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修订稿
最新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许俊堂胡大一1.作用机制华法林的化学结构为3-(a-苯基丙酮)-4-羟基香豆素。
华法林(coumadin)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环氧化物型)维生素K (V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氢醌型)VK,阻止VK的循环应用,干扰V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X的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仅停留在前体阶段(有抗原,无活性),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扩大和延展,抑制在血栓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血栓,抑制血栓脱落和栓塞的发生,有利于已经血栓的清除。
2.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华法林口服生物利用度好,起效和作用时间可以预测,在健康个体,口服90min后血浓度达到高峰。
消旋体的华法林半衰期36~42h,在血浆中主要与白蛋白结合。
胎儿血药浓度接近母体值,但人乳汁中未发现有华法林存在。
华法林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清楚,代谢产物具有微弱的抗凝作用。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很少进入胆汁,只有极少量华法林以原形从尿排出,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必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华法林的剂量反应关系变异很大,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需要严密监测。
抗凝作用一般发生在给药后的24小时以内,但抗凝作用的峰值可能延长至72~96小时,因此华法令不宜单独用于急性抗栓的情况。
急性抗栓应首先使用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两者交叉至少4日后才可停用肝素类(最好维持INR于治疗范围两日以上),以便停肝素后华法令能达到有效抗栓水平。
3.华法林的监测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是损伤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III)与因子VII结合成复合物,然后激活因子X,活化的因子X(因子Xa)激活凝血酶原(因子II)变成凝血酶(因子IIa)。
华法林影响外源性凝血因子VII的活性,口服华法林后通过监测其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来调整剂量。
临床使用标准化化了的PT,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华法林的用药剂量。
华法林患者用药教育修订稿
用药教育
患者用药教育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科室
记录日期
诊断
出院日期
用药情况
华法林钠片:服用剂量 mg( 片),一天一次,推荐在同一时间晚上服药,饭前饭后均可;遮光,密闭保存,请远离小朋友。
用药须知
1.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它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扩大和延展,抑制在陈旧性的血栓基础上形成新的血栓。同时抑制血栓脱落和栓塞的发生,有利于已经形成的血栓的清除。
6.有些常见的药物对华法林的影响:罗红霉素、克拉霉素、莫西沙星、西咪替丁、甲磺酸丁脲、阿司匹林、胺碘酮、苯巴比妥、地西泮等;建议在看病用药期间应及时告诉医生在服药华法林。
7.在家华法林监测:轻症如牙龈出血(牙刷换软毛)、流鼻血、月经增多、皮肤出现紫癜;严重症状如严重的长期头痛、呕吐时出血、腹部膨胀,水肿、小便尿液红色或者黑褐色、严重的眼睛出血。出现以上症状,请不自己调整剂量,及时来医院就诊检查。
4.为了用药安全,在服药期间,需要定时对凝血酶原(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检查,出院后监测抗凝指标间隔为一周一次,平稳后每两周一次,而后一月一次,逐渐加长时间间隔,最长不要超过3个月。
5.很多食物对华法林有影响,主要如下:饮酒、抽烟、绿色食物、菠菜、白菜、胡萝卜、西红柿、西兰花、蛋黄、鱼肝油、豆类、动物肝脏、生菜、肥肉、绿茶、柚子、大蒜、人参、甘草等;不必盲目改变饮食结构,保持营养均衡,每天食用绿色食物量恒定,避免暴饮暴食,做好定期监测即可。
2.华法林的服用:每天只能服用一次,推荐在同一时间晚上服药,饭前饭后均可。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推挤的剂量服用。如果忘记服药,在4小时内可及时补上,超过4小时,第天继续正常服用,不能添加剂量。如果联系两次未服药,及时来医院询问医生。
华法林对应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对应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凝药物,被用于预防和治疗
各种血栓性疾病。
华法林属于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
合成来达到抗凝的效果。
在临床上,华法林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原
则和注意事项,下面将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华法林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和肺栓
塞(PE),心房颤动等疾病。
对于已经发生的血栓事件,华法林可以
帮助减少再次发生的风险,对于高危患者更是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
其次,在使用华法林时,应该遵守个体化的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和凝血指标来调整剂量。
一般来说,初次使用华法林时需要
进行密切监测,调整剂量以达到稳定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
INR是用来监测患者凝血功能的指标,通过调整华法林的剂量来维持
在合适范围内的INR值,从而确保抗凝疗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华法林的应用还需要患者和医生之间密切的配合与沟通。
患
者需要定时复诊,定期检测INR值,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调整。
同时,患者需要避免一些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如饮食中维生素K
的摄入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以确保疗效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华法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抗凝药物,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
