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4年度南京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4年南京市二模语文试卷答案

2014年南京市二模语文试卷答案
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黯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屏石有刻,已磨灭不可读。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③,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摩崖④,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选自2014年2月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1.文章前三段描写了水乡戏台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2.文章为什么要叙写鲁迅对绍兴的回忆?(4分)
答:
13.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6分)
答:
14.“作为北方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懂’。”作者懂得了什么?试结合全文探究。(6分)
③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标新立异等量齐观口若悬河
B.独树一帜一视同仁口若悬河
C.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
D.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
3.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列微博语录的四个共性特点。(4分)
面 包: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

2014二模语文试卷定稿

2014二模语文试卷定稿

2014年中考模拟试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写在答题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7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诗经·秦风》)(陶渊明《饮酒》)(3) 窗含西岭千秋雪,▲。

(杜甫《绝句》)(4)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5)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7)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8) 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9)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展现了以身献国,痴心不改的情怀。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 酝酿.▲ (2)鳞次栉.比▲ (3)深suì▲ (4) 妇rú皆知▲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最近,日本右翼分子的举动越来越嚣张,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文部省也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B. 2014世界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南京举行,市委领导担心届时会形成济济一堂....的人流场面,要求交通部门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C. 2014年央视春晚,在现场数千观众和电视机前数亿观众见证下,时间使者——小彩旗曼妙地旋转了4个多小时,令人叹为观止....。

D.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著作《生死疲劳》是他长期文学积淀的总结,是处.心积虑...反复修改的成果。

南京市教育局和《金陵晚报》正在开展“汉字南京”系列活动,邀请你参与。

材料一:关于“汉字南京”的说明由市教育局主办的“汉字南京”是一个旨在“从汉字的角度解读南京,以南京的文化诠释汉字”的系列活动,含时事南京、成语南京、诗词南京、名著南京、名胜南京、博览南京六个专题。

星期一到星期六,《金陵晚报》都会选择一个专题,刊登一篇由说字、话词、链接三个板块组成的文章。

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桑梓./莘.莘学子暴戾./风声鹤唳.泥淖./风姿绰.约B.藤蔓./不蔓.不枝记载./载.歌载舞弱冠./沐猴而冠.C.迂.回/长吁.短叹弓弩./驽.马十驾聆.听/高屋建瓴.D.辟.邪/鞭辟.入里咀嚼./咬文嚼.字隽.秀/隽.语箴言2.下列三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虽然不乏批评之声,但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②“表叔”才倒下,“房叔”就出来,这不禁让人发问: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官员应当▲,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

③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标新立异等量齐观口若悬河B.独树一帜一视同仁口若悬河C.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D.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标新立异: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

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一视同仁指同样看待,不分厚薄,用于人;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用于事物。

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

口若悬河: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列微博语录的四个共性特点。

(4分)面包: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

指南针:立场坚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龙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答:▲4.阅读丰子恺漫画《跌一跤,且坐坐》,回答问题。

(5分)(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3分)(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2分)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014届参考答案淮安 南京盐城二模答案

2014届参考答案淮安 南京盐城二模答案

3 4 2 16.解: (1)解法一:因为 x1= ,y1>0,所以 y1= 1-x1 = . 5 5 4 3 所以 sinα= ,cosα= . 5 5 ………………………2 分 …………………………………
π π π 2 所以 x2=cos(α+ )=cosαcos -sinαsin =- . 4 4 4 10 6分
8 8 3 = [1-cos (2θ+120° )]- sin(2θ+120° )+4 3 3 8 20 =- [ 3sin(2θ+120° )+cos (2θ+120° )]+ 3 3 = 120° ). 20 3 - 16 3 sin(2θ + 150° ) , θ∈(0 ,
…………………………………………12 分
22 2 2 1 Fra bibliotek 2…………………………………………
y
C P
∵△MNP 为正三角形,且 MN=2.∴PK= 3,PK⊥MN. → → MN顺时针方向旋转 60° 后得到MP. → → MP=(x0-x1,y0),MN=(x2-x1, 3x2). x A M B
1 2 ∴ 3 - 2
3 2 x2-x1 x0-x1 = ,即 1 3x2 y0 2
2 2

