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绝唱悟真情
——《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说课人:澧源中学陈玉竹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澧源中学的陈玉竹。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伯牙善鼓琴》。我将以“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绝唱悟真情”为主题,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古文二则》中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性强,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简短如诗句般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意境深远的景象。
二、说学情
在学习这篇古文之前,学生曾在六年级时学过简化的《伯牙绝弦》,因此对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七年级的学生已掌握基本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要求,所以在教学时应对其知识和技能上做适当迁移。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内容和学生特点,并结合新课标所强调的“知、过、情”这三个维度,我把以下三点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伯牙善鼓琴》,能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利用上下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等疏通文意,掌握“阴”、“卒”、“辄”等重点文言字词。
3.悉知“知音”的含义,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知音情谊。
五、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教法:点拨引领法
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法:诵读体悟法
“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采用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谈话导入,解读“知音”之意
上课伊始,我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知己为主题词进行飞花令,老师进行归纳。
课件展示: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荡寇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李贺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然后告诉学生:知己还有一种说法,称为知音。那么何谓知音?
学生回答后,我说:从古至今,知音,似乎是人心底最真切的呼唤。因此才会有廉颇蔺相如的“刎颈之交”;管仲和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刘备、关羽、张飞的“生死之交”;陈重,雷义的“胶漆之交”;伯牙子期“知音之交”。从而引出钟子期和伯牙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还在潜移默化中做好了本课的知识铺垫,帮助学生形成了一个“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疏通课文,初识“知音”之情
1.首先请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扫清字音障碍,然后指名朗读课文,
校准字音。
2.接着我播放《高山流水》进行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 全班齐读后安排学生三人一组,结合注解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并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讨论。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由组长将问题整理好,在全班进行探讨,我适当进行点拨,并适时强调文中“善”“于”“之”的一词多义。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探究文本,感受“知音”之喜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故事内容,相机出示人物简介,抛出问题:一个是晋国赫赫有名的琴师,一个是楚国山野砍柴的樵夫,为什会会走到一起,结下深厚的情谊,成为知音呢?
课件展示: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擅长古琴,技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此时播放《高山流水》水墨动画,让学生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相遇到相知的过程。
2.看完视频后,我抛出第二个问题:伯牙的琴声得到了钟子期的赞美,试想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3.学生回答后,引出问题: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先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感受知音相遇相知之美。接着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品味文言文语言之精妙。此环节的设计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拓展深入,体会“知音”之悲
学生反馈后,我饱含深情的说:是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次巧遇,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音乐上的知音。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时,得到的是钟子期病故的噩耗。子期死前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他要好好地听先生的琴声。面对子期冰冷的坟墓,那一刻,伯牙为之心碎,忍不住悲吟:(请生齐读)
课件展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我接着说:一曲奏罢,伯牙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摧残,金徽零乱。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请生齐读)
课件展示: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最后请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我进行总结:作为琴师的伯牙为知己者绝琴。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情谊!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弦已断,琴已破,心已碎,《高山流水》终成绝响,但伯牙和子期真挚深厚的友情却成为千古佳话。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感悟伯牙失去知音的无边孤寂和痛苦绝望的悲凉心情,体悟古人重情重义的纯真情怀。最后的总结不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升华了学生情感,使学生体验到“言虽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