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倍数与因数

第1课时 倍数与因数

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

1.填空。

(1)3×9=27,()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2)如果A、B是两个自然数(B≠0),且A÷B=2,那么A是B的(),B 是A的()。

(3)在1,6,7,12,14,42这六个数中,()是6的倍数。

(4)100以内13的倍数有()。

2.判断。

(1)30÷5=6,30是倍数,5是因数。()(2)4×6=24,24是4的倍数,6是24的因数。()(3)21÷4=5……1, 4是21的因数。()(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5)12的倍数一定大于12。()(6)8是8的因数,8也是8的倍数。()

3.找出110以内比9的倍数大4的数中最大和最小的两个数。

参考答案:

1.(1)27 3,9 3,9 27

(2)倍数因数(3)6,12,42

(3)13,26,39,52,65,78,91

2.(1)×(2)√(3)×(4)√(5)×(6)√

3. 110÷9=12 (2)

12×9+4 11×9+4

=108+4 =99+4

=112 =103

112>110,103<110

1×9+4=13 13<110

答:最大的数是103,最小的数是13。

文档说明

(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

专注于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小学试卷教案合同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期中、期末等测试中考、高考、数学语文英语试卷、高中复习题目、本文档目的是为了节省读者的工作时间,提高读者的工作效率,读者可以放心下载文档进行编辑使用.

由于文档太多,审核有可能疏忽,如果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本店马上删除。

空间与层次(一)透视

课题:空间与层次(一)透视 学科:美术年级:八年级 课型:造型·表现课时安排:总2课时此为第1课时 一、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的内容专业性较强,涉及的美术知识较多,如何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如何突破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美术是视觉性的艺术,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来代替抽象的语言描述,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确立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指导原则,采用直观演示、活动探究、集体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部分内容。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和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的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本课分为两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探讨和认识透视在绘画中表现体积、空间的作用和意义,了解透视的基本法则规律;第二课时探索艺术作品中透视的运用和作品艺术表

现之间的关系,认识艺术创作中从物象到精神的层次和含义。 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透视对物体体积塑造和对景物空间塑造的具体作用,尝试寻找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视觉的方法,体验和领会绘画中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认识在没有透视线的情况下,二维绘画对三维空间的表现因素。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 2、技能目标:运用透视规律来表现身边的景物。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重点:如何通过透视来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 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四、课前准备:教具:课本、课件、课件显示屏 学具:课本、素描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数指数幂》精品教案

15.2.3 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能进行有关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探索、类比、归纳、思考等活动过程中,体会由正整数指数幂扩充到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情感态度】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当n为正整数时,a n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2)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有哪些? 【教学说明】教师设置问题,师生共同回顾,并一一予以解释,为负整数指数幂做好铺垫. 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 思考一般地,a m中指数m可以是负整数吗?如果可以,那么负整数指数幂a m表示什么? 【教学说明】设置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试一试计算:a3÷a5(a≠0) 方法一:a3÷a5= 3 5 a a =1/a2; 方法二:a3÷a5=a3-5=a-2.

比较上述两个结论,你有何发现?由此你是否能找出a-m与1/a m的关系呢? 【归纳结论】数学中规定:一般地,当n为正整数时,a-n=1a n(a≠0),即a-n(a ≠0)是a n的倒数. 你有何发现?与同伴交流. 【归纳结论】 a m·a n=a m+n这条性质对于m,n为任意整数情形仍然适用. 思考类似上面的探究过程,在(ab)m=a m·b m,(a m)n=a m·n, a m÷a n=a m-n及(a b )n=a n b n中的指数m、n能否也都可以是正整数、0或负整数呢? 不妨谈谈你的看法并与同伴交流. 【归纳结论】 正整数指数幂的所有运算法则在整数范围内都是成立的. 试一试 【教学说明】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获得感性认识基础上,设置上述两个问题,第1题较为简单,学生可轻松完成.第2题也有意让学生先自主探索,寻找出结论.教师巡视,然后予以评讲.在评讲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解释,让出现问题的同学加深理解.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2019年精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1节 大气层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三篇

