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之戏剧(陈太胜北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之戏剧

陈太胜北师大

英语里的戏剧(theatre)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theatron,意为“看的场所”,一个观看事物的地方。在英语中经常与之相提并论的drama一词源于希腊文中的tran,原意是“做”,或“动作”,意为做某件事情,采取某种行动。在希腊人看来,戏剧就是一种摹仿动作的艺术,是再现人的行为的艺术。戏剧作为一种艺术,一般而言是指表演的戏剧,一种活生生的艺术形式,然而,在文学领域中谈论戏剧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话题,这主要在于,我们不仅可以坐在剧院中观赏戏剧,也可以坐在家中通过一本书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或者是王实甫的戏曲。因此,毫不奇怪,在西方,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是探讨悲剧的,并且将之作为诗来看待,悲剧作家则被称为“悲剧诗人”。

戏剧在文学的各种体裁中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抒情诗的显著特点是抒发情感,小说的显著特点是一系列事件的富有意义的铺叙,而戏剧则是从舞台表演的效果来确定它的特色的,作为读者阅读的戏剧文学在某种意义上也受制于戏剧本身的这一特点。

一、作为表演的戏剧与作为文学的戏剧

作为表演的戏剧与作为文学的戏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作为表演的戏剧不像小说,是由演员扮演的角色来讲故事,演员的对话、行动构成了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观众在剧院中欣赏一部舞台上表演的戏剧,与作为读者在家中阅读一部小说是不同的艺术体验。通常的情况下,阅读是个体行为(即使是在课堂教学中,读者还是个人在阅读小说,很少受他人影响);而在剧院中,观众往往组成一个集体,一起欢乐、悲伤、叹息、紧张。舞台是亮的,有明暗的灯光变化,而观众席是暗的,观众在黑暗中睁大眼睛看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戏剧表演中有观众与演员的交流。好的演员甚至一边表演一边在观察观众的感受,并能以之把握自己演出的分寸。

一般地讲,一部戏剧是用语言先在纸上写出来的(一般称为文学剧本或戏剧脚本,简称剧本),语言(特别是台词)对于戏剧的确极其重要。然而,戏剧表演并非离不开语言,有时,演员的沉默,欲哭无声的表情更能表现出他巨大的悲伤。观众通过他的手势、表情、身体动作,甚至是外在的灯光变化都能感觉到演员的情感。

戏剧表演包含着剧本、导演、灯光、布景、服装、化装、道具、音效等因素,因此,戏剧表演是演员、导演、作家、舞台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化装师等共同合作的成果。

戏剧表演更能给人以逼真的感觉。茶馆、酒楼、四合院、荒野通过舞台布景都能给人以“以假乱真”的感觉。

文学剧本(戏剧脚本)

作为文学的戏剧更准确地说,应称为文学剧本,或戏剧脚本。它的独特性还在于不一定非得作为演出的脚本才有价值,它也可以成为供人阅读的文学。

戏剧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关系很密切,像小说一样,戏剧也有人物、事件、情节与环境。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戏剧自古就与诗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西方,用诗体的形式来写人物台词的戏剧称为诗剧。而一首长诗有时安排几个人物,以写人物台词的形式来写诗,同样又可以称为诗剧,甚至是诗的一种独特的形式

他可能会去想象舞台的布景,想象灯光下盛装的演员的表演方式,想象演员出场和表演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包括说话的语调与声调的高低。而普通的读者阅读剧本是将之作为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来阅读的。尽管阅读小说与阅读戏剧是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对话在某些小说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在戏剧中占有主体的地位,然而,读者还是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中来。这样,剧本就成了讲述故事的一种特定形式,剧作家对演员和导演的提示性语言(例如人物出场与下场的提示、演员的动作和表情的提示)就被视作叙事的另一种样式来看待。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曹禺的剧作《雷雨》第二幕,写的是周朴园和侍萍三十年后重逢的情景: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在话剧中,台词是主体。在上述一段话中,括弧里的部分即是舞台提示,都是对演员的提示,一共三处,第一处提示演员的动作,第二处提示演员说话声音的高低,第三处提示演员的动作。这三处提示在这里有自身的功能,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第一处表现出周朴园在三十年后重新意外地见到侍萍时的惊讶,第二处

表现出朴园不敢大胆相认的胆怯,第三处表现出周朴园无法将相片上的人与眼前的人统一起来的惊讶。因此,我们可以讲,剧本也同样是讲故事的一种形式,只是在一般的叙事作品中并不占很大份量的人物的对话在剧本中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台词,我们甚至可以说,剧本中的提示尽管也有人物动作的提示,但它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台词,亦即服务于表演的需要的。像上述的第一处提示是周朴园的话的铺垫,第二处提示是直接提示话本身的声调的,第三处是用动作补充前面的惊讶之情。

如果我们将上述这段话改为小说作品中的一个段落,那么它可能就成为如下的样子:

“哦,你,你,你是——”周朴园徐徐地立起,惊讶地望着鲁妈。

鲁侍萍平静地说:“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哦,侍萍!”周朴园愈加惊讶了,又低声说:“怎么,是你?”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你-侍萍?”周朴园一边轻声说,一边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眼前的鲁妈。

“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在这段以对话为主的改写的叙事性段落中,与上述剧作中曹禺的原作的根本不同,即在于那些括弧中的提示性的语言在这儿变得和对话平起平坐了。而且,可以想象,一个小说家在写这一关键性的段落时,可能还远不止于此。一个现代的小说家即使是在“周朴园徐徐地立起,惊讶地望着鲁妈”一句后面写上长达3000字的周朴园的心理活动,也无可厚非。同样,小说家甚至可以将小说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暂时终止,转入对周朴园与侍萍从前的故事的追述,用上8000字的篇幅,也未尝不可。而且,一个肯定会出现的叙述者已经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旦戏剧中的人物对话变成了小说中的段落,慢慢地,肯定会在中间出现一个讲故事的人。这也被视为是戏剧文体与叙事文体不同的一个特点。特别是一旦我们觉得光靠这种场景描写还不足以表现这一悲剧性场景的意义时,一旦我们像古代话本小说中说书人那样在这个戏剧性场景后面加上类似于“对周朴园来说,这种见面实在是太突然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之类的话,叙述者的身影就会在小说叙事中完全显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