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 层 色 谱ppt
色谱学 第三章 薄层色谱
在吸附色谱过程中,溶质、溶剂和吸附剂三 者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竞争的,如此构成了 整个层析分离过程 。 在薄层吸附色谱过程中,主要为物理吸附, 无选择性。因之吸附剂与多元组分溶液接触 时,一方面任何溶质都可被吸附(当然单位 重量吸附剂所能吸附物质的量,即“吸附量” 会因物质种类而异),另一方面,吸附剂也 可吸附流动相分子。由于物理吸附是可逆的, 故被吸附的分子同时也可被解吸出来。
偶氮染料 偶氮苯 对甲氧基偶氮苯 苏丹黄 苏丹红 对氨基偶氮苯 对羟基偶氮苯
Ⅱ 0.61 0.28 0.18 0.11 0.04 0.01
表3-2 硅胶活度分级法 Rf Ⅲ Ⅳ 0.70 0.83 0.43 0.67 0.30 0.53 0.13 0.40 0.07 0.20 0.01 0.07
除上二种外,还有其他一些吸附剂。吸附剂品种如下: (1)硅胶:薄层色谱用为200~250目粒度,规格很多,一般如有石膏作粘 结剂,称硅胶G;石膏含量为5~20%,一般为10~13%,亦有用淀粉作粘 结剂的,称硅胶S,不加粘结剂者称硅胶H或硅胶N,为了便于观察组分的 斑点,也可在硅胶中加入荧光指示剂。如果又加有粘结剂时,则称为硅胶 GF或硅胶GF254,即吸收254nm紫外光。 (2)氧化铝:根据加有粘结剂情况不同,有H、G、HF、GF等品种。 (3)硅镁吸附剂:即费罗里硅土,使用前要在130℃下活化二小时。 (4)纤维素:长度仅为2~20微米的短纤维,分天然纤维和微晶纤维两种 形式,也可加粘合剂、一般用于亲水性物质的分离,如羟基化物等,但缺 点为不能用浓硫酸等腐蚀性溶剂进行显色。 (5)聚酰胺:这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有机吸附剂,多用于分离酚类化合物, 样品容量大,但粘结能力差,可加入纤维素或淀粉作粘结剂。 (6)烧结薄层板:这是一种多次使用的薄层板,是由200~300目石英或玻 璃粉,与200~300目硅胶或氧化铝按1:25重量混合,用乙醇调成浆料,涂 在玻璃板上。0.25~0.3毫米厚,然后在700~780℃高温下烧结,即成烧结板。 烧结板用一次后可用乙醇或其它有机溶剂洗涤,最后用水洗干净后烘干再 继续使用。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图文
38
斑点异常与克服
边缘效应
3.预饱和
在薄层板上一般是边缘上的展开剂较容易挥发, 如果这几个有机溶剂的挥发性能差异比较大,那 么就会造成薄层板上边缘和中间展开剂比例的差
异而产生展开速度不一致的现象
克服方法:展开前要充分饱和
39
斑点异常
❖S形及波形斑点
波形斑点
14
薄层板的制备
黏合剂 cmc-na溶液的存放 注意放置时间太长的CMC-Na溶液可 能会发黄,而且可能有霉菌出现, 最好不要使用。
15
薄层板的制备
制板 操作:除另有规定外,是指 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溶液 ,研磨混合,置玻璃板上 使涂布均匀,平台上于室 温下晾干,活化后,置有 干燥器中备用。
16
22
薄层色谱的点样
❖ 点样的距离
自制板
高效板
直径不大于 4mm
宽度5-10mm
>8mm
10-15mm
23
直径不大于 2mm
宽度4-8mm
>5mm
8-10mm
薄层色谱的点样
❖ 点样的注意点
1.不要弄破薄层板 2.点样量大时,少量多次, 3.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吹干或 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24
薄层色谱的展开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_图文.ppt
薄层色谱
操作的流程
薄层 点样 板
展开
显色
结果 判定
2
薄层板的制备
❖ 固定相 ❖ 什么是固定相?
