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_
介入治疗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作者:李雪松单媛媛杨敏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介入治疗技术的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0例,所有患者发病到溶栓的时间距离在3-24小时之间,对患者进行尿激酶的持续泵入,泵入速度为每分钟1.0万U,总共需要泵入尿激酶总量为120万U,再对患者进行其它的常规性治疗以辅助,连续接受治疗时间为14天,观察患者相对于接受治疗前的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的溶栓总有效率为87.5%(35/40),显效率为67.5%(27/40),血管再通率为80.0%(32/40),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对于治疗前有出现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67-02所谓的急性脑梗死(ACI)主要指的是患者因为脑动脉急性闭塞,因此引起的缺血性脑梗死症状,该病有着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高的特点,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脑血管病当中占据了大约50%-70%的比例,对于该病以往使用静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及时有效的确诊和治疗,能够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也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介入治疗的出现使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多了一条新的途径。
2011年我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动脉内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大的为74岁,年龄最小的为46岁,平均年龄为58岁。
所有患者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995年)当中的各个相关指标。
急性脑梗塞患者选择介入溶栓的效果分析与探究
急性脑梗塞患者选择介入溶栓的效果分析与探究【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患者选择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其适用价值。
方法:从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择取70例资料完备的作为研究对象。
遵循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干预,观察组给予介入溶栓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进行比较,且对其血管再通状况和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
结果:在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选择介入溶栓治疗方案,能够促进血管再通,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优化治疗效果,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介入溶栓;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疗效引言:急性脑梗塞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发生突然、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
且多数患者在治疗后,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能力、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缺失,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在近几年来,临床对这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且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有静脉滴注药物溶栓和介入术溶栓两种方案。
笔者结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来对其进行不同溶栓方案的效果探索。
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择取70例资料完备的作为研究对象。
遵循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
对照组中,男性:女性=20:15,年龄区间在44到76岁,平均年龄(65.29±3.21)岁,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3~6h,平均就诊时间(4.1±1.2)h;观察组中,男性:女性=19:16,年龄区间在42到77岁,平均年龄(65.82±3.12)岁,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3~7h,平均就诊时间(4.2±1.3)h.纳入标准:(1)患者经过脑部CT、造影检查等,符合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1];(2)患者无其严重的器质性疾病;(3)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老年性急性脑梗塞的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
年龄 5  ̄6 7 5岁, 、均 6 岁, 旨发症状均有不 同程度 的肢体 功 随访 2 ,其中 例患 者症状完仝消失,恢 复正常,另 l例也 1 年 自 障碍 ,发病 时问 4 } ~6小时 头颅 c T扫描正常,M I ÷ R 显1 病 明 显好 转 。 变 部位长 丁. 、长 T 信 。全 部病例 均 期 行介入 治疗 。患 均 无明显改变 。根 T eo h r n等 2 根据其 l 例溶栓治疗的结果,将闭塞性 脑血 2 者 在局麻下行右股 动脉插管 同时行病变侧领 内动脉血管造影 , 管瘦瘸 分为 3 种类型 :I型:颅 内或颅外 的动脉闭塞, i ]s l i I 影像 町初步判定腑梗塞部位 ,将微 导 环和豆纹 动脉通 畅 ,临床 上主 要表现 为一过 性脑缺 血发作 , 管送至相应血管 , 次性注入6 万 u 一 ~g 尿激酶进行导管溶柃 治 溶栓治疗效果 良好,如伴有颈动脉狭窄、斑块形成,溶栓后可 I 疗 ,术后静点尿激酌 3 ,口服尼莫地平 2舌。随访 1 年 , 辅以动脉 内膜剥脱或血管成形术 及斑块激光气化术 I型:皮 灭 『 J ~2 5例- 陕复正 常 ,1倒 叫 显改善 。
