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5: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合集下载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导学案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导学案

导学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养成科学探究方法与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加水的形式吗?我们的家乡随州什么季节降水多,什么季节降水少?我国各地(或世界各地)的降水情况是一样的吗?由此导入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二.展示学生(一).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我的积累”。

1.什么是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叫什么?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3.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来判断降雨的大小?降雨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4.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二).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活动一降水的季节变化,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观察课件图片,探究下列问题1.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相比较哪个月降水多,哪个月降水少?2.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观察课件降水柱状图回答:①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降水量最多及最少的是哪几个月份,各是多少毫米?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3.根据书本59页表3.3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活动二观察书本60页图3.24《世界等降水量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4.根据等高线与等温线的定义,思考如何定义等降水量线?5.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6.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大陆西岸的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7.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8.世界年降水量最多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各是什么?9.由此总结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和散布教案降水的变化与散布【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均匀降水量散布图,说出生界降水散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学习重难点】经过读图、画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观点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散布规律。

【学习过程】一、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1.从大气中下降的、、等,统称为降水。

2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依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区分为、、、等不一样样级。

3.丈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4.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其他,并表现出不一样程度的季节变化。

往常用各月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

可分为整年多雨区、、、、。

二、降水的散布1.世界各地降水的多少差异很大,如被称为世界雨极的乞拉朋齐年降水量达10818 毫米,而阿塔卡玛荒漠以前400 年没有下过一滴雨,但降水的散布是有规律的。

(1)赤道地域降水两极地域降水(2)中纬地域:沿海地域一般降水内地地域一般降水(3)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降水大陆东岸2.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和的影响,还受等要素的影响。

往常状况下,山地的降水多,降水少。

【达标检测】1.以下对于世界降水散布规律的描绘,错误的选项是()A .赤道地域降水多B.两极地域降水少C.沿海地域降水少D.沿海迎海风地域降水多1 / 2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和散布教案2.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A .赤道邻近的地域B.南北回归线邻近C.两极地域D.温带大陆东岸3.以下地域中,属于冬天多雨地域的是()A .回归线邻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B.30 度~ 40 度大陆东岸地域C.地中海沿岸D.温带大陆的内地地域4.赤道邻近的整年的降水量一般在()A .1000 毫米左右B.2000 毫米左右C. 500 毫米左在D. 3000 毫米左右5.对于降水的时空散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地形雨都出此刻山地的南坡B.沿海地域降水必定丰富C.面向大海的山坡都是多雨区D.赤道地域高温多雨6.以下地域中,属于整年少雨区的是()①回归线邻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②温带大陆的内地地域③30 度~ 40 度大陆东岸④两极地域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以部下于降水的主要形式的是()A .降雨B.降雪C.降冰雹D.雾8.读资料达成以下问题某地多年均匀降水量月份123456789101112降水量 (毫米 ) 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1)该地三个月降水最多,三个月降水最少,降水季节变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降水作为一个地理要素,其形成、分布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类型的形成过程。

2.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使学生了解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生动展示降水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收集有关降水的实例和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课堂练习题: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降水的形成过程吗?降水有哪些类型?”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自的名称。

提问:“这些降水类型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

提问:“请根据教材内容,总结降水的分布规律。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问:“请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以下练习题。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体验描述降水的几种形式;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能够具备通过合作或引导得出某个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掌握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辅助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图等降水量线是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二、合作探究:读图并分析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教师提示:由于都属于等值线,让学生自己类比等高线、等温线图的概念,可加深对等降水量线的理解。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活动:根据课本上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学习,能够学会合作,交往,不断促进自我发展的基本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降水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下?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降水有什么差异?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学生讨论,教师带着分析:①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概在1 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超过2 000毫米。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1000毫米以上。

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以下。

③在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于沿海地区,体现了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特点。

观看视频:世界“雨极”——乞拉朋齐1861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的乞拉朋齐,一年里雨量达到了20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后于乞拉朋齐,可望而不可及!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蝉联了世界“雨极”的荣誉。

素质。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3.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降水的变化。

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准备1. 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 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 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

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二、新课教学1. 降水的概念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么回事?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岀降水暈随时间的的变化。

2.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学习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与生活(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 等,统称为降水,_______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观测:基本仪器是_________ ,单位是毫米。

2.降水的季节变化(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的差别,通常用各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来表示。

(2)不同地区年降水量季节分配有差异。

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相同: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如地);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如地)。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B二、降水的分布:•结合图例,在图中圈出年降水量大于2 000毫米和不;足20()毫米的地区。

;•在图中圈出世界的“雨极”和“干极"O•读图判断回归线大陆东岸和西岸、中纬度大陆沿海和内陆降水多少,并在图中方框内填注“多"或“少【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降水量 赤道附近地 带或两极地区南北冋归 线两侧 中纬度 山地 地区 多附近地带 大陆岸 地区 坡 少地区 大陆岸 地区 坡 影响因素因素因素 因素 【达标检测】 1.下列属于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的是()A.量杯 B.量筒 C.储水瓶 D.雨量器2.有人说“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少”,这种说法是指()A.降水的季节变化B.降水的年际变化C.降水的季节分配D.降水的日变化。

世界“雨极” •世界“干极” 年降水益/毫米200 500 I 000 2 0003.分析伦敦降水资料,其季节分配特征是()降水量/毫米伦敦A.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B.降水集中在夏季C.降水集中在冬季D.各月几乎无降水4.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变化的规律是()A.多一少B.少一多C. 一少一多D.少一多一少【拓展阅读】人工降水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吋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屮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中关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降水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并不陌生。

