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八单元动量物理知识结构图(共9张PPT)

高中物理第八单元动量物理知识结构图(共9张PPT)
返回(fǎnhuí)
第六页,共9页。
返回(fǎnhuí)
第七页,共9页。
返回(fǎnhuí)
解型方法(fāngfǎ):人船模 型
解型方法(fāngfǎ):一维动量首 恒
第八页,共9页。
返回(fǎnhuí)上单元(dānyuán)动量物理知识结构图课件PPT课件
第一页,共9页。
(优质)高中物理第八 (dì bā)单元【动量】物 理知识结构图课件PPT 课件
第二页,共9页。
第三页,共9页。
返回(fǎnhuí)
第四页,共9页。
返回(fǎnhuí)
方法(fāngfǎ)
第五页,共9页。
返回(fǎnhuí)上一层 返回(fǎnhuí)上一层 返回(fǎnhuí)上一层 返回(fǎnhuí)上一层 返回(fǎnhuí)上一层 返回(fǎnhuí)上一层 解型方法(fāngfǎ):一维动量首恒 返回(fǎnhuí)上一层 主页面(yè miàn) 返回(fǎnhuí)上一层 主页面(yè miàn) 返回(fǎnhuí)上一层 解型方法(fāngfǎ):一维动量首恒 解型方法(fāngfǎ):一维动量首恒 返回(fǎnhuí)上一层 解型方法(fāngfǎ):一维动量首恒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归纳大全高中物理知识结构概述。

物理知识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力、电、光、热和原子物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

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只要物体的核心是通过正交力分解或合成的,就可以通过仔细的静力分析来解决。

一般来说,三种力量的平衡使用合成。

在绘制了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后,选择一半的四边形-三角形,并进行求解三角形的数学工作。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

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

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复杂的部分是动力学部分,但只要我们理解动力学的三个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的变化以及功与能量的变化,并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许多问题就可以更快地解决。

一般来说,在某一时刻,这个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解决。

对于一个过程,如果涉及时间,可以使用动量定理;如果涉及位移,可以使用函数关系;如果这个过程中的力是恒定的,也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速直线运动公式来求解。

然而,这种方法涉及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物理量,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如果我们能用动量定理或机械能守恒来解它,会方便得多,因为这是两个守恒定律。

如果我们只关心流程的初始和最终状态,我们就不必解决流程的所有细节。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上述两条法律呢?只要作用在系统上的组合外力为零(这个条件可以放宽为:外力的冲量远小于内力的冲量),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个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与联系一、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第一学期所学的新编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

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定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与减速之分。

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与B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

如关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与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与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

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

(2)注意运用图象: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特别好的帮助、然而容易混淆。

新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新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高中物理包括必修1、2共7章;选修3-1、2、3、4、5共19章内容。

归纳起来,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学和磁学)、原子物理学五大学科部分。

必修1和2属于力学部分;选修3-1、3-2属于电磁学内容;选修3-4主要为光学;选修3-5主要为原子物理学,有3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守恒定律)为力学内容。

除了热学部分是初中物理(选修3-3未学)的主讲内容外,其他都在高中期间得到学习和深化。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PART I 静力学
PART II 运动力学
PART III 动力学
热学知识结构体系
热学包括:研究宏观热现象的热力学、研究微观理论的统计物理学,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
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大部分。

包括电性和磁性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二者很难清晰分割。

电磁场和电磁波
光学知识结构体系
原子物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力
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物体的平衡
.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机械能
第九章机械振动
机械波。

广东 广州初高中 中学物理 考纲 知识点 重难点 结构图

广东 广州初高中 中学物理 考纲 知识点 重难点 结构图

中学物理知识点重难点结构图(一)高中物理基本知识考点重难点分析:
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物理考试范围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用字母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二)初中物理基本知识考点重难点分析
考查学生的对相关的物理概念认知,理解,科学探究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