层血管 闭塞但未 累及豆纹动脉 ,此 型患者溶栓治疗后,虽然使
l2 典型病例:例 1 l ,男.6 岁,既往有 高札压动脉 硬 部分血管再通 但仍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I 型:豆纹动脉 1 I I 化病史 l年 , O 因突发性右侧肢体 弱伴失语4 小时入院。 查体 完全闭寒 .溶栓 治疗效果较差,容 易引起出血。本组病例 选择 】 显示大脑半球皮层部位脑梗塞,病变 神志清醒 ,混合性火语,眼底正常,I 臻冲经无改变 .右侧肢体 为 l 5倒,涪栓前 慨 I 肌力I ~Ⅳ级,右但 膝 反射活跃 ,有 肢病理反射 阳性,头颅 呈长 T,长 T 信 号,而头颅 C I I , T及脑 血管造影却束见 明显异 c 未 见异 常, T I 示右额颞脑 梗塞 化验检查 :L H 5 ,出血 常和 闭塞血管 由此 可见慨 I 丁脑 梗塞 的早期诊断优于c 和 D9 u 对 二 T 錾 例经 血管造 影证实 为颈 内动脉 闭塞 ,经 溶栓治 时间 1 分钟 3 秒 ,凝血 时间 2 0 分钟 ,血小板 1 。既往有高 血管造 南 。 l 6 血压冠心病史 5 年, 发痫 后5 小时在局麻下行右股动脉插管, 疗 , 术 后 症 状 明 显 改 善 。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的综合护理
行走 , 生活 自理 。 ( )显 著好 转 : 2 主要 症 状 和 体 征 明显好 转 , 痪 肢 体 肌 力 提 高 2级 以 上 。 ( )好 瘫 3 转 : 肢 体 肌 力 提 高 1级 或 失 语 等 症 状 明 显 好 瘫痪 转 。()无 效 : 4 用药后 症状 、 体征无 明显 变化 。
病 灶部位 使 闭塞血 管再通 ; 脑动脉 狭窄者 行血 管 对
抢救药物 ;3 备心 电监护仪 、 () 氧气、 吸引器 、 除颤
器 、 管插 管 1 。 气 套
32 术 中护 理 .
作者单位 :1 0 9 南京 医科大学附属脑科 医院神经 内科 202
居 嫒 嫒 , ,9 1 出生 , 科 , 师 女 18 年 本 护
・
2 ・ 6
l床护理杂志 2 1 缶 0 0年 6月第 9 卷第 3 期
急性 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 的综合护理
居 媛媛
关键词 脑 梗 死 / 疗 ; 栓 溶 解 疗 法 / 理 治 血 护 R 4. 3 R 7 . 4 7 3 3 ; 4 3 7
许梅 Leabharlann 中 图分 类 号K yw r s ban ifrt n t e a y h o oyi tea y n r i e od r i na ci /h r p ;t rmb lt r p / u s g o ch n
配合 治疗 。
对神 志 清楚 的患者要说 明手术
目的 、 操作方 法及 可能 出现 的情况 , 使之 消除顾 虑 , 3 12 患 者准备 .. () 1术前 做碘过 敏试验 , 因术 中
我科 2 0 0 9年 1月 ~8 收 治 急性 闭塞 性 脑梗 月
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药物治疗是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剂、 抗血小板药物和溶栓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恢复脑部的血液供应和减少血 栓的形成。
介入性治疗
对于某些高危患者,介入性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这些治疗方法包括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溶栓术。 它们可以直接清除脑血管中的血栓,恢复血液流动。
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本文将介绍其病因、症状、影像学 检查、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预后与复发预防,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病因与流行病学
急性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发生堵塞,导致供血不足和脑细胞死亡的疾 病。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等。该疾病的患病率在 老年人中较高。
预后和复发预防
急性脑梗塞的预后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及时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预防复发,患者应积极管理高血压、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并改善生活方式。
结论和展望
急性脑梗塞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 诊疗方案的出现,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症状和体征
急性脑梗塞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一侧的麻痹、无力 或失明。患者还可能出现言语困难、失语、头痛和晕厥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急性脑梗塞的关键。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磁共振成像(MRI) 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这些技术可以显示脑部的血管供应情况和缺血区 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药物治疗
急性脑梗的治疗方案
急性脑梗的治疗方案概述急性脑梗是指大脑血管突发性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情况。
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减轻脑梗带来的损害,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急性脑梗治疗方案。
急性脑梗的治疗目标1.快速恢复脑供血,减少梗死区域;2.保护梗塞区域周围的脑组织;3.防止梗死区域扩大;4.预防并控制并发症。
