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温度
法律主题演讲稿—做个有温度的法律工作者
法律主题演讲稿—做个有温度的法律工作者每当说起法律工作者,人们总觉得他们冷酷而无情。
从铁面无私的法官,义正词严的检察官,到陈词激昂的律师,无不是把法律变成了一把利剑,随时等待着刺穿不法者的喉咙。
我也曾天真地想,法律职业在我眼中只有三个字:“高、大、上。
”它如同一座城堡,统治社会,成为人们心中的标杆,却有着高高的城墙,让人们可望而不可即。
直到我进入法学专业,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才渐渐体会到法律人身上那别样的炽热和温度。
是的,法律是冷酷而无情的,但法律人是有感情有温度的。
法律人,如同火种一样,是散播法律思想的温暖使者。
你可知一个离婚律师,无数次地倾听代理人诉说家长里短的小事;你可知一个法官,也为如何判决家庭贫困的被告人,彻夜未眠。
法律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法律工作者也并不缺乏温情。
因为为穷凶极恶的被告人辩护而受辱骂,他们背负了;因为给一个有刑可减的罪人减刑而受误会,他们也承受了。
法律工作者只是要比盲目的公众再更多一点点怜悯、更多一点点温情。
其实法律的大门内,有更为艳丽的希望之花和更为耀眼的正能量。
法律就像是一棵树,向上它直冲云霄,向下,却深深地扎根在坚实的土地里。
它包容、汲取这个社会的一切,而正是法律人,运用他们严谨的态度与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法律的大树,展现对土地的情怀,点点滴滴,用实际行动,为打造全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而努力奉献自我。
苏格拉底曾说:“我确信,凡是合乎法律的,就是正义的。
”的确,法律人的工作,即是丈量“什么是正义”,以及维护正义。
法律人,是大树的运作系统也是支架。
在我眼中,他们是全社会看遍人性,洞悉社会最深刻之处的人群,他们站在法律的树顶俯瞰大地,走到藤蔓的尖端深入社会,他们的选择与付出,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标杆。
但若是法律人内心没有完整的对社会冷暖的感知,不懂得孔子的礼、孟子的仁、老子的无为、墨子的爱和韩非子的法,他又怎么拿得起天平,称得动两头的重量?2014年5 月28日,山东招远麦当劳店发生一起由邪教徒引发的命案。
法律无情的反方辩论案例(3篇)
第1篇正方立场:法律无情反方立场:法律并非无情,人情可依一、引言在现代社会,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容置疑。
然而,正方认为法律无情,强调法律的刚性和不可动摇性。
反方则认为法律并非无情,人情可以成为法律的补充和延伸。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辩论,阐述反方观点。
二、法律的人情温度1. 法律的普遍性与公平性:法律的确具有普遍性和公平性,但这也意味着法律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不会考虑到个体的特殊情况。
然而,法律并非无情,它的人情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上。
例如,我国《劳动法》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体现了法律对人的关怀。
2. 法律的人性化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也在不断进行人性化调整。
以我国《婚姻法》为例,近年来对离婚冷静期的规定,既考虑了夫妻双方的感情,又保障了妇女儿童的权益,体现了法律的人情温度。
3. 法律的宽容与人性化执法: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往往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违法行为进行宽容处理,以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例如,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执法人员会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当事人的态度等因素,决定是否给予行政处罚。
三、人情与法律的平衡1. 人情与法律的相互制约:人情与法律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关系。
在处理问题时,既要考虑法律的规定,也要考虑人情因素。
例如,在处理家庭纠纷时,既要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当事人的感情。
2. 人情与法律的辩证统一: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法律问题都涉及人情因素。
法律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需要辩证地看待人情与法律的关系,既不能完全忽视人情,也不能让法律失去严肃性。
3. 法律与情理的结合:在我国,法律与情理的结合尤为明显。
法律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
例如,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大处理,体现了法律与情理的结合。
四、结论综上所述,法律并非无情,人情可以成为法律的补充和延伸。
在处理法律问题时,既要坚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要充分考虑人情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法律的温度演讲稿
法律的温度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法律的温度这个话题。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保障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更是我们共同生活的规则和约束。
而法律的温度,则是指法律在执行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人文关怀和温暖,是法律在保护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性关怀和温暖。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些真实的案例。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比如劳动纠纷、交通事故、合同纠纷等等。
而在这些问题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对法律的无知而受到伤害,有些人则可能因为法律的温度而得到了公平的对待。
比如,有一位劳动者因为公司拖欠工资而无法维持生计,他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最终得到了公正的处理,让他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和公平。