2019年精选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1节大气层知识点练习 第三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 ) A、平流层没有强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 B、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C、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但,但不会影响飞机的飞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果大气平流层的臭氧层被破坏,下列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太阳辐射增强,热带范围扩大 B、地面失去保护层,全球气温变暖 C、紫外线大量进入地表,伤害人类和其他生物 D、大气高度电离,危及人类生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超期服役的“天宫一号”空间站将于2017年下半年在大气层中坠落烧毁,走完了它辉煌的一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宫一号”坠毁时将依次通过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B、“天宫一号”坠落时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且机械能守恒 C、“天宫一号”燃烧所得产物的总质量和“天宫一号”的总质量相同 D、下半年是指7-12月,此时浙江地区均是昼短夜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结合有关大气层的特点及作用,以下说法中你最认可的是( ) A、气温变化——地表到12千米高度,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B、垂直分层——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C、物质组成——原始大气层里含有氧气 D、保护作用——阻挡紫外线危害和陨石撞击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臭氧不吸收太阳辐射 B、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备条件 C、对流层上暖下冷,有利于空气对流 D、中间层由于上冷下暖,因而对流强烈,雨雪等天气变化复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小明暑假乘飞机旅行,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起飞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空碧蓝碧蓝的,自云都在她的脚下,看上去像无际的雪原小明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描述当地的气候特征 B、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小明感到耳朵有点不舒服,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减小的缘故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数指数幂》第1课时导学案

整数指数幂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通过分式的约分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方法对比经历探索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过程,理解性质的合理性。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正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1)m a ·n a = (m 、n 是正整数) (2)()m n a = (m 、n 是正整数), (3)(ab )n = (n 是正整数), (4)m a ÷n a = (a≠0,m 、n 是正整数,m>n ), (5)()n a b = (n 是正整数) , (6)a 0 = (a≠0) 【预习导学】预习P18-20 1、计算:5255÷= ;731010÷= 。 一方面:5255÷=35255??= 731010÷=()()1010= 另一方面:5255 ÷=3525155= 731010÷=()()()=1010 则()()==??4310,5 归纳:一般的,规定:())0(≠=?a a n n 是整数,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 (n 为正整 数)次幂,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一试:=?35 =?22 =?2)2(x 3、思考:当指数引入负指数后,对于1中幂的这些运算法则是否仍然适用? 2a ·5a ?= 251a a =25a a =) (1=3?a )5(2?+=a ,即2a ·5a ?=)(2+a 2a ?·5a ?=2511a a = 71a =)(a )5(2?+?=a ,即2a ?·5a ?=)(2+?a 0a ·5a ?=1×5 1a =5?a )5(0?+=a ,即0a ·5a ?=)()(+a 归纳:当m 、n 是任意整数时,都有m a ·n a = 【精讲点拨】例题、计算 (1)233(2)x y ?? (2)231()3ab ??·3256 a b ?

第2章第1节《大气层》导学案

第1节大气层1.大气的温度 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是有规律地变化的: .

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 500 ℃。 2.大气的分层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把地球大气层划分为_层、层、_ 层、_ _层和_ _层。 1.(3分)下列大气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上升气温反而呈下降趋势的是( ) ①0~12千米②12~55千米③55~85千米④85千米以上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3分)爬山时你会感觉到( ) .

A.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 B.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稠密 C.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 D.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稠密 3.(12分)观察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2)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A ]_ 层(填序号和名称), 温度变化规律为与之温度变化规律相同的还有[ C ]_ 层(填序号和名称)。 4.(4分)大气中随高度上升温度逐渐下降的是_ 层、_ 层,随高度上升温度逐渐上升的是_ 层和_ 层。 .

5.(3分)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压的垂直变化特点 B.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 C.降水的垂直变化特点 D.以上三项都是 6.(3分)下列有关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B.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主体在1 000千米高度以下C.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 D.大气层的厚度为5 000千米,此高度以上为绝对真空7.(3分)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正确的是( )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电离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③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 ④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97864512358745963001 学校:趣鸟呜市文景镇欧阳家屯小学* 教师:瑰丽艳* 班级:恐龙队参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a n=a m-n,当m

考a m 中当m<0时,a m 表示什么? (4)自学参考提纲: ①a -2= 21 a 是如何得来的? 一方面a 3 ÷a 5 =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 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空间与层次1

