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的全部内容。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标要求】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课标细化】1、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理解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实践3、了解公众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我的预习】阅读教材P99,分析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的疑惑】【典型案例1】(2012重庆卷文综)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
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合作开发战略。
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
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
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迁移案例1】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类型分析,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
新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业分层测评16新人教版必修
新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业分层测评16新人教版必修2(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36460141】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我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②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城市蔓延③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④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生态破坏的范围不断扩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1题,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人口的压力、资源的相对短缺和深刻的环境危机,并非老龄化问题;农业资源并非接近承载极限。
第2题,农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并且程度上在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答案】 1.D 2.B下图为1999~2007年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增加值及能耗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1999~2007年间,我国工业( )A.碳排放量逐年下降B.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C.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D.工业增加值增速慢于能源消耗增速4.为了降低碳排放量,短期内我国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对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能耗工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C.着力发展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D.加强舆论宣传,倡导居民绿色出行【解析】第3题,2000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耗量较1999年有所下降;我国工业的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工业增加值能耗曲线逐年下降,说明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也说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快于能源消耗量。
第4题,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工业结构使我国碳排放量一直较高,目前要快速降低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急需对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能耗工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A、C、D都为降低碳排放的措施,但不是短期内我国急需采取的措施。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基础巩固1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的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ﻩB。
减轻“白色污染”C。
促进生物多样性ﻩD。
减轻酸雨危害解析:目前使用的购物袋多为不易降解的塑料袋,易造成“白色污染”。
广泛使用这种易分解的购物袋,可减轻“白色污染”。
答案:B2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放射性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B.环境污染由农村向城市蔓延C.生态破坏的范围很大,但已得到控制D。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解析:从全国来看,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答案:D读下面“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过程示意图”,完成第3~5题。
3酒精厂的厂址邻近( )A。
原料产地ﻩB。
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4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
酸雨ﻩ B.温室效应C。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下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是环境问题的一方面,环境问题不都是人类造成的)产生:
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农村、发展中国家多见)。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城市、发达国家多见)。
环境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相关,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2、环境问题的表现: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者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还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可持续发展: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强调国际合作)。
4、中国走可持续之路原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利用率低;环境问题严重。
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西北地区:荒漠化;
资料整理自网络与教材,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整理者删除。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近代以前,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表层,重点在于描述和记录地理现象和地理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学逐渐形成并在不断深化。
本文将围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探讨地理学在人地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
一、早期人地关系的认知早期人类认知地理环境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体验和直观感受上。
在远古时期,人们选择居住地的标准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源等基本要素。
在无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应对能力相对较弱。
这种认知方式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生存需求和传承文化的范围,欠缺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人地关系的理论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成立了人地关系的理论。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无论在西方世界还是中国,人地关系学说都有了重要的发展。
其中,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提出了人地关系学说,被誉为现代人地关系学的奠基人。
他强调了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紧密联系,并探讨了其影响范围和机制。
三、现代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性现代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人地关系研究为我们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助于指导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只有正确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才能避免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开发,实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2. 对于人类行为与地球变化关系的研究:人地关系研究不仅关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考察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通过研究人类行为与地球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提供科学依据。
3. 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人地关系研究关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互动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地理基础和影响因素。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
从树栖、穴居到屋居,从采集自然食物到农耕、畜牧、工业化生产,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范围和程度逐步扩大。
但是,地理环境在提供资源、容纳污染、承受破坏等方面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并不总是能够满足人类的主观要求。
因此,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在本章中,我们将研讨如下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为什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哪些态度和责任?
逻辑关系。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1。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几个历史阶段。
2。
知道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
3.通过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学习,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基础知识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历史时期人地关系采集渔猎时代人类依赖与崇拜自然,两者之间呈现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文明时期人类还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两者间的对抗性增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两者间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二、直面环境问题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2。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表现错误!(2)环境污染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基础巩固读“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
崇拜自然,对自然既崇拜又依赖C。
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 )A。
原始文明ﻩB。
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环境文明解析: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加快,人们开始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
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高,人类试图征服自然,环境问题日趋尖锐,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答案:1。
C 2.C3下列人类社会形态与人类的环境观念、环境问题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原始文明时代——崇拜自然——没有环境问题B.农业文明时代—-改造自然——环境问题已显露出来C。
工业文明时代—-征服自然——环境问题只发生在局部地区D。
环境文明时代——善待自然-—环境问题已得到解决解析: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对自然是崇拜和依赖的,那时的环境问题非常轻微,但并非没有环境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文明时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环境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试图征服自然,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在局部地区已演变成社会公害,全球范围内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已危及人类生存;环境文明时代,人类逐渐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开始善待自然,环境问题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和逐步治理,但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整合提升专题一全球性环境问题1。
环境污染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我国“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城市噪声污染2.生态破坏3。
