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

合集下载

税收原则与税收负担

税收原则与税收负担

3.混转
所谓税收的混转,是税收的前转及后转两者 都可能发生的情况。例如,由生产者转嫁给批发 业者,批发业者转嫁给零售业者,零售业者再转 嫁给消费者;或由生产者把税收转嫁给原材料的 供应者,而原材料供给者再转嫁给对其提供原材 料的供给者,上述前转和后转都有可能发生的转 嫁方式称为税收“混转”。
4.消转
3.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 (1)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 • 检验税收本身效率的标准,是税收成本与 税收收入的对比关系。税收成本,是指在 执行税收计划过程中,征纳双方因为征税 和纳税而支出的一定的费用,按其实际支 出部门不同,可分为征管费用和缴纳费用。 • ①税收征管费用 • ②税收的缴纳费用 (2)关于检验税收本身效率的标准
二、税收的公平原则
1.税收公平原则定义 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税收本身的公平,即国家征税要使各 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 人之间的负担保持均衡。 • (1)税收与社会分配公平的关系 • (2)税收与自身分配公平的关系 2.税收的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 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 相同的税收,并且税收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纵向公 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 各级纳税人之间的税收负担差别要同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 纳税能力的差别相适应。 3.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 • (1)受益原则 • (2)机会原则 • (3)负担能力原则
2.税负后转或逆转
税负后转或逆转是相对于税负前转或顺转而言, 税负后转或逆转是税负转嫁的运动方向同经济运行或 经济活动的顺序或方向相反,即税负逆时方向转嫁。 例如,对生产者征税,生产者不是通过提高商品价格 把税负转嫁给批发商、零售商,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而是通过压低投资要素的购入价格,把税负转嫁给要 素出售者负担,这种由生产者向要素出售者的税负转 嫁称为税负后转或逆转。同样,由零售商、批发商把 税负转嫁给生产者、要素出售者,也称为税负后或逆 转,税负后转或逆转也是税负转嫁的重要形式。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课件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课件
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制设计应合理确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以实现税收负担在纳税 人之间的公平分配。
税收公平原则还要求税制应避免对纳税人经济活动的扭曲效应,以保持税收的中性 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 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 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 政的管理效率。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税制设计应 尽可能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并降低税务管理的成本。
前者是指纳税人所承受的税款,后者是指纳税人通过转嫁方式将税款转
移给他人承受。
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水平等都会对税收负担产生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 会财富积累越多,税基越广泛,税收负担可以适当提高;反之,税基相对狭窄,税收负担 应适当降低。
社会因素
社会公平正义、贫富差距、就业状况等社会因素也会对税收负担产生影响。为实现社会公 平正义,调节贫富差距,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高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负 担,同时降低对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
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加强了对纳税人的管理和服 务,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
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1 2
税负不公
不同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存在差异,导致税收不公 。
重复征税
不同税种之间存在重复征税的情况,增加了纳税 人的负担。
3
税收优惠政策不尽合理
税收优惠政策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容易 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
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 通过价格调整将所纳税款转移给他人 负担的过程。
税收转嫁涉及到商品和劳务的供求关 系、生产成本、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 。
税收转嫁是一种经济行为,其本质是 税收负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转移。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及答案(1)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及答案(1)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及答案(1)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税收2.征税对象3.纳税人4.税率5.超额累进税率6.减税、免税7.起征点与免征额8.税收体系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3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4税率: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

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二、判断题1.在税收的“三性”中,强制性是税收的第一性。

(某)无偿性是第一性2.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

(√)税收的重要意义3.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公债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某)税收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公债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4.税目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某)征税对象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5.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

(√)起征点规定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6.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某)纳税人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负税人是指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人7.当计税价格为含税价格,即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流转税额时,如果没有现成的含税价格,就需要组成计税价格。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税率)。

第四章 税 收 原 则

第四章 税 收 原 则

第四章税收原则一般掌握1、古代西方税收原则的代表人物。

2、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的主要内容。

3、我国税收原则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1、配第的税收原则配第提出了三条税收原则理论(他自己称为税收标准):公平、简便、节约。

