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第一篇: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盐城市冈中幼儿园王荣翠【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曾指出:我们无法将“忍耐”的美德教给三岁的幼儿,但是靠幼儿本身在现实环境中体会却是可能的。

实践证明:我们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在主观上让幼儿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稳定,有序,才能让幼儿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样,有了良好的分享行为后,幼儿才会成为有四种基本能力的新一代,这是孩子面对未来世界挑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能力。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

我在近几年的幼儿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霸道的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调查:在40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约占60%;有争夺玩具行为的幼儿约有57%;想玩但没有达到目的就打人,踢人的幼儿约有50%。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了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

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数是大人们宠着他,在家一个人玩的。

家里是“六宠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宠一个小孩),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处处是以他们为中心,因而养成了自私霸道的习惯,不会与他人相处,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我们在提高幼儿素质,创设环境,选择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和内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幼儿教育领域,家园合作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庭和学校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两个至关重要的社会环境,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中,幼儿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关爱,学会社会规范和价值观;而在学校中,幼儿接受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同伴的影响,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交能力。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分享行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技能。

通过分享,幼儿可以培养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研究家园合作在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还能为幼儿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为提升幼儿分享行为水平提供有效策略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深入了解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和家园合作在其中的作用,进而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

通过研究,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健康发展,为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可以丰富关于家园合作和幼儿行为发展的理论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行为,为未来的社会和国家建设培养更加健康、积极和有责任心的新一代。

1.3 研究意义中班幼儿分享行为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社会性行为,它不仅体现了幼儿之间的友爱关系,还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是一个学习与成长的地方,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基础,家园合作在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家园合作,幼儿的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可以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发展,共同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本研究旨在探究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为提升幼儿分享行为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基于绘本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行动研究

基于绘本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行动研究

总之,本研究为绘本教学在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证据。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发展,建议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 中结合幼儿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入绘本教学,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引言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同伴冲突是常见的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冲突, 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运用绘本教学培养 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方法逐渐受到。本次演示旨在对这一方法进行行动研 究,以探讨其实际效果。
基于绘本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行动 研究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03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04 四、研究结果
05 五、结论与启示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数量众多,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缺乏 与同龄人分享的机会和经验。这导致了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 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成为了一个备受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绘本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本次行动研究旨在探索通过绘本阅读来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实验班幼儿的分享行为明显多于控制班。例如,在 一次分享活动中,实验班幼儿能够主动将玩具和零食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而控 制班幼儿则表现出明显的自私和不愿意分享的行为。此外,实验班家长在接送 孩子时也反映,孩子在家庭中更愿意和家人分享自己的食物和玩具,这与控制 班形成鲜明对比。
在学期结束时的问卷调查中,实验班家长普遍认为绘本阅读对培养孩子的分享 行为有很大帮助,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多给孩 子提供分享的机会等。
文献综述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技能。

通过分享,幼儿可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情感交流,培养友谊,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共享精神。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往往存在一些特点和问题,例如竞争意识强烈、分享行为不均衡等。

研究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发展,提升幼儿的社会技能和情感认知水平。

也可以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更多有效的合作方式,共同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园合作在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中的作用和影响,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促进幼儿分享行为方面的作用;研究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探讨其发展规律和现状;探讨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包括家长参与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总结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提升中班幼儿分享行为水平、优化家园合作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更是家园合作的重要表现之一。

中班幼儿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分享行为能够反映他们的社交能力、情商水平以及家庭教育的质量。

研究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分享物品,更是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学习互助、友爱、尊重和宽容的重要途径。

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理解分享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为其未来的社交互动奠定基础。

家园合作还能够促进家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良好互动,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分享行为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成长经历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提高幼儿的分享能力和情商水平。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盐城市冈中幼儿园王荣翠【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曾指出:我们无法将“忍耐”的美德教给三岁的幼儿,但是靠幼儿本身在现实环境中体会却是可能的。

实践证明:我们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在主观上让幼儿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加稳定,有序,才能让幼儿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样,有了良好的分享行为后,幼儿才会成为有四种基本能力的新一代,这是孩子面对未来世界挑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能力。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

我在近几年的幼儿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霸道的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调查:在40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约占60%;有争夺玩具行为的幼儿约有57%;想玩但没有达到目的就打人,踢人的幼儿约有50%。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了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

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数是大人们宠着他,在家一个人玩的。

家里是“六宠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宠一个小孩),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处处是以他们为中心,因而养成了自私霸道的习惯,不会与他人相处,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我们在提高幼儿素质,创设环境,选择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和内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因此就如何培养幼儿分享幼儿意识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办法设计了此课题。