资源短缺【对点训练1】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
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
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
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
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解析第(1)题,b、c表示生产活动及产品.第(2)题,a表示开采资源,煤矿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
答案 (1)C(2)A专题二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主要环境问题地区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黑土流失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秸秆还田,培肥黑土,停止开垦沼泽地华北平原春旱总降水量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打机井东部沿海台风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低压强烈发育沿海防护林;加强预报等【对点训练2】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教版必修三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记忆]1、环境问题的产生:[理解记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表现:[记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两大类。
3、环境问题的分布:[记忆]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三、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防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从总体上,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 [记忆](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课本P96图)(2)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必然性:1.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二.纲领:[记忆]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三.途径 [记忆]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1.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归纳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2错误!1.题。
(1)将下列备选选项的代号(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完成联系图。
A.粮食不足,单产不高B.人口增长过快 C.开垦草场,牧场缩小D.破坏水利及水产资源E.毁林开荒、破坏植被F.水旱灾害日益严重(2)图示国家多为________国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解决该恶性循环的措施有哪些?【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过快粮食需求量增加,为扩大耕地面积进行开垦草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水利,导致水旱灾害频发,生态条件恶化,粮食单产不高,加剧粮食短缺,迫使人类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形成恶性循环。
第(2)题,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环境问题主要为生态破坏。
第(3)题,产生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过度利用自然资源。
【答案】(1)如下图:(2)发展中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3)控制人口增长;退耕还林、还草;规定草场合理载畜量;加强草场建设;退耕还湖。
(2011·广东文综)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Ⅰ)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Ⅱ)图Ⅰ图Ⅱ(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石羊河在我国的河西走廊,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面临的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第(2)题,石羊河的问题是水量少,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故农业要从节水开始,退耕还林还草等。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③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综合检测(六)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5×12=60分)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曲线表示的因素正确的是 ( )A.a——原料B.b——土地C.c——劳动力D.d——技术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 A.数量B.质量C.类型D.区位【解析】第1题,根据四个主导因素的出现时间及其发展趋势,可以判读出a为土地因素,b为劳动力因素,c为原料因素,d为技术因素。
第2题,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在减小,土地的区位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在不断增大。
【答案】 1.D 2.D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3~4题。
3.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解析】本题组趣味性浓厚,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沙尘暴。
沙尘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沙尘暴;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重的沙尘暴现象;为了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舍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
【答案】 3.D 4.D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用瘦肉精喂养的“健美猪”最终流入河南双汇肉制品厂事件,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使人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越来越多的人们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
据此回答5~6题。
5.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6.“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第5题,危害人们身体健康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第6题,“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和增白剂、防腐剂等。
【答案】 5.A 6.B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7~8题。
7.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8.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多,增长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解析】第7题,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
第8题,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
【答案】7.B 8.A(2013·大纲全国)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9~10题。
9.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10.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解析】第9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B项正确。
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 三项。
第10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
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
【答案】9.B 10.C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a过程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提供新的自然资源B.产生新的废弃物C.减少污染D.节约资源12.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②消费者选用一次性用品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④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⑥生产企业减少对商品的过度包装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⑦ D.③⑤⑥⑦⑧【解析】第11题,a表示废弃物经分类处理后排放到自然环境,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第12题,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再利用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答案】11.C 12.D二、综合题(40分)13.读我国某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1)该农村地区的发展模式属于________。
(2)分析以上模式,将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填入下图中。
(3)针对上题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一个调控方案,从而使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相互协调,形成良性循环。
把调控方案的措施填入下图。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发展模式属于粗放型经营模式,且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属于传统发展模式。
第(2)题,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系统,结合图示信息回答即可。
第(3)题,针对上一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即可。
【答案】(1)传统发展模式(2)图略。
(上: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率低。
左:燃料匮乏,粮食减产,毁林开荒。
右:气候失调、水旱灾害增加,水土流失,水库淤积加重)(3)图略。
(上: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法规,进行科学规划。
左: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提高单产。
右:改善生态系统)14.(2013·济南高一检测)读生态农业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1)将下列内容填入图中空白框内。
A.鱼池B.沼气池C.农田或大棚D.猪舍(2)该生态农业模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影响?(3)该生态模式最适宜在下列选项中的哪个区域发展( )A.黑龙江B.西藏C.内蒙古D.湖南(4)为了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还可以发展哪些生产部门?【解析】猪粪可作为沼气池原料,冲栏污水用于堆肥,堆肥作为农田或大棚的有机肥料,沼液、沼渣作为鱼的饵料。
种植业、养殖业多种经营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通过物质循环利用,增加了经济收入,降低了污染,保持了土壤肥力。
沼气是利用生物发酵而形成的,故在气温较低或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发展受到限制,该地区还可以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部门,增加农民收入。
【答案】(1)从左向右,自上而下依次是:A、C、B、D(2)种植业、养殖业综合发展,各产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通过物质循环利用,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降低了污染,改变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保持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3)D(4)农产品加工部门(如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
续表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热点,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常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对于本部分的考查多以人口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人口增长状况、人口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人口结构等仍是考查的重点。
1.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的含义就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看,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两个方面;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增长只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而引起的增长,即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的机械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迁入与迁出因素的消长,即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2)人口增长速度好坏评价要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不能简单地说人口增长速度是快好还是慢好。
人口的发展要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人口增长太快,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太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孤单、国防兵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