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行政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行政法传统

中国古代行政法传统

中国古代行政法传统中国古代行政法文化是中国在漫长的传统社会实践中,在行政领域所创造的文化,它主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行政认识,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同时融合了法家、道家等诸家思想。

这种文化表现在传统行政思想观念、传统行政心理和传统行政制度等多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在中国古代,行政法不仅是管理行政机构和官吏的一种手段,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历代统治者都制定了一些关于行政机构设置、职掌和官制的行政法规,以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需要。

这些行政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行政法文化中,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礼法结合是行政法的重要传统。

礼是政之本,法是政之行,二者相互补充和配合,共同推动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其次,行政法规范详尽,自成体系。

在刑民不分、诸法合体的法典编撰形式下,某些行政法规范也包括在刑法典当中,但除此之外,也存在着众多单行的行政法令、法规。

这些法令、法规对官吏设置及其职责的规定相当详尽,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

最后,监察制度完备。

在中国古代,由于君权的至高无上,对官吏的管理极为严格,监察制度因此得以完备。

然而,中国古代行政法文化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例如,“贤人治国”的“人治”思想注重为政者的个人道德修养和能力高低,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

此外,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特权思想也对现代行政法文化产生了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行政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在继承古代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摒弃其中的糟粕,推动行政法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儒、法、道思想在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作用

儒、法、道思想在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作用

关于行政文化,笔者采用吕元礼教授在《行政文化概念浅析》一文中所下的定义:“行政文化的内涵是人们在行政实践中产生的并反映行政实践的观念意识,是客观行政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和积淀,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内由学习和社会传递获得的关于行政的态度、道德、思想、价值观等观念。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分析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内容,对我们进行政治文明、法治文明建设,建立符合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行政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早在学术思想最为活跃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创立了自己的治国学说,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行政文化体系。

在经历了群雄割据、诸侯纷争、社会的大动荡而达到最后的大一统后,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最终成为了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主流。

本文将围绕上述对行政文化的定义,侧重对儒、法、道思想在传统行政文化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儒家思想是传统行政文化中统治阶级用以统一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思想<一>儒家的行政价值观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公室卑弱,大夫兼并,礼崩乐坏,宗族制度瓦解,家庭制度兴起的社会变革时代,他施教于徒,周游列国,游说诸候,主要是为了维护周公奠基的制度。

他所创立的儒学则是为宗法性国家提供理论依据,孔子理想的社会模式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一统的、等级分明的、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在这个思想框架下,孔子要求实现天子治天下,诸侯治本土的等级制集权统制。

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论语·季氏》)。

他希望整个国家是一个君要爱民,臣要忠君,民要规矩,孝悌忠信,君、臣、民各安其份的统一体。

<二>儒家的行政道德观及行政态度以“仁政”为核心的行政思想以及敬德重民,保民而王的行政态度。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特点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特点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特点
及其对当代行政的借鉴作用
LOGO
目录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的特点
对当代行政的借鉴作用
总结
古代行政思想
民本思想 分层管理思想 古代 行政 思想 法治思想
任人唯贤思想
监察思想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的特点
一、重视君权的地位 二、重视民本思想
三、重视监察
四、强调用人制度
五、国家掌管一切 六、重视分层管理
重视分层管理
• 秦以前实行分封制。 • 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夬集权制, 并开始设郡县实行分层管理。 君主 • 汉代郡州县三级管理。 州(道、路) • 唐宋道路制。 • 元明清行省制。 郡(府)