急性脑梗的治疗方案1. 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是指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管内形成的血栓,恢复脑血流,阻止脑梗发展。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等。
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其治疗时间窗较短,需在4.5小时内开始治疗,且有出血的风险,因此需严密评估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血管重建血管重建包括内科干预和介入手术。
内科干预主要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扩张血管,促进灌注,改善脑血流。
介入手术是指通过导管进入血管,清除血栓或修复狭窄血管,恢复脑血流。
常用的介入手术包括血管成形术、血栓抽吸术等。
对于适应症合适的患者,血管重建可以有效地改善脑血流,增加患者的康复机会。
3.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血液凝固,减少血栓形成,防止脑梗再次发生。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肝素等。
抗凝治疗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避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4.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指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等药物,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治疗可作为常规的治疗手段,对于急性脑梗的预防和一些高危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5. 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是针对急性脑梗的症状,如控制高血压、降低脑水肿等。
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如脑出血等。
急性脑梗的康复治疗急性脑梗的康复治疗是指在治疗急性期后,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常见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矫正、康复训练等。
康复治疗需要个体化的制定方案,并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指导和监护。
脑梗塞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
脑梗塞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脑梗塞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缺氧和缺血的病症。
脑梗塞的处理方法有很多,其中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是常见的两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并探讨其适应症和优缺点。
一、手术治疗1. 血管重建手术血管重建手术通常适用于脑梗塞的原因是血管狭窄或堵塞。
手术中,医生会切开头皮,暴露出狭窄或堵塞的血管,然后通过移除血管内的阻塞物或修复血管壁来恢复正常的脑血流。
这种手术方法风险较高,通常只适用于一些严重的病例。
2. 头骨开窗手术头骨开窗手术适用于解除颅内高压引起的脑梗塞。
手术中,医生会切开头皮并移除部分颅骨,以减轻颅内压力。
这种手术可以改善脑血流,降低梗塞的风险。
然而,头骨开窗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在血管内插入引导线和导管等器械,直接修复狭窄血管或清除血管内的血栓,恢复脑血流。
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溶栓术。
1. 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在狭窄的血管内插入球囊导管,然后膨胀球囊,使血管壁得到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通畅。
这种方法适用于血管狭窄引起的脑梗塞,如颈动脉狭窄等。
血管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病例。
2. 血管内溶栓术血管内溶栓术是通过在血栓所在部位插入导管,然后注入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
这种方法适用于血栓引起的脑梗塞。
血管内溶栓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在特定时间窗内进行,且存在出血等风险。
三、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的比较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各有其优缺点。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严重病例,可以直接修复阻塞的血管和解除颅内高压,但风险较高。
介入治疗是一种创伤较小,恢复时间较短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的脑血管疾病。
然而,介入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病例,且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
综上所述,脑梗塞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病因,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例急性脑梗塞介入Solitaier支架取栓术的报道
1例急性脑梗塞介入Solitaier支架取栓术的报道急性后循环脑梗塞采用Solitaier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护理技术的提高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后盾,能显著提高诊疗效果。