…………………………………………2 分
x1+x2 2 3 ∴PK2=(x0- ) +(y0- x2)2=3, 2 2 3x2 x2-x1 3 x 2 2 x1+x2 x0- 2 y0-
kMN·kPK


1


·


1,
…………………………………………6 分
2 x1-x2 x1+x2 x1+x2 2 3 3 2 (x1-x2) ∴y0- x2= (x0- ),∴(y0- x2) = (x0- ) 2 2 2 3x2 2 3x2 2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高考语文2014-05-29 1523(绝密★启用前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4.05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标识/识时通变僭越/西学东渐削减/日削月割B.畜养/六畜兴旺残暴/自暴自弃侥幸/骁勇善战C.缱绻/遣词造句勒紧/勒石记功稽首/稽查大队D.扛枪/力能扛鼎休憩/锲而不舍蕴藉/杯盘狼藉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自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14年第二届青奥会的承办权授予中国南京市以来,当地政府着力建造地铁轨道交通,希望以此进一步整治老城的综合环境。

B.近两年我国部分地区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干旱、地震等各类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C.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D.春季气温回升后,由于冷空气频繁入侵造成持续低温阴雨的倒春寒天气,这种天气容易影响北方冬小麦的正常生长。

3. 请仿照漫画1的配图文字,为漫画2写一段配图文字。

(4分)漫画1 漫画2漫画1:检查,检查,忙忙碌碌,皆因礼多人不怪。

漫画2: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5分)世博大门怎么开?世博园开园仪式的启动装置昨已准备就绪。

经过试运行,一枚长60厘米、重6公斤的巨大磁悬浮金钥匙,将在今天上午“打开高科技之窗,启动世博会之门”。

这将成为开园仪式的点睛之笔。

在金钥匙的外围,还有两只直径2米的金环相套,与地面呈30度角,伴随金钥匙做正向、反向自旋,各自只有一个与地面的接触点,悬而不倒。

项目专家介绍,金匙、金环的组合,不仅令人联想起浑天仪等中国古代文明标志物,还让人想到常常作为科学象征的“原子结构图”,仿佛几个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留下的环形轨迹。

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南京卷语文答案

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南京卷语文答案

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一)(南京、盐城)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D(A项扺zhǐ。

B项拈niān。

C项皴cūn)2. B(A项不合逻辑,“增长至5.2%和4%”有误,可删去“至”。

C项搭配不当,“成交”与“增长”不能搭配,可改为“成交量”。

D项成分残缺,“并因演唱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应去掉“并”然后在“因”前加“昆曲”)3. (示例)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

(4分。

符合下定义要求得1分;要点“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个人网络广播”各1分。

超过字数倒扣1分)4. (1) 记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或人生美好的往事,会成为珍贵的回忆)(4分。

意思正确2分,语言平实2分)(2) 《朝花夕拾》(1分)5. A(喻:告诉)6. D(①写苏轼的身体状况。

③设想太虚修炼后的情景。

⑥写的是胡定之,与苏轼无关)7. C(“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与原文“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文意不符)8. (1) 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再次得到呢?(4分。

“一”、“为……所”、反问语气各1分,句意通顺1分)(2) (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道来而有一种逼人的力量。

(3分。

“示”“胜绝”“娓娓焉来逼人”各1分)(3) (我)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家中)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

(3分。

“廪入”“少”“忧”各1分)9. (1) “冰壶”比喻美好品德、纯真友情。

一片冰心在玉壶。

(2分。

每问1分)(2) 渲染了凄清、空寂的氛围。

写出了词人与朋友分别后孤寂失落、依依不舍之情。

(4分。

每问2分) (3) 运用拟人(或想象)手法,寄语鸳鹭(或王叔济),问能不能在西湖边结茅而居,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思想(或追随友人的愿望)。