对当代行政的借鉴意义
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
民本思想史儒家文化的核心,对于缓和统治阶级和 人民的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共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政府遵循“行政为民”。我国政府被称为 “人民政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以人为本”的实质就 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 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不仅是为了增强综合 国力,更是为了民生福祉,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造 福人民大众。 特别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打造“服务型” 政府的根本就是重视人民的地位,为人民服务。
法治思想和依法治国
法治作为人类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在实行社会主 义制度下的中国又有了新的含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 也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深刻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含 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 史任务。 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为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 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 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提出 依法治国的核心即“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学原理 》 《 政学 原 理 》 《 理 学原 理 》 、行 及 管 等课 程 的 理论基 础地 位 , 不具 备 《 也 行政 公 文 写作 》 《 、 公共 政
策分 析》 案 例 研 究 等 课 程 的实 用 性 , 绝 非 可 有 及 但
可无 。
准确 地解释 中国的行 政现 实 , 样 的教学 模 式 也 不 这 能为 中 国社 会 培养 出量 身 定做 的行 政 人 才 。因 此 , 中 国的行政 ( 管理 ) , 学 必须 以 “ 中国特 色 ” 依 归 , 为
舶 来 的 学 科 , 早 出 现 在 欧 洲 , 后 在 美 国 发 扬 光 最 之 大 。从 西 方 、 别 是 美 国 舶 来 的 行 政 学 “ 方 性 知 特 地
界关 注 的热 点往 往 是 如何 借 鉴 西 方 的 经 验 , 别是 特
随着公 共管 理热 的 兴起 , 政 管理 专 业 的实 践性 与 行
境 、 政 文 化 的 一 个 重 要 途 径 。 中 国 是 世 界 上 惟 一 行 有 着 50 0年 连 续 文 明 的 国 家 , 代 以 前 , 制 度 文 0 近 其 明 的 发 达 与 成 熟 深 远 地 影 响 到 中 国后 帝 国 时 代 的 行 政 实 际 。 目前 , 国 正 处 于 社 会 转 型 的 关 键 阶段 , 我 面
候 , 立 足 中 国 国情 和 中 国行 政 传 统 , 之 “ 国 要 将 中 化” 。如何 “ 中国化”, 实现 西方 与 中方 、 传统 与 现 代
的 对 接 与 转 换 , 一 个 非 常 宏 大 的 命 题 。 有 学 者 认 是 为 , 政 学 的 中 国 化 至 少 需 要 以 下 两 个 条 件 : 是 丰 行 一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主要指自商代、西周到甲午战争以前的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历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产生于夏代。

但由于缺乏信史资料,因此,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研究一般从殷商、西周时期开始。

1、内容的现实性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的反映或政治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个王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往往成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政治思想的素材。

他们思考和论证往事的得失,为后代的统治者提供新的治国方针,以纠前代之失,绝少抽象的思辨和繁琐的论证。

2、内容的稳定性
中国帝制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缓慢,生产关系很少变化,与此相适应,政治思想方面的变化也很少。

在长达三千年的中国帝制社会中,政治思想的表达形式虽有从神学到玄学、从玄学到理学的变化,而神学、玄学、理学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奉天法古,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等;争论的问题也一般是人治和法治、德治和刑治、王道与霸道、民本主义和君主至上、相对君权和绝对君权、尊贤和亲亲、均平和兼并、民族抵抗与民族投降、义理和功利等。

3、政治思想的伦理化
纵观中国历史,法家思想家虽然排斥伦理道德,但这种思想并不占统治地位,占统治地位的是以孔孟政治思想为主体并融合其他各家学说的新儒家思想。

它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起来,虽不一般地反对暴力,但却更重视伦理道德,强调“为政以德”,宣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把三纲五常视为治国之本。

伦理化的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简述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

简述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

简述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一系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行政管理思想。

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古代主要的公共行政思想。

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的行政管理思想,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关键词:古代行政管理行政思想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发展主要有四个历程,夏商西周时期是第一个发展历程,是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的起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第二个发展历程,这个时期的公共行政思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的发展时期;第三个发展历程是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的稳定时期;最后一个历程是隋唐到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的成熟时期。

一、中国古代公共行政思想(一)起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1、“君权神授”、“以德配天”的行政理念《尚书.诏告》曰:“有夏服(受)天命。

”,这是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

用“天”、“天命”说明君主权力的来源,君主的权力是天授予的,是在替天治理国家,所以人们要无条件的服从于君主。

“君权神授”为君主的权力提供了合理的来源,维护了君主的统治。

到了周王朝君主被称为“上天之子”,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统治者的权力是由天授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命”授予有德者,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天子要有三德,即敬天、敬宗、保民。

2、“明德慎罚”的德治思想《尚书·康诰》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在法律上的体现,要求实施德教,用刑宽恕。

3、“建侯卫”、“制礼乐”的行政组织思想“建侯卫”指在各地分封诸侯,“制礼乐”则是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以稳固周王室的统治。

4、“民本”思想的萌芽《尚书.五子之歌》中说:“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民唯邦本,本固邦宁。

”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民固,国家才能安宁。

(二)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1、对治国行政原则的基本争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顺应自然的规律,以减少社会矛盾。

浅析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

浅析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

浅析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模式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即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中国民众在不同时代的各种政治活动中产生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形成的反映客观政治过程的观念意识,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其所包容的各种政治态度、政治认同、政治共识、政治理想、政治作风和政治价值观等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同和遵循。