高中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

高中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物理学科。

2. 基础知识
2.1 力学
- 运动学
- 一维运动
- 二维运动
- 弹性碰撞
- 动力学
- 牛顿定律
- 万有引力定律
- 动量与能量守恒
2.2 热学
- 热力学基本概念
- 温度与热量
- 相变与热容
- 理想气体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都尔顿定律与气体分子模型
2.3 光学
- 光的传播规律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波动理论
- 光的干涉与衍射
- 光的偏振与散射
3. 进阶知识
3.1 电磁学
- 电荷与电场
- 静电场与电场力
- 电势与电势能
- 恒定电流与电路
- 欧姆定律与电功率
- 串、并联电路与电阻组合
3.2 波动与振动
- 机械波动
- 简谐振动
- 波动的传播与干涉
- 声光波动
- 声音的特性与传播
- 光的衍射与干涉
3.3 原子物理
- 原子结构
- 电子结构与量子数
- 原子核与放射性衰变
- 原子核与核能
- 核反应与核能转化
- 放射性应用与辐射防护
4. 应用领域
- 物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 物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物理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5.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高中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概述,涵盖了基础知识和进阶知识,并介绍了物理学在一些应用领域的实际应用。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一、液体的微观结构1.特点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又重新形成,液体由大量这种暂时形成的小区域构成,这种小区域杂乱无章地分布着.联想: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相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流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2.应用液体的微观结构可解释的现象(1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液体由大量暂时形成的杂乱无章地分布着的小区域构成,所以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2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液体中的分子密集在一起,相互作用力大,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3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分子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4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要快:流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液体分子运动产生的,分子在液体里的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得多,所以液体的扩散要比固体的扩散快.二、液体的表面张力1.液体的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缝衣针硬币浮在水面上,用热针刺破铁环上棉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收缩将棉线拉成弧形.联想:液体表面就像张紧的橡皮膜.2.表面层(1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2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大.在表面层内,分子间的距离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联想:在液体内部,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引力和斥力的数量级相等,在通常情况下可认为它们是相等的.3.表面张力(1含义:液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叫做表面张力.(2产生原因:表面张力是表面层内分子力作用的结果.表面层里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力和斥力都有所减少,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所以在表面层上划一条分界线MN时(图1,两侧的分子在分界线上相互吸引的力将大于相互排斥的力.宏观上表现为分界线两侧的表面层相互拉引,即产生了表面张力.图1(3作用效果: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草叶上的露球、小水银滴要收缩成球形.深化: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体积最小.三、浸润和不浸润1.定义浸润: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在这种固体的表面,这种现象叫做不浸润.2.决定液体浸润的因素液体能否浸润固体,取决于两者的性质,而不单纯由液体或固体单方面性质决定,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是不浸润的,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误区: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水是浸润液体”,“水银是不浸润液体”.3.浸润和不浸润的微观解释(1附着层: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薄层,其特点是:附着层中的分子同时受到固体分子和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2解释:当水银与玻璃接触时,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受玻璃分子的吸引比内部水银分子弱,结果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比水银内部稀硫,这时在附着层中就出现跟表面张力相似的收缩力,使跟玻璃接触的水银表面有缩小的趋势,因而形成不浸润现象.相反,如果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相对较强,附着层里的分子就比液体内部更密,在附着层里就出现液体分子互相排斥的力,这时跟固体接触的表面有扩展的趋势,从而形成浸润现象.总之,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深化:浸润不浸润取决于固体分子对附着层分子的力和液体分子间力的关系.4.弯月面液体浸润器壁时,附着层里分子的推斥力使附着层有沿器壁延展的趋势,在器壁附近形成凹形面.液体不浸润器壁时,附着层里分子的引力使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在器壁附近形成凸形面.如图2所示.图2深化:“浸润凹,不浸凸”.四、毛细现象1.含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2.特点(1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上升后,形成凹月面,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下降后形成凸月面.(2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毛细管内径越小,高度差越大.误区:在这里很多同学误认为只有浸润液体才会发生浸润现象.3.毛细现象的解释当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时,附着层里的推斥力使附着层沿管壁上升,这部分液体上升引起液面弯曲,呈凹形弯月面使液体表面变大,与此同时由于表面层的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管内液体也随之上升,直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伸作用与管内升高的液体的重力相等时,达到平衡,液体停止上升,稳定在一定的高度.联想:利用类似的分析,也可以解释不浸润液体的毛细管里下降的现象.五、液晶1.定义有些化合物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人们把处于这种状态的物质叫液晶.深化: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所处的状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2.液晶的特点(1分子排列:液晶分子的位置无序使它像液体,排列有序使它像晶体.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的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是从另一个方向看,液晶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辨析: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有序排列,构成空间点阵,所以表现为各向异性;液体却表现为分子排列无序性和流动性;液晶呢?分子既保持排列有序性,保持各向异性,又可以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因此也保持了流动性.(2液晶物质都具有较大的分子,分子形状通常是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平板状分子.3.液晶的物理性质(1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2液晶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液晶的光学性质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敏捷.液晶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外界条件和微小变动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因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例如温度、压力、摩擦、电磁作用、容器表面的差异等,都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如计算器的显示屏,外加电压使液晶由透明状态变为浑浊状态.4.液晶的用途液晶可以用作显示元件,液晶在生物医学、电子工业,航空工业中都有重要应用.联想:液晶可用显示元件:有一种液晶,受外加电压的影响,会由透明状态变成浑浊状态而不再透明,去掉电压,又恢复透明,当输入电信号,加上适当电压,透明的液晶变得浑浊,从而显示出设定的文字或数码.。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 速和偏转
S 4kd
磁体、电流
磁场力的性质
磁场
磁感应强度: B 磁感线分布
F IL
对直线电流的作用 安培力:F BIL 方向:左手定则
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洛伦兹力:F qvB 方向:左手定则 特点:不做功
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应 用 电流表的 工作原理
应 用 通电导线在复合 场中的平衡与加 速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 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mv Bq 2m T Bq r
带电粒子在 复合场中的 运动
应 用 质谱仪、回旋加速器
一、动量和能量