3
薄层板的制备
❖ 常用固定相
1、聚酰胺 2、硅胶 3、硅澡土
4、氧化铝 5、纤维素
6、其他
4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课件
具有较高的分离效能、低成本、 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 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化学分析
用于有机化合物、无机化 合物的分离和检测,如金 属离子、有机酸、碱等。
生物分析
用于生物样品中蛋白质、 酶、核酸等大分子的分离 和检测。
医药分析
用于药物成分、代谢产物 、残留物的分离和检测, 以及中药材的鉴别和质量 控制。
案例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薄层色谱检测
总结词
简便快速、经济实用
详细描述
薄层色谱法在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具有简便快速和经济实用的优势,能够同 时分离和检测多种农药残留,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案例三:化妆品中重金属的薄层色谱检测
总结词
高准确性、高可靠性
详细描述
薄层色谱法在化妆品中重金属的检测中具有高准确性和高可靠性,能够有效地对化妆品中的重金属进行定性和定 量分析,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验前的准备
仪器准备
确保薄层色谱仪正常工作 ,检查薄层板是否干净、 无划痕。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适量 的展开剂、显色剂和样品 。
安全准备
确保实验区域通风良好, 避免有毒气体对实验人员 造成危害。
实验操作步骤
01
02
03
04
薄层板制备
选择合适的薄层板,均匀涂布 样品,自然晾干。
点样
用毛细管或自动点样器将样品 点在薄层板的固定位置。
薄层色谱法的发展历程
起源
薄层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用 于分离植物色素。
发展
未来
未来薄层色谱法将朝着更高效、更快 速、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同时与其他 技术联用,实现更复杂的样品分离和 分析。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 板上形成薄层,然后用合适的 溶剂展开,实现组分的分离和
分析。
纸色谱法
将固定相吸附在滤纸上,然后 用合适的溶剂展开,实现组分 的分离和分析。
气相色谱法
适用于气体和挥发性液体的分 析,通过气体流动相将样品带 入色谱柱进行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种高效、高分辨率的色谱方 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
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因此会以不同
的速度在薄层板上移动,从而实现分离。
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点样
将待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层 板的起点处。
显色
在紫外灯下观察各组分的斑点, 或者用显色剂进行染色。
制备薄层板
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塑料 板或铝箔上,形成一层均匀的 薄层。
展开
将薄层板放入展开槽中,用适 当的流动相展开。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目 录
• 色谱法简介 • 薄层色谱法 • 纸色谱法 •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比较 • 色谱法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发展趋势
01 色谱法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方法,通过不同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 配平衡实现分离。
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吸附 、溶解等分配平衡的差异,使不 同物质在色谱柱上移动速度不同 ,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
薄层色谱法的分离效率高于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使用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板 上的固定相,能够快速、有效地分离复杂的混合物,而纸色谱法则需要较长的 时间进行分离。
分辨率
薄层色谱法的分辨率也更高,能够更好地分离出组分相近的物质,而纸色谱法 的分辨率相对较低。
操作难度的比较
操作简便性
薄层色谱
和颜色的深浅,并与标准品在相同条件下展开所得 到的一系列已知不同浓度的标准斑点相比较,而近 似地判断样品中所测成分的含量。 2 测面积法
展开后色谱上的斑点面积与化合物含量间,符 合一定的线性关系。 3 仪器测定法
38
3 仪器测定法