但在实际上,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的政治文化一直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主体,至今仍有着深厚的影响.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有“人治”思想“德治”思想、君主本位思想和权力本位思想。

1,“人治”、“德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主流是“人治”和“德治”为主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大力倡导贵族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他们认为政治的好坏主要取决与统治者,这就造就了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最高愿望就是盼望出现好皇帝、清官。

而且这种情节在中国民众的心中积淀很深,它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只能作为统治的辅助手段而不具备现代法治的原因。

2,君主本位即王权本位思想王权主义的主要内涵是王权至上和王权崇拜,王权主义作为传统政治文化价值系统的核心,决定着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质,制约着其他价值构成,并通过多种社会化渠道,对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选择施以强烈的影响。

所谓王权主义,其具体内容有:君主能参天地,是调节人与自然的中枢,君主体现着自然与社会的必然性,把握着必然之理,君主是政治治乱的枢机和决定力量,君主拥有全国一切的最高所有权,君主是认识的最高裁决者。

君主专制在中国源远流长,它的特点集中表现为集权制,国家权力为君主所有,由君主总揽国家立法、司法、行政、军事等大权,君主对臣下和民众享有生杀予夺得权力,伴随着政治专制体制,必然以言代行、权大于法,君主专制下的权利结构也决定了人们的相互关系,唯上、崇上意识的突出,形成了“官贵民轻”现象,培植了等级森严的官本位制和特权制。

中国行政思想史1-2

中国行政思想史1-2

中国行政思想史1、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主要特点答; 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国家发展史,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古代行政管理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强调尊君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行政文化思想中,尊君思想根深蒂固。

绝大多数政治家和思想家都主张行政管理要以君主为轴心,要依君命行政,尊君思想是古代行政管理的首要原则。

数千年中, 尊君思想构成君主专制制度、官僚制度及政治法规的基石, 也成为最基本的行政价值观和行政原则。

(一)基本内容有:1.君王是上帝在尘世的化身,是天子。

首先将自然的的“天”神化,把天说成是有人格、有道德的人类社会主宰,而君主则是受命于天,代理天治理国家与人民的统冶者。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君权神授的观点,由于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而受到提倡与宣扬,在古代社会里长期占统治地位。

2.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东汉的《白虎通》把“君为臣纲”定为三纲之首,“君命不可违”成为不可动摇的信条。

3.君权是绝对的。

帝王对于土地、财富具有独占权,对子民拥有操纵权。

具有最高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4.君权是政治安定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古代尊君思想的表现:1.中国历史上除晚清少数政治家和思想家批判并否定君主专制制度外,多数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政治体系和施政过程中都强调要尊君。

如韩非法家,儒家“为政以德,德主刑辅”等。

君权主义管理原则在中国历史上被制度化。

汉武帝时起,“内朝”——“外朝”传统行政思想尽管千差万别,但为君主专制服务的精神一以贯之。

2.君权主义原则在中国历史上被制度化。

秦汉以来,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权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传统行政思想的本质是为君主专制服务。

揭示中国古代专制政体的本质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这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中国古代的行政机构及其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行政机构及其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行政机构及其管理思想在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思想已经比较完善。

行政机构起源于古代的封建制度,随着社会的演变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古代行政机构的演变古代行政机构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封建时期和中央集权时期。

1.封建时期在封建时期,封建皇帝分封诸侯,各地方的行政机构由诸侯结构,具有很大的自治权。

诸侯国的行政机构由国君、大夫和官僚组成,其中国君有权任免官吏。

2.中央集权时期中央集权时期是古代行政机构的发展高峰期。

随着秦国的统一,行政机构逐渐向中央集权转变。

秦始皇设立了郡县制,由中央政府派遣郡守、县令进行管理,这种制度在汉朝仍然沿用。

汉武帝时期又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古代行政机构的管理思想1.以德治国在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以德治国”。

古人认为,德行高尚的君王,能够以仁爱之心,倾听百姓之声,管理国家;而恶劣的君王,则只能掌握权力,推行暴政。

2.分权制衡古代行政管理思想中,还存在“分权制衡”的思想。

这一理念认为,权力应该分散,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造成暴政和腐败。

诸侯国的设立,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理念。

3.人事制度在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中,人事制度也非常重要。

在官员的任免过程中,要以德才兼备为主要标准。

此外,还要求官员具备忠诚、勤政、清廉的品质,避免官员贪污、贪官污吏等问题。

总结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体制由封建制度到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