【研究目标】对于我们中班的幼儿来说,确立分享的目标是:1、在幼儿了解并学会分享实物的基础上,初步体验精神分享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关于分享的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园关于分享的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园关于分享的课题研究报告幼儿园关于分享的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分享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它培养着孩子们的友善、合作与社交能力,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分享,幼儿不仅学会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还能体会到分享的喜悦,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因此,本课题着重研究幼儿园阶段的自动分享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幼儿情感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交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分享的定义及意义分享是指幼儿愿意将自己的物品、经验、时间等与他人共享,主动与他人分享快乐或困扰。

通过分享,幼儿不仅能体验到帮助他人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同时也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建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

分享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分享,孩子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分享是帮助幼儿平衡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分享带来了快乐和满足感,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情绪和乐观心态。

三、分享的影响因素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分享行为有重要影响。

如果家庭注重分享,鼓励孩子与家人共享财物、食物、经验等,幼儿更容易主动分享。

同时,家长的示范也是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重要因素。

2. 社会因素:幼儿园教师和同伴对幼儿的影响同样重要。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幼儿分享,创设合作场景,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同时,同伴的互动也是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3. 幼儿自身因素:幼儿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等也影响其分享行为。

一般而言,年龄越小、性别越女、个性越外向的幼儿更容易分享。

但这并不绝对,教育环境和培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同样重要。

四、分享的培养途径1. 情感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感恩心、同理心等情感素质,引导他们体验与分享相关的喜悦和满足感。

