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涂附磨具发展史》编写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涂料进化史

中国涂料进化史

中国涂料进化史(一)此为独家原创文章,须注明出处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中国漆艺自诞生至今已跨越了70个世纪,在绵长的人类文明史上抹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漆文化发展的成就,既满足了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更折射出举世瞩目的艺术光辉和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

翘首回望七千载日月星辰,每个历史时期的漆艺各有千秋,诠释了不同时代的生活品质和人文气息。

从1978年在余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朱漆木碗和朱漆筒至今,考古学家发现,中国的漆艺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广泛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

简言之,即从中国人出生时用过的浴盆到羽化登仙时的棺椁,都离不开漆艺。

藉中国涂料工业百岁诞辰之际,本期特奉上“中国涂料史记”专题“从史前到宋元明清”,与读者诸君一齐踏上时光之旅,穿梭于各个历史朝代,阅览中国涂料的演进历程。

史前:新石器时期“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

而舜作食器,黑漆之。

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于此有其贡。

”——明朝黄成著《髹饰录图说》序背景综述史前,人类逐渐摆脱了动物本能,并通过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和脑容量扩增来为后续的手工艺品的发明、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过蒙昧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树并运用其汁液进行髹涂器物的时期,即新石器时期。

据史料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树并运用漆树的汁液进行髹涂器物的国家,在战国文献中就有舜作食器、禹做祭器的记载。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时期黄帝五世时的木胎圈足碗,距今已有7千多年,木碗外髹涂朱漆,是迄今为止发现早的漆器。

漆工艺的发展在先文献中多言为漆器之珍贵、奢侈,唯有贵族首领才能用得起。

而且崇尚漆器奢华之风,一朝甚于一朝。

《非子·十过》篇记:“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黑其上,输之于宫。

以为食器,诸侯以为奢侈,国之不服者十三。

”漆器主要用作食器和祭器,颜色多为黑色和红色,并且用红色勾勒花纹, 突出美感。

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竞争对手跟踪分析报告(专业版)

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竞争对手跟踪分析报告(专业版)

