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伯牙鼓琴优秀说课稿
伯牙鼓琴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伯牙鼓琴》。
一、说教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感受艺术之美”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感受各种艺术形式,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这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皆能领会其旨趣,二人成为知音。
后来钟子期病故,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情谊。
文言文语言简洁而意蕴深厚,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和想象画面等方法,学生能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但对于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文化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情谊,感受“知音”文化的魅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情谊,感受“知音”文化的魅力。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体会文中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情感。
伯牙鼓琴分钟说课稿
伯牙鼓琴分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伯牙鼓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感受艺术之美”为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等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以琴相知、互为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这篇文言文语言简洁、意境优美,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知音佳话。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节奏把握、情感体会以及文化内涵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友谊的认知也在逐渐深化,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知音难觅、珍惜友情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真挚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懂得知音难觅、珍惜友情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文意。
2、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指导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言文的韵味和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境和人物的情感。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文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伯牙鼓琴优秀说课稿
伯牙鼓琴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伯牙鼓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感受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伯牙鼓琴》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故事,表现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这篇文言文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魅力、培养文言文阅读兴趣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体会。
此外,学生对于知音文化的理解可能较为浅显,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深化。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味,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学习效率。
伯牙鼓琴说课稿及反思
伯牙鼓琴说课稿及反思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伯牙鼓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感受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
《伯牙鼓琴》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展现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这篇文言文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还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到友情的珍贵。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节奏把握、韵味体会以及情感领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友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但对于知音难觅的深刻内涵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懂得知音难觅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理解“知音”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领悟知音难觅的人生哲理。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的画面,感受音乐之美和友情之深。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七)板书设计
伯牙
所念
善 知 音
钟子期 必得之
鼓 :高山流水, 琴 曲每奏
听 :峨峨兮、洋洋兮 辄穷其趣
(八)教学效果预测
1、初步达到学生能熟读并背诵课文 ,在疏通文意方面能掌握重点的文言词 。
2、初步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二两点 。
3、在赏读课文、解读文本这个环节 ,多给学生思考感悟的机会和时间,应 该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三。
•
二十九、梦想家命长,实干家寿短。——约·奥赖利
•
三十、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佚名
•
三十一、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毛姆
•
三十二、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
四十一、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佚名
•
四十二、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
四十三、梦想家的缺点是害怕命运。——斯·菲利普斯
•
四十四、从工作里爱了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纪伯伦
(五)拓展延伸,赏析写法
1、课标第四段中谈到“能利用图书馆、网 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于是总结出本文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容易理 解等特点。
2、 写下你与好友之间一个具体、短小、 感人的小故事。尽量运用具体故事反应哲理的 写法来写作。
(六)老师赠语
人海茫茫,知音何在?远在天边, 近在咫尺:不是一个梦,而是一课诚 挚的心…
伯牙鼓琴说课稿及反思
伯牙鼓琴说课稿及反思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伯牙鼓琴》。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感受艺术之美”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体会艺术的魅力。
《伯牙鼓琴》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故事,语言简洁,意境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对于文中所表达的知音之情以及这种情感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和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懂得珍惜知音。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
2、教学难点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
五、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味,从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伯牙鼓琴的高超技艺和知音难觅的情感。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3、诵读感悟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七、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提问学生:“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出课题《伯牙鼓琴》。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第【1】篇〗说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说教学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重点: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2.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说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伯牙鼓琴》。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生回答,师板书:伯牙锺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层层训练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
)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课件出示:鼓琴哉若巍巍汤汤绝弦终身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下面的句子,能读好吗依次出示: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五)拓展延伸,赏析写法
1、课标第四段中谈到“能利用图书馆、网 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于是总结出本文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容易理 解等特点。 2、 写下你与好友之间一个具体、短小、 感人的小故事。尽量运用具体故事反应哲理的 写法来写作。
(六)老师赠语
二、说学情
• 学生已掌握基本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要 求,所以在教学时应对其知识和技能上做适当
迁移。
•学生认知水平、阅读视野有限,理解存在
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
诵读品味课文、感悟课文,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初中生“诵读
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 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人海茫茫,知音何在?远在天边, 近在咫尺:不是一个梦,而是一课诚 挚的心…
希望:能真心与他人交往。
(七)板书设计
伯牙
知 音
所念
善
必得之
鼓 :高山流水, 曲每奏 琴 听 :峨峨兮、洋、初步达到学生能熟读并背诵课文, 在疏通文意方面能掌握重点的文言词。 2、初步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二两点。 3、在赏读课文、解读文本这个环节, 多给学生思考感悟的机会和时间,应该 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三。
•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感知文本,学法指导
不同形式的读:
1、学生自由朗读,了解故事,叮嘱学生圈 点文中难读,易写错的字词。 2、指名读,要求学生学会聆听他人朗读并 学会质疑; 3、教师范读,学生圈点出字词的注音。
总结朗读方法(读准字音,读出语气):
同桌互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伯牙鼓琴》说课稿