用光密度计或称薄层扫描仪(TLC Scanner)扫描定量, 该方法已成为薄层定量的主要方法。 1.吸收测定法
相对比移值,即相对于某一物质x的Rf值,用Rx 表示。 其定义为:Rx=组分的Rf值/物质x的Rf值 组分A相对于物质B的“相对比移值” RB =a/b
6
三.薄层色谱的操作
吸附剂的选择 薄层板的制作 展开剂的选择 点样 展开 定位与显色 薄层层析的定量测定
7
(一) 薄层层析用的吸附剂
常用的薄层层析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纤 维素、聚酰胺等。
吸附剂的选择:首先决定于样品成分的性质, 即它们的溶解性、酸碱性、极性以及是否与 吸附剂起化学反应等;
其次要考虑吸附剂、载体是否容易得到及其 价格等。
8
9
(二) 薄层板的制作
层析板是用专门的涂布器把浆状的吸附剂(纸浆、纤维素、硅胶、 中性氧化物、聚酰胺、多孔性玻璃粉,硅烷化键合硅胶等)均匀 地涂在在薄层板(玻璃板、金属板或弹性塑料板)上,干燥 (110℃活化)后即可使用。
2.点样量
点样量的多少与薄层的性能、厚薄及显色剂的 灵敏度有关。一般来说,样品量最小为几ng,常用 量为几至几十µg,制备型的分离可以点样到mg量。 总之点样量随分离目的而定。
3.点样方式 最好是直径3—5mm的圆点。
常用的点样方式
a 一般点样 b 径向点样 c 条状点样 d 线形小孔点样
薄层色谱法概述
2013-7-29
自动点样 Limomat IV 喷样仪——样品溶液通过气 流成雾状喷向薄层,移动板台,使在薄层 上流下样品条带。 • 特点:适合于大量稀样品溶液的喷加; 条带宽度不超过2mm,有利于改善分 辨率;便于狭缝式光密度计扫描;要 求薄层板强度高。 自动薄层色谱点样仪——由计算机控制。 药典规定:点样基线距底边2.0cm, 样点直径 2-4mm, 点间距离约为1.5-2.0cm。
20
分离参数 R= 2(Ls2-Ls1) W1+W2
因Ls=Rf L。,同时对相邻的两个斑点, 假定W1=W2=W 则R= L。 Rf2- Rf1
W
L。 = ×⊿Rf
W
与n=16[Ls/W] 2式合并,得:
21
2013-7-29
R=
4
由上式,Rf与R之间存在着如图所示关系
R 1.00
2013-7-29
24
溶剂强度参数和选择性 溶剂的强度参数 定义:溶剂强度参数用表示。流动相 强度越高,表示它与吸附剂相互作用 力强。溶质的Rf值就越大。为得到满 意的分离,选用的流动相使溶质的Rf 值在0.3 – 0.7之间为宜。 溶剂强度也可用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参 数 来表示。
15
检测
物理方法——紫外光下显示荧光或荧光淬灭 化学方法——加化学试剂显色,要求显色稳定、 持久、专属、灵敏、线性良好。 斑点定位方法 碘蒸气法——灵敏、简便,为通用显色法。将 碘结晶放在密封的展开缸中,碘的升华,使缸 内充满紫色的碘蒸气。将展开后的板挥干溶剂 置碘缸中至薄层色谱上出现棕色斑点。放置时 间不宜太长,否则背景吸附剂也吸附碘,使信 噪比降低。用针头将斑点标记下来,放在通风 处使碘挥发。
薄层色谱分析
吸附可逆
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解吸出来。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 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 表面的分子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 平衡。
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与不平衡、 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
以上信息部分源 于网上资料,部 分为自己见解, 希望大家看后给 予指正与补充。
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 层吸附层析。
吸附
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任何两个相都可 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 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 。
如:以前实验中我们利用活性炭吸附一些物质
吸附的产生
物质分子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 固体表面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和固体内部分 子所受的吸引力不相等。在固体内部,分子之 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 而处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 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 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 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 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
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简介