2. 认知培养:通过听故事、看图片、观察实物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与分享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3. 社交培养:创设合作场景,组织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地培养研究结题报告盐城市冈中幼儿园王荣翠【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地进步,科技地发展,在生活地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他人合作与分享地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地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地品质.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曾指出:我们无法将“忍耐”地美德教给三岁地幼儿,但是靠幼儿本身在现实环境中体会却是可能地.实践证明:我们只有通过适当地方法引导幼儿,在主观上让幼儿产生分享地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地分享行为更加稳定,有序,才能让幼儿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国际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样,有了良好地分享行为后,幼儿才会成为有四种基本能力地新一代,这是孩子面对未来世界挑战所必须具备地条件及能力.调查表明,我国地学龄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地.我在近几年地幼儿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地独占霸道地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地现象.我曾就我班幼儿地分享行为进行调查:在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地幼儿约占;有争夺玩具行为地幼儿约有;想玩但没有达到目地就打人,踢人地幼儿约有.这些触目惊心地数据表明了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地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地幼儿大多数是大人们宠着他,在家一个人玩地.家里是“六宠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宠一个小孩),孩子是家中地“小皇帝”、“小太阳”,处处是以他们为中心,因而养成了自私霸道地习惯,不会与他人相处,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幼儿分享品质地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逐渐内化地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地演变过程.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地.我们在提高幼儿素质,创设环境,选择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地工作,为幼儿分享品质地形成和内化提供了有利地保障.因此就如何培养幼儿分享幼儿意识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地办法设计了此课题.【研究目标】对于我们中班地幼儿来说,确立分享地目标是:、在幼儿了解并学会分享实物地基础上,初步体验精神分享带来地快乐.培养幼儿进一步地分享意识.、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并能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物品、情感体验等,养成分享地良好习惯.【研究方法】、教育调查法:通过访谈、观察幼儿对分享地理解及交往过程中存在地分享问题,根据幼儿现状采取具体地行动实践研究.、文献研究法:查阅书籍资料学习引导幼儿分享地经验.对近几年来发表地关于幼儿分享地文章,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地文献资料,特别是介绍幼儿分享意识幼儿分享品质地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且逐渐内化地成功经验地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由本课题借鉴.、案例研究法:设计关于分享地活动方案和教育个案,选取有代表性地学生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运用不同教育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对比,最终得出结论.、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地行动实践研究,观察、研究幼儿在教师和家长地引导下行动是否有改善、学会分享.、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地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研讨,撰写总结或实验报告,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研究过程】幼儿分享品质地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且逐渐内化地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地演变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地.我们在提高幼儿素质、创设环境、选择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地工作,为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地形成和内化提供了有利地保障.、提高教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虽然意识到幼儿分享地重要性,但对其地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地指导也显欠缺.因此,我不断学习有关理论文章,如《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地培养》、《注重幼儿在分享活动中地体验》等内容.不断地丰富有关幼儿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幼儿如何学会合作,如何学会分享方面地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针对专题实施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为实施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地基础.、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温馨气氛.在《纲要》地“总则”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地物质、社会、心理条件地综合,是儿童发展地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地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显然,良好地环境是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形成地有效资源.() 物质环境地创设,让墙壁也会说话.近两年来,我们幼儿园地环境创设无论在内容、色彩、形象还是情趣方面都有了显著地变化,形成了自己地特色.在我们中班地墙面环境中结合分享与合作地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如:墙面布置中地“分享树”,幼儿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共同创作完成了一棵普通地树.然而,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地物品来,如照片、图片、书等挂在“树”上,和同伴一起说说看看,“树”上地内容则根据孩子地意愿不定期地更换.一棵“普通树”由此就变成了“分享树”.孩子们从中感受了合作与分享地快乐.又如“我们一起放风筝”、“去郊游”、“愿望星”、“心情栏”等系列主题,使孩子们在参与制作、欣赏富有童趣地画面地同时,与同伴合作分享地愿望更被激发了出来.() 心理环境地创设.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地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其中包括两方面地内容:.和谐地师生关系.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地威信,教师地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地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地意义.在平时地各个活动中,我们总能以理解、分析地眼光去看待孩子地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地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地叙述.我们教师经常会说一些这样地话:“老师有件高兴地事,真想告诉你们,让你们和我一起开心!”“你有什么不快乐地事就说出来吧!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积木,真好!”“你们都想当经理,没人当员工,玩不成了,怎么办?”教师引导地话语、赞许地目光、微笑地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地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分享地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地行为..温馨地家庭氛围.温馨地家庭生活是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品质地摇篮.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地影响是不容忽视.于是,我们把转换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放在家教工作地首位.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地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地精神,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选择多种内容与手段,提供多样地实践活动.() 关于目标地制定与内容地选择..事先收集与专题相关地资料与教育内容..根据中班孩子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班幼儿身心特点地目标,将专题地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与日目标层层相扣、紧密结合..选择地教育内容与目标相对应、相匹配.如:把分享目标划分成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又把精神分享划分成分享快乐与共担忧愁.根据孩子地年龄特点安排相关地教学内容,在中班第一学期主要安排物质分享方面地内容,如:语言活动《佳佳真快乐》意在让孩子们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很快乐”地道理.在第二学期则安排精神分享地内容,如故事《忧伤鸟》,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地事.体游《两人三足》、《网鱼》、美术《手拉手、去郊游》、计算《欢乐地相邻数》等教学内容都很好地结合了合作与分享地目标!() 灵活、多样地教学形式、手段与方法.《纲要》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教育方法运用要恰当、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幼儿是教育过程地主体地原则.合理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方式,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能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发展地条件.. 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相结合.()正式教育活动包括语言、音乐、常识、美术、计算、体育等内容.采用地教学手段通常有:欣赏歌曲、故事、儿歌、情境表演、观看图片、幻灯片、等.如:幻灯故事《大狮子与小老鼠》,幼儿被“看小电影似地”这样一种形式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唤起了幼儿参与讨论与交流地激情,从而得出了“原来强大地和弱小地之间也能合作互助”地道理.()非正式教育活动所涉及地范围就更广泛了,区角活动、角色游戏、自由活动、散步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地机会是很多地.如:在结构游戏中、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地快乐.又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抓住这一机会,就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地蚂蚁来搬这块食物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这样地例子举不胜举,在这些活生生地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地意识又得以进一步地巩固与深化了..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地作用:幼儿在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生活在家庭地小天地中,是被关爱、被满足地重要对象,因而没有分享、合作等方面地意识.而进入幼儿园后,集体教育使幼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和交流,促进其社会化地萌芽.如:在主题游戏“大家齐”中,通过系列地集体活动“大家一起过生日”、“我们动手做果汁”、“招待小客人”等,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地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原来是如此地快乐!()个别教育地作用:个别教育是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地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地“水桶”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地发展不可能是整齐划一地.由此,个别教育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实施个别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原则:、观察在先个别教育应是有目地、有意识地教育,只有进行细致地观察,真实地记录和客观地分析,才能掌握幼儿地特点.例如:有位叫文文地小朋友,虽能说会道,却有攻击性行为,不会合作、不爱分享,没有自己地朋友,显得比较孤立.、因人施教幼儿地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地个体差异.因此,教育要求、方法也应该是有针对性地,与幼儿发展状况相适应地.例如:根据对文文地观察,发现孩子有交朋友地愿望,由于方式地不正确,导致他没有朋友.因此,我们把培养文文地重点放在“学习正确地交往方式,建立与同伴合作与分享地良好关系”这一层次上.、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心理品质地发展有明显地变化性与反复,幼儿常常会出现反复甚至倒退现象.反复地指导和强化,对幼儿巩固积极地行为,并逐渐内化成良好地品质是十分重要地.我们常常帮助文文展示自己会讲故事地优点,以确立他在同伴心目中地良好形象.同时,又帮助他学习正确地交往方式.一方面鼓励他带书、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看、一起玩;一方面表扬他地分享行为.久而久之,他也能与同伴建立起良好地合作与分享关系.、一致性坚持一致性地教育原则,这既包括教师间地一致性教育,也包括家园间地一致性教育.我们地老师对文文地教育就经常交流,取得一致地认识.同时,还争取到了家长地支持和配合,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地合作与分享能力,经常把孩子地同伴邀请到家中来,引导他们做一些合作性地游戏;也十分支持孩子将书和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丰富多采地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地实践.教学活动中单一地说教已经抓不住孩子地心了.因此,我们在这一环节中也设计了不少地实践活动.如:在常识活动《认识花生》中,我们准备了许多熟花生,孩子们既合作剥花生,又共同分享,品尝了花生地美味.这样地实践活动,既激发幼儿学习地兴趣,更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了合作与分享地愉悦..在社会活动中地实践.由于现在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园“两点一线”地生活方式居多,孩子很少参加社会公共活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园孩子参加地社会活动.结合重阳节,我们地孩子自带礼物走进敬老院去慰问孤老,并为老人做一些捶腿敲背等力所能及地事,看着孤老们一张张欣慰地笑脸,孩子们也露出了天真灿烂地微笑,和孤老们一起快乐地分享着“关心人与被人关心”地幸福滋味..在其他活动中实践在自由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有意识地提供各种数量有限,新旧不等地玩具和图书,让幼儿在实践中自己学会合理分配图书、玩具,轮流分享.在三八节地亲子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实践,既与妈妈增强了合作伙伴关系,又与妈妈共同分享了游戏地快乐.【研究成绩】通过一年地实践研究工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地成效:、我们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从小就有合作与分享品质”地重要意义,能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物质环境.师生间也能建立起一定地合作与分享关系,彼此地距离也愈来愈近,师生共为主体,平等和谐共处.、家长改变了传统地育儿观,增强了科学育儿地意识,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温馨地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地合作与分享行为,能为幼儿园地活动提供一些社会资源.如:提供当地地农场作为活动场所,家长与孩子共同合作植一棵“爱心树”,并能将买树地钱捐给灾区地失学儿童.家庭与家庭之间也能建立起“友好小组”,为幼儿间地交往提供了保障.、合作与分享地品质在孩子身上有着比较明显地体现.在区角活动、角色游戏等一些活动中,孩子们愿意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地力量是不够地.同时,他们也愿意将好吃、好玩地东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当同伴生病或有困难时,愿意伸手相助.个别自我观念特别强地孩子,也在合作与分享中渐渐融入了集体.【存在问题】个人收集整理-ZQ当然,我们地研究工作也是在边摸索边实践中进行地,有着许多不成熟地想法与做法.由于人地心理品质地差异性,决定了我们地研究工作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了不同地效果.因此,我们还应更全面、更细致地去做好个案方面地工作,在一如既往地努力中,力求有更大地突破与进展!11 / 11。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课题)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课题)
3、案例研究法:设计关于分享的活动方案和教育个案,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运用不同教育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对比,最终得出结论。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的行动实践研究,观察、研究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行动是否有改善、学会分享。
5、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研讨,撰写总结或实验报告,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D、过外部激励来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多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幼儿感受体验愉快、自尊、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
E、营造亲密、信赖的和谐的氛围,体验分享的积极效果。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们一起玩一起看。
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子课题实施方案
子课题名称: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子课题负责人:王荣翠
所在班级:中班年级组
盐城市盐都区冈中幼儿园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这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2011.3
王正英
蒋瑶瑶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2011.4
王荣翠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儿童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近几年来,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也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在实践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他们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由此造成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而这一切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2024年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范文