(4分。

手法1分,内容分析1分,情感2分)10. (1) 浑欲不胜簪(2) 奈何取之尽锱铢(3) 君子不齿(4) 水落而石出者(5) 驾一叶之扁舟(6) 寻常巷陌(7) 大巧若拙(8) 失之东隅11. ①第一次,表达了傅玉涛对核桃的珍爱之情。

江苏省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2)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专家卷 语文(2) Word版含答案

2014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之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

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戏谑./ 头皮屑.揶揄./ 向隅.而泣参.拜 / 功过参.半B. 傲.慢/拗.口令辗.转/龙车凤辇.通缉. / 开门揖.盗C. 勘.测/看.家戏讥诮./ 峭.拔刚劲裨.益 / 奴颜婢.膝D. 媲.美/庇.护所昙.花/弹.冠相庆绝.唱 / 角.逐激烈C (A.xuâ/xiâ、yú cān ;B.ào,zhǎn/niǎn, jī/yī;C.kān, qiào、bì;D.pì/bì,tán,juã)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我们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B.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的顾客。

C.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去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D.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A.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不合语境。

B.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要找的某一类例证,多而易得。

用错对象。

C.火中取栗: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不合语境。

(3分)3.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

(4分)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

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

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缓缓说道:“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2014江苏南京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江苏南京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建议同学们可以做一本错题集,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整理到一个本子上(纠错本),周期性地做,直到做正确为止。

做正确后把它去掉,以免错题越来越多。

做错并不一定是粗心的问题,可能是这个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需要回归教科书重新理解,重新再复习一遍该考点。

而且把不懂的问题集中在一起,找老师辅导解决,可以大大缩短巩固知识的时间。

更多有关2014高考语文的信息可登录语文频道,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答案:8.(江苏卷)(1)【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解析】这句从写作对象上看,应是写“山”,写“山”的静,因为有一“静”字紧跟其后,而且还像“太古”一样“静”,如果考生就把这句翻译一遍——山像太古一样静——那一定是能得分的。

【评点】这题有点难,一是“太古”给人以“静”感,考生是不大明白的。

二是由于不知道“太古”之有“静”意,当然就不知道此句是拿“太古”来写“山”之“静”的。

所以此题没有从考生的实际出发。

(2)【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解析】这两句明显写的是两方面的事,一句一事一心境:前句“门常掩”是因为“世味”,表明对“世味”的厌恶;后句“簟[竹席,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已便”是因为“时光”——正值盛夏时光——醉卧竹席,已是非常地适宜:给人的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

【评点】这道题是简单而适合考生的,只要稍微体会一下,考生应该能体会出其中的意绪。

(3)【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解析】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审题,而且题目也已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

由此,考生答题时,就要形成这样的思路:哪些地方是“平淡”的,这“平淡”里蕴含着怎样的“激烈情感”,顺着这样的思路答下去,至少失分不是很严重。

【评点】所给答案有点答非所问——不是顺着这个思路来答的:“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不是从“山”“馀花”“好鸟”等这些闲适悠远的意象中得来,显然与题目所问有些出入。

答案(语文)-南京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语文答案

答案(语文)-南京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语文答案

南京市2013—2014年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卷语文答案1.C(3分。

chuǎi、tuān、zhuì、chuǎn 。

A:chù、zhuó、duō、chù;B:yí、dài、y í、dài;D:yú、yù、yú、yù)2.B(3分。

①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结合语境中各种社会问题,应使用“骇人听闻”。

②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生动地谈论,褒义;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根据感情色彩判断,选“娓娓而谈”。

③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从搭配判断,应该选“望其项背”)3.示例一: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示例二:博爱之都,梅花名城。

(4分。

内容[或人物,或景物,或风物]、修辞各2分)4.(1)学龄儿童肥胖率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减少)而增长(降低);(2)家庭收入越低(高),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越差(好);(3)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我国学龄儿童肥胖率和营养不良率呈反向发展;(4)不同收入家庭都要关注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