他认为,公平标准就是课税对任何人都没有偏袒,而且税负不能过重;简便标准就是征税时手续不能太复杂,也不能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在纳税形式的选择和纳税日期的确定上应给纳税人以便利;节省标准就是征收费用不能太多,应注意尽量节约。

另外,他还反对包税的做法。

2、尤斯迪的税收原则尤斯迪认为,税收是当国家的收入不足时,人民分割自己的财产及利益以充实国家的必要经费,但国家征税时,不能使人民负担过重,这是赋税问题的根本命题,据此,他提出了征税的六条原则:(1)税收应该采用使国民自动自发纳税的方法。

(2)税收不要侵害人民的合理自由,也不要对产业加以压迫。

换句话说,税收应该无害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3)税收应该平等课征。

(4)课税应有明确的依据,并且要实行确实的征收,不能发生不正常的情形。

(5)税收应对征收费用较少的物品课征。

(6)税收的征收,必须使纳税容易而便利。

3、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即: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约原则。

(1)平等原则,即个人为了支持政府,应该按照各自的能力,也就是以个人在国家保护之下所获得的收益为比例,缴纳税收。

亚当·斯密所主张的平等原则,包含三种观念:—是取消免税特权。

二是税收应该采取中立的态度,不应于涉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征税应采用比例税率。

三是主张按能力大小,比例课税。

(2)确实原则即个人应该缴纳的税收,必、须明确决定,不可含混不清,征税者不可肆意征收。

(3)便利原则,即税收的课征,应站在纳税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其适当的缴纳时间、地点以及简便的缴纳方法。

(4)节约原则又称经济原则,是指向国民征税要适量,不能超过一定的量度,如果向国民所征收的税过多,反而不利于国家财政。

《税收理论》课件

《税收理论》课件
04
税收效应分析
适度的税收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资源分配
产业结构调整
税收可以调节资源分配,引导资源流向高效率的领域。
税收政策可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从而调整产业结构。
03
02
01
税收可以通过累进税制等方式,将收入从高收入人群转移到低收入人群。
收入再分配
通过税收再分配,可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税收征管的信息化
简化纳税程序,提供便捷的纳税服务,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税收征管的便民性
06
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因行使各自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并由其纳税人及各国政府共同参与缴纳税款的过程。
总结词
国际税收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和税收分配,其特点包括跨国性、复杂性、协调性和规范性。跨国性是指税收涉及到多个国家,需要各国政府共同参与;复杂性是指国际税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税收管辖权、税收抵免、税收协定等;协调性是指国际税收需要各国政府进行合作和协调,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收歧视;规范性是指国际税收需要遵循国际税收协定和国际税收惯例。
财政政策原则是指税收应服务于国家财政的需要,为国家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03
税收负担
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经济负担。
税收负担
按照税负能否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照税收负担与纳税人的经济负担能力之间的关系,可分为量能负担和受益负担。
税收负担的分类
税收负担率、税负差异率、税负弹性等。
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税收负担转嫁
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政策因素
法律因素

财政与税收4--9章习题答案

财政与税收4--9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税收原理一、单选题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A、增值税B、公司所得税C、消费税D、营业税1、下列税种中,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是:( C )A、统一的所得税B、统一的商品税C、人头税D、有差别的商品税2、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C )A、对资本收入课税B、对消费品课税C、对劳动收入课税D、对财产课税3、以下税种中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是:( D )A、统一的商品税B、统一的所得税C、有差别的所得税D、人头税4、以下关于税收超额负担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D )A、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B、税后福利水平相同,总额税税收收入大于差别税C、同等税收收入条件下,总额税福利水平高于差别税D、政府收到的税收大于纳税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5、以下关于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A、对商品征税采用反弹性法则B、大力推引人头税C、尽可能采用低税率D、尽可能采用相对中性的税收6、将目前的对汽车征收养路费政策改为燃油税的方式,符合税收原则中的(B)原则A、平等竞争B、谁受益谁负担C、充分且有弹性D、便利二、不定项选择题1、社会一般不选择总额税的原因有:( ACD )A、总额税不符合公平原则B、总额税不符合效率原则C、总额税无法纠正市场缺陷D、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有缺陷的2、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 ACD )A、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B、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C、尽可能避免高税率D、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3、影响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因素有:( ACDE )A、供求弹性B、买方纳税还是卖方纳税C、课税对象D、课税范围E、计税单位4、( A )情况下,税收全部转嫁,落在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身上。

