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下《酸的化学性质》word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0.1常见酸和碱(酸化学性质)说课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0.1常见酸和碱(酸化学性质)说课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讲课设计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用酸碱指示剂分别酸和碱,酸的一些物理性质以后安排的一节认识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一节惯例课。

目标是经过对酸的相关化学性质知识的梳理,学习概括形式,感悟对照、推理及理论联系实质的学习形式。

领会化学和人类的亲近关系加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研究是化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为引起学生的研究欲念,教师一定改变看法,将被迫的研究形式改为学生主动的研究形式,让学生从内心愿意合作探究,达到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境地。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确定了以下的教育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术】:1、知道并认识酸的一些化学性质2、能完成简单的研究实验。

【过程与形式】:进一步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领会用实验的形式获守信息,提高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本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加强研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实验过程中的划定意识。

目标要点:酸的相像的化学性质目标难点:酸的化学性质相像的原由。

实验准备: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镊子、玻璃片、短玻璃管等。

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生锈的铁钉、铜铁镁锌、变黑的铜丝/蒸馏水等。

有了教育目标做大纲,就不难确定教育形式,下边我将从说教育形式上说说我是如何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

二、说教育形式好的教育形式是一节课成功的定然要素,为了富裕的调换学生的研究欲念的理性之路,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1情形创建2慧眼识酸3猜它是谁4除锈专家5盘点收获经过三个研究活动,将学生的思想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形式,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渐深入,学生的个性获得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正确兴奋的状态。

经过这样的教育设计能够让学生采纳自主的主动的参加研究式的学习形式,因为第1 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扬长避短,有益于学生产生技术,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但因为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向和本事有所不一样,需要教师赏给必定的帮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说课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PPT(11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说课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PPT(11张)
酸的化学性质
五原第五中学化学说课课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初中化学十单元酸和碱的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的内容,包括酸的物理 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
◆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在学生已学过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 用途的基础上,学习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研究酸 的化学性质对以后参加实际工作或进一步深造都是 很有必要的,同时只有让学生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才能使他们进一步掌握酸的通性,所以本节内容在 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EXIT
教 学 流 程
◆在讲授完一点化学性质后及时与稀酸都 含有H+相联系,并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 生活中去。 ◆最后小结时再将本节课的知识重新串联 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初步加以综合运 用
EXIT
课 堂 练 习
结合生活实际,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如下的思 考题 1. 如何区分稀盐酸和 水? 2. 将一只生锈的铁钉浸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可看到 现象, ◆ 化学方程式为 , ◆ 过一会儿可 , ◆ 化学方程式为 , 3.如何区分氧化铜、铁粉和碳粉三种黑色粉末?
EXIT
教 学 流 程
运用现有教学设施,创设情境,为 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 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 程如下:
EXIT
教 学 流 程
◆以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简洁明了。 在 讲授新课中,通过实验探究由典例到整 体。归纳推理出酸的化学性质。由浅入 深,由简单反应到复杂的化学反应逐步 通过已知的一些化学性质加以实验验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结合已有知 识探究出酸的化学性质。
EXIT
学 法 指 导
◆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差,解决问题能力差的特点, 采用实验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期望 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启发学生叙述操作描 述现象会做记录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参与进 来,将得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最后将知 识转化为能力。 ◆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讲授转变为启发 诱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 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 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目标:
1. 理解酸的化学性质
2. 掌握酸的一般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能够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验证
二、教学内容:
1. 酸的一般性质
2. 酸的物理性质
3. 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酸的物理性质
2. 酸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
2. 实验观察
3. 实验验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入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习酸的一般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讲解和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酸的一般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学习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酸的化学性质,加深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4. 总结:通过小结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
2. 思考酸的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板书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
1. 一般性质
2. 物理性质
3. 化学性质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需要继续巩固和拓展知识。

在教学中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精品教案)初三《酸的化学性质》讲课稿

(精品教案)初三《酸的化学性质》讲课稿

(精品教案)初三《酸的化学性质》讲课稿帮大伙儿整理的初三《酸的化学性质》讲课稿,欢迎大伙儿借鉴与参考,希翼对大伙儿有所帮助。

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的学生,我校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三个班学生总体事情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个儿喜爱的事、积极性高。

在往常的学习中,学生差不多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爽朗金属与酸的反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XXX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群。

4、酸碱指示剂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些基本上与酸有关的内容,所以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过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别是非常清晰,能够讲是“知其然,别知其因此然”,所以形成疑咨询:为啥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算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要紧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在酸的化学性质中: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酸与爽朗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然而差不多弱化。

《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关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并且,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很特别和重要的。

1、懂常见酸的要紧性质和用途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举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日子中的一些现象。