而在另一起案例中,一位交通事故受害者因为对法律的不了解而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导致了不公平的结果。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法律的温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法律的温度不仅仅是司法机关和法律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同时也需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了解法律,维护他人的权益。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才能让法律的温度真正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法律的温度不仅仅是在执行过程中的关怀和温暖,更是在法律本身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温暖。
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生活得更加安全、公正和有尊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法律的温度所应有的意义。
在结束我的演讲之前,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意识到法律的温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法律的温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让社会充满温暖和公正。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的演讲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面试题目有人说法律是冰冷的有人说法律是有温度的
面试题目有人说法律是冰冷的有人说法律是有温度的法律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有人说法律是冰冷的无情的,但我说有时候法律是有温度的。
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很多人,有些人走向犯罪不是因为他的人品本质坏,而是因为他遇到问题了,没有选好解决的途径,或许只要有人跟他讲一下,提醒以下,也许面对的就是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常说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与其追寻所谓的后悔药不如及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如果你是被害人,你不要去想着报复,你要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你是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你也不要心慌,你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法律是冰冷的,但有时也是有温度的。
有一次和朋友讨论当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维权需要与他们停滞不前的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朋友突然来了一句:至少他们越来越相信法律了啊。
然后又说到法律是所有普世规则中唯一可以保护弱者的规则,朋友又来了一句:仅仅是让弱者与强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罢了。
法律也有温情的一面作文
法律也有温情的一面作文
在喧嚣的都市里,那位老爷爷拾荒时不小心走到了车流中,吓
得车都纷纷避让。
但你猜怎么着?交警大叔不是直接给他开罚单,
而是耐心地带他走到安全的地方。
这就是法律的温度,它不只是铁
面无私,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温情。
法庭上,有个年轻的妈妈因为家里太穷了,迫不得已偷了点东西。
她哭得稀里哗啦的,法官没直接把她关起来,反而跟她说,
“妹子,你得知道法律是不能违反的,但我也理解你的难处。
这里
有份工作介绍,你试试看能不能改善生活。
”法律不只是惩罚,它
还有一颗想帮你的心。
你听说过没?在那些偏远的小山村,有人专门去教大家学法律。
他们用大白话告诉大家,法律不只是限制你,更是保护你。
这样一来,法律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是村民们生活里的小助手。
看到那些孤儿因为法律得到了救助,那些受害者因为法律得到
了公正,那些少数民族因为法律得到了尊重,你就能感受到法律不
仅仅是冷酷无情的。
它也有暖心的一面,懂得关心人,尊重人。
法律啊,说到底,就是为了让社会更公平、更正义。
它不只是冷冰冰的条文,更像是咱们生活中的朋友。
它希望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公平和尊重,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法律的温度作文
法律的温度作文法律的温度法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温度。
它是人们打造和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反映着人们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作为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认识到法律的温度,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法律规范了社会行为,保护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创造了公正、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法律的温度在这里体现为它的保护作用。
法律为每个人提供了保护的基础,保障了人们的生命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等各种权益。
例如,在交通事故中,法律规定了各种交通规则,使行车更有序和安全;在医疗纠纷中,法律也明确了医疗行为的规范,保护了人们的健康。
法律的温度不仅在于它的刚性规范,更在于它的温暖保护。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认识到自己的权益,依法维权,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公正和有尊严。
同时,法律也保护了各个群体的合法权益,对那些被剥削和弱势的群体提供了帮助。
法律的温度在这里体现为法律的公正性。
法律公正性的实现需要社会的整体力量,也需要法律实践的积极探索。
例如,在劳动就业领域中,法律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实现了劳动者的人权保障和福利保障。
同样,在权益维护方面,也需要有法律的支撑,例如维权律师和公益机构等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法律的温度不仅在于它坚定的执行,更在于它的公正性和普及度。
法律的实践需要人的支持和贡献。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守法自律,用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社会会更加美好。
