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历史通史复习——先秦
高三历史通史整合——先秦时期
庄 子
韩 非
孙 武
百家争鸣
形成背景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根本原因) 法家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 2.政治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衰落,诸侯崛起。3.阶级关系——“士”阶层因各诸侯国都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①主 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 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 教育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韩 张法、术、势相结合,将法家理论系统化。②主张 法家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思想基础。 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 非 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奖励耕战。③主张
思想 学派
①哲学: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 春秋晚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 应自然,“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 学派的创始人,代表当时没落 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反对掠夺战争。 ①其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 寡欲;②朴素辩证法思想(思想精华):任何事物都有 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是中国哲 老庄之学老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③对社会 主张“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 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 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 道家思想 子发展持消极悲观态度: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 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 墨家 墨 主张“尚贤”,重视人才,讲究实际功利。④墨 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 主张 子 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④政治: 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提出判断知识的三 ②墨家学派具有“赴汤蹈火” 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违背了自然,提出“无 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条标准,即“三表法”)和逻辑学(建立了 的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为而治”的主张; 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
• 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可以说是吉祥观念的具体表现──为了表达对 幸福、欢乐喜庆的向往,人们便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 加上艺术的象征意义,例如把某个事物附会神话传说或取其名称 的谐音,并视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 • 吉祥物表现了人类与生俱来趋吉避凶的本性,撇除迷信的成分, 我们可尝试细味由追求吉祥而衍生的动人故事和艺术成就。就是 现今的许多体育盛会之中,亦常有 「吉祥物」的出现,其他诸 如建筑雕塑、木器文饰、陶瓷描绘、窗花剪纸、壁画挂历乃至商 标城徽或广告宣传等各方面,均反映了这种对生活的企盼。 • 吉祥两字的组合使用,据认为最早出于《庄子· 人间世》:“虚 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对此有个疏解:“吉者,福善 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试以这条疏解来说明众多吉祥纹图的 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用来表达求吉 驱凶观念;可以是自身祈愿的,也可以是相互祝颂的。反过来讲 ,就是许多吉祥纹图的题材和构图,都有“福善之事”和“嘉庆 之征”作为创作的素材。
新课标高中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先秦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教学目标:强化时序、牢记关联、把握特征、 厚积薄发,构建横向知识结构体系。 课程链接: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 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 《百家争鸣》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期三个阶段)
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 •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 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 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 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 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 的封建社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 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 段。
历史通史整理先秦时期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高考考点】【阶段特征】先秦是秦朝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开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底。
【知识整合】一、夏商西周1、政治〔1〕王位继承:夏朝世袭取代禅让〔启〕,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场。
宗族关系成为根本政治关系。
〔人民版〕商朝父子相传,兄终弟及;〔人教版〕西周嫡长子继承制〔2〕政治特色:神秘色彩。
〔人民版〕占卜进展决策、理解天命。
〔3〕分封制:目的:对象:义务:①②③主要封国:〔4〕宗法制:目的、特点2、经济:名义为国家公有,实际为国王所有〔人民版〕b.国王将土地层层分封,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岳麓版〕c.受封着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向国王缴纳贡赋。
〔2〕农业〔商周〕:商周时期,出现了农具,但由于它们比拟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和仍是人们进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3〕手工业:此时的手工业以为代表,如、、此时的手工业属于手工业纺织业: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屡次发现玉蚕。
〔人民版〕,有织机,多种丝织品。
在西周,妇女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列入“国有六职〞之中。
〔人民版〕青铜,冶炼,陶瓷等。
〔4〕商业:商朝人以善于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商周时期,对商业的政策是。
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出现。
〔岳麓版〕3、文化至今已经发现甲骨文字5000个左右,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比拟成熟。
〔岳麓版〕二、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1〕春秋时期的政治: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
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遭到破坏,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他们为了争夺和,进展战争。
〔2〕战国时期的政治:战国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足于自己的封号,纷纷。
〔3〕秦国的统一战争:秦国经过,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先后灭掉六国,年,完毕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秦朝。
高三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先秦1(夏商周时代)
其他:还具有非凡的宗教祭祀、民俗学、地理学、植物 学、海洋学等方面的价值。
1.良渚遗址包括约30平方米的宫城、300万平方米 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以及十数座高、低 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此外,制作大量珍 贵玉、漆、象牙、陶器等所需的专业人工数量也很
第一讲:
原始社会 至
夏商周时期
一、远古文明——原始社会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 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 • 2.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
