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新闻采访的主体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2.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
是记者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新的信息的发现和辨别能力。
3.报道策划:指新闻媒体遵循新闻规律,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资料,设计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方法,达到对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从而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4.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为了全面地了解情况,亲自去体验某一行业的工作或深入到报道对象的生活当中,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报道的采访方式,是记者了解社会,反映社会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5.隐性采访: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以偷拍偷录等隐蔽手段对人物或事件进行采访,也就是说,隐性采访是记者以特定的身份去观察和了解事物,以获取公开采访不易得到甚至不可能得到的新闻材料。
6.媒介权力:就是新闻媒介运用法律赋予职责,本能地行使报道新闻事实、评价新闻事实的权力.7.抗辩事由: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公正评论;权威的消息来源;公众人物和公共兴趣;合理使用;受害人同意.8.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集团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
9.新闻价值:新闻事件本身包含的能够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价值.10.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就是一种冷静、客观、富有思辨地阐释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形式。
11.背景材料: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历史的、环境的材料称为背景材料。
12.解释性报道:主要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它通过背景材料的大量运用,解释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其实质、意义。
13.连续性报道:连续报道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连续不断地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受众关注的问题的深度报道形式。
14.新闻特写:特写也可称为新闻性特写,就是把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用文学艺术等手法生动地再现出来的一种新闻体裁。
第二章 新闻采访的主体与客体
近期新闻```9.16
• “疯狂英语 李阳暴打外籍妻子 真的很疯狂 疯狂英语”李阳暴打外籍妻子 疯狂英语
重庆惊现开跑车送子上大学
李湘新剧首度饰演武则天
今年前八月重庆菜价比全国低7% 9月或上 今年前八月重庆菜价比全国低 月或上 扬 国际金价又抬头 千足金饰价涨至每克 千足金饰价涨至每克472元 元 沃尔玛涉嫌销售假冒“绿色猪肉 被查 沃尔玛涉嫌销售假冒 绿色猪肉”被查 绿色猪肉 布基纳法索宣布可为卡扎菲提供庇护
• 按照我国现行的记者管理规定 记者管理规定, 记者管理规定 新闻记者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如 果新闻记者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 ,收受他人的贿赂,并且为他人 谋取利益,那么,其行为就构成 受贿罪。
NO.2特约记者 特约记者
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 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予的称号。 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予的称号。
NO.3驻地记者 驻地记者 驻地
新闻单位派往某地的常驻记者,政治生活主要受地方 组织领导,业务方面直属编辑部领导。
NO.4驻外记者 驻外记者 驻外
新闻单位派去外国采访记者。
新闻记者的素质
第二章 新闻采访的主体与客体
人民日报
新浪 铁道部派出318名干部配合专家检查高铁 铁道部派出318名干部配合专家检查高铁 318 安全 世贸机构终裁维持中美轮胎纠纷美方胜诉 判决
外交部: 外交部:中方未向利比亚出口军品
人民日报
• 也有欢喜也有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一线见闻) 也有欢喜也有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一线见闻 一线见闻)
• 法律素质 • 获取信息能力 • 专业化水平 • 人文素养。
法律素质
• 提高广大新闻记者的法律素质,不仅要树 立法制观念,还要掌握应知应会应懂的法 律知识,善于在宪法和一切法律法规规定 的范畴内搞好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一旦 违法违规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要依法采访、依法办版,要求编辑、记者 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保持警惕,尤其是在 知识产权、公民权益等经常涉及的方面提 高要求标准。
采访学笔记
电视采访学电视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利用电视技术中一切可以兼容的手段,为实现新闻的大众传播而进行的素材采集活动。
它包括:1 拍摄:摄像机摄取声画一体的现场形象。
2 记者出镜:记者出镜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过程。
3 画外采访:记者进行的文字,背景,资料等非影像素材的采集等。
在以上三项工作中,摄像机拍摄声画一体的形象素材是电视采访的中心,离开了拍摄,电视采访将失去主要的媒介特性。
第一章电视采访绪论符号化的信息形态指文字。
画面分为:静态画面,声画分离的动态画面(电影画面),声画一体的动态画面。
EFP译作“电子现场制作”,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与现场编辑的工作方式。
SNG译作“卫星新闻采集”,是指将ENG或EFP于卫星相连,实现电视拍摄,编辑与播出三者同步合一的工作方式。
DNG前期拍摄时,数字摄像机具有以下特点:1 数字摄像机一般体积较小,重量更轻,便于携带2 数字摄像机编辑功能强3 数字摄像机耗电量小,供电方便,持续拍摄时间相应增长。
电视采访具有以下几种独特性:1 记录生活原生态2 时间同步性3 空间现实性4 人本化采访方式5 手段综合化第二章记者——电视采访的主体电视记者是指在电视机构中从事电视新闻素材收集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
电视记者是一个集体概念。
在现场阶段,电视记者工总包括摄像师,出镜记者,现场编辑,录音师和灯光师等分工。
电视记者工作的职责与作用:1 现场编辑:指挥现场素材的采集和节目的整体构成。
2 出镜记者:现场提问,访谈和述评3 摄像师:采集画面形象素材4 录音师:配合摄像师采集声音形象5 灯光师:保证摄像师采集画面形象的光线条件。
政治素质: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记者的新闻敏感和自身的政治修养密不可分:1 任何新闻媒介都有其阶级属性,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记者作为媒介的从业人员,选择政治立场不可避免。
2 许多新闻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政治大环境,要使报道深入,记者就必须了解政治局势。