A、需求完全无弹性B、需求完全有弹性C、需求富有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4、一个人的真实收入取决于下述哪些因素:( ABC )A、个人的收入水平B、法律上承担的税负C、别人转嫁给他的税负D、他转嫁给别人的税负5、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CD )A、加速折旧具有节税效应,而资金的贴现率越高,节税越多。

财政与税收4--9章习题答案

财政与税收4--9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税收原理一、单选题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A、增值税B、公司所得税C、消费税D、营业税1、下列税种中,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是:( C )A、统一的所得税B、统一的商品税C、人头税D、有差别的商品税2、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C )A、对资本收入课税B、对消费品课税C、对劳动收入课税D、对财产课税3、以下税种中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是:( D )A、统一的商品税B、统一的所得税C、有差别的所得税D、人头税4、以下关于税收超额负担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D )A、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B、税后福利水平相同,总额税税收收入大于差别税C、同等税收收入条件下,总额税福利水平高于差别税D、政府收到的税收大于纳税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5、以下关于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A、对商品征税采用反弹性法则B、大力推引人头税C、尽可能采用低税率D、尽可能采用相对中性的税收6、将目前的对汽车征收养路费政策改为燃油税的方式,符合税收原则中的(B)原则A、平等竞争B、谁受益谁负担C、充分且有弹性D、便利二、不定项选择题1、社会一般不选择总额税的原因有:( ACD )A、总额税不符合公平原则B、总额税不符合效率原则C、总额税无法纠正市场缺陷D、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有缺陷的2、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 ACD )A、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B、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C、尽可能避免高税率D、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3、影响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因素有:( ACDE )A、供求弹性B、买方纳税还是卖方纳税C、课税对象D、课税范围E、计税单位4、( A )情况下,税收全部转嫁,落在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身上。

A、需求完全无弹性B、需求完全有弹性C、需求富有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4、一个人的真实收入取决于下述哪些因素:( ABC )A、个人的收入水平B、法律上承担的税负C、别人转嫁给他的税负D、他转嫁给别人的税负5、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CD )A、加速折旧具有节税效应,而资金的贴现率越高,节税越多。

杨斌《税收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税收治理的五项原则【圣才出品】

杨斌《税收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税收治理的五项原则【圣才出品】

第4章税收治理的五项原则一、单选题1.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在()过程中应依据的准则。

[中央财经大学2012研] A.收入初次分配B.资源配置C.收入再分配D.征收管理【答案】C【解析】C项,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税收的公平原则是就收入分配而言,也就是税收对收入再分配应依据公平准则。

2.最能做到按能力支付税收的征税标准是()。

[厦门大学2012研]A.人丁B.财产C.所得D.消费【答案】C【解析】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测度可具体分为收入(所得)、财产和支出三种尺度。

收入通常被认为是测度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最好尺度。

3.下列关于税法基本原则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税收法定原则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B.税收公平原则源于法律上的平等性原则C.税收效率原则包含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D.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可以自由做出减征、停征或免征税款的决定【答案】D【解析】D项,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税款,无法律依据不征税。

4.我国确定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另一方采用的原则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D.属地兼属人原则【答案】D【解析】D项,属地兼属人原则即在中国取得的收入要纳税,同时中国公民的全球收入也要纳税,这样可以保证我国较完整的税收管辖权。

5.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这是()。

A.税收法定原则B.实质课税原则C.税收公平原则D.法律优位原则【答案】C【解析】A项,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B项,实质课税原则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D项,法律优位原则的基本含义为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