石器时代。 •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
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 代晚期,有了精美的玉器和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仰韶文化)
彩陶盆
约公元前5500-4000年 玉耳饰玦 (一对)
(二)从部落到国家
• 远古时代特征:
• 政治: 无阶级、无压迫
尧、舜、禹禅让的传说(选贤任能)
• 经济: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生产力极 端低下,集体劳动,平均分配。
三皇五帝的传
• 文化: 说,神话色彩
浓重,炎黄二
帝被后世共尊
一轮通史复习
【构建时空观念】
中国古代政权(王朝)演变
东周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前2070) (前1600) (前1046-前771) (前770-前475) (前475)
秦 (楚汉战争)
(前221) (前206-前202)
西汉 新
(前202) (公元9)
东汉(25--220) Nhomakorabea东汉(25--220)
历史通史复习课件: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由官府垄断。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精 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丝织业产生并发展起来。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进行集中的大作 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官府供给 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 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 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贵族保守势力唆使太子故意触 犯法禁。商鞅严惩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 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为秦惠文王,曾受到商 鞅惩罚的惠文王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下令捉 拿商鞅。商鞅被迫起兵自卫,兵败被杀。 商鞅虽死,但他“废井田”“、”开阡陌“、” 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改革措施保留下来。 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 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 用。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 建设从此开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在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 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富者田 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 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 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进行集中 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官 府供给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 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 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 生了更本性变化。( 1 )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并逐步推广,加上兴修水利、农田施肥等措施,大量 荒地得到开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旧贵族势力开始分化,有的没落,有的向新 型地主转变;( 2 )政治上,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 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城邑制,以中 央集权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 对象,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人教版][课件]完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早期政治制度中权力分散的原因 • 1. 生产力落后,交通、通讯手段无法支持 中央对庞大地区的直接管理 • 2. 诸侯国由血缘部落转化而来,以血缘为 中心,中央无法派遣官员直管理 • 3. 行政技术和人才储备无法支持中央集权
子曰:“殷因于夏 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 可知也。”
③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2.商朝:
(1)王位世袭制: 基本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度)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 征伐。 (3)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 具有神权色彩 商朝政治制度特点: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②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 ——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 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 段,是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的重要时期,是中 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精耕细作的农 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基本奠定,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 朝代更替: • 1.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实行禅让制 2.夏代(约前2070~前1600年),统治中心大致在河南西部· 山西南
——《论语· 为政》
“三代”制度的演变 夏 王位世袭 制 商 周 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因”) (“因”) 兄终弟及(“损”) 宗法制(“益”) 内外“服” 内外“服” 内外“服”制 制 制(“因”) (“损”)分封制 (“益”) 商人尚鬼 商人尚鬼(“损”) (“益”) 礼乐制(“益”)
• 二、夏商西周的经济
•一·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
1.夏朝:
通史分专题复习先秦—魏晋南北朝学生用
第一单元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一、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所取代。
王位世袭制的方式:有时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
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等,地方设。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②被封诸侯的义务—③被封诸侯的权利—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5为后来的诸侯争霸埋下隐患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
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2.目的: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政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特点: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5.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使我国封建制度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四)商鞅变法1.秦国的历史机遇(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1)前提基础:①秦穆公称霸西戎;②秦献公改革。
2)主观因素: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旧势力相对薄弱;秦国比较认同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秦国充斥精神;奋发图强并受到商鞅的辅佐。
3)客观因素:前4C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分三家,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士人追求建功立业为秦国变法提供可能性。
通史复习:先秦
一、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 ①夏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 2070年—公元 前 1600年。人物:禹、启、桀。统治的中心 地区: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 ②商朝的兴衰:时间:公元前 1600年—公元 前 1046年。人物:汤、盘庚、纣王。 • ③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是周武王领导的反对 暴政的正义斗争。西周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 1046,都城在镐京。公元前 771年,犬戎攻破 镐京,西周灭亡。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创立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前221年
