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OK
2021/6/7
27
2021/6/7
7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质疑或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先 在小组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2021/6/7
8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 示例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 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 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021/6/7
5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021/6/7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6
2021/6/7
25
诵读诗歌,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当你面对人生选择时 应怎么做? 2.运用象征手法,学写一节诗。
2021/6/7
26
小结
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 而其他许多条路由于人生的短暂而只能放弃。所以我们在 选择时必须慎重,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独立自立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可能布满荆棘,困难重 重,但只要不懈努力、奋斗、拼搏,一定会有自己的人生 之路的;人生路上有无数次的跌倒、失败,不要悲伤,不 要心急,心儿永远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生活中的一切;人生路上充满挑战和机遇,应把握机遇, 随时迎接挑战。愿我们都能选择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好 自己的人生之路。
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内容,思想感情)
2021/6/7
19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课生字拼音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课生字拼音攒(cuǎn):凑在一块儿。
拗(ǎ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què)凿(záo):确实。
菜(cài)畦(qí):菜地。
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桑(sāng)葚(shèn):桑树的果实。
轻(qīng)捷(jié):轻快。
动作轻快敏捷。
蟋(xī)蟀(shuài):蟋蟀。
臃(yōng)肿(zhǒng):肌肉肿胀。
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脑(nǎo)髓(suǐ):脑浆。
相(xiāng)宜(yí):适宜。
书(shū)塾(shú):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方(fāng)正(zhèng):正派。
博(bó)学(xué):知识渊博。
蝉(chán)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所脱下的壳。
人(rén)迹(jì)罕(hǎn)至(zhì):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
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人(rén)声(shēng)鼎(dǐng)沸(fèi):形容人声喧闹。
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
沸,水开。
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肿(zhǒng)胀(zhàng):指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叮(dīng)嘱(zhǔ):再三嘱咐。
恐(kǒng)惧(jù):害怕。
骊(lí)歌(gē):告别的歌。
花(huā)圃(pǔ):花园。
第3课:《丑小鸭》安徒生丑(chǒu)陋(lòu):难看。
讪(shàn)笑(xiào):讥笑。
嫉(jí)妒(dù):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来(lái)势(shì)汹(xiōng)汹(xiōng):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七年级语文下《诗两首》课件1
上苍在赐予我们生命的同时,也 不忘给予我们一些生活中小小的欺 骗,它永远显得那么的公平。但是 生活不可能永远是欺骗的。勇敢地 接受挑战,扣准每一回的险球。那 么,一次次的欺骗,就犹如一步步 台阶,踏上它,征服情、希望和令人快慰的声誉 并没有长久地使我们陶醉, 并没有长久地使我们陶醉, 年青时的欢乐已成为往事, 年青时的欢乐已成为往事, 象梦、象朝雾一般消退; 象梦、象朝雾一般消退; 但我们胸中还燃烧着一个心愿, 但我们胸中还燃烧着一个心愿, 在命定的桎梏重压下辗转不安, 在命定的桎梏重压下辗转不安, 我们的心灵正在焦急地 谛听着祖国发出的召唤。 谛听着祖国发出的召唤。 我们正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我们正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翘望着那神圣的自由的时代, 翘望着那神圣的自由的时代, 就象一个年青的恋人, 就象一个年青的恋人, 在等着那确定的约会的到来。 在等着那确定的约会的到来。 趁我们还在热烈地追求自由, 趁我们还在热烈地追求自由, 趁我们的心还在为正义跳动, 趁我们的心还在为正义跳动, 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快向我们的祖国 献上心中最美好的激情! 献上心中最美好的激情! 同志,请你相信吧: 同志,请你相信吧:那颗 迷人的幸福之星必将升起, 迷人的幸福之星必将升起, 俄罗斯会从沉睡中惊醒, 俄罗斯会从沉睡中惊醒, 那时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那时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人们将铭记我们的姓名! 人们将铭记我们的姓名!