因此,作为高中生,我们也应该认真对待法律学习,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充分了解法律的规定、权力和责任。
同时,我们也应当倡导社会的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进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和谐。
总之,法律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它的规范性、公正性,更在于它的光芒和温暖。
我们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法律素养,树立法制观念,倡导守法行为,积极投身于法律实践中,担负起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为构建更加公正、平等、自由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律亦有情800字
法律亦有情800字"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莎十比亚如是说。
而今,一边是爱子心切而迫不得已将车辆违停的父亲,一边是守护公平、维持正义的法规一边是温暖的人情,一边是冰冷的制度:是坚持规则进行罚款,还是让温暖蔓延,这,是摆在襄阳交警面前的问题。
襄阳交警“警告一次”的“温情罚单”无疑彰显了执法者的温情,温情的执法也让法律法规有了感人的温度。
“温情执法”之“温情”二字体现在执法者对执法对象的人性关怀上。
在德治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襄阳交警的人性化执法将法治与德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既用“警告一次”体现了法律的威严,又以不罚款体现了人性关怀的温暖。
违章罚款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警示违章者,是为了减少乃至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从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很明显,罚款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从这位司机所留字条的言辞之恳切可以看出,他深知自己行为不当,也实属迫不得已。
而襄阳交学的“温情罚单”,无疑会让身处困境中的这位司机感受到寒冬中的温暖。
“野蛮执法”一直为社会所诟病,暴力强拆、城管打人、交警以罚代管……此类现象不一而足。
执法是具体的管理行为,管理的本质是服务。
从这一点来讲,襄阳交警“警告一次”的“温情执法”同样体现了执法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对执法对象的尊重,也实现了执法者与执法对象间的真情互动。
相对干冷冰冰的昭音办事相对干简单的“一罚了之”这样一种带着温度的人性化执法现怕有著更为良善的音义。
温情执法并不是任性执法、人情执法,施恩执法。
真正现“温情”需要执法者既要有高度的一心为民的意识,又要有高超的执法水平和对法律法规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这就需要执法者的内心有一把公平公正的尺子,温情而不滥情。
襄阳交警通过车牌号查询到车主姓名,并于医院门诊部确认了孩子就诊的情况后,开具了“警告一次”的“温情罚单”,正是这把兼顾了法律与人性的尺子,这才使法律法规有了感人的温度。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段话:“禁锢你的不是牢狱,而是你心里的道德。
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人
2019年第06期八年前,我带着影视剧里编织的梦幻和浪漫情怀,迈进了检察院大门。
眼望高高悬挂的国徽,即将从事一份神圣职业的光荣与使命感,让我一时之间有了种人生如此,夫复何求的满足感。
匆匆数年,白驹过隙,日复一日的审查案件,出庭公诉,我从成千成百的案卷堆里领悟到,我们更多的是在平凡中坚守使命,在平淡中描绘色彩。
检察工作胸配国徽,是荣耀更是责任,是坚守司法为民,是维护公平正义。
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首先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温暖。
温暖来源于真挚的情感,没有情感,哪来爱心?没有情感,哪有奉献?没有对群众亲人般的情感,又怎么能够真正做到“执法为民”。
多年的办案经历告诉我,将执法释法工作建立在深沉真挚的情感上,成为发自内心的行动,让老百姓时刻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检察工作的推进便会更加顺畅。
记得在办理一起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案件时,因被申请人小袁(化名)情绪激动,对司法机关和医疗机构非常排斥,一直无法平静下来配合问话。
加之案卷中也没有留下法定代理人的联系方式,而据侦查人员反映小袁母亲并无通讯工具,常年带着孙女捡拾垃圾,住的地方现在已是拆迁工地,一时之间如何联系到小袁家人成了问题,工作陷入僵局。
为了能够顺利地与被申请人及其家属对上话,我决定走出门去寻找方法。
彼时已经进入三伏天气,太阳火辣辣炙烤着大地,拆迁工地也因高温停止了工程进度。
我不只一次地利用午休时间去工地蹲守。
等待了数日后,终于赶上了袁母在家的一天,通过与袁母的聊天,我又得知了小袁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心中着实不是滋味,一瞬间仿佛理解了小袁的痛苦,心中开始谋划与他对话的方式。
为了能与精神病人进行有效沟通,我又向专业的精神疾病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进行了咨询。
会见当天,我给小袁买了很多水果和零食,进入到城郊的精神病人临时性约束机构。
我像和朋友打招呼一样试着跟小袁拉起家常,从小袁热爱的书本,热爱的足球,直到聊到他最爱的女儿。
小袁彻底放下了戒备,居然很认真很平和地主动谈起了案发当天的点滴,问话进行得很顺利。
做新时代合格的法律人
做新时代合格的法律人十九大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我们正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的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
而在这样一个最关键的时代,作为法律人的我们又该怎样坚守初心和使命,做新时代合格的法律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法律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刘志诚的话来说就是“为民”、“尚法”,用法学博士罗翔的话来讲就是“维护法律正义”,我很赞同二者的观点。
(1)何为初心?初心就是法律人心中对公平与正义的信仰,对法治社会的期望与执着,它是一盏永远亮在法律人心中的明灯。
何为使命?使命就一个法律人的任务与责任。
浅显却也真实。
何为法律人?法律人是指一个以法律作为职业,从事法律工作的共同体成员。
既然我们选择了做一个法律人,那么我们就应该担负起维护法律正义的责任,维护法律正义即是我们法律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认为,想要成为一个新时代合格的法律人,首先,一名合格的法律人需要塑造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是作为法律人的首要要求。
