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的鸭蛋》
Tracy135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一、导入
大家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赛龙舟,吃粽子,但是在高邮,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吃鸭蛋,今天我们学习《端午的鸭蛋》,跟随作者体验家乡端午的风俗。
二、文学常识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其散文《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汪曾祺被誉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身上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他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而且是书法家、绘画家、美食家。
汪曾祺素有美食家之称,他每到一处,专走小街偏巷,品尝民间小吃,每每陶醉其间,自得其乐。不仅如此,他还有一手精湛的烹饪手艺。拌荠菜、烧小萝卜、塞肉回锅油条,这
都是他的拿手菜。他说:“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场,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汪曾祺深知美食三味,那些寻常小食一经他的点睛之笔,无不令人垂涎,感慨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汪曾祺笔下,美食不再是寻常的果腹,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一种艺术、一种态度。
汪曾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在创作上主张回到现实主义、表现民族传统、表达纯真、自然的情感。他的小说大都取材民情风俗、日常生活,语言自然、活泼;文风清新、质朴;意境优雅、唯美。他的散文刻画民俗、民风,形象、生动,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他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人民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愉”。他的作品对乡土文学、寻根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开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三、整体感知
1、(1)端午的风俗
2、(2、3)家乡的鸭蛋
3、(4—6)端午的鸭蛋
四、具体探究
1、阅读第1段,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
端午节风俗和外地一样的: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较为独特的: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2、为什么作者会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呢?
文章写到端午的风俗中有“吃十二红”,鸭蛋就是其中的一种。而高邮的鸭蛋又是最为出名的。所以,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就水到渠成了。
3、阅读2、3段,思考:
(1)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
家乡的鸭蛋名声大(2段)
有特点(3段)
(2)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热爱与自豪
4、阅读4—6段,思考:关于端午的鸭蛋作者又写了哪几件趣事?
端午的鸭蛋挑鸭蛋
挂鸭蛋
玩蛋壳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怀念童年
5、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记?
对家乡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五、品味语言
1.口语色彩浓厚
(1)善于用短句,一句一断,给人一种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一句话,字数少,阅读就不会有急促的感觉。相反,感觉会很平缓,悠闲。加上与长句的交叉运用,从而产生一种和谐回旋的美感。真正有一种平淡而有诗意的感觉。
2段:“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2)穿插朴素的“大白话”,生活气息浓厚。
2段:“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2段:“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2段:“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3段:“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4段:“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3段: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4段: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3.古汉语的点缀,朴素典雅
2段: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
2段: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3段: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4.有淡淡的幽默
2段: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此句“文(言)白(话)夹杂”,增添了“淡淡的幽默”,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5.善于运用语言造型,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
3段: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空头”一词富有地方特色;“吱——”,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一个“吱”给人感觉:美味可口,垂涎欲滴。看来吃鸭蛋也是有讲究的,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情趣。(俗中见雅)
4段:“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六、问题探究
第6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