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类和挥发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
臭蚁二醛

存在类型:常见有3类,多数以苷的形式存在。
(1)环烯醚萜苷类
栀子苷
京尼平苷
京尼平-1-O-龙胆双糖
鸡屎藤苷
臭蚁内酯
(2)4-去甲基环烯醚萜苷类
玄 参 科 地 黄
---
梓醇
地黄中降血糖的主要成分
(3)裂环环烯醚萜苷类
龙 胆
龙胆苦苷
龙胆碱
利胆,保肝
中枢神经作用
环烯醚萜的理化性质
二、 萜类的结构类型—二萜(diterpenoids)
双环二萜
爵 床 科
穿 心 莲
穿心莲内酯
缺点: 水溶性差,仅能口服给药 注射剂多为其钠盐、钾盐
抗炎;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3. 双环二萜
银杏根皮及叶的强苦味成分
防治老年痴呆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银杏内酯A,B,C,M,J
4. 三环二萜
含量百万分之二 紫杉醇(taxol) 卵巢癌、乳腺癌、肺癌
二、 萜类的结构类型—二萜(diterpenoids)
5. 四环二萜
甜菊苷 甜度是蔗糖的300倍
本章内容
1
一、概述
二、萜类结构类型及代表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
3 4 5 6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五、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六、挥发油
三、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 物理性质
乙 醚 萃 取 H+
碱液
H+
酸性成分
酚性成分
蒸去乙醚
(3). 醇类成分的分离
操作:
O C
R OH
+
是香料工业 的重要原料
香叶醇 香橙醇 香茅醇
2.单环单萜
镇痛、止痒、防腐、杀菌 用途:牙膏、食品香料 薄荷挥发油 左旋体L-薄荷醇称“薄荷脑” 对皮肤和黏膜有清凉和弱的麻醉作用, 用于镇痛、止痒;还有防腐、杀菌
薄荷醇
2.单环单萜
千 屈 菜 科 指 甲 花
--
具有馥郁的香气, 用于配制高级香料
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
二、 组成和分类
挥发油中主要有四类成分。 1.萜类 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如薄荷油中含单萜薄荷醇。 2.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桂皮醛
丁香酚
花椒油素
3. 脂肪族化合物 脂肪烷,醇,醛,酮 4. 其他易挥发性物质 如芥子油、大蒜油
大蒜油
非挥发油成分:
N CH3 N N H N H3C 菸 碱 毒 藜 碱 H3C N N CH3
n=4 n=5 n=6 n=8 (C5H8)n
挥发油 挥发油
树脂、苦味质、植物醇 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 物 皂苷、树脂、植物 乳汁 植物胡萝卜素 橡胶、硬橡胶
倍 半 萜
二 倍半 萜 三 四 萜 萜
多 聚 萜
(二)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empirical isoprene rule)
四、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
(一)挥发油的提取
1. 蒸馏法
不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油
2. 溶剂提取法 杂质较多,需进一步精制 3. 油脂吸收法 贵重挥发油 4. 压榨法 可保持原有的香味,杂质 5.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气体的 扩散系数、液体的溶解力, 能迅速渗透进固体物质之中 CO2
土青木香酮 (eremophilone)
扁柏酚 (Hinokitiol )
(二)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2.生源的异戊二烯规则(biogenetic isoprene rule)
萜类化合物是由甲戊二羟酸途径(mevalonic acid pathway, MVA)衍生的一类化合物
甲戊二羟酸
HO HOOC
(2)OH似酚OH,有酸性
酚<卓酚酮<酸 (3)IR:C=O(1600-1650cm-1)
OH (3100-3200cm-1)
(4)和金属离子可形成络合 物,产生颜色反应 cu2+:绿色结晶; α-崖柏素 γ -崖柏素 Fe3+:红色结晶
结构特点:七元芳环骨架
6. 环烯醚萜(iridoids):一类特殊的单萜
CH3
+
+ N CH2 CO NH NH2
吉拉德试剂T
吉拉德试剂P
②吉拉德(girard)试剂加成
R C R' R C R' O
O + H2N NH CO CH2 N CH3 CH3
+
CH3 X
-
10%醋酸
R C R' R C R'
+ N NH CO CH2 N CH3 X CH3 + N NH CO CH2 N X
1)多为白色晶体或粉末,多具有旋光性, 味苦。
2)苷类易溶于H2O和CH3OH, 可溶于EtOH、 Aceton和n-BuOH, 难溶于CHCl3、(CH3CH2)2O、C6H6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3)半缩醛-OH,使苷元不稳定,易聚合,不易得到结晶苷元。
4)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都能变色。如游离的
(二) 溶解度
挥发油脂溶性很强,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 如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
(三) 物理常数
沸点一般在70~300oC之间,具有随水蒸气而蒸馏的特性;比 重在0.85~1.065之间(轻、重油之分);几乎均有光学活性, 且具有强的折光性。
(四) 稳定性
氧化变质→比重、颜色↑,香味↓→树脂样物 质,贮于棕色瓶内,装满、密塞并在阴凉处低 温保存。
a.
应用:萜烯和萜酮的分离 和鉴定
Br
b.
+
Br2
Br
c.
三、 理化性质
d. Diels-Alder加成反应
试剂:顺丁烯二酸酐
要求:带有共轭双键的萜类化合物
可初步证明共轭双键的存在
(2)羰基加成反应
①亚硫酸氢钠加成
C H NaHSO3 H+ 或 OH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OH SO3- Na+
过量的NaHSO 3长时间接触 SO3- Na+
环碳原子数:五、六、七元环,直到十二元环
含氧基团:倍半萜醇、醛、酮、内酯等
1.无环倍半萜
金 合 欢
金合欢醇
橙花醇
橙花
2.单环倍半萜
“世界上目前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青蒿素
缺点:在水中及油中溶解性差。
青蒿素的结构改造
P210
青蒿素
蒿甲醚注射液
青蒿琥酯片
注射液青蒿琥酯
4. 一类变形的倍半萜------薁类化合物(azulenoids)
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特点:数量巨大、结构复杂
2、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分布
3
萜类的分类与分布
分 半 类 萜 碳原子数 5 通式 (C5H8)n n=1
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
分 植物叶