(查良铮 1825 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
“生活欺骗了”你指什么状况?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 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七年级语文下册 4 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4 课诗两首
明必来,正义必胜。
他这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交替性诗人”诗歌的
”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
于是他们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
【学法指导】在自主学习中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清思路——读懂
、你怎样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句诗。
伫立(zhù)
年级组教导处。
《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
《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教学思路]本文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
《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诗人以纸船为题,赋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托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
《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
在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进步感悟诗的才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
由“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开展学生的个性,又开展合作精神,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妙的感情。
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久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的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才能;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展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
三、知识积累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老师以检阅的方式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字:嗅摩衍匿祷词:匿笑祷告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___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
赵晶七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教学设计设计人:祝阳二中赵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根据提示,阅读这两首诗。
2、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挫折、打击等,在挫折、面前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这时我们该怎么办?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两首》,希望你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2、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3、背诵诗歌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字音: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涉足伫立忧郁2、理解重点词的意思: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四、明确诗歌的学习要求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读题目,读作者,读诗,读创作背景。
(二)品品读诗歌(情感,道理和表现手法)(三)诵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四)背五、学习诗歌(一)学习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读(1)读题目,读作者,读写作背景,读诗歌a、简介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b、写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1825年在被流放的日子里题在邻人女儿姬姬纪念册上的一首哲理抒情诗。
c、读诗歌(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2、品品读这首诗,思考:(1)这首诗是用何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2)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叮咛和嘱咐?(3)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人生态度?3、诵(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课文原文及赏析《诗两首》课文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的一首哲理抒情诗。
诗人以劝勉的口吻直抒胸臆,用长者的口吻倾诉着对生活的体会。
全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须要镇静”,在那里絮絮叨叨,诉说生活的不幸,努力追求未来。
如果用诗歌的形象性要求衡量,这的确算不上一首好诗。
但普希金巧妙地运用了诗语言的基本单位——语句,赋予它以巨大的表现力,从而把这首诗写得含蓄委婉、朴素亲切。
这首诗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林间岔道为喻,描述了人生道路的选择。
诗人在诗中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其他的路只能留待将来。
这种选择会带来遗憾,但诗人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深刻,哲理性强,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常见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常见考点)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 葚 收(liǎn) 敛 脑(suǐ) 髓 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 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1.重点:第2段(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2.动作描写:P5 第7段 雪地捕鸟(9个动词)3.P6 第9段过渡段 (作用:承上启下)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鸡毛掸dǎn子 咻x iū咻玉簪zān花 骊lí歌 花圃pǔ懒惰duò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第4课《诗两首》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课题:《诗四首》【课标与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011语文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诗歌阅读训练课文。
本文主题虽然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告诉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不相符合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像诗中所说的“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领悟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正确的人生观。
这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获得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同时也为后面单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学过诗歌《山的那一边》和《秋天》,对诗歌已经不陌生,诗歌的优美语言和深刻哲理对他们有很大吸引力。
2.学生想知道的:体会诗中诗人的情感,感受语言魅力。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感知文章的内容,了解主要事件。
其中的简单字词如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
他们可以查字典解决。
4.对学困生的关注:学生的朗读没问题,但理解作者的情感难度较大,应让他们多读多说多理解。
【教学目标】根据新《新课标》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现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要求掌握以下字词,会读并且会写: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2)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3)背诵本文,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目录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爸爸的花儿落了
3.丑小鸭
4.诗两首
5.伤仲永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二单元
6.黄河颂
7.最后一课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9.土地的誓言
10.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三单元
11.邓稼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5.孙权劝学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四单元
16.社戏
17.安塞腰鼓
18.竹影
19.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20.口技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五单元
21.伟大的悲剧
22.荒岛余生
23.登上地球之巅
24.真正的英雄
25.短文两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第六单元
26.珍珠鸟
27.斑羚飞渡
28.华南虎
29.马
30.狼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附录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汉语词类表(实词)。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课 诗两首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2、从表现的情绪方面,《假如生活 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何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情绪积极乐观,给 人精神鼓舞,使人笑对人生;《未选择的路》 情绪表现得比较忧郁。
讨论
1、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课堂练习
1、《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弗罗斯特 ________, _______ 美国 诗人。
2、象征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 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 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一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 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 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坚定的品格,良 好的思惟习惯,不断增加人生的阅历,才能正确 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
第四节: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 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选择的路更好些呢? 可惜现实已不能回头。
弗罗斯特
课文讲解
1、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 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在面对人生选择的 时候要谨慎,从而引起人们对选择的思考。
2、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 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请从学过的课文中 找出类似的例子。 路
罗伯特· 弗罗斯特
弗罗斯特的农场
《未选择的路》刻在弗罗斯特的 农场的一条路上。
整体感知
第一节: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时 的无奈。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作者选择了极富挑战性的一条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它“更诱 人,更美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课 诗两首 第一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 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
希望得到或达到。
尴尬: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整体感知
现实——假如 态度 不要 需要 相信——快乐 永远 嘱咐 一切 生活欺骗了你 悲伤心急
镇静对待
将会来临 向往未来 都将会过去
积 极 乐 观 的 人 生 态 度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勇于面对挫折、困难和失败的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
4、你能用一句话把此诗的哲理 表达出来吗?
面临挫折要正确、乐观地对待它,要镇 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讨论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遇到过挫折吗?你 碰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正确面对的?