应用意义。
在正确指导下,合理使用华法林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
血栓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保持良好的沟通,以确保疗效
的安全有效。
华法林临床应用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药物应用近年来,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有上升的趋势,对于年龄低于65岁,预期寿命高于10年的患者常选用机械瓣。
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较多,其抗凝水平及监测更应该谨慎。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推荐在口服华法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d),可在有效降低血栓栓塞率的同时不增加出血率,但国内目前还是倾向于单纯华法林抗凝,找到合适剂量维持之。
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发症及其对策在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药物的安全范围较窄,用药剂量不易掌握,容易出现抗凝过量引起的出血和抗凝不足引起的栓塞或瓣膜血栓形成等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华法林抗凝4年后,严重出血的累积发生率大约为25%。
出血的危险性与INR密切相关。
2003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华法林治疗指南概要指出:当INR大于4时,出血危险性增加;当INR大于5时,出血危险性明显增加。
口服华法林所致出血常见的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或血肿、眼结膜下出血、呼吸道出血(痰中带血) 、血尿、月经增多或黑便等;严重出血者则必须停药, 例如脑出血或眼底出血等。
对于长期抗凝出现出血合并症者,减低抗凝强度INR 至2.0~2.5;而对于血栓高危患者, 应综合评估服药后栓塞和出血的比例,对于华法林导致的出血, 要充分考虑到停药和使用维生素K止血对加大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尽可能采用压迫和外科止血方法出院服药指导:每个月查一次PT 、INR。
最长可3月检测一次。
如果发生下列表现及时来院处理:①刷牙时或割伤后流血不止,皮下出血斑,无故瘀伤且范围扩大。
②柏油样便,尿色变红,尿色呈酱油色等出血现象。
③头痛、肢痛、腹痛、发冷及剧痛等栓塞现象。
④高热或持续低热,乏力等感染症状。
⑤水肿明显等心衰表现加重。
马上到医院就诊,检查PT、INR,停药或减药。
华法林抗凝作用影响因素许多因素可影响华法林的作用,如患者的依从性、饮食、基础肝脏疾病、饮酒、年龄与合用的药物等。
华法林临床应用--科会
对规范化应用的华法林知识掌握不足
对华法林的合理应用顾虑过大
对阿司匹林的抗栓作用期望过高
8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中华医学会 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 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信谊借助顶级学术平台,推出适合中国人的华法林用药指南。 提高血栓栓塞性疾病高危人群的抗凝治疗率,促进国内华法林的规范化应用。
1)指南提出:更多关注和筛选出真正低卒中风险(Truly Lowrisk)的患者(65岁以下,孤立性房颤),这些患者不需要任何抗 凝治疗(OAC)。 2)更进一步强调采用CHA2DS2-Vasc评分对房颤患者进行更细致的卒中 危险分层。凡评分≥1的患者必须进行抗凝治疗。可选VKA(INR 2-3)或者NOAC。
31
32
INR 5 9 20
严重出血/严 重过量
减量或
停用一次
停用 VK1 1-2.5mg
INR<3后重新以 小剂量华法林开 始治疗
停用 VK1 3-5mg
若患者具有出血 高危因素,可考 虑输注凝血因子
肌注VK1(5mg)
新鲜血浆或浓缩凝血 酶原 VK1/12小时
*出血危险因素:近期出血病史,酗酒,肝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
18
18
罗氏“康固全”凝血检测仪
使服用华法林口 服抗凝的患者, 获得更加精准的 剂量调整;更加 便携的INR监测。
19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心房颤动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 心室附壁血栓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其他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长期口服抗凝治疗
20
房颤的抗凝治疗
缺血性卒中与出血风险的评估
抗凝治疗
----是预防卒中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华法林药物说明书修订稿
华法林药物说明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华法林钠药物使用说明书【成分】化学名称:3-(α-丙酮基苄基)、4-羟基香豆素【适应症】预防及治疗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心肌梗塞后血栓栓塞并发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预防房颤、心膜瓣疾病或人工膜瓣置换术后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用法用量】:口服抗凝治疗目标INR(国际标准化比值)范围:人造心脏膜瓣患者预防血栓塞并发症:INR ~~,其他适应症:INR ~~。
成年人:正常体重患者及自然INR 低于的患者,在开始三日内每日给与10mg华法林钠治疗。
依据治疗第4日测定的INR值按下表中所列剂量继续治疗。
在开放治疗及有遗传性C蛋白或S蛋白缺乏症患者,推荐开始三日每日给与华法林钠5mg(*),依据治疗第4日测定的INR值按下表中所列剂量继续治疗。
老年患者,体型较小,自然INR高于,或对患有其他疾病(详见注意事项),或正服用其他可影响抗凝治疗效果的药品患者(详见药物相互作用),推荐开始2日每日给与华法林钠5mg(*),依据治疗第3日测定的INR值按下表中所列剂量继续治疗。
每日测定INR直至治疗水平达到(一般由开始起需5至6日)。
测定INR时隔将可延长至每周一次。
长期随访测定INR的间隔,依据患者的依从性及临床状况来决定,但目标测定间隔为4周。
若INR数值存在大幅波动或病人患有影响肝功能疾病或影响维生素K吸收的疾病,测定INR的间隔至少需要4周。
很多药物可增加或降低华法林钠的作用,在随访病人是增加新药或停用正在服用的药品时需注意更应频繁测定INR。
长期治疗随访,剂量按上述每周华法林钠剂量表调整。
剂量调整后,下次INR需在剂量调整后1至2周测定。
以后可再延长间隔时间,以4周测定一次为目标。
选定手术根据以下进行术前,围术及术后抗凝治疗(若需紧急逆转华法林钠抗凝作用,详见药物用量。
浅谈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浅谈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其剂量在不同种族间及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可相差20倍以上。
