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组( 4 . 8 %) , 差异 均 无统 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 结 论 在 急 性脑 梗死 治 疗 中 , 大 剂量 阿 司 匹林 ( 3 0 0 mg / d ) 的疗 效好 于小剂 量 ( 1 0 0 mg / d ) , 临床 指标可 得 到 明显 改善 , 且无 严 重不 良反 应 , 值得 临床推 广使 用 。
・
药 物 与 临床 ・
2 0 1 3 年 1 月 第 2 0 卷 第 3 期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 疗 效 比较
林 海 高晓艳 赵 希 海 孙 平 吴 艳 军 大庆 油 田总 医院 集团 脑血 管 医院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1 1 3
『 摘要1目的 探 讨不 同剂量 阿司匹林 在急 性脑梗死 治疗 中的临床效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法 选 取本 院 2 0 1 1年 1 月- 2 0 1 2年 8月
c e r e br a l i nf a r c t i o n
L I N Ha i G A0 Xi a o y a n Z H A0 Xi h a i S U N , Y a n j u n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H o s p i t a l , G e n e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 D a q i n g O i l F i e l d g r o u p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D a q i n g 1 6 3 1 1 3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d i f f e r e n t d o s e s o f a s p i i r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f o r a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阿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药学分析
阿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药学分析发表时间:2018-07-12T11:16:54.9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9期作者:付洋[导读] 对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药学进行分析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盐城 224005摘要:目的对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药学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急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36%)高于对照组(56.82%),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阿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该药存在良好的药效,可以修复神经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急救诊断;血栓性脑梗塞血栓性脑梗塞属于脑血栓,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主要原因是:脑中提供动脉系统的粥样出现硬化现象、血栓导致动脉管腔变细和阻塞,进而产生动血栓性脑梗塞[1]。
血栓性脑梗塞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其主要原因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由于梗塞位置的不同,对脑组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所以该病的症状也较多,如全身瘫痪、偏瘫、偏盲、失语等。
如果及时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塞病症,可以将脑组织供血恢复,降低该病对脑组织的伤害,进而减轻病症,促进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本文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急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究应用阿司匹林急救诊断治疗血栓性脑梗塞的疗效。
详细探究内容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急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
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和预防脑梗死中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
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样71例,分段随机化分组,入院时间2019年09月至2021年09月,行阿司匹林+低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36,对照组)和阿司匹林+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35,实验组),比较NIHSS得分、血小板聚集率、总有效率、血小板计数。
结果:经治疗,实验组NIHSS(3.35±1.04)分,比对照组(5.06±1.49)分低,血小板聚集率(47.15±13.20)%,血小板计数(179.25±41.39)×109/ L,比对照组低,实验组总有效率97.14%,比对照组80.56%高,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脑梗死防治中,阿司匹林联合高剂量氯吡格雷可取得更优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氯吡格雷脑梗死起病急骤,具有较高致残率和发病率,属于常见神经内科疾病,在脑梗死预防与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取2019年09月至2021年09月入院就诊的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剂量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样71例,分段随机化分组,入院时间2019年09月至2021年09月,行阿司匹林+低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36,对照组)和阿司匹林+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n=35,实验组)。
排除标准:(1)中途主动退出者;(2)精神及神经性疾病;(3)全身急慢性感染,严重外伤,脑肿瘤,免疫缺陷,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者;(4)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过敏;(5)近期服用抗凝药者。
纳入标准:结合MRI、CT检查、NIHSS评分、临床表现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研究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被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入选患者根据阿托伐他汀的给药剂量不同分为观察1组与观察2组,观察1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联合阿司匹林,观察2组给予阿托伐他汀30mg/d联合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1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斑块面积明显高于观察2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脑血流指标数据之间的差异对比度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相对而言,较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帮助患者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具有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脑血流指标;颈动脉粥样斑块急性脑梗死即急性脑循环发生障碍后造成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据相关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了解到,脑梗死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性,这也是国内中老年死亡的重要疾病,急性脑便死无论是病发率,还是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临床预后效果差,会对患者家庭带来小的经济负担。