《2024年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范文

《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分享行为的培养对于中班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乎幼儿的社交技能,更是其未来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通过在不同游戏中的实践,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就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性中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社交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分享行为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使其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

其次,分享行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其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分享行为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其形成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性格特点。

三、不同游戏中的分享行为培养1. 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是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途径。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仿和体验来学习社交规则。

教师可以设置需要合作的任务,如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或共享资源,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分享和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使其逐渐形成习惯。

2. 集体游戏集体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这需要他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

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设置需要分享的环节,如共享玩具、轮流使用器材等,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团队竞赛等形式,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分享和合作。

3. 创意游戏创意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创意游戏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以培养其分享意识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让他们在互相欣赏和学习中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成果。

四、教师的指导策略1. 观察与发现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发现存在分享行为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幼儿分享行为

幼儿分享行为

毕业论文浅谈中班幼儿分享性行为的研究姓名:准考证号:专业:指导教师:浅谈中班幼儿分享性行为的研究摘要: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考察呼和浩特市、临河市某幼儿园4—5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着性别差异;儿童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着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自带的心爱玩具次之,意外获得的食品分享最少。

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以增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分享观念,分享行为,4—5岁儿童,儿童的分享行为,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1、分享的涵义所谓分享,即与别人共同享用,不为个体所独自占有。

我们从道德层面上来理解分享,那就是奉献。

现实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个体实际上都是在为别人劳动,而每个社会成员又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分享的真实内涵。

如果我们进一步用儒家的观点来诠释,那么分享就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因此,懂得分享、乐于分享,这是一个人人格构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个体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价值标准的选取都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指向作用。

在本文中,分享指幼儿将自己所拥有物质或所支配的物质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起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事等。