因此,如何将不同患者的华法林剂量调整到既安全又有效的范围内,实现华法林个体化用药,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
华法林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多种外科、介入手术后也须常规服用。
但是,华法林可与许多药物或食物产生相互作用,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易引发不良反应。
因此,临床医师应特别注意华法林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的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应用。
华法林与其他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华法林主要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代谢,能抑制CYP活性的药物均可使华法林的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抗凝作用增强;反之亦然。
华法林含2种异构体,S型经肝脏CYP2C9酶代谢,R型由CYP3A4等酶代谢。
华法林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率高达98%~99%,但只有游离华法林能发挥抗凝作用,因此,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和食物可竞争性抑制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使游离华法林浓度增加,抗凝作用增强。
可与华法林发生相互作用的西药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影响维生素K吸收的药物,如广谱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噻吩等)、液状石蜡、考来烯胺等。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水合氯醛、氯贝丁酯、磺胺类药物等。
●抑制CYP酶系活性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胺碘酮、别嘌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苯丙胺等)、西咪替丁、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氯丙咪嗪等)等。
●增加华法林与受体亲和力的药物,如奎尼丁、同化激素、苯乙双胍等。
●干扰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氯丙嗪、苯海拉明等。
●其他药物包括丙硫氧嘧啶、口服降糖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可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但作用机制不明。
此外,华法林与链激酶、尿激酶合用也易导致危重出血事件。
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CYP酶系诱导剂可使华法林的代谢增加,如苯巴比妥、格鲁米特、卡马西平、利福平、灰黄霉素等。
华法林临床使用
3
作用机制(一)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 氧化物还原酶,阻止维生素 K还原形式KH2的形成。
KH2通过对维生素K依赖性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氨 基末端谷氨酸残基的γ-羧 化作用,使其具有生物活性, 促进凝血因子结合于磷脂表 面,加速凝血过程。
除此之外香豆素类药物尚能 抑制抗凝蛋白调制素C和S 的羧化作用。
4
作用机制(二)
香豆素类药物抗凝作用能被低剂量的维生素 K1拮抗。维生素K1在肝脏中的储积使维生 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通过旁路起作用。应用 大剂量的维生素K1治疗(通常>5mg), 通过启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旁路,能 在一周内引起华法林抵抗。
5
作用特点
1.起效慢、停药后作用持续时间长
(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主要内容
简介 作用机理 用法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1
华法林简介
华法林钠 维生素K1
药动学:
1.胃肠道吸收,进食对吸收无影响, 生物利用度100% 2.口服后12~24h起效,抗凝的最 大效应时间为72~96h 3.肝脏代谢,蛋白结合率99.4% 应用: 1.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 2.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3.心房颤动
结果如果< 1. 5,应该增加0. 5~1. 0mg/d,如果第3 天已经超过1. 5,则不宜增加剂量,继续监测。 I N R 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两天。此后,根据I N R 结果的稳定性, 1~ 2 周内监测2~3 次。 当I N R 稳定后,对于门诊患者,可以每4 周监测1 次。
11
药物相互作用
停华法林1~2 次,加强监测, INR 降至治疗范围 后使用较小剂量治疗。或者,停药1 次并口服维生 素K1 1~2. 5 mg ,特别是处于出血高风险的患 者。如果由于外科手术要迅速纠正,可口服维生素 K1(≤5mg)使INR在24 h 内下降。如果INR 仍 高,再口服维生素K1 1~2 mg
5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5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一、华法林的抗凝机制:华法林属于香豆素类抗凝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使没有活性的氧化性维生素K 无法还原为有活性还原性的维生素K ,阻止维生素k 的循环,干扰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二、华法林的抗凝特点:胃肠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口服后真正起作用至少需要3天,停用华法林后,约4天左右INR 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抗凝峰值可延长至72-96小时。
不宜单用于急性期的抗栓情况,因为起效慢。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分为轻度出血和严重出血;轻度包括:口腔(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或血肿等;严重出血包括:腹腔出血、脑出血等三、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因素1、遗传因素:维生素K 环氧化物还原酶(VKOR )的基因多态性;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的基因多态性2、疾病因素:肝损伤、严重肝脏疾病:减弱华法林代谢,导致华法林作用增强;发热、甲亢:发热使凝血因子分解代谢增强,导致华法林的作用增强;腹泻、呕吐:导致华法林的吸收减少,作用减弱。