作为一名法律人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职业的伦理操守和基本精神,那么就不配做一个法律人。
贪欲如魔鬼,无欲则刚。
最近的热播剧《谁说我结不了婚》里面的律师助理安娜为了私人利益,不惜触犯法律将律所的资料泄露,她的行为触犯了一个法律人的职业道德,正如律师田蕾和她说的:“我田蕾再想赢,再不折手段,也不会丧失一个律师的职业道德”,可见职业道德到底有多少重要。
每一个法律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把称,要清楚的知道职业道德的重量。
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信仰法律,然后坚守底线,做一个干干净净的法律人。
其次,我们要有专业的法律知识。
如果说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法律人的灵魂,那么专业的法律知识便是一个法律人的血肉。
如一幢高楼大厦,它的地基一定是十分稳固的,而法律人想在法律这条道路上走的远,就一定要打好专业的法律基础。
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秉持着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坚持初心和使命,才有了维护法律正义的资本。
体现执法温度的例子
体现执法温度的例子执法是指执行法律法规的行为,是国家权力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执法温度,是指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的执法温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精神的落实。
本文将分析并探讨一些体现执法温度的例子。
例一:警察陪同老人过马路石家庄市区,一位八旬老人拄着拐杖来到十字路口等待过马路,因为马路特别宽,车辆来往非常快,很多车辆看到她准备过马路,都减速让行,但老人总是不敢走。
此时,一位路过的民警看到了老人的情况,当即上前询问并得知这位老人住在对面的小区,每天都要来这里买菜。
于是,警察便主动为老人服务,直接牵住她慢慢地过马路,安全到达对面。
这种警察的执法行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利于加强民众对警察的亲信,提升警察在社会中的形象,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例二:交警与市民文明交流广州市海珠区交警大队民警陈先生在巡逻时发现一辆大货车违规停车在人行道上,当他准备出示罚单时,车主却上前向他道歉,表示忘记道路规则了。
面对车主的承认和道歉,陈先生不仅没有表现出过激的严厉态度,反而帮助车主挪车,并耐心讲解了交通规则。
这种温馨的执法行为无疑促进了双方之间的了解与互信,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例三:公安干警冒雨走访案件当事人记者在南宁市邕宁区警局见到了一位正在工作的警官,他正在查看案卷,发现一起拦路抢劫案件,他想到这起案件的当事人因工作忙,无暇顾及。
于是,他带同队员摘下雨衣,冒雨前往当事人家中,亲自向当事人透露案情,安抚当事人情绪,为当事人撑起公平正义的天平。
这种温暖的执法行为展现出公安民警良好的形象,突显出人民警察人文关怀的一面,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总之,以上几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小事情,都体现了执法人员的亲民服务意识和温暖的执法温度。
这些执法人员不仅具有强烈的责任和担当,还能够在执法中关注民生,注重人文关怀,以良好的形象和服务促进执法公正透明有效,传递出正能量,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代言人。
法律的温度演讲稿
法律的温度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观点和感悟。
话题是法律的温度。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人民的保护伞。
它的存在和实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秩序和安全。
但是,在我们谈论法律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将其与“温度”联系在一起。
因为我们更多地将法律理解为严肃、冰冷的规定和制裁,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温情和关怀。
首先,法律的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上。
在社会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比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等。
法律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给予他们特殊的保护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比如,针对儿童权益的保护法律,针对残障人士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等,都是法律的温度在体现。
其次,法律的温度还体现在对于犯罪者的教育和帮助上。
当我们谈到犯罪时,很容易将其与严厉的惩罚联系在一起。
但是,法律的本意并不只是惩罚,更重要的是帮助犯罪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回归社会。
法律通过各种方式,如刑事法庭的庭审教育、监狱中的改造教育等,给予犯罪者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也是法律的温度所在。
最后,法律的温度还体现在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怀上。
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是为了保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合法权益。
当我们遇到消费纠纷、劳动权益受损时,法律就像一把温暖的阳光,为我们提供了法律援助和保护。
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的温度无处不在。
它不仅仅是一种规定和制裁,更是一种温情和关怀。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法律的温度,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法律的温度,是社会的温度,是人民的温度。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法律的温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高一作文】法律的温度
【高一作文】法律的温度不久之前,“农民工妻子亲手溺杀女儿”一案震惊全国,舆论哗然,在社会舆论大众纷纷掉转矛头,炮轰这位“恶毒”的母亲时,一位代表法律至高的人民检查官竟然公然在法庭上为犯人求情,是终一审判决11年,二审6年。
世界上有这么残忍的母亲吗?这起“吃虎毒子”的行为激怒了舆论,大家纷纷将矛头指向残忍的母亲和“无理”的女检察官。