封建社会初期
封建社会鼎盛
封建社会衰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发展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时期
先秦阶段(公元前221年以前)
西周的宗法制 含 义:宗法就是族法,是按血统的亲疏来区分嫡庶的一
种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且具有政治性质的继承制度。
目的: 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②解决统治阶
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 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相对的,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实质: 按照血缘亲疏关系 618年 杨坚 大兴 (长安) 8. 唐朝: 618年 - 907年 李渊 长安 9.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1)五代 :907年 - 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十国(902年 - 979年) 10. 宋朝 (1)北宋: 960年 - 1127年 赵匡胤 开封 (2)辽: 916年 - 1125年 耶律阿宝机 上京 (3)西夏: 1038年 - 1227年 李元昊 兴庆 (4)南宋: 1127年 - 1279年 赵构 临安 (5)金朝: 1115年 - 1234年 阿骨打 中都 11. 元朝: 1271年 - 1368年 忽必烈 大都 12.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朱元璋 南京→北京 13.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努尔哈赤 北京
历史通史复习——先秦
历史通史复习——先秦————————————————————————————————作者: ————————————————————————————————日期: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导言复习思路:以文明史观为核心引领一轮复习思路史观专题:一、文明史观(核心)1、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由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农业文明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侧重于社会转型)2、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必修二)、政治文明(必修一)和精神文明(必修三)三部分。
政治上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经济上由传统农业到工业化,从自然经济到市场化。
精神上由愚昧迷信到科学理性。
2、唯物史观、近(现)代史观、整体史观二、文明史体系包含以下三种史观。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马克思主义者所揭示的历史观,这是传统的常用的历史观。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发展的动力①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有反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阶级分析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用阶级分析方法去研究各阶级各阶层领导的重大政治运动。
③改革的理论: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的的实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①政治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②历史观:一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时代特征),决定着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文化特征),而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该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3、群众和英雄的关系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的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也起重大作用,前者是根本的。
4、中国近现代毛、邓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①毛泽东的群众史观: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
人民战争路线。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一单元先秦史
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鼎 “天子九鼎、诸侯七、 大夫五、元士三”
编钟 “天子八佾(yi)、诸侯六 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礼”的器物表现形式:礼器-青铜器→鼎
“乐”的器物表现形式:乐器-青铜器→钟
九鼎 七鼎 五鼎 三鼎或一鼎
天子
yi 八佾舞 六佾舞 四佾舞 二佾舞
诸侯 卿大夫
士
周公“制礼作乐”对巩固周朝的统 治有什么作用?
第一单元
先秦史
【考试说明】 1.政治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3.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科技成就 (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4)文学成就
第一节 夏商西周 ——中华文明初步形成
【历史沿革】 夏朝(BC2070—BC1600年) 商朝(BC1600—BC1046年) 西周(BC1046—BC771年)
嫡长子继 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年均以德”“德均则卜”
家族等级关系 + 政治隶属关系
家国一体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特点: ◆ 嫡长子继承制(最突出的特点); ◆ 以父系血缘关系的疏亲定政治等级; ◆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 “家”与“国”密切结合。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宗族色彩
管辖国邑
天子统治天下, 管辖王畿。
天子
公
侯 伯 子 男
诸侯
管辖食邑 ﹝卿﹞大夫
管辖采邑
得田而耕, 缴税、服役
士
庶民
分封制的作用: ◆ 加强了统治,扩展了疆域。 ◆ 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 是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
【2020通史复习】先秦时期
【突破难点】 对宗法制的认识
一、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大宗、小宗在亲缘 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二、与分封制相辅相成,宗法制可以解决诸侯之间在 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三、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严格嫡庶长幼之分,亲疏 之别。继承原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四、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 五、族权与王权统一,家与国同构,周天子确立天下
总体结构
一. 时间范围 距今约170万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二. 阶段划分 六个时期
中国古代政权(王朝)演变
东周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前2070) (前1600) (前1046-前771) (前770-前475) (前475)
秦 (楚汉战争)
(前221) (前206-前202)
西汉 新
(前202) (公元9)
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 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
一.原始氏族:土地公有制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食品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 有,公社长远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二.夏商西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 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享 用,但无权转让买卖,且需要想国王交纳贡赋。
诸侯继续分封,层层分封下去,形成 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 森严等级。 4.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 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三) 。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 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2.被分封诸 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3被分封诸 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 员,建立武装,征赋役。(四)。主要封国:主要 王族:燕 鲁功臣:齐先代贵族:宋(五)作用:1 :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 800年)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 渐瓦解。(六):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原因:经 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诸侯国强大王 室衰微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高考通史复习——先秦概况