P=mv
I= f t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动 F合 t
量 =
定 mv ’ - 应 用
理 mv
动量守恒定律 Mv1+mv2=Mv1’+mv2’ 应 用 碰撞问题
打 击 问 题
缓 冲 问 题
反冲问题
功和能
功 W=Fs cosα W合=W1+W2+…+Wn
功率 P=W / t P=F v 动能 1 E K mv 2 2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
电场力性质 F 场强:E q 匀强电场:E U d
电场线 等势线分布
电场能性质 E 电势:U q 电势差:U ab U a U b E Wab q q
Q 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 k 2 E r
应用
电容器 Q 电容:C U 平行板电容: C
电压分配关系 电 路 电流分配关系 功率分配关系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 U U ' IR Ir
伏安法测电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和思维结构图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和思维结构图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
识和思维结构图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和思维结构图
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需要建立空间坐标系和时间坐标系,并选择一个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可以建立一维、二维或三维坐标系来描述直线运动、平面运动或空间运动。

在时间坐标系中,我们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或者速度时间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在位移时间图中,我们可以使用象
(x~t图)来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而在速度时间图中,我们可以使用象(v~t图)来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通过斜率可以确定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通过面积可以确定位移或者路程。

当我们需要描述质点的运动时,可以使用比值定义法,通过时间间隔∆t和位置x来确定位移∆x和路程s。

平均速度v和平均速率v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概念。

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中的斜率来确定。

针对相对运动问题,我们需要适当转换参考系,以便更好地描述物体的运动。

对于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我们可以使用极限法来确定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在速度时间图中,斜率代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而面积则代表速度变化量。