但事后,女检察官透露了真相。
原来,这名女子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南方与丈夫团聚,但因为她的小女儿病得很重,家里负担不起。
当她经过一条河时,她的精神消散了,她把她的小女儿扔进了河里。
不得不说这个妇女十分可怜,可是她的悲剧性色彩却染上了一层无知的悲剧性色彩,是的,无知。
她的女儿生了重病,对这个本就贫苦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把尖锐的刺刀,打破了他们全力挣扎博得生存机会的平衡,但是只有杀死孩子一条路吗?绝不是这样,其实杀害孩子的除了她悲苦的家庭还有她母亲生为农民的自卑以及其淡薄的法律意识所造成。
当今社会对于弱势群体是持有一种关爱照顾的态度的,她若是选择其他的方法大可以挽救孩子的性命,正是因为这种不知法不懂法的短浅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毫无疑问,这场悲剧的发生是可悲的,但它只是反映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法律是存在的,但我们不知道它包含了什么,涵盖了什么,规定了什么。
法律的本质是引导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其普及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差距,往往会导致一些大问题,除了这名女性,由于法律意识薄弱,有很多人命案件,“农民工的父亲在付不起学费后杀害了自己的女儿”等等。
其实质是社会对法律教育水平了解不够。
为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加强宣传法律,让人们都知法、懂法、用法,为自己的生活添砖加瓦而非囿于囹圄。
当然,这件事情还有一个温情的一面,就是那位女检察官,能够坚定的站出来为女犯人求情实在是需要巨大的勇气,检官没有否决她的错误,却对她的错误本身进行了剖析,让我们认识到更深层次的社会的错误,面对舆论大众的炮轰以及周遭所有人的冷眼鄙视,她确实是凭借自己的力量,为法律注入了一点温度。
执法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谈谈你对执法温度的理解
执法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谈谈你对执法温度的理解执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它的力度与温度同样重要。
力度能够让违法行为受到严厉的惩罚,而温度则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化和公正性,是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分步骤介绍一下我对执法温度的理解。
首先,执法温度体现在执法过程中对被执法对象的尊重。
无论被执法者是否有罪,法律都应该以公正、公开、平等的原则来对待每一个人。
警察和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该遵守法律规定,根据事实和证据,按程序进行,做到公正和公平,不能因为对方的经济、社会地位,就故意扩大违法事实,将其描绘成对社会的威胁。
而且,在执法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尽量考虑到被执法对象的人性化,文明的劝导、耐心的解释,都是执法温度的表现。
其次,执法温度也应该体现在执法环节的公正性。
在执法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严谨、公正地进行调查取证,不可存在“杀鸡焉用牛刀”的情况,也不能有“打击报复”、“私仇报复”的迹象。
公正的执法需要执法人员具备严谨的法律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必要的推理能力,同时要遵循“证据为王”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审判,切忌走“水平”路线。
最后,执法温度还要求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人性化关怀。
被执法对象也是人,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权益和情感。
执法人员应该在处理案件时尽可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在处理治安案件时可以用口头警告或者劝导,而不是一味地强行将其带回派出所,给其带来不必要的惊吓和麻烦。
而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还应该尽量关注被执法对象的境遇,适当关心他们的情况,以信任换信任,用更多的信息和沟通方式激发他们对法律的尊重。
综上所述,执法温度是执法人员在传统“法律法制化”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涵,强调在执法过程中,对被执法对象进行人性关怀,增加合理的情感纽带,提高执法的亲和性和可推广性。
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我们要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牢固树立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责任共担的服务理念,在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对被执法对象的伤害和侵害,提高执法的人性温度,增强执法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维护社会和谐的稳定。
法律的温度
龙源期刊网
法律的温度
作者:薛彩云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7年第15期
2007年6月,四川省彭州法院对高中生小刘实施“前科消灭”试行方案,也就是说,只要他在考验期内遵纪守法、改正悔过,其犯罪档案就可以以某种方式“消灭”。
这是全国第一个启动《少年犯“前科消灭”试行方案》的。
小刘是四川彭州的一名高中学生,去年因为一时糊涂,私自在家制造出一支具有杀伤力的火药枪。
结果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执行1年。
明年他即将参加高考,届时作为一个曾经犯罪的人,他上大学之路可能艰难异常。
在以往,他这辈子到哪都得背着这个“前科”大包袱。
小刘无疑是幸运的。
【点击】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惩罚固然是必要的,但也要适可而止,我们惩罚的目的是使人警醒、促人改正,所以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应该轻易给他们贴上永久性标签,那样真的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制度要拯救一个人,而不是毁灭一个人;法律制度是冰冷无情的,但人性是有温度的。
法律制度更温情一些,更人性化一些,或许可以让人感受到含带着人性温暖的神圣法律,从而也激起每一个人的感恩之心,扬善之心。
这样,“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法律的尺度与温度作文
法律的尺度与温度作文
咱今儿来聊聊法律,这法律啊,就像是一把尺子,量着咱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可这尺子,它不光有尺度,还有温度呢!
