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基本病句修改讲解教案

初中基本病句修改讲解教案

初中基本病句修改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基本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2. 培养学生识别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常见的基本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2. 培养学生识别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基本病句的修改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修改实际句子。

教学准备:1. PPT展示常见的基本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发现病句的存在。

2. 提问:你们曾经遇到过病句吗?能举个例子吗?二、讲解常见的基本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15分钟)1. 词序颠倒:举例说明,如“我昨天去了公园玩”应改为“我昨天去公园玩”。

2. 成分残缺:讲解主语、谓语、宾语的搭配,如“他很高”应改为“他很帅”。

3. 搭配不当:举例说明,如“她喜欢听音乐和唱歌”应改为“她喜欢听音乐,也喜欢唱歌”。

4. 语义重复:讲解重复的词语需要删除,如“他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应改为“他很聪明,学习成绩优异”。

5. 前后矛盾:讲解句子中的矛盾之处需要修改,如“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很凉快”应改为“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游泳”。

三、练习巩固(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知识,找出句子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

3.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反馈。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常见的基本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2. 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注意避免病句的出现。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要求学生课后找一些常见的病句,进行修改练习。

2. 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文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常见的基本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让学生了解到病句的存在,并学会识别和修改病句。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举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病句修改》教案

《病句修改》教案

《病句修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修改方法。

2. 培养学生发现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2. 病句的修改方法: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保持原意,尽量少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修改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发现和修改病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病句的修改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病句,引发学生对病句修改的兴趣。

2. 讲解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等,并讲解相应的修改方法。

3. 实例分析:给出具体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并修改病句。

4. 练习:布置一些病句修改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互相检查。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修改病句的心得和方法。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病句修改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找一些病句进行修改,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病句类型的理解和修改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3.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对病句修改的效果进行评价。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语文老师或写作教练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病句修改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加病句修改的比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修改能力。

3. 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文章,注意其中的语言表达和病句修改技巧。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病句类型或修改方法,进行重复讲解和练习。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案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案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2. 培养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找出句子的毛病,并进行修改。

3. 提高学生书写规范,避免在写作中出现病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练习、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病句,让学生尝试找出句子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病句修改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病句的常见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并给出修改方法。

3. 举例:结合讲解内容,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辨析和修改。

4. 练习:布置一些病句辨析和修改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修改病句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些病句,进行分析与修改。

2. 写一篇短文,注意病句的避免,提高写作质量。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病句辨析和修改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病句出现频率,了解教学效果。

3. 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改进方向。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语文老师或写作高手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写作和修改病句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病句辨析和修改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写作和修改病句的书籍,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八、教学资源1. 病句辨析和修改的教材或教辅资料。

2. 典型病句案例库,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3. 写作工具软件,如文本编辑器、语法检查工具等,辅助学生修改病句。

九、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

病句修改教案范本

病句修改教案范本

病句修改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2. 培养学生发现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使句子表达更准确、流畅。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2. 修改方法:分析病因、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病句,让学生尝试找出并修改,引发学生对病句修改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找出病句并修改,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病句修改的技巧。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一些病句,进行修改,提高病句修改能力。

2. 写一篇短文,尽量使用正确的句子,展示自己对病句修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病句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2.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发现和修改病句,提高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病句修改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

3. 长期跟踪:关注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写作进步,了解病句修改教学效果。

八、教学资源:1. 病句案例库:收集各类病句实例,供课堂分析和练习使用。

2. 病句修改指南:提供病句修改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参考。

3. 写作辅助工具:如词典、语法参考书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四章至第八章,共计4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 第四章:讲解成分残缺的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3. 第五章:讲解成分赘余的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教案

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教案

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教案【教学要点】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病句考查的要求。

2、掌握病句的六种常见类型,领会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

3、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把握病句修改与辨析的几个小窍门。

4、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1、大量补充实例,多作感悟;2、加强训练,培养语感;3、指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

【教学过程和步骤】修改原则:1、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意,少改多就。

2、修改后不能出现新的语病。

3、保持句子的简洁。

4、根据实际表达的需要,照顾到前后文。

修改方法1、删主要用于成分多余、重复罗嗦、自相矛盾2、换主要用于搭配不当3、移主要用于语序不当4、增主要用于成分残缺(二)、[知识点概要]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详细解说和指导如下:一、语序不当多层定语语序;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定语、状语位置错乱;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例题1]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

(分句间次序不当)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

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

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

应改为“听取研究”)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

(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三年级修改病句教案

三年级修改病句教案

三年级修改病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2. 培养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致修改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重复啰嗦、前后矛盾。

2. 修改方法:找出病句的病因,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修改病句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病句,让学生初步感知病句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让学生了解病句的病因,学会对症下药。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找出病句并进行修改,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让学生谈谈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一些病句,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病句的修改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修改病句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修改病句。

2. 活动内容: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组病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病句的病因,并给出修改意见。

3. 活动过程:a. 教师为学生提供病句案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b.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展示修改过程和修改后的句子。

c. 教师对各小组的修改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修改病句。

4. 活动总结: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七、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八、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初中病句类型整理教案

初中病句类型整理教案

初中病句类型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修改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致修改的习惯。

教学内容:1. 病句类型的讲解2. 病句修改方法的讲解3. 病句修改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病句,让学生意识到病句的存在和修改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病句?病句有哪些类型?二、讲解病句类型(15分钟)1. 语序不当:如主语、谓语、宾语的位置排列不当,修饰成分与中心词位置不当等。