由于脑硬死的脑水肿与脑损伤问题严重,正是发生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因此,急性期的临床治疗对于患者而言具有极关键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被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类成两个研究观察小组,并以观察1组与观察2组来命名区分,两小组分别有25例患者。
观察1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8.92±6.93)岁;观察2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9.11±7.05)岁。
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后自愿签订同意书;入选患者经过头部CT或核磁共振确诊急性脑梗死;经超声检查确定颈动脉显示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同时排除伴有精神类疾病以及对本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反应问题。
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大剂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对比。
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
对两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治疗前评分无差异,治疗后乙组的评分高于甲组。
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大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急性脑梗死是当前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病的基础,血小板凝集后导致出现异常现象。
抗血小板治疗方式是重要的措施,临床研究中需要合理选择药物,根据当前实际治疗情况需要了解注意事项,合理给药。
为了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选择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大剂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对比。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大剂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对比。
两组都是50例患者,甲组中男女比例为2:1,年龄区间在58-75岁,平均年龄(65.2±0.5)岁。
乙组的男女比例分是3:2,年龄区间在54-72岁,平均年龄(60.9±0.8)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后差异不明显(p>0.05),信息资料可以对比和分析。
1.2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甲组采用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进行治疗,100mg/次,每日1次。
饭后口服。
乙组采用的是大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300mg/次,饭后口服。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白彦君【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7)16【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急性肠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1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3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on different doses of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Selected 80 cases with acute intestinal infarction,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mall dose (100 mg/d)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igh dose (300 mg/d)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effec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of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nerve function defect sco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dos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deifcits.【总页数】1页(P137-137)【作者】白彦君【作者单位】136000四平,吉林省脑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岳亚敏;乔柏2.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J], 张海朋3.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相同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98例疗效比较[J], 邹剑愫;唐丽荣4.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栾伟星5.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J], 孟繁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剂量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不 同剂 量 r— A 静 脉 内 溶 栓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疗 效 t P
郭新宇
河 南 濮 阳 油 田 总 医 院神 经 内科 濮 阳 4 7 0 5 00
【 键 词】 急 性 脑 梗 死 ;t A; 栓 关 rP 溶 【 图 分 类 号】 R 4 . 3 中 7 3 3 【 献 标 识 码】 B 文 【 章 编 号 1 1 7 — ¨0 2 1 ) 60 3 — 2 文 6 35 ( 0 2 1 — 0 70
抗 栓 效 果 。最 近 文 献 报 道 【 华 法 林 在 对 房 颤 治 疗 后 能 够 溶
4 参 考 文 献
[] 胡 大 一 , 艺红 , 自强 , .中 国人 非 瓣 膜 性 心 房 颤 动 脑 卒 中 1 孙 周 等 危 险 因素 的 病 例 对 照 研 究 [ ] J .中 华 内 科 杂 志 , 0 3 4 3 : 2 0 ,2( )
[] 姚 文 志 , 翔 , 志 强 . o岁 以上 老 年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心 血 管 危 2 鲁 高 8
险 因 素分 析 [] J.实用 老 年 医学 ,0 O ( ) 3 13 3 2 l 8 4 :l 1 .
[] 杨 进 刚 .房 颤 的诊 断 与药 物 治 疗 [] 3 J .心 脑 血 管病 防 治 ,0 8 20 ,
8( ): 1 - 2 4 2 5 2 2.
[] 蒋 凌 云 , 晓 平 , 勇 , . 瓣 膜性 房 颤 患 者 脑 梗 塞 和 阿 司 匹 4 陈 彭 等 非 林 抵 抗危 险 因 素 研 究 [ ] 四川 大 学 学 报 ( 学 版 ) 20 , 0 J. 医 ,0 9 4
( ): 4 4 . 2 3 4 3 6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口服 , 对 比 2组 临 床 疗 效 、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 结果
治 疗 组 治 疗 后 NI HS S评 分 较 对 照 组 降低 明显 , 2 组 比较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O . 0 5 )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 2 . 9 , 对照组为 6 8 . 9 , 2组 有 效 率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 。 结
・9 0 ・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4年 1 月第 1 7卷 第 1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 i s e a s e s J a n .2 0 1 4 , Vo 1 . 1 7 No .
不 同剂 量 阿 司 匹林 联 合 丁 苯 肽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的疗 效 观 察
李 强” 逄 涛” 张素 芳” 李海 芹
i ) 郑 州 市 第 一人 民 医 院 神 经 内科 郑州 4 5 0 0 0 3 2 ) 河 南省 人 民 医 院 郑 州 4 5 0 0 0 3
r o s c i , 2 0 1 0, 4 5 ( 3 ): 2 2 6 - 2 3 3 .
