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乘法说课稿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道简单的问题引入乘法的概念,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价值2元,那么他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乘法的概念:乘法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的运算。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
3. 运算规则(15分钟)讲解乘法运算的规则: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规则。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让学生进行乘法的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
可以使用口算、填空、计算器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购物、分组等情境。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自己总结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乘法的概念、运算法则和练习题。
2. 实物:如苹果、书本等,用于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乘法概念和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学生表现:通过课堂练习和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乘法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讲解概念、练习巩固和应用拓展等多个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乘法口诀表,能够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目标:通过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运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乘法口诀表、习题册。
2. 学具准备:计算器、乘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数学谜语或者数学小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乘法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乘法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运算方式。
例如,2 × 3 = 2 + 2 + 2 = 6。
3. 运算规则(10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讲解乘法的运算规则。
例如,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即a × b = b × a,(a × b) × c = a × (b × c)。
4. 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运用(20分钟)教师将乘法口诀表展示在黑板上,并逐个讲解每一个乘法口诀。
教师可以采用口诀、歌曲或者游戏的方式,匡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口算练习,巩固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5. 运用乘法进行计算(15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例如,计算2 × 5、3 ×4等。
6.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每天吃3个苹果,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小红有4个花瓶,每一个花瓶里有5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乘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乘法口诀表的记忆方法。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7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7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2.掌握小学生可以进行的简单乘法运算;3.提高学生认知和操作能力;4.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基本乘法运算的概念与规律;2.平常生活中乘法的应用场景;3.操作能力及计算思维的训练。
教学难点1.乘法数学符号和口语表达的转换;2.双位数和单位数的乘法计算;3.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教学演示工具、习题、多媒体设备;2.学生准备:笔、纸、课本。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口算题目,让学生口算答案。
然后教师问学生们乘法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第二步、讲授1.带领学生理解乘法概念,介绍乘法的定义和符号;2.演示如何利用加法原理,做乘法口算练习;3.演示一些例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乘法运算;4.出示具有实际意义的例子,如超市果汁的销售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步、练习1.练习基本的口算乘法;2.利用巧妙的口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3.出示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通过乘法计算;4.具有挑战性的小组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情趣。
第四步、总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将正确运用乘法技能的答案展示出来,进行讲解,总结掌握乘法运算的关键点和常用技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于乘法的概念和操作掌握得较为简单和容易。
针对接下来的学习任务,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把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要,并且找到合适的实物及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应用和价值。
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乘法技能,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乘法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b. 乘法表的记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a. 乘法的概念的引入和理解。
b. 乘法表的记忆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乘法表卡片、乘法计算练习题。
2. 学具准备:学生用纸、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教师出示一张乘法表卡片,问询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并回答“乘法表”。
b. 教师提问:“你们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乘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量并举例,如购买水果时计算价格等。
c. 教师激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引导学生思量乘法的作用和意义。
2. 新知呈现(10分钟)a. 教师出示乘法表卡片,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的结构和规律,并解释乘法表的用途。
b. 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如2乘以3等于6。
c. 教师引导学生思量乘法的特点,如乘法运算的结果比被乘数和乘数都大,乘法运算是重复加法等。
3. 基础训练(15分钟)a. 教师出示乘法计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b.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例如:3乘以4等于多少?4乘以5等于多少?等。
4. 拓展应用(15分钟)a.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如“一共有3个篮球队,每一个队有4名队员,一共有多少名队员?”b.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乘法应用问题,并鼓励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5. 归纳总结(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总结乘法的特点和应用。
b. 教师提问:“乘法有哪些特点?乘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讨论。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2. 掌握乘法表的部分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表进行计算;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2. 教学难点:乘法表的部分内容的记忆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乘法表、小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2. 学具准备:学生练习册、乘法口诀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乘法表,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表吗?你们知道表中的数字是如何排列的吗?乘法表有什么作用?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的概念,简单解释乘法是一种快速计算的方法,用来表示多个相同的数相乘的运算。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买苹果、计算总价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
3. 基本运算法则(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运算法则的应用。
4. 乘法表的部分内容(20分钟)教师将乘法表分为几个部分,逐步引导学生记忆乘法表的内容。
首先,教师出示一个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跟读并记忆。
然后,教师出示乘法表的一部分,让学生尝试填写缺失的数字。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检查答案,纠正错误。
5. 运用乘法解决问题(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买水果的总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等,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互相帮助和讨论解题思路。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乘法的概念、基本运算法则和乘法表的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并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布置乘法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乘法符号,并能够正确读写乘法表达式。
2. 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化形式。
3.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认识乘法符号,并能够正确读写乘法表达式。
2. 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化形式。
三、教学难点1.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乘法符号、乘法表达式的示意图和实例等。
2. 教学素材:乘法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3. 学生练习册:用于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问题导入课堂,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价值2元,那么他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逐步引导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乘法符号“×”和乘法表达式的读法,如“3 × 2”读作“3乘以2”。