雷蔚真《电视采访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雷蔚真《电视采访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章电视采访绪论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记者——电视采访的主体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寻找采访线索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电视采访的整体筹划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现场取材的方式与内容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几种特殊的采访类型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记者出镜第一章电视采访绪论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1对采访的多种定义〔1〕采访是新闻记者从生活中采集原始素材的过程,是新闻记者活泼的生命状态。
〔2〕采访是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是记者代表无法出面的读者,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获得新闻的过程。
〔3〕采访是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新闻事件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归纳,使其利于传播的活动。
〔2〕采访的目的是为群众新闻传播搜集素材。
〔3〕采访有特定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机构、组织、事件等,但最后都落实为人。
〔1〕拍摄:摄像机摄取声画一体的现场形象。
一、采访的信息形态1符号化的信息形态符号化的信息形态主要指文字。
②以文字形态进行记录和传播的信息,由于需要将现场的人本化信息〔形象、声音、行为、动作等〕进行符号的转化,损耗很大。
文字使传播疏远了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
③文字传播利用的以符号代替人际交流的传播模式,使信息在传播中经过了屡次转化,转化后的信息与记者采访时所面对的生活真实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2〕符号信息形态的优势①长期的文字使用训练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文字以及文字逻辑构造着人类思维和传播的根底。
②文字具有稳定的内核,它在印刷媒介中得到最广泛的运用,文字的理性和严谨性使它直至现在仍保持着应有的地位。
〔3〕符号信息形态的局限①文字中缺乏直观形象性。
文字不能实现人际交流的人本体验和感知的效果。
②不同国家的文字代表着各不相同的符号形态,造成了传播障碍,使人们需要消耗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和识别。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概述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概述本文采访的本质是通过对相关当事人的访问和对当事事件的调查收集,逐步揭示真相,报道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主体概述为采访对象的介绍、现场描述、问题提问、回答和总结。
采访的主体概述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采访对象的介绍:包括身份、职业、相关经历等。
2. 现场描述:描述采访时的环境,例如地点、时间、氛围。
3. 问题提问:采访者针对事件的关键点、争议等提出相关问题。
4. 回答:采访对象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回答观点。
5. 总结:对采访内容的总结,可以包括对采访对象回答的评论或观点的整合。
采访的本质是通过对相关当事人的访问和对当事事件的调查收集,逐步揭示真相,报道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采访是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为读者提供直观的信息,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巧。
首先,记者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够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效的交流。
其次,记者需要有较强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能够预先做好相关调查和准备工作,确保采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记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客观、公正地观察、分析和报道事件。
采访的主体概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采访对象的介绍:在报道中,记者需要介绍采访对象的身份、职业和相关经历,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对于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可以介绍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或工作经验;对于普通人,可以介绍其在当事事件中所处的角色和经历。
2. 现场描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对现场进行描写,包括采访地点、时间、氛围等。
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采访的真实性和紧迫感。
3. 问题提问: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针对事件的关键点、争议等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问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切实性,能够引导采访对象对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回答。
针对某一事件,记者可以就事件的起因、经过、影响等方面提出问题。
第二章 新闻采访的主体——记者
7、我国无产阶级记者队伍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刊于1922年9月13日在 上海创刊。 中国共产党第一家日报《热血日报》于1925年6月4日在上 海创刊。
记者节的由来
Hale Waihona Puke 1937年11月8日,范长江等人发起成立了中 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旨在团结全国人民 抗日救国; 新中国建立以后,这个协会历经周折,发 展成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成为团 结全国新闻工作者的纽带; 公元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者节。
第二章 新闻采访的主体——记者
第一节 记者的起源与发展
一、记者的定义
1、广义:泛指新闻工作者,也就是新闻行业中的所有从业 人员。 2、狭义:记者又有内勤和外勤之分。专门在外从事新闻采 写报道的人员为外勤记者,在内从事新闻变法的编辑称为 内勤记者。狭义的记者指的就是外勤记者。
新闻记者,一般都是指专门从事新闻报道的专业人员。
三、正确看待记者职业
“第四等级” ——英国政治家爱德蒙· 伯克 “无冕之王”——《泰晤士报》
1、新闻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2、新闻记者是真理的捍卫者。 3、新闻记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女大学生捡剩馒头充饥近两年
【首发媒体】 《长江日报》 【出笼时间】2005.1.7
【“新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名家境困窘的女大学生 刘维(化名),经常到学校食堂捡別人吃剩的馒头,而且 一捡就是近两年。整个2004年,她才花了8.35元!原来, 这女孩根本就沒有在食堂里掏钱买过饭菜,她基本上是靠 到食堂捡吃剩饭剩菜度日,她最大的奢侈就是一个星期到 水房花0.15元打上一瓶开水。