标签:急性脑梗塞、Solitaier支架、术中护理临床资料与手术方法:患者林某,男,64岁,9月1日急性起病,主要表现突发言语含糊、右侧肢体乏力,查体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偏瘫,NIHSS评分:10分,结合急诊颅脑CT排除脑出血,诊断考虑:脑梗塞,患者具备发病4.5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适应指征,予静推6mg阿替普酶后,患者出现畏冷、寒战,并逐渐出现意识不清、高热、阵发性四肢强直抽搐,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可能,立即停用阿替普酶,并予地塞米松、异丙嗪抗过敏,持续数十分钟后寒战缓解,但患者意识仍不清、高热,体温最高40.0℃,予物理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9月2日晨患者意识仍呈深昏迷,体温升高至39.5℃,不符合药物不良反应病情特点,结合患者入院前2日既有头晕、行走不稳等症状,查体:双侧瞳孔缩小,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消失,四肢偶可见不自主抽动,右侧Babinski征(+),脑干为呼吸、心跳中枢,可至脑疝、呼吸、心跳骤停,病情危重,诊断考虑后循环脑梗塞。
患者于9月2日08:30在影像科介入室行急诊全脑血管造影术及r-tPA动脉取栓术,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成功后,采用Seldinger技术成功置入6F动脉鞘,弓上造影示:Ⅲ型弓,RICA:窦部正常,远端血管显影正常。
LICA:窦部正常,远端血管正常。
RV A:开口正常,远端血管显影正常。
LV A:开口正常,远端血管显影正常。
BA:近端闭塞,远端血管未见显影。
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BA末端逆行显影。
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走行及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实质期未见明显异常血管团,静脉期颈内静脉及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显影良好,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影。
2024中国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介入治疗技术策略专家共识
2024中国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介入治疗技术策略专家共识急性大动脉闭塞性卒中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血管内介入治疗已被证实是时间窗内脑部大动脉闭塞的有效治疗方案,但闭塞再通介入治疗的技术策略尚缺乏统一规范。
为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脑血管病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在急性脑部大动脉闭塞再通介入治疗技术策略的制定中提供参考依据。
一、介入治疗的总体原则(一)脑血管的影像学评估术前头颈部CTA/MRA有助千脑部大动脉急性闭塞部位的识别,对千下一步的介入开通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建议有条件的中心尽量完善术前头颈部CTA/MRA检查此外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ASPECTS) I 缺血核心/半暗带等影像评估方法也有助千患者的筛选。
开通治疗前仔细评估头颈部CTA/MRA及全脑DSA资料,有助千判断闭塞病变近端残端形态、是否为串联病变、病变远端终止部位、闭塞段以远的血管是否存在弥漫性病变以及侧支循环代偿状态、血栓负荷等,以帮助制定治疗策略。
此外DSA有助于术中识别一些特殊的影像征象,包括血管闭塞征象、闭塞远端缓流征等。
(二)术前技术策略的制定急诊血管内再通技术的选择主要基千对闭塞病变阳贡的判断,需要术者结合血管闭塞的机制(如TOAST分型入闭塞病变的部位、血栓负荷的大小、路径的迂曲程度等作出相应的初始策略。
其中血管闭塞的机制是初始策略制定的关键,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起病形式,闭塞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来判断。
1近心端血栓移位造成的闭塞病变:近心端血栓移位,包括心源性栓塞和动脉至动脉的栓塞,是急呾茵部大动脉闭塞的主要类型,可以考虑支架取栓、导管抽吸或支架取栓联合导管抽吸技术作为初始策略。
2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继发原位血栓形成的闭塞病变:该类闭塞病变,建议术者首先通过微导管的首过效应进一步证实。
首过效应指先将微导管向前通过闭塞病变,然后把微导管收回到闭塞病变的近端,微导丝保留在病变的远端,此时造影可见闭塞部位血管管腔内有缓慢和暂时的血流。
脑梗塞的微创手术与介入治疗技术
脑梗塞的微创手术与介入治疗技术脑梗塞是一种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的疾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采用开放性手术或药物治疗,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与介入治疗技术成为治疗脑梗塞的新选择。
本文将重点介绍脑梗塞的微创手术与介入治疗技术。
一、微创手术1. 穿刺引流术穿刺引流术是一种常用的脑梗塞微创手术,适用于患有脑积水的患者。
通过在头皮上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穿刺,将脑积水引流至体外,从而减轻脑压增高对脑组织的损害。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同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2. 血管成形术血管成形术是一种通过导丝和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操作的微创手术。
在脑梗塞治疗中,血管成形术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梗塞。
操作时,医生将导丝和导管引入患者的血管内,通过扩张血管壁的方式恢复血流通畅,从而缓解脑组织缺血。
3. 开颅微创手术开颅微创手术是一种通过小孔或小切口在颅骨上进行操作的手术治疗方法。
在脑梗塞治疗中,开颅微创手术主要用于清除梗塞部位的血栓或减压。