(5分。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全分)5.C(3分。

台阶)6.D(3分。

①客观叙述,与“贤”无关;③侧面写公子下士之贤;④是门客劝诫公子的话)7.B(3分。

“取消了公子的封地”错)8.(1)朱亥袖藏四十斤的铁椎,用铁椎椎杀了晋鄙(3分。

“袖”“椎(杀)”各1分,语句通顺 1分)(2)公子却自我骄傲以为有功,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3分。

“自骄”“功”“不取”各1分)(3)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各个角落的人物,不以交结下层人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4分。

“接”“耻”“有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9.(1)对朋友长久的思念;(2)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3)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淮安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淮安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

南京、盐城市2014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桑梓莘莘学子弱冠沐猴而冠下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标新立异等量齐观 独树一帜一视同仁 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 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指南针: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漫画,回答问题。

(5分) (1)简要的主要内容。

(3分)这幅漫画 (2分)(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方良永yǐ):屏风。

③民彝崖山崖书刻文字? ▲ )(3分) A.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出水鸟飞鸣,渔歌互答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岂地势无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恬不知恤古诗词鉴赏(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雨名句名篇默写(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坡羊·潼关怀古度尽劫波兄弟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题。

15.结合第二段分条说明“牛汉现象”的表现。

(6分) 答: ▲ 16.文中写父亲、胡风、马其顿作协主席,对刻画牛汉形象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 ▲ 17.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的喉舌。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 ▲ 七、作文题(7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800字的文章。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

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复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于情也;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南京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卷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检查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明白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正确,试卷及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四十五万年前,欧美大多数北气候学家相信,气候在历史时代是稳定的。

这种见解,已为世界近数十年来在其他社会变革中所否定。

在我国,古代作家如《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农书》的作者张标和《广阳杂记》的作者刘献庄,均怀疑历史时代气候的定性,提出各朝代气候变革的事例,记载于上述书籍中。

对我国近五千年来气候气候变化的研究,可得出下列初步结论:(1)在这五千年的最初一千年,即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

这一月温度变化比现在要高35℃。

(2)在稍早些,有一颗到土下探明,未发现温度在公元前1050年公元前400年(公元前1250年)和前几周,变化微小为12℃。

(3)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期期的小循环,温度范围是0.5℃~1℃。

(4)上述循环中,任何夏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布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

同时也有从北向南趋势。

我国气候在历史时代的波动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气候的波动是全世界性的,虽然是青少年和最年年可以而在不同的年代,但彼此是先后呼应的。

(5)在十九世纪的寒冷中,中国比欧洲早了五十年。

欧洲和中国气候息息相关是有理由的。

因为这两个区域的寒冷季节,都是由西气压的控制。

如西伯利亚的高气压向东扩展,中国北部西北风强,则中国严寒而欧洲温暖。

相反,如西伯利亚的高气压向北而欧洲,欧洲东北风强,则北欧寒冷而中国温和。

只有当西伯利亚高压足以控制全部欧亚时,两大陆都要同时出现严寒。

南京市各区2014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散文小说阅读专题

南京市各区2014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散文小说阅读专题

南京市各区2014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散文小说阅读专题【玄武】(三)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4~18题。

(16分)那棵老柿树赵宏欣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

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眼睛不时地望着窗外。

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

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您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

”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三年了。

”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

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

窗外一片片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

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转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我点点头。

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的山峦,甚至是非常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

”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座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

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

”他的表情欣喜而自豪。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很近了,很近了。

”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

”他兴致勃勃。

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

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

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

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

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

2014南京栖霞区语文二模答案

2014南京栖霞区语文二模答案

2014年中考模拟试卷(二)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27分)1.(10分)(1)任重而道远 (2)采菊东篱下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草色遥看近却无 (5)病树前头万木春 (6)东风不与周郎便 (7)却话巴山夜雨时 (8)春来江水绿如蓝 (9)似曾相识燕归来 (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每小题1分,有错、漏、添、倒该题不得分)2.(4分)(1)shòu (2)qí (3)瘁 (4)瀚(每处1分)3.(2分)D4.(2分)C5.(2分)答案示例:南京给明城墙“理发”(关键词南京/明城墙1分,“理发”/去除危害墙体植物1分)6.(2分)答案示例:小朋友/同学,明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不能做损坏文物的行为。

