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降水的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降水的测量方法;4.降水的分布规律;5.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幅有关降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降水的思考,让学生讨论降水是什么,它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简要介绍降水的定义,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降水的分类,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
二、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是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而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现象。
根据降水的形式和成因,可以将降水分为雨、雪、雾和露等不同类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态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三、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天气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大陆地形上升处常有降水增多的地方,而山脉背风处则容易形成干旱带;气候会影响降水的变化,如赤道地区降水较多,而两极地区较少;天气系统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低气压系统中心通常是降水最频繁的地方。
2.教师通过图表和实例解释降水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四、降水的测量方法(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雨量计、雨量图、降水重量计等。
雨量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降水的工具,它能够记录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毫米数。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测量工具,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降水的分布规律(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分布规律与气候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而中纬度地区则呈现不稳定的分布规律。
2.教师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和视频展示了什么自然现象吗?”“这些降水现象在不同的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降水变化与分布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降水现象的观察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了解我国降水的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类型,结合实物、图片等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知识。
2.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进度,学习降水量、降水概率等数据的表示方法,学会阅读和解读降水统计图表。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本地区的降水情况,包括降水量、降水次数、降水类型等,并尝试分析这些降水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请学生收集有关降水的新闻、故事或科普文章,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3.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家人、朋友对降水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应对降水带来的影响的。通过此作业,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生活的品质。
4.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自然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降水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但对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降水的变化和分布规律•掌握影响降水的因素•能够解释降水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介绍降水的概念及不同形式的降水,如雨水、雪水、雾凇等。
2.降水变化的因素–气候因素:介绍经纬度、季节、气候带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环境因素:讲解地形、海洋、湖泊、植被等对降水的影响。
–人类活动:探讨城市化、工业化、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3.降水分布的规律–全球降水分布图:展示全球降水分布的主要特点和规律。
–国内降水分布: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差异。
–季风气候的降水分布:解释季风气候区域的特殊降水分布。
4.降水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环境影响:探讨降水变化对土壤水分、植被、动物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农业影响:讲解干旱、洪涝等极端降水对农作物生长和粮食产量的影响。
–生活影响:分析降水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交通和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使用全球降水分布图、国内降水分布图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呈现降水变化和分布的规律。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影响降水的因素,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实地调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降水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并进行小组报告和评估。
•实践报告评估: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对降水变化的因素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评估。
课堂延伸•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气象学专家或地理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降水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课外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地理教辅图书和科普读物,增加对降水变化和分布的了解。
参考资料•Smith, J., & Johnson, L. (2018). Understandingprecipitation.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降水的概念和分类1.利用多媒体展示降水的定义和不同形式的降水。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示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定方法;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难点: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课前准备制作PPT。
相关资源降雨的形成过程视频。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雨)。
(2)白色花,无人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雪)。
(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庄稼谁都怕,尽干坏事伤天理,掌握科技征服它(冰雹)。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新知讲解】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概念与形式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教师: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形式——雨、雪、雹、雾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多媒体播放视频“雨”。
教师:观看视频,了解了降雨的形成过程,降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降温等。
2.降水的等级提问:水汽的多少和降温的幅度决定了降雨的不同级别,降雨分为哪些等级?学生: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承转:我们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的等级。
那么降水量又是怎么测量的呢?3.降水量的测量请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并思考: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单位、及测量方法。
学生活动1:认识雨量器和降水量的测量,通过观看课件,认识雨量器的构成和降水量的测量。
明确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教师讲解: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让学生举一反三说出怎么计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以及多年平均降水量。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②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
③小雪以来霜气清,今朝寒色倍严凝;
④大雪二十五六日,漫天塞地冰峥嵘。
【学生活动】齐读上述古诗词。
2.古代如何观测和记录降水
【提问】通过品读古诗词中“小雨”“大雨”“小雪”“大雪”的描写,同学们应该对于降水等级如何划分感到好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思与学”栏目的内容,概括古人是如何观测、衡量及记录降水的。
【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教材图4.18,结合生活实例体会降水量的大小,掌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小结】通过雨量器和量筒我们可以将降水数据化,在现实生活中不同降水量往往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4.降水的变化
(1)分析降水的变化
【提问】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如我们的家乡安徽省蚌埠市。同学们,在一年中,蚌埠市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吗?什么季节比较多?什么季节比较少?