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开颅微创手术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介入治疗技术1. 血管内溶栓术血管内溶栓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溶解血栓药物直接送达到脑血栓部位,溶解形成的血栓以恢复血流通畅。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脑梗塞的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血液供应,减少脑损伤的程度。
2. 血管支架置入术血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支架送达到血管内,扩张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以恢复正常血流。
这种技术适用于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狭窄或闭塞。
血管支架置入术能够快速、精确地解除血管阻塞,恢复脑血流,从而减少脑梗塞的程度和病情的发展。
3. 脑血管内药物给药脑血管内药物给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脑血管内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适用于脑梗塞的治疗,能够精确地靶向脑血管病变部位,起到快速治疗和减轻症状的作用。
总结脑梗塞的微创手术与介入治疗技术在治疗脑梗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后纤溶活性变化的初步观察
5 0・ 4
广东医学
20 0 9年 4月 第 3 O卷第 4期 Gu n d n a g o gMe i l o ra A r 0 9, o.3 N .4 dc u n l p.20 V 1 0, o aJ
急性 脑 梗 死 患 者 血 管 介 入 治 疗 后 纤 溶 活 性 变 化 的初 步 观 察 木
与对 照组 相 比 P<0 0 .5
13 2 治疗 方案 A P亚 组 : 阿 司匹 林 10~3 0 .. S 拜 5 0
△通信作者
m, g 口服 , 次/ ;M 1 d L H亚组 : 低分子肝素钠 5kU 皮下 I ,
广东医学
表 1 两组一般情况及常规检查等临床资料对比 例( ) %
12 纳入及排 除标准 .
() 1 纳入标 准 : 符合 19 95年 中
华医学会第 四届全 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 定 的脑梗 死
诊 断标准并均 经头颅 c T或 MR 证实 ; I 病程 3— 5d 之 内; 至少具有 1 动脉粥样硬化危 险因素 ; 血管 项 脑 D A证实脑大动 脉 ( 内动脉 、 S 颈 大脑 中动脉 Ml和 M 2 段 、 动 脉 、 底 动 脉 )狭 窄 ≥ 5 % ( 内 段 按 照 椎 基 0 颅 WA I SD测量标准 , 颅外 段按 照 N S E A C T测量标 准计 算狭 窄程 度) 狭 窄病 变表面光滑 , ; 无溃疡 、 血栓或 明显
疾病 ; 无严重 肝 、 肾功能损 害 ; 无严 重感染 ; 个月 内未 1 服用华法林 、 激素等影 响凝血 一 纤溶 系统 功能的药物。
与观察组对 比, 长期 吸烟史 、 糖尿病 史、 高血压病 史 、 血
脂异常及高 H y 差异有显 著性 ; c率 三亚组 间对 比, 以上 指标及血管狭窄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 见表 1 。
急性脑梗死保守与介入治疗效果比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56期93投稿邮箱:sjzxyx111@急性脑梗死保守与介入治疗效果比较张英亮(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医院,河北 衡水 053200)摘要:目的 对比血管介入与保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介入技术对脑梗死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和临床推广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介入动脉溶栓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7.6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快,基本治愈率高,安全性高,效果更为理想,能有效促进生活质量提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介入治疗;脑梗死;疗效;预后;动脉溶栓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56.069本文引用格式:张英亮.急性脑梗死保守与介入治疗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93.0 引言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人口的明显老龄化,尤其是目前中国人饮食配搭的不科学性,脑血管病目前已经成为了城乡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1]。
其中,颅内、颅外大血管的狭窄所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所占的比重最大[2]。
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脑血管病的75%[3]。
急性脑梗塞有发病突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特点[4]。
若未能及时治疗有生命危险[5]。
以前临床上多采用静脉输液、口服药物等保守治疗的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总体上感觉不理想。
介入技术是一项更适用于基层医院,简便、实用的治疗脑梗死疾病的方法,我国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诊疗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研究设定时间2022年1月~2023年4月,调查对象为岳池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筛选样本数量为5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静脉溶栓,观察组行静脉溶栓+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生活能力(ADL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取得的总有效率测定值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的各评分差异无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的抢救治疗选择静脉溶栓+介入联合治疗的效果好,能快速疏通血管,改善脑神经功能,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急性脑梗塞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危重急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威胁大,因此要选择有效手段快速施救,降低临床死亡风险,促使其神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