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 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 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 层析分离技术。
薄层色谱法(TLC)
系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 上,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在薄层一端展开后, 根据比移值(Rf)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 色谱图的比移值(Rf)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 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注:Rf=溶质移动的距离/溶液移动的距离。 表示物质移动的相对距离。
薄层色谱法优点
薄层色谱法
4.点样过程 确定点样位置
吸取点样溶液
点样。
a.用铅笔在距薄层底边1.5-2.0cm处画一条起始线,在起始线上作 好记号作为点样位置,每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0-1.5cm; b.用点样设备吸取一定量的溶液; c.于点样位置上的吸附剂轻轻接触,点样设备内的溶液就会自动被 其吸附,形成直径最好为2-4mm的圆点或宽度为5-10mm的条带,完 成一次点样。 注意:若需要在同一个位置多次点样,则每点一次,应带溶剂挥干 后再点下一次,避免斑点扩散;当一块薄层板上需点几个样品时, 点样设备不能混用。
薄层板上的斑点位置确定之后,可对物质进 行定性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31
第三节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主要用于中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等的定 性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
32
一、在鉴别方面的应用
通常采用对照物比较法进行定性鉴别。在保证 各斑点分离度达到标准的前提下,如果样品的 Rf与对照物的Rf相同,则可认为该组分与对照 物为同一物质。 为了结果的准确可靠,应采用多种不同的展开 系统进行展开,如果所得到的Rf都与对照品一 致,则可认定两者是同一物质。
43
锯齿扫描
(1)单波长扫描:使用一种波长的光线对薄 层进行扫描。 (2)双波长扫描:是采用两种不同波长的光 束先后扫描所要测定的斑点,并记录下此两 波长吸光度之差,可以消除薄层背景吸收的 干扰。
45
化合物斑点的吸收光谱
单波长与双波长扫描曲线的比较
6.定量方法
2.仪器:光源、单色器、薄层板台、检测器、色谱工作站 3.测量方法:根据对光测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透射法:测量反射光的强度 反射法:测量透射光的强度
L 光源;MC 单色 器;P 薄层板; S 斑点; PD 光电 检测器
薄层色谱法
第二部分色谱分析第一章薄层色谱法(TLC)一薄层色谱法概述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混合物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不均匀分配或保留而将其分离的方法。
与HPLC不同,TLC将固定相涂铺在栽板上,使之形成均匀的薄层。
被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加在薄层板下沿的位置,再把下沿向下放入盛有流动相(深度约5mm)的密闭缸中,进行色谱展开,实现混合组分分离。
被展开的组分斑点即色谱谱带,通过适当技术对色谱谱带进行处理可得到定性和定量的检测结果。
薄层色谱法具有技术比较简单,操作容易,分析速度快,高分辨能力,结果直观,不需昂贵仪器设备就可以分离较复杂混合物等特点。
二薄层色谱法中的薄层板、薄层板的涂铺、点样和展开(一)薄层板TLC分离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固定相的化学组成及其表面的化学性质。
可通过改变涂层材料的化学组成或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改性来实现改变薄层色谱分离的选择性。
此外,固定相的物理性质,如比表面积、比空容、平均孔径等也对其色谱行为产生影响。
(1)载体对TLC载体的基本要求为:机械强度好、化学惰性好(对溶剂、显色剂等)、耐一定温度、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价格适宜。
(2)固定相TLC固定相包括改性固定相和未改性固定相两类。
硅胶和氧化铝是最常用的两种未改性固定相。
(3)粘合剂在制备薄层板时,一般需在吸附剂中加入适量粘合剂,其目的是使吸附剂颗粒之间相互粘附并使吸附剂薄层紧密的附着在载板上。
常用的粘合剂可分为无机粘合剂和有机粘合剂两类。
(4)荧光指示剂荧光指示剂是便于在薄层色谱图上对一些基本化合物斑点(无颜色斑点、无特征紫外吸收斑点)定位的试剂。
加入荧光指示剂后,可以使这些化合物斑点在激发光波照射下显出清晰的荧光,便于检测。
(二)薄层板的涂铺涂板方法可以分为涂布法、倾注法、喷洒法及浸渍法四类,其中涂布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涂板方法。
