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一般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腹股沟斜疝护理问题

腹股沟斜疝护理问题

腹股沟斜疝护理问题腹股沟斜疝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疝类型之一,其主要表现症状是局部肿块、疼痛等,腹股沟斜疝需要患者及时进行医学治疗,否则严重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腹股沟斜疝手术是这类疾病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病情。

但临床治疗中,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较大,容易导致患肢对手术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治疗。

并且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也很容易影响手术结果以及手术效果。

因此,科学地护理对于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和恢复而言尤其重要。

所以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护理问题。

1.什么是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或占腹股沟疝的95%。

腹股沟斜疝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且右侧比左侧多见。

腹股沟斜疝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

临床表现常常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呈“梨形”状态,肿块质地有硬又软,肿块伴随明显疼痛,并且容易引发急性炎症。

腹股沟斜疝常常采用手术方案治疗,因此,护理需要注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

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腹股沟斜疝应该严格进行术前护理,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斜疝较大者还应该减少活动,多卧床静养。

做好严格的术前检查,消除腹内压增高因素,例如便秘、慢性咽炎等。

老年患者还应该注意自身过往病史,如糖尿病,注意心、肝、脾胃、肺、肾等脏器功能是否正常。

在腹股沟斜疝手术之前,需要小心注意手术部位皮肤护理,不可有伤口,以免发生感染。

手术前一天需要确保排清体内宿便,防止术后出现便秘、腹胀等症状,术前排净尿液,禁食。

做好术前紧急准备,备血、补液、做好肠胃减压。

• 饮食调整腹股沟斜疝手术前需要严格注意饮食,尽量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受凉。

在术前一周,饮食注意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玉米、香蕉等粗纤维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平日饮食尽量选择以蒸煮炖为主,少量使用食用油、少盐,切忌食用油炸、高糖高盐食品。

15-3 腹外疝

15-3 腹外疝

2.后天性腹壁肌 功能丧失和缺损
• 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 腹壁神经损伤、年老、久病或肥胖所致 肌萎缩等。
腹内压力增高
腹外疝发病原因中最重要的是
A、腹壁薄弱
B、慢性便秘
C、慢性咳嗽
A
D、排尿困难
E、腹水
疝环
疝囊
腹外疝
疝外被盖
疝内容物
腹外疝最常见的内容物是
A、大网膜
B、小肠
C、结肠
A
C、股疝
D、睾丸鞘膜积液
E、精索静脉曲张
男性,62岁,右腹股沟可复性肿块10年。病人有长 期便秘史和吸烟史。肿块在站立时明显,平卧时消失, 肿块有时可进入阴囊,可回纳。体检发现右腹股沟区 肿块,约10×8cm大小,质软,可回纳,外环口容两 指,压迫内环口后,肿块不再出现。透光试验阴性。
D 2.护理评估时必须询问以下有关内容,除了
该病人被送入急诊室,如果你是责任 护士,请问:
1.首先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2.该病人目前存在哪些主要护理问题? 3.请针对护理问题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
谢谢!
E、还纳疝内容物,压迫深环后疝内容物是否再突出
患儿,女性,3个月,脐部可复性肿块,在哭闹、咳 嗽时疝块脱出,安静平卧时消失,诊断为脐疝。关于 脐疝下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婴儿脐疝比成人多见
B、婴儿脐疝多为易复性疝
C、婴儿脐疝旷可自行愈合
D
D、对该患儿应积极采取手术疗法
E、多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所致
A.直疝
B.斜疝
C.股疝
C
D.局部脓肿
E.淋巴结肿大
男性,68岁,右侧腹股沟区可性复性肿块7年,肿块 有时可进入阴囊。体检:右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要求和重点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要求和重点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 咳嗽、便秘等
腹外疝
疝环:腹壁薄弱或缺损处 疝囊:囊袋状物(颈、体、底) 疝内容物:大网膜和小肠最常见 疝外被盖:筋膜、肌肉、皮肤、皮 下组织
(三) 病理分类 pathology Classification (可复程度、血供情况) 若腹内脏器成为疝囊 易复性疝 容易回纳(最常见) 壁的一部分时,称滑
动性疝
难复性疝 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不引起严重症状 (大网膜)
嵌顿性疝 疝内容物被卡住,不能还纳(静脉血流淤阻)
绞窄性疝 不能回纳,出现动脉血运障碍
三、 护理评估 Nursing assessment
健康史 腹部外伤或手术史
术前评估 身体状况(易复、难复、嵌顿)
❀ 腹股沟斜疝(inguinal hernia) 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
腹外疝(abdominal external hernia):是由腹腔内的脏 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 体表突出而形成得包块,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 一。
(一) 病因病理 Etiology and pathology
❃腹壁强度降低 先天性原因—如腹白 线发育不全等 后天性原因—手术切 口愈合不良、感染等
(2)无张力疝修补术: 材料:合成纤维网 最大优点:创伤小、术后无须制动、复发率低。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治疗要点及反应——手术治疗(最有效)▲
(4)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 试行手法复位
指征: –嵌顿时间在3-4h,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未发生肠袢坏死)
经腹股沟管,再穿出外环,可进入阴囊。 ❀ 腹股沟直疝(diret inguinal hernia) 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突出者