《伯牙鼓琴》说课稿《伯牙鼓琴》说课稿一、说教材《伯牙鼓琴》是篇文言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课是这组课文的的第一篇,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现结合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3.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重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结合人物对话和表现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想象情境,养成学习习惯,体会人物情感,感受艺术魅力。
三、说教法:1、读中感悟。
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
2、想象情境,点拨引导法。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课时之内既充分的理解内容,又深刻的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就必须在课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一要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二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激发想象,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教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
流水依依,千折百回。
高山伫望,恍然如梦。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何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顺势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伯牙鼓琴》说课稿
《伯牙鼓琴》说课稿一、文本解读《伯牙鼓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点评:文未见已感动。
老师对此篇文章的解读不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满了情感。
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
)二、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伯牙鼓琴分钟说课稿
伯牙鼓琴分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伯牙鼓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感受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
《伯牙鼓琴》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子期去世,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故事,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情谊,也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这篇文言文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魅力,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较为生僻的字词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艺术和友情等主题有着较高的兴趣和敏感度,这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体会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真挚情谊,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懂得知音难觅,珍惜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的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2、体会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内涵,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方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文意,读中感悟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播放一段古典音乐,然后提问:“同学们,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伯牙鼓琴》是篇文言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课是这组课文的的第一篇,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现结合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3.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重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结合人物对话和表现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想象情境,养成学习习惯,体会人物情感,感受艺术魅力。
三、说教法:1、读中感悟。
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
2、想象情境,点拨引导法。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课时之内既充分的理解内容,又深刻的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就必须在课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一要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二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激发想象,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教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
流水依依,千折百回。
高山伫望,恍然如梦。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何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顺势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伯牙鼓琴分钟说课稿
伯牙鼓琴分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伯牙鼓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感受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
《伯牙鼓琴》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故事,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和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情谊。
这篇文言文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所蕴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是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魅力、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较为生僻的字词和文言句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之情可能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真挚情谊,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懂得知音难觅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味,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第【1】篇〗一、文本解读《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点评:文未见已感动。
老师对此篇文章的.解读不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满了情感。
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
)二、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第【1】篇〗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绝唱悟真情——《伯牙善鼓琴》说课稿说课人:澧源中学陈玉竹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澧源中学的陈玉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伯牙善鼓琴》。
我将以“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绝唱悟真情”为主题,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古文二则》中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性强,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简短如诗句般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意境深远的景象。
二、说学情在学习这篇古文之前,学生曾在六年级时学过简化的《伯牙绝弦》,因此对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已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七年级的学生已掌握基本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要求,所以在教学时应对其知识和技能上做适当迁移。
三、说教学目标针对文本内容和学生特点,并结合新课标所强调的“知、过、情”这三个维度,我把以下三点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伯牙善鼓琴》,能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利用上下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等疏通文意,掌握“阴”、“卒”、“辄”等重点文言字词。
3.悉知“知音”的含义,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知音情谊。
五、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教法:点拨引领法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法:诵读体悟法“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
六、说教学过程根据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采用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
《伯牙绝弦》说课稿(15篇)《伯牙绝弦》说课稿1【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俞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在欣赏。
(俞伯牙)正在用琴声描述泰山,钟子期说:“好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
”过了一会儿,(俞伯牙)又用琴声描述流水,钟子期又说:“妙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浩荡的江河。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了,俞伯牙摔碎了古琴,扯断了琴弦,一辈子再没有弹琴,(他)认为再没有值得为他而弹琴的人了。
【课文】伯牙善鼓[2]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钟子期曰:“善哉(zāi)[4],峨峨[5]兮(xī)[6]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译文】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美泰山,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再鼓琴。
【说明】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
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第【1】篇〗《伯牙鼓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百余字。
本课是让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大意;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的纯真友情。