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竞争对手跟踪分析报告正文目录第一章中国涂附磨具产品行业发展概况 (18)一、涂附磨具产品定义 (18)二、涂附磨具行业现状及数据分析 (18)1、涂附磨具行业企业规模 (18)2、涂附磨具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18)3、涂附磨具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19)4、涂附磨具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20)三、上下游行业发展概况 (21)四、宏观经济环境 (21)1、国际经济环境 (21)2、国内经济环境 (22)3、相关产业政策 (30)第二章中外涂附磨具行业发展状况比较 (31)第一节中国涂附磨具行业发展状况 (31)一、中国涂附磨具行业发展历程 (31)二、中国涂附磨具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第二节国际涂附磨具行业发展轨迹综述 (32)第三节主要国家涂附磨具行业发展的借鉴 (32)第三章2007~2008涂附磨具行业区域竞争格局与市场份额分析 (33)第一节中国涂附磨具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33)第二节中国涂附磨具制造市场结构分析 (34)第三节中国涂附磨具制造行业产品竞争力 (34)第四节中国涂附磨具制造行业盈利水平分析 (35)第四章2007~2008涂附磨具行业产品销售基本情况分析 (36)第一节2007~2008涂附磨具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分析 (36)一、不同规模企业市场份额变化分析 (36)二、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份额变化分析 (37)第二节2007~2008年涂附磨具产品进出口交货分析 (37)一、2003年~2008年产品出口交货增长变化分析 (37)二、出口产品地域分布分析 (38)三、进口产品地域分布分析 (41)第三节2007~2008年涂附磨具销售渠道分析 (42)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 (42)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 (43)第四节2007~2008年涂附磨具产品品牌分析 (43)一、品牌关注度分析 (43)二、品牌价值分析 (43)第五章中国涂附磨具产品竞争对手分析 (44)一、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 (44)(一)产销分析 (44)(二)收入分析 (45)(三)企业资本资源构成分析 (46)(四)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48)(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0)(六)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53)(七)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54)(八)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60)二、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64)(一)产销分析 (64)(二)收入分析 (66)(三)企业资本资源构成分析 (67)(四)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69)(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72)(六)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75)(七)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78)(八)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84)三、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 (88)(一)产销分析 (88)(二)收入分析 (90)(三)企业资本资源构成分析 (91)(四)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93)(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96)(六)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99)(七)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02)(八)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109)四、通城县宝塔砂布厂 (113)(一)产销分析 (113)(二)收入分析 (115)(三)企业资本资源构成分析 (116)(四)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118)(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21)(六)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24)(七)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27)(八)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133)五、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 (138)(一)产销分析 (138)(二)收入分析 (140)(三)企业资本资源构成分析 (141)(四)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143)(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45)(六)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48)(七)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49)(八)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155)六、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 (158)(一)产销分析 (158)(二)收入分析 (160)(三)企业资本资源构成分析 (161)(四)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163)(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66)(六)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69)(七)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72)(八)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179)七、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 (184)(一)产销分析 (184)(二)收入分析 (186)(三)企业资本资源构成分析 (187)(四)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189)(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91)(六)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94)(七)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95)(八)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201)八、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 (205)(一)产销分析 (205)(二)收入分析 (207)(三)企业资本资源构成分析 (208)(四)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210)(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213)(六)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16)(七)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219)(八)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224)第六章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供给态势展望 (226)第一节涂附磨具行业历史供给状况综述 (226)一、涂附磨具供给总量历史变化情况 (226)二、涂附磨具供给结构分析 (227)第二节影响涂附磨具行业供给能力的主要因素 (227)一、涂附磨具市场的需求状况 (228)二、涂附磨具企业对市场发展的预期 (228)三、涂附磨具进口状况的影响 (228)四、涂附磨具技术水平的状况 (228)第三节研究思路的确立与方法介绍 (229)第四节2008~2012年涂附磨具供给总量预测 (230)第七章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需求态势展望 (232)第一节涂附磨具行业历史需求状况综述 (232)一、涂附磨具历史需求状况分析 (232)二、涂附磨具行业供需关系分析 (232)第二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233)第三节2008~2012年涂附磨具需求总量预测 (234)第八章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进出口态势展望 (236)第一节涂附磨具行业历史进出口总量变化 (236)一、涂附磨具行业进口总量变化 (236)二、涂附磨具行业出口总量变化 (237)三、涂附磨具行业进口价格比较 (238)四、涂附磨具行业出口价格比较 (239)第二节影响涂附磨具行业进出口的主要因素 (239)一、涂附磨具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 (239)二、国内外涂附磨具产品的比较优势 (240)三、涂附磨具贸易环境的影响 (240)第三节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进出口态势展望 (240)一、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进口态势展望 (240)二、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出口态势展望 (241)第九章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243)第一节涂附磨具行业的发展周期 (243)一、涂附磨具行业的经济周期 (243)二、涂附磨具行业的增长性与波动性 (243)三、涂附磨具行业的成熟度 (243)第二节涂附磨具行业历史竞争格局综述 (244)一、涂附磨具行业集中度分析 (244)二、涂附磨具行业竞争程度 (244)三、涂附磨具价格竞争格局分析 (244)第三节涂附磨具行业企业竞争状况分析 (245)一、领导企业的市场力量 (245)二、其他企业的竞争力 (245)第四节涂附磨具行业国际竞争者的影响 (246)一、国内涂附磨具企业的 SWOT (246)二、国际涂附磨具企业的 SWOT (246)第五节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247)一、涂附磨具行业集中度展望 (247)二、涂附磨具行业竞争格局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展望 (247)三、产品竞争格局有所改变 (247)四、与国际先进技术的竞争加剧 (247)第十章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展望 (248)第一节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投资机会 (248)一、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 (248)二、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 (249)三、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 (249)第二节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投资风险展望 (250)一、宏观调控风险 (250)二、行业竞争风险 (250)三、供需波动风险 (250)四、技术创新风险 (251)五、经营管理风险 (251)第十一章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企业经营战略建议 (252)第一节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企业的标竿管理 (252)一、国内企业的经验借鉴 (252)二、国外企业的经验借鉴 (252)第二节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 (253)一、涂附磨具行业企业国内资本市场的运作建议 (253)1、涂附磨具行业企业的兼并及收购建议 (253)2、涂附磨具行业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建议 (253)二、涂附磨具行业企业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建议 (255)第三节2008~2012年涂附磨具行业企业营销模式建议 (256)一、涂附磨具行业企业的国内营销模式建议 (256)1、涂附磨具行业企业的渠道建设 (256)2、涂附磨具行业企业的品牌建设 (257)二、涂附磨具行业企业海外营销模式建议 (258)1、涂附磨具行业企业的海外细分市场选择 (258)2、涂附磨具行业企业的海外经销商选择 (258)图表目录图表 1 2008年1-5月全国涂附磨具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营运能力对比图 (18)图表 2 2008年1-5月全国涂附磨具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对比图 (19)图表 3 2008年1-5月全国涂附磨具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资产负债率对比图 (20)图表 4 2008年1-5月全国涂附磨具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对比图 (20)图表 5 1998年I季度—2008年I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季度累计同比增长率(%) (22)图表 6 1999年8月—2008年6月工业企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长率(%) (24)图表 7 1999年8月—2008年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 (25)图表 8 近年来美国涂附磨具行业产值及增长情况 (32)图表 9 2008年1-5月全国涂附磨具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对比图 (35)图表 10 2008年1-5月我国涂附磨具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市场份额分布 (36)图表 11 2007年我国涂附磨具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市场份额分布 (36)图表 12 2008年1-5月我国涂附磨具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份额分布 (37)图表 13 2007年我国涂附磨具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份额分布 (37)图表 14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产值变化情况 (44)图表 15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值变化情况 (45)图表 16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46)图表 17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46)图表 18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47)图表 19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49)图表 20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49)图表 21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50)图表 22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51)图表 23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52)图表 24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53)图表 25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变化情况 (54)图表 26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变化情况 (55)图表 27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变化情况 (56)图表 28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负债变化情况 (57)图表 29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保值增值率变化情况 (58)图表 30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产值利税率变化情况 (59)图表 31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成本变化情况 (60)图表 32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费用变化情况 (61)图表 33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费用变化情况 (62)图表 34 近3年湖北省玉立砂带股份有限公司人均销售率变化情况 (63)图表 35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产值变化情况 (64)图表 36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销售值变化情况 (65)图表 37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66)图表 38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净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67)图表 39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68)图表 40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70)图表 41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70)图表 42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71)图表 43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72)图表 44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73)图表 45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74)图表 46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75)图表 