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
摘要:进入信息时代,IT行业迅猛发展,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科技社团已成为本专业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本领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学生科技类社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科技社团;第二课堂;计算机专业;一实两创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仅凭课堂和实验环节来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已不能满足就业对能力的需求。开设第二课堂,办好计算机科技社团,是对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拓展,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1 大学生科技社团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科技社团是高校的一个特殊学生组织,它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大学生求知领域,提高学生个人能力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高校科技社团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一实两创”)的重要渠道,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我校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一贯重视学生科技学术活动的开展。以“挑战杯、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ACM竞赛”为标志的课外科技学术活动,使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2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目前,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积极的,但由于外部环境、内部管理机制和发展观念上的种种原因,大部分高校的科技社团都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许多问题和矛盾日益凸现。
2.1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从管理体制上看,学生科技社团挂靠在学校团委,一般由团委负责日常指导工作,学校层面上重视不够。有的高校认为社团是自发性组织,没有必要进行干预。有的团委在指导工作时统得过死,社团经常要为团委组织的活动让路,从而挫伤了社团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社团工作缺乏自主性。
2.2社团定位不够清晰,建设目标有待明确
计算机专业学生科技社团不同于其他一般社团,它具有很强的依懒性、专业
性、科研性。作为IT类专业的第二课堂,应该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工程素质为宗旨。目前,许多高校的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脱离了专业支持,偏离了培养学生“一实两创”能力的建设目标,没能从根本上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素质。
2.3社团活动质量不高,指导力量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中多数科技社团的活动都过分依懒于学生们的“个人能力”。由于社团学生干部理论知识欠缺、经验不足、实践能力有限,开展的活动总体上品位偏低、实践效果匮乏,与学生的期望值有一定差距。由于没有建立教师指导社团的激励机制,教师不关心或者不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社团活动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
2.4社团内部管理机制缺失,规章制度有待健全
高校科技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建全。首先,学生入社团自愿,离开自由。组织纪律松散,工作随意性很大,无法组织系统的学习、培训、科研活动。其次,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指导教师课内课外两头忙,工作量没有补偿;学生理论课程过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团中来。种种原困扰着社团的建设,阻碍了社团的可持续化发展。
2.5社团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活动设施有待完备
高校对社团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科技社团活动经常在场地、设备和经费支持等方面受到限制,严重制约了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学校活动场所和设备使用变成租赁形式,这使得社团本身就捉襟见肘的财力更是无法支撑,社团活动计划无法实施。
3 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
鉴于当前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科技社团的改革和建设工作要做到“三给予”和“四提高”。
3.1 给政策
给政策是社团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学校应把科技社团考核纳入学分制。在学生评优、评奖、入党、毕业、保送研究生等方面考虑学生的第二课堂学分和考试成绩,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团会员不足、会员参加活动有头无尾等问题。同时,把教师指导社团的工作量,等效第一课堂工作任务,并与教师评优、定岗、评职称挂钩,这样会极大地激发教师指导社团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3.2给教师
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因素,社团的建设应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没有一支专
业的指导教师、管理教师队伍,是搞不出深度和广度的。IT类专业活科技学术社团活动专业社会实践性强、内容深、难度大、学习周期长,没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指导,仅靠学生自身能力组织,效果可想而知。
3.3给保障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教师再尽心,学生再努力,活动再有创意,没有经费和设施的保障,依然是空谈。高校科技社团有的刚刚起步,有的正在改革,保障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学校及各院系。只有适当的经济支持,才能使科技社团正常开展工作。
3.4以培养学生“一实两创”能力为目标,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素质
就业是衡量社会认可度的一把尺子,学生就业率是教育部门、学校和学生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让学生科技社团通过做软、硬件实际项目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和使用;依托电力行业,依靠计算机专业技术承接企业项目或自主研发软硬件产品,是提高社团成员工程能力的有效途径。
3.5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提高第二课堂活动质量
科技竞赛是实用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活动。社团活动围绕课外科技竞赛展开,可大大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以科技竞赛为载体,以软硬件设计为重点,积极倡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发明制作,并将每个竞赛、设计、发明制作转化为项目形式,可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6以指导教师为舵手,提高师资队伍指导力量
实践证明,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丰富的项目经验护航,仅凭学生自身能力主导社团的发展,就如同一艘远航的船没有了灯塔、失去了舵手。我校提出社团专职教师负责制已经三年多了,在项目管理上实行“1、2、4、8原则”,即社团配备1位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教师为总经理,2位青年骨干教师为项目经理,4名研究生为技术经理,8名本科生技术能手为组长。同时实行社团内部聘任制,根据项目经验和技术能力,教师聘学生为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聘组长,组长聘组员,项目运行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经过两年的强化训练,学生可以自主运行项目,项目管理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3.7以“工作室”为核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所谓工作室,就是社团的技术核心机构,在“项目”中起主导作用。工作室从事IT专业相关产品开发,项目运作,强调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工程能力。在技术上实行“一师一徒制”的以老带新机制。采用双向选择方式建立师徒关系,双方共同进行义务性工作,一切竞赛、项目的完成人均署名师父。通过“一师一徒制”的以老带新的方式,建立起技术二级梯队,再由二级梯队负责广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