先 高
中
历
史 通 史 复 习
秦
目
录
壹
叁
原 贰春
始
秋
社
周
壹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的特点
壹 时间长 贰 生产力低 叁 大量的神话
原始社会的特点
4
无压迫
4
无阶级
55 有进步 有发展
贰
夏商与西周
夏商与西周
01 政治
王权受限;地方分权;贵族政治; 神权统治;部落政权;频繁迁都。
02 经济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频繁迁徙; 工商食官;青铜时代。
03 文化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学在官府; 华夷之辨;尊天敬神→敬天保民。
叁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的特点
大分裂、大动荡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兼并战争;
春秋战国的特点
大 政治: 发 制度建设; 展 局部统一。
大 经济: 变 铁犁牛耕; 革 重大工程;
城市发展。
大 文化: 融 百家争鸣; 合 私学兴起;
民族融合。
谢
谢
(完整版)中国古代史(通史)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时期一、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二、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知识整合】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地方行政“封建时代”的开始①背景: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B、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历史通史复习——先秦
历史通史复习——先秦历史通史复习——先秦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导言复习思路:以文明史观为核心引领一轮复习思路史观专题:一、文明史观(核心)1、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由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农业文明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侧重于社会转型)2、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必修二)、政治文明(必修一)和精神文明(必修三)三部分。
政治上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经济上由传统农业到工业化,从自然经济到市场化。
精神上由愚昧迷信到科学理性。
2、唯物史观、近(现)代史观、整体史观二、文明史体系包含以下三种史观。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马克思主义者所揭示的历史观,这是传统的常用的历史观。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发展的动力①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有反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阶级分析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用阶级分析方法去研究各阶级各阶层领导的重大政治运动。
③改革的理论: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的的实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①政治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②历史观:一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时代特征),决定着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文化特征),而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该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3、群众和英雄的关系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的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也起重大作用,前者是根本的。
4、中国近现代毛、邓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①毛泽东的群众史观: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
人民战争路线。
文艺的源泉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②邓小平的生产力史观:白猫黑猫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通史复习1—先秦共62页文档
谢谢!
通史复习1—先秦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导言复习思路:以文明史观为核心引领一轮复习思路史观专题:一、文明史观(核心)1、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由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农业文明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侧重于社会转型)2、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必修二)、政治文明(必修一)和精神文明(必修三)三部分。
政治上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经济上由传统农业到工业化,从自然经济到市场化。
精神上由愚昧迷信到科学理性。
2、唯物史观、近(现)代史观、整体史观二、文明史体系包含以下三种史观。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马克思主义者所揭示的历史观,这是传统的常用的历史观。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发展的动力①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有反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阶级分析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用阶级分析方法去研究各阶级各阶层领导的重大政治运动。
③改革的理论: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的的实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①政治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②历史观:一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时代特征),决定着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文化特征),而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该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3、群众和英雄的关系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的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也起重大作用,前者是根本的。
4、中国近现代毛、邓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①毛泽东的群众史观: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
人民战争路线。
文艺的源泉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②邓小平的生产力史观:白猫黑猫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最根本的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
(2)现代化史观: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就是现代化。
现代化史观重点考察的就是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
其分析历史事件主要从以下角度:1、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角度2、经济上——工业化、市场化角度3、思想上——理性化、科学化角度4、社会生活上——城市化等角度(3)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不同于传统历史只研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而是用全球的视角和宏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考察、研究整个世界的历史。
全球史观认为,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
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工业文明将世界变成“地球村”。