本 文结果 显示 , 治疗 组在 应用神 经妥 乐平后 , 其 临床 症
状明显改善 , 感觉神 经功 能缺损评 分高 于对 照组 , 证 实 神 经 妥乐 平 的 脑保 护 作 用 。早 期 应 用 神 经 妥 乐 平 可 以 更 好 地 改 善 脑 梗 死 患者 的神 经 功 能 , 尤其是感 觉神 经功 能缺损 , 减 少 致残率 , 且 无 明 显 不 良反 应 , 值 得 推 广 。但 神 经 妥 乐 平 能 否 改善 脑 梗 死 患 者 的运 动 神经 功能 缺损 , 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杨保华;叶晓林【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22)6【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oses of atorvastatin o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otal of 180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Jiangyou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 group B,group C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all of the three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of aspirin,oral 100 mg/d.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group A was given atorvastatin 10 mg/d, group B was given atorvastatin 20 mg/d,group C was given atorvastatin 40 mg/d,oral administration.The cerebral blood flow indicators,carotid plaque area and thicknes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rea[(0.50 ±0.14)mm2 vs (0.64 ± 0.21) mm2,(0.40±0.11) mm2 vs (0.65 ±0.19)mm2] and IMT [(1.41 ±0.16) mm vs (1.63 ± 0.33) mm,(1.23 ±0.12) mm vs (1.62 ±0.33) mm] of group B and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plaque area and IMT of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roup A , B ( P <0.05 ); mean Q and mean V ofeach group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R and Zc significantly reduced(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hemodynamics parameters among groups ( P >0.05 ); erythrocyte rigidity index,fibrinogen,whole blood viscosity,plasma viscosity in each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 P <0.05 )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 ( P >0.05 ) . Conclusion High doses of ator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rea and the risk of stroke,while changes of the brain dynamics and hemorrheology may be independent from the dose of atorvastatin.%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相同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98例疗效比较
已成 为研究者 备受关 注的问题 。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 究院脑 他方法 中获益 , 巴曲酶治疗脑梗死 的有 效性 已被许 多研 究证 实。其系长 白 卒 中量表 ( I S ) N H S 。临床疗 效根据 全 国第 四届脑 血管病 学术 会 不仅具 议通过的《 脑卒 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 准 (95 》 山蝮蛇和尖嘴蝮蛇毒中提取的丝氨酸蛋 白酶单成分制剂 , 1 ) 9 13 疗效判断 .
化钠溶液 20m 静脉 滴注。治疗组 阿司匹林肠溶 片3 0m , 5 l 0 g 睡前 口服 , 降纤当 日停服 , 7d后改为 10m / 0 g d维持 。对照 组 阿司匹林肠溶片 10n , 0 a 睡前 口服 , g 降纤当 日停服 , 剂量 不变。3周后 观察神 经功能评分及 临床 疗效。结果 治疗组
对 照组为 7 . % , 6 0 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 < .5 。见表 2 00 ) 。
表 2 两组治疗 2 临床疗效 比较 1 d 组别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 例 全国第 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 并经 C / I T MR 证 2 3 不良反应 治疗组 1 胃大部切 除术 后病 人出现应 激性溃 疡 , 用阿司匹林肠 溶片并抑 酸保 护 胃黏 膜治疗 后好转 , 停 无其他 实; ②均为住院病 人 , 发病前 3d 内; 治疗前 未使用 溶栓 、 之 ③ 抗
性2 , 5例 女性 2 3例 ; 龄 3 8 年 6— 2岁 , 平均年 龄 6 . ; 6 4岁 伴有 高 血压病 3 , 6例 糖尿病 1 , 8例 冠心病 2 3例 , 高脂血症 1 , 2例 痛风 3 例 。对照组 5 , 0例 男性 2 6例 , 女性 2 4例 ; 年龄 3 5—8 , 均 0岁 平 6. ; 4 7岁 伴有高血压病 3 3例 , 糖尿病 1 , 9例 冠心病 2 例 , 1 高脂血 症1 , 0例 痛风 1 例。人选病例 均符合 以下 条件 : ①符 合 19 9 5年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生缺血事件的影响。
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组(47例,75mg/d),阿司匹林治疗组(50例,阿司匹林肠溶100~300mg/d)。
主要终点指标:①再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②经CT证实的脑出血;③外周血管血栓栓塞;④出现胃肠道、眼底或皮肤出血。
结果氯吡格雷组缺血性卒中或TIA 的发生率(6.1%)低于阿司匹林组(26.7%,P<0.05)。
氯吡格雷组出血发生率为7.32%,低于阿司匹林组(7.62%),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负荷量抗血小板作用强大。
标签: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缺血性卒中根据《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011年我国部分市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构成比率居于首位,合计达到38.88%,已成为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国内多数医院神经内科病床收治患者中3/4是脑血管病患者,其中70~80%又为缺血性卒中,远远高于出血性卒中,因此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治疗与一级、二级预防是当前卒中防治的重点之一。