但要将这种直观的感受转化为科学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降水量”、“降水类型”等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量与质,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量的测量与表示3.降水分布的地理规律4.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降水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现象的真实情况。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降水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降水量、制作降水分布图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降水相关知识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降水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降水现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针对降水相关问题的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降水量测量工具、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降水情况,激发他们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通过降水量的变化和分布,让学生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文字描述、图表、案例等,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降水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初步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还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使学生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能运用降水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图表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实效。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多媒体教具等。

2.相关案例、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3.课堂讨论分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为什么在夏季,南方地区常常下雨,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干燥?引发学生对降水分布的思考。

2. 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和图表,展示世界降水的分布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降水的地理差异。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教材内容,解释降水分布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大,而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教师总结讨论成果,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降水分布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降水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实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实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初步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相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对比——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比较哪个月多哪个月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北京在不同时期降水状况截然不同?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如何判断降雨的大小?板书:一、降水和我们提问: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如何测量某地降水量?向学生介绍: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降水形式是降雨和降雪,但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活动:①把学生分三组,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尝试根据课件中展示的谚语、图片及日常生活分析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②第一组:从降水适中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第二组:从降水过多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④第三组:从降水过少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三组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

①第一组:降水适中总体上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

③第二组:降水过多不利于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易发生洪涝灾害。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知道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初步学会阅读等降水量线地图。

4.在分析、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一般规律的过程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复习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

自然界中的雾、霜、露水(属于或不属于)降水。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2.通常用各月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已知下列四地都位于北半球,读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回答问题。

A B C D地全年多雨,地全年少雨,地冬季多雨,地夏季多雨。

(导语)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二、新知降水的分布阅读课本P60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用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在等降水量线图中,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

2.左图中A点的年降水量是毫米,B点的年降水量是毫米,它们位于同一条数值线上,这条线就叫。

阅读下面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红笔描出赤道和南、北极圈。

图中A点的降水量在毫米以上,B、C点的降水量在毫米以下。

总结:赤道附近地带降水,两极地区降水。

2.用黑笔描出南、北回归线。

图中D、E点的降水量在毫米以下,F、G点的降水量在毫米以上。

总结: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大陆西岸。

3.图中K、L点的降水量为毫米,M点的降水量在毫米以下,总结: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4.世界的“雨极”和“干极”分别是哪?各自的名称是怎么来的?5.填起后,学师学友交流观点。

6.典型学生个案在班内交流。

班内交流总结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两极地区降水;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大陆西岸;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拓展提升:降水分布规律1.说明降水的多少受()的影响;规律3明降水的多少受()的影响;除此外,降水的多少还受地形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了解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3)能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降水量柱状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2、预习要点(1)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降水量柱状图。

3、达标练习(1)计量降水量的单位一般是( )A.厘米B.毫米C.升 D.毫升(2)某地年降水量是指()A.该地某一年的降水量B.该地降水量最多一年的降水量C.该地降水最少一年的降水量D.该地多年平均的降水量读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

(3)上图中,甲、乙两地位于()A.北半球、南半球B.南半球、北半球C.南半球、南半球 D.北半球、北半球(4)甲、乙两地的降水量较多的月份分别在()A.夏季、冬季B.冬季、夏季C.夏季、夏季 D.冬季、冬季(5)从纬度位置上看,世界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A.两极地区B.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C.中纬度地区D.赤道附近地区读下图,回答问题。

(6)A、B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降水较少的是。

(7)C、D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通过降水量的变化与分布,让学生理解降水的形成和影响降水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数据和图表,生动地展示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成、降水的测量以及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的测量方法。

2.让学生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降水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数据和图表。

2.准备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模型。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地的雨量充沛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降水现象产生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的测量方法。

通过展示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模型,让学生对降水量的测量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

4.巩固(5分钟)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回答降水的形成和测量方法,以及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善降水分布,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的形成、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当地的降水现象,写一篇关于降水的小论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量
/毫

52 45 46 49 52 65 53 58 54 57 55 63
过渡:
很明显,看表格的数字,虽然也可以知道两地各月降水量是不同的,但需要仔细分析,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呢?
在数学里,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各月降水的变化,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就是降水量柱状图。

如果画成下面的图,降水的变化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五)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判读
那么,如何绘制某一个地方的降水量柱状图呢? 课件演示: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练习:根据59页活动中的数据,把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完整。

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降水的变化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方法: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较多,如7、8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方法: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可以认为较少,如12、1、2三个月;在50~100毫米属于湿润)
3.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找出降水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属于哪个季节)
(六)降水的变化类型
根据降水变化,可以分为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湿润型,课件展示以下各地的降水量,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学生互相交流,并回答。

(七)降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播放降水过多以及降水过少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图片。

小结:降水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降水得适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学案5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并说出其三个影响因素。

2.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P58—6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降水的形式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什么?
2.降水量是怎样测量出来的需要用到什么基本仪器?
3.读59页图3.22,比较A地和B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什么差异?阅读图3.23左边黄色方框中的内容掌握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

4.通常用什么样的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5.读60页图3.24,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6.通过61页“阅读材料”了解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

练一练
(1)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根据表格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月,降水量为毫米,最少的月份是月,降水量为毫米
②该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是。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A、B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主要原因是。

②C、D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主要原因是。

③A、B、C、D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学生交流
学生互相讨论更正当堂检测中的错误。

合作探究
(1)降水的形式除了降雨外还有哪些?
(2)同一个地方的降水量除了有季节差异外,不同的年份会有差异吗?
(3)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对其有什么影响?
拓展延伸
请从地形因素分析为什么乞拉朋齐降水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