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案范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案范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案范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精选教案范文一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近代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难点: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案:导入新课以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为切入点,让同学举例说明他们心目当中最赞的中华文化,引出问题:我国的确是一个文化大国,但这能说明我国是一个文化强国吗?带着问题,导入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内容的学习。

授新课(图片资料):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四大发明显示着中国曾经的辉煌,(图1)中国近代却开始衰落(图2),当近代西方国家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努力发展壮大自身时(图3),近代中国被大炮打开了国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不断的落后挨打中,近代中国开始探索中华文化复兴的道路,出现两种观点(图4),第一种全盘西化论,第二种文化复古主义。

(学生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认识上述两种观点?学着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分析。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发言,补充说明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各自的合理性和片面性,得出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图片资料):(图1李大钊及《新青年》杂志;图2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

(教师介绍):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它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1919年9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章第二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章第二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章第二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目标:1、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

2、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教学方法]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讲授新课一、认识传统文化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如针灸、京剧、书法等,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色彩,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有其独特的风采。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体会、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
为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
么 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
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
根本任务:

•6: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 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 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 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 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 ②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 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 爱互助、见义勇为的(文明)社会风尚。 • ③人民群众在这一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形式。(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 •④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的伟大实践 中,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 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 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的含义及关系
•1、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 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 确把握。 •2、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 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 3、二者关系: •(1)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 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2)只有建立在高度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才具 有坚定的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能遵循和把握 文化发展规律,坚定地推进文化发展及文化指导下的人 类社会能动的发展。 •(3)因此,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
1.了解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历程。 2. 记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 理解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重点)
3. 理解文化强国目标的特点 , 深刻理解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 及其与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的关系。(重点) 4. 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来源、表现和要求 , 理 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难点)
特别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三、全面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
(1)高举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 (2)坚持一个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3)把握一个主题:科学发展。 (4)围绕一个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的深厚实践基础。 (2)不正确。我们强调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 满信心,而不是认为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秀。 题中观点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所以是
错误的。
【配套练习】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与席 琳·迪翁合唱的中国名曲《茉莉花》,让观众感到东方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历程
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 的巨大冲击,曾经辉煌的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进行了 艰难的探索。探索历程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1、奉行“全盘西化”或“文化复古主义”无法使 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 振的重要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历史地承担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使中国走上复 兴之路。

教学设计3: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教学设计3: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利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认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2.时空观念: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置于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整个历程中去理解其重大转折意义。

3.史料实证:通过补充史料,帮学生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4.家国情怀:多媒体展示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联系近代屈辱历史,谈感受;让学生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难点: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改革开放的进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的图片,并结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我之前们已经学习过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相关内容,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先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新课讲授】【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文革”结束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1978年5月,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2)时间和地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蒙自市第四中学政治教研组主备人:王建平2020.6.24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性,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作用、内涵,理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掌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纲领的认识,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及要求。

2.教学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它国家的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

请同学们思考我国是文化强国吗?我国应该要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呢?(二)新课讲授:探究一: 我国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历程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思考:什么叫做文化强国呢?通过同学们自主思考,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向同学们普及文化强国的概念。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发达的文化产业、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八页,共25页。
【例 1】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
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
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 会思潮
B.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使各种意识形态长期共存 C.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D.坚持百花齐放,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种文化需求
第十九页,共25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毛泽东思
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B 项应选。
第二十页,共25页。
4.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有
第七页,共25页。
3.措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答案】 A
第十页,共25页。
二、全面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情境链接 “纵观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正
是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是这种自觉自信催生的优 秀作品,给了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穿越激流险滩、驾驭时代风云 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个没有文化 自觉的民族是迷茫而缺失方向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国家 是苍白而没有力量的国家。”

高中政治-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

高中政治-9.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
D 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以下所述能
体现“文化自觉”的是 ①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财政的包袱 ②坚守中华民族的 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 ③做国家、民族的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 ④中国人民在浴血奋 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 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全盘西化论
该思潮认为自己百事不如人,物质不如人,制度不
如人,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
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只有自己肯认错,死心塌
地学人家,才能有生路。
胡适:“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
民族虚无主义
文化复古主义
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
文化自强:文化自强是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说,文化自强是建立自觉和自信基础之 上的。如果连自觉和自信都没有,文化自强不是一句空话吗?真正强大的文化是精深的, 比如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那是传世经典。有了这样一种土 壤,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来看一组数据吧,就知道中国文化的自强之路还任重道 远。据统计,西方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美国新闻署在 128个国家设立了211个新闻处和2000个宣传活动点,在83个国家建立了图书馆。这个人 口只占世界人口总数5%的国家,却控制着世界75%左右的广播电视节目及其生产与制作。 再加上好莱钨、肯德基、麦当劳、牛仔裤、可口可乐等,美国文化几乎走进了世界每一个 家庭。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 中文的信息在世界信息总量中不到4%,图书报刊出口额是 进口额的四分之一,电子出版物出口数量是进口的六分之一。还有英国的创意产业、日本 的动漫产业、韩国的影视产业,也给我们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化冲击。中国的文化出口 呢,还不到人家的一个零头。所以说,你光有GDP有啥用,人家照样不信你、看扁你,还 动不动就用武力和霸权来威胁你。而我们呢,声明声明,谴责谴责,抗议抗议,就了事。 这既是经济上的不自信,更是文化上的不自信。美国的一些华人教授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留 学生:“ABC”很好——外语很好,“XYZ”很好——数学很好、业务很好,懂得“美元、 英镑”,会打经济算盘,但对“长城黄河”不甚了了——对祖国的地理知之甚少,“经书 史记”不知道——对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一无所知。他们说,这些人就算学了些东 西,也只是个“香蕉人”——黄皮白心。文化自强,从何强起?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