47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76)图表 48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77)图表 49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利润变化情况 (78)图表 50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变化情况 (79)图表 51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变化情况 (80)图表 52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负债变化情况 (81)图表 53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资本保值增值率变化情况 (82)图表 54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产值利税率变化情况 (83)图表 55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销售成本变化情况 (84)图表 56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销售费用变化情况 (85)图表 57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管理费用变化情况 (86)图表 58 近3年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人均销售率变化情况 (87)图表 59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产值变化情况 (88)图表 60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销售值变化情况 (89)图表 61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90)图表 62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净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91)图表 63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92)图表 64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94)图表 65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94)图表 66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95)图表 67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96)图表 68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97)图表 69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98)图表 70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99)图表 71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00)图表 72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101)图表 73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利润变化情况 (102)图表 74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变化情况 (103)图表 75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变化情况 (104)图表 76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变化情况 (105)图表 77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负债变化情况 (106)图表 78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资本保值增值率变化情况 (107)图表 79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产值利税率变化情况 (108)图表 80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成本变化情况 (109)图表 81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销售费用变化情况 (110)图表 82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管理费用变化情况 (111)图表 83 近3年佛山市顺德区大唐研磨材料有限公司人均销售率变化情况 (112)图表 84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产值变化情况 (113)图表 85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销售值变化情况 (114)图表 86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115)图表 87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净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116)图表 88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117)图表 89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119)图表 90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119)图表 91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120)图表 92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121)图表 93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22)图表 94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23)图表 95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124)图表 96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25)图表 97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126)图表 98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应收账款变化情况 (127)图表 99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流动资产变化情况 (128)图表 100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固定资产变化情况 (129)图表 101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负债变化情况 (130)图表 102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资本保值增值率变化情况 (131)图表 103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产值利税率变化情况 (132)图表 104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销售成本变化情况 (133)图表 105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销售费用变化情况 (134)图表 106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管理费用变化情况 (135)图表 107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财务费用变化情况 (136)图表 108 近3年通城县宝塔砂布厂人均销售率变化情况 (137)图表 109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产值变化情况 (138)图表 110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销售值变化情况 (139)图表 111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140)图表 112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净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141)图表 113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142)图表 114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144)图表 115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144)图表 116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145)图表 117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46)图表 118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47)图表 119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48)图表 120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变化情况 (149)图表 121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变化情况 (150)图表 122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变化情况 (151)图表 123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负债变化情况 (152)图表 124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资本保值增值率变化情况 (153)图表 125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产值利税率变化情况 (154)图表 126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销售成本变化情况 (155)图表 127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管理费用变化情况 (156)图表 128 近3年常州市通诚砂布有限公司人均销售率变化情况 (157)图表 129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产值变化情况 (158)图表 130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销售值变化情况 (159)图表 131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160)图表 132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净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161)图表 133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162)图表 134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164)图表 135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164)图表 136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165)图表 137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166)图表 138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67)图表 139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68)图表 140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169)图表 141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70)图表 142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171)图表 143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利润变化情况 (172)图表 144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变化情况 (173)图表 145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变化情况 (174)图表 146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变化情况 (175)图表 147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负债变化情况 (176)图表 148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资本保值增值率变化情况 (177)图表 149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产值利税率变化情况 (178)图表 150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销售成本变化情况 (179)图表 151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销售费用变化情况 (180)图表 152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管理费用变化情况 (181)图表 153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财务费用变化情况 (182)图表 154 近3年山东博世模具实业有限公司人均销售率变化情况 (183)图表 155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产值变化情况 (184)图表 156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销售值变化情况 (185)图表 157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186)图表 158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净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187)图表 159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188)图表 160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190)图表 161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190)图表 162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191)图表 163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92)图表 164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193)图表 165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94)图表 166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变化情况 (195)图表 167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变化情况 (196)图表 168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变化情况 (197)图表 169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负债变化情况 (198)图表 170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资本保值增值率变化情况 (199)图表 171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产值利税率变化情况 (200)图表 172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销售成本变化情况 (201)图表 173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销售费用变化情况 (202)图表 174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管理费用变化情况 (203)图表 175 近3年郑州白鸽树脂磨具有限公司人均销售率变化情况 (204)图表 176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产值变化情况 (205)图表 177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销售值变化情况 (206)图表 178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207)图表 179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净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208)图表 180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变化情况 (209)图表 181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211)图表 182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211)图表 183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变化情况 (212)图表 184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213)图表 185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14)图表 186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化情况 (215)图表 187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216)图表 188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217)图表 189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资产净利率变化情况 (218)图表 190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流动资产变化情况 (219)图表 191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变化情况 (220)图表 192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负债变化情况 (221)图表 193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资本保值增值率变化情况 (222)图表 194 近3年东莞市金太阳研磨有限公司产值利税率变化情况 (223)。