管理思想也经历从“以德治国”到“分权制衡”和人事制度的演变。

但是,古代行政机构的大量弊端,例如权力过于集中,官僚腐败等等,仍然存在。

中国古代行政机构及其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对现代的行政管理体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要避免官僚腐败、权力滥用等问题,依然需要借鉴古人提出的管理思想。

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值得借鉴的中国古代行政思想

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值得借鉴的中国古代行政思想
也: 民者 , 也 。水 能 载 舟 , 能 覆 舟 ” 汉 文 帝 时 贾谊 提 出“ 为万 世 水 亦 。 民
原则,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这更体现 了中央政府科学执
政 、 主 执 政 、 法执 政 的 决心 和 目标 。 民 依
之本 ” 。唐太宗李世民“ 为君之道 , 必须先存百姓” 。认为有民即有天
奖勤 罚懒 。 重视 行 政 效 率 的提 高 , 中 国从 古 到 今行 政 管 理 史 上 一个 经 久 不 是
中国历代 帝王提 倡“ 民本” 的思想观, 当今中国政府提 出了“ 以人 为本” 的行政理 念也是吸取古人“ 民本” 思想观 的重要体现 。 民本” “ 思
想 与“ 人 为 本 ” 核 心 都 是 落 在 “ ” 。 只 有 “ 重 人 民主 体 地 位 , 以 的 人 上 尊
苦 , 人 民 安居 乐 业 。宋 太 祖 赵 匡胤 在 位 期 间 , 徭 薄 役 , 轻租 税 , 使 轻 减
快。《 史记 ・ 商君列传》 以日治者王, 记“ 以夜治者强, 以宿治者削” 。
唐《 永徽律疏 ・ 职制律》 规定了敕、 符等完成 的 日期。 诏、 小事五日, 中 事十 日, 大事二十 日。若没有按时完成, 则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古代
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次月, ” 国务 院提 出了机构改革方案 , 探索实 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 改革。 实行 大部制管理 , 不仅可 以大大减少
中国古代最早提 出“ 法治” 理论 的是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管仲。 国时期的商鞅 、 韩非等人对 “ 法治” 思想进行 了发展和完善。商鞅认 为, 法是一个标 准, 合乎法 的就行 为, 不合乎法的就不做。 他明确提出 对任何人都“ 为损 刑, 不 不为亏 法” 。韩非是法家 的另一位集大成者, 他提 出以“ 治” 法 为中心 , 、 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 。他认为法令 法 术、 者, 民之命 , 国之根本也 。强调治 国要有法治, 治 赏罚要以“ 为标 法”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

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三、“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行政指导原则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 —— (《为政》)
人是社会国家之本,人性是本善的。所以,应当 按人性 本身固有的本质来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的手段。
“道之以德”,即要求统治者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 教化万民,治理国家。
“正身”的基本内容: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谨守承诺,立信于民
❖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胸怀坦荡
❖是非分明、坚持原则
❖各行其职,各负其责
❖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h
12
三、“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 “养民”、“保民”的民本思想
治理国家,应该把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放在重要地位。 给民以“恒产”,使民众有最起码的生活保障。
❖ 孔子生平简介 ❖ 儒家“德政”思想产生的根源及理论基础 ❖ “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 对孔子“德政”思想的评价
h
3
一、孔子生平简介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 仲尼,鲁国人,出身於一个没落 的贵族家庭。孔子是中国春秋末 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事 业,在此过程中,他注重总结各 国行政管理的经验教训,研究现 实的行政问题,形成了丰富且影 响深远的行政思想。
第一章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很早就 形成了一整套体系严密的行政管理体制, 与此相对应,行政思想也内容丰富、源远 流长。它们对中国数千年来行政管理体制 的发展、成熟以及历代政治家的行政理念、 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西方的 行政制度和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起到了一 定的影响作用。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
• 第二,礼是社会整合的准则。孔子认为礼所规定的 名分等次是绝对不可僭越的,如季氏“八佾”,孔 子斥之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孔子还 “君使 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精品课件
• 第三,以礼作为言行规范。一切行动都要以礼作为客 观准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另外,要求人们的思想或认识不能超越自 己的社会地位和礼的规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开始形成的时期,中 国政治思想史的起点
• “崇古”乃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政治思想 的一大特色,是我们理解中国政治思想传 统特色的一大关键点
精品课件
西周敬天保民与天下王有的政治 思想
• “牧野之战” • 周公 • 周之变革
“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 孝与父家长专制主义 宗族关系与政治关系交织在一起 《洪范》:“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精品课件
二、春秋战国时期世俗政治思潮的兴起与成 熟(“轴心时代”)
• 黑格尔说:“全部历史都推向基督,并从基督推出。 ‘上帝之子’的出现是历史的轴心。”
• 而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 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包括基督教徒)都具有意义的事 件,在世俗的历史中进行实际的探究。
诰》)
“周公对于刑罚,固以教化主义为其精神。”“意不 在偿惩而在感革,故积极的伦理观念视消极的保安观念 为尤重。”
——梁启超 《先秦政治思想史》 精品课件
政治主张和理论
➢ 王权神授和天下王有
• 王权神授与天子独尊 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威结合为一 “以德配天”
• 天下王有与权力王授 《诗·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观念VS事实 《诗·唐风·无衣》《毛传》曰:“诸侯不命于天子,则不成为君。”

