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质量理论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述评

作者:黄一笑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21期

摘要:对国外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主要从增长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及绿色GDP和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对国内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主要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决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述评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015-02

人类历史上长期极度的物质匮乏使得人类特别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然而现代经济增长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不幸与灾难。那种单纯追逐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日益引起人们的质疑和批评,人们开始更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希望经济增长在给人类带来更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带来生活品质的改善,带来社会的和谐,带来人类自身的发展。相对来说,国内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要多于国外,国外的文献主要研究的是与经济增长质量相关的一些课题。

1 国外研究述评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对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进行批判、反思和总结。发展经济学家迈耶(1984)认为:“发展经济学家不再朝拜于GNP的圣坛,而是全神贯注于经济发展过程的质量。”巴基斯坦政府的一位官员说:发展问题必须定义为对最恶劣的贫困形式的一种选择性进攻,发展目标必须根据疾病、文盲、贫穷和不均等不断的减少和最终消除来确定。

萨缪尔森(1999)认为,经济增长代表一国潜在GDP或者国民产出的增加,是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PPF)的向外推移。这是对经济增长这个概念最初的定义,从量的角度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定义经济增长。

库兹涅茨(1971)是这样定义“经济增长”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基础上的。”这一定义不仅规定了经济增长的内容、基础和条件,包含量和质的因素,而且把制度、思想意识等社会条件的改变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这有些接近于经济发展的概念。

苏联经济学家卡马耶夫(1977)对经济增长的理解是:“物质生产资源变化过程的总和,以及由此而增加了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常被称为这一社会经济结构的经济增长”,并强调“在经济增长这个概念中,不仅应该包括生产资源的增加,生产量的增长,而且也应该包括产品质

量的提高,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消费品的消费效果的增长。”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作者考虑到

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并且辩证地看待两者的关系,指出要在不削弱对生产的增长数额和增长速度的同时,不断地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指标。

世界银行的托马斯(1999)等著《增长的质量》对增长质量的理解是,“作为发展速度的补充,它是指构成增长进程的关键性内容,比如:机会的分配、环境的可持续性、全球性风险的管理以及治理结构。” 它从经济福利、教育机会、自然环境、资本市场抵御全球金融风险的能力及腐败等角度对各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比较。

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罗伯特·巴罗(2002)年发表了《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

量》一文,提出了评价经济增长质量,不但要包括投资率、通货膨胀率等狭义的经济增长指标,还应包括人口健康、收入分配、政治制度、犯罪及宗教等方面的指标。

尼古拉斯·斯特恩(2006)的题为“从经济学角度看气候变化”的专门报告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全新的审视,评估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向低碳经济转变以及

采取不同适应办法的可能性,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英国等国家经济的影响。

普雷斯科特(2007)指出,英国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和排放的减少是可以同时实现的;低碳行业、低碳经济、低碳工业、低碳城市需要有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形式;气候变化归根到底不仅仅

是一个环境问题,而越来越成为一个经济和财政的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2 国内研究述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理论界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对经济增

长质量的内涵、决定因素和评价方法以及分析框架各方面都有了很深入的研究。

(1)理论研究中,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从不同侧重面做出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济增长质量的决定因素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如下:

第一种观点,从社会生产目的出发的阐述。社会经济发展和增长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因此经济增长质量包含经济增长效益。经济增长

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为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程度和经济效益的好坏。由此,单晓娅,陈森良(2002)经济增长质量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物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整体,在资源配置、满足社会需要以及社会协调发展的优劣程度。它不仅包括生产能力和效率的提高,而且包括经济效率和

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

第二种观点,从经济增长方式出发研究经济增长质量。代表性的学者是钟学义(2001),他把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视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

约型转变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它不仅包括经济效率的提高,而且包括经济增长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地进行,经济增长是否伴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生产的规模化,经济增长能否使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提高以及生物环境能否改善等。

第三种观点,比较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是郭克莎(1996)。他先是分析了绝对经济增长速度和相对经济增长速度,从国际比较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差别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出相对增长速度才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然后郭教授分析,经济增长太快,超过潜在增长率,会导致增长质量的下降,引起经济波动。

第四种观点,从经济增长的源泉角度阐述。如:刘国光(1984)提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应当逐步转变成以提高效率为特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包括:利用现有基础充分挖潜;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落实科教兴国;狠抓资源节约,开展综合利用等等。王积业(2000)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可分为生产要素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两个方面。总的来说,经济增长质量取决于剩余产品率,部分地取决于资金、物资消耗率和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

(2)统计研究中关于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大体有以下几种分类:

第一类,单纯从经济角度度量。如王利(1998)等提出通过对经济物品和提供经济物品的能力的测度来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

第二类,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进行测度。如焦艳玲(1999)认为:经济增长质量不仅包括生产能力和效率的提高,而且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认为现行的经济增长统计应从经济增长质量角度,包括: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增长效益、产业结构程度、人民生活状况及社会保障、通货膨胀程度和失业程度六个方面作出修订。单小娅、陈森良(2002)从效益、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环境、竞争能力、稳定性、潜在能力等七个方面评价经济增长质量。

第三类,从经济和环境两方面进行测度。龚江南(1999)认为经济增长质量包括增长速度、经济效率、经济稳定、经济结构与环境质量五个方面,并且评价经济增长质量应突出环境质量的考察,并对如何评价环境质量作了初步探讨。如贺清正(2000)等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效率、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与经济协调、经济的稳定性和环境质量这六个方面设置了17项指标组成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系统。

第四类,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方面进行测度。钟学义(2001)把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反映经济增长效率的指标,主要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资本生产率、物耗指标、能耗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