3、 新闻记者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化的职业,是在近代资 本主义报刊形成时候才出现的。 4、关于我国报纸的“第一”: 第一份中文报纸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南洋马六甲 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
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
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
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
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第一节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第四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二、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二、新闻采访本质上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节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三、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二、牢牢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三、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第三节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一、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三、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第四节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第一节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类型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第二节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三、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四、使用微博、微信搜集信息进行采访第三节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三、结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四、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五、数据新闻及相应的采访工作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第一节整理采访素材: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第二节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第三节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五、形成副产品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第一节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一、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二、发现和判断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三、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和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第二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性:一个重要的命题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三、在写作实践中体现新闻真实性第三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一、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二、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第四节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第八章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第一节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二、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三、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第二节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第三节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一、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劣势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第四节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一、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二、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三、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第九章消息文体写作(上)第一节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一、消息的含义二、消息的分类三、消息的结构第二节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一、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二、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三、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第三节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评析二、对述评消息个案的评析三、对综合消息个案的评析第十章消息文体写作(下)第一节消息标题的撰制一、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二、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三、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第二节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一、消息导语的含义二、消息导语的特点三、消息导语的类型四、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写作一、消息主体的含义二、消息主体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四节消息背景的写作一、消息背景的意义二、消息背景的类型三、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第五节消息结尾的写作一、消息结尾的作用二、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第十一章通讯写作(上)第一节通讯写作概述一、通讯的含义二、通讯的特点三、通讯的分类四、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五、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第二节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