3、药物因素: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抑制血小板功能增加华法林相关性的出血;消胆胺:通过减少华法林胃肠道的吸收;催眠药、利福平、灰黄霉素:通过提高肝内酶的活性,加快华法林的代谢;西咪替丁、奥美拉唑:能抑制R-华法林的代谢清除,作用增强;胺碘酮:对R-华法林和S-华法林代谢清除有抑制作用;雌激素、口服避孕药:使血液中凝血因子含量增加,减弱华法林的作用;有些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 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加快清除或干扰其他凝血途径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如: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甲状腺素、水杨酸、肝素等;磺胺类和广谱的抗生素能加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4、食物因素:食物中维生素K 的含量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维生素K 含量越丰富, 华法林作用越弱。
常见富含维生素K 的食物:蛋黄、大豆油、鱼肝油、海藻类、绿叶蔬菜等5、其他因素:吸烟:香烟中的多环芳烃等化合物可诱导肝药酶的表达,因此长期吸烟的患者可通过加强华法林的代谢而减弱华法林的效果。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第6天通过影像学评 估出血转变
第12天通过影像学 评估出血转变
开始 抗凝
急性事件1天后
急性事件3天后
急性事件6天后
急性事件12天后
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心房颤动患者启动或继续抗凝治疗。这一方法基于专家共识而不是前瞻 性数据。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6 - doi:10.1093/eurheartj/ehs295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13年1月第52卷第1期.76-81.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VTE
• 如果VTE的发生为外科手术或一过性因素所致,推荐抗凝3个月。 • 首次发生的VTE,如果出血危险高,也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 • 首次发生的、没有原因的VTE,出血危险不高,应长期抗凝。 • 复发的VTE,出血危险高的患者,应该抗凝治疗3个月;出血危险不高,应该
支持恢复口服抗凝治疗
口服VKA或药物过量时 创伤或出血原因可纠正 年轻的患者、血压容易控制 基底节出血、无或轻微白质损伤 外科去除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下出血:动脉瘤被夹闭或经弹簧 圈栓塞 缺血性卒中高危患者
无卒中 保护作用
左心耳封堵 (IIb C)
治疗选择由多学科团队告知患者或直系亲属
初始或恢复口服抗凝治疗 选择低出血风险的药物 4-8周以后(IIb B)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13年1月第52卷第1期.76-81.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
• 若非急诊手术,多数患者一般术前5 d停用华法林,根据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可采 取以下几种方法:
• 血栓栓塞风险较低的患者,可不采用桥接,停药后术前INR可恢复到接近正常范围 (INR<1.5)。
华法林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和监测新型抗凝药物研发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最活跃的部分,但是华法林作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物仍然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例如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和瓣膜置换术后,也包括某些特殊情况下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需要维生素K依赖的γ-羧化后才能具有生物活性,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及其2,3-环氧化物(维生素K环氧化物)的相互转化而发挥抗凝作用。
此外,维生素K拮抗剂还能抑制抗凝蛋白C和蛋白S的羧化。
(1)一、华法林剂量和监测华法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其抗凝效应密切相关,而剂量-效应关系在不同个体有很大差异,因此必须密切监测用药剂量防止过量或剂量不足。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反映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II、因子X的抑制。
在华法林治疗最初几天内,PT主要反映半衰期为6小时的凝血因子VII受到抑制。
随后,凝血因子X和因子II受到抑制,PT进一步延长。
(2)随华法林剂量不同大约口服后2-7天出现抗凝作用。
ACC/AHA指南中建议华法林初始剂量为5-10mg,(1)但是与西方人比较,亚洲人华法林肝脏代谢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剂量低于西方人。
(3)中国人心房颤动的抗栓研究中华法林的维持剂量大约在3mg。
(4)通常不主张给负荷剂量,建议平均初始剂量为3mg,5-7天后INR可达到2.0。
曾有报道较高负荷剂量华法林能安全且迅速达到目标INR,但并没有广泛接受,近期文献提示初始负荷剂量过大会增加出血危险。
(5)如果需要快速抗凝,则需要肝素和华法林联合应用4天以上,当INR达到目标范围持续2天以上时,停用肝素。
抗凝不紧急时可以门诊用药,由于院外监测不方便,为保证安全性初始剂量应该适当降低,通常在1-2周达到目标范围。
对华法林敏感者,如老年和高出血危险的患者,初始剂量低于3mg。
住院患者有条件可每天或隔日监测INR直至稳定,以后每周1-2次,根据情况可延长,出院后可每4周监测1次。
华法林临床应用
监测频率
01
初始监测:开 始服用华法林 后,每周监测 一次
02
稳定监测:当 INR值稳定后, 可改为每月监 测一次
03
特殊监测:如 有特殊情况, 如手术、怀孕 等,应增加监 测频率
04
长期监测:长 期服用华法林 者,应定期监 测INR值,以确 保疗效和安全 性。
结果解读
01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用于
副作用及处理
出血风险:使用华法林可能导致出血,如 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应密切观察并采取 相应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与其他药物可能发 生相互作用,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 等,应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
抗凝血作用:华法林具有抗凝血作用,可 能导致血栓形成,应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 措施。
