。
己有能则人自知之矣,故“人之不己知”非所患,而己之不能则可患也。
《论语义府》曰:在人者非吾所能预,而在己者当自勉也。
刘宗周曰:圣人每从人不知处,割俗学之肺肠,使之反而从事于为己,非以所能邀知遇也。
圣人雅言之,其旨切矣。
张栻曰:四端五典,虽圣人不自以为能尽也,而况于学者?其不能之患,何有极乎,而何所愿乎外也。
若有一毫患人不己知之心萌于中,则其害甚矣。
《东廓集》曰:学而求能,乃为己之实功。
若谓求能以为人知也,则犹然患人不己知之心也。
徐英曰:人不知而不愠,君子之素行,学以为己,仁知道义,求之在我,本不在人之知不知,又何患乎人之不己知乎?蕅益大师曰:“何有于我哉”“我无能焉”“是吾忧也”“则吾未之有得”,皆患不能之真榜样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论为学者当反己以自修也。
盖知与不知存乎人,能与不能存乎己。
孔子曰:“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易》曰:“遁世无闷。
”圣贤真切为己之学固如此。
彼汲汲于闻达者,重外而轻内也,其能事亦可概见矣。
云门隐者按:立乎己,而不求乎外。
求为己之实学,学以为己,而非求乎外之人知也。
【本章参考书目】《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全解》《论语大义》《论语集释》《论语集说》《石鼓论语答问》《论语义府》《论语点睛》《论语会笺》《四书解义》《东廓集》。
论语宪问篇主要内容
论语宪问篇主要内容
《论语·宪问篇》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宪
问的对话内容。
这篇主要内容围绕着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展开讨论,强调了孔子对于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的重视,并提出了一些
关于政治理念和治国之道的观点。
在这篇篇章中,孔子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
先修养自己的品德,然后再去治理国家。
他还谈到了君子的行为规
范和修养方式,提出了“君子不器”的观点,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理念。
此外,宪问篇还包括了对于政治和社会道德的探讨。
孔子强调
了君子应该以德治国,而不是以刑罚和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
他强
调了礼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遵循礼仪规范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总的来说,《论语·宪问篇》主要内容涉及了道德修养、政治
治理、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讨论,体现了孔子对于仁义道德和政治治
理的思考和观点。
这篇篇章对于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理论有
着重要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政治哲学和道德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借
鉴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宪问篇
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
14.2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14.5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14.7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14.8 子曰:“为命,裨谌(bì ch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
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
14.10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14.11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
14.12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文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14.13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14.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
14.15 子曰:“晋文公谲(jué)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
14.16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14.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rèn)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
14.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yǔ)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14.20 子曰:“其言之不怍(zuò),则为之也难。
”
14.2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
14.22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
14.2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
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14.25 蘧(qú)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14.27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
14.28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14.29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
14.30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
14.3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14.32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14.33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
14.34 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
14.35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14.36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14.37 公伯寮愬(sù)子路于季孙。
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公伯寮其如命何?”
14.38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
14.39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14.40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kuì)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
14.41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
’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
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
14.42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
14.43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14.44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14.45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
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