10 15
20 25 30 40 ~ 7. 5×103 至 3×105
n=2 n=3
2.单环单萜
斑蝥
斑蝥素 生发剂、杀虫、抗肿瘤
N-羟斑蝥胺 防治肝癌
3.双环单萜
芍药、牡丹中的苦味成分 镇静、镇痛、抗炎、防治 老年性痴呆
芍药苷
3.双环单萜
菊 科 艾 纳 香 龙 脑 香 树
--
樟 脑
5.卓酚酮类(troponoids):一类变形的单萜
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规则
(1)具有芳香化合物的性质
苷元,遇到氨基酸类加热,即显深红色至深蓝色,最后生成蓝色 沉淀。 5)苷元溶于冰醋酸溶液中,加少量铜离子,加热显蓝色。
二、 萜类的结构类型及重要化合物
(二)倍半萜(sesquiterpenoids)
是由3分子异戊二烯单位即具有15个碳原子的
化合物,是植物挥发油高沸程的主要组成成分。
分类:
碳环数:无环、单环、双环、三环等
Wallach于1887年提出了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 的所有的萜类化合物由异戊二烯 为单位首-尾相连而成的聚合 体及其衍生物。
(二)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empirical isoprene rule)
例外化合物
HO
O
O
O
艾里莫酚酮 (eremophilone)
:安全、无毒、廉价
优点:1.挥发油收率明显提高; 2.活性成分的种类多、含量高; 3.提取时间缩短,无溶剂残留。
工业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
三、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方法
1.冷冻析晶法
2.分馏法
3.化学分离法
吸附柱色谱
4.色谱分离法:
硝酸银络合色谱
1、冷冻析晶法
挥发油置0C使析出结晶 如果无结晶析出,置-20C析晶 析出的结晶称为“脑”。
1. 性状: 单萜和倍半萜: 油状物,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

二萜、二倍半萜:晶体,不具有挥发性。 味 : 多具苦味。
旋光性,且多具异构体。
2. 溶解性:萜类,亲脂性强,难溶于水。 萜苷类,随糖数目增多,水溶性增强。 具有羧基、酚羟基及内酯结构能溶于碱水。
(二). 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1)双键加成反应
1
一、概述
二、萜类结构类型及代表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
3 4 5 6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五、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六、挥发油
(一)单萜(monoterpenoids) 是由2分子异戊二烯单位即具有10个碳原子的 化合物,是植物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 1.无环单萜:重要的是一些含氧衍生物, 如 萜醇、萜醛等
CH3