急性脑梗塞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机制,其治疗原则以快速疏通堵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脑细胞正常供血,减轻脑组织不可逆损伤,故临床选择静脉溶栓和介入治疗,此方法均为微创操作,对患者的创伤轻,能快速使得缺血脑细胞正常供血,增加血液灌注量,消除血栓和斑块[1]。
鉴于此,下文将以急性脑梗塞患者展开调查,探讨介入+静脉溶栓的联合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取于2022年1月~2023年4月,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展开研究,选出5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3~77岁,平均(60.22±3.58)岁,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6.11±1.22)h;观察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4~77岁,平均(60.33±3.62)岁,发病至就诊平均时间(6.28±1.29)h。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脑血流不足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急救措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确保患者安全,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脉搏和呼吸情况,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2. 溶栓治疗:在确诊急性脑梗死后的4.5小时内,可以考虑使用静脉注射血栓溶解药物溶解血栓,促进血液再灌注,以恢复脑组织功能。
3. 血管扩张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或介入手术,扩张梗死脑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4. 抗凝治疗: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再形成。
5. 降低颅内压:通过给予呼吸支持、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等方法,降低脑水肿、颅内压力。
6. 早期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促进脑功能恢复和神经损伤修复。
请注意,以上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决定。
对于急性脑梗死来说,及早就医、尽早接受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急性脑梗塞的介入溶栓治疗
发 生 吻 合 口瘘 。但 分 期 手 术 缺 点 亦 显 而 易 见 : 人 病 需 腹壁结 肠造 口和多次手术 , 院时 间长 , 用 高 , 住 费 分 期 手 术 的 5年 生 存 率 低 于 一 期 手 术 , 献 报 道 分 文
病 理 分 期 : 期 8例 , 2期 2 C1 C 5例 , 3期 1 C 0例 。
术 后 随访 : 1年 生 存 率 9 . % , 26 9 2年 生 存 率
7 .7 , 31 % 5年 生存 率 4 .4 。 63 %
讨 论
全 组 病 例 选 用 膀 胱 截 石 位 , 行 术 中 结 、 肠 均 直 灌 洗 。 方 法 如 下 : 于 梗 阻 近 端 结 肠 重 度 扩 张 影 响 对 操 作 者 , 先 行 粗 针 头 穿 刺 或 作 荷 包 缝 合 切 开 吸 引 可 做 初 步 减 压 。再 按 结 肠 癌 根 治 原 则 作 癌 肿 及 游 离 预 计 切 除 的 结 肠 , 癌 肿 上 缘 5 m 处 离 断 结 肠 , 近 距 c 将 端 结 肠 拖 出切 口处 , 结 肠 游 离 够 长 则 直 接 置 入 污 如 物 袋 ,如 不 够 长 即取 一 预 先 消 毒 好 直 径 25 m 塑 料 .c
院一 般 采 用 后 一 方 法 。 3 ~ 0 取 9 4 %生 理 盐 水 1 0 0 l 0 0 m
本 组 病 例 采 用 术 中 结 、 肠 灌 洗 , 达 到 近 似 直 可 手 术 前 全 肠 道 灌 洗 清 洁 肠 道 的 效 果 ,且 用 3 ~ 0 9 4 ℃ 温盐 水 较 长 时 ( 5分 ~ . 时 ) 4 1 5小 自然 灌 洗 , 使 结 肠 可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护理
响 手 术 操 作 , 尿 液 溢 出 污染 术 野 ; 取 出 口内假 牙 , 止脱 或 ④ 防
落 误 入 气 管 引 起 窒 息 ; 建 立 静 脉 通 道 , 选 择 血 管 时 注 意 ⑤ 在
避 开 导 管 插 入 肢 体 ; 术 前 肌 肉注 射 阿 托 品 0 5mg 安 定 1 ⑥ . 、 O
血 时间正常。
12 一 般 资 料 . 我院 自 20 0 6年 1 ~2 0 月 0 6年 7月 共 收 治 2 1例 闭塞 性
以免 影 响 溶 栓 效 果 的 观 察 。本 组 曾有 4例 溶 栓 再 通 后 出 现 不 同程 度 躁 动 。 分 析 其 原 因 , 4例 病 人 既 往 均 有 高 血 压 病 史 , 栓 再 灌 注 后 出现 脑 水 肿 , 内压 增 高而 致 躁 动 , 即 推 溶 颅 立 注 速 尿 4 0 mg后躁 动 减 轻 ( 时 禁 用 甘 露 醇 脱 水 , 甘 露 醇 此 因 有升压作用 ) 。为 此 笔 者 采 用 了 四肢 弹 力 绷 带 固 定 方 法 , 较 有 效 地 控 制 了躁 动 ;3 监 测 生 命 体 征 : 予 心 率 、 吸 、 压 () 给 呼 血 监护 , 密切 注 意 生 命 体 征 变 化 及 肌 力 、 言 恢 复 情 况 。随 时 语 记 录 以便 掌 握 动态 变 化 ;4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 中及 时 清 除 () 术 口腔 内分 泌 物 。尤 其 对 于 高 龄 病 人 , 嗽 反 射 差 , 栓 时 尽 咳 溶 量将 头 偏 向一 侧 , 防 咳 痰 困难 发 生 窒 息 。 吸 氧 以低 浓 度 持 以 续给氧为佳 , 目的 改 善 脑 缺 氧 状 态 。 术 后 护 理 :1 注 意 穿 刺 口出 血 : () 因术 中 应 用 尿 激 酶 , 术