TLC固定相薄层涂铺大多采用湿法匀浆,要求薄层均匀、平整、无气泡、不易造成凹坑和龟裂。
薄层板活化处理可以获得适宜活性,提高色谱分离效率和选择性。
薄层层析色谱(点板)
02
薄层层析色谱的基本原理
层析柱的工作原理
层析柱是薄层层析色谱的核心部件, 其工作原理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 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当流动 相携带待分离物质流经固定相时,由 于分配系数不同,各组分在两相之间 发生吸附、脱附、再吸附、再脱附的 过程,从而使不同物质得到分离。
VS
薄层层析色谱的固定相通常是硅胶、 氧化铝、纤维素等颗粒状物质,而流 动相则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适 当的溶剂。
展开
将薄层层析板放入展开剂中,进行展开分离。
显色
根据待分离的样品和标准品的性质,选择合 适的显色剂进行显色。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结果分析
分离效果评估
观察薄层层析板的分离效果,评估分离效果的好 坏。
定性分析
通过比较待分离的样品和标准品的显色结果,进 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待分离的样品和标准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进行定量分析。
技术创新和改进
新型固定相材料
研究和发展新型的固定相材料, 以提高层析的分离效果和选择性。
高效展开技术
探索和开发高效、快速的展开技术, 以缩短分析时间和提高分离效率。
自动化和智能化
推动薄层层析色谱的自动化和智能 化发展,实现自动点样、自动展开、 自动检测等功能,提高分析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应用领域的拓展
04
薄层层析色谱的应用实例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药物成分分离
薄层层析色谱可用于分离和纯化 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的 纯度和药效。
药物质量控制
通过薄层层析色谱技术,可以检 测药物中杂质和降解产物的含量, 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
药物代谢研究
薄层层析色谱可以用于研究药物 的代谢过程,了解药物在体内的 转化和排泄情况。
第二章薄层色谱分离技术详解演示文稿
6. 离子交换剂 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剂 在 G—25或G—50葡聚糖凝胶上引入
羧甲基、磺乙基、磺丙基、二乙基氨乙 基及季铵乙基等而制成的既具凝胶的优 点又具离子交换性质的载体,在生化及 天然化合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第24页,共99页。
7.硅藻土 硅藻土商品名 celite,是高度多孔的,比
第21页,共99页。
5.葡聚糖凝胶 分子筛的原理
(1) 亲水性葡聚糖凝胶
葡聚糖凝胶是由一定分子量的葡聚糖(右旋糖苷, dextran)悬浮于有机相中,加入交联剂使葡聚糖交联 聚合而成.其商品名为Sephadex,加入交联剂量不 同可制成不同交联度的凝胶.
交联度越大,网状结构越紧密,吸水时膨胀体积越 小.
(3) 离子交换薄层色谱 由含有交换活性基团的纤维素铺成薄层。
(4) 分子排阻薄层色谱 也称凝胶薄层。利用样品中分子大小 不同、受阻情况不同加以分离。
(5) 亲和薄层色谱 利用酶、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作用。
第3页,共99页。
二、TLC 的技术参数 1. 比移值: 一个化合物在薄层板上上
溶液(0.5%)(1:3),研成糊状,倒入板上铺 布。
第34页,共99页。
0.5%CMC-Na配制: 取适量CMC-Na + 蒸馏水加热煮沸,完全融解,
放冷静置。铺板时取其上清液使用。
铺板时为了防止由于搅拌而带入气泡,常常加 入少量乙醇或丙酮或将吸附剂糊首先置于真空干 燥器中减压脱气,以免薄层表面出现气泡,影响 分离效果。
度,与传递阻滞有关;
表面积越大,表明其吸附力越大,有较强的保留。
第13页,共99页。
第14页,共99页。
4)硅胶薄层板的厚度 普通薄层厚度为250μm, 高效薄层板为200μm, 制备薄层板厚度 0.5-2 mm
第二章 薄层色谱
3、展开 、 吹干样点, 吹干样点,竖直放入盛有展开剂的有盖展开 瓶中。薄层色谱的展开, 瓶中。薄层色谱的展开,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为使溶剂蒸气迅速达到平衡, 。为使溶剂蒸气迅速达到平衡,可在展开槽内衬 一滤纸。在层析缸中加入配好的展开溶剂, 一滤纸。在层析缸中加入配好的展开溶剂,使其 高度不超过1cm。将点好的薄层板小心放入层析 高度不超过 。 缸中,点样一端朝下,浸入展开剂中。 缸中,点样一端朝下,浸入展开剂中。盖好瓶盖 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取出, ,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取出,尽快 在板上标上展开剂前沿位置。晾干,观察斑点位 在板上标上展开剂前沿位置。晾干, 计算Rf值 展开剂要接触到吸附剂下沿, 置,计算 值。展开剂要接触到吸附剂下沿,但 切勿接触到样点。盖上盖子,展开。 切勿接触到样点。盖上盖子,展开。待展开剂上 行到一定高度(由试验确定适当的展开高度), 行到一定高度(由试验确定适当的展开高度), 取出薄层板,再画出展开剂的前沿线。 取出薄层板,再画出展开剂的前沿线。