空间与层次1 实验中七年级教初设计学 课 题 空 与层次间 课 型 备主人 教 目学 标 1学会、不同角从度观察和去现空表间与层次、尝2同不同试材料的技法表不现同画的面果效。 教 重学 点1 学会不从同角去度察观和表现间空层次 2 尝与同试不的材同料技法现不同的画面效果表 。教学难点集一、 识知回顾体 色 彩透视大,透视气空和间视的透理技处巧。智慧个性计设教反思 形体透视是学据根光和学何学几的原,理平在面用上条线来示物体的表间空置,位消失点的按不同分平行透视为、角透视等。成平透视:有一行面与视平成平线行的正形方或长方形物的体视透。具有整齐称对平展稳定、、重严庄肃、层分明次、景场深、

一远目了然构图的特点。成透视角 :何任面都不与一平线平行视,底线与视平线成角 度的正形方或长成形的方体透视。物有具变多化、样式形活灵、横交错、富有节纵的 构图奏特点。二、新授 1.彩色透视活动:一看一看看观一幅的摄影云作品:问看了见么?云什有么变化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形有的状变化色彩的,变化总结。由:于物所体处间空距离的远不同,近景物位部的层次同使不色彩产生冷暖浓,淡鲜明,灰暗与强烈,虚与弱等各差异种怎,样这些空使间离,距层关系,明暗对次比,近远明 分色 的 实验初七中年教级学计 设彩 统一在幅画中一,这技法种,叫色就透彩。视称也气的大透视空气透视和。色彩透 视通以过下况来情表空现形间。体()1影投长的短色彩和的暖冷表现来空形间态: 奈表现莫、早中晚、《的草干》垛;(2 )光的强弱影虚和来表现实空间形态莫:奈的《鲁昂大教堂》;(3 )角的高地视近来远表现间空态形 2.。深与空间层次景景:深 被描的绘景所在的物间的深度空,叫景深就常常用:景近中、、远景景表现来为了。表 画现的面景,深常用常近清远模糊楚,景近对强比远景对比,弱来表现。为加形强的层 体感次最好,的技是空法的间视。使透画面景的颜色深对比和明对度比随物着的向体延 后伸逐渐而减,弱色部分浅越来淡,越深色部分来越浅越直至所,有对的同时的融比入 浅色调。问题:透视规的律近是浓淡,远《都市高楼》这的幅为何画远近浓淡答。:特的殊现表法-技-逆光。学生活二:动欣与赏探。欣究赏杜菲的圣《德鲁安远斯眺和》 克麦迪里的《诺伯兰郡的雨》画家森是样怎现空间表与层次的?距离产美,同生的样象,近观平淡对奇,无远含蓄统观。一试着多从角种感度美受景。欣赏:金陵节拍, 受感熟的金悉陵不熟悉的空,间与层 次。三、间空层与的次美及感表现 1 .明表暗现空间与层:明次对暗比色、变调 化 2.。线条表空现间与次:线的层强弱粗细、、密疏 3.。色彩现空表与层间:次彩 的浓色、淡冷。 暖 实验中初七级年学教计 设 .4 动中漫大角表广现的间空层与次。 . 对5画面分割或的加叠的特殊间与层次空。 格马特利《公平俘虏的》。6. 视频赏欣:康斯坦丁?坦尼斯诺斯维奇水画彩把。形体 视透和色透视彩完的美一起来统画。家把心特灵性化到融形和体色里彩。超了对物越单 纯视象感觉受由视觉,探引索精向神体验的间与层空次。完美演的了绘绎画的意。境小结:间与空层通次形体过视,色彩透视和景透深来表。现四示范、板、粉黑笔在,黑上,