你看,法律的尺度那是丁是丁,卯是卯,一点儿不含糊。
偷了东西,抢了钱,犯了法就得接受惩罚,这就是尺度的铁面无私。
它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
啥能做,啥不能做,划出了一条清清楚楚的线,谁也别想越过去。
要是没了这
尺度,那社会还不得乱了套?坏人到处跑,好人受欺负,那日子可就没法过啦。
可法律也不是冷冰冰的铁板一块,它也有温度呢!比如说,有个小偷,偷
东西是为了给生病的家人买药,这情况是不是让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法律在
这时候,就会考虑到背后的原因,也许在处罚的时候会稍微“手下留情”一点。
这就是法律的温度,它不是不管不顾地一棒子打死,而是会在冰冷的规则里,
融入一些人性的关怀。
再比如说,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对他们的处理也和成年人不一样。
为啥?
因为孩子还小,可能不懂事,还有改正的机会。
法律这时候就像个慈祥的长辈,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这也是温度的体现。
还有啊,法律保护那些受到欺负、受到伤害的人,让他们能得到公正的对待,讨回公道。
这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天里,给人送上一件温暖的棉袄,让人心
里暖呼呼的。
所以说,法律既有尺度,又有温度。
尺度让我们知道规矩,不敢乱来;温度让我们感受到公平和关怀,让我们相信法律是为了大家好。
咱都得敬畏法律的尺度,也得感受它的温度,这样,咱们的社会才能既井井有条,又充满人情味,大家的日子才能过得舒心、踏实!。
刘春明:让群众触摸到法律的温度——在全市法院“身边最美法官”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材料
让群众触摸到法律的温度——在全市法院“身边最美法官”事迹报告会上的报告材料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刘春明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法官,能有机会在这里汇报工作感悟,我深感荣幸。
我汇报的题目是《让群众触摸到法律的温度》。
我是一名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虽然每次审理的案件都是一些琐碎细微、普普通通的小事,注定了我的工作只能平凡而枯燥;但是,因为身处基层一线,接触最多的是老百姓,十多年的法院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我们对老百姓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我们是否信任,关系到案件能否正确处理。
在这里,我想结合四个事例来汇报我的工作体会。
我汇报的第一个方面是:在职当尽责,用权要为民一个案件,对法官而言,只是成千上万案件中的一个,并不起眼,但对许多老百姓来说,他们一辈子可能只打一次官司,这个案件或许会影响一生。
为了让老百姓能够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法官必须对每一起案件都尽职尽责、苛求完美。
来自滕州的徐某,在日照建筑工地打工。
2009年5月份,他在下班路上遭遇车祸,被鉴定为十级伤残。
在交警部门协调未果的情况下,徐某把肇事司机和涉案保险公司起诉到法院。
第一次开庭时,由于缺少法律知识,徐某没有提交充足的证据证实他的损失,保险公司也提出了许多异议:徐某已经超过60周岁不应当有误工费,残疾赔偿金应当按照农村标准计算,等等。
徐某眼看自己的大部分损失得不到赔偿,在庭上急的满头大汗,反复的说:“我确实还在打工啊,家里没有地了,我不出来打工,哪有钱给我的小儿子成家?”听了徐某的诉说,我没有继续开庭审理,而是先宣布休庭。
休庭后,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徐某所在的村位于城镇规划区内,家里的土地被征用了,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还没有成家,为了维持生活,他不得不外出打工。
徐某受伤后支出了大量医疗费,这对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了解了上述情况后,我对徐某进行了法律指导:“打官司需要证据,你向被告要误工费,得让你打工的单位开误工证明,证明你因为交通事故耽误了工作,减少了收入;你要求按照城镇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得让征地的部门出具失地证明,证明你确实没有土地了,靠打工收入维持生活。
辩论法律无情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法律无情与人情味的冲突。
本文将以某故意杀人案为例,探讨法律无情与人情光辉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二、案情简介某市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被害人系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亲属。
犯罪嫌疑人李某因家庭矛盾,怀恨在心,持刀将被害人杀害。
案发后,李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李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依法惩处。
三、法律无情与人情光辉的体现1. 法律无情(1)严格依法惩处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案中,李某故意杀人,情节恶劣,依法应当判处死刑。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司法实践中,无论犯罪嫌疑人身份地位如何,都要依法惩处。
本案中,李某虽为犯罪嫌疑人亲属,但法律并未因其身份而对其从轻处罚。
2. 人情光辉(1)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在案发后,李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表现出了悔罪态度。
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此,在量刑时,可以考虑对李某从轻处罚。
(2)被害人亲属谅解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害人亲属表示对李某的犯罪行为表示谅解,认为李某能够主动投案,认罪悔罪,具有一定的悔改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以充分考虑被害人亲属的谅解,对李某从轻处罚。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法律无情与人情光辉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无情体现在严格依法惩处犯罪嫌疑人,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无论犯罪嫌疑人身份地位如何,都要依法惩处,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 人情光辉体现在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以及被害人亲属对犯罪嫌疑人的谅解。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犯罪嫌疑人的刑罚,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人性关怀。
法外有情的名言警句
法外有情的名言警句
1. 法律是冰冷的条文,但人心是有温度的呀!就像那个小偷,他偷东西是不对,可他是为了给生病的妈妈买药啊,这时候难道不应该有点情吗?