2、分享行为的涵义分享行为是人类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通常被赋予很高的道德价值分享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运用一些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法促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必要的。

3、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缺乏现象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4—5岁的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而不知道别人观点的存在及不同,更不能自觉地从别人的立场或角度上考虑问题。

这使他们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而不能想到或理解别人的渴望心情。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实践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实践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摘要现今社会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日趋成为热点。

良好的心理健康它表现为:有良好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对现实的态度<如分享、谦让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中“分享”不仅仅属于社会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它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意义重大。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这间的温暖和爱。

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中班幼儿在分享行为上的发展特点表现为:儿童分享行为虽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著行为差异;幼儿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著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自带的心爱玩具次之,意外获得的食品分享最少。

本研究从我园中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出发,对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策略进行研究。

研究从2018年9月持续到2018年12月,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为研究的开展,我们制定了详尽的研究计划。

整个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理论研究和前期准备阶段、理论假设及研究方案设计阶段、实践研究阶段、和最后的总结反思阶段。

经过一年多的年级组教师共同、全过程参与的摸索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我们对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在一日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良好分享意识的方法,提炼了教师指导中的途径和策略。

课题的开展有效的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被激发、争抢玩具的现象明显减少等。

课题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体现教师对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有了较深的认识,在长期的探索研究中,教师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观察力、分析概括能力、研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题目: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摘要在促进幼龄儿童的社会性得以发展方面分享行为有着极其紧要的意义。

通过在幼儿园进行实地观察我们发觉部分幼儿存在着拒绝分享以及独享等行为。

我们采用查找文献、全面观察以及实地访谈等方式,把研讨的对象聚焦为西安市某幼儿园中班的幼龄儿童,进过观察研究我们得知中班幼儿目前的认知和分享行为不完全相同;研究中的分享物主要是实物;分享行为以均分为主等现象。

在分析中班幼儿做出的分享行为的基础上,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幼儿对分享的认识,给予幼儿丰富的分享的积极体验,有效运用强化作用,家园合作等,以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因素,培养策略-AbstractSharing behavio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ldren's peer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observation in kindergarten,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re are children will have exclusive, refuse to share and other behaviors. Through literature, interviews, observation and other methods, this study takes the middle class children in a kindergarten in Xi'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bserves and analyzes and finds that the sharing behavior and cognition of the middle class children are inconsistent; the sharing motivation comes more from the external motivation and so on.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in middle cla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its exist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olving strategies: promoting children's cognition about sharing behavior, giving children positive experience about sharing, making effective use of strengthening function, home cooper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Key words:4-5 years old kindergarten children, Sharing behavior, Influencing factors, Training strategi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问题的提出 (3)(一)研究背景 (3)(二)研究意义 (3)1理论意义 (3)2实践意义 (3)(三)文献综述及分析 (4)1国内研究现状 (5)2国外研究现状 (6)(四)核心概念界定 (7)1分享行为 (7)2中班幼儿 (7)二研究设计 (8)(一)研究对象 (8)(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8)1研究目的 (8)2研究内容 (8)(三)研究方法 (6)1文献法 (9)2问卷调查法 (9)3访谈法 (9)三研究结果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 (10)(一)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0)11中班幼儿在分享意愿与分享行为存在脱节现象 (10)2中班幼儿的分享物以实数为主 (11)3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11)4中班幼儿的分享方式以均分为主 (12)(二)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原因分析 (13)1幼儿的年龄特点 (14)2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15)3幼儿教师的教育策略多依赖于外部奖励 (16)四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16)(一)提升幼儿对分享行为的认知 (16)(二)给予幼儿丰富的分享的积极体验 (18)(三)观察活动中幼儿的分享行为,及时强化 (18)(四)家园共育 (18)五结语 (14)参考文献 (21)附录一 (23)致谢 (29)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需要培养幼儿乐于交往的性格,培养他们乐于分享、善于合作的互助精神,具备一定的同情心①。

中班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中班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中班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摘要分享行为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领域,本研究以区域活动为背景来研究幼儿的分享行为,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自然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中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特点以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述。

经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总结了中班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1.幼儿的分享行为具有性别差异;2.幼儿分享以以物品为主要分享内容;3.幼儿的分享行为主要发生在关系亲密的朋友之间;4.分享主体主要以愉悦积极的分享为主;5.幼儿在接受分享时大都不会做出积极的反馈;6.幼儿发生分享频率的次数多为一次;7.幼儿分享形式主要以选择性分享为主;另一方面,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主要受幼儿性别、性格、情绪态度和心理需要的影响之外,区域材料,教师,父母的分享观念以及幼儿同伴关系也影响着幼儿的分享行为。