财政与金融第四章 税收概论

财政与金融第四章 税收概论
术等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 税收资本化:将税款预先从商品价格中一次扣除,
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
供 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 3.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 转 嫁。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会




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 二 税收特征
(一)税收的强制性:指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国家 政治权力,并运用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 制征收
(二)税收的无偿性:指税收是国家向纳税人进 行的无须偿还的征收
•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 (the law of tax sh (tax shifting in China )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 1、税收转嫁: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 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买价格 的方法,将税负部分或全部转嫁给购买者 或供给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 定额税率:对课税对象的数量规定每单位 征收某一固定的税额
• 比例税率:对所有的课税对象,不论数额 大小,都按照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
• 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 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 增的税率
• 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 税率
• 全额累进税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加, 税率逐步提高,全部税基适用相应的最高 一级税率

(完整版)国家税收名词解释

(完整版)国家税收名词解释

国家税收名词解释第一章税收的定义、本质及特征❖税收: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税收的本质: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上缴利润: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上交国库的一部分企业纯收入。

❖国债:即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运用信用方式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

❖货币财政发行: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的行为,称为“隐蔽的税收”。

❖罚没收入:罚款没收收入的简称,是指国家主管部门和机关(如公安、司法、工商、税务、海关、物价等部门)对违反有关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课处的罚款及没收财物的惩罚性措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费:是指一方当事人向另一当事人提供某种劳务或某种资源的使用权,而向受益人收取的代价。

❖补偿基金:弥补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部分,它是简单再生产赖以继续进行的保证。

❖积累基金: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它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前提。

❖消费基金包括劳动者及其家属的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两部分,是社会再生产赖以进行的内在和外在前提条件。

第二章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征税对象: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目的物。

❖税目:即征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品种和项目。

❖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解决征税的计算问题。

❖税源:税收收入的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自然人:在法律上形成的一个权利与义务的主体的普通人。

❖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交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的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名义税率就是税法规定的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即:应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赵书博税收学第四章税收负担介绍

赵书博税收学第四章税收负担介绍
• 从横向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 宏观税负水平要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 低的国家。 • 从纵向看,随着经济发展,一国内部的宏 观税负也在不断提升。
2018/10/14 29
• (二)国家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 • 国家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往往通过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改变 社会资源和财富在社会生产各部门间的分 配,最终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
53295.20 2880.03 412.67 377.20 40.35 2049.81
61078.29
47319.08 13759.21 2819.96 4202.34 1519.46 5217.45
19
85.81%
94.87%
77.47%
行政事业性收 费
罚没收入 其他收入
2018/10/14
2012年国家财政收入
个人实纳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负担率 100% 同期收入总额
• 它是衡量个人所得税负担水平的指标。该指标越 高,说明个人的所得税负担越重。
2018/10/14
25
• 3. 两类指标的比较
• 在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中,宏观税收负担 指标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 税收负担水平。
• 但由于税收负担转嫁的存在,微观税收负 担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纳税人的实际负担 状况。
2018/10/14 27
二、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
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三)国家财政收支状况. (五)经济结构.
(二)国家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
(四)税收制度.
(六)国家职能范围.
(七)非税收入规模.
2018/10/14
(八)其他因素.
28
• (一)经济发展水平 (最根本决定因素) •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与 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 高,人均GDP的水平就越高,税基就越宽广, 整个社会对税收的承受能力就越强。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 5%-35%的5级 营所得 超额累进 5%-35%的5级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 超额累进 营、承租经营所得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 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适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1 小于等于5000元
税率%
5
速算扣 除数 0 250
比例税率: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1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1
2
税率 5%
10%
速算扣除数 0
25
500以下(包括500)
500-2000
3
4 5
2000-5000
5000-20000 20000-40000
15%
20% 25%
125
375 1375
注: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月收入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
2000(5200) 4000以下800
计税时间
月 次
2万—5万 30%
2000 4000以上20%
20%×(1-30%)=14% 4000以下800
4000以上20%
0 0 次 次
课税对象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税率
20%
20%
费用扣除
800+800元以下维修费 用(月)
财产原值及合理费用 全年的成本、费用、 损失、准予扣除的税 金 全年800×12
体现于税收的经济效率高,减少对市场主体
经济行为的扭曲效应;税务行政费用和纳税 奉行费用最小。
消费税制的调整体现经济效率原则
经济效率原则要求减少对各市场主体经济行