第二章 食品分析中常用仪器 检测方法
1
薄层色谱法
一、原理 最常用的薄层色谱也属于液-固吸附色谱 固吸附色谱。 最常用的薄层色谱也属于液 固吸附色谱。吸 附剂被涂布在玻璃板上,形成薄薄的平面涂层。 附剂被涂布在玻璃板上,形成薄薄的平面涂层。 干燥后在涂层的一端点样 涂层的一端点样, 干燥后在涂层的一端点样,竖直放入一个盛有少 量展开剂的的有盖容器中。展开剂接触到吸附剂 量展开剂的的有盖容器中。 涂层,借毛细作用向上移动。 涂层,借毛细作用向上移动。经过在吸附剂和展 开剂之间的多次吸附 溶解作用, 多次吸附-溶解作用 开剂之间的多次吸附 溶解作用,将混合物中各组 分分离成孤立的样点,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分离。 分分离成孤立的样点,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薄层色谱法
6、注意事项
6.5点样环境 实验环境的相对湿度和温 度对薄层分离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 (实验室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65%以 下为宜),因此应保持试验环境的相 对恒定。对温、湿度敏感的品种必须 按品种项下的规定,严格控制实验环 境的温、湿度。
连翘薄层色谱湿度比较 (* :连翘苷)
苍术薄层色谱图 (RH 比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仪器与材料
2.1 2.2 2.3 2.4 2.5 2.6 2.7 薄层板 点样器 展开容器 展开剂 显色装置 检视装置 薄层色谱扫描仪
2.1 薄层板
2.1.1市售薄层板 2.1.2自制薄层板
2.1 薄层板
2.1.1市售薄层板 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 层板、硅胶GF254 薄层板、聚酰胺薄 膜和铝基片薄层板等。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1、简述 简述 2、仪器与材料 仪器与材料 3、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4、系统适用性 系统适用性 5、测定法 测定法 6、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简述
概念 薄层色谱法 系将供试品溶液点样于薄 层板上,经展开、检视所得的色谱图, 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 作对比,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或测 量测定的方法。
2.1 薄层板
2.1.2自制薄层板 固定相:硅胶G、H、GF254、HF254、 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 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粒 径大小5~40µm 。
2.1 薄层板
2.1.2自制薄层板 玻板: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晾干。
2.1 薄层板
2.1.2自制薄层板 固定相加适量的水或相应的水溶液调 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板上。 使用涂布器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 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薄层色谱法(TLC)
增大。
正己烷 环己烷 四氯化碳 甲苯 氯仿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丙 乙醇 水
溶剂的洗脱能力随溶剂的极性增大而增强
当一种溶剂不能很好地展开各组分时,常选择用混合 溶剂作为展开剂。先用一种极性较小的溶剂为基础溶 剂展开混合物,若展开不好,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与前 一溶剂混合,调整极性,再次试验,直到选出合适的 展开剂组合。
五 结果计算与判断
展开结束后,经过各种显色操作后,样品中各个成 分的斑点可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离,为了表达各 成分的相对位置(极性)通常以比移值作为称量斑 点位置的指标。
比移值Rf=(斑点中心与原始样点之间的距离)/(溶剂 前沿与原始样点之间的距离)
各种物质的Rf 随要分离化合物的结构,滤纸或薄层 板的种类、溶剂、温度等不同而不同,但在条件固 定的情况下,Rf对每一种化合物来说是一个特定数值。
常用硅胶的规格:硅胶H,硅胶G,硅胶GF254等
• 氧化铝:a.极性吸附剂,较硅胶强。 b.物理吸附为主,氢键吸附为辅
c.微碱性,不直接用于酸类成分的分离
碱性氧化铝:适用于碳氢化合物、生物碱以及其它碱 性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应用最广,适用于醛、酮、醌以及酯类 化合物的分离。 酸性氧化铝:适用于有机酸类的分离。
薄层色谱法(TLC)
韩春明
一 概述