传统文化中的为政理念

传统文化中的为政理念

传统文化中的为政理念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为政理念是为政以德,包括“敬天、敬德、保民”等,也就是维护天理、伦理,洁己爱民,认为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盛衰、兴亡。

这种德治思想经过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的阐发,内涵更加丰富而深刻,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一、“为政者修身明德”为政者首先必须从修身做起,作民众的道德表率,这是为政的前提和基础。

孔子较早的提出了为政者“修己”的思想,他说“修己而安百姓”(《论语·宪问》)、“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克己复礼”(《论语·颜渊》)等。

孔子认为为政者修身至关重要,要不断摒除自己的私心杂念,遵守礼的规定,才能归于天理,民众才能敬畏。

修己而身正,才能正人、安百姓。

孟子提出了“正君而国定”的思想,他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矣”、“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为政者要不断完善以伦理道德为内涵的思想修养,要培养心中的浩然之气。

只有拥有这种充塞天地的浩然正气,才能够承担起以天下为己任的大任。

荀子提出君主为仪表的思想,他认为君应为民之仪表,就象标杆和它的影子一样。

标杆正,影子才能正。

君主应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为民作出表率。

唐太宗提出了君主“正身”的思想,他说:“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贞观政要·君道》)他认为作为君主,无道有道至关重要,必须做到身正。

他严于律己,从善如流,为后世作出了楷模。

司马光提出了“人君德明”的思想,他认为君主的一言一行十分重要,君德昭明,臣下才能尽忠。

作为君主,应该禁暴除害,赏善罚恶,才能使君德昭明,百姓安定,国家得到治理。

二程(程颢、程颐)提出“天者理也”的观点和“恕己及人”的思想,认为为政者要遵循天理,谨守纲常,仁民而爱物,行仁政。

行政的思想总结

行政的思想总结

行政的思想总结行政思想是指行政理论、行政学说和行政思维的总称,是指导行政行为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在行政思想中,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值得总结和探讨。

首先,行政思想强调公正与公平。

公正是行政的根本原则,指行政应该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以公正的标准对待每一个人。

公平是公正的前提,指行政在为公众提供服务时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不因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性别、国籍等因素而对其进行歧视或偏袒。

行政思想认为,保障公正与公平是行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基础。

其次,行政思想强调效率与效能。

效率是行政的核心价值观,指行政应该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行政思想认为,提高效率是行政的使命,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可以提高行政机关的运转效能,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效能则是评估行政绩效的标准,指行政机关对于公众的需求是否能够及时满足,以及行政工作的成果是否能够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

行政思想认为,提高行政效能是行政改革的动力和目标,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三,行政思想强调权责一致和服务观念。

权责一致是指行政机关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行使相应的权力。

行政思想认为,权责一致是行政机关能够有效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前提,也是保障权力不被滥用的一种制约机制。

服务观念是行政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行政机关应该以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行政思想认为,行政机关的存在和发展是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为公众提供服务是行政工作的宗旨。

此外,行政思想还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思维。

可持续发展是行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强调行政机关在工作中应该注重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创新思维是行政思想的动力和核心,强调行政机关应该不断创新和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行政思想认为,创新是行政机关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行政工作能够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动力。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的现代启示1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的现代启示1