(称呼1分,理由1分)7.(5分)(1)清楚1分工整2分美观3分 (2)C(1分) A(1分)二(43分)(一)(15分)8.(3分)(1)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1分) (2)当年的古战场蔡洲上又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

(2分,对“草”的描写1分,对“烟”的描写1分。

诗句理解有错误,该句不给分。

)9.(2分)C10.(4分)(1)上下/左右/表约数(“大约、多”算错) (2)分明可数(的样子)/清清楚楚/清楚/清晰(单独一个“分明”不算对) (3)门 (4)缓缓(地/的)/慢慢(地/的)/缓/慢11.(3分)松树外东边来了个老和尚,背着经卷(佛经)跌跌撞撞(踉踉跄跄)走来,好像为了佛事半夜归来的样子。

(一句1分,意对即可,关键词为“东”“负”“行”“若”)12.(3分)月亮/星星敲钟/叩钟船上有客假寐(每空1分)附译文:我的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用桃核做的坠子,长五分左右,宽四分。

整个桃核正面和反面都是山。

山坳中间有一座城,城墙垛子可以清楚地数出来。

城墙顶上有座楼,楼门大敞着。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桑梓./莘.莘学子暴戾./风声鹤唳.泥淖./风姿绰.约B.藤蔓./不蔓.不枝记载./载.歌载舞弱冠./沐猴而冠.C.迂.回/长吁.短叹弓弩./驽.马十驾聆.听/高屋建瓴.D.辟.邪/鞭辟.入里咀嚼./咬文嚼.字隽.秀/隽.语箴言2.下列三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虽然不乏批评之声,但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②“表叔”才倒下,“房叔”就出来,这不禁让人发问: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官员应当▲,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

③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标新立异等量齐观口若悬河B.独树一帜一视同仁口若悬河C.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D.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标新立异: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

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一视同仁指同样看待,不分厚薄,用于人;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用于事物。

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

口若悬河: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列微博语录的四个共性特点。

(4分)面包: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

指南针:立场坚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龙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答:▲4.阅读丰子恺漫画《跌一跤,且坐坐》,回答问题。

(5分)(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014南京二模语文作文详解和补充细则

2014南京二模语文作文详解和补充细则

南京市2014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评分补充细则一、作文部分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艺术大师毕加索在参观了一个儿童画展后深有感慨地说:“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够画得和文艺复兴时的大师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这样画,却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

”考古学家一生研究一面古希腊铜镜背面的文字,始终无法辨识。

多年后,他的孙子将铜镜背面对着身边玻璃镜随意一照,玻璃镜上文字刚好与古镜背面的相反,原来是“别人都认为你向左,我知道你是在向右”。

年轻人慨叹道:“爷爷是一位杰出的考古学家,可他却几乎把一生的光阴都浪费在这几个字上了!”可以就两则材料来写,也可以就一则材料来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次考试是“多材料”作文,考生“可以就两则材料来写,也可以就一则材料来写”,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即可。

两则材料相对独立,又都统一在“一辈子”(或“一生”)一词上。

一、从第一则材料角度:①毕加索的“追求”:向儿童学习;童真(童心、童趣等),值得用一辈子去追求。

②毕加索的“比较”:取得一般意义上的成就易,返璞归真难;超越自我。

③毕加索的“谦虚”:成就再高的人,也有学不完的东西。

……二、从第二则材料角度:①考古学家的“坚守”:用一生追求自认为有价值的事。

②年轻人的“不解”:将一生光阴浪费在一件事上,是不知变通的固执。

③古镜上的“铭文”: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别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有异同(换个角度看问题);要从客观的角度判断事物。

④年轻人的“发现”:成功往往有偶然性。

……三、从两则材料角度:①固执与执着;②简单与复杂;③有意义和无意义;……但是,曲解、误读材料或者无中生有,可视为离题。

例如:1.“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够画得和文艺复兴时的大师拉斐尔一样”。

如:①儿童和儿童是有区别的;②天才常出于儿童。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苏南京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苏南京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