一、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二、通讯主题的确立三、通讯主题的提炼第三节通讯的表达方式一、通讯中的叙述二、通讯中的描写三、通讯中的抒情四、通讯中的议论五、通讯中的说明六、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第十二章通讯写作(中)第一节通讯的结构一、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四、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第二节通讯的行文一、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受众二、设法实现作品的主旨三、体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理第三节通讯的语言一、通讯中的标题语言二、通讯中的非标题语言第十三章通讯写作(下)第一节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二、新闻特写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第二节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诀第三节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第十四章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节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分类三、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四、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第二节独立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第三节非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第十五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上)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一、新闻评论的概念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三、新闻评论的分类第二节新闻评论的选题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立论一、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二、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第十六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下)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结构一、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二、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第二节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一、新闻评论中论证的要求二、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行文一、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述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与议三、新闻评论中的理与情第十七章新闻写作的创新第一节新闻和思维创新一、新闻理念创新二、新闻思维创新第二节新闻题材内容创新一、准确拿捏有一定敏感性的题材二、触及此前尚未涉及的内容三、发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之声第三节新闻文体的创新一、新闻文体发展的规律二、新闻文体创新的必然性三、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第四节新闻写作方法创新一、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二、新闻习作方法创新的表现三、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新闻采访学》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牢固掌握关于新闻采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具有新闻思维和新闻价值判断能力,通晓新闻报道业务,能熟练运用各种新闻文体,能承担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
二、教学方式: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外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对各部分内容除务必从理论上进行准确、清晰、透彻的阐释外,还应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大量实际新闻作品进行介绍分析,以加深学生对新闻采访基本原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此外,还可视教学需要,采用课堂讨论法。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针对新闻系大二学生开设。
讲授时间为一学期,18周,每周三课时,共54课时,3学分。
四、教材选用:本课程最初使用的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蓝鸿文主编的《新闻采访学》(2000年1月第2 版),该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
因为这本教材的第一版为1984年,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的,有些内容不能适应当前的要求。
比如在教材中有大量的“新闻宣传”的用词。
因此2008年更换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丁柏铨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2004年第一版),这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课时分配表五、教学内容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教学目的与要求]1、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采访的定义和任务2、明确采访在采写中的地位3、准确把握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在采访中会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采访的本质,难点是把握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本质一、新闻采访的定义:章 次章 名学时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3第二章 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修养3第三章 新闻价值的判断6第四章访前准备与采访的基本环节3采访实践:人物采访3第五章掌握提问技能6采访实践:访谈节目3第六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式3第七章 培养新闻敏感3第八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3采访实践:事件采访3第九章 新闻政策与报道思想3第十章 话筒前的采访3第十一章 镜头前的采访3学时分配第十二章社会新闻的采写3二、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1、新闻采访的性质: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记者