三节腹外疝病人的护

三节腹外疝病人的护

多见儿童及青状年 多见于老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
由直疝三角突出
进阴囊
可进入阴囊
不进入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
半球形,基底宽
上部呈蒂柄状
回纳疝块后压迫内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突出
手术检查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
动脉内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编辑课件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腹外疝一般应及
编辑课件
五、白线疝
编辑课件
概念:白线疝(hernia of linea alba)是指发生于腹壁正中线(白线) 处的疝,绝大多数在脐上,故也称上腹疝。下腹部两侧腹直肌靠得较 紧密,白线部腹壁强度较高,故很少发生白线疝。
治疗:疝块较小而无明显症状者,可不必治疗。症状明显者可行手术 修补。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护理诊断与医护合作性问题】
1.焦虑 与疝块影响病人日常生活有关
2.疼痛 与疝块嵌顿及手术创伤有关。
3.知识缺乏 有关。
与缺乏腹外疝康复等知识
4.潜在并发症 术后阴囊水肿、术后切 口感染及疝复发等。
编辑课件
【护理目标】
1.病人焦虑程度减轻,能积极配合医护治疗。 2.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 3.病人能知晓腹外疝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术后
称为难复性疝。其特点:
无论病人是在站立、劳动
等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
还是在平卧或用手推送
疝块等情况下,疝块均
不消失。引起的原因常
是疝内容物与疝囊壁发生
了粘连。
编辑课件
3嵌顿性疝 (incarcerated
hernia): 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 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 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 囊颈的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 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 称为嵌顿性或箝闭性疝。

疝气的护理措施

疝气的护理措施

疝气的护理措施什么是疝气?疝气是指内脏器官通过身体壁上的薄弱点或缺陷移位的情况。

它通常发生在腹股沟区域或腹部的其他部位。

疝气的常见症状包括肿块、疼痛和不适感。

治疗疝气的主要方法是手术,但手术之前和手术后的护理措施也非常重要,以保证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疝气护理措施1. 术前准备在手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 - 进行身体检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 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和尿液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生化指标; - 确定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 - 术前禁食,通常要求患者在手术前6至8小时内禁止进食和饮水。

2. 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接受一些护理措施来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术后护理措施: -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和体温等; - 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药物; - 保持患者术后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 检查患者的小便情况,确保尿液通畅; - 鼓励患者在术后适当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 提供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饮食均衡;- 定期复诊,以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

3. 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护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疝气的复发。

以下是一些饮食护理的建议: - 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和豆类; - 避免痰饮食,如碳酸饮料、咖啡和酒精等; - 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水,以防止腹压增加; - 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4. 预防并发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疝气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 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出血、感染和延迟愈合等情况; -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 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尽早开始适量的活动; - 避免重物提拿和剧烈运动,以免伤口重新打开; - 避免便秘和用力排便,以减少腹压;- 定期复诊,及时处理并发症。

腹股沟疝的护理

腹股沟疝的护理

腹股沟疝的护理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

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

发病率以腹股沟斜疝占绝大多数。

[临床表现]1、腹股沟疝的症状与疝囊大小、病程长短、内容物性质均有关系。

患者在久站、咳嗽或用力时腹股沟区有块壮物突出,平卧后能回纳,当肿块突出时患者下腹坠胀或略有隐痛,回纳后症状即消失。

2、如有嵌顿性疝时腹股沟部有块状物突出而不能还纳,下腹部疼痛进行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

如腹痛明显,肿块表面发红、热感、腹胀。

下腹有压痛,甚至出现肠型,伴精神萎靡、脱水、发热,提示嵌顿的脏器已坏死。

[术前护理]1、术前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腹股沟疝的病因及诱发因素,充分说明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交待术前2周禁止吸烟,有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及时治疗控制;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

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常规术前准备(1)皮肤准备:手术切口距会阴部较近,容易污染。

手术当天为患者剃除手术区皮肤的毛发和污垢,特别要注意老年患者脐孔内的污物,需彻底清除干净,避免术后切口感染;(2)抗生素皮试:术中及术后患者需要应用抗生素消炎,故在手术前充分做好皮试准备;(3)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练习并根据不同情况患者提前采取对应措施。

[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术毕回病房后给予平卧位,膝下垫枕,使髋关节屈曲,阴囊抬高,常规置沙袋压迫伤口6-8h;(2)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3)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敷料外观是否干燥,有无渗血,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4)术后6 h可以下床活动。

2周后可参加体力劳动,但时间应控制在30 min内。

2、饮食的护理手术后6 h鼓励患者进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第2天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嘱多进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