2018年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节 大气层.docx

第2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01 知识管理) 1.大气的存在 概念理解: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就叫一大气层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组成,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 000千米左右的髙度内。 大气作用:⑴保护地球;(2)保温作用;(3)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4)大气中的水蒸气是形成云的重要条件;(5)为飞机的飞行、鸟类的飞翔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2.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变化—;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一84?2, 500卫一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隆低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荷―。 3?大气的分层 分层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_对流层—、—叩流层—、—虫间层—、—暖层—和—外层一各层的温度随高度上升的变化分别是_上隆_、—升髙—、―丁降—、—升高—、一升尚—。 4.对流层 对流层的厚度: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_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千米。 对流层的特点:最显著的是有强烈的_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规律: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冗_。 拓展:⑴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C/100米。 (2)平流层是澳氧一集中层,能大量吸收太阳一紫外线一,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hit-。 (3)暧层里的气温高达1 000 °C以上。 (4)外层的空气稀薄,在1 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 000千米处接近真空。 02 基础题) 1.在大气成分中既有保温作用,又是植物光合作用重要原料的是(C)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2.一架飞机从杭州起飞后,始终保持在万米高度向北飞行,则飞机(D) A.始终在平流层 B.先在平流层后在对流层 C.始终在对流层 D.先在对流层后在平流层 3.火山喷发会影响到航空运输业,这主要是因为火山灰能够进入到大气层中的(A) A.对流层和平流层 B.平流层和中间层 C. 111间层和暧层 D.暧层和对流层 4.对流层的主要特点(C)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适于高空飞行 5.平流层顶部温度较底部高的原因是(D) A.云层反射 B.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C.空气散射 D.臭氧吸收紫外线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空间与层次word教案

空间与层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途径 欣赏——面对不同视觉,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天气,不同季节表现不同的景致,感受风景画最美的精髓——空间与层次。 发现——不同眼睛看世界会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形体空间,色彩空间的表现,让我们领悟到风景画的灵魂——意境 研究——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不同视点的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通过线的疏密,调子的浓淡,色彩的冷暖,都能很好的表现空间与层次。 实践——根据提供的一些参考图,用不同材料不同工具(素描,线描,水彩和淡彩等)来表现风景画,体会空间与层次的美感。 交流——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办一个小型的风景画展,欣赏不同的风景画,交流不同的信息。体验创作的乐趣。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准备: 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 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 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与欣赏,发现与探索。关注不同透视下空间与层次的表现。在表现手法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方法进行自主研究。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本课是在前两节课延伸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91855558874563331258 学校:元明壮市文银汉镇便家蚕小学* 教师:青稞酒* 班级:飞鸟参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a n=a m-n,当m

考a m 中当m<0时,a m 表示什么? (4)自学参考提纲: ①a -2= 21 a 是如何得来的? 一方面a 3 ÷a 5 =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 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八年级10讲义第1节 大气层

第1节大气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四、教学过程 (一)大气的重要性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补充]大气的成分: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 [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0-17千米) 平流层(17-50千米) 中间层(50-80千米) 暖层(80-500千米) 外层(500千米以上)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 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 (四)对流层的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探究实验]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 1.烧杯中加高锰酸钾或直接用对流实验装置。 2.燃香的实验用实验室的现成器材,现象非常明显。 结论: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 [小结]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所以,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拓宽]冷空调应该怎样装?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五、课后反思 通过实验来了解对流层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补充大气的作用,使学生对大气与生活的关系更了解。对于飞机和卫星在大气中的分布学生很难理解。其实,包括老师也难以理解。 第1节大气层 1. 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对流层:A 对流运动剧烈 B 两极薄,赤道厚 C 占3/4的大气质量 平流层:A 臭氧集中在此 B 气流平缓,适于飞行中间层:陨石在此燃尽。 暖层: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 外层: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 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 2. 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 3. 如果没有大气层: A 地球上没有生命 B 地球上没有声音 C 昼夜的温差大 D 受陨石袭击 E 受紫外线直接照射 4. 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 教案

(一)、大气的重要性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呼吸,风、雨等天气现象。 大气的成分 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读图2-1并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并概括大气温度的垂直 变化规律。 让学生观察图片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巡 视,学生概括规律遇到困难时,教师参与并给予一定 提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 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外太空气温高、辐射强 比较什么颜色容易吸热? 步骤:你认为白色纸和黑色纸哪种吸热快?遵循以下的步骤来验证你的猜想; 按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记录数据。 时间/分白色纸袋温度深色纸袋温度 开始 刻度朝上 1分钟后 结论:黑色纸比白色纸吸热_______(快/慢)