写作特色
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 吻说明道理。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 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 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
导入新课
人的一生,犹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在成长路上,有阳光雨露,也有乌云密布。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该如何面对? 假如你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又该如何选 择?今天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美国诗人弗罗斯 特将与你我进行对话交流。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 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和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 诗中通俗易懂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普希金
普希金雕像
普希金的主要作品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 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 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 尼古拉耶夫娜· 伏里夫的 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 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 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追求理想,相 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件
学海拾贝
阅读诗歌的方法: 四步阅读法
一读: 读题目、作者、创作Fra bibliotek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二品: 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1、 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
欺骗的人们?
劝说
2、 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 和嘱咐?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一切都将会过 去,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学海导航
3、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阐明了一 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
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 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 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 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灵活运用
作业:
1、本课的练习册。 2、运用本课所学的诗 歌的学习方法预习《未选择 的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学海导航
知人论世: 1、 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
2、 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这样的 不朽诗篇的?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普希金
(1799—1837)
俄罗斯伟大的诗人、 小说家,史称“俄罗 斯文学之父”,俄罗 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 基人。
学科网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 的女儿纪念册上的。
三诵: 诵和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
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
四背: 急,抑扬顿挫。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诗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3、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4、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5、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学习重点】①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②②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学习难点】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学法指导】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
”——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
——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
预习导学1、了解作者:把你了解的作者或作品及写作背景等情况整理在下面。
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罗伯特"弗罗斯特2、精彩“说路”。
搜集关于“路”的精彩描写,也可以是与“路”有关的格言警句或俗语。
3、大声读诗。
朗读这两首诗,把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4、精彩摘录。
读完两首诗,每首诗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诗?摘抄下来。
5、心灵感悟。
读完本课的诗,你认为人生之路应该怎样走?6、个性创作。
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开头,创作一节富于哲理的小诗。
探究研讨一、导入新课。
201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教学课件:第4课诗两首(浅层阅读+深层阅读+语文积累
? 未选择也就是一种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 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此其二。
? 诗人重点写未选择的路,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更能 打动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第4节写诗人未选择的路。
。路道的生一我了定决此从 ,条一的少更迹人了择选我而
路条两出分里林树片一 :顾回事往将息叹声轻将我 ,方地个某在后年少多许也
2.诗歌谈选择,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 择的路”?
பைடு நூலகம்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忧郁( yù ) 瞬息(shùn) ? 伫立(zhù ) 萋萋( qī )
4.重点词语解释
? ①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 得到或达到。
? ②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 ③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 ④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 ⑤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 ⑥忧郁:忧伤,愁闷。 ? ⑦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 ⑧幽寂:幽静;寂静。
(3)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 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 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怎 样做,而不能气馁。
(4)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 心里总是存着 美好的想象, 美好的愿望
语文积累
? 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 人格是心灵的尺度,权力和金钱丈量不出它。
4.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创作方法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文本和图片。
使用诗歌鉴赏软件,帮助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
提供诗歌创作模板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创作诗歌。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础知识(5分钟)第二步:分析第一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15分钟)第三步:分析第二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诗歌(15分钟)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10分钟)第五步:总结诗歌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5分钟)3.2 时间安排第一步:5分钟第二步:15分钟第三步:15分钟第四步:10分钟第五步: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和对诗歌的分析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
4.2 教学反馈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来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和诗歌鉴赏软件诗歌创作模板和参考资料5.2 参考资料王朝闻. 诗歌鉴赏[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杨洪基. 诗歌创作与欣赏[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活动一:诗歌知识问答,让学生测试对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5分钟)活动二:诗歌鉴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10分钟)活动三:诗歌创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评价(10分钟)6.2 教学目的活动一:测试学生对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4课《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标准化教学课件
5.诗人为什么不重点写那条已经选择 的路,而把那条未选择的路作为重点来写?
人生本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因为人生短 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选择其一,其他 许多条路只能放弃。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正是 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对未选择的 怀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对未选择的路发出 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一定 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
合作探究
1.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2.学习这首诗后,有同学提出:普希金这 首诗的“格调”确实是够高的,但这让我怀 疑:他写这首诗是否缺乏对苦难的体验,空 唱高调,“饱汉不知饿汉之饥”?
普希金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 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 作引起沙皇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曾两度将它流 放,但普希金始终不肯屈服。
1.齐读第一首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读后找出能表达中心意思的诗句。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 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说说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虽然人生道路上会遭遇许多挫折、困难,但 我们应该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它。
3.男女生分组朗读,读出诗歌中蕴含的积 极乐观的情感。
品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首诗就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他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 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走近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 ,美国诗 人。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他与大自然的贴近。 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而不是什么田 园式的思乡情调。《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 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
3.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 经脚印污染”的含义是什么?但我知道路径 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的意思 是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第四课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 耐性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 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 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 度?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 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 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 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 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 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①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哲 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 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 好像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 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 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 的怀念”?