第4章 税收原理

第4章 税收原理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率
3、税率
应纳税额和计税依据/课税对象之间的比 例,分为:
1)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 3)累进税率
税率分析方法的讨论 返回
1)比例税率
不论课税对象数额多少,都按同一比例 征税,进一步可分为
统一比例税率:同一税种只设置一个比例税 率
差别比例税率:同一税种依据不同税目设置 多个比例税率,例:营业税
弹性:税制设计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经 济的增长而增长,满足财政支出增长的 要求。
从价税比从量税更有弹性,所以税制中从价 税比重远大于从量税
原则之间会存在冲突
2、节约和便利:通过简化税制,提高征 管水平而降低征纳双方的成本
强调税种设置具有易征集性、简明性和确定 性,这不仅给纳税人带来极大的便利,节省 税收交纳的中间成本,便利税务部门的征管 工作,降低征管成本
税负转嫁行为的发生,可能使纳税人与负税 人出现不一致的情形。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 2、后转 3、混合转嫁:前转和后转的混合
返回
前转
也称顺转,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 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办 法,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购 买者,即由卖方向买方转稼。
是税收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美国税收体系有世界上最多的税种,达 到80种,我国为25种
我国税收收入的构成:2005
3、税收管理权限:中央税/地方税/共享 税
4、按计量标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5、按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价内税/价外 税
价内税:税金包含在价格中,故计税依据要 含该税,计税价格应为含税价格
价外税:税金不应包含在价格中,计税依据 中不含该税,计税价格应为不含税价格
超额累进税率:课税对象的超额部分按与之 相适应的税率征收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税收原理

税收原理
就实现一定的税收收入目标而言,应选择较低水平 的税率,以免影响经济的活力; 就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目标而言,应选择税收边际 收入增长为O的税率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 的税款以一定方式转嫁给他人承受 的过程。 税负归宿:是指经过转嫁后税负的 最终落脚点。
研究政府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来筹集 税款,实现效率与公平。 最优税收:是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和征 收的,不产生税收额外负担或不造成任何 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 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 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 负担最小的税收。
二、最适课税的基本目标
内在优化目标:使征税对相对价 格和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不发生 或仅发生较小的影响。 外在优化目标:通过税收手段弥 补市场缺陷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 前转。也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 前转 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前转是税负 转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2.后转 后转。也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 后转 购进价格将税负转嫁给供应者。 3.税收资本化 税收资本化。也称税收还原,指要素购买 税收资本化 者将所购资本品的未来应纳税款,在购入价 中预先扣除,由要素出售者实际承担税负。
三、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税与间接税的相互配合 直接税和间接税在功能上是相互补充的 一国税制中,究竟是以所得税还是商品 税为主体,取决于政府收入目标、税收 征管能力和税收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目标 的权衡等因素。
(二)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最适商品课税研究商品税设计如何使 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 对全部商品实行统一税率并不一定是 最优的,因为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 同 逆弹性法则:商品税税率的高低应与 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小呈反比,又称拉 姆齐法则。 “逆弹性法则”的局限性。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PPT43张)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PPT43张)


4.改革开放以后( 1979年): 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提出 了“保证收入、公平税负、鼓励 竞争、提高效率”的税收原则。 5.十四大以后( 1992年):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 求,又逐渐形成和提出了新时期 “法制、公平、文明、效率”的 治税思想或税收原则。
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政府向企业和个人征税不但 是收入分配,而且也是资源配置。在设计税收政策 和制度时,就要尽可能通过选择税种、确定税基、 制定税率等来减少税收效率损失,提高税收经济效 率。 税收征管效率也是税收效率原则的重要内容。税收 效率原则要求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必须不断寻求降低 税收成本、增加税收净收益的途径,达到提高税收 效率的目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1014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按照简税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改革
第四节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
1.1 税收原则 1.2 税收负担
1.1 税收原则
各个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和设计税收制度时,都 必须制定和遵循一定的税收原则。所以,税收原 则是一个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时 所必须遵循的标准或准则,它是治税思想或税收 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
税收财政原则的核心是保证财政收入。其具体内容 包括: • (1)保证财政收入足额、稳定。 保证财政收入足额是指税收必须为国家筹集足够的 财政资金,以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但 是税收的足额是相对的,它是相对于国家实现其职 能的需要而言的。 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是指在一个长时期内税收收入 要相对稳定。但税法稳定是保证税收收入稳定的前 提;而经济稳定发展则是税收稳定增长的保障。