总体而言,我们需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选择合适的参考系,使用比值定义法和极限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高中物理课程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核心概念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核心概念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核心概念目标一、课程目标本节高中物理课程旨在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结构的理解,强化对核心物理概念的认识。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 学生能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知识框架,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物理核心概念,如力学、电磁学、热学等,以及这些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 学生具备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和推导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本课程结合高中物理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节教学内容围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结构和核心概念展开,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 力学:- 教材章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教学内容:物体运动状态、力的作用、能量转换与守恒等。

2. 电磁学:- 教材章节:库仑定律、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 教学内容: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等。

3. 热学:- 教材章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物态变化等;- 教学内容:热量传递、热力学过程、物质性质与相变等。

4. 实验部分:- 教学内容:设计力学、电磁学、热学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大纲将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 力学部分:2周;2. 电磁学部分:3周;3. 热学部分:2周;4. 实验部分: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共计2周。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受力特征:回复力 F=-kx=-mω2x
自 由
基本模型:①单摆(θ<10°):T 2
l g
②弹簧振子:T 2
m ,x(t) A cos(t ) ;v A cos(t ) ;a 2 x 2 A cos(t )
k
2

动 阻尼振动 定义:振幅逐渐减小的自由振动叫阻尼振动。
特征:振幅递减
滑动摩擦力 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 f=μN。N 为接触面间

的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静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
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电势差
点电荷场强 匀强电场场强 电场力的功
带电粒子在电场 中的运动 电容器
电路 (恒定电流) (选修 3-1)
电源 电阻
磁学
磁场
磁场的产生
(选修 3-1) 磁场的性质
电磁感应
产生的条件
(选修 3-2) (选修 3-4)
光学 几何光学 (选修 3-4)
手定则)
中运动
磁通量
磁通密度
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㈠
右手定则
穿过闭合电路所围面积中磁通量发生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㈡
楞次定律
变化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变压器和电能的输送
交变电流
右手定则
本影、半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真空中的光速
电磁波谱

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如力、能量、电磁学等,并理解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2. 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定律、原理及其适用条件,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分析,培养科学探究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查找、整理和表达物理知识,提升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培养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精神;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学生关注物理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有所收获,还能在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以及应用实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一章 动力学2. 动能和势能:涉及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以及能量守恒定律;- 教材章节:第二章 能量3. 电磁学:包括电荷、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和定律;-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磁学4. 热学:涵盖温度、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热学5. 光学:介绍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波动光学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光学6. 现代物理:初步介绍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现代物理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六章 现代物理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重建教案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重建教案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重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知识的层次结构和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能够通过重新梳理知识结构,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3. 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物理知识结构的分层和联系。

2. 物理概念的整体理解和应用。

3. 通过知识结构重建,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各个物理概念进行归纳和分类,建立起层次结构。

2. 如何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整体把握能力。

3. 如何引导学生将知识结构应用到解决物理问题中。

教学过程:一、引入1. 通过简单的物理问题或实例,引起学生对知识重建的兴趣和思考。

2. 提出物理知识结构重建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建立物理知识结构框架1. 分类整理各个物理概念,确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层次。

2.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内容。

三、深化理解和应用1. 针对每个大类的物理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2. 引导学生将不同领域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中。

四、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拓展物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 提供相关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五、总结复习1. 对重建的物理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和梳理,确保学生掌握了关键概念和联系。

2. 设置相关练习和测试,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巩固应用1. 联系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相互学习和合作。

教学反思:1. 在知识结构重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建立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促进持续学习和探究。

3. 如何不断完善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一、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第一学期所学的新编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