我国模具发展史

我国模具发展史

我国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就在世界领先.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在走过了温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多亿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字.下同.)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一.冲压模具市场情况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度.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竟争激烈.现将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情况简介如下: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材料.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总产出约为220亿元.其中出口0.75亿美元.约合6.2亿元.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共进口冲压模具5.61亿美联社元.约合46.6亿元.从上述数字可以得出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总规模约为266.6亿元.其中国内市场需求为260.4亿元.总供应约为213.8亿元.市场满足率为82%.在上述供求总体情况中.有几个具体情况必须说明: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中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市场满足率低于冲压模具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低格低许多.具有一定的竟争力.因此其在国际市场前景看好.2005年冲压模具出口达到1.4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94.7%就可说明这一点,三是近年来港资.台资.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中大量的自产自用的冲压模具无确切的统计资料.因此未能计入上述数字之中.二.冲压模具水平状况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内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1-2μm.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1.5μm的精冲模.大尺寸(φ≥300mm)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1. 模具CAD/CAM技术状况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由原华中工学院和武汉733厂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神模CAD/CAM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由华中工学院和北京模具厂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个冲裁模CAD/CAM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冷冲模CAD/CAM系统也于同年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技术.国家科委863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应用示范工厂.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的汽车车身与覆盖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于1996年初通过鉴定.在此期间.一汽和成飞汽车模具中心引进了工作站和CAD/CAM软件系统.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进了板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CAE软件并开始用于生产.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具企业基本都有了CAD/CAM技术.其中部分骨干重点企业还具备各CAE能力.模具CAD/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八五".九五[期间.已有一大批模具企业推广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技术.数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并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Pro/En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S.英国DEL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及space-E. 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 还引进了AutoCAD CATIA 等软件及法国Marta-Daravision公司用于汽车及覆盖件模具的Euclid-IS等专用软件.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CAD/CAM技术/DL图的设计和模具结构图的设计均已实现二维CAD.多数企业已经向三维过渡.总图生产逐步代替零件图生产.且模具的参数化设计也开始走向少数模具厂家技术开发的领域.在冲压成型CAE软件方面.除了引进的软件外.华中科技术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已研发了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已在生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快速原型(RP)传统的快速经济模具相结合.快速制造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解决了原来低熔点合金模具靠样件浇铸模具.模具精度低.制件精度低.样样制作难等问题.实现了以三维CAD模型作为制模依据的快速模具制造.它标志着RPM应用于汽车身大型覆盖件试制模具已取得了成功. 围绕着汽车车身试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快速制造.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的无模多点成型及激光冲击和电磁成型等技术.它们都表现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2.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状况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我国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虚拟技术等许多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已在很多模具企业得到应用.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一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和完美.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性能的五轴高速铣床和三轴的高速铣床的应用已越来越多.NC.DNC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可以进行倾角加工超精加工.这些都提高了模具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质量.缩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模具表面强化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工艺成熟.无污染.成本适中的离子渗氮技术越来越被认可.碳化物被覆处理(TD处理)及许多镀(涂)层技术在冲压模具上的应用日益增多.真空处理技术.实型铸造技术.刃口堆焊技术等日趋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模具的发展历程

模具的发展历程

模具技术的发展历程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百业之母”,是永不衰亡的行业,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及产品开发能力。

我国模具工业解放后从无到有,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有了较大的提高,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目前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对模具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国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手工作坊制造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和现代化生产阶段。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模具CAD/CAE/CAM技术和数控加工机床已普遍采用,模具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虽然我国模具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与工业较为先进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纵观我国的模具工业,既有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又存在模具品种少、精度低、结构欠合理、寿命短等一系列的不足,无法满足整个工业迅速发展的迫切要求。

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模具设计的分类模具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金属材料制件成形模具,如冲压模具、锻造模具、压铸模具、挤压模具、拉丝模具、粉末冶金模具等;非金属材料制件成形模具,如塑料注射,橡胶制件、玻璃制件和陶瓷制件成形模具等。

模具的具体分类方法很多,如按模具结构形式分,冲压模具可分为简单模、连续模和复合模;注塑模具可分为单分型面和双分型面注塑模具等;按工艺性质分,冲压模具可分为冲孔模、落料模、拉深模、弯曲模;注塑模具可分为压塑模、传递模、注射模等。

除部分板料冲压以外,上述各种模具都属于型腔模,因为它们一般都是依靠三维模具型腔使材料成形的。

模具设计内容模具设计是随工业产品零件的形状、尺寸与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以及成型工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每副模具都必须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因此模具设计常分为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设计、零件图设计四个阶段。

中国的模具发展历程

中国的模具发展历程

中国的模具发展历程中国的模具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模具业作为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开始起步。

起初,中国的模具生产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模具行业逐渐迈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逐渐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模具生产技术和设备,并大力发展本土模具制造业。

这一时期,中国模具行业实现了规模和技术的快速提升,开始向世界一流的模具制造国家迈进。

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模具行业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浪潮。

中国模具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研发、创新设计以及高端技术的引进和消化,推动了中国模具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

此外,中国模具行业还逐渐向细分领域发展,形成了汽车模具、电子模具、家电模具等多个专业领域。

近年来,中国的模具行业不断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中国的模具不仅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了很大份额,还开始逐步打开国际市场。

中国模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渐提高,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区域所认可和接受。

中国模具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多次出台了扶持政策,鼓励模具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外企业的合作。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模具企业的创新成果和技术优势。