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普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全身营养状况。

2.胃肠道病症:呕心、呕吐、腹泻、便秘、腹胀及便血等3.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4.生命体征T、P、R、BP。

5.各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

6.伤口敷料情况。

7.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肛门是否排气。

8.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术前护理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术后护理按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急性阑尾炎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按普外科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2.腹痛的性质与程度,有无肌紧张与反跳痛。

3.胃肠道病症: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

4.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变化。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按普外科护理常规术前护理。

2.收集病人关于疼痛的主观、客观资料。

3.监测T、P、BP,每小时一次或遵医嘱。

4.减轻疼痛,病人可取右膝屈曲被动体位。

诊断未明确之前,原那么上不得随意给予止痛剂。

术后护理1.按普外科护理常规术后护理。

2.手术后6—8小时血压平稳后给半卧位,阑尾穿孔腹膜炎患者尤应如此。

3. 病人肛门排气后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6天后可进普食(遵医嘱)。

4.术后第二天,催促病人下床活动,预防术后肠粘连。

安康教育1.按普外科护理常规病人指导。

2.阑尾周围脓肿急性炎症控制后,休息3个月后来院复诊。

三、腹部疝气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按普外科护理常规观察要点。

2.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质地、随体位变化的情况,有无增大、压痛、是否可回纳入腹腔。

3.阴囊有无水肿。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按普外科护理常规术前护理。

2.消除或控制引起腹内压增高的诱因,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

3.如出现狭窄性或嵌顿性疝病症与体征时,及时与医生联系。

术后护理1.按普外科护理常规术后护理。

2.术后当日取屈膝仰卧位,术后第二天可改半卧位。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第二天可下床活动,双侧疝气卧床时间延长(遵医嘱)。

3.切口砂袋压迫10—24小时。

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4.保持大小便通畅。

腹外疝护理常规

腹外疝护理常规

腹外疝护理常规一、概述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组织器官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包块。

【临床表现】临床类型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

易复性疝在腹股沟区突出,偶有胀痛,开始时只在站立、行走、劳动或咳嗽时出现,平卧后肿块可自行回纳或消失。

如果疝块突然增大,胀痛触痛明显,肿块不能回纳,提示有嵌顿,当发展为绞窄性疝时,全身症状加重,可有毒血症的表现。

【治疗要点】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二、术前护理1、消除腹内压增高因素:如咳嗽、排尿困难、便秘,应戒烟、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按规定范围备皮,防止术后切口感染。

腹股沟与会阴部皮肤皱褶多,应剔除阴毛。

不能损伤皮肤。

3、绞窄性、嵌顿性疝或合并肠梗阻病人入院后给予积极术前准备。

4、其它同外科围手术期的术前护理。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疼痛与手术创伤、耐受力下降有关。

2、潜在并发症:术后疝复发、局部血肿,肠管坏死、出血。

(二)护理措施1、同外科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

阴囊松弛、位置低,渗血易积聚于此。

为了避免阴囊内积血和促进淋巴回流,可用丁字带或小枕托高阴囊。

切口置lkg砂袋压迫或置负压管引流,防止出血及水肿形成。

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治疗肠管坏死、梗阻、穿孔等并发症。

3、体位平卧,胭窝垫一软枕,髋关节微屈。

减轻伤口张力,利于伤口愈合,减轻疼痛。

4、活动与休息术后3~5天坐起。

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预防腹内压增高。

术后注意保暖、继续保持大便通畅。

咳嗽时用双手按压伤口两侧,并及时应用药物治疗。

5、健康教育(1)适当活动,3个月内避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

(2)继续预防增加腹内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外疝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术前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活动与休息:疝块较大者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下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
疝环口,防止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3、消除诱因:若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诱因,应做先期处理,吸烟者术前1-2
周戒烟,以防术后咳嗽,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观察腹部体征:若病人腹痛,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用手推
送不能回纳腹腔,应警惕发生嵌顿性疝的可能,立即告知医生,紧急处理。

5、术前准备:嵌顿性及绞窄性疝需行紧急手术,应做好术前准备,如有脱水和
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应迅速补液予以纠正。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术后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体位与活动:传统疝修补术后当天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屈曲,
以减轻腹壁张力和切口疼痛,第2天可改为半卧位,术后3-5天可离床活动;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平卧24小时,可早期下床活动。

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3、饮食护理: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饮食,次日可进软食,逐
渐过渡至普食。

4、并发症观察及预防
(1)阴囊水肿:可用“丁”字带托高阴囊,并用0.5-1kg沙袋压迫手术部位24小时,防止局部发生血肿,注意观察阴囊肿胀情况。

(2)切口感染: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

术后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

观察体温和脉搏变化,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情况,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5、健康指导
(1)预防感冒: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

(2)饮食指导:多吃粗纤维饮食,防止便秘,必要时使用缓泻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内压。

(3)活动与休息: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