急性脑梗塞取栓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
急性脑梗塞取栓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急性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目前,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取栓治疗。
其中,介入取栓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组织血流供应,从而挽救患者生命。
然而,介入取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
一、风险评估1. 患者评估:在进行介入取栓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介入取栓治疗。
2. 手术风险评估:包括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脑出血、血管破裂、血管痉挛、感染等。
3. 药物风险评估:评估患者对溶栓药物的过敏反应及出血风险。
二、应急处理预案1. 术前准备:确保患者在术前接受充分的检查,包括头颅CT、心脏彩超、凝血功能检查等,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介入取栓治疗。
2. 术中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
3. 术后护理: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包括意识、肢体活动、语言功能等,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
4. 出血处理: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出血,应立即进行对症处理,包括降低血压、止血、输血等。
5. 脑水肿处理:对于出现脑水肿的患者,应给予脱水、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6. 感染处理:对于出现感染的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病房的消毒和患者的护理。
三、应急处理流程1. 患者出现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时,立即通知医生,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对症处理。
2. 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障碍等紧急情况时,立即进行抢救,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等。
3. 患者出现脑水肿、感染等并发症时,立即通知医生,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对症处理。
4. 患者出现其他非紧急情况时,立即通知医生,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处理。
脑梗塞急性期与恢复期康复介入治疗在脑梗塞偏瘫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老年人群的不断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其中脑梗塞占75%左右,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脑梗塞病人预后得到较大改善,且存活率明显提高,而存活者会伴不同程度残疾,如偏瘫等,给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等造成极大影响,进而使病人出现抑郁等[1]。
有研究发现[2-3],人体大脑皮质存在同侧支配,其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可有助于加速其同侧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最终使病人病灶周围组织重建,而开展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则可促进病人大脑半球间抑制解除,加速其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
现代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时均应开始行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越早,病人致残风险越低,越有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4]。
目前国外有关急性脑梗塞偏瘫发病后立即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来开展针对性康复介入治疗,且取得脑梗塞急性期与恢复期康复介入治疗在脑梗塞偏瘫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王磊①,李琳①,缪兆彬①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偏瘫病人于不同康复介入时机下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将98例脑梗塞偏瘫病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
对照组为恢复期(发病后14~30d)行康复介入治疗;观察组于急性期(发病后14d内)进行康复介入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评价两组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状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
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H A M D-17评分为(16.81?2.69)分、(9.33?1.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37?2.74)分、(15.49?2.08)分(P<0.05);两组治疗后2周、4周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不同时机下实施康复介入治疗均可改善抑郁症状,从而促进脑梗塞偏瘫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但急性期进行康复介入干预的效果更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