【小结】降水在同纬度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是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内陆地区降水少。此外,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讲述】在教材图4.21中,找到世界“雨极”乞拉朋齐,说明因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湿润空气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找到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说明因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所以降水少。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家乡的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是季节变化大,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讲述】通常用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各个月份降水量柱的高低观察降水量各月的差异和时间分配规律。
【布置任务】让学生读教材第80页第一自然段和教材图4.19,观察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思与学”栏目,描述清代《晴雨录》中对于降水量的衡量和记录方法,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测量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特点,为后续学习水循环、气候变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所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此外,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涉及诸多地理现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降水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及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形成的原因、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降水现象。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知识。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地图、降水分布图、实例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让学生通过实例和图表加深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降水分布的规律,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分布规律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1. 知识背景与分析1.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变化和分布。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差异,以及降水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降水量的多年变化趋势•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分类与概念•降水量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原因及其影响2. 教学步骤2.1 导入新知识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后,可以通过一些导入新知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视窗,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知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图表呈现、影像展示等。
此次,为了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入讲解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了解什么是降水(先让学生找证据,再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自然降水和人工降水的区别(以雪花、雨滴为例),让学生对降水的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教学实践在导入新知识后,教师需要在讲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世界气象组织温度和降水数据,图表、气象数据来让学生自行画出中国年平均降水分布示意图、中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中国降水的年轮分布等。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地区的降水量变化,通过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关系来进行研究,让学生从中了解降水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3 教学总结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总结本次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点,以及对学生今后学习的指导方向。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分类和概念•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的演练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教学实践、教学总结三个环节中,切实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3.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概念和种类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并介绍不同种类的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
2.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3. 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4. 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课程将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介绍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老师向学生讲解降水的基本概念,以及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不同种类的降水。
3. 掌握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4. 掌握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5. 实地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并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并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降水及其影响因素和规律,并提高他们的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1教学过程如下:[导入新课]学习世界气候,先要知道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气温和气压的形成、分布与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板书)一、大气降水(板书)问题1.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经验,观察投影片,大气降水主要有哪些形式?出示雨、雪、雹等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降雨、降雪、冰雹等均属大气降水)。
不管哪一种降水形式,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问题2.大气中水汽来源于哪里?出示水汽来源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
(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河流、湖泊、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中水分的蒸腾作用。
) 1.大气中的水汽来源:蒸发和蒸腾(板书)问题3.空气对水汽的容纳是不是无限度的?出示一块海绵和一杯水,请一位同学上台把水慢慢倒向海绵,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当水倒到一定程度时海绵就容纳不下了,如果再继续倒,水就会从海绵里流出来。
)这说明海绵吸水有一定限度,达到一定量时就不能再吸水了,这就叫饱和。
这个道理和空气对水汽容纳的道理十分相似。
问题4.空气容纳水汽的数量与气温有什么关系?出示不同气温时空气的最大水汽容量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气温越高,饱和空气能容纳水汽量越多)。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板书)问题5.30℃时的饱和空气温度降至2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什么现象发生?让学生观察30℃时的饱和空气复合投影片和气温降至20℃时饱和空气投影片相比较得出结论(在空气中会出现多余水汽;多余水汽吸附在空气中微小尘埃上,形成微小水滴——云和雾,这微小尘埃就是凝结核)。
问题6.微小水滴怎样才能形成降水?放“降水的形成”录像片,通过慢放、停放,让学生观察(微小水滴不断碰撞,体积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形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中关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降水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并不陌生。
但要将这种直观的感受转化为科学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降水量”、“降水类型”等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量与质,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量的测量与表示3.降水分布的地理规律4.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降水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现象的真实情况。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降水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降水量、制作降水分布图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降水相关知识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降水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降水现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针对降水相关问题的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降水量测量工具、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降水情况,激发他们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降水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理解降水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认识降水的主要形式,掌握不同地域降水的差异及其成因,并能初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当地降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降水的定义和形式,掌握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不同地域的降水特征及背后的气候、地形、洋流等地理要素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降水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地理地图、降水分布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及预习材料让学生对降水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同时,准备一些与降水相关的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课前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张由古代的水墨画作为背景,画面上以淡雅的色彩描绘出山川河流,以及一片雨后春笋的景象。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画面中的元素,如云雾、山涧溪流等,让他们思考画中的“雨”是否与我们即将学习的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有关。
这样引入课题,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互动教学(一)导入新知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探讨降水的形成过程和变化原因。
比如通过提问“同学们是否注意过不同的季节里降水的差异?”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降水的空间分布。
(二)分组合作学生按照座位或者兴趣进行分组,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学习结合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详细介绍降水类型、成因和影响等。
并通过使用图表和案例分析来讲解降水的分布特点。
比如可以借助等降水量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等工具来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
(四)情境模拟教师可以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如雨季和旱季的天气变化,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境模拟。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变化的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二)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一)教法创设情景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二)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时。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导入2: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冰雹”,依次展示几种天气现象。