序号一:引言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在当今世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引领着国家发展的方向。

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将着重探索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教案,以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序号二:教案的背景和概念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我们需要了解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概念。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指以、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坚持我国特色、大众化、时代化、国际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充分彰显我国精神、我国价值、我国力量。

序号三:教案评估接下来,我们需要对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进行全面评估。

首先要全面深入地理解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领会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文化自强,坚定文化自觉的意义和要求;然后要认真分析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文化工作的客观要求和现实基础;最后要深入研究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工作布局,全面提升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奋力书写中华文化新辉煌。

序号四:文章探讨在文章的探讨部分,我们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全面深入地探讨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教案。

我们将围绕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文化自强等关键概念展开,深入阐述实践要求和内涵,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以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

序号五: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将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并对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进行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

我将阐述我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的看法和建议,以期能够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通过以上探讨和分析,相信读者能够对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案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重要任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What: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相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民族的和马克思主义是强基固本的基础。

大众的体现以人为本。

三个创新体现着文化创新之路。

科学的体现着科学发展的道路
Why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有继承和创新中华名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②.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How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相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
主义文化。

②.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关键是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1.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最重要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③.1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立足实践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5.发展文化生产力
6.发展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风尚,树立社会
主义荣辱观
7.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络活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个人: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文化生活91走中国特色文化道路导学案

文化生活91走中国特色文化道路导学案

导学案: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整理人:龙港高级中学夏茂勤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和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辩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3.价值观目标: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重难点1.重点: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2.难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

三、知识体系梳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5-99,找出下列知识点的关键词:1.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①历史实践证实:奉行“_______________”论或“_________________”,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②______________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__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我们要以________________为指导,建设面向________、面向 ______面向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文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党的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知识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重点、难点: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主探究:1、我们应如何理解我国近代文化的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意义:3、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什么?4、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导入新课: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针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与部署: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6年,新中国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布。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软实力”。

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2012年,党的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问: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包含哪些内容?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进行新课:(一) 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学生自主阅读书本的探究活动内容,然后回答问题探究一:观点1: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

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是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2)为什么: 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 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3)怎么做: 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②必须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 民提供精神指引。 ③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调发展。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 相互促进 的结果。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 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我们的文化工作者,要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作 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
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该材料中蕴含的道理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 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 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时代性;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科学性,①正确;题中观点 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④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②错误;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错误。

22013新教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导学案

22013新教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导学案

第九课第一框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在近代中国,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记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明确并背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4.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说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梳理,自主探究导学]【自学指导1】第一目: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要求:用6分钟时间阅读第一目,完成下列问题,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奉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国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____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中国_____的前进方向。

3在当代中国,要以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继承和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

【自学指导2】第二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要求:用7分钟时间阅读第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并把问题在课本上标明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强国的必由之路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的关系。

2(1)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和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教学设计3: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教学设计3: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分析,培养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
从课前的感性感悟改革开放到分小组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全面的认识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
用形象生动的图来表示出中国梦的主体,学生印象更深刻,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从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原因。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2.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
3.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生态:
1.建设美丽中国
2.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体制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
3.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学生活动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各阶段成果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教学方法
1.讲授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教学情感的传递。
2.启发式:通过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
3.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图片、案例的展示呈现于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学法
1.自主学习法:课前回顾上节重点,预习本节课内容,课后自我总结与反思。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小组议题:结合自身实际,说说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四个自信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相对于以往的任何时期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我们用了最大的时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得益于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小组为单位前后同学讨论交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推选组长起来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1、课程标准
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教材分析
主要引导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近代历史及二、三单元所学,能归纳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坚定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阅读课本及前三单元知识,结合小组合作探究课本中的四个视角,能说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注重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念
3、分析导学案中的材料,分析出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评价设计
1、通过导学案的检查,90%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导学案-课前导学部分,以检查学生对所预习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结合师生、生生提问为什么建设文化强国,90%的学生能够背熟,以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2的达成情况。

3结合导学案中的学以致用的习题,90%的学生能够完成选择题上的题目,以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3的达成情况。

3、通过自评和互评相结合,90%的学生能够掌握本框题的重点知识。

四、教学方法:
1、情景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设置情景,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探究法:以辨析题的方式驱动学生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3、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

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五、教学流程设计
这节课,注重突出重点,理清思路。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
七、结构体系八自评
九、课堂反思
本课知识是新增内容,网络可借鉴的资料太少,只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本节内容,注重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反思如下:
1、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与认知思维能力,关注困惑点。

2、依据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问题探究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进行探讨,体现了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思路设计。

3、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力求采用多种教学实现方式,营造良好的互动气氛,在平等的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调查、思考、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体验活动,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