中国古代行政思想的现代启示我国古代治国兴邦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盖世珍宝”, 及其行政文化思想, 本着取其精华, 古为今用的原则, 治国和管理的根基——民本思想;治国的根本——法治思想;治国的关键——用人思想;治国的保障——监察思想。

然而我认为当今庞大人口的中国, 现在就业困难的中国, 经济不断飞跃发展的中国。

古代行政思想的中的重用贤才的思想让现代得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启示。

姜尚认为, 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得人, 在于重用贤才。

因此主张“上贤, 下不肖”。

(《六蹈·文稻·上贤篇》)“贤人所归, 则其国强”。

“不肖在位, 国受其害。

”对待贤人, 不仅应该“尊以爵赡以财, 接以礼。

”(《三略·中略》)还要信任不疑, “结士以信”, “信救如腹心。

”(《三略·上略》) 孟子把“尊贤使能”作为推行“仁政”的一个重要条件。

他说: “仁者无不爱也, 急亲贤之为务。

”(《孟子·尽心上》)。

善下、不遗弃人才的思想, 老子治国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 他有一句名言: “治大国, 若烹小鲜。

”(《老子》第60章)在如何用人间题上, 他提出了“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第68章)他以江河作比喻, 要求统治考礼贤下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也, 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意思是说海纳百川不仅是它的胸怀宽广, 容量巨大, 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处于“下”, 即地势低, 水才流向于它。

贯彻“善下”的用人原则, 老子还要求统治者“常善救人”, 做到“故无弃人。

”(《考子》第27章)就是要乐于帮助人, 不遗弃人才。

墨于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史人, 他在政治上主张兼爱、尚同、尚贤、节用相非攻等。

他认为“尚贤为政之本也, ”“赏不当贤、罚不当暴”是乱国的根源。

适才适所的思想。

从这些古代贤能志士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重用贤才, 合理任用贤才, 让有用的人发挥他可以去完成的最好的工作和任务是现代行政管理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只有掌握了运用人才资源的能力才是我们现代管理上的一种进步, 在此, 物质文化较充裕的现如今的中国, 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古代行政管理思想中的用人思想, 尊重人才, 合理运用人才, 培养人才等思想的前提下, 更应该根据现如今的中国的国情出发, 更好的调整我们对人才的把握, 对人才的潜在能力的发现, 对人才能力和实力的肯定。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

第一节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研究对象
• 三、人事行政思想 • 传统中国是人治社会。能否得贤,怎样用人,如 何管理各级官吏成为关注重点。 • 1、对人才和吏治重要性的认知,人才的标准, 识才、育才、选才的方法。 • 2、有关机构设置和官吏配置,提高行政效率。 • 3、加强廉政建设。 • 4、健全官吏选拔、考核、监督、升黜、赏罚各 项制度的主张等。
第三节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价值
• 一、中国传统行政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 二、对世界各国近现代行政管理有重大影响。
• 1、对朝鲜、日本、东南亚古代行政管理的影响。 • 2、科举制度对近现代文官制度的影响。 • 3、现代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等对儒家等思 想的坚持与发扬。
• 三、对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也富有启迪。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世俗政治思潮的兴起与成熟 (“轴心时代”)
• 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 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 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 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 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 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 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 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 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 在那个时代,这几个地方的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 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 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 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 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 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 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古代行政监管理念分析

古代行政监管理念分析

古代行政监管理念分析古代行政监管理念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行政思想之一。

在古代,行政监管理念主要体现在官员的任职、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行政管理的方式上。

本文将就古代行政监管理念的内涵、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

一、行政监管理念的内涵行政监管理念是指古代中国政府对官员的任职、管理和评价等所持有的行政思想。

在古代,行政监管理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行政监管理念的核心之一。

在古代,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通过科举考试及格,才有机会担任各级官职。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不论是官员的品质还是管理水平都得到了规范。

(二)节制官员权力古代中国的行政监管理思想还包括对官员权力的节制。

在古代,官员权力往往超过了常人所能想象的程度,因此政府必须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掌管。

节制官员权力的方式包括既设立纪律制约机构,如御史台;也包括设立监察机构,如都督府等。

(三)重视唯事论功唯事论功是行政监管理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代,政府对官员的评价是基于他们的才干和贡献来进行的,而不是基于他们的出身和家族地位。