第四章 税收负担和税收原则

第四章  税收负担和税收原则

轻税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在15%以下
低税负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又分为以下3种: 一部分属于实行低税模式的避税港,如巴哈马、百慕大、香港、澳门等等。 另一部分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不高,税源小,财政收支比较紧张。 再一部分属于靠非税收入为主的资源国,特别是石油输出国,如阿联酋、科威特、伊朗等,这些国 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非税收入。
衡量微观税收负担的指标
微观税收负担按负税主体可分为企业税收 负担和个人税收负担。
在实践中,衡量微观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主要 有以下几种:
1.企业所得税收负担率
企业所得税收负担率(企业税负率),是指一 定时期内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与企业所得 (实现利润)之间的比率。
企业所得税收负担率 =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企业 所 得(实际利润)×100%
• @无脚d-e鸟:如果我是全国人大代表, 我一定上一个提案:纳税的时候采用支 付宝,等政府做出政绩或者兑现承诺了, 我们就确认支付,不然全额退款。那时, 政府官员就会追着我们的屁股喊:亲, 给个好评亲!亲,选我咯,包为人民服 务亲!亲,政绩在这里,请查收,亲!"
• 任何一项税收政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税 收负担的高低。税负水平定低了,会影响 国家财政收入;定高了,又会挫伤纳税人 的积极性,妨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一般 说来,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既要考虑政府 的财政需要,又要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 能力。
宏观税负的意义 研究宏观税负,旨在解决税收在宏观 方面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中带 有整体性的问题,也为国际税负的比较 提供了基础。
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
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必须以国民 经济总量指标为基础,与国民经济核算的 总量指标体系相适应,可以确定衡量宏观 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体系。