X
+ H2N NH CO CH2
+ N
-
-
+H2O
H+
乙醚萃取
②吉拉德(girard)试剂加成
萜类化合物
G/EtOH 10%CH3COOH
有机相
水相
H+ Et2O
水层
醚层 (含羰基化合物)
volatile oils
一、概述
定义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 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
ADP ATP CO2
甲戊二羟酸 OH (MVA)
2ATP
HO HOOC
2ADP
焦磷酸二甲异戊烯酯
焦磷酸异戊烯酯
(DAPP)
(IPP)
O PP
甲戊二羟酸-5-焦磷酸
单萜 倍半萜 二萜
O PP
焦磷酸香叶酯(GPP)
O PP
焦磷酸金合欢酯(FPP)
三萜 四萜
O PP
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GGPP)
本章内容
第九章
萜类和挥发油
(Ter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
本章内容
1
一、概述
二、萜类结构类型及代表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2
3 4 5 6
四、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五、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六、挥发油
(一) 萜类化合物的含义及分布
1、定义
凡由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A)衍生,且分
如薄荷油-10C可析出第一批粗脑, 再-20 C析出地第二批粗脑。
2. 分馏法
利用成分沸点不同,气化先后顺序不同进行分离。
沸点规律:1. 碳原子数增加,沸点
2.双键越多,沸点 3.官能团极性越大,沸点 醚<酮<醛<醇<酸 4. 反式沸点﹥顺式结构的沸点 通常在35 ~ 70℃被蒸馏出来的为单萜烯类化合物,在70 ~ 100℃被蒸馏出来的是单萜的含氧化合物。
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具有芳环骨架的 一类特殊的倍半萜。
愈创木薁
莪术醇 (抗肿瘤)
姜科-莪术
薁类化合物-理化性质
① 溶解性: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可溶于强酸 (可用60-65%硫酸或磷酸提取)
② 沸点较高(250℃-300 ℃),多存在于挥发油高沸点馏分, 并可见蓝色、紫色或绿色馏分。 ③ 鉴别实验:可与苦味酸或三硝基苯试剂作用,形成有 敏锐熔点的-络合物
例:
崁烷 camphane BP℃ 161
樟脑 camphor 207
龙脑(冰片) borneol 212
3 化学法
1. 碱性成分的分离
操作
1%盐酸或硫酸 萃取 碱化酸水层 乙醚萃取 碱性成分 蒸去乙醚 乙醚层
挥发油/乙醚
(2). 酚、酸性成分的分离
操作:
挥发油/乙醚
乙 醚 萃 取
5%NaHCO3萃取 乙醚+ 碱 液 2%NaOH萃取
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
分布和存在
菊科(苍术、白术、木香等) 伞形科(小茴香、川芎、白芷、柴胡等) 芸香科(芸香、花椒、橙、桔等) 唇形科(薄荷、藿香等) 姜科(郁金、姜黄、莪术等)
肉桂
八角茴香
薰衣草
生物活性与应用

挥发油多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 健胃、解热、镇痛、抗菌消炎、强心、抗 癌等作用。
CH3
川 芎 嗪
可以随水蒸气蒸馏的液体。但这些化合物往往 不作挥发油类成分对待。
三、挥发油的性质
(一) 性状
1. 形态:挥发油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如冷却结晶 析出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
2. 气味: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有辛辣 烧灼的感觉,呈中性或酸性。 3. 颜色:多为无色或微带淡黄色,但洋甘菊油因含有 薁类化合物而显蓝色。 4. 挥发性:常温下自行挥发不留任何痕迹(脂肪油的 本质区别)
CHO
NaHSO3 + H+
CHO SO3- Na+
柠檬醛
NaHSO3 + OH-
(二个双键加成物, 不可逆) SO3- Na+ CHO SO3- Na+ 或 CHO
(不可逆加成物, 结构未完全定)
注意:反应时间、温度
(2)羰基加成反应
②吉拉德(girard)试剂加成
季铵基团的酰肼
CH3 N CH2 CO NH NH2 CH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