因此,官员必须勤勉工作、敬业尽责,才能获得政府的认可和奖励。

二、行政监管理念的特点1.注重官员德才兼备。

古代中国政府非常注重官员的德行和才干,因为只有德才兼备的官员,才能胜任各种官职,并为国家做出贡献。

2.强调权力节制。

古代中国政府对官员权力的监管非常严格,设立了多种机构来监督官员的行为。

3.推崇唯事论功。

古代政府对官员的评价主要基于他们的工作表现和社会贡献,因此官员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政府的认可和奖励。

三、行政监管理念的影响1.科举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影响最深远的选拔官员的制度,为中国的社会稳定、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官员个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整个官员阶层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思想变革。

3.唯事论功成为中国的一种重要价值观,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古代行政监管理念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行政思想之一,科举制度、权力节制和唯事论功等都是其基本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研究对象
• 四、行政改革思想
• 基本内容是革除体制弊端,健全行政制度。 • 著名的如商鞅、嬴政、李世民、王安石、张居正、康有 为等。
• 五、行政领导和决策思想
• 主要包括政治家和思想家对领导原则、方法、体制、职 责、素养,以及决策机构、程序、方法诸问题的观点和 主张。 • 如孔子、墨子强调领导者要尚贤使能、率先垂范,韩非 子主张君主要守职,巧用法、术、势驭臣治民。 • 决策上如何权衡轻重,因时制宜,统筹兼顾。
第二节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尊君思想的表现: • 1、除晚清少数学者外,绝大多数政治家和思想 家在政治体系和施政过程中,都强调要尊君。 • 2、君权主义原则在中国历史上被制度化。 • 秦汉以来,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 割据的矛盾。 • 3、传统行政思想的本质是为君主专制服务。 • 尊君集权的行政管理原则的利弊? • 中国人忠君吗?
第二节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基本特点
• 二、主张重民
• 重民主张主要有: • 1、利民。为民谋利,兴办水利,选贤任能,让 民众丰衣足食。富民(农业还是工商) • 2、恤民。与民休息,节欲爱民,取民有制,使 民有节,体察百姓疾苦,减税赈灾。 • 此外,还有各种安民、保民、通民、教民、养民、 取信于民等具体的论述和方案。 • 尊君与重民的关系?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世俗政治思潮的兴起与成熟 (“轴心时代”)
• 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 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 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 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 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 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 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 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 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 在那个时代,这几个地方的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 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 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 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 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 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 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
吴远来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wuyuanlai@
教材选用情况
• 1.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朱仁显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 2.《中国行政史》,虞崇胜主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
文献阅读
• 1.《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德)韦伯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 • 2.《中国古代治国要论》,纪宝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 3.《中国历朝行政管理》,黄崇岳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 4.《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宗庙祭祀制度
• 分封 血缘 孝 “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 以成一道德的团体。”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政治主张和理论
天命(政权合法性的基础)的转移
•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唯命不于常” • 唯德是授
面向现实,注重人事——―明德、保民、慎罚”
• 明德:支柱中轴 治民的态度 • 保民:德的正面 把民众作为自己的镜子“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 慎罚:德的负面又与德并列 “义(宜也)刑义杀”(《康
主要学术思潮
先秦诸子学 汉唐经学 魏晋玄学 宋明理学 清代考据学
第二节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基本特点
• 一、强调尊君
• 尊君思想是古代行政管理的首要原则。基本内容 有: • 1、君王是上帝在尘世的化身,是天子。 • 2、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 3、君权是绝对的。帝王对于土地、财富具有独 占权,对子民拥有操纵权。具有最高立法权、行 政权、司法权。 • 4、君权是政治安定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一、管仲改革的指导思想