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 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一、关于作者
普希金,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 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 “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 也享有盛誉。
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 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叮嘱孩子要善待 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镇静振作,等 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月里 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 道理。而一般
青年人往往对生活充满激情和美好的期待,往 往简单的认为一切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但人 生道路上不仅仅有鲜花,也有荆棘。现实生活 往往不尽人意,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刻在弗罗斯特 的农场的一条路上
诵读全诗 整体感知 1.用“/”在课文中标出诗的节奏。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鲁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 于加利福尼亚州。被认为是
“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 耐人寻味。
弗罗斯特的农场(位于美国)
这样写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 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而还 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 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 路,才更能让人思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 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 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 选择问题。
现实——假如 生活欺骗 积
态度
不要 悲伤心急 需要 镇静对待
极 乐 观
相信——快乐 将会来临 的
永切 都将会过去 度
成为怀恋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 一句应怎么理解?
答: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 人生态度去对待,“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首过去,那一切艰难 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因为苦难是 最好的老师,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自然界的道路
路 ↘ 实际:暗示人生之路
明(表面)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 暗示乙事物,统摄全篇。
《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纸船》
征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四节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 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 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假 如 生 活 欺 骗 了 你, 不 要 悲 伤,不 要 心 急! 忧 郁 的 日 子 里 需 要 镇 静: 相 信 吧,快 乐 的 日 子 将 会 来 临。
检查预习
瞬息( sh)ùn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 jì) 幽静寂寞。
延绵( yá)n 萋萋( qī) 忧郁( yō)u
延续不断。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愁闷
伫立( zh)ù 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 sh)è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xià)ng 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
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尴尬(gān)gà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 路》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 《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未选择的路》 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 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 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 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2、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欺骗”所指的是什么?
答: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的事情。
全文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 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乐观积极的态度)
作者通过展示他的生活态度,要告诫我们 的是: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
亚历山大·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 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一生创作的抒情诗总数在800首以上 。其中以当代社会 政治题材为内容的抒情诗虽 然数量不多,但影响极大,故而有 “十 二月党人运动的歌手”之称,著名的政治抒情诗有《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他的其他作品有长诗《青铜骑士》,长篇小说 《上尉这的首女诗儿写》于,普诗希体金小被说沙《皇叶流甫放盖的尼日·奥子涅里金,》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 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 册上的。
黄 色 的 树 林 里 分 出 两 条 路, 可 惜 我 不 能 同 时 去 涉 足, 我 在 那 路 口 久 久 伫 立, 我 向 着 一 条 路 极 目 望 去, 直 到 它 消 失 在 丛 林 深 处。
但 我 却 选 了 另 外 一 条 路, 它 荒 草 萋 萋,十 分 幽 寂, 显 得 更 诱 人,更 美 丽; 虽 然 在 这 条 小 路 上, 很 少 留 下 旅 人 的 足 迹。
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 了,也便成 了
路。
——屈原《离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西游记》主题歌
弗罗斯特(1874-1963)
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 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弗罗斯特16岁开始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 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 弗罗斯特的诗可分为两大类:抒情短诗和戏剧性 较强的叙事诗,两者都脍炙人口。弗罗斯特的抒 情诗主要描写了大自然和农民,尤其是新英格兰 的景色和北方的农民。弗罗斯特诗歌风格上的一 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寓深刻的思 考和哲理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 中。
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 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正因为人迹稀少,才会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为无人涉 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这条路上人 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 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心 儿 永 远 向 着 未 来, 现 在 却 常 是 忧 郁; 一 切 都 是 瞬 息, 一 切 都 会 过 去, 而 那 过 去 了 的, 就 会 成 为 亲 切 的 怀 念。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 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 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 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 来。
那 天 清 晨 落 叶 满 地, 两 条 路 都 未 经 脚 印 污 染。 啊,留 下 一 条 路 等 改 日 再 见! 但 我 知 道 路 径 延 绵 无 尽 头, 恐 怕 我 难 以 再 回 返。
也 许 多 少 年 后 在 某 个 地 方, 我 将 轻 声 叹 息 将 往 事 回 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 我 选 择 了 人 迹 更 少 的 一 条, 从 此 决 定 了 我 一 生 的 道 路。
两条路 选择的路
未选择的路
这样写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
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只能走 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 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 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能让 人思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 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 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 人生的选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