第四章 税收负担 《税收基础》PPT课件

第四章  税收负担  《税收基础》PPT课件
➢个人所得负担率是个人在一定时期所缴纳的 所得税款占同期个人收入总额的比率。
➢个人所得负担率=个人所得实缴税款/个人收 入总额×100%
CHAPTER
TWO
第二节
税收负担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
一 税收负担确定原则
(一)国外税收负担原则的发展
国外税收负担原则的有关理论研究基本上是包含在税收原则之 中的,需要从税收原则中进行梳理和总结。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税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100%
中国税收负担 (1985-2007) 单位:亿元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税款由纳税人通 过各种方式部分
税基所承担的税 收数量。
微观税收负担指 某一纳税人在一 定时期或某一经
用纳税人在一定时
一般称为“负担 期内的实纳税额占 或全部转由让人
率”。
其实际收益的比率 负担。
济事件过程中, 所缴纳的全部税 收占同期或该事
来表示。
件的经济收入的 比例。
宏观税负衡量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
二 我国确定税收负担的原则
(一)取之有度
虽然国家对财政资金的需要是无限度的,但国民经济的现有水 平决定了税收的承受能力。由于国家税收最终总是由纳税人来 承担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经济体系的税收负担能力 是有限的,税收负担超过了经济的承受能力,就会损害国民经 济的发展。因此,在确定税负总水平时,要兼顾国家需要和国 民经济的承受能力,否则就会损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 在确定税收负担水平时,要兼顾国家需要和国民经济的承受能 力,以促进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发展,培植更加丰茂的 税源,促进税收收入的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税收效率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1.税收经济效率
➢ 是指税收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按照帕 累托效率来定义,即如果生产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 分配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生产资源的 任何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因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 而不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或者说,社会分配已 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分配的改变都不可能使 任何人的福利有所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 这被称为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或帕累托最优。
负担能力相同的纳税人,税负 应该相同,这叫做税收的横向 公平;二是指负担能力不同的 纳税人,税负应该不同,即负 担能力大者多纳税,负担能力 小者少纳税,这叫做税收的纵 向公平。
•(2)税收管理公平。
➢ 主要体现在税收征收管理的过程中。所谓税收管 理公平就是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给纳税人创造一个 平等的税收环境。对所有纳税人要一视同仁,要 克服“人情税”,严格征管,应收尽收。
税收经济效率也应与帕累托效率相一致
➢ 税收经济效率也应与帕累托效率相一致,税收必须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的优化组合,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 2.税收征管效率 ➢ 是指税收征收管理本身必须有效率或效益。税收征
管效率的高低集中体现为税收成本与税收收入之间 的比例关系。在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关键就要 看税收成本的高低。
➢ 如果税收征管不严,必然造成有人偷税,有人不 偷税等现象,就会使得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出 现不公平。
要实现税收管理公平,主要应该做到:
• (1)尽可能抵消通货膨胀 的影响。
• (2)对纳税人实行区别对 待。
• (3)防止偷、欠、骗税的 发生。
•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税收政策原则
➢ 国家的各项政策是制定各项管 理制度的基本依据。税收制度 的建立,必须体现国家的各项 政策。
(二)税收财政原则的实施
➢ 税收财政原则的核心是保证财政收入,也是税收 的基本出发点。要做到税收保证财政收入,在税 收政策上和税收制度上必须作出最佳选择。
• 1.税收政策的最佳选择是轻税、严管、重罚。 • 2.税收制度的最佳选择是宽税基、低税率、有
弹性。
二、税收效率原则
(一)税收效率原则的内涵
➢ 将中国宏观税负与世界各国宏观税负相比较,最大 的特点是中国宏观税负不稳定,在经济改革过程中 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宏观税负水平已低于世界大多 数国家,使得财政难以承受。1994年后回升。目 前我国减税呼声很高。
(三)影响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因素
➢ 国家在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必须 合理确定税收负担。要使税收负担合理,就必须研 究影响税收负担的诸多因素。一个国家宏观税收负 担水平的高低,是一系列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其具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四 个方面: •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2.国家职能范围大小; • 3.财政收入结构状况; • 4.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这是2007年4月2日几位市民在安徽省合 肥市地税部门办理个税申报
一、税收财政原则
➢ 财政是国家为行使其职能而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 形成的分配关系。财政分配关系包括财政收入分 配关系和财政支出分配关系两个方面,税收属于 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范畴。
➢ 组织财政收入职能是税收最基本的职能,组织财 政收入也就成为确立税收原则的首选目标。
管理(经济)公平 税收公平原则
负担(社会)公平
微观中性 宏观调控 征税费用 纳税费用 一视同仁 扫除不平等 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
效率和公平的选择
➢ 所以,不同国家、不同时期 都有不同的税收原则。但是 也有一些是共同的应该长期 遵守的基本的税收原则。例 如公平与效率原则。
➢ 税收的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 为谋求经济发展,应树立起 效率优先、兼顾(或相对) 公平的税收公平效率观。
➢ 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政府向企业和个人征税不但 是收入分配,而且也是资源配置。在设计税收政策 和制度时,就要尽可能通过选择税种、确定税基、 制定税率等来减少税收效率损失,提高税收经济效 率。
➢ 税收征管效率也是税收效率原则的重要内容。税收 效率原则要求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必须不断寻求降低 税收成本、增加税收净收益的途径,达到提高税收 效率的目的。
• 1.“收入充分、税收有弹性”的财政原则; • 2.“选择税源、选择税种”的国民经济原则; • 3.“普遍、平等”的社会公平原则; • 4.”确实、便利、征收费用最少”的税务行政原