目前,国内外关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梗死临床研究正不断深入,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人均为2008年9月~2010年3月入住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院神经内科起病≤24 h脑梗死/TTA的患者,共97例;年龄18~90岁;均为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经头颅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TIA发作2次以上。
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与对照组。
1.2药物氯吡格雷为赛诺菲一安万特医药公司商用产品,商品名波立维,规格为75mg/片;阿司匹林为德国拜尔公司生产的拜阿司匹灵,规格为100mg/片。
1.3分组采取随机数值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组(首剂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双负荷量一次,之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治疗29d,47例),阿司匹林治疗组(首剂阿司匹林300mg单一负荷量,继之给予阿司匹林300mg/d共口服7d,此后阿司匹林100mg/d。
不同药物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对比
不同药物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对比芦云;陈晓虹【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与尿激酶相比,阿替普酶临床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但治疗费用较高、住院时间较长,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8(013)013【总页数】2页(P91-92)【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阿替普酶;药物溶栓;应用效果【作者】芦云;陈晓虹【作者单位】110000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10000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进而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坏死, 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疾病, 急性脑梗死临床发病率高, 患者预后差。
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方法, 具有治疗时间短、操作简单的优点[1]。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是临床实施溶栓治疗的两种常用药物, 为了探讨二者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应用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于发病6 h内就诊, 均经CT检查无脑出血可能, 无严重肝功能障碍、糖尿病、活动性出血倾向与溶栓禁忌证。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Jun31(11)治疗有效率95.45%与对照组79.55%比较明显更高,表明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促使机体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明显作用,且利于缓解不良症状,效果较好。
治疗后观察组PLT、PT、Fib、APTT 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效果较好,确保起到抗血栓作用,治疗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血液循环明显改善,属于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伏瑞祥,顾峰,王煜斐,等.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4):10-11.[2]李修颖.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6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8):81-82.[3]李翠平.奥扎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4):4587-4587.[4]张璐.参芎葡萄糖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与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87-88.[5]么丽红,刘会英,张江,等.奥扎格雷联合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治疗不同类型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11):1333-1336.[6]丁梅.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0):28-30.[7]张宇晶.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101-102.[8]吕贻珍.奥扎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7):3190-3191.[9]王凌慧.奥扎格雷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5):189-190.[10]王玉玲.银杏达莫联合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79.收稿日期:2019-11-08急性脑梗死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病,致死、致残率极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也给家庭、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损失。
奥扎格雷钠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
疗 程 , 隔 1 后在 使 用 亚 申酸 l 程 , 后 不 再 维 持 治 疗 , 疗 间 月 疗 以 治 过 程 中辅 以护 肝 治 疗 。 早 使 用亚 申酸 治疗 时 问为 C 最 R后 1 , 年 最 晚时间为 C R后 2 。 年 2 结 果 1 例 患 者均 无 病 生 存 , 中 6 3 其 年无 病 生 存 2 , 年 无 病 生 存 例 5 4 , 年 无 病 生 存 3 ,3 之 后 生存 4 。 例 4 例 年 例 3 讨 论 2 世 纪 7 年 代 , 国 学 者 首 先使 用砷 剂 治 疗 AP , 获 得 极 O 0 我 L并 大 成功 。 0 代 中 期 砷 剂 治 疗 A L 报 道 逐 渐 增 多 。 9年 P 的 鉴于 AP L初
j ¨
治 时 A A与 化 疗 高 度 有 效 , TR 而砷 荆 副 作 用 相 对 较 大 , 此在 砷 因