古代史线索:按社会形态划分: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1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按中华文明发展划分(古代史复习目录,参见杨宁一主编新历史新视野):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形成1、华夏文明的起源(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三代)2、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二、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1、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秦汉)2、多元文化的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三、中华文明的高峰(唐宋)1、唐宋社会变革2、中华文明的顶峰四、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1、短暂的元朝统治和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元)2、高度发展的农耕文明与内外部的转型因素(明清)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先秦一、历史分期:夏BC2070——BC1600(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BC1600——BC1046(都亳,今河南郑州)西周BC1046——BC770(都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BC770——BC221(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6——BC221春秋五霸:《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荀子·王霸》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二、阶段特征:学法指导:阶段特征: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
通过对阶段相关内容的重新整合和抽象,以形成质量更高、结构更强的知识系统。
结构:(总分式):总(时间、时期名称、基本描述)分(史论结合,各部分特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重要知识,重大事件)先秦:(总)先秦是秦朝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分)政治上——经历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再到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前227年)的发展过程;经济上——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思想文化上——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三、历史史实:(一)远古时期1、政治方面: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2、经济方面:(1)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
(2)农业:①神农传说: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水稻的种植)、半坡遗址(粟)。
②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3)手工业:①纺织业: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葛和麻;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②青铜制造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有小件青铜器,说明人们已掌握冶铜技术。
③陶瓷: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彩陶——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
还有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刻符)、东北内蒙地区的红山文化(玉器)(4)商业: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3、文化方面:文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有人认为这些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二)夏商西周(青铜时代)阶段特征: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0年)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
夏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是鼎盛时期。
历史史实:1、政治方面:夏:王位世袭制、商: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世卿世禄制2、经济方面:(1)土地制度:井田制(2)农业。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末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主要生产工具。
(3)手工业。
①冶金: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展示了青铜文明。
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②纺织:商朝:甲骨文出现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
有了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作的人列入“国有六职”之中。
这时已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③陶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4)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可以看到流通骨币和铜币的情形。
3、思想文化方面:文字:至今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字约有5000个左右。
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戏曲:傩戏(拼音:nuóxì),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
到商代(前1600-前 1046)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
天文:甲骨文中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历法:《夏小正》天干地支纪年法其他:《尚书》(史书)、《周易》(占卜用书)重要概念:1、王位世袭制(启开创)含义:以王为核心、维护王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承特点:专制独裁、世袭、终身制发展:秦朝开创皇帝制度后,发展为皇位世袭制。
评价:利:保障政权稳定过渡弊:最高统治者的素质和才能没有保障,易造成社会动荡、给国家造成危害、朝代灭亡。
2、内外服制: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地区,称为王畿(jī),由内服百官治理。
中心地区以外的土地(外服),由商王分封或由他承认的诸侯国管理,他们与商王之间是一种上下级的臣属关系。
3、分封制(“封邦建国”)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内容:①对象:周武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及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③义务:诸侯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及朝觐述职。
作用:①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局限性:受封的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王权衰弱。
为后来的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瓦解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生产方式产生内外服制度与分封制西周经历两次大规模分封后,建立的中央与地方的统治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有何区别?改变商朝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行模式建立以姬姓周室宗族为主干框架的华夏国家。
(虽然显示出统一性和集权型,但国家结构上仍然松散、分散。
)4、宗法制:目的: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和诸侯权力的稳定、解决贵族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以父系血缘关系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作用: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影响后世对列祖列宗的崇拜3、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弊端: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家长制、任人唯亲等。
宗法制与分封制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2.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
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5、礼乐制:含义:礼,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大全;对贵族身份等级、特权、政治和社会责任、行为的一种确认。
乐,社交场合沟通情感的基本方式;用于唤起血缘亲情、增进社会成员的亲密感(“和”)。
礼和乐构成了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
发展: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但孔子等思想家认识到礼乐的价值。
礼乐在汉初重登历史舞台,并绵延2000多年而不衰. 中国因此塑造了礼仪之邦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