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结论对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和引导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区域活动AbstractThis study takes the regional activities as the background to study the sharing behavior of young children, taking the middle school childr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literature method, the natural observation method and the interview method to share the children in the middle school area activit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havior and the causes of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fter analyz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On the one hand, it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in the middle school area activities: 1.The sharing behavior of young children has sex difference; 2. Children share to share items with items; .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mainly occurs in close friends; 4. Sharing the main pleasure to actively share the main; 5. Children in the sharing of most will not make positive feedback; 6. Children to share the frequency of mo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occurrence of child care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al activities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gender, personality, emotional attitudes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children, the regional materials, teachers, teachers, teachers, teachers, , Theconcept of sharing of parents and peer relationships also affect the child's sharing behavior. On the basis of this conclus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haring behavior of young children, hoping to inspire 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of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Key words: children in the middle classes of kindergarten;,sharing behavior;,activities前言一、问题提出(一)选题由来幼儿分享行为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同伴关系的建立和幼儿未来的发展。

浅谈中班幼儿分享性行为的研究 毕业论文

浅谈中班幼儿分享性行为的研究  毕业论文

浅谈中班幼儿分享性行为的研究摘要: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考察呼和浩特市、临河市某幼儿园4—5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儿童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著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自带的心爱玩具次之,意外获得的食品分享最少。

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以增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分享观念,分享行为,4—5岁儿童,儿童的分享行为,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1、分享的涵义所谓分享,即与别人共同享用,不为个体所独自占有。

我们从道德层面上来理解分享,那就是奉献。

现实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个体实际上都是在为别人劳动,而每个社会成员又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分享的真实内涵。

如果我们进一步用儒家的观点来诠释,那么分享就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因此,懂得分享、乐于分享,这是一个人人格构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个体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价值标准的选取都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指向作用。

在本文中,分享指幼儿将自己所拥有物质或所支配的物质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起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事等。

2、分享行为的涵义分享行为是人类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通常被赋予很高的道德价值分享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运用一些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法促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必要的。

3、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缺乏现象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4—5岁的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而不知道别人观点的存在及不同,更不能自觉地从别人的立场或角度上考虑问题。

这使他们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而不能想到或理解别人的渴望心情。

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表现尤为鲜明、突出,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2024年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范文

《2024年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范文

《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分享行为的培养对于中班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乎孩子们的社交技能,更是他们未来成长为健康、积极、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的基础。

因此,本篇论文将针对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进行研究,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性中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社交技能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好奇心,愿意与同伴进行互动和交流。

分享行为的培养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在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三、不同游戏对分享行为的培养1. 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们可以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学习与人沟通、协作和分享。

教师可以在游戏中为孩子们设置需要合作和分享的情境,引导他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分享行为。

2. 建构游戏:建构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共同完成一个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合作能力。

3. 竞技游戏:竞技游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分享精神。

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设置一些需要互相帮助才能获胜的环节,鼓励孩子们在竞争中学会分享和合作。

四、教师指导策略1. 创设分享氛围:教师需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应强调分享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积极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和经验。

2. 观察与评估: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享行为和合作精神。

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分享行为。

3. 积极引导与鼓励:教师应在游戏中积极引导孩子们表现出分享行为,对于表现优秀的孩子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其他孩子向优秀榜样学习,从而培养良好的分享习惯。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园合作在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中的重要性及影响。

通过对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家长参与和教师指导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家园合作能够促进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凸显了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中的关键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家园合作,提升幼儿的分享行为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交发展和品德素养的形成。

本研究对幼儿教育和家园合作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家园合作、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研究、教育、家长、教师、影响、促进作用、培养、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努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互相协作,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在家园合作中,如何促进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旨在全面了解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深入分析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特点,探讨家园合作对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探讨家长参与和教师指导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中的作用,为提升幼儿分享行为能力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加深对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为幼儿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家园合作教育在幼儿园实践中的落实,促进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幼儿期是孩子人生发展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而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验研究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验研究

江山市教育科研课题课题名称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研究立项时间 2007年9月课题负责人略承担单位略主报告执笔略结题时间2008年10月目录1.主报告:《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研究》2.附件:(1)典型教学设计:金色的房子(2)典型活动设计:分享真快乐(3)幼儿分享行为调查表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验研究[内容摘要]: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

“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便是最好的例证。

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行为。

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有利于其健全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分享、培养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说到“分享”这两个字,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经常发生在小朋友之间的事情。

如:晨间活动时,小朋友们都在自由活动,佳佳一个人在建构区开心地玩着积木,并尝试拼搭着不同形状的房子。

我把她叫过来喝水,当她喝完水跑回去时,看到几位小朋友正在用积木搭桥,她显得非常生气,冲过去把小朋友已搭好的桥给推倒,还大声嚷嚷:“这是我玩的地方,你们都走开,走开!”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幼儿园非常普遍。

在活动室里,在游戏中我们常常看到几位小朋友为抢一本书或是一件玩具而哭闹;许多小朋友在玩大型玩具中你推我挤,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又时时处处受到家庭成员的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反属于自己的东西都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所以,当他们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以后出现的矛盾特别多。