政府的政策支持不仅为中国模具行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进一步推动了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当前,中国的模具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的模具行业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中国模具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模具的智能化制造和数字化管理正在成为中国模具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总的来说,中国的模具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通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模具行业已经从追赶国外先进水平转变为自主研发和创新的主导地位,并逐步崛起为全球模具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涂附磨具

涂附磨具

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的特点及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砂带所具有的特性及国内外发展情况。

因超硬材料砂带具有高效、精密、节能、节材、环保的特点。

加之我国既是超硬材料大国,又是机械制造大国,具有开发和应用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的优势,目前我国超硬材料砂带已研制成功并量产,为开展难加工材料和复杂型面的磨削试验和加工创造了条件,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金刚石、CBN砂带、砂带磨削、高效、节能、环保。

1、引言高效、精密、节能、节材、环保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

超硬材料(金刚石与立方氮化硼)工具,包括超硬材料砂带,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将超硬材料应用于涂附磨具,在我国还刚刚开始,笔者有幸成为它的开拓者之一,采用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作磨料成功生产出砂带、砂盘和砂套、页轮、磨盘等,并开始规模生产及应用。

本文就大力发展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谈点粗浅的看法。

金刚石、立方氮化硼(CBN)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硬度最高的两种材料(详见表1. 各种物质的莫氏硬度表)。

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性好、导热率高等,是普通磨料(刚玉和碳化硅)无法比拟的。

用超硬磨料加工硬脆和硬韧性难加工工件时,其消耗量极小,而且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其锋利度和磨具外形,不仅可以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符合国家在制造业中所推行的节能、节材、环保、低碳等发展战略。

西方发达国家从解决难加工材料的磨加工、提高磨削效率和对人体健康和环保的目的出发,已兴起使用超硬材料制造涂附磨具。

目前美国、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家均有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而且形成系列超硬材料涂附磨具产品。

2、超硬材料砂带的现状超硬材料涂附磨具是指用粘结剂把超硬材料(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粒粘附在柔性可挠曲基材上的磨具。

随着我国冶金工业和现代机械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高端装备制造对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要求越来越高,涂附磨具亦向高效率、长寿命和超精密的方向发展。

模具发展史

模具发展史

细说模具发展史一、概述工、模具材料是工模具加工业的基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审美观,价值观也不断提高,从而对各类工、模具产品,无论是内在质量还是外表美观等方面均要求日益精臻,困此势必对工模具材料在数量上、系列上和质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的模具材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直到现在,无论是从钢种还是从规格、标准化、系列化等方面,都是伴随着模具制造发展而发展的。

二、五十?七十年代(空白阶段)在这三十年中,由于我国推行计划经济的模式和产业结构上依照前苏联的生产方式,模具制造纯属依附于企业的一个配件加工车间。

再则由于工业发展的缓慢和经济封闭,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很低的消费水平等诸多因素,抑制了模具制造的产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

由此而带来了模具制造业对其所采用的材料要求不高甚至没有要求,供需关系处于有什么用什么的不合理的混乱状态。

三、八十年代(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模具制造业的发展。

模具制造业已走出企业禁锢的状态,十年中,我国的仿制国外新钢种的同时,还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各钢厂的配合下,自行研制开发了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具新钢种。

不仅改善了加工性能,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仿制D2钢代替Cr12MoV制造冲压模,用P20钢代替45号钢制造塑料模型芯、型腔,使模具的光洁度和寿命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用H13钢代替国外已淘汰的3CW8V制造锻模和压铸模。

四、九十年代(竞争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我国已成为模具和模具材料的生产大国。

据1997年统计,我国年耗模具材料13万吨,其中普钢4.5吨。

这说明模具这个特殊的产品在近十年中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备件逐步发展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并日益被模具制造商在其质量和品牌上得到重视。

而作为一个工业日趋发展,产品交替更新节奏很快的国家,其对模具的发展也更进一步地被产品生产商重视。

模具发展历史PPT(共51页)

模具发展历史PPT(共51页)
节省成本! 缩短交货期! 增加在市场中的影响!
薄转塔1/2”-插入式
“A”小于12.7MM 弹簧与导套一体
化设计 退料板可更换 冲头装拆方便 刃磨量6MM
广州市启泰模具公司 技术交流会
50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 。不是 成功来 得慢, 而是你 努力的 不够多 。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 来的人 一个惊 喜,也 给自己 一个好 的交代 。
厚转塔90系列:B工位
厚板冲压:A工位重载模具
2.5MM以上不锈钢 3.5MM以上冷轧板 满足卸料要求
厚板冲压:B工位重载模具
2.5MM以上不锈钢 3.5MM以上冷轧板 满足卸料要求
多子模模具
D工位成型模具
KETEC 附件
模具转换套:A-B;B-C
通过转换套可以在大 的工位上使用小尺寸 的模具
1963年,美国 STRIPPIT公司开 始生产数控转塔冲 床
首先推出弹簧退料 的模具系统
上模组件高度约 140毫米,习惯上 称为短模具,或薄 转塔模具…
薄转塔11/4” S-90系列
一种改进的 结构
性能更好 性价比更合

薄转塔5/8”插入式
“A”尺 寸小于 15.8M M
薄转塔31/2”模具
Mild Steel
No Built Up Edge
我们的目标:
我们期望成为您长期的合作伙伴! 帮助您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提供新的思路,使您:
节省成本! 缩短交货期! 增加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Thank You!
KETEC 需要了解您的需求
我们是您长期的合作伙伴! 帮助您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提供新的思路,使您:

我国模具发展史

我国模具发展史

我国模具发展史中国模具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模具生产与消费大国。

本文将为你介绍我国模具发展的历史。

我国模具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发展的需求,模具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和装备开始兴起。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模具产业的发展,并在国家政策中对其给予了大力支持。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开始从苏联引进模具生产技术,建立了一批模具生产厂家。

在此期间,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的模具产业发展相对较慢,主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模具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国家的支持下,国内企业开始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模具设备和技术,提升了我国模具产业的水平。

同时,我国政府还鼓励和支持模具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了模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模具产业发展迅速,模具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模具的需求越来越大,模具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与此同时,模具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的模具生产技术已逐渐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进入90年代,我国模具产业进一步扩大,模具产品种类也逐渐丰富。

很多模具企业开始向高端领域发展,开展了精密模具、复合材料模具等方面的研发和生产。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崛起,模具产业也逐渐跻身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21世纪初,我国模具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加剧,模具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了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对模具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模具产业的发展。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模具消费国和第一大生产国。

我国模具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

我国模具企业在汽车、电子、家电、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很多关键技术突破,不仅为国内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实现了模具产品的出口。

《涂附磨具企业发展史》编写大纲

《涂附磨具企业发展史》编写大纲

《涂附磨具企业发展史》编写大纲(草案)一、企业概况(限2000字以内)概述本企业自成立以来的基本发展情况,相当于企业发展史的浓缩。

概况最后列出:创立时间、经营范围、主业范围、现任最高负责人(董事长、总经理)、注册地址、生产工厂地址、电话、传真、网址、电子信箱等基本信息。

综合性企业在描述企业基本情况后,应着重描述本企业在涂附磨具产业方面的基本发展情况。

集团性企业应提供各关联、分支企业之间的关系图谱。

二、企业发展史(核心部分,不限字数)本部分是核心部分,主要以时间为纵向坐标,描述本企业在涂附磨具产业发展的过程,对标志性事件和代表性人物,特别是对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和里程碑作用的事件、人物,都要详细描述,以生动地再现我国涂附磨具人的精神风貌、创业精神及振兴民族工业的不懈追求。

分析企业发展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发展的展望。

本部分字数不限,应详尽描述,时间、事件、地点、人物必须准确无误,杜绝神化或戏说。

三、附录(主要以表格形式展示)1、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股权结构、主要股东单位)的演变过程;示例1:示例2:2、企业名称的的演变过程;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演变、调整过程;3、企业产业结构、产品品种的发展变化过程;4、企业科研课题、新产品、专利一览表;主要罗列本企业获得市级及其以上政府部门立项、鉴定验收和授权的科研课题、新产品/新技术、专利(按年排列)。

5、企业和员工获得的各种奖励、荣誉一览表主要罗列企业和企业员工获得的市级及其以上政府部门、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行业协会)颁发、授予的各种奖励、嘉奖、荣誉称号等。

(按年排列)6、企业负责或参与制订的(企业外部的)各类标准/规范、计量规程;7、企业取得的各种认定、认证资格/证书主要列举企业取得有关部门/机构认定、认证资格的:驰名/著名商标、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实验室认可证书等。

中国涂附磨具发展史第一篇

中国涂附磨具发展史第一篇

中国涂附磨具发展史第一篇萌芽——中国涂附磨具的诞生(1936—1957)目录第一章涂附磨具的诞生与发展一、国外早期涂附磨具二、20世纪中叶国外涂附磨具的发展三、二战后国外涂附磨具的技术进步(一)原材料的进步(二)生产工艺的改进第二章中国涂附磨具的诞生一、上海地区涂附磨具的萌芽二、沈阳地区涂附磨具的萌芽三、天津等地区涂附磨具的萌芽第三章建国初期中国涂附磨具一、新中国磨料磨具的规划与建设(一)苏家屯砂轮厂的接管与发展(二)张店砂轮厂的改扩建(三)郑州砂轮厂的规划建设二、涂附磨具民族工业的恢复与发展(一)上海磨料磨具工业的恢复与发展(二)天津市砂布砂纸生产合作社的建立(三)济南市砂布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四)武汉市江汉铁砂布厂的成立与发展(五)其他地区磨料磨具的发展三、建国初期中国涂附磨具的成就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法国、美国等陆续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工业革命。

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不仅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与人类进步。

1840年之后的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的洋务运动,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936年页状砂纸在上海诞生,标志着中国涂附磨具开启了发展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有计划的建设,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砂布砂纸的小作坊逐渐合并,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在国家的统一指导下,中国涂附磨具步入良性发展。

第一章涂附磨具的诞生与发展涂附磨具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20年代的南宋时期,人们采用天然树脂将磨碎的贝壳粘在羊皮上,制成能够打磨器物的研磨工具。

宋朝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朝廷的主要财政来源,已有农村转向城市手工业、商业与服务业,北宋末年工商税已经占到全部税收的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涂附磨具发展史》编写大纲(草案)《中国涂附磨具发展史》总的写作架构由七大部分构成。