则。
凯恩斯主义的三大税收原则
➢在现代资本主义时 期,随着社会经济 波动、周期性经济 危机加剧,为适应 政府干预经济的要 求,凯恩斯主义强 调税收的“公平、 效率、稳定”三项 原则。
(一)税收财政原则的内涵
➢ 税收财政原则的核心是保证财政收入。其具体内容 包括:
• (1)保证财政收入足额、稳定。 ➢ 保证财政收入足额是指税收必须为国家筹集足够的
财政资金,以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但 是税收的足额是相对的,它是相对于国家实现其职 能的需要而言的。
➢ 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是指在一个长时期内税收收入 要相对稳定。但税法稳定是保证税收收入稳定的前 提;而经济稳定发展则是税收稳定增长的保障。
我国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税收原则
• 1.建国初期(1950—1952年):提出了“保 障供给、简化税制、合理负担”的税收原则。
•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 提出了“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税收原则。
•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1957年后): 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提出了进 一步“简化税制”的税收原则。
➢ 税收原则在税收实践中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发 展和税收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适应经济自由放任 发展的要求,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 了“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税 收四原则。
瓦格纳的“四项九端”原则
➢ 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随着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和 国家职能的不断加强,德国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 瓦格纳提出了税收的“四项九端”原则:
降低税收成本的主要途径
• (1)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 • (2)积极推行税务代理制度; • (3)改革和完善税收征管机制; • (4)加速推行现代化的征管方法; • (5)努力提高税务干部的素质; • (6)严格控制税收征管成本开支。
三、税收公平原则
➢ 税收公平原则包括两个方面:
• (1)税收负担公平。 ➢ 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
(见教材第65页)。
➢ 税收简便原则应以上述四个原则为前提,这些税 收原则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就某一税种来看,不 一定都同时体现这些原则。但是,从国家税收制 度的整体来看,应该全面体现这些原则。
➢ 税收原则可以提出很多,但公平和效率是两大基 本原则。
税收的两大基本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经济效率 税务行政效率
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 =税收收入总额/国民收入总额 ×100%
(二)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状况
➢ 从1985年至1991年的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的宏 观税负水平呈下降趋势。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由1985年的23.8%下降为1991年的15.1%, 国民收入负税收担率由1985年的29.1%下降为 1991年的18.6%。在1985年至1990年6年间, 宏观税收负担率下降了1/3。
目前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10.14)通过的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按照简税 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 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改革。
➢ 《决定》在确定了税制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对税 制改革的基本要点也做了概括性描述,为今后一 个时期税收制度改革确定了基本方向,它标志着 我国新的一轮税制改革已经开始启动。
第二节 税收负担
➢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 定要求纳税人承担的税款数额。它反映一定时期 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进行税收分配的 数量关系。
➢ 税收负担与税收收入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税收收 入一般用绝对量来表示,反映一定时期的税收规 模,而税收负担一般用相对量来表示,反映一定 时期的税负状况。
➢ 以上各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 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决 定因素。
20世纪90年代各类国家宏观税负对比
二、微观税收负担
税收经典
课堂讨论
课堂提问:
《国家税收》判断正误并分析
第四章 税收原则和税收负担 本章共有三节内容:
第一节 税收原则 第二节 税收负担 第三节 税负转嫁
第一节 税收原则
➢ 各个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和设计税收制度时,都 必须制定和遵循一定的税收原则。所以,税收原 则是一个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时 所必须遵循的标准或准则,它是治税思想或税收 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
什么是税收成本?
➢ 税收成本包括税收征管成本和纳税成本。
➢ 税收征管成本是国家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所耗费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具体表现为税务机关 为征税所支出的各项费用。
➢ 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为缴纳税收所耗费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对纳税人来说,纳税成本是客观存在的。
(二)税收效率原则的实施
(一)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 ➢ 宏观税收负担是国民经济总体税收负担的数量表
现。因此,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必须以国民 经济总量指标为基础,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总量指 标体系相适应,可以确定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水平 的指标体系。
• 1.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 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 为一年)税收收入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T/GNP)。公式如下: 国民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税收收入总额/国民生产总值×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