作者:张希中张铭秋李奋保赵洪增杨瑞民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治疗;放射学;介入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各种原因所致脑部供血动脉发生急性阻塞,使相应部位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一系列脑组织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
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据Sudlow等[1]的研究,在工业化国家的45~84a 人群中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为300~500/10万,其中80%以上是缺血性脑卒中,而在远东地区(包括中国和日本)这种发病率更高[2]。
由于临床上缺乏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3,4],以往的内科和外科治疗有时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因些,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手段及效果一直受到医疗界的关注。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动脉血管内溶栓技术被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脑血管狭窄的脑梗塞患者,近年来在不断探索溶栓治疗的同时行血管内成形术或放置血管内支架等,以提高再通率,进一步提高疗效。
现就急性脑梗塞的动脉内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支架治疗结合国内外文献作如下综述。
1 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脑组织对缺血耐受性有限,脑动脉闭塞后其供血中心部分缺血严重,梗死将在60min内形成,而周边部分通过侧支循环得到一定的血供,虽然其生理活动消失,但尚能维持自身离子平衡,一旦血液改善可恢复正常,这就是Astrup提出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
IP)[5]。
半暗带能存在一定时间,这为临床上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时间窗[5,6]。
在半暗带存活的时间内,设法将血栓溶解,解除血管狭窄,使血管及时再通,恢复脑血流灌注,就可挽救半暗带脑组织,这就是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理论依据。
文献报道介入血管内治疗在这方面有直接、微创、疗效明确、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势[7,8]。
2 适应证与禁忌症
2.1 溶栓治疗标准及溶栓时间2004年北美国际介入放射学会推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选择患者标准[9]:临床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治疗前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分数(NIHSSS)不少于4分,CT检查显示颅内出血或大片低密度梗塞灶,应争取在发病6h内进行溶栓治疗。
就诊时CT检查无颅内出血或大片低密度梗塞灶者,溶栓时间可适当延长,但最迟不宜超过48h。
2.2 排除标准2004年北美国际介入放射学会推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选择患者排除标准[9]:CT显示颅内出血或大片低密度梗死灶;NIHSSS>30分;2w内有出血史或有出血倾向者;纤维蛋白原低于0.12kg・L-1或凝血酶原时间>20s;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怀疑有脓毒性栓子或心内膜炎;近期有消化道出血、手术、大创伤等;急诊降压治疗后血压仍高于200/120mmHg;休克;妊娠等。
3 溶栓药物及其剂量
溶栓药物常选择尿激酶(UK)或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其剂量和方法各家报道不一。
ToshihiroUeda等[10]报道动脉内溶
栓尿激酶用量每10min注入24万μ,最大剂量为96万μ。
介入放射学会推荐的动脉溶栓药物剂量[9]:动脉内溶栓的rtPA:如果血管造影时发现血管闭塞,团注 1.5mgrtPA进入血块,超选择的灌注rtPA1.5mg・h-1,最大灌注剂量至发病后8h或无论何时开始,灌注3h;动脉内尿激酶(UK):如果血管闭塞,团注尿激酶0.25×106μ进入血块,超选择灌注1×106μ・h-1;最大灌注达发病后8h或无论何时开始,灌注3h;标准肝素剂量,开始团注2000μ,500μ・h-1。
目前,新型的第三代溶栓剂、抗血小板药、神经保护等药物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进展[11,12]
4 动脉溶栓的临床疗效
动脉内溶栓属于DSA监视下的实时溶栓,可明确血管栓塞部位、有无侧支循环建立、是否伴有血管狭窄及溶栓后血管是否再通等情况,为溶栓治疗或评估溶栓治疗的疗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资料;与静脉溶栓比较,动脉溶栓的治疗时间窗可以适当延长;动脉溶栓剂用量相对较少,血栓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的不良反应少;血管再通率提高[6,8,13,14],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选择性动脉溶栓,应用超滑导丝带动微导管通过血栓达到远端,以机械力使血栓碎裂,加大溶栓药物与血栓的接触面积,溶栓后残余狭窄可通过血管成形术或内支架置入,进一步提高了再通率。
与静脉溶栓相比,经动脉溶栓试验都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但它的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需要行脑血管造影,有报道显示从溶栓开始到血栓溶解的时间较长时,在这段时间内脑组织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将动脉和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