监测:使用华法林应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 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 确保药物剂量准确。
华法林的使用注 意事项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年龄、 体重、性别、肝肾 功能等因素调整剂 量
01
初始剂量一般为 1-2mg/天,然期使用华法林时, 应定期监测患者的 肝肾功能,并根据 需要调整剂量
03
调整剂量时,应密 切监测患者的INR 值,避免过高或过 低
药物相互作用
● 华法林与抗凝血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鲁卡因胺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顺铂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卡马西平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寄生虫药物:如甲苯达唑、吡喹酮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以及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确认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稳定性冠心病
➢口服华法林的患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外周动脉
疾病时,单独应用华法林进行二级预防至少与阿司匹林等效,因此建议此类 患者仅应用华法林治疗。
INR异常和(或)出血时的处理
➢INR 升高超过治疗范围,根据升高程度及患者出血危险采取不同的方法(见
下表)。
➢服用华法林出现轻微出血而 INR 在目标范围内时,不必立即停药或减量,应
寻找原因并加强监测。患者若出现与华法林相关的严重出血,首先应该立即停 药,输凝血酶原复合物迅速逆转抗凝,还需要静脉注射维生素K1针 5~10mg。
出血风险高且置入裸金属支架,三联抗栓治疗 4 周;若患者出血风险较低而血栓栓 塞风险较高,三联抗栓治疗 6 个月。
➢此后,应用华法林与氯吡格雷(75mg,1次/d)或阿司匹林(75~100mg,1 次/d)治疗
至 1 年,必要时可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1 年后若患者冠心病病情 稳定,单独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通常 VTE 患者急性期后华法林抗凝至少要 3 个月,如果VTE 的原因不清楚 或者危险因素不能消除,则应该考虑长期抗凝治疗。所有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 都应该定期(每年)再评估血栓和出血危险。
如果 VTE 的发生为外科手术或一过性因素所致,推荐抗凝 3 个月。 首次发生的 VTE,如果出血危险高,也建议抗凝治疗 3 个月。 复发的 VTE,出血危险高的患者,应该抗凝治疗 3 个月;出血危险不高,应该 长期抗凝。 首次发生的、没有原因的 VTE,出血危险不高,应长期抗凝。 VTE 合并活动性肿瘤的患者,出血危险不高,应长期抗凝。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作者:Zoe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华法林诞生80多年,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出现前,华法林一直是唯一的口服抗凝药物,其效果得到了无数临床实验和临床实践的验证,抗栓效果好且安全性高,NOAC并无显著超越,其性价比高更是NOAC所无法超越的。
但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华法林亦是如此,只有合理应用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2015年4月9日,医学界心血管频道请来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俊堂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为我们深度剖析华法林临床应用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华法林的代谢与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口服生物利用度好,口服90分钟后血浓度达到高峰消旋体的华法林半衰期36~42小时,在血浆中主要与白蛋白(100%)结合胎儿血药浓度接近母体值,但人乳汁中未发现有华法林存在。
因此孕妇若口服华法林,胎儿血液中华法林浓度跟母体接近,这一点在抗凝的过程中,对于孕妇要充分考虑。
但人的乳汁中没有发现华法林的存在,因此哺乳期的妇女口服华法林,对新生儿无影响。
华法林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清除,代谢产物具有微弱的抗凝作用。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很少进入胆汁,只有极少量华法林以原形从尿排出,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必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老年人对异构体R的清除略低于年青人,而异构体S的清除不受年龄影响。
大于60岁的老年人对华法林的抗凝反应比PT/INR显示的要强,适当减量可产生一样的抗凝效果。
影响华法林剂量反应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华法林的吸收、蛋白结合和代谢;维生素K的摄入、吸收与转化以及凝血因子的合成与清除。
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使体内维生素K含量下降,增强口服抗凝药物的疗效。
抗血小板药物可与口服抗凝药物有协同作用,出血副作用增加。
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尿、奎尼丁等可因置换血浆蛋白,使血浆华法林的浓度增高,作用增强。
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脏药酶减少华法林的肝脏代谢,使口服抗凝药物的作用增强;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等因诱导肝药酶,增加华法林的代谢,使其作用减弱;口服避孕药物有可能增加凝血活性,使华法林的作用减弱。
2015.8.26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侯晋
凝
血因子Ⅶa。 根据INR 水平,必要时重 复以 上处理。
抗凝治疗的管理
抗凝门诊 [1]
患者手提式自我监测仪 [2,3]
计算机辅助 [4,5]
提高抗凝治疗质量
减少出血
[1] Arch Intern Med 1998;158:1641-7 [2] Thromb Haemost 2000;839:661-5 [3] Lancet 2000;356:97-102 [4] Lancet 1998;352:1505-9 [5] Thromb Haemost 2000;83:849-52
34
华法林的剂量调整
患者初始华法林剂量为1.5mg/天,用药1周后测定INR为 1.5,计划增加剂量为原剂量的20% ,如何给药?
35
华法林的剂量调整
患者初始华法林剂量为1.5mg/天,用药1周后测定INR为 1.5,计划增加剂量为原剂量的20%,如何给药?