2. 法外有情不是让法律失效,而是让正义更有人情味!比如说一个人不小心犯了错,他已经非常后悔了,难道不应该给他个机会吗?
3. 法律是准则,但情能让法律更完善呀!好比一个孩子为了救人才犯了小错,这能一板子打死吗?
4. 法外有情,这是人性的光辉呀!像那个司机为了送病人闯红灯,这时候执法者难道不应该网开一面吗?
5. 法律要遵守,可情也不能忽视啊!想想那个为了保护朋友而打架的人,他的义气难道不值得考虑一下吗?
6. 法外有情不是纵容,而是一种理解!就像那个被骗后无奈违法的人,他也是受害者呀,不该多些体谅吗?
7. 法律是硬杠杠,但情是温暖的阳光呀!比如一个老人为了生存不得已做点小买卖,能不睁只眼闭只眼吗?
8. 法外有情,能让社会更和谐呢!像那个犯了错后积极改正还帮助他人的人,不应该给他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吗?
9. 法律无情但人有情呀!想想那个为了家庭拼命工作却不小心违法的人,难道不应该心疼一下吗?
10. 法外有情是让冰冷的法律有了温度!好比那个一时冲动犯错后痛改前非的人,不该给他个机会重新做人吗?
我的观点结论:法外有情是必要的,不能让法律成为唯一的标准,而忽略了人性和情感的存在,这样才能让社会更美好。
法律也要有温度
法律也要有温度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无心踏错一步,怎想付出的代价竟是无可挽回的十年青春;冷冰冰的法律面对两失足少年竟丝毫无变通之处,只是将其未来和希望用“公民应知法守法”的巨锤敲得支离破碎。
心酸否?悲痛否?在我看来,即使是密不透风的法律巨墙,也应有人性的瓦缝让温度进驻。
诚然,作为保障公民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法律应有其自身的强制性,以达惩奸除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保持社会相对安宁稳定的目的。
李零教授也说过,“以德治国,德必伪,国必亡”。
假若一个国家没有法律作为硬性措施,而仅凭人们的道德观、伦理观来试图治理社会,那么它必如海滩上堆起的沙堡,不堪一击。
然而,这并不是法律可以冰冷到没有一丝温度的理由。
孟子曾说:“人恒过,然后能改。
”小闫同学的确犯了错,是当受罚,这毋庸置疑。
但竟把他们的行为与那些猎取象牙、捕杀老虎以牟取暴利的可憎行径相提并论,岂不可笑?惩罚的意义更多的其实并非在惩罚本身,而在于教育与警醒。
经过认真教导与深刻反省,相信作为大学生的他们,今生今世都不会再犯。
可事实呢?直接将冰凉的犯罪分子之帽死死扣于他们头上,仅凭人性温暖与客观思考绝无取下之可能。
听闻某官二代酒后驾车撞人致死仅获刑三年,我们不禁发问:一条人命竟抵不过两名青年掏下的十余只鸟?这十余只鸟竟又把两人十年大好青春光阴的价值比了下去?吾未见其明也。
当然,法律所需要的温度,并非是对恶人行径的恣意纵容,也并非是对法律强制性的挑战,更并非是我们可以心存恶念怀揣侥幸心理的理由。
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让如小闫这般迷途未远的孩子重返正道的机会,是能够让扶老人反被讹的年轻人得到理解与支持的人性,是能够让人文关怀式微的理性时代更有人情味的温度。
当今,我们携手并肩,将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然而,我们亦不应忘记人文关怀在如今这理性而浮躁的社会之重要。
它将法律置于明媚阳光的春意融融之下,还法律应有的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人的温度
2015年12月,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的。
诶,这是怎么回事?玩玩小鸟还判刑十年刑罚,那下面由我给大家详细讲讲这事情。
河南大学生小闫[yán]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
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
听到这里,你是否会感叹。
用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青春,为自己卖出的16只小鸟进行赎罪。
有一些人认为这样的刑罚未免过重,大学生是将来的国之栋梁,为了16只鸟断送了大学生的锦绣前程实在太过残忍,虽然这16只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也应该考虑到给这几名二十一二岁的大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
而且,如果是因为售卖12只鸟就被判以重刑,这会给这位大学生的家庭造成多大的损失,引起争议的同时还会被打上犯罪分子家属的标签,危害比售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得多了。
保护国家二级动物,大学生肯定懂,关键是他可能不知道家门口的“小鸟”竟然会是如此珍贵。
而且作为大学生,他也缺乏鉴别二级保护动物的能力。
俗话说,不知者不为怪。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这么重的刑罚,未免有些太严重了。
所以说,直接将大学生的行
为定义为非法猎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处以如此重刑,实在是有些不近人情。
那我们再看看相似的案例。
常州市民薛某在田地及河边抓了百余只青蛙,还拿着去售卖,被抓了现行后被起诉。
经鉴定,薛某捕捉的青蛙为黑斑蛙和金线蛙,二者均属于“三有”保护动物。