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活动的主体记者,他们负责采访、报道并传播相关信息,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新闻资讯。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记者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
接下来,本文将从记者的角度,探讨新闻采访活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新闻采访的挑战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信息的获取,还包括社会关系、职业道德、安全等方面。
信息获取新闻采访的核心是信息获取。
然而,信息的获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实践中,记者常常面临以下难题:•信息来源有限对于某些敏感话题或事件,信息来源十分有限,很难找到可靠的信息渠道。
此时,需要记者具备特定的调查技巧和方法,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采访,获取更多的信息。
•资料不全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获取到的资料不足以支撑新闻报道。
这时,记者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采访,甚至亲临现场,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信息失真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信息可能会出现失真的情况。
此时,记者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核实,并尽可能减少信息失真的出现。
社会关系在进行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与涉事人员、机构、政府等建立联系。
然而,社会关系的建立并不容易。
•信任度问题由于媒体与政府、企业或个人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记者面临着信任度不高的问题。
为了获得足够的信息和资源,记者需要借助各种手段,增加自己的信任度。
•约束和限制政府、企业或个人不妨碍正常采访活动的进行,常常会通过一些纪律或法规来约束、限制记者的行动。
此时,记者需要具备应对策略,以确保采访活动的正常进行。
职业道德新闻采访是一项高度敏感和复杂的工作,要求记者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
•自我认知记者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责,以确保自己在采访和报道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回应公众需求作为新闻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需要重视公众需求和利益,以确保新闻报道客观、真实,广受公众欢迎。
安全问题新闻采访也是一项危险的工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二章新闻采写的主体记者
第二节 记者的修养与职业道德
二、记者的职业道德 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新闻传媒业对记者从业的行为规范的规定。 我国记者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体现在2009年颁布的最新版的《中
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所规定的具体要求中。结合当前新闻采 写的实践,记者坚守职业道德应注意做到:阿
(一)服务公众,维护公众利益 (二)忠于事实,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三)注重舆论导向,坚守社会公平正义 (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第三节 记者的主体意识
二、价值意识 价值意识是人们对客体与主体关系的能动反映,其内容包括价值认
知、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在中国,记者正确的价值意识,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
一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二是要牢固树立强烈的新闻价值观,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第三节 记者的主体意识
三、受众意识 受众意识是指传播主体以受众为中心,尽心为受众服好务。尊重受
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以优质的资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以平等对话 的姿态满足受众的参与权,便是记者受众意识的体现。
记者的受众意识有四个具体要求: 一是研究受众,了解受众的兴趣、爱好。 二是满足受众信息需求。 三是对受众负责任。 四是引导公众“积极向上”。
第三节 记者的主体意识
四、法治意识 记者的法治意识主要体现在记者需要具备基本法律知识,要按照法律
程序开展新闻活动。新闻采写实践中,对记者的法治意识有如下三点要求: 首先,记者参与的新闻采写活动要合法。 其次,记者采写的内容要合乎法律规范。 再次,记者要学法、懂法、用法。
【案例】2012年9月26日到2013年6月1日,广州《新快报》记者陈永洲 先后采写、发表了十篇有关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利益输送”“畸形营 销”以及涉嫌造假等批评性报道。事后的调查查明,这些报道大多是失实 的,不仅严重损害了中联重科的商业信誉,给其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此, 陈永洲本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13年10月18日,陈永洲被警 方以 “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刑事拘留,10月30日被正式逮捕,之后被判刑1 年零10个月。
马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和课后答案
马⼯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和课后答案马⼯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录】第⼀篇 原理篇 第⼀章 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章 新闻采写的主体——记者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新闻采写的客体——新闻事实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新闻采写的成果——新闻报道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第⼆篇 采访篇 第五章 新闻发现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新闻选题与采访策划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采访的类型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章 采访的准备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采访的实施——访问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章 采访的实施——现场观察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章 采访的实施——记录与核实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 写作篇 第⼗⼆章 消息写作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通讯写作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特写写作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其他报道样式的写作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播新闻写作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电视新闻写作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第⼗⼋章 ⽹络新闻写作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融合报道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第⼀篇 原理篇第⼀章 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 ★★1新闻采写特征的内在本质属性: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产活动(1)新闻采写源于、⽴⾜于社会⽣活新闻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是社会的镜像反映。