八年级科学备课组总第19课时主备课者:余雪欢2011-9-16

整数指数幂教案

1.3 整数指数幂 1.3.1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6课时) 教学过程 1 通过探索归纳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2 熟练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3 通过计算机单位的换算,使学生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提高学习学生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 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以及利用该法则进行计算。 难 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 约分:① , ②, ③ 复习约分的方法 2 引入 (1)先介绍计算机硬盘容量单位: 计算机硬盘的容量最小单位为字节,1字节记作1B ,计算机上常用的容量单位有KB ,MB ,GB, 其中: 1KB=B=1024B 1000B, , 23412a b a bc 1n n a a +224 44 x x x --+102≈1010102012222MB KB B B ==?=1010203012222GB MB B B ==?=

(2)提出问题: 小明的爸爸最近买了一台计算机,硬盘容量为40GB ,而10年前买的一台计算机,硬盘的总容量为40MB ,你能算出现在买的这台计算机的硬盘总容量是原来买的那台计算机总容量的多少倍吗? 提醒这里的结果,所以, 如果把数字改为字母:一般地,设a 0,m,n 是正整数,且m>n,则这是什么运 算呢?(同底数的除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同底数的除法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你能用语言表达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吗?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初步运用 例1 计算:(1)(n 是正整数), 例2 计算:(1) ,(2) , 例3 计算:(1),(2) 练一练 P 16 练习题 1,2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30 20 40402,40402GB B MB B =?=?3030201010 202020 402222240222 ??===?103020 22 -=30 302010202222 -==≠?m n a a =m n m n m n n n a a a a a a --?==()()()()()() ()9 5 821 4251,2,3,4n n x x y x y x y x x y ++-?-?()5 3 x x -()4 3 x x --() ()3 46 x x -÷-2 213n n n b b a a +????÷ ? ?????

八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1节-大气层

第1节大气层 A概念,B概念理解,C概念应用,D综合提升 A类题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温度在___________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___________的大气质量和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___________运动。 4.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___________层,在___________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大气对地球的作用很大,它好像地球的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地球的“体温”。5.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是:热空气的密度,向运动;而上方空气的温度低,密度,下沉,形成对流。 6.对流层是大气的,它集中了地球3/4的和几乎全部的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运动。 B类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B.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成5层 C.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大气主要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所以也最厚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利 2.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 C.火山喷发 D.碧海蓝天 3.大气的作用是( )。 A.是地球的外衣,保护地球 B.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C.吸收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D.以上各项都是 4.飞机在大气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 )。 A.平流层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 B.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C.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会影响飞机的飞行 5.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 A.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B.2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C.3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D.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6.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 )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7.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

第4课 空间与层次

渐渐远去的校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设计意图: 美术教材 16 册《变迁中的家园》中《渐渐远去的教室》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表现校园环境、表现风景。该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关于透视知识的学习,这既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也是学习的难点。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最熟悉的校园环境的观察,学习理解透视知识和构图技巧,既能让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亲切感、更容易激发学习热情,也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引导他们关注建筑结构的透视,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园、校园的情感。课件设计中精选典型图片,知识讲解层层递进,将专业的透视知识从生活的角度来阐述和表现。具体的方法是将教师的写生示范转换成课件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经验,提高绘画能力和表现技巧。作业方式以临摹形式进行,结合写生观察。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透视基本概念与知识特征的理解学习,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2 、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对建筑物的塑造刻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家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学习理解透视的表现与规律,运用透视方法来表现校园风景。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的方法来准确表现建筑风景。 教学过程设计:PPT课件演示。 一、导入: 【展示三幅火车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回答来小结。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现象导入,通过观察总结发现规律。) 【出示铁轨、公共汽车、路灯、大炮、坦克等等图片,循序渐进地突出透视的变化。图略 二、新课教学: 【课件分步骤演示1、2、3、文字内容。】 1、透视的概念与特点:物体因前后距离的不同,在画面和视觉中呈现出近大远小的特点。 2、包括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等。 3、准确的透视符合人的视觉感受,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