• 管仲提出了“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的指导原则。 “业”,意“创”。意思是对齐国原有的制度加以改革, 废除不好的制度,而对好的制度则加以继承并改进完善。 • 管仲还主张改革创新要“与俗同好恶”,“俗之所欲,因 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下令如流水之原,令 顺民心”。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 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 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 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 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主张根据民众意愿和民意好恶,兴利除弊,以民心向背来 决定国家的政策和执行。
诸子异说兴起的原因为: 1、诸子之兴,起于“救时之弊”; 2、封建宗法制度渐趋破坏,文化下移,私人治 学之风大开; 3、各国并存,言禁未立,思想得以自由发展; 4、竞智角力,贵士尊贤蔚然成风; 5、孔、孟、老、庄、墨、韩等天下卓绝之士适 生晚周,“英雄时势”相得益彰。
先秦政治思想流派
• 按政治态度可分为三 类: 1、复古或保守的政治态 度(儒墨); 2、积极适应新的时代趋 势要求的政治态度 (法家); 3、悲观而抗议的政治态 度(道家) • 按思想的内容可分为 四派: 1、人治派(儒墨) 2、礼治派(儒家) 3、法治派(法家) 4、无治派(道家)
第二节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基本特点
• 二、主张重民
• 重民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承认民对整个政治体具 有重要作用,强调施政要顺乎民情民心,实行爱 民、利民、富民、恤民政策。具体内容有: • 1、民生君,而不是君生民,君为民而设。 • 2、民是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础。 • 3、民心向背是政治兴衰成败的根本原因。失民 必定亡国灭身。
西周敬天保民与天下王有的政治 思想
• ―牧野之战” • 周公 • 周之变革
“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宗法政治制度的创设与确立
嫡(正妻)长子继承制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贵妾)不以长。” • 大宗与小宗
封邦建国制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确立天子诸侯君臣之分 • 逐级层层分封——“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臵侧室,大夫有二宗” • 仪式——“受民受疆土” • 天子的权利与诸侯的义务
历史背景
随着西周宗法与神圣政治的走向末路及其观念文化的 衰落,中国社会政治与思想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大变革, 各种人文思潮和世俗政治思想勃然兴起。 政治形势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周天子丧失了其礼乐征伐 之大柄,诸侯、卿大夫势力的崛起,以及家臣的活跃 和民的地位的提高。
伴随着上述政治形势的变化,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秩序 亦发生了大裂变,即所谓“礼崩乐坏”,所谓“社稷 无常奉,君臣无常位”,所谓“臣弑其君者有之,子 弑其父者有之”。
• 无为而治的主体?
第一节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研究对象
• 二、行政组织思想 • 指对中央和地方行政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方式、 内容、职官的配备,官员的职、权、责,行政体 制、行政区划和行政建置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 • 1、法家主张行政组织的最高指挥权要“一而 尊” 。 • 2、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 3、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强干弱枝” 还是地方自治还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 4、中央与地方官职的配备。
思想的历史过程
夏、商、(西)周(上古三代)-2100— -771
春秋战国(先秦) -770— -221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 -221— 581
隋、唐、宋、元、明、清 581—1911
第一节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研究对象 • 一、安邦治国之道
• 指在政治哲学基础上直接形成的行政纲领和指导性原则。 如: • 1、民本思想。由此产生的各种安民、惠民、利民、富 民、教民、养民等主张。是“公天下” 还是“私天下” 的讨论。 • 2、人治、法治、无为而治还是礼法兼治。 • 3、集权思想与分权思想。
• 5.《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修订本)》,刘泽华、葛荃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 6.《中国古代行政立法(修订本) 》,蒲坚著,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
• 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作业、课堂讨论等):30% • 笔试成绩所占比例:70%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研究对象
• 行政思想是人们关于行政管理的原则、机构、内容、方 式以及具体行政问题的观点、主张和理论。 • 政治思想偏重于研究政治哲学、国家与法的学说和政治 理想,如天道观、天人观、历史观、人性论、圣贤论、 国家和君主起源说、国体与政体、礼与法、政治兴亡论、 王道与霸道等; • 行政思想偏重于研究较为具体的行政管理主张和方略, 如分封与郡县、君臣行政关系、行政组织机构的完善、 治吏、用人、决策、进谏、纳谏、考课、监督、廉政、 领导方略、行政法制、行政改革措施等。
第一节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研究对象
• 三、人事行政思想 • 传统中国是人治社会。能否得贤,怎样用人,如 何管理各级官吏成为关注重点。 • 1、对人才和吏治重要性的认知,人才的标准, 识才、育才、选才的方法。 • 2、有关机构设置和官吏配置,提高行政效率。 • 3、加强廉政建设。 • 4、健全官吏选拔、考核、监督、升黜、赏罚各 项制度的主张等。
第二节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基本特点 • 三、重视治吏
• 通过治吏,有效管理行政事务,实现对臣民的统治。大 体采取下述措施: • 1、尊贤任能。 • 选官制度:军功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 制 • 2、严考课、明赏罚。 • 考察表现、督课计划。韩非循名责实,唐朝考课法,明 朝考成法。 • 3、强化监察。监察机构逐渐完善。 • 4、褒廉惩贪。即反腐倡廉。 • 尊君、重民、治吏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