计算周剂量 新剂量(12.5mg/
1
老 新
1 2
糖尿病(D)
1
1
2 1 1
卒中 /TIA/ 血栓栓塞病史( S ) 2 血管疾病(V)
≥ 2分口服抗凝治疗 年龄65-74岁( A)
性别(女性)(Sc)
最高积分 6
1
9
华法林的禁忌证
下列情况下暂不宜应用华法林治疗:
围手术期(含眼科与口腔科手术)或外伤 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中重度高血压(血压≥160/100 mmHg) 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妊娠 其他出血性疾病
肝、肾疾病 酒精滥用 恶性肿瘤 老年 血小板计数减少 再次出血危险 高血压 贫血 遗传因素 额外的跌倒危险 中风 1 1 1 1 1 2 1 1 -1 1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人工机械瓣膜的病人的抗栓治 疗
对于人工机械瓣膜的病人,推荐使用 华法林,人工 机械瓣膜术后,推荐使 用低分子肝素或肝素过渡,直至INR 稳定在治疗水平,并连续保持2天。 推荐长期使用华法林。 对于主动脉瓣机械瓣膜术后推荐的 INR目标值2.5,(2.0-3.0) 对于二尖瓣机械瓣膜术后推荐的INR 目标值3.0,(2.5-3.5) 对于双机械瓣置入术后的推荐的INR 目标值3.0,(2.5-3.5)
临床华法林应用的常见 问题
市立医院 徐莉
几种复杂情况下的抗栓治疗
围手术期 妊娠期间 瓣膜性心脏病
华法林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管 理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5天停用华法林至手术或 检查的当日INR恢复到正常(﹤1.2)。 急症手术,可给与维生素K (口服或静脉 2.5-5mg), INR会在24小时内下降。为更 快逆转抗凝效应,建议可以同时输注新鲜冰 冻血浆或凝血酶浓缩剂。 需要1-2天INR达标的可以考虑术前2天给予 口服2.5mg的维生素K 。 术前应用华法林的病人,术后12-24小时止 血功能基本恢复后重新使用华法林。
妊娠期间的抗栓治疗
华法林能通过胎盘,妊娠的前3 个月可以产生特征性的胚胎异常, 而3个月后使用偶见中枢神经系 统异常和胎儿出血。 肝素不能通过胎盘,孕妇可以使 用。 如果对机械瓣膜的病人使用肝素 或低分子肝素一定要足量且密切 监测。
妊娠期间的抗栓治疗
机械瓣膜的妊娠妇女 在妊娠的最初3个月和最后的1个月有 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病人使用肝素。 4-9个月优先使用华法林,特别注意肝 素或低分子肝素的使用一定要足量且 密切监测。 (讨论:使用肝素失败的原因可能为肝 素的剂量不足或肝素的抗凝效果不如 华法林。 FDA以及安万特公司并不推 荐依诺肝素应用于有换瓣史的病人。)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四、基因多态性
与华法林个体反应差异相关的候选基因可 分为两类 一类决定药物代谢动力学,包括编码药物代 谢酶和负责转运的基因,如细胞色素P450、 有机阴离子转运子等; 另一类影响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为编码药 物作用的靶点、血浆转运蛋白等.
四、基因多态性
代谢酶 S-华法林的代谢主要由2C9 和2A6 催化,其 中2C9 的催化作用占S2华法林代谢总数的 80 %~85 % ,2C9 构成了肝脏中近20 %的 CYP。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目 录
应用概况 作用机制与ADR 剂量调整 基因多态性 药物、食物、疾病相互作用 用药教育
一、应用概况
20 世纪40 年代,美国,香豆类口服抗凝药 60 年历史 实践证实华法林可有效的降低血栓栓塞并发 症的发生降,低血栓性疾病的致残率、致死 率。
三、剂量调整
用药前2 天没有必要监测INR,第3 天( 用药3 次后)开始监测。 测定结果如果< 1. 5,应该增加0. 5 ~ 1. 0mg / d, 如果第3 天已经超过1. 5,则不宜增加剂量,继 续监测。等待7天后INR测定的结果。 根据INR值确定下次服用华法林的剂量,第1周至 少查3次INR,1周后改为每周1次,直到第4周。 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后(连续两次在治疗的目标 范围),每4周查一次INR。
二、作用机制
对于已生成的凝血因子无对抗作用,必须待上述 凝血因子消耗完成后才能发挥作用。 水溶性好,生物利用度> 9 5 %, 消旋的华法林 半衰期36-42 h,在血浆中主要与白蛋白结合。 抗凝作用一般发生在给药后的24 h以内,抗凝作 用的峰值可能延长至72-96 h。 华法林的抗栓作用有赖于血浆中凝血酶原( 因子 Ⅱ)的明显下降,其半衰期约为72 h,口服华法林 真正起作用至少需要3 天,不宜单独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之欧阳歌谷创编
华法林欧阳歌谷(2021.02.01)【临床应用】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
1.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防治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包括骨科手术)、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率。
2.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如心房颤动伴肺栓塞的治疗、冠状动脉闭塞的辅助治疗。
【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间接作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肝脏微粒体内的羧基化酶能将上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转变为γ-羧基谷氨酸,后者再与钙离子结合,才能发挥其凝血活性。
本药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本药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此外,本药尚能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并使之释放入血,该物质抗原性与有关凝血因子相同,但并无凝血功能,反而具有抗凝血作用,并能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因此,在本药作用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蛋白S和蛋白C合成减少,而“假凝血因子”亦即“维生素K拮抗药诱导蛋白质”增多,达到抗凝效应。
本药的药动学参数较稳定,优于其他口服抗凝药(如茴茚二酮、苯丙羟香豆素和双香豆素等)。
只有当患者对本药不耐受时,才选用其他口服抗凝药。