(1)重点的确定依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爽朗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3.酸的化学性质: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掌握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
1.实验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巩固酸的通性知识。
2.习题练习: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酸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酸的通性;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掌握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酸的通性,使学生掌握化学分类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酸的通性的理解,特别是酸与碱反应的原理;
(2)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如酸与金属反应的速率、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等。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现象明显、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化学知识更感兴趣。然而,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需改进,如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课堂笔记的记录习惯等。
4.互动白板:在课堂上实时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方便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三)互动方式
在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时,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学生疑问、邀请学生分享实验结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课堂氛围。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实验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化学组曹建华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和碱,酸的一些物理性质之后安排的一节认识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一节常规课。

目的是通过对酸的有关化学性质知识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体会化学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必须改变理念,将被动的探究方式改为学生主动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合作探究,达到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境界。

鉴于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认识酸的一些化学性质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提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目标重点:酸的相似的化学性质目标难点: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实验准备: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镊子、玻璃片、短玻璃管等。

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生锈的铁钉、铜铁镁锌、变黑的铜丝/蒸馏水等。

有了教学目标做纲领,就不难确立教学方法,下面我将从说教学方法上谈谈我是怎样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

二、说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是一节课成功的必然因素,为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的理性之路,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1情景创设2慧眼识酸3猜它是谁4除锈专家5盘点收获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的主动的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人教版初三《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一、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的学生,我校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三个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设计意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做所谓的“无用功”,急急忙忙地抛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做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求和就想到相加,这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事,教师为什么不相加而马上相减呢?在整个教学关键处学生难以转过弯来,因而在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同时,形成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3)、组织讨论法:鉴赏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可越俎代包。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疑问,经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问。

强调学生的自主研讨,从而使学生完成对本课的学习。

(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2)教师指导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共同探讨实验现象;
(3)教师点评学生实验报告,给予鼓励和建议。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实验操作比赛: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实验技能;
(3)成果展示: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促进相互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以及一些简单化学反应的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酸、碱性质的系统掌握不够,容易混淆不同酸、碱之间的反应规律;
2.实验操作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有待提高;
3.部分学生可能对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了解不足,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1.酸、碱化学性质的掌握,特别是不同酸、碱之间的反应规律;
2.实验操作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3.学生对酸、碱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理解。
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小组讨论、资料查询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严谨、客观、科学的思维品质。
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符合认知心理学原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常见的酸和碱:酸及其理化性质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10.1常见的酸和碱:酸及其理化性质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10.1常见的酸和碱:酸及其理化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版本及使用情况本说课稿使用的是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教材。

2. 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是化学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常见的酸和碱。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酸及其理化性质,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酸的性质及其溶液的酸碱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了解酸的理化性质; - 掌握酸性溶液的酸碱性判定方法;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说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情境,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1. 教学重点•酸的理化性质;•酸性溶液的酸碱性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酸性溶液的酸碱性判定方法。

3.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用一个情境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我会向学生描述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假设你在家里发现了一瓶未知的液体,你怀疑它可能是酸还是碱,你将如何判断它是酸还是碱?请思考一下,我们要准备什么实验器材?2. 展示实验器材在导入环节结束后,我会逐一展示所需的实验器材,例如测试纸、溢出装置、酸性试剂等,让学生对实验器材有初步的了解。

3. 进行实验根据教材的实验步骤,我会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逐一解答。

4. 分组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会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教案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化学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教案

第2课时酸的化学性质课题酸的化学性质课型新授课素养目标1.学习酸的分类与命名,从电离的观点了解酸的通性。

2.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用它来判断某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3.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了解中和反应以及它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5.通过对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概括出酸的通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6.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通过对酸的通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过程,建立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8.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教学重点酸的通性。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归纳酸的通性。

教具准备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试管(若干)、镁条、锌片、铁丝、教学电源、导线、电极、灯泡(含灯座)、蒸馏水、乙醇等。

课前预习1.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酸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3.酸溶液能与活泼的金属反应(1)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3)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4.酸溶液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1)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备课笔记规律总结:酸的化学性质有三点:和指示剂反应、和部分金属反应、和部分金属氧化物反应。

小组问题探讨: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酸?它们有哪些应用或性能?(如醋酸,可食用)酸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整个溶液中阴、阳离子进行新课现象:蒸馏水乙醇稀盐酸稀硫酸灯泡不发光不发光发光发光结论:蒸馏水、乙醇不导电;稀盐酸、稀硫酸能导电。

人教版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1. 了解酸的定义及常见的化学性质;2. 掌握酸和金属的反应特点;3. 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4. 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描述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1. 酸的定义;2. 酸和金属的反应;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酸和金属的反应特点;2. 熟练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酸的定义:酸是指能够放出氢离子(H+)的化合物;2.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酸的化学性质。

二、学习酸和金属的反应1. 展示实验现象:向盛有酸的容器中加入锌带,观察反应过程;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氢气气泡生成,锌带逐渐消失;3. 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2HCl + Zn → ZnCl2 + H2。