并通过示意图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化形式,即3 × 2 = 2 + 2 + 2。
3. 习题练习(15分钟)在教学课件中设置一些简单的乘法练习题,让学生上台进行口头回答,如:“4 × 3 = ?”,引导学生用加法的方式解答,并逐渐引导他们使用乘法的方式解答。
4. 实际应用(15分钟)通过教学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价值2元,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这些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5. 拓展应用(15分钟)在教学课件中设置一些较为复杂的乘法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通过展示答案和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乘法是加法的简化形式,并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0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0篇)《乘法的初步熟悉》说课稿篇1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同学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乘法对二班级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新认知的内容,假如将抽象的概念意义湛透到形象、直观、简洁的操作活动中,那就能关心同学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了。
在这种状况下,教材非常重视结合同学生活实际中详细活动情景,教学乘法的初步熟悉。
教材首先展现了一个喧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同学熟识而又特殊宠爱的场景,揭示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相同数量。
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同学熟识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同学用所学的加法算出每种游乐项目的人数,从同学熟悉相同数相加开头,结合详细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看、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把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在同学活动中由相同加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简单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对“乘法”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领悟乘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让同学在详细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把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动手操作,关心同学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3、让同学经受观看、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初步培育同学的抽象、概括力量,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让同学在自主学习、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依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法和学法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依据《新课程标准》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
力图为同学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同学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互相质疑,互相评价,最终猎取胜利。
小学数学说课稿《认识乘法》
小学数学说课稿《认识乘法》小学数学说课稿《认识乘法》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稿《认识乘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说课稿《认识乘法》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
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
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
攀登时,给予鼓劲。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
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小学数学《认识乘法》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数学《认识乘法》说课稿(精选5篇)小学数学《认识乘法》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认识乘法》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认识乘法》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的意义作准备。
例题后的“试一试”,继续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并让学生注意到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的数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题在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
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用加法算,也要用乘法,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中的1—8题由看图找几个几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2、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和改写乘法算式。
四、教学难点:怎样改写乘法。
五、教学准备:CAI六、设计理念:这节课,我将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把“认识乘法”创设在一个童话情景中,并将乘法意义的两个内涵:在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
分开突破,不增加学生的难度与负担。
整节课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练习设计的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开放性题趣味十足,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认识‘小红帽’吗?”让学生回忆起童话故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愿望。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全面认识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则,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黑板、彩色粉笔、乘法表、乘法口诀卡片等教具。
2.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教材、笔、纸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乘法吗?乘法有什么特点?乘法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教师可以利用乘法表和乘法口诀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概念。
3. 计算练习(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 运用实际问题(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每天早上骑自行车上学,单程需要15分钟,他一共上学30天,那么他骑自行车上学一共需要多少小时?5. 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较难的乘法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强调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巩固和拓展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乘法计算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乘法的应用,拓展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认识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竞赛和拓展练习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还可以更加合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乘法进行计算。
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口诀表,并能够灵活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学生能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乘法的学习过程。
学生能够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分享和互助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乘法口诀表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实际问题的乘法运算解决。
2.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和运用。
实际问题的乘法运算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乘法的思考和兴趣。
2. 概念讲解与示范(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包括乘法的定义、乘法的运算法则等。
3. 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教师为每个小组分发乘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探究乘法的特点和规律。
4. 乘法口诀表的学习(2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乘法口诀表的作用和记忆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口诀表歌曲、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口诀表。
5. 实际问题的解决(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乘法解决。
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解题方法。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进行乘法的复习和巩固。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乘法的深入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回答、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思考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内互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等方式,对同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为“认识乘法”,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乘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便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道简单的乘法题目,激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乘法的概念。
强调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运算方法。