在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时,本药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在治疗或预防妊娠患者血栓或栓塞形成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肝素疗效则优于本药(因肝素易通过胎盘)。
2.药动学本药由胃肠道迅速吸收(个体间差异很小),进食对吸收无影响,生物利用度为100%。
口服后12-24小时起效,抗凝血的最大效应时间为72-96小时,抗血栓形成最大效应时间为6日。
单次给药的持续时间为2-5日,多次给药则为4-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华法林【临床应用】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
1.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防治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包括骨科手术)、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率。
2.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如心房颤动伴肺栓塞的治疗、冠状动脉闭塞的辅助治疗。
【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间接作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肝脏微粒体内的羧基化酶能将上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转变为γ-羧基谷氨酸,后者再与钙离子结合,才能发挥其凝血活性。
本药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本药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此外,本药尚能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并使之释放入血,该物质抗原性与有关凝血因子相同,但并无凝血功能,反而具有抗凝血作用,并能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因此,在本药作用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蛋白S和蛋白C合成减少,而“假凝血因子”亦即“维生素K拮抗药诱导蛋白质”增多,达到抗凝效应。
本药的药动学参数较稳定,优于其他口服抗凝药(如茴茚二酮、苯丙羟香豆素和双香豆素等)。
只有当患者对本药不耐受时,才选用其他口服抗凝药。
在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时,本药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在治疗或预防妊娠患者血栓或栓塞形成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肝素疗效则优于本药(因肝素易通过胎盘)。
2.药动学本药由胃肠道迅速吸收(个体间差异很小),进食对吸收无影响,生物利用度为100%。
口服后12-24小时起效,抗凝血的最大效应时间为72-96小时,抗血栓形成最大效应时间为6日。
单次给药的持续时间为2-5日,多次给药则为4-5日。
蛋白结合率为%,分布容积为。
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有醇类(活性最小)、羟基类(无活性)。
S-华法林表现出的抗凝血活性约为R-对映异构体的2-5倍。
母药消除半衰期为20-60小时,R-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20-89小时,S-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18-43小时。
急性病毒性肝炎不会影响本药的半衰期。
本药可以无活性的形式通过乳汁排泄,对所喂养婴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T)无影响;也可以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排泄入胆汁,再被重吸收,随尿排出。
【注意事项】1.特别警示本药可引起致死性的出血。
出血多发生在用药的起始阶段和大剂量用药时[导致较高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度的抗凝作用(INR>,年龄大于等于65岁,高度变化的INR,有胃肠道出血、高血压、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心脏疾病、贫血、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药物联用、长期使用华法林治疗的历史。
用药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INR。
2.禁忌症(1)近期手术及手术后3日内,脑、脊髓及眼科手术者。
(2)凝血障碍疾病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
(3)严重肝、肾疾病,肝脏或泌尿生殖系统出血患者。
(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
(5)脑血管出血及动脉瘤患者。
(6)开放性损伤患者。
(7)心包炎、心包积液、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管炎患者。
(8)多发性关节炎患者。
(9)内脏肉瘤、出血性肉芽肿患者。
(10)严重过敏者。
(11)维生素C或维生素K缺乏患者。
(12)先兆流产者。
(13)妊娠早、晚期妇女。
3.慎用(1)恶病质、衰弱或发热。
(2)慢性酒精中毒者(如嗜酒)。
(3)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4)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5)未控制的恶性高血压患者。
(6)月经过多者。
(7)精神病患者。
4.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应按个体所需调整剂量。
5.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人应慎用,且用量应适当减少并个体化。
6.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本药易通过胎盘,可致胎儿畸形,孕妇用药后,流产或死胎率均高达16%-17%。
妊娠早期接受本药,可致“胎儿华法林综合征”(表现为严重鼻发育不全、骨骺分离、视神经萎缩、小头畸形、智力迟钝),也可导致胎儿心、胃肠道或(和)肝脏畸形等。
妊娠晚期应用,可引起母体及胎儿出血、死胎。
因此妊娠早、晚期妇女禁用本药,易栓症妊娠妇女在此期内抗凝治疗可给予小剂量肝素。
遗传性易栓症妇女在妊娠中期采用本药预防或治疗血栓复发者,须在严密的监测下用药。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X级。