反思当前幼儿普遍存在的分享困难,其原因主要是现代经济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当今国人的育儿方式和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使得人们的育儿方式在全新的社会条件下越来越畸形。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摘要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行为。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能够使幼儿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并且完成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使幼儿与他人更好地交往,有利于幼儿在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幼儿分享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在幼儿分享行为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以期对目前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策略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of individual, sharing behavior is a common social behavior. Culture sharing behavior of children can make children adapt to social life, and complet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socializ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make children better with others to help children, base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lay a solid. Because of this,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Based on the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definition,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hildren sharing behavior train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middle class children sharing behavior to help.Key words: Infant; sharing behavior; training strategy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进入21世纪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新的变化,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而分享行为属于一种亲社会行为,它的作用则就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趋于和谐。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实践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实践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摘要现今社会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日趋成为热点。

良好的心理健康它表现为:有良好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对现实的态度<如分享、谦让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中“分享”不仅仅属于社会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它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意义重大。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这间的温暖和爱。

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中班幼儿在分享行为上的发展特点表现为:儿童分享行为虽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著行为差异;幼儿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著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自带的心爱玩具次之,意外获得的食品分享最少。

本研究从我园中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出发,对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策略进行研究。

研究从2018年9月持续到2018年12月,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为研究的开展,我们制定了详尽的研究计划。

整个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理论研究和前期准备阶段、理论假设及研究方案设计阶段、实践研究阶段、和最后的总结反思阶段。

经过一年多的年级组教师共同、全过程参与的摸索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我们对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在一日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良好分享意识的方法,提炼了教师指导中的途径和策略。

课题的开展有效的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被激发、争抢玩具的现象明显减少等。

课题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体现教师对中班幼儿分享意识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有了较深的认识,在长期的探索研究中,教师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观察力、分析概括能力、研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家园合作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促进作用。

在探讨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析了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特点,以及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实施策略等。

探讨了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和发展阶段。

结论部分强调了家园合作的促进作用,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幼儿教育领域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和参考,促进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幼儿教育、社会性发展、实施策略、发展阶段、促进作用、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家长教育观念的日益重视,家园合作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和教师共同合作,共同育儿,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中班幼儿正处在社会认知和情感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分享行为对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如何通过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对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园合作在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家园合作在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了解家园合作在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中的实际效果和具体影响因素,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应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需求。

2. 探讨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揭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对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为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3. 分析家园合作在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中的实施策略,探讨如何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是介绍幼儿分享意识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且逐渐内化的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由本课题借鉴。

3、案例研究法:设计关于分享的活动方案和教育个案,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运用不同教育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对比,最终得出结论。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的行动实践研究,观察、研究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行动是否有改善、学会分享。

5、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研讨,撰写总结或实验报告,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研究过程】幼儿分享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且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我们在提高幼儿素质、创设环境、选择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和内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提高教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虽然意识到幼儿分享的重要性,但对其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

因此,我不断学习有关理论文章,如《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幼儿在分享活动中的体验》等内容。

不断地丰富有关幼儿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幼儿如何学会合作,如何学会分享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

在此基础上,我针对专题实施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为实施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温馨气氛。

在《纲要》的“总则”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

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

”显然,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

(1) 物质环境的创设,让墙壁也会说话。

近两年来,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无论在内容、色彩、形象还是情趣方面都有了显著地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我们中班的墙面环境中结合分享与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

如:墙面布置中的“分享树”,幼儿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共同创作完成了一棵普通的树。

然而,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来,如照片、图片、书等挂在“树”上,和同伴一起说说看看,“树”上的内容则根据孩子的意愿不定期的更换。

一棵“普通树”由此就变成了“分享树”。

孩子们从中感受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又如“我们一起放风筝”、“去郊游”、“愿望星”、“心情栏”等系列主题,使孩子们在参与制作、欣赏富有童趣的画面的同时,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更被激发了出来。

(2) 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

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a.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平时的各个活动中,我们总能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

我们教师经常会说一些这样的话:“老师有件高兴的事,真想告诉你们,让你们和我一起开心!”“你有什么不快乐的事就说出来吧!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积木,真好!”“你们都想当经理,没人当员工,玩不成了,怎么办?”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分享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

b.温馨的家庭氛围。

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品质的摇篮。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

于是,我们把转换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放在家教工作的首位。

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

3、选择多种内容与手段,提供多样的实践活动。

(1) 关于目标的制定与内容的选择。

a.事先收集与专题相关的资料与教育内容。

b.根据中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班幼儿身心特点的目标,将专题的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与日目标层层相扣、紧密结合。

c.选择的教育内容与目标相对应、相匹配。

如:把分享目标划分成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又把精神分享划分成分享快乐与共担忧愁。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在中班第一学期主要安排物质分享方面的内容,如:语言活动《佳佳真快乐》意在让孩子们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很快乐”的道理。