南京市2013—2014年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题纸...。

..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罢黜.茁.壮咄.咄怪事相形见绌.B.饴.糖怠.慢贻.笑大方百战不殆.C.揣.测湍.急惴.惴不安气喘.吁吁D.揶揄.逾.期瑕不掩瑜.不可理喻.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②在离地球三百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③中国不差钱,只要能激活民间资本让银行资本难以的灵活运作方式与潜能,“钱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A.耸人听闻娓娓而谈望尘莫及B.骇人听闻娓娓而谈望其项背C.耸人听闻振振有词望尘莫及D.骇人听闻振振有词望其项背3.许多城市都用独特的宣传口号作为自己的“名片”。

如:曲阜,“孔子故里,东方圣城”;成都,“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镇江,“一座美得叫人吃醋的城市”。

请仿照以上示例中的一种,为南京拟写一条宣传口号,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4分)答:▲4.阅读下面图表,提取信息,概括三条结论。

(5分)答:(1)▲(2)▲(3)▲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江苏省“江南十校”201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

江苏省“江南十校”201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

江苏省“江南十校”2014年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不是无根之木,而是流动的历史,这种流动性,往往来自“现代”对“古代”的重新定义与重新解释。

从15世纪到19世纪,西方文化的不断创新,正是通过不断返回自己的古典文化传统,通过古今对话来变革政治理念、调整经济政策、重新平衡政治秩序,最终使得自己不断开出新意、发展壮大。

②面对西方文化带来的现代性压力,各大古老文明都面临痛苦的现代化转型的任务,不仅仅来自政治和经济上的竞争压力,还有来自伦理和价值层面的挑战:各大古老文明如何面对自身的传统?当代,视西方文化为普世文明而力图切割自身传统的激进主义与视西方文化为欲望膨胀之祸而力图返回自身传统的原教旨主义,似乎都不愿意承认,传统与日常生活交融在一起,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以自己的行动和话语重新诠释传统。

③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经典文献:《四书》、《五经》、历代史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0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桑梓/莘莘学子暴戾/风声鹤唳泥淖/风姿绰约B. 藤蔓/不蔓不枝记载/载歌载舞弱冠/沐猴而冠C. 迂回/长吁短叹弓弩/驽马十驾聆听/高屋建瓴D. 辟邪/鞭辟入里咀嚼/咬文嚼字隽秀/隽语箴言2.下列三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虽然不乏批评之声,但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②“表叔”才倒下,“房叔”就出来,这不禁让人发问: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官员应当▲,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

③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 标新立异等量齐观口若悬河B. 独树一帜一视同仁口若悬河C. 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D. 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3.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列微博语录的四个共性特点。

(4分)面包: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

指南针:立场坚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龙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答:▲4. 阅读丰子恺漫画《跌一跤,且坐坐》,回答问题。

(5分)(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3分)(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 (2分)二、文言文阅读(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厓门①吊古记[明]方良永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

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

办香敬吊,行与子偕。

”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

天未明抵岸。

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

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

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

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

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

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

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②;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

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

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

追思往事,黯然伤怀。

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

”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

屏石有刻,已磨灭不可读。

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

”今石长字没矣。

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

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

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③,或几乎息。

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

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摩崖④,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

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

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

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

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妥也。

”(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节)[注]①厓门:即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

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

②扆(yǐ):屏风。

③民彝:人伦。

④摩崖:在山崖上书刻文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僦:租用B.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典:掌管C.谓当宋室播迁之时迁:贬谪D.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割:划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厓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会知县陪同,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

B.作者登厓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

C.祭祀后,作者伫立岸边,回想当年战事,不禁内心怆然。

写眼前水鸟飞鸣,渔歌互答,意在以乐景衬哀情。

D.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但却能忠贞自持,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

7.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解说。

(3分)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

(3分)(2)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3分)(3)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2分)(2)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3)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鱼我所欲也》)(2)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3)故国神游,▲,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5)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6)度尽劫波兄弟在,▲。