7.药物对哺乳的影响少量本药可分泌入乳汁,但乳汁及婴儿血浆中药物浓度极低,对婴儿影响较小。
但对于受乳儿,仍需小心观察有无出血症状。
8.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1)用药期间应定期测定INR、PT(应保持25-30秒),凝血因子Ⅱ活性至少应为正常值的25%-40%(不能用凝血时间或出血时间代替上述二指标),并严密观察是否有口腔黏膜、鼻腔黏膜或皮下出血。
(2)疗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应随访检查大便潜血及尿潜血等。
【不良反应】1.出血是主要不良反应(可为轻微局部淤斑至大出血),最常见的为鼻出血,此外有齿龈、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脊髓、大脑、心包、肺、肾上腺或肝脏,其中部分原因是用药过量或PT延长。
若PT没有超过治疗允许范围而发生出血者,可能存在隐性病灶。
也可以表现为偏瘫,头、胸、腹、关节或其他部位的疼痛,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不能解释的水肿或休克等。
2.偶有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增高、肾病、瘙痒性皮疹、过敏反应等。
3.偶有(致死性)坏疽,皮肤、皮下组织或其他组织栓塞性紫绀,紫色趾甲综合征(发生于治疗3-8周后),血管炎和局部血栓等,90%的患者为妇女,常发生在用药2-10日。
遗传性家族性蛋白C(PC)缺乏症者,在本药治疗过程中,尤易发生皮肤坏疽(高危)。
4.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升高等。
【药物相互作用】1.保泰松、羟布宗、甲芬那酸、水合氯醛、氯贝丁酯(安妥明)、磺胺类药、丙磺舒、双硫仑、依他尼酸、奎尼丁、甲磺丁脲等与血浆蛋白的亲和力比本药强,竞争结果使游离的本药增多,增强抗凝作用。
2.氯霉素、别嘌呤醇、甲硝唑、西咪替丁、单胺氧化酶抑制药、水杨酸盐、丙米嗪等可抑制肝微粒体酶,使本药的代谢降低,血药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
3.减少维生素K的吸收和影响凝血因子Ⅱ合成的药物(如各种广谱抗生素)、长期服用的液体石蜡或考来烯胺(消胆胺等),与本药合用能增强抗凝作用。
4.能促使本药与受体结合的药物(如甲状腺素、同化激素、苯乙双胍),可增强本药的抗凝作用。
5.大剂量水杨酸类、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药、氯丙嗪、苯海拉明等能干扰血小板功能,促使本药的抗凝作用更明显。
6.阿司匹林能干扰血小板功能,且与血浆蛋白的亲和力较本药强,竞争结果使游离的本药增多,增强抗凝作用。
7.能增强本药抗凝作用的药物还有丙硫氧嘧啶、二氮嗪、丙吡胺、口服降糖药、磺吡酮(抗痛风药)等,机制尚不明确。
8.本药应避免与链激酶、尿激酶合用,否则易导致危重出血。
9.肾上腺皮质激素既可增强,也可减弱本药的抗凝作用,有导致胃肠道出血的危险,故一般不合用。
10.抑制本药吸收的药物(包括制酸药、轻泻药、灰黄霉素、利福平、格鲁米特、甲丙氨酯等),能减弱本药的抗凝作用。
11.维生素K、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等药物可竞争有关酶蛋白,促进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故能减弱本药的抗凝作用。
12.肝药酶诱导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噻酮、螺内酯能加速本药的代谢,减弱其抗凝作用。
【给药说明】、间羟胺、缩1.不能与本药合用的药物:盐酸肾上腺素、阿米卡星、维生素B12宫素、盐酸氯丙嗪、盐酸万古霉素等。
2.用药时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在无凝血因子Ⅱ测定的条件时,切不可滥用本药,以防药物过量导致出血。
3.不同患者对本药的反应不一,用量务必个体化。
种族、年龄、体重、生理状态、同时服用的药物、食物、环境等多种因素都能改变机体对抗凝药物的反应性。
延长PT的药物能加强抗凝药效果而增加出血危险。
(1)抗凝期增加出血倾向的因素包括:维生素K1摄入减少、小肠菌群改变、吸收不良、维生素C缺乏病、体重过低、体质衰弱、营养不良、恶病质、肝功能不全、中度以上的肾功能不全、高代谢状态(如发热、甲亢、感染、肿瘤)、胶原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腹泻、胆道梗阻、月经期、月经紊乱、放射治疗和低凝血酶原血症初期等。
(2)减弱抗凝药效或使PT缩短的因素包括:肠道摄入维生素K过多、抗凝药肠道摄入减少、水肿、糖尿病、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内脏肿瘤。
(3)此外,有两种抗凝药耐药状态:抗凝药-维生素K受体部位变异,呈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药物吸收利用及代谢均正常,需用10-20倍超常规剂量才能获得抗凝效果,对维生素K的解毒效果敏感。
另一种耐药状态是由于药物代谢或排出加速。
4.依据PT而调整用量,一般维持正常对照值的倍或以INR值作为监控,将INR 值控制于2-3之间。
5.由于本药系间接作用的抗凝药,半衰期长,给药5-7日后疗效才可稳定,故维持量的足够与否必须观察5-7日后才能判断。
6.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操作,避免过度劳累和易致损伤的活动;抗凝期需肌内注射时应延长局部压迫时间;碱性尿者口服抗凝药期间尿色可呈红色至橘红色;当酸化尿液至pH4以下时,若颜色消失即可除外血尿。
7.如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如衰弱、寒战、发热、咽痛、白细胞减少或高敏反应、皮疹时,应停药;若出现坏疽也应立即停药,给予维生素K1及肝素抗凝;反复家族性血栓或PC缺乏症者,应及时检查并合并肝素治疗数日。
8.当PT已显着延长至正常的倍以上或发生少量出血倾向时,应立即减量或停药;当PT超过正常的倍(正常值为12秒)、凝血因子Ⅱ活性降至正常值的15%以下或出现出血时,也应立即停药。
严重时可用维生素K1口服(4-20mg)或缓慢静脉注射(10-20mg),用药后6小时PT可恢复至安全水平;也可输入冷冻血浆沉淀物、新鲜全血、血浆或凝血因子Ⅱ复合物。
某些患者发生大出血,但又不能停用抗凝药,则最好单独采用凝血因子替代性输注,不给予维生素K1。
9.本药过量易致出血,早期表现可有淤斑、紫癜、牙龈出血、鼻出血、伤口出血经久不愈、月经过多等。
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特别是泌尿道和消化道,肠壁血肿可致亚急性肠梗阻),也可见硬膜下和颅内血肿。
任何穿刺均可引起血肿,血肿严重时可产生明显的局部压迫症状,甚至可有双侧乳房坏死、微血管病或溶血性贫血以及大范围皮肤坏疽等报道,单次剂量过大时尤其危险。
【用法与用量】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1.一般用法:避免冲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