TL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 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 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 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将样品 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因此,又可 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 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此外,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 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常利用薄层色 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第五章 薄层色谱法
(1)混合薄层 有两种吸附剂混合制成。 例如,为了降低硅胶的活度,可在其中加入 一定量的硅藻土铺层,也可以用硅胶:氧化 铝(1:1)铺层,对糖和醇具有较好的分离 效果。 (2)酸碱薄层和pH缓冲薄层 在分离生物碱和氨基酸时,为了得到更 好的分离效果,可在分离时加入稀碱或稀酸, 或缓冲溶液代替水制成薄层。
3/25/2014 22
3/25/2014
23
目前在铺层中经常使用倾倒法铺层, 除了使用手工铺层法之外,还有商品预 制板出售,包括普通板和高效板,常见 的有以玻璃板为载体的氧化铝和硅胶板, 以塑料片为载体的聚酰胺薄膜。 预制板质量较高,使用方便。但国 内预制板的品种及规格较少,因此药典 中规定采用的均为手工制板。
薄层层析有如下优点: 1. 快速 做一次薄层层析只需要10- 20min,而做一次纸层析需要数小时。 2.分离效率高 薄层层析可使性质相似 的物质如同系物或异构体分离,其分离效 率比纸层析高100-1000倍。 3.灵敏度高 薄层层析可检出0.01ug的 物质比纸层析高100倍。
3/25/2014 4
3/25/2014 31
(3)配合薄层 用无机试剂如硝酸银的 水溶液代替水来铺制的薄层叫配合薄层,在这 种薄层上可使不饱和程度不同的脂肪酸得到 分离,原因 Ag+不和饱和脂肪酸形成配合物, Ag+和含有一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配 合物比含有两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 配合物的稳定性小,因此,在配合薄层上饱和脂 肪酸移动的最快,不饱和程度低的脂肪酸移动 的较慢,不饱和程度高的脂肪酸移动的最慢。
现以最常见的吸附薄层层析为例介绍其原
理:
3/25/2014 6
溶剂前沿 斑点A 斑点B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开剂对比移值Rf的影响:溶剂极性越 大对溶质的解吸能力越强, Rf值就越大。 因此,当样品中各组分的Rf值都较小,分离 效果不好时,可适当增加展开剂的极性, 改善分离效果。
-
三.实 验 操 作
1.制板:将1.5克硅胶G倒入盛有5ml去离子水 的烧杯中,搅拌成糊状后快速倒到载玻片上, 要求均匀。(要求做2块) 2.活化:将制好的板放在烘箱中,105- 110℃ 范围内活化0.5小时。 3.配展开剂:在层析缸中倒入2ml苯和6ml环 己烷
-
四.注 意 事 项
1.点样位置必须在展开剂的液面之上。 2.注意观察展开剂的位置,作好标记。 3.层析缸不要洗,废液倒入废液缸。
-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顺反偶氮苯异构体的薄层色谱分析
-
一. 实 验 目 的
1.了解薄层色谱的原理 2.掌握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
-
二.实 验 原 理
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快速、简单的定 性分析分离方法。简称TLC。
将吸附剂(常用硅胶、氧化铝)涂在玻 璃板上作为固定相,经干燥活化后点上待分 离样品,选用适当的有机溶剂能力以 及被吸附剂吸附能力的不同,将各组分彼 此分开。
样品混合物中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即极 性较弱)随展开剂向前移动快;吸附能力 强的组分(即极性较强)随展开剂向前移 动慢。
-
最后,薄层板上将显示各种有色斑点, 每一个斑点代表一个组分(还可用显色剂 帮助斑点显色比如碘缸)。 比移值 Rf : 薄层板上每个组分上升的高度
-
4.划线点样:在活化好的板上离底部约1cm 的地方轻轻的划一条线,用毛细管在线上 点两个样品,分别是光照的偶氮苯和未经 光照过的偶氮苯,样品点直径不能大于 2mm。 5.将点好样的板放入层析缸,展开,在展开 剂离顶部1cm 的时刻取出,用铅笔画出前 沿的位置,并划出斑点的位置。
-
6.在另一块板上重复一次实验。 7.计算顺反偶氮苯的的比移值,并确定哪 个斑点是顺式偶氮苯。
与展开剂上升的前沿之比。
-
d斑点1
组分2 组分1
原样点
d溶剂
Rf 1= d斑点1 /d溶剂
-
同一溶质在相同条件下(主要指展开剂 相同、吸附剂相同)层析,比移值Rf是一个 特有常数,它和溶质的分子结构、性能有 关。
极性大的溶质(组分)与吸附剂作用强, 向前移动慢, Rf值就小;相反,极性小的 溶质(组分)与吸附剂作用弱,向前移动 快, Rf值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