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

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

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

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

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

(2)注意运用图象: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Vt=V0+at S=V0t+
1 at2 2
Vt 2 V02 2as
V
V0 Vt 2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0,X=V0t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 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 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B=
F IL
2
单位:特(牛/安·米)或韦伯/米 矢量性: B 的方向即磁场方向, B、 F 、L 的方向关系由左手定则确 定。 磁感线 意义:①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 强弱;②磁感线的方向表示磁场 方向。
带 电 粒 子 在磁 场 中的运动 只 受 洛 仑 力, 且 安培力 F=BIL 方向:左手定则 洛仑兹力 f=BqV 方向:左手定则
9 4 12 1 4 Be 2 He 6 C 0 n
玻尔理论 1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这些 状态称为定态。 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辐射(或吸 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 hv=E 初-E 终。(各 定态的能量值叫能级。) 3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半径圆轨道绕 核运动相对应。能量不连续,故可能的电子轨道也不 连续。
粒子性,故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 里的波动性和粒子性都是微观世界中的 意义) 。
1 2 mv ,其中 W 为 2
1 2 逸出功, mv 为光电子 2
最大初动能。
物理试题 4 页(共 8 页)
第 3 页 (共 8 页)
物理试题

热学、原子物理知识结构图
分 子 动 理 论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①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 -10 -26 ②分子直径数量级 10 m,分子质量数量级 10 kg 23 -1 ③阿伏伽德罗常数 NA=6.02×10 mol 。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实验基础 ①扩散现象;②布朗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10 r0=10 m; r = r0 时,f 引=f 斥;r>r0 时,f 引>f 斥;r<r0 时,f 引<f 斥。
U E= d
匀强场中偏转侧移: y= ·
1 2
Eq ·t2 m
(V0⊥E)
电势差
电 学
UAB=UA-UB= q 电动势 ε = q
电 源
内电阻
WAB
电容器: Q C= 单位:法(库/伏) U 平行板电容 C=
W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4kd
电流形式 I=
电压形式

Rr
欧姆表
ε =U+U′
2
电 路
串、并联关系 串联 并联 I=I1=I2=… I=I1+I2+… U=U1+U2+… U=U1=U2=… R=R1+R2+…
光的折射
全反射现象: 光线从某介质 射向真空或空气时, 当入射 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C 时,折 射光线完全消失, 反射光最 强.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SinC=
பைடு நூலகம்
1 n
光的色散: 一束白光通过三棱 镜后发生色散,形成按一定次 序(红、橙、黄、绿、蓝、靛、 紫)排列的光谱。 色散现象表明: 白光是由各种 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同种媒 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对紫光折射率最大, 对红光折 射率最小。
光 的 本 性
光的粒子性
光电效应 在光的照射 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 象叫光电效应。光电效 应的特点:①入射光的 频率必须大于被照射金 属的极限频率,才可以 发生;②光电子的最大 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 增大而增大;③光电子 的发射是光照瞬间进行 的;④光电流的强度与 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有波动性,又有
第 5 页 (共 8 页)
物理试题

电磁学知识结构图
多个点电荷平衡 定义:E=
F ,E 与 F、q、无关。 q
点电荷场强
库仑定律
力 的 特 性 电 场 能 的 特 性
公式 F=k
q1q 2 r2
适用于真空中的点 电荷之间
电 场 强 度
矢量性: 方向规定为正检验电荷 受力的方向。 单位:牛顿/库仑或伏/米。
第 7 页 (共 8 页)
物理试题