新闻采写存在的源泉和基础是社会⽣活,从新闻线索的获得、新闻选题的制定,到新闻⽂体的构想与写作,都与社会⽣活密不可分。
《新闻采访学》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新闻采访学》章节测试题与答案1.11.【单选题】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运用各种新闻采访方法对新闻人物和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新闻信息的()。
答案:大众传播A、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C、自我传播D、跨国传播1.21.【单选题】在报社中,一般来说,一篇新闻稿件开始于哪个工作环节?答案:采访A、编辑C、采访D、印刷2.【单选题】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活动一般开始于()。
答案:发现新闻线索A、实地采访B、写作成稿C、发现新闻线索D、采访策划1.31.【判断题】新闻采访的时效性要求并不强。
答案:×2.【判断题】保证新闻真实性首要环节在于新闻写作。
3.【判断题】在整个新闻流程中是新闻采访决定了新闻的写作。
答案:√4.【判断题】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是采访对象。
答案:×5.【简答题】新闻采访活动具备哪些特点?答案:(1)新闻采访搜集和获取的是新闻信息(2)采访活动的主体是新闻工作者(3)新闻采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新闻的大众传播(4)新闻采访具有较强的时效性2.11.【单选题】在新闻记者的知识架构中,居于最核心地位的是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
答案:和采访任务相关的知识A、外语知识B、和采访任务相关的知识C、法律法规知识D、日常生活的知识和百科常识2.【填空题】新闻工作者首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作一个()。
答案:杂家3.【判断题】新闻工作者在了解到传染病疫情的新闻线索后应该立刻采访报道。
答案:×4.【判断题】新闻工作者的采前准备主要是了解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
答案:×2.21.【单选题】()是新闻记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一种能力。
答案:洞察力A、观察力B、洞察力C、判断力D、决策力2.【填空题】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具备的素质就是()。
答案:新闻敏感3.【判断题】政治敏感就是新闻敏感。
答案:×2.31.【单选题】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是()。
答案:DA、阅历B、知识C、政治敏感D、新闻敏感2.【判断题】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时可以接受被采访单位赠送的纪念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记者的职责与素养
一、记者的职责与社会使命 (一)记者的职责
• 职责,即职业责任,是从事某项社会职业所必须完 成的任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 采集新闻信息(有意采集和无意采集两种); • 筛选新闻事实; • 解释新闻事件; • 制作新闻作品; • 积极反映情况; • 做好群众工作。
• 问题1:他们的最高组织机构是? • 问题2:记者节是哪一天? • 中国记者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 11月8日
第二章新闻采访的主体
三、记者的类型 按新闻事业的分工需要划分
·内勤记者、外勤记者; ·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 ·政治记者、经济记者、军事记者、体育记者; ·本埠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特约记者等
第二章新闻采访的主体
第二章பைடு நூலகம்闻采访的主体
封建王朝的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堪称 官方记者,强调对历史负责,对真实负责。其 记载“文约而事丰”,开创了我国记述散文的优 良传统。杰出的代表有被誉为“史家知绝唱,无 韵之离骚”司马迁和它的《史记》。
第二章新闻采访的主体
• 封建王朝的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堪称 官方记者,强调对历史负责,对真实负责。其 记载“文约而事丰”,开创了我国记述散文的 优良传统。杰出的代表有被誉为“史家知绝唱, 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和它的《史记》。
(三)新闻记者的自律与他律 自律:主要指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守则 他律:包括法律与纪律两方面
二、新闻记者的素养 素养包括素质与修养两方面。
(一)记者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
(二)记者的修养 知识修养、作风修养第、二章职新闻业采访道的主德体 修养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第二章 新闻采访的主体——记者
第二章新闻采访的主体
第一节 认识记者
一、记者的概念 • 记者(Reporter, Newsman,Journalist)是新闻机
构中从事新闻材料的采集、拍摄、制作、编辑和报道的 专业人员。是一种责任重、影响大的非常特殊的社会角 色。 二、 记者的历史 1、 记者的前身 •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新闻传播主要由氏族和部落的长者、 酋长、巫师兼任。 • 最早的采集活动大约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时期:“古 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一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也。” (《汉书·艺文志》)诗三百篇中,《国风》里就有不 少社会新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舆论。
第二章新闻采访的主体
(二)记者的社会使命 社会使命是比职责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新闻记者 的社会使命是记者基于对自己职业活动所能产生的 社会影响的充分认识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内心召唤, 也是社会公众、党和国家对记者工作的最高要求。 包括: 坚持真实,坚持真理;引导舆论,讴歌光明;伸张 正义;鞭挞丑恶;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两个 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的邸报始于唐朝。宋朝还出现了一种民间小 报。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 《京报》应运而生。这几种报之中,均有从事 新闻采集的人,也是记者前身。
2、 近代职业记者的诞生
第二章新闻采访的主体
3、 现代职业记者的发展与演变 19世纪30年代,新闻事业进入商业性大众化报纸的现代
报业时期,“言论纸”变为“新闻纸”,采访记者受到 重视,采访领域扩大,采访技巧日趋成熟,出现了一批 明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