本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全文的重点字词理解和全文的翻译,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分析学生特点: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文言文,他们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虽然有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教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让他们自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学生未必能深入理解,只要让他们有所体会就可以了。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理念: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另外,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以指导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因此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
在讲述第七单元文言文的时候,我尝试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上课。
然后为每个小组预设好具体的任务,并把每个任务的要求写在一张纸上,让各个小组抽签。
而这些任务就是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重点就放在了字词意义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
任务当中有简单的,有的是课本注解找不到的,这样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
《伯牙鼓琴》说课稿
《伯牙鼓琴》说课稿伯牙鼓琴说课稿一、文本解读《伯牙鼓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点评:文未见已感动。
老师对此篇文章的解读不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溢了情感。
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实现教学有用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学的有用性,老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
)二、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明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重视积聚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研究古文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进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得意,开端了解文言文研究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初中语文《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初中语文《伯牙善鼓琴》说课稿初中语文《伯牙善鼓琴》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伯牙善鼓琴》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它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它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诗文佳作,还可以加强学生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所以,古典诗文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代表十三中语文组说说《伯牙善鼓琴》这一课。
《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古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文。
本文不足一百五十个字,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课根据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联合本单位教学目标和课本自身特点,我们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2.能使用上下文、课文解释和东西书等疏通文意。
3.相识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寄义,感觉朋友之间的诚挚交谊。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大纲领求,我们把引导学生借助课下解释和东西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而文言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通过掌握须要的文言知识,到达阅读浅近文言文的目标,还应学习文中所蕴含的富厚的汗青文化知识,写作知识、意会领会此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以造就审美观赏本领。
而文言文反应的期间距今长远,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其特定的期间配景,特定的语言环境,并非为了如今的“教”与“学”而写,对付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要让他们通过文言文去感觉文本作者的特定语境,并非易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绝唱悟真情
——《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说课人:澧源中学陈玉竹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澧源中学的陈玉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伯牙善鼓琴》。
我将以“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绝唱悟真情”为主题,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古文二则》中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性强,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简短如诗句般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意境深远的景象。
二、说学情
在学习这篇古文之前,学生曾在六年级时学过简化的《伯牙绝弦》,因此对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已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七年级的学生已掌握基本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要求,所以在教学时应对其知识和技能上做适当迁移。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内容和学生特点,并结合新课标所强调的“知、过、情”这三个维度,我把以下三点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伯牙善鼓琴》,能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利用上下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等疏通文意,掌握“阴”、“卒”、“辄”等重点文言字词。
3.悉知“知音”的含义,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知音情谊。
五、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教法:点拨引领法
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法:诵读体悟法
“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采用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谈话导入,解读“知音”之意
上课伊始,我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知己为主题词进行飞花令,老师进行归纳。
课件展示: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荡寇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李贺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然后告诉学生:知己还有一种说法,称为知音。
那么何谓知音?
学生回答后,我说:从古至今,知音,似乎是人心底最真切的呼唤。
因此才会有廉颇蔺相如的“刎颈之交”;管仲和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刘备、关羽、张飞的“生死之交”;陈重,雷义的“胶漆之交”;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从而引出钟子期和伯牙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还在潜移默化中做好了本课的知识铺垫,帮助学生形成了一个“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疏通课文,初识“知音”之情
1.首先请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扫清字音障碍,然后指名朗读课文,
校准字音。
2.接着我播放《高山流水》进行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 全班齐读后安排学生三人一组,结合注解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并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讨论。
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由组长将问题整理好,在全班进行探讨,我适当进行点拨,并适时强调文中“善”“于”“之”的一词多义。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
◆探究文本,感受“知音”之喜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故事内容,相机出示人物简介,抛出问题:一个是晋国赫赫有名的琴师,一个是楚国山野砍柴的樵夫,为什会会走到一起,结下深厚的情谊,成为知音呢?
课件展示: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擅长古琴,技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此时播放《高山流水》水墨动画,让学生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相遇到相知的过程。
2.看完视频后,我抛出第二个问题:伯牙的琴声得到了钟子期的赞美,试想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3.学生回答后,引出问题: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先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感受知音相遇相知之美。
接着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品味文言文语言之精妙。
此环节的设计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拓展深入,体会“知音”之悲
学生反馈后,我饱含深情的说:是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一次巧遇,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音乐上的知音。
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
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时,得到的是钟子期病故的噩耗。
子期死前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他要好好地听先生的琴声。
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那一刻,伯牙为之心碎,忍不住悲吟:(请生齐读)
课件展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我接着说:一曲奏罢,伯牙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摧残,金徽零乱。
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请生齐读)
课件展示: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最后请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我进行总结:作为琴师的伯牙为知己者绝琴。
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情谊!人生苦短,知音难求。
弦已断,琴已破,心已碎,《高山流水》终成绝响,但伯牙和子期真挚深厚的友情却成为千古佳话。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感悟伯牙失去知音的无边孤寂和痛苦绝望的悲凉心情,体悟古人重情重义的纯真情怀。
最后的总结不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升华了学生情感,使学生体验到“言虽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