3. 性质探索(15分钟)学生通过观察一些乘法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探索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解释这些性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4. 运算方法讲解(15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计算步骤,向学生讲解乘法的运算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教具或者白板进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运算过程。
5.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练习,巩固乘法的运算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参预,提高他们的算数能力。
6. 拓展应用(15分钟)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乘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以便进一步完善他们的数学学习。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乘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的示意图和例子。
2. 教具:可以使用小黑板、乘法表、计算器等辅助教具。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认识乘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乘法”。
该内容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部分,属于数学的基本运算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乘法的概念、基本性质以及乘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定义,掌握乘法的基本性质,熟练运用乘法进行简单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乘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乘法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 教学素材:乘法表、乘法口诀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乘法表和乘法口诀卡片,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的乘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5分钟)(1)引入乘法的概念: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概念,并解释乘法的定义。
(2)乘法的基本性质:介绍乘法的基本性质,如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乘法的运算方法:介绍乘法的运算方法,包括竖式乘法和横式乘法,并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进行演示。
3. 实践操作(20分钟)(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乘法的应用场景,并找出相关的计算问题。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找到的乘法应用场景和计算问题,并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4.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面积计算等,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5. 归纳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乘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践操作和拓展延伸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对乘法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灵便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灵便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2. 运用乘法进行复杂计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乘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乘法的基本含义和运算规律。
2. 讲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乘法的符号、乘法的运算规律等内容,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
3. 练习乘法的基本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练习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
4.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进行复杂计算,包括多位数的乘法运算和应用题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对乘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灵便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乘法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灵便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希翼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学习,掌握更多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谢谢大家的认真听讲!。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认识乘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乘法的概念、乘法的性质以及乘法的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乘法符号表示乘法运算。
(2) 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3) 能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等,匡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引导学生主动思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乘法符号表示乘法运算。
(2) 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难点:(1) 匡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将乘法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乘法符号进行乘法运算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乘法的定义、性质以及乘法的运算方法等内容。
(2) 学生练习册: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2. 环境准备:(1) 教室布置整齐,学生桌椅摆放整齐。
(2) 黑板上准备好乘法的定义、性质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部份:导入新课、讲解乘法的概念与性质、习题练习。
1. 导入新课(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一个苹果重2斤,问小明一共有多少斤苹果?(2) 引导学生思量,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出乘法的概念。
2. 讲解乘法的概念与性质(1) 在黑板上写下乘法的定义:“乘法是一种简便的加法运算,用乘法符号(×)表示。
”(2) 通过示例,讲解乘法的运算方法,如:2 × 3 = 6,表示2个3相加等于6。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难点:乘法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乘法表、学生练习册。
2. 教学素材:乘法的例题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乘法的概念,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价值2元,那么3个苹果一共值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引出乘法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学PPT展示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解释乘法的符号、运算法则和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通过多个实际例子讲解乘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和作用。
3. 乘法表的学习(10分钟)通过教学PPT展示乘法表,让学生了解乘法表的结构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的规律,通过观察填写乘法表的空缺部分,加深对乘法的认识和理解。
4. 运算练习(15分钟)通过教学PPT展示一些乘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 实际问题应用(15分钟)通过教学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如: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需要20分钟,一周上学几天,一共需要多少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乘法运用到生活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6.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教学PPT展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如:如果一个数乘以0,结果是多少?如果一个数乘以1,结果是多少?通过这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7.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乘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一、引言乘法,作为数学中基本运算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算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在算术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力目标:能够进行基本的乘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习惯。
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乘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讲解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动态演示,结合实际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买物品)引出乘法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与答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答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适量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学生准备:笔、练习本等。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采用测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七、结语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乘法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对未来学习提出期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
认识乘法 说课稿
认识乘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并能够灵便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乘法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是匡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本质和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乘法表、习题册、小黑板、彩色粉笔等。