荆治疗的研究初期 , 多将其用于 治疗 复发和难治性AP L患者 。 据 国 内学者应用As , 治疗 AP 0 L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 经AT RA 和( 化疗巩固维持治疗后 复发 的患者中C 率为6 .%, 或) R 9 5 难治患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l 例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 病患者中男 8 ,女 6 . 3 例 例, 年龄 l— 6岁。初发诊断均符合张之南主编 《 56 ( 血液病诊断与 疗效标准》 。确诊后即给 予小 剂量 全反式维 甲酸 ( TR A A)口服 (0 g m2 d 。治疗过程 中加 用标准剂量 D 2r / .) a A方案 ( 米托蒽醌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岳亚敏;乔柏
【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3(21)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口服100mg阿司匹林,B组43例口服300mg阿司匹林,两组均联合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治疗.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2.7%,B组总有效率为93.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第1疗程末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疗程末、第3疗程末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300mg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100mg阿司匹林,且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总页数】2页(P7-8)
【作者】岳亚敏;乔柏
【作者单位】458000,河南省鹤壁市,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458000,河南省鹤壁市,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相同剂量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98例疗效比较[J], 邹剑愫;唐丽荣
2.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栾伟星
3.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J], 白彦君
4.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袁健
5.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袁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时间:2014-10-19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的用药分析,探讨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脑梗死中的具体应用。
方法:针对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的用法与注意事项,结合临床药学关注点,对阿司匹林在脑梗死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供药学专业的用药依据,使药物更合理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使用药更合理、有效。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临床药师;用药分析早在18世纪,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A)就作为镇痛消炎药应用于临床,到20世纪70年代才发现它能通过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素A2(TXA2)的合成而起到抗凝作用,遂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等血栓栓塞性疾病,其抗栓治疗的疗效已为大量国际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所肯定。
阿司匹林对于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冠心病中高危人群)和二级预防(冠心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外周血管病)均具有明显的疗效和极高的性价比,成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经典的基石。
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建议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应该规律服用抗血栓药物阿司匹林[1]。
随着脑卒中成为神经内科第一大疾病,奠定了阿司匹林在神经内科治疗药物中NO.1的地位。
本文结合一例脑梗死患者病例,从临床药师角度分析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1.病例摘要:患者***,青年男性,33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8小时”,于2010年9月7日急诊入院。
一般状况下急性起病,以突发的左侧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
既往高血压病史12年,收缩压最高>180mmHg,未规律用药,血压控制欠佳,波动于150~160/90~100mmHg左右。
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吸烟史15年,40支/日,已戒半年,嗜酒15年,平均5两/日。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防治中的作用对比
[ hi 陈合钦 , 王玲 , 胡百奇 , 等. 高血 压 脑 出血 急 诊 手 术 麻 醉 的 处 理[ J ] . 1 临床 军 医杂 志 , 2 0 1 0 , 3 8 ( 5 ) : 7 2 7 — 7 2 8 .
( 收稿 2 0 1 5 — 1 0 — 0 3 )
- [ 1 0 3 郑彬武.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 治疗的麻醉处 理分析 [ J ] . 重
庆 医学 , 2 0 0 8 , 3 7 ( 1 1 ) : 1 2 2 8 — 1 2 2 9 .
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J ] . 重 庆医学 , 2 0 1 2 , 4 1 ( 1 3 ) : 1 2 5 7 —
术的麻醉处理分 析 [ J ] . 现 代医 药卫 生。 2 0 1 4 , 2 0( 1 1 ) : 1 6 7 3 —
‘
E 6 ] 王桂 娥 , 王 爱娟 , 柴洁 , 等.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超 早 期 手 术 的 麻 醉 处 理[ J ] . 青 岛 大 学 医 学 院 学报 , 2 0 1 0 , 4 6 ( 5 ) : 4 5 2 — 4 5 4 . [ 7 ] 高彩燕 , 李恩有 , 聂焱等. 右 美 托 咪 定 在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患 者 开 颅 手 术 中 的 临 床应 用 [ J ] . 哈尔滨 医科大学 学报 , 2 0 1 5 , 4 9 ( 1 ) :
6 6 - 6 9.