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4)媒体呈现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加深理解。 4.作业要求 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 5.展示评价 全班同学作品展示,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是否具有了小巷景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作品是否具有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6.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所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景观,相信你的视野会有所改变,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感受。 二课时 一、认识空间与层次 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 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1.空间 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咼二个特征显现出来的。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2.层次 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 景来表示。 活动二:说一说。 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咼二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 面的纵深感。纵深感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欣赏一组摄影作品,说一说这组图片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视觉现象? 答:透视。 路的纵深,树的渐渐矮小,云朵的渐远渐灰,构成了画面的透视关系。 二、了解空间与层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以及色彩的明暗,浓淡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它分为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 1. 形体透视与空间层次(焦点透视) 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按消失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透视。便于我们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1)透视的几何图。通过最基础的透视,了解几个重要的名词: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15635478925896743 学校:山黄市鹤仙镇那年小学* 教师:戒悟空* 班级:蝶舞伍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a n=a m-n,当m

①a -2= 2 1 a 是如何得来的? 一方面a 3 ÷a 5 =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1)当n 为正整数时,a -n = 1n a (a≠0),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2)a m 的意义(m 为正整数、0、负整数).

只有一个地球第1课时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第1课时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第1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清文脉,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明白保护地球的原因及做法。 2、随文学词,掌握裹着、渺小等9个词语,了解汉语言的丰富。 3、在初步运用中感悟说明性文字,掌握规范化的语言。 【教学准备】 投影片、VCD《保护生态环境》、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1、(板书:猜谜)想猜吗?谜语是我国一种经典的文字游戏,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谜面和谜底组成,现在还有许多人用它来训练思维。请读谜面: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评:一猜就准。)(学生板书:地球)2、投影出示地球: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提醒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怎么知道的 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视、书籍、网络等都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大家得多和它们交朋友。 3、今天学的课文题目,不是地球,而是只有一个地球(板书:只有一个),这是为什么呢?读了课文,我们就能全面解开这个谜。

二、据意读文,随文学词,解决问题 1、明确读文要求: ⑴根据段意朗读相应的段落,投影出示段意: 第一段:地球在宇宙中十分渺小,而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小。 第二段: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 第三段: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段:号召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⑵划出生字词。(词语学习中,生词学习最重要。) ⑶像课题一样给每段列个小标题。 2、请学生朗读段意。 3、每位学生根据段意找到相应的段落,用//()表示。 4、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 (每组请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比一比,哪组读得最棒,棒的标准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5、师组织学生相机学习生词: 第一段:裹着:师范写,解说,衣字中间夹个果。能换个其它词吧(披、包、穿)。纱衣指(大气层)为什么不直接说成大气层呢(为了美)美美地读。还有表现地球美的句子吗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教师想想一首诗:《大自然是人间的乐园》: 大自然是人间的乐园, 草原、河流和山谷, 森林、小路和稻田,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

第一节大气层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重要作用 大气是指包围地球大气圈的整体,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气的任何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阻挡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护层。 (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因此,我们称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②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气体。 低层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③深刻影响地球自然环境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塑造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问: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答:如果没有大气外层,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没有;即使在你的耳边开炮,你也听不到一点声音;没有大气就没有天气变化;会易受陨石侵袭;温差也较大; 二、大气的温度以及大气分层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大气的温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分开层次的。因此整个大气圈具有成层结构。温度先是降低,再是升高。 依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我们将大气主要分为5层 A、各大气层是如何分层的? 1、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 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以南京为例,夏季的对流层厚度达17公里,而冬季只有11公里,冬夏厚度之差达6公里之多。 2、平流层:从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的这一层。 3、中间层: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85公里高空。中间层顶部尚有水汽存在,可出现很薄且发光的“夜 光云”,在夏季的夜晚,高纬度地区偶尔能见到这种银白色的夜光云。 4、暖(热)层:又叫电离层。从中间层顶部到高出海面800公里的高空。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在700 公里厚的气层中,只含有大气总重量的0.5%。据探测,在120公里高空,声波已难以传播;270公里高空,大气密度只有地面的一百亿分之一,所以在这里即使在你耳边开大炮,也难听到什么声音。 5、散逸层又叫外层。暖层顶以上的大气。它是大气的最高层,高度最高可达到3000公里。 6、地冕根据宇宙火箭探测资料表明,地球大气圈之外,还有一层极其稀薄的电离气体,其高度可伸延到22000 公里的高空,称之为地冕 B、各层的气温是如何随高度而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 (一)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越高的大气,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