在第二学期则安排精神分享的内容,如故事《忧伤鸟》,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

体游《两人三足》、《网鱼》、美术《手拉手、去郊游》、计算《欢乐的相邻数》等教学内容都很好地结合了合作与分享的目标!(2)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手段与方法。

《纲要》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教育方法运用要恰当、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幼儿是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原则。

合理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方式,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能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发展的条件。

a. 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相结合。

(a)正式教育活动包括语言、音乐、常识、美术、计算、体育等内容。

采用的教学手段通常有:欣赏歌曲、故事、儿歌、情境表演、观看图片、幻灯片、VCD等。

如:幻灯故事《大狮子与小老鼠》,幼儿被“看小电影似的”这样一种形式给深深地吸引住了,唤起了幼儿参与讨论与交流的激情,从而得出了“原来强大的和弱小的之间也能合作互助”的道理。

(b)非正式教育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就更广泛了,区角活动、角色游戏、自由活动、散步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

如:在结构游戏中、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

又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

抓住这一机会,就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蚂蚁来搬这块食物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又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了。

b.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a)集体教育的作用:幼儿在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生活在家庭的小天地中,是被关爱、被满足的重要对象,因而没有分享、合作等方面的意识。

而进入幼儿园后,集体教育使幼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和交流,促进其社会化的萌芽。

如:在主题游戏“大家齐Happy”中,通过系列的集体活动“大家一起过生日”、“我们动手做果汁”、“招待小客人”等,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b)个别教育的作用:个别教育是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发展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

由此,个别教育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实施个别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原则:1、观察在先个别教育应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真实的记录和客观的分析,才能掌握幼儿的特点。

例如:有位叫文文的小朋友,虽能说会道,却有攻击性行为,不会合作、不爱分享,没有自己的朋友,显得比较孤立。

2、因人施教幼儿的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因此,教育要求、方法也应该是有针对性的,与幼儿发展状况相适应的。

例如:根据对文文的观察,发现孩子有交朋友的愿望,由于方式的不正确,导致他没有朋友。

因此,我们把培养文文的重点放在“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建立与同伴合作与分享的良好关系”这一层次上。

3、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心理品质的发展有明显的变化性与反复,幼儿常常会出现反复甚至倒退现象。

反复的指导和强化,对幼儿巩固积极的行为,并逐渐内化成良好的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常常帮助文文展示自己会讲故事的优点,以确立他在同伴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同时,又帮助他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

一方面鼓励他带书、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看、一起玩;一方面表扬他的分享行为。

久而久之,他也能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与分享关系。

4、一致性坚持一致性的教育原则,这既包括教师间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家园间的一致性教育。

我们的老师对文文的教育就经常交流,取得一致的认识。

同时,还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分享能力,经常把孩子的同伴邀请到家中来,引导他们做一些合作性的游戏;也十分支持孩子将书和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3)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

a.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

教学活动中单一的说教已经抓不住孩子的心了。

因此,我们在这一环节中也设计了不少的实践活动。

如:在常识活动《认识花生》中,我们准备了许多熟花生,孩子们既合作剥花生,又共同分享,品尝了花生的美味。

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了合作与分享的愉悦。

b.在社会活动中的实践。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居多,孩子很少参加社会公共活动。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园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

结合重阳节,我们的孩子自带礼物走进敬老院去慰问孤老,并为老人做一些捶腿敲背等力所能及的事,看着孤老们一张张欣慰的笑脸,孩子们也露出了天真灿烂的微笑,和孤老们一起快乐地分享着“关心人与被人关心”的幸福滋味。

c.在其他活动中实践在自由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有意识地提供各种数量有限,新旧不等的玩具和图书,让幼儿在实践中自己学会合理分配图书、玩具,轮流分享。

在三八节的亲子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实践,既与妈妈增强了合作伙伴关系,又与妈妈共同分享了游戏的快乐。

【研究成绩】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工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1、我们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从小就有合作与分享品质”的重要意义,能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物质环境。

师生间也能建立起一定的合作与分享关系,彼此的距离也愈来愈近,师生共为主体,平等和谐共处。

2、家长改变了传统的育儿观,增强了科学育儿的意识,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与分享行为,能为幼儿园的活动提供一些社会资源。

如:提供当地的农场作为活动场所,家长与孩子共同合作植一棵“爱心树”,并能将买树的钱捐给灾区的失学儿童。

家庭与家庭之间也能建立起“友好小组”,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保障。

3、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在孩子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

在区角活动、角色游戏等一些活动中,孩子们愿意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同时,他们也愿意将好吃、好玩的东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当同伴生病或有困难时,愿意伸手相助。

个别自我观念特别强的孩子,也在合作与分享中渐渐融入了集体。

【存在问题】当然,我们的研究工作也是在边摸索边实践中进行的,有着许多不成熟的想法与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