2. 搭配不当:如主谓、动宾、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

3. 成分残缺: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残缺。

4. 成分赘余:如重复、冗余的表达。

5. 句式杂糅:如一个句子中混用多种句式。

6. 语义不明:如表意不明确、歧义等。

7. 逻辑错误:如前后矛盾、不合事理等。

三、讲解病句修改方法(15分钟)1. 语序不当:调整词语或句子成分的位置。

2. 搭配不当:根据语言习惯,调整词语搭配。

3. 成分残缺:补充缺失的成分。

4. 成分赘余:删除多余的成分。

5. 句式杂糅:选择合适的句式,使句子表达清晰。

6. 语义不明:修改表意不明确的句子,消除歧义。

7. 逻辑错误:调整句子结构,使句子逻辑通顺。

四、病句修改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提供几个病句,要求学生在组内讨论,找出病句的类型,并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修改。

2. 各组派代表展示修改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3. 教师点评,总结修改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2. 强调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注意病句的避免和修改。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观察学生对病句的掌握和修改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病句辨析和修改的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病句的基本知识。

在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了修改病句的能力。

初中语文 病句 教案

初中语文  病句  教案

初中语文病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其修改方法,提高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修改病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写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病句类型及其修改方法。

2. 练习修改病句,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病句类型及其修改方法。

2. 难点:独立识别并修改病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病句实例,引起学生对病句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常见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并讲解相应的修改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病句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识别病句,并运用所学修改方法进行修改。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找出对方作文中的病句,并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5. 练习:布置一些病句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识别并修改。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修改病句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注意病句的修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病句修改方法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病句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际修改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病句修改竞赛,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病句的修改。

3. 邀请语文老师进行讲座,分享更多病句修改经验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及其修改方法,提高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写作态度。

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识别并修改病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教案
教学目标:识别常见的病句,掌握常见病句的修改方法及技巧。

活动一:学生对照活动单上的题目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的位置(多项定语)
多项定语在中心语前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表指称或数量的;
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定语在不带“的”定语前。

总之,愈靠近中心语,其关系愈密切。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女教练。

(2)动词修饰语的位置(多项状语)
一般多项状语的次序是:①表时间;②表处所;③表范围或然否;④表状态;⑤表对象。

要特别关注的是,通常表对象的介宾短语要求紧靠中心语。

各项状语间不发生关系,分别修饰或限定中心语。

例:许多人大代表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洋溢地同他交谈。

(正确句例)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情形下,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边;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例①他如果敢于直面困境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企业就不会遭受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例②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2)谓宾语搭配不当;(3);修饰语中心语搭配不当;(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①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动宾搭配不当。


例②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状语限制不当。


例③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一面与两面不对应)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1)缺主语(2)缺谓语(3)缺宾语
成分赘余:(1)堆砌(2)重复(3)可有可无
例①最近又开展了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缺谓语,在“建立”前加谓语“完成”。


例②认识禽流感,了解禽流感,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禽流感进行预防,减少禽流感造成的损失。

(少宾语,在“预防”后加“的目的”)
例③夕阳也不甘寂寞,在晚眺亭上小心翼翼地涂抹了一层晚霞的余晖。

(赘余,去掉“晚霞”。


例④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立即作出反应,一辆救护车以每小时70公里的时速向出事地点急驰而去。

(重复,“时速”改为“速度”)
结构混乱
最常见的是一句话中两种结构纠缠不清。

(1)句式杂糅,结构套用
例: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应为“……工作者,他们也参加了学习”)
(2)中途易主,语意纠缠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应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义有两歧
例①他背着经理和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到了两家银行。

(虚词岐义句:这里“和”可作连词,也可作介词,导致岐义。


例②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数量词岐义句:“几个”限制“学校”,也可限制“领导”。


不合逻辑
(1)违背实事
例: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

(可能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2)自相矛盾
例:在这次海难中,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幸免”与“死”相矛盾。

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
(3)范围不清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的规范意识。

(“报刊、杂志”与“一切出版物”大小概念并列,违反逻辑。

)(4)强设因果
例: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为结果,“思想依然如故”,无因果可言。


(5)主客倒置
例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例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活动二:学生讨论判断常见病句的方法。

[判继病句的方法]
辨析语句是否有毛病,要掌握分析的方法,下边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主干枝叶梳理法
这是最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没有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

语感吊读法
调动语感,在吊读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而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再做比较分析,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有一定的语感的同学都会发现,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是不合习惯,正确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显然是犯了关联词语的搭配问题。


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有时一下子不容易看出其它毛病所在,这时可以仿照这个句子的结构形式造一个常见的类似形式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

例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比较复杂,先压缩比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

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学习。

”“这值得他们的重视。

”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逻辑分析法
有的句子在语法结构上检查不出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必须运用逻辑分析法看看句子在概念使用上,在判断、摧理过程中,有没有犯不合逻辑的毛病,造出不合情理的句子。

用逻辑分析法审视句子,除了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之间的关系外,还要考虑语句的前后顺序以及句间的关系是否恰当,对于复句,尤其要辨析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意结构是否正确。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句子中“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犯了绝对化的毛病。


活动三:讨论分析修改病句的方法及技巧。

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活动四:了解修改病句的原则及注意点。

[病句修改的原则]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

简单的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

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

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被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

改正病句时,因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适当的修改、调整。

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调饰句子。

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辟、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

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

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种;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