61岁的牛大爷在北京石景山区八大处架粘网捕了5只鸟。
被抓时,他大摇大摆地一手拎着粘网,一手提着鸟迎面走向执法民警。
“我就根本没觉得是个事儿,就没藏着掖着。
抓我的时候我都傻了。
”经鉴定,牛大爷捕获的黄雀和灰喜鹊都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
2014年5月,牛大爷被判处拘役半年,缓刑半年。
江苏省如皋市的鱼贩李德平花了6元钱买了3只鸟,却不知自己收购的是珍贵野生动物。
原来,这3只鸟分别为领角、红隼和阿穆尔隼,经鉴定,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那让我们再听听法律人的声音。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阮齐林说,“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所以因为对法律不了解而要求免除罪责不可接受。
但是确实因不知道而犯法了,可以宽恕、从轻减轻责任。
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李理说,具有科技价值、经济利用价值、区域价值的“三有动物”也是禁止捕杀的,比如北京周边的野猪。
“像我们比较熟悉的麻雀,如果捕杀超过30只,那就属于刑事
案件了。
”中国律师司法网总裁、死刑复核律师谢通祥同样认为,纯粹从数量角度分析,法院对二人的量刑是适当的。
天子犯法当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两个大学生呢,大学生的身份并不能为此“减刑”,人们所谓的“量刑过重”不过是对于大学生的同情,难以抵消其过错。
所以,看似不近人情的处罚,实乃大学生为他的违法行为付出的代价。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根本国策,有法可依的同时也当做到有法必依,《刑法》第341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而两名学生售卖的“燕隼”已经超过10只,属情节特别严重的,因此法院量刑是合理的。
既然他们已经触犯了法律,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试想一下,如果掏鸟之人并非大学生,而是高中辍学或外出务工青年,舆论的热度会不会有所降低?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不因人而异,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必须确保法律适用人人平等。
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不能成为逃避法律责任的依据(除非未达到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也不能成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必然理由,更不能成为博取民众同情影响司法公正的原因。
其次,不知者就可以不治罪?不知代表无知,却不能不治。
不能因为事前不知道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可以说自己是无罪的,不能让“不知道”、“不清楚”成为自己违法犯罪的保护伞,如
果人人都把“不知道”当作是理由,那么以后的法律将如何实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岂不成了一句空口号。
尤其是我国在近些年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上下足了功夫,怎么能因为一句“不知”就可以将自己所犯的错误掩盖呢?当然,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都不能清楚的认出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见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还应该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让保护野生动物成为一种常识,保护野生动物,敬畏生命。
中国处在法制健全不够、然而健全法制又是国家真实建构努力的特殊时期。
在这个过渡期内,人们对司法的公正和严肃将信将疑,大家容易被虚假信息煽动,也能够被真实信息说服。
社会上对法律原则仍存在争议,价值观呈现多元,但是法律的权威会逐渐树立,尽管后者有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国坚持建设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十年的青春浪费在牢狱中确实让人扼腕叹息,但我们决不能因为同情就想让法律的牢笼开出一扇天窗。
法律是庄严的,不容破坏的,也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
如果因为同情就视法律为无物,法律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此外,从这次的事情中也应该看到我们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扫除群众的知识盲区,避免不经意中造成了对珍贵野生动物的伤害。
补:此文章仅用于个人司法口才课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