分 子 动 理 论 热 和 功
分子的动能:
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由温度 T 决定
物 体 的 内 能
分子的热能:分子间由相互作用力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与体积 V 有关 物体的内能: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 T、V 有关
改变内能的 物理过程
做功——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 W+Q=Δ E 热传递——物体之间(或物体各部分间)内能的转移
A
0
X/c m
T
t/s
描述量:振幅 A,周期 T,频率 f (=
1 )。 T
相关物理量的周期性变化:位移、回复力、即时速度、即时加速 度,动能与势能等。 单摆周期公式:T=2π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 振幅保持不变的振动叫无阻尼振动 或等幅振动。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驱动力)作用下 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受迫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 的频率,而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振动物体 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振幅增大的现象 叫共振。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㈡
方向:楞次定律 交变电流 自感与 互 感 自感现象 互感现象 变压器 即时值 U=Umsinω t I=Imsinω t
U1 n1 = U 2 n2
有效值
U=
Um 2
I=
Im 2 1 2
P 出=P 入(理想变压器)
周期、频率、角频率 T= f
物理试题 8 页(共 8 页)
E=k
Q r2
电场线 意义: ①电场线疏密表示强度大 小; ②电场线方向表示正检验电 匀强电场场强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加速:Uq=Δ Ek
电荷的 电势能
电势 U= q
单位:伏(焦/库)

荷受力方向; ③电场线方向是电 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④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垂直。 电场力的功 WAB=UAB·q 特点:只与首末 位置有关,而与 路径无关
竖直方向
Vy = gt,y =
1 2 gt 2
合 速 度 Vt =
V x2 V y2 , 与 x 正向夹角 tgθ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 描述量:线速度 V,角速度ω ,向心加速度α , 圆轨道半径 r,圆运动周期 T
vy = Vx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GMm ma R2
功率形式 Iε =IU+I r
1 1 1 R R1 R2
电功 W=IUt
带电粒子在电磁 复合场中的运动
电 阻
欧姆定律
I= U
R
电功率 P=IU 电热 Q=I Rt
2
电阻定律 R=ρ
L S
定义 永磁体磁场 磁场的 产 生 电流磁场 通电螺线管磁场 磁感强度 磁场的 性 质 磁通量 直线电流磁场
T
λ 描述量:波幅 A,波长λ ,波速 V,周期 T,频率 f。 描述公式:V=

T
T
波的形式:横波和纵波。
衍射 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孔和障碍物时, 绕过孔和障碍物的现象叫波的衍射。发生 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障碍物的尺寸与波 长可比拟。 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物理试题 2 页(共 8 页)
第 1 页 (共 8 页)
GMm m 2 R R2
GMm v2 m R2 R
规律:F= m
物 体 的 运 动
4 2 V2 =mω 2r = m r r T2
GMm 2 m R 2 R T
2
简谐运动: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 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振动图线:
物理试题

光学知识结构图
日食 光的直线传播 (均匀介质) 月食 小孔成像 c = 3.0×10 米/秒
8
真空中光速
反射定律 入射线、 反射线与法线共面, 且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反射角。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特点: 成虚像;像与物等大 小,正立,且与镜面位置对称。
几 何 光 学
折射定律:光线从真空斜射入某介质 时,入射线、折射线与法线共面,且分 居法线两侧;入射角 (i )与折射角 (r)正弦的比值为一常量 n, sin i n= (n 由两种媒质种类决定) sin r 棱镜: 光从玻璃棱镜的一个 侧面射入, 从另一个侧面射 出时, 出射光线跟入射光线 相比,向底面偏折。 全反射棱射:横截面是等 腰直角三 角形的 棱镜 叫 全反射棱镜。
⊥ 时有: B V0
磁 场
BqV=m
mv
V2 R
2m
磁通密度 B=
S
2
R= Bq ,T= Bq
磁 学
产生 条件
单位:韦伯/米 (特) 大小:ε =BLV 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㈠ 方向:右手定则 大小:ε =n t

电 磁 感 应
穿过闭合电路所围面 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
原子物理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结构
天然放射线 α 射线: α 粒子流。 α 粒子就是氦原子核,贯穿本领小,电离作用强。 β 射线:高速电子流。β 粒子就是电子,贯穿本领强,电离作用弱。 Υ 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很强,电离作用很小。
汤 姆 生 模 型
a 粒子散射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 a 粒子穿 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 a 粒子发生了较 大的偏转,极少数 a 粒子偏转角超过了 90°,极个别 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是 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