前言概括涂附磨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当前的发展状况。

发展史(第一到五章)拟分为五个阶段(五章)叙写涂附磨具行业的发展过程。

一个工业门类的兴起、发展和兴盛离不开一个国家乃全球经济发展的宏观需求,我们将按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形态,每个阶段结合国家的经济形势,结合国外涂附磨具的发展情况,概述我国涂附磨具行业在当时的发展状况和特点;集中展现我国涂附磨具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件、科技成就和代表企业,描述对国内涂附磨具发生突变和转折的历史节点,生动地再现我国涂附磨人的精神风貌、创业精神及振兴民族工业的不懈追求。

发展启示(第六章)经过分析比较,找出行业发展的规律;分析行业的贡献: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展望(第七章)明确发展方向,展望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前景。

专论(第八章)以行业发展的几个重点要素为横向坐标,集中揭示我国涂附磨具行业发展过程中相关专项事业的发展背景、特点和演变、进化情况,使行业内从事这些专项事务的现有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了解历史过程,找准当前工作接口,并启迪后人更好推进。

*本部分与发展史部分可能有部分重复,到底如何分配和界定,待具体编写时再定夺。

典型企业(第九章)主要记载各代表性企业的成长发展历史;(主要以经营规模大小设定进入门槛线,通用产品门槛要高,特殊产品门槛降低,而且应保证最早生产专、特、精产品的企业能够入围)。

附录主要附有涂附磨具行业大事记、各种生产经营统计数据、重要奖励项目、荣誉称号及技术专利等。

前言一、论述涂附磨具行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简述涂附磨具的概念、名词来历、起源以及对社会劳动与人类进化过程的意义;涂附磨具在现代工业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及贡献。

二、概论中国涂附磨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规模、技术水平、装备水平、涵盖的应用领域以及在世界同行业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客观总结评价我国涂附磨具的现状;涂附磨具的发展趋势。

各级领导视察、关怀的内容也写入本部分。

三、编写本发展史的意义。

唤起我国涂附磨具行业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等对我国涂附磨具产业发展历程的记忆,使大家了解我国涂附磨具行业前辈们的艰苦创业精神,激励涂附磨具行业人的斗志和工作激情、不满足目前我国涂附磨具产业仅为世界大国的地位,奋发图强,勇于创新,促进我国涂附磨具产业由大变强的进程,使我国涂附磨具工业早日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实现我国涂附磨具工业的伟大复兴。

第一章中国涂附磨具工业的萌芽时间大约为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

一、简述同时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涂附磨具工业的发展情况;二、中国涂附磨具工业诞生阶段综述;三、上海砂布砂纸民族工业诞生的艰难历程;四、天津砂布砂纸民族工业诞生的艰难历程;五、其他地区砂布砂纸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六、解放前夕中国涂附磨具工业统计及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第二章解放初期中国涂附磨具工业的新生时间大约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一、简述同时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涂附磨具工业的发展情况;二、解放后中国涂附磨具工业奠基阶段综述;通过一系列事件说明和叙述我国涂附磨具工业解放后的发展情况。

这一时期是我国涂附磨具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时期,是我国涂附磨具工业的奠基时期,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涂附磨具生产网。

三、民族资本砂布砂纸工业的发展;包括:上海磨料磨具工业的重组、天津砂布砂纸厂成立、武汉、济南、北京、沈阳等地砂布厂的建立。

四、国有涂附磨具产业的诞生和规划;包括:沈阳苏家屯砂轮厂的砂布砂纸、一机部二局成立,磨料磨具工业划归二局领导、派出有关人员到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培训等。

五、郑州磨料磨具基地的建设;包括:二砂、三磨所、六院、机专的诞生。

六、本期中国涂附磨具工业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第三章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涂附磨具工业的发展时间大约为1958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一、简述同时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涂附磨具工业的发展情况;二、计划经济阶段中国涂附磨具工业的发展综述;通过一系列事件说明和叙述我国涂附磨具工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直至改革开放前的发展情况。

这一时期是我国涂附磨具工业从小到大的发展时期,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涂附磨具生产网,为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时期应包括“大跃进”、文革对我们行业带来的影响。

)三、全国涂附磨具生产网的建立;分别叙述上砂、二砂、天津、武汉、北京、沈阳、济南等砂布砂纸制造企业的发展情况。

四、本期中国涂附磨具的技术进步情况;包括以下重大事件:二砂从民主德国引进涂附磨具悬挂生产线;干磨砂布一条龙联动线诞生并普及全国;水砂纸生产实现悬挂干燥和机械化生产;第一台静电植砂机诞生;无头砂带诞生;行业砂布砂纸第一次质量评比;第一台砂布砂纸磨削试验机诞生;各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1977年行业经验交流会;1978年机械工业组团出访国外等。

五、本期中国涂附磨具的行业管理;包括:行业归口管理情况;三磨所开展涂附磨具科学研究,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情况;标委会成立前的标准化工作情况;第一个行业标准的诞生;行业的质量、计量管理工作情况;行业的情报信息工作情况;行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养情况;计划经济时期职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计划经济时期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包括砂布砂纸援助阿尔巴尼亚、砂布砂纸开始大量出口等。

六、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涂附磨具工业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第四章改革开放后中国涂附磨具工业的发展时间大约是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