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以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一、降水的变化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一:降水量的测量我们知道了降水的形式,那么如何测定降水量的多少呢?我们又用哪种容器来进行测量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降水量测定的工具”图,讨论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测量降水的工具由哪两种容器构成?(2)在读降水量数值时,应注意哪些观察规范。
学生看图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老师总结: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mm)。
观察时,视线要与刻度值齐平。
活动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运用下面是山东省日照市某年的降水量情况,请同学们根据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月)202降水(mm)222要求与方法:1.绘出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案标题:探究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3. 了解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3. 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降水的变化规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 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的原因分析。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实验材料:降水量测量器、地图等。
3. 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降水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降水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生活的地方降水多吗?有没有季节性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的过程。
2. 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如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和季节性变化等。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设计:每个小组根据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量降水量。
2. 实施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使用降水量测量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并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中。
2.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差异。
五、知识拓展(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图。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全球和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讨论其原因。
六、总结与归纳(5分钟)1. 学生归纳总结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全球、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
2. 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观察当地的降水情况,并记录下来。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降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并展开相关研究。
4.3.1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2024)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通过绘制和阅读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绘图方法;2.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绘制和阅读年降水量分布图,学会读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明确降水分布的规律。
(三)地理实践目标1.学会利用降水柱状图,分析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四)人地观念目标1.了解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
二、重点和难点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降水柱状图的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三、教材设计思路降水和气温一样,也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
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与第二节大体相同,使其成为“姊妹篇”。
这一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
降水的分布主要介绍世界降水量的水平分布状况。
降水的变化是从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两个方面讲述。
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依然是贯穿其中的能力培养线索。
四、教学过程设计【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了解降水的形式和测量。
方法指引:读图4.17及课本79页文字,自主学习完成下面问题。
问题引领:1.什么是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降雨划分为哪些不同的等级和降雨单位?3.降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回答:......教师一边播放多媒体,一边图文并茂地讲解。
教师归纳:降水包括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降雨是降水最主要的形式;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降水量以mm为单位。
(承转)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的地方,每个月的降水是否一样。
学生活动二: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方法指引:读表4.2及绘制降水柱状图的步骤。
问题引领:1.根据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在图4.2上依次画出12根柱状图。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小结:问题引领:2.找出月降水超过100mm的月份和降水少于20mm的月份。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精品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知道降水的不同等级划分,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 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 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三、教学策略降水是气候的要素之一,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两方面内容,这节课主要从降水的变化来讲解,分为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
本节课围绕三个要点展开:1.什么是降水;2.降雨的不同级别;3.降水的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
为此,本节课设计了“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通过活动完成“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降水就是指降雨B.降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不大C.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没有差别D.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2.天津市的年降水量约为580毫米,它的含义是()A、多年平均降水量B、各月平均降水量C、各年最高降水量D、某一年的降水量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六次降水过程,了解到当地全年平均降水量约530mm,并记录了降水量,如下表。
3.该地当月降水量为()A.150mm B.25mm C.5mm D.530m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和气压计B.相对全年平均来说,该地当月降水量较少C.该地当月下旬降水较多、强度较大D.该地当月降水非常集中答案:D;A;A;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的概念及测量1. 降水的含义2. 降水量观测方法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三、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3.了解降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4.能够分析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空气中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降水可以分为雨、雪、雹、霰等几种类型。
2. 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降水的变化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季节变化: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分布不同,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量较少;2.地理位置:不同地理位置的降水量也不同,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影响降水量和分布,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降水量增加;4.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降水的分布也有影响,例如山地降水量较多,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少。
3. 降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降水的分布特征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纬度分布:不同经纬度的降水分布不同,赤道地区降水量较多,极地地区降水量较少;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分布也有影响,例如副热带高压带会导致干旱地区的形成;3.海陆分布:海陆分布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例如海洋上空的降水量较大,陆地上空的降水量较少;4.气候带分布:不同气候带的降水分布也不同,例如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较大,荒漠地区降水量较少。
4.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会影响农业生产,例如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会受到影响;2.水资源利用: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例如降水量减少会导致水资源短缺;3.自然灾害: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会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降水量过大会导致洪涝灾害;4.经济发展: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会影响经济发展,例如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案
霍邱县马店镇张井学校王宗林
学习目标
1. 知道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 能了解影响降水的因素
重点难点
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二.预习热身
1. 降水的分布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_______。
2. 降水的分布规律:(结合图
3.24)
(1)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受_________影响)。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_______;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_
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
(3)温度带(受_______影响)
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
迎风坡降水_______
(4)山地(受_______影响)
背风坡降水_______
(5)世界雨极_______,干极_______。
三.学习呈现
1. 读下列“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图中A点的降水量约毫米,B点的降水量约毫米,C点的降水量
约。
⑵由A、B、C三地的降水量分布,
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
从赤道向两极。
⑶图中D点的降水量约,
比较B、D的降水量,可知中纬
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内
陆地区降水。
⑷图中E点的降水量约,
比较B、E的降水量,可知大陆东
岸降水,西岸降水。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2. 读图完成-
(1)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图___(填字母),年降水量最少的是图____填字母)。
(2)降水的季节变化最大的是图____ (填字母)。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
是月。
(3)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____图(填字母)。
(4)与赤道附近和两极降水类型相符合的是____图、____图(填字母),与我国的降水类型相符合的是____图。
(填字母)
3. 书本P61活动
四. 盘点提升
赤道附近地区。
两极地区。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南北回归线大陆线东岸,大陆西岸。
中纬度沿海地区,内陆地区。
五. 达标检测
1. 号称世界“雨极”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A. 乞拉朋齐
B. 火烧寮
C. 吐鲁番盆地
D. 沙漠
2. 图中点A是,降水
A.背风坡,少
B.迎风坡,多
C.背风坡,多
D.迎风坡,少
3. 赤道附近全年多雨,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
4. 地球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
A. 温带大陆西岸
B. 回归线穿过地区的大陆西岸
C. 赤道及其两侧
D. 极地地区
5. 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的变化规律是()
A. 多→少
B. 少→多
C. 多→少→多
D. 少→多→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