2. 学生准备:习题册、铅笔、橡皮擦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一个苹果价值2元,那末他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引出乘法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简洁明了地讲解乘法的概念和符号,以及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乘法表的形式,匡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3. 实例演示(15分钟)教师通过多个实际问题的演示,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每天跑步锻炼,每天跑5圈,一周有7天,那末他一周一共跑了多少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计算。
4. 练习巩固(15分钟)教师发放习题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法的练习题,巩固乘法的运算规则和口诀。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疑问,匡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本质。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将乘法运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灵便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中运用乘法的经验和方法。
五、课堂作业布置一些乘法的练习题作为课堂作业,让学生巩固乘法的运算规则和口诀。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巩固,学生对乘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关于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乘法》说课稿
(封面)关于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乘法》说课稿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教材简析: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的意义作准备。
例题后的“试一试”,继续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并让学生注意到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的数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题在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
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用加法算,也要用乘法,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中的1—8题由看图找几个几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2、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和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怎样改写乘法。
教学准备:CAI设计理念:这节课,我将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把“认识乘法”创设在一个童话情景中,并将乘法意义的两个内涵:在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
分开突破,不增加学生的难度与负担。
整节课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练习设计的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开放性题趣味十足,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认识‘小红帽’吗?”让学生回忆起童话故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愿望。
紧接着,创设情境,“数学课上老师也带小朋友来看看小红帽的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乘法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乘法说课稿
课题:认识乘法(说课)
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的意义作准备。
例题后的“试一试”,继续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并让学生注意到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的数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题在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
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用加法算,也要用乘法,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中的1—8题由看图找几个几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
算比较简单。
2、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和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怎样改写乘法。
教学准备:CAI
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将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把“认识乘法”创设在一个童话情景中,并将乘法意义的两个内涵:在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
分开突破,不增加学生的难度与负担。
整节课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练习设计的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开放性题趣味十足,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认识‘小红帽’吗?”让学生回忆起童话故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愿望。
紧接着,创设情境,“数学课上老师也带小朋友来看看小红帽的家。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环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所以在导入部分中,我根据儿童心理,喜欢玩,喜欢小动物,卡通人物。
时时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是用一个完整的情境贯穿始终。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把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具体情况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你要把孩子引导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现在所处的位置。
”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的内容发生相互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知识。
而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联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备继续学习乘法的条件。
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少,显得比较生疏。
为此,在教学中设计了“小鸡”,“小兔,“鸡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列出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说出许多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
算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能力。
设计“鸡蛋”这一问题情境,首先是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为学习乘法扫除障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新课标》中对计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有准,而是看准的方法多,即“算法多样化”。
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
学生根据“鸡蛋图”分别列出了3个5相加(横着看的),5个3相加(竖着看的)的连加算式。
甚至也会有学生斜着看来列算式,或6个6个的看等等各种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也记忆深刻。
我在教学中,在新授中让学生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外,在练习中,并出现了“5+6+6”这类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通过比较,从而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或抽
象成概念——在实践中应用概念并进一步巩固概念。
紧接着我设计了小红帽过生日的情境,来一个人要两支筷子,来50个人要准备多少支筷子?学生中大多数用乘法,我提问;“为什么不用加法呢?”学生都感受到太长了,麻烦。
从而将乘法的意义突破。
《新课标》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练习设计中,教师遵循由浅入深教学的原则,由基础题到提高题。
首先让学生看一副图,说出是几个几相加,并列出加法
算式,再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过渡到看到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最后提高到看一幅图直接列乘法算式。
最后,教师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
让学生在开放性题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5+5”这一题,刚开始学生会以为它没办法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它不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但通过自己的探索,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知道先算出2+3=5,这样就变成3个5相加,从而可以改写成3×5,5×3;接下来“3+3+6”这道算式就可以变成2个6相加的加法算式,进而可以改写为
2×6,6×2的乘法算式,同时“3+3+6”这道题可以把6拆成两个3使原来的加法算式变为4个3相加,可列出3×4或4×3的乘法算式:最后是一道字母题:A+A+A+A。
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而再一次的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总之,把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课后感受:
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大部分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当然
也有学生还出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我觉得对于这节课,应允许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更能在新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有的学生当堂课不明白,说不定回到家却突然知道了,后知后觉。
相关链接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新课改新课标教材教法教学随笔教
学反思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心得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乐园趣味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游戏学数学趣题
巧解数学笑话数学家的故事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
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小学数学论文试卷分析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