三、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 展示实验现象:向盛有酸溶液的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过程;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气味消失,溶液中产生沉淀;3. 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HCl + NaOH → NaCl + H2O。

四、练习1.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于酸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2. 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酸的定义及常见的化学性质;2. 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定义- 酸和金属的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酸的化学性质展开教学,通过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酸和金属、酸和碱的反应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生活中的化学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生活中的化学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说课稿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学酸的性质知识的巩固,也为后续学习盐酸、硫酸等具体酸的性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酸的五大化学性质,熟练运用酸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3.互动白板: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实时展示和标注,提高课堂互动性。
4.网络资源:提供拓展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互动方式
为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我计划以下设计环节:
1.教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的应用实例,如柠檬汁、醋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酸的性质实验,如用醋与小苏打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酸的性质打下基础。
3.提出问题: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提出与酸的性质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醋会与小苏打反应?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1.酸与盐反应的规律,尤其是复分解反应的判断;
2.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初中学生,年龄大约在13-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他们的认知水平在逐步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各异,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经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1 《酸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1 《酸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1 《酸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的性质,包括酸的味道、对蓝色石蕊试液的变化、与金属的反应等;–掌握酸的分类和常见的酸的名称、化学式;–掌握如何使用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观察和实验技巧;–促进学生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的性质,包括酸的味道、对蓝色石蕊试液的变化、与金属的反应等的介绍;–酸的分类和常见的酸的名称、化学式的掌握。

2.教学难点:–酸的性质的描述和观察;–酸的化学式的记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汁、醋、柠檬酸等,请学生尝试描述它们的味道,并与同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观察与实验(3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将几滴柠檬汁滴在蓝色石蕊试液上,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二:将锌片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并记录;•实验三:将铁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有无气体生成并记录。

–学生观察酸的性质,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知识总结(20分钟)–教师总结酸的性质,包括味道酸、蓝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与金属的反应等;–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酸的分类和常见酸的名称、化学式。

4.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未知溶液,引导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测试,并判断它们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酸的性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与同桌的交流和课堂的讨论,学生也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姚相仁板块顺序流程图一、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53、64、65班的学生,我校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三个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在酸的化学性质中,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但是已经弱化。

《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三)《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1)重点的确定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的确定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五)课型:新授课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4.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与态度:1、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一)教学模式酸的化学性质一、酸与指示剂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二、酸与活泼金属作用M g+2H C l=M g C l2+H2↑Z n+2H C l=Z n C l2+H2↑F e+H2S O4=F e S O4+H2↑结论: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三、酸与金属氧化物F e2O3+6H C l=2F e C l3+3H2O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F e2O3+3H2S O4=F e2(S O4)3+3H2O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C u O+H2S O4=C u S O4+H2O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用途: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板书设计五、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4、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与态度:1、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三)实验准备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 a C l溶液、N a2S 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四)教学设计环节一:慧眼识酸提问: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 a C l溶液(中性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提出实验方案)讲述: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设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提问:(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设问: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总结:(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

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 a2S 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环节二:猜它是谁讲解:(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

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讲述:请同学们总结酸的化学性质,还要小结原因。

设问: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我们的技能?(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环节三:除锈专家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总结、引入: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

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案证明学生:锈铁钉放在N a C l溶液、N a2S O4溶液、水中,观察反应现象学生总结:锈铁钉放在N a C l溶液、N a2S O4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讲述:有些金属仪器抛光前、电焊前都要用酸除锈。

是不是金属氧化物都能和酸反应?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实验中出现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一些组的学生展示了造氧化铜的实验)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3c m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反应原理:C u O+H2S O4=C u S O4+H2O。

环节四:盘点收获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归纳推理方法──已知:2H C l+C a C O3=C a C l2+H2O+C O2↑、2H C l+N a2C O3=2N a C l+H2O+C O2↑则可归纳推理出:含有C O3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H2O、C O2与另一种化合物。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N a C l溶液等。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道理类: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大脑真正聪明起来。

环节五:学习反馈1、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 u(O H)2B.N a O H C.C O2D.N a C l2、下列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F e>A l>M g>Z n B.M g>A l>Z n>F e C.M g>F e>A l>Z nD.Z n>F e>M g>A l3、小明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他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和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他意外地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反应现象的差异呢?小明从微观角度分析得出,H+浓度相同的盐酸、硫酸中,只是所含不同。

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①C l-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 O42-对反应无影响;②C l-对反应无影响,S O42-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③C l-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 O42-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他针对上述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将表格中的空格补充完整;(2)上述猜想是成立的;(3)若将第2组实验中添加的试剂N a C l改为H C l气体,能否完成探究任务?请说明原因。

环节六:开拓视野1、已知:2H C l+C a C O3=C a C l2+H2O+C O2↑、2H C l+N a2C O3=2N a C l+H2O+C O2↑请根据所给信息推理出合理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