(鲁迅《题三义塔》)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水乡戏台祝勇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

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

当年的乡土绍兴,弹唱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

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此起彼伏。

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感官盛宴。

这里把戏台称为“万年台”。

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戏台上的角色,依旧眉目清晰。

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它们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贴肺的清雅。

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一座戏台就成了近景,在视线里聚焦。

它们是真实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楼”。

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以减轻水流的冲击,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四根柱子架在河的两岸,柱子间铺上台板供演戏,观众看不见台板,感觉上面人影摇荡,演绎出无限的风流,更像是一场轻梦。

鉴湖上有座钟宴庙戏台,至今留存。

这座戏台的台基均在水中,仅有左方的古柱靠近岸边。

远远地,就能看见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风中张大了翅膀,让人相信它的轻盈,永远不会在水面上沉没。

无论水上,还是岸边,人们都可以同时欣赏同一出戏。

乌篷船,天下闻名。

它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鱼人的家。

因此,对于行舟者来说,客栈通常是多余的,但他们需要戏台。

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成为它们真正的停泊之地。

所有的河道,都将通向戏台。

这意味着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因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所有人的情感,也都将在戏台前交叉。

在弯曲的河道上,戏台有节奏地错落着,与水上生活的节奏相呼应,在行舟者的前方出没,安放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夜晚。

在鲁迅所有回忆绍兴的文章中,故乡常成为中国乡土愚昧落后的负面象征,显现出阴冷、灰暗的质感,如一块均质的岩石,无法穿透,唯有戏台却是为数不多的例外——在风雨如磐的故园,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

透过鲁迅的目光,无数中国人看见了那座戏台……曲终人散,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

戏台上的风流俊雅,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的船影。

狭长的石板路、层出不穷的石桥、悠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

只不过没有人把他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无从得知而已。

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变成遗传基因。

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翻覆颠倒。

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戏台下的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都是他们的唱词。

这座城就是一座戏台、一个巨大的发声体,风吹过、雨打过、脚步走过,都会发出奇妙的声响。

它收纳了自然的笙箫和历史的烟云,既性感,又立体。

作为北方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懂”。

我想象着越王勾践用古老的绍兴话发出的复仇誓言;想象着西施、范蠡在绍兴话里谈情说爱;“五四”时代的文学热涌中,假如没有了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黄酒般浓郁的绍兴口音,也会变得索然。

因为那戏台,就是一部老式录音机,漫长的河道,就是咿咿呀呀反复播放的旧磁带,它们“合作”,呈现出有声音的历史。

有了这些声音,书本上出现过的人物就不再遥远,我们会相信自己正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水乳交融。

(选自2014年2月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1.文章前三段描写了水乡戏台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12.文章为什么要叙写鲁迅对绍兴的回忆?(4分)13.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

(6分)14.“作为北方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懂’。

”作者懂得了什么?试结合全文探究。

(6分)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一生风骨凝成诗一米九一的魁伟身材,炯炯的眼神,稳健的步伐,洪钟般的声音,要不是一头华发,你根本无法将牛汉与80多岁的年龄相联系。

83岁生日那天,他说:“我腰板很直!不,我的脊梁很直。

”每每有人称羡他身体健康,他总是说多亏了20多年的“劳动改造”。

一切的不幸被一句轻松的幽默带过,无数的磨难已化作斑斓的人生。

人到晚年,自言“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极少吃药、只叹气”的牛汉,依旧笔耕不辍,诗情焕发。

除了诗作,他还有散文集《滹沱河与我》《萤火集》和评论集《学诗手记》等问世。

他说:“叹气不是悲观。

深深地叹一口气,像唱歌一样地叹气,能把内心的块垒吐出来,比唱歌还痛快。

”牛汉的书房“汗血斋”,整面墙是书架,书桌上也堆满了书,还有信札、诗稿。

他不用电脑,不上网,与世界的联系不通过任何媒介,而是和大自然、人生直接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