一、简述同时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涂附磨具工业的发展情况;二、市场经济阶段中国涂附磨具工业的发展综述;这一时期是我国涂附磨具工业从手工使用的砂布砂纸向机械化使用的现代涂附磨具发展转型的时期,是我国涂附磨具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本期中国涂附磨具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四、本期中国涂附磨具工业技术进步情况;包括以下重大事件:二砂、上砂引进高档涂附磨具生产线;济南砂布厂、天津砂布砂纸厂、广东利丰砂纸厂、武汉砂布厂、北京东升砂布厂先后引进国外装备和和技术;原布处理、静电植砂、柔曲、砂带转换等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开始应用;全树脂产品迅速取代动物胶砂布;涂附磨具用水溶性酚醛树脂诞生并大量应用;涂附磨具专用棉布研制和生产;钢纸砂盘、砂页轮、砂页盘、砂套等新产品诞生;砂带磨削等机械化应用开始普及;青岛木工机械厂、苏州林业机械厂引进国外砂光机技术;P磨料应用等。

五、本期中国涂附磨具的行业管理;涂附磨具协会成立及开展的活动;抛光技术研究会的成立及活动;涂附磨具标准化委员会成立和制定标准情况;六、新时期的行业人才培养:包括:企业职工培训;专业学校教育;磨料磨具职工大学;技工学校等情况;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情况等。

七、本期中国涂附磨具工业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第五章新世纪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的高速发展时间是新世纪初的十一年。

一、简述同时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涂附磨具工业的发展情况;二、新世纪中国涂附磨具工业的发展综述;随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涂附磨具工业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发展的特点是国有企业收缩,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玉立、三菱、锋芒、小太阳等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开始登上我国涂附磨具的大舞台,外国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过去的涂附磨具行业老大:上海砂轮厂、天津砂布砂纸厂、武汉砂布厂等都宣告破产。

基本完成了我国涂附磨具工业由小变大的过程,涂附磨具总产量达到世界第一。

三、新世纪中国涂附磨具企业发展情况;新世纪中国涂附磨具企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产业的主要力量,玉立、锋芒、小太阳等诞生并迅速发展壮大;公有经济改制重组:白鸽、三菱、济南博世改制并发展、四砂、远东涉足涂附磨具、上砂、武汉、天津等破产;外资进入中国,独资、合资企业发展:韩国高丽、圣戈班、日本理研、3M等外资企业投资国内;进出口剧增等。

四、新世纪涂附磨具技术进步情况;包括以下重大事件:多条引进生产线投产;原布处理设备、涂附磨具生产线装备、砂带转换设备、砂页盘自动生产线实现国产化;混纺布、聚酯布等新基材不断涌现;煅烧磨料、涂层磨料、半脆刚玉、复合磨料等新磨料不断涌现;新型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新粘结剂不断涌现;应用从一般性打磨到精密磨削、复杂型面磨削、重负荷磨削的发展,市场的开拓等;各种新产品开始进入汽车、飞机、电路板等国家重要和新型行业等。

五、新世纪的行业管理情况;新世纪的协会工作;信息传媒工作,协会会刊、网站的建设与发展;行业技术信息资料的出版情况;市场经济时期职工队伍的建设:用工制度的演变和企业文化等;新世纪与国外同行交流增加等。

六、新世纪中国涂附磨具工业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第六章中国涂附磨具行业发展的启示分析比较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的发展情况,找出行业发展的规律;分析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带动系数(上游行业),推动系数(下游行业);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的展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战略转变和工作重心转移;依托重点工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若干技术实现突破;节能降耗,环保治理,步入低碳绿色轨道;形成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迈向涂附磨具世界强国行列。

第八章专论一、产品品种篇列表介绍各产品品种、开发企业、开发时间,目前生产企业名称。

分别叙述各品种,尤其是新产品包括:环形无头砂带、接头砂带、砂盘、页轮、页盘、无纺布等的开发过程和水平。

二、科学技术篇列表介绍涂附磨具生产各工序工艺和装备的发展:包括:原布处理、涂胶、植砂、干燥、制造后处理、转换、砂带接头、钢纸砂盘制造、砂页轮制造、砂页盘制造、砂套制造、检测等。

分别论述各种新工艺和装备诞生的过程和水平,包括:砂布一条龙生产、水砂纸悬挂干燥、静电植砂技术、原布处理技术、柔曲、砂带制造等。

列表介绍涂附磨具工艺技术和装备引进情况。

三、标准、计量和质量管理篇本行业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管理的特点及其相关组织的活动。

标委会成立前的标准化工作。

标委会成立及发展。

现行有效标准一览(列表)。

四、行业管理和行业活动篇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管理特点及其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计划经济时期的行业管理:企业主管部门实施全方位垂直化纵向管理;行业归口研究所——郑州三磨所参与协助;市场经济时期——尤其是1998年以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股权管理为主要纽带,绝大多数企业只有所有部门(即主要股东单位或实际控制权单位),而不再有主管部门(即使有,一般也是挂靠性质),行业管理特点整体上是横向管理——企业自主管理、行业协会自律,辅之以各政府部门按职责权限分级分层和属地化原则实施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和日常监督性检查。

列表介绍行业协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

五、情报信息传播篇情报信息的收集及传播管理;网站的建立和发展;行业技术书籍、信息资料的出版列表介绍行业出版的书籍、信息资料和刊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