[ 8 ] 张雪飞 , 牟翠萍 , 曹卫等. 丙 泊 酚 与 咪 达 唑 仑 在 急 性 脑 出血 手 术 中麻 醉 效 果韵 比较 [ J ] . 海南 医学院学 报, 2 0 1 3 , 1 9 ( 2 ) : 2 5 3 —
2 5 5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情况、随访观察期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对症处理,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给予降压及控制血糖的治疗,血压升高患者给予甘露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同时给予促进脑细胞代谢类药物、脑细胞保护剂等。
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连用6个月,观察组同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20 mg/d口服,连用6个月,每3个月复查肝功、血脂。
1.3 疗效评定标准[3]根据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定。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评分减少超过90%,疗效评定为基本治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评分减少46%~89%,疗效评定为显著进步;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评分减少18%~45%,疗效评定为进步;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评分减少小于18%,为无效。
1.4 观察指标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情况、随访观察期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3 讨论急性脑梗死发病急,多由动脉粥样硬化(stherosclerosis,AS)引发,患者发病初期会出现头晕、耳鸣、恶心等症状,发病数小时至1 d内即进入高峰期,造成半身不遂、昏迷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2020年第4卷第22期2020 V ol.4 No.22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高文杰1,钱金华2(1.邳州市铁富医院内科,江苏徐州 221331;2.邳州市人民医院内科,江苏徐州 221300)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邳州市铁富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
常规组患者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而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延长,且研究组长于常规组(均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更好改善临床疗效,提高脑部神经功能,促进凝血功能的恢复,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关键词:大剂量; 小剂量; 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 凝血功能; 神经功能中图分类号:7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22.0034.03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组织的缺血、缺氧引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部栓塞或者坏死的发生,其致病因素、病理机制较为复杂,病情发展迅速,且病情危重。
临床在治疗脑梗死时,关键是对血小板聚集现象进行控制,以便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状态。
探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发表时间:2015-05-04T10:08:06.4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江秀莉[导读]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重疾病,本病起病较急,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等当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江秀莉(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重庆 401520)【摘要】目的:对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2例,1组采用100mg阿司匹林口服;2组采用200mg阿司匹林口服;3组采用300mg阿司匹林口服,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1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5.5%;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三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三组比较P<0.05。
1组存在1例胃肠道刺激病例;2组存在1例胃肠道刺激、1例大便隐血病例;3组存在3例胃肠道刺激和1例大便隐血病例,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300mg、200mg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更好的疗效,但200mg用量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不同剂量;疗效【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21-02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重疾病,本病起病较急,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等当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有研究表示,阿司匹林在本病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对于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用量仍存在较大的争议[1]。
我院在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对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旨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自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2例,1组采用100mg阿司匹林口服;2组采用200mg阿司匹林口服;3组采用300mg阿司匹林口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
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疗程4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 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剂量;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随着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和身体功能的逐渐减弱,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且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1-3]。
有研究表明,机体内血小板活性的异常增高是诱发动脉内早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4]。
阿司匹林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活性药物,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5-6]。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采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年龄56~71岁,平均(64.8±10.2)岁,病程5~24 h,平均(8.1±3.4)h,其中,男性67例,女性59例。
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MRI 确诊。
排除患有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高血压、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或抗凝剂或抗感染药物的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为对照组,63例患者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 mg/次、1次/d、疗程4周。
观察组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疗程4周。
对于老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血压异常升高、反酸等消化道病症时,可给予其奥美拉唑20 mg/d进行预防性治疗。
1.3 评定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考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5],最低0分,最高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1)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60%以上,病残程度为0~2级。
(2)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30%~59%,病残程度为3~4级。
(3)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30%,甚至患者发生死亡。
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0.05)。
2.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叠加反应出现的机体损伤,常伴有血小板活性的异常增高,及早阻断机体内血栓的扩张,进行有效溶解血栓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急性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急性脑梗死发生6 h后,机体内会生成大量的自由基,若不能及时处理,将诱发瀑布式连锁反应,诸如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和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等,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损伤脑细胞。
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环氧化酶-2抑制剂,可有效抑制机体内血栓素A2的形成,起到抗血小板的效果,进而保护机体的神经功能,具有不可逆性,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和晚期均能发挥良好效果。
由于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患者机体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使得患者更耐受,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同时还具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抗动脉硬化、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抗氧化、抗自由基等功效,而小剂量阿司匹林未能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对机体有一些刺激作用,会诱发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刺激病症,严重时可发生大便隐血,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可适时调整药量。
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下降,说明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条件下患者的临床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更好,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更为明显。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经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患者的治愈效果更好。
观察组
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说明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条件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更为良好。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大剂量阿司匹林诱发的胃肠道刺激病症和大便隐血较为严重,进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所以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采用大剂量治疗,适当时候减少药量以免诱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可能更好。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 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Yasuyuki O,Yoshiki T,Kazuhiro H,et al. Metabolic Syndrome is a Risk Factor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 Younger Elderly Kurashiki Population[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2,21(3):231-239.
[2] S.M Yeh,J.J Lee,C.C Hung,et al.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 patient with nodular glomerulopathy—A typical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J]. 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1,27(1):43-48.
[3] J Kim,T.J Song,J.H Park,et al. Different prognostic value of white blood cell subtyp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Atherosclerosis,2012,222(2):464-467.
[4] 林文华,吴江. 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6):750-752.
[5] 赵真,包正军,罗霄鹏,等.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3):170-172.
